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低頭看看自己身上的粗布衣裙,笑了笑,「我倒是沒想起這事兒,不如嫂子同我去庫房選選,有沒有合適的料子。」


    「好啊。」但凡女子沒有不愛挑揀布料的,翠娘欣然前往,兩人紮到庫房裏,把所有布料都從箱子裏抱出來,數一數,前前後後,從田家和程掌櫃那裏也收了有二十幾匹好料子,挑了一匹藏藍,一匹銀灰,給趙豐年做長衫,一匹大紅棉布給吳煜做練功服,瑞雪也配了兩套素色的衣裙。如此這般,剩下的料子還有十幾匹。


    瑞雪想了想,扯了一匹秋香色的錦緞遞給翠娘,「這匹緞子,你和張嫂子分了,也做套新衣裙吧。」


    翠娘死活推拒不肯要,後來見得瑞雪一定要給,就換了匹萬字紋的棗紅錦緞,笑道,「正巧我娘要過壽,這料子給她做套喜慶衣衫。張嫂子前日也念叨要給她婆婆買快料子,想必也能喜歡。」


    趙家沒有老人,用不到這樣的料子,瑞雪也就可她心意了。扭頭見旁邊一個箱子裏還有兩盒胭脂水粉,就又配了兩根銀簪子,單獨放到一旁,問道,「英子和石榴,做活計怎麽樣?」


    翠娘笑眯了眼,「兩人都是做活的好手,勤快,不偷懶,還知道節省糧食,咱們可沒挑錯人。」


    「那就好,到了月底發工錢,記得提醒我給她們漲二百文,這胭脂水粉和簪子也都留著,到時候一並給她們。」


    翠娘順手扶扶自己頭上的簪子,笑道,「這可好了,但凡進咱們作坊裏的女子,都有根簪子妝點臉麵,可要讓村裏人更眼紅了。」


    兩人出了庫房,翠娘抱了料子去開工,瑞雪就準備午飯,到得晚間,夫妻倆行完那歡喜之事,抱在一起說閑話,提起素菜館子訂的豆腐最多,就都動了去五十裏外的翠雲山拜佛的念頭,一來是春暖花開想著出去走走,二來,還是要把自家的豆腐送進寺廟裏去。


    鋪子有張嫂子,家裏有張大河和翠娘,倒也沒有他們讓他們夫妻倆掛心的地方。


    第二日兩人喚了張家、高家,簡單交代了幾句,就收拾了一食盒鹹豆幹,一罐瑞雪春時下好的豆瓣醬,兩板豆腐,即將出發奔向翠雲山。


    雲小六套好車,吳煜就坐在旁邊車轅上,大有死活都要跟去的架勢,瑞雪好笑,再看大壯和黑子眼巴巴的模樣,想著左右她和趙豐年也過不了二人世界,索性就多帶兩個吧,於是同張嫂子說了一聲,把大壯和黑子也帶上了。


    兩個小子從沒去過那麽遠的地方,簡直樂瘋了,擠在前麵車轅上,一路見到誰都要喊一聲去翠雲山大菩提寺,吵得瑞雪苦笑,直後悔帶了他們。


    五十裏路,大部分都是官道,不過三個時辰也就到了,大壯和黑子跳下馬車,仰頭去看半山腰的寺廟,忍不住吃驚的張大了嘴巴。


    腳下是長長的階梯,階梯頂端,是座足有兩張高的門樓,鋪著青瓦,廊簷翹著,烏木的匾額上用金漆描了四個大字「大菩提寺」,下麵的鬆木大門刷成了暗紅色,兩側同色的圍牆,圈起了足有十幾畝大小的地方,遠遠望著,裏麵屋簷磊疊,隱隱煙氣繚繞,不時有百姓從大門裏出入,穿著灰色僧衣的知客僧笑著送客。


    「這廟真是大太了!」大壯省過神來,驚喊道,小臉兒興奮的通紅。


    黑子也嚷道,「這階梯好長,要爬多久啊?」


    吳煜上前扶了姐姐的胳膊,嘀咕道,「這才多小的廟,若是讓他們見到護國寺,還不嚇死啊。」


    瑞雪沒聽清,問道,「煜哥兒說什麽?」


    「沒,姐姐走啊。」


    瑞雪點頭,回身吩咐雲小六,「小六你在此等一會兒吧,我們見了知客僧,要他派人下來抬豆腐,你安頓好馬車,就來找我們吧。」


    趙豐年也道,「晚上趕不回去了,咱們要住一晚。」


    聽得要在廟裏住一晚,眾人都是歡喜,笑眯眯爬起了台階,幾個孩子日日跑步體力好,片刻功夫就到了台階頂,趙豐年扶著瑞雪,腳下也不慢,到得大門前,那知客僧就已經迎了上來,雙手合十,口稱「阿彌陀佛!」


    趙豐年帶著幾人還禮,笑道,「大師有禮,我們一家來自靈風城南雲家村,家中有作坊,做了一味叫做豆腐的吃食,極素,今日特送來兩板,與眾位師傅們嚐個新鮮。」


    寺廟裏常有香客舍財舍物,知客僧本也沒多在意,但是聽得「豆腐」兩字,卻猛然抬頭,打量趙家幾人半晌,問道,「這豆腐可是用牛豆所作?」


    難道豆腐的名聲已經傳到這麽遠來了?趙家夫妻對視一眼,都有些欣喜,點頭應道,「正是,因為半點兒不沾葷腥,所以,我們夫妻來燒香,才冒昧送了兩板過來。」


    那知客僧臉上也蒙了一曾喜色,笑道,「阿彌陀佛,多謝兩位施主慷慨,前些日子,廟裏有位俗家師弟送了一些來,滿寺上下都極是喜愛,連主持方丈都驚奇,何等靈秀的心思才能琢磨出這樣的好吃食,沒想到今日居然就見到二位施主。」


    趙豐年和瑞雪連忙雙手合十客套兩句,那知客僧喚來兩個掃地的小沙彌,使了他們下台階去抬豆腐,然後親自引了趙家幾人向裏走,趙豐年道,「天色已晚,路途又遠,我們一家是趕不回去了,不知貴寺可有客房,容許我們叨擾一晚。」


    「施主客氣了,我們寺裏備有十幾間客院,正有五六間空閑,小僧做主替施主尋得一間清靜所在可好?」


    「那就多謝大師了。」


    知客僧果然說話算話,繞幾間大殿,穿過月洞門,走了不到半刻鍾,終於來到一間小院兒前,指了左右廂房說,「兩側都住了客人,隻有正房三間空下,正好夠施主一家安歇。」


    趙家眾人道謝,送了知客僧,大壯和黑子掖了前襟去打水,跑回來笑道,「左邊廂房住了書生呢,我們聽見讀書聲了。」


    瑞雪一邊投帕子,要他們擦臉,一邊笑道,「可能是家貧無處所吃住的讀書人,來此借助苦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瑞雪兆豐年 卷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穀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穀幽蘭並收藏瑞雪兆豐年 卷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