「我不信,我不信,娘你騙我……」田荷怎麽也不願意承認那站在樹下,仿似欲乘風而去的清絕之人,也是個沾滿銅臭的商賈,她死死抓著母親的裙角,搖晃著,希望母親改口。
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田夫人也是不舍女兒哭泣,但是今日若不趁此機會,讓女兒看清真相,以後就算逼迫她嫁進夫家,過得也定然不好。
「你若是不信,就等著看,明日起,城裏酒樓飯館,必定都為豆腐奔忙,趙家的作坊也定然紅火。」
如若是母親一人如此說,田荷還是不願意相信,但是涉及全城,母親怎麽也不能要所有酒樓飯館都配合她一起撒謊,這麽說來,這事……是真的?她慢慢鬆了雙手,嚶嚶哭了起來。
田夫人扶了女兒起來,仔細替她理好蓬亂的頭發,想起年少時也曾放在心底的某個男子,低聲勸慰道,「女兒啊,哪個女子未嫁時都有個心儀之人,可是終究我們要跟著所嫁之人過日子,要在另一個府邸裏度過餘生。那樣傾慕過的人,時日久了也就忘記了。再有幾月你就出嫁了,要知道你那夫主已經有了兩個妾室,若不是懼與你父親惱怒,恐怕長子都兩三歲了。你若是不打起精神來,嫁過去之後,討不到夫主喜歡,生不下嫡長子,你的日子就難熬了。聽娘的話,多為以後打算一二,別在犯傻了。」
田荷一邊聽著一邊哭泣,心裏不知是哀悼逝去的初戀,還是恐懼與以後注定勾心鬥角的日子。
田夫人拍拍她的肩膀,起身開門離去,幾個等在門外的丫鬟,立刻上前伺候,她囑咐了兩句,也就回去了。
田老爺半夢半醒間,見得老妻子上床,就問,「何事,這麽晚不睡?」
田夫人安靜躺下,半晌才說道,「荷兒那裏有些鬆動,以後恐怕不會再做傻事了。」
田老爺猜到一二,也是歎氣,「她想明白就好,若是趙先生孤身一人,我倒是極想與他作翁婿,可惜……」
田夫人想起那總是神色淡淡,但是極聰慧善良的女子,心下也是歎息,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她的兩個女兒,確實都是比不過人家啊。
第二日,果然如田夫人預料一般,城裏各家酒樓,自從早起開門,上門的客裏,隔三差五總有嚷著要點豆腐宴的,掌櫃的一頭霧水,因為他根本沒聽過有這吃食啊。
特別是書生文人最喜去的三合樓,幾乎每有客到,都會點到豆腐宴,昨日去了詩會的眾位書生,當時每樣菜色,都隻吃到那麽少少幾塊,完全不解饞,今日正呼朋喚友,打算再痛快吃一頓,卻被告知沒有豆腐,於是都大聲抱怨起來,掌櫃的發了急,問遍店裏之人,還真有個家在城外村子住的小夥計知道,說起這豆腐是雲家村趙家做的一種新吃食,又嫩有滑,極是美味。
掌櫃的於是坐不住了,安撫客人說今日豆腐一時供應不上,明日再來品嚐,到時定然有豆腐宴奉上。
然後就坐了馬車,飛奔去了雲家村。
趙豐年一早晨起來,就把名單送去給裏正,裏正見得上麵三個男子裏兩個是雲家人,心下很滿意,就讓兒子挨家去報了信兒,然後集齊了眾人一同到了趙家,趙家作坊裏正在做第三鍋豆腐,熱氣從門窗溢出來,顯得格外熱鬧忙碌。
趙豐年請了他們進賬房,簡單交代兩句,說了男子八百文,女子六百文的工錢,一個月後,若是做事勤快,不出大錯,就再漲二百文。眾人心下歡喜,齊齊應著,一定好好做活兒。
趙豐年喚了張大河和翠娘把人領下去說說規矩,就同裏正說起私塾之事,預備六日後開學,每日上午作坊太過忙碌,就下午上課,每月束修二百文。
裏正本來還擔心束修太高,聽得隻要二百文,頓時放下了心,這比當初的一百文高了一倍,但是比之另請先生,簡直太便宜了,於是老爺子鄭重行禮道謝,趙豐年還了禮,就送他出了門,然後穩穩坐在賬房裏等待生意上門。
