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磚頭大小的洞,其實放不進什麽東西,我摸到了個包袱,緊緊的塞在縫隙裏,費了點勁兒,才給取了出來。
這是一個看著很普通的小包袱,外頭是一層鄉下人自己織的粗布。抖開包袱,裏麵是一件衣服。
確切來說,這件衣服其實是件袍子,而且是道觀裏道士所傳的道袍。道袍是靛青色的,來回洗了不知道多少次,已經洗的有些發白。
道袍上麵打了十多個補丁,看樣子,這袍子被人穿過很多年。
捧著這件道袍,我心裏就開始嘀咕。我總以為,爹在那種情形下跟我吐露的秘密,一定至關重要,而他指點我找的東西,多半也是很要緊的,可我萬萬沒有料到,就是這麽一件破破爛爛的舊道袍?
我在井邊坐了下來,左思右想,卻想不明白。我懷疑是不是剛才自己沒掏幹淨,磚縫裏還有別的東西。我站起身,又仔仔細細的摸索了一遍,磚頭拿掉之後的縫隙隻有那麽大,的確沒有別的東西了。
我把道袍攤開,在月光下仔細的端詳著,希望能發現一點什麽蛛絲馬跡。但是,翻來覆去的看了好幾遍,卻什麽也看不出。這就是一件很普通的道袍。
這一刻,我覺得渾身無力,腦袋也沉甸甸的,和灌了漿糊一樣。我爹既然指點我找到這東西,說明一定有他的用意,可是就憑這一件破道袍,我又能發現些什麽?
我開始琢磨,琢磨這件道袍的來曆。在我的印象裏,我們村子附近就沒有什麽道觀,距離最近的道觀,至少也在百裏之外的山裏。
這種事情,如果沒有知情人指點,那麽我肯定想不出什麽所以然來。想著想著,我忍不住苦笑了一聲,原本以為按照爹的指引,找到了井裏藏著的東西之後,或多或少,還能解開我心中的迷惑。誰知道東西是找到了,可疑惑沒有解開,反倒是更重了些。
可是沒有辦法,我隻能把道袍收了起來,然後就在放柴火雜物的小屋裏休息。我躺下來,卻總是睡不著。
在此之前,我對爹,對我們家,是沒有任何懷疑的,我一直認為我們家隻不過就是河灘鄉下很普通的一戶人家,我爹也隻不過是個鄉下人。可從現在所發生的來看,爹不是尋常人,絕對不是。
想來想去,我打定了主意,原本打算來村子裏找到東西之後就走的,但是遇上這麽一件無頭無尾的事情,一下子勾起了我探秘的心。我想留下來住兩天,找人打聽打聽。
我想打聽一下爹以前的事,再打聽一下我家以前的事。這些事,我以前沒問過,即便有什麽,別人肯定也不會跟我說。
打定了主意之後,心裏就寬鬆了些,我睡了一覺,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弄了點水,洗漱之後,我翻牆跳了出來,在村裏走了走。
村裏人很少,按理說,這個月份天氣冷了,下不了河,也種不了地,大夥兒應該都在家呆著。可轉來轉去,竟然一個人影也沒有看到。
就在我滿心疑惑的時候,前麵的那條小路上,顫巍巍的走過來一個人,我定睛一看,是村裏的三伯。
三伯姓徐,因為在家裏大排行是老三,所以上了歲數之後,村裏的晚輩都稱呼他三伯。三伯年輕時,曾經在南陽那邊做過十多年生意,後來生意做賠,又到南方闖蕩了幾年,勉強把欠下的帳還清,這才回家。從那以後,三伯就不願意瞎折騰了,隻在村裏種種地,以此度日。
