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趁著趙豐年不忙的一日,夫妻倆在城邊的幾家燒窯走了一圈兒,挑了家手藝好的,定了一隻外表極古樸的大陶缸,圖樣是瑞雪親手畫的,隻缸口就兩人合抱那麽粗,缸腹更是令人吃驚的粗,外圍四個方向,浮雕了四隻樣子凶橫,大張著口的饕餮,饕餮鼻子上有四個圓環,以備抬換之用,缸底是少見的四方形,刻了簡單的雲水紋。


    那接了活計的燒窯老板,問明白了用途,又拉了窯廠的老師傅討論了半晌,最後要了足足十兩銀子。瑞雪也沒有討價還價,直接付了定金,又去了城中最好的銅匠鋪子……


    很快,三日後,燒窯和銅匠鋪子的老板都紅著眼睛,帶著夥計把貨送到了新鋪子裏,收了尾款也不肯走,美其名曰要留下幫幫忙。


    瑞雪好笑,真就不客氣的指揮他們幫忙搬扛,把東西都搬去了後院搭好的一個青磚紅瓦搭建的雨棚下。大缸被洗刷一新,座到了那個足有六尺見方的銅爐子上。


    各種已經焯去血沫子的雞骨、牛骨、豬骨被成盆的倒了進去,各種調料包也扔下了幾十個,大桶的井水倒了七八桶。這般折騰完,巨大的銅爐子裏,才放進了木柴,大火燒了起來。


    大缸實在太大,任憑大火燒了幾個時辰,才隱隱冒了些微熱氣,那些夥計和掌櫃等不得,也就都紛紛告辭了。


    如此這般,足足燒了一日,大缸裏的湯水開始沸騰,咕嘟嘟冒出了氣泡,這般又過了三日,鋪子兩側的鄰居,就先嗅到了一股奇特的香氣,有那好奇心重的人,就嗅著香氣找了過來,紛紛詢問,鋪子裏煮了何物,如此誘人。


    高福全等人怎麽能錯過這等好機會,自然介紹不停,然後也不禁止眾人去雨棚下觀看,那口大缸至此出盡了風頭。


    翠娘心急火燎的拾掇了家裏的細軟等物,又把地裏的莊稼托給婆家眾人,就裝了輛馬車,帶著兩個孩子進城同高福全匯合了。


    東廂兩間房,一間小廳,足夠高家一家住了,西廂房一間做了賬房,一間待客,一間就預備著瑞雪平日來時歇息之用,至於耳房不必說,就是庫房,各種調料,要用到的碗碟等物,統統整齊擺在裏麵。


    栓子也早早從碼頭鋪子裏回家來,先給瑞雪磕頭謝恩,賭咒發誓,要對得起師傅的信任,然後就同娘親一起,裏裏外外的忙碌開來。


    仗著王家一家的好人緣,還有瑞雪的慷慨大方,鋪子還沒開張,各種好吃易做,又成本低廉的小吃食,就已經被送到了周邊的鄰居桌上,各種豆幹、豆腐卷,油炸或者醬好的雞骨架,雖然是素的居多,或者也沒有多少肉,但是不要錢、白送的東西,誰人會嫌棄,何況那味道確實好吃的讓人忍不住吃過,還要允一遍手指頭啊。


    老王更是有頭腦,借著兒子做了掌櫃這一喜事,在家裏擺了個小宴席,請了一眾同僚小吏和有些頭臉的街坊鄰居們,不必說,菜色自然都是鋪子裏拿來的,除了幾樣做工比較麻煩,成本高昂的,其餘都統統亮了相,王家隻貼了幾壇酒進去,效果卻是出奇的好。


    不過幾日功夫,整個東城區,人人都知道了,府衙裏的書吏老王,有個出息兒子,不過十三歲就做了一家鋪子的掌櫃,那鋪子也賣的好吃食,下酒極好。


    雖說還沒開張,「酒咬兒」這幾字,卻已經實實在在被眾人所熟知了。


    待得那大陶甕裏的骨頭換了三次,日日咕嘟嘟沸騰著,香氣足足能飄出一條街去,瑞雪終於宣布可以開張了。


    眾人就等這一日呢,聽了這話,如同打了雞血一般,忙碌的腳不沾地,不過一日功夫,各種吃食就已經齊備了,肥雞殺了十幾隻,豬頭、豬蹄,牛肉等各種肉食也采買了回來,都是洗刷拾掇幹淨,夜裏就統統扔進各個大鐵鍋,加上大陶甕裏舀出的濃香湯汁,然後慢慢燉煮了起來,等火候到了,也不開鍋,直接燜煮在鍋裏,等著味道更加深入骨肉裏。


    第二日,是個難得的好天氣,下了兩三日的小雨也停了,街麵碧青如洗,極是幹淨,而「酒咬兒」鋪子裏飄出的香氣,在這樣清新的雨後空氣裏也越發飄得極遠。


    辰時一到,那掛在高高木杆上的爆竹,就被點燃起來,劈啪之聲不絕於耳,紅色的紙屑四處紛飛,熱鬧又喜慶。


    栓子穿了新做的錦緞長衫,要上係了錦帶,頭上戴了頂八棱掌櫃帽子,像模像樣的站在台階上,衝著圍過來看熱鬧的鄉親父老們鞠躬問好,然後笑道,「各位長輩,叔伯大娘們,我是從小在大夥兒眼皮底下看著長大的,如今受我恩師器重,把這鋪子托付給我,說實話,心裏也是忐忑,以後自然還要各位長輩多幫襯多照料。小侄閑話也不多說,這幾日長輩們也多有嚐到小店的吃食,不必說,味道不差,如今鋪子開張大吉,三日內所有吃食,都是半價出售,各位長輩可不要錯過這一飽口福的機會啊。以後再想找這樣的便宜事,哪怕哪位老伯打小侄的屁股,小侄也是不能少收半文錢的!」


    栓子在碼頭鋪子住了一年多,嘴皮子練得自然利落,又仗著從小住在此處,守家待地兒人麵熟,也不怯場,一番話說下來,讓圍觀眾人都是笑開了臉,心裏倒真有些自家子侄初長成的感受,於是一邊笑著,一邊想著進去捧捧場。


    但凡賣吃食的地方,都是進去容易,空手出來難啊。


    那木架子上,一排排黃橙橙的熟銅盒子裏,放著金黃的炸魚,油汪汪的醬雞翅、雞手,大塊的醬牛肉、醬骨頭,或白嫩或碧綠的小熗菜,哪樣看著都讓人忍不住想流口水啊,多多少少每人都要花上個二三十文,買上幾樣回家嚐嚐鮮。


    一個上午,鋪子裏人來人往,王嫂子同栓子,還有主動跑來幫忙的吳煜、大壯、黑子,都在前麵鋪麵忙碌,到得中午飯飯時,栓子實在忍耐不住,抱了算盤一通猛撥,最後居然大失所望,原來辛苦一上午,才不過收入二兩銀子,這可著實出乎眾人意料。


    王嫂子和翠娘跑去看了存貨,原來賣出去的多是便宜的素菜和豆幹等物,那些豬頭肉,醬骨頭等價格稍貴些的,都沒有賣出多少,自然不會有多少進項,若是一直這般下去,可就太不合算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瑞雪兆豐年 卷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穀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穀幽蘭並收藏瑞雪兆豐年 卷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