後院西廂房,瑞雪絞盡腦汁兒想著前世吃過的豆腐菜色,斟酌著寫下來,然後再讓吳煜、大壯和黑子拿過去,多抄幾份,幾個小子自覺能幫上家裏忙,都很是興奮,抹了一臉的墨汁兒都沒察覺。
翠娘帶著兩個小媳婦進來行禮,一見幾人簡直像埋在紙堆裏,忍不住笑道,「這幾個淘小子,快成花貓了。」
瑞雪起身,讓了她們進堂屋坐下,也不必翠娘提醒,就與兩人說笑起來。
兩個小媳婦兒一個叫英子,一個叫石榴,瑞雪與她們都算相熟,他們兩家都有孩子在私塾裏,先前趙豐年病時,兩人還來送過一百文錢,後來蓋房子時,更是跟著忙前忙後好幾日,瑞雪心裏都記著,作坊裏用人,張嫂子和翠娘也都說她們品性好,自然就先可著她們招收了。
兩人心裏也多少知道一些,這必定是當日種下的善因,心裏都極是歡喜,鄭重給瑞雪行了禮,把稱呼也改了老板娘,瑞雪簡單囑咐了幾句,寬慰她們聽翠娘分派活計就好,平日家裏有事,或者身子不舒坦就打聲招呼,不必硬撐。
瑞雪本就是和善的性子,在村裏名聲又好,如此幾句話,就讓兩個小媳婦心下更是感激,直道以後定然好好做活兒。
前院正是忙碌的時候,坐不到一會兒翠娘就領了她們下去。
巳時中,通往雲家村的土道上,就陸陸續續有馬車行來,到得村頭兒問及村民們趙家所在,村民們極殷勤的領了他們到了後街,很快,趙家一進院子的堂屋裏就聚了七八個掌櫃,同行是冤家,眾人表麵寒暄客套,心裏都在暗暗較勁,生怕被對方占了先,搶了客源。
趙豐年喚人去後麵給瑞雪送了信,瑞雪就下廚把昨日的菜色撿那漂亮美味的做了兩道,眾位掌櫃本來還有些猶疑,嚐過之後,眼睛裏就都冒出了精光。
一個老掌櫃捋了捋胡子當先開口道,「趙老板,咱們也別學那婦人之輩,計較與一兩句得失,就直接談生意吧。豆腐這吃食,小老兒我很是看好,打算每日都定製幾十塊,不知這價格和這菜方子,是個什麽說法?」
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田夫人也是不舍女兒哭泣,但是今日若不趁此機會,讓女兒看清真相,以後就算逼迫她嫁進夫家,過得也定然不好。
「你若是不信,就等著看,明日起,城裏酒樓飯館,必定都為豆腐奔忙,趙家的作坊也定然紅火。」
如若是母親一人如此說,田荷還是不願意相信,但是涉及全城,母親怎麽也不能要所有酒樓飯館都配合她一起撒謊,這麽說來,這事……是真的?她慢慢鬆了雙手,嚶嚶哭了起來。
田夫人扶了女兒起來,仔細替她理好蓬亂的頭發,想起年少時也曾放在心底的某個男子,低聲勸慰道,「女兒啊,哪個女子未嫁時都有個心儀之人,可是終究我們要跟著所嫁之人過日子,要在另一個府邸裏度過餘生。那樣傾慕過的人,時日久了也就忘記了。再有幾月你就出嫁了,要知道你那夫主已經有了兩個妾室,若不是懼與你父親惱怒,恐怕長子都兩三歲了。你若是不打起精神來,嫁過去之後,討不到夫主喜歡,生不下嫡長子,你的日子就難熬了。聽娘的話,多為以後打算一二,別在犯傻了。」
田荷一邊聽著一邊哭泣,心裏不知是哀悼逝去的初戀,還是恐懼與以後注定勾心鬥角的日子。
田夫人拍拍她的肩膀,起身開門離去,幾個等在門外的丫鬟,立刻上前伺候,她囑咐了兩句,也就回去了。
田老爺半夢半醒間,見得老妻子上床,就問,「何事,這麽晚不睡?」
田夫人安靜躺下,半晌才說道,「荷兒那裏有些鬆動,以後恐怕不會再做傻事了。」
田老爺猜到一二,也是歎氣,「她想明白就好,若是趙先生孤身一人,我倒是極想與他作翁婿,可惜……」
田夫人想起那總是神色淡淡,但是極聰慧善良的女子,心下也是歎息,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她的兩個女兒,確實都是比不過人家啊。