三伯畢竟曾經走南闖北,算是很有見識的人,也比較明事理,在村裏德高望重。我看到三伯,三伯也正眯著眼睛看我,我急走了幾步,迎過去喊道:“三伯。”
“喲!是……是十三!”三伯今年得有七十上下了,不過眼神竟然還好,我走近了幾步,他就認出我,感覺很意外。
“三伯,是我。”
“十三,你這幾年,怎麽好端端就不見了?”三伯上下打量我一眼,說道:“臨走,也不跟咱們打個招呼,村裏人都不知道你幹嘛去了,還擔心了好一陣子。”
“三伯,一言難盡。”我聽著三伯這麽說,心頭泛起了一絲暖意。出門在外,人情冷暖,總是好人少,隻有到了自己從小長大的小村,才能感受到一股濃濃的人情味。
“一個人兒回來的?你爹呢?”三伯朝我身後看了看,說道:“剛到家,還沒吃飯吧?走,上我家去,早上剛蒸的窩頭,趁著熱乎,吃幾個。”
三伯把我帶到他家裏,給我拿了吃的,還有水。我一邊吃,一邊跟三伯搭話。三伯說,村裏窮,到了冬天,什麽營生都做不了,家家戶戶都難熬,今年恰好有人給說了個活兒,到北邊的山裏采石頭,雖然辛苦些,但工錢卻不少,而且能一直幹到年關之前。所以,村裏隻要還能幹的動的人,全都去采石頭了,隻留下幾個老人在這裏守家。
村裏人少,我也正好打聽些事兒。我憋著這個心思,跟三伯聊天。
“十三,你爹呢?”
“我爹……”我剛要答話,心裏卻生出一個別的想法,要是三伯知道,我家又要搬回來住,礙著麵子,或許有些話,他就不會直言不諱的跟我說,我一想到這兒,話鋒立刻一變,歎了口氣,說道:“三伯,前幾年我和我爹離開村子的時候,走的是急了些,當時也是等著搬家,趁人家的船,所以就沒打招呼。這幾年,我和我爹一直還在南邊打魚,日子算是過得去,可是……可是前倆月,我們的漁船翻船了,我爹被河水衝走,我找了很久,一直沒有找到……”
“那……”三伯一聽,先是一愣,跟著又搖了搖頭,住在河邊的人,都知道被水衝走之後連著一個月找不到人,那落水者多半是死了,三伯露出一絲憐憫,說道:“十三,這也是命啊,事兒都出了,你別再多想,想來想去,也不能把你爹給想回來。十三,你這是搬回村裏住了?家裏缺了什麽,到我這兒來取,你三伯窮是窮了些,可是給你供些糧食被褥,還供得起。”
“三伯,謝謝你了。”我一邊道謝,一邊琢磨著,該怎麽把話題朝我想問的方向引。這種話,不太好問,想了好半天,我才說道:“三伯,有個事,我想問問你。”
“啥事?說吧。”
“我爹出事之前,也就是出事前十來天的時候吧,有一次,他喝了點酒,想跟我說些什麽話,可是,等我要去聽,他又不肯說了,不管我怎麽問,他都沒再說一句,他隻是跟我說,將來等他老了,自己找個地方去養老,讓我回咱們村子來,到那時候,我找村裏的老人問一問,就能知道他想跟我說什麽。”
“有這事?”
“嗯,要不,我怎麽急匆匆的就趕回來了。”
“唉,就跟我說的一樣,人呐,都有自己的命,有時候命數到了,自己多少也能察覺出點什麽,否則,你爹怎麽好端端的就跟你說這些話。”三伯還真的以為我爹那樣跟我說過,他抽出旱煙袋,裝了一鍋煙,抽了幾口,說道:“你爹這個人啊,是最能吃苦的,什麽苦都肯吃,也都吃的下。他有話,不想跟你當麵說啊。”
“三伯,到底是什麽話?”
“你爹這是不在了,又專門叫你回村以後來問,要不是這樣,這事,我無論如何也不會跟你說。”三伯吧嗒吧嗒抽著煙,說道:“你知道,你為啥叫十三嗎?”
“這個,我還真的不知道。”我想了想,自己這名字叫了這麽多年,可我從來都沒有細想過,為啥叫這個名字。在我看來,名字無非就是個記性,特別是我們鄉下人,起名兒一般都不講究。
“因為,你是臘月十三到這兒的,所以,你爹當時還專門問過我,該給你起個什麽名兒,我也沒讀過多少書,想著正好是臘月十三,就給你起了這個名兒,你爹也沒說啥,這名字,就這麽叫下來了。”
“嗯。”我點了點頭,我的生日就是臘月十三,每年的臘月十三,我爹不管多忙,家裏不管多拮據,他都會想法子去買一隻雞,或者跟鄰居換二斤肉,給我燉好,叫我吃了:“三伯,我記得呢,我不就是臘月十三生的。”
一想到這兒,我心裏突然很難受。其實,很多很多細碎的往事,是不能細想的。越是這些細碎往事,越能勾起人心頭的愁緒。
我還記得有一年,家裏實在是窮了,隻剩下最後一點種子糧。我們鄉下有句俗話,叫做餓死老子娘,不動種子糧。因為我和爹一直打魚,家裏那點地,隻是撒了種子去種,平時也不怎麽打理,到了該收的時候,隨意一收就完事,所以,爹不在意種子糧,就拿這些種子糧,跟人換了三斤豬肉。在臘月十三生日那天,給我燉了一鍋。
“十三啊,你沒聽懂我的話。”三伯叼著煙袋,吧嗒吧嗒又抽了兩口,說道:“你是什麽時候生的,這誰也不知道,就連你爹也不知道。”
“什麽?三伯,你說什麽?”我楞了一下:“您剛才不是還說,我爹給我取名時,還專門來問過您嗎?”
“我是說啊,你是臘月十三那一天,到這個村子的。”三伯看著我,說道:“臘月十三那天到咱們村的,你明白麽?”
這是一個看著很普通的小包袱,外頭是一層鄉下人自己織的粗布。抖開包袱,裏麵是一件衣服。
確切來說,這件衣服其實是件袍子,而且是道觀裏道士所傳的道袍。道袍是靛青色的,來回洗了不知道多少次,已經洗的有些發白。
道袍上麵打了十多個補丁,看樣子,這袍子被人穿過很多年。
捧著這件道袍,我心裏就開始嘀咕。我總以為,爹在那種情形下跟我吐露的秘密,一定至關重要,而他指點我找的東西,多半也是很要緊的,可我萬萬沒有料到,就是這麽一件破破爛爛的舊道袍?
我在井邊坐了下來,左思右想,卻想不明白。我懷疑是不是剛才自己沒掏幹淨,磚縫裏還有別的東西。我站起身,又仔仔細細的摸索了一遍,磚頭拿掉之後的縫隙隻有那麽大,的確沒有別的東西了。
我把道袍攤開,在月光下仔細的端詳著,希望能發現一點什麽蛛絲馬跡。但是,翻來覆去的看了好幾遍,卻什麽也看不出。這就是一件很普通的道袍。
這一刻,我覺得渾身無力,腦袋也沉甸甸的,和灌了漿糊一樣。我爹既然指點我找到這東西,說明一定有他的用意,可是就憑這一件破道袍,我又能發現些什麽?