第二日,果然如田夫人預料一般,城裏各家酒樓,自從早起開門,上門的客裏,隔三差五總有嚷著要點豆腐宴的,掌櫃的一頭霧水,因為他根本沒聽過有這吃食啊。
特別是書生文人最喜去的三合樓,幾乎每有客到,都會點到豆腐宴,昨日去了詩會的眾位書生,當時每樣菜色,都隻吃到那麽少少幾塊,完全不解饞,今日正呼朋喚友,打算再痛快吃一頓,卻被告知沒有豆腐,於是都大聲抱怨起來,掌櫃的發了急,問遍店裏之人,還真有個家在城外村子住的小夥計知道,說起這豆腐是雲家村趙家做的一種新吃食,又嫩有滑,極是美味。
掌櫃的於是坐不住了,安撫客人說今日豆腐一時供應不上,明日再來品嚐,到時定然有豆腐宴奉上。
然後就坐了馬車,飛奔去了雲家村。
趙豐年一早晨起來,就把名單送去給裏正,裏正見得上麵三個男子裏兩個是雲家人,心下很滿意,就讓兒子挨家去報了信兒,然後集齊了眾人一同到了趙家,趙家作坊裏正在做第三鍋豆腐,熱氣從門窗溢出來,顯得格外熱鬧忙碌。
趙豐年請了他們進賬房,簡單交代兩句,說了男子八百文,女子六百文的工錢,一個月後,若是做事勤快,不出大錯,就再漲二百文。眾人心下歡喜,齊齊應著,一定好好做活兒。
趙豐年喚了張大河和翠娘把人領下去說說規矩,就同裏正說起私塾之事,預備六日後開學,每日上午作坊太過忙碌,就下午上課,每月束修二百文。
裏正本來還擔心束修太高,聽得隻要二百文,頓時放下了心,這比當初的一百文高了一倍,但是比之另請先生,簡直太便宜了,於是老爺子鄭重行禮道謝,趙豐年還了禮,就送他出了門,然後穩穩坐在賬房裏等待生意上門。
後院西廂房,瑞雪絞盡腦汁兒想著前世吃過的豆腐菜色,斟酌著寫下來,然後再讓吳煜、大壯和黑子拿過去,多抄幾份,幾個小子自覺能幫上家裏忙,都很是興奮,抹了一臉的墨汁兒都沒察覺。
翠娘帶著兩個小媳婦進來行禮,一見幾人簡直像埋在紙堆裏,忍不住笑道,「這幾個淘小子,快成花貓了。」
瑞雪起身,讓了她們進堂屋坐下,也不必翠娘提醒,就與兩人說笑起來。
兩個小媳婦兒一個叫英子,一個叫石榴,瑞雪與她們都算相熟,他們兩家都有孩子在私塾裏,先前趙豐年病時,兩人還來送過一百文錢,後來蓋房子時,更是跟著忙前忙後好幾日,瑞雪心裏都記著,作坊裏用人,張嫂子和翠娘也都說她們品性好,自然就先可著她們招收了。
兩人心裏也多少知道一些,這必定是當日種下的善因,心裏都極是歡喜,鄭重給瑞雪行了禮,把稱呼也改了老板娘,瑞雪簡單囑咐了幾句,寬慰她們聽翠娘分派活計就好,平日家裏有事,或者身子不舒坦就打聲招呼,不必硬撐。
瑞雪本就是和善的性子,在村裏名聲又好,如此幾句話,就讓兩個小媳婦心下更是感激,直道以後定然好好做活兒。
前院正是忙碌的時候,坐不到一會兒翠娘就領了她們下去。
巳時中,通往雲家村的土道上,就陸陸續續有馬車行來,到得村頭兒問及村民們趙家所在,村民們極殷勤的領了他們到了後街,很快,趙家一進院子的堂屋裏就聚了七八個掌櫃,同行是冤家,眾人表麵寒暄客套,心裏都在暗暗較勁,生怕被對方占了先,搶了客源。
趙豐年喚人去後麵給瑞雪送了信,瑞雪就下廚把昨日的菜色撿那漂亮美味的做了兩道,眾位掌櫃本來還有些猶疑,嚐過之後,眼睛裏就都冒出了精光。
一個老掌櫃捋了捋胡子當先開口道,「趙老板,咱們也別學那婦人之輩,計較與一兩句得失,就直接談生意吧。豆腐這吃食,小老兒我很是看好,打算每日都定製幾十塊,不知這價格和這菜方子,是個什麽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