我開始琢磨,琢磨這件道袍的來曆。在我的印象裏,我們村子附近就沒有什麽道觀,距離最近的道觀,至少也在百裏之外的山裏。
這種事情,如果沒有知情人指點,那麽我肯定想不出什麽所以然來。想著想著,我忍不住苦笑了一聲,原本以為按照爹的指引,找到了井裏藏著的東西之後,或多或少,還能解開我心中的迷惑。誰知道東西是找到了,可疑惑沒有解開,反倒是更重了些。
可是沒有辦法,我隻能把道袍收了起來,然後就在放柴火雜物的小屋裏休息。我躺下來,卻總是睡不著。
在此之前,我對爹,對我們家,是沒有任何懷疑的,我一直認為我們家隻不過就是河灘鄉下很普通的一戶人家,我爹也隻不過是個鄉下人。可從現在所發生的來看,爹不是尋常人,絕對不是。
想來想去,我打定了主意,原本打算來村子裏找到東西之後就走的,但是遇上這麽一件無頭無尾的事情,一下子勾起了我探秘的心。我想留下來住兩天,找人打聽打聽。
我想打聽一下爹以前的事,再打聽一下我家以前的事。這些事,我以前沒問過,即便有什麽,別人肯定也不會跟我說。
打定了主意之後,心裏就寬鬆了些,我睡了一覺,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弄了點水,洗漱之後,我翻牆跳了出來,在村裏走了走。
村裏人很少,按理說,這個月份天氣冷了,下不了河,也種不了地,大夥兒應該都在家呆著。可轉來轉去,竟然一個人影也沒有看到。
就在我滿心疑惑的時候,前麵的那條小路上,顫巍巍的走過來一個人,我定睛一看,是村裏的三伯。
三伯姓徐,因為在家裏大排行是老三,所以上了歲數之後,村裏的晚輩都稱呼他三伯。三伯年輕時,曾經在南陽那邊做過十多年生意,後來生意做賠,又到南方闖蕩了幾年,勉強把欠下的帳還清,這才回家。從那以後,三伯就不願意瞎折騰了,隻在村裏種種地,以此度日。
三伯畢竟曾經走南闖北,算是很有見識的人,也比較明事理,在村裏德高望重。我看到三伯,三伯也正眯著眼睛看我,我急走了幾步,迎過去喊道:“三伯。”
“喲!是……是十三!”三伯今年得有七十上下了,不過眼神竟然還好,我走近了幾步,他就認出我,感覺很意外。
“三伯,是我。”
“十三,你這幾年,怎麽好端端就不見了?”三伯上下打量我一眼,說道:“臨走,也不跟咱們打個招呼,村裏人都不知道你幹嘛去了,還擔心了好一陣子。”
“三伯,一言難盡。”我聽著三伯這麽說,心頭泛起了一絲暖意。出門在外,人情冷暖,總是好人少,隻有到了自己從小長大的小村,才能感受到一股濃濃的人情味。
“一個人兒回來的?你爹呢?”三伯朝我身後看了看,說道:“剛到家,還沒吃飯吧?走,上我家去,早上剛蒸的窩頭,趁著熱乎,吃幾個。”
三伯把我帶到他家裏,給我拿了吃的,還有水。我一邊吃,一邊跟三伯搭話。三伯說,村裏窮,到了冬天,什麽營生都做不了,家家戶戶都難熬,今年恰好有人給說了個活兒,到北邊的山裏采石頭,雖然辛苦些,但工錢卻不少,而且能一直幹到年關之前。所以,村裏隻要還能幹的動的人,全都去采石頭了,隻留下幾個老人在這裏守家。
村裏人少,我也正好打聽些事兒。我憋著這個心思,跟三伯聊天。
“十三,你爹呢?”
“我爹……”我剛要答話,心裏卻生出一個別的想法,要是三伯知道,我家又要搬回來住,礙著麵子,或許有些話,他就不會直言不諱的跟我說,我一想到這兒,話鋒立刻一變,歎了口氣,說道:“三伯,前幾年我和我爹離開村子的時候,走的是急了些,當時也是等著搬家,趁人家的船,所以就沒打招呼。這幾年,我和我爹一直還在南邊打魚,日子算是過得去,可是……可是前倆月,我們的漁船翻船了,我爹被河水衝走,我找了很久,一直沒有找到……”
“那……”三伯一聽,先是一愣,跟著又搖了搖頭,住在河邊的人,都知道被水衝走之後連著一個月找不到人,那落水者多半是死了,三伯露出一絲憐憫,說道:“十三,這也是命啊,事兒都出了,你別再多想,想來想去,也不能把你爹給想回來。十三,你這是搬回村裏住了?家裏缺了什麽,到我這兒來取,你三伯窮是窮了些,可是給你供些糧食被褥,還供得起。”
“三伯,謝謝你了。”我一邊道謝,一邊琢磨著,該怎麽把話題朝我想問的方向引。這種話,不太好問,想了好半天,我才說道:“三伯,有個事,我想問問你。”
“啥事?說吧。”
“我爹出事之前,也就是出事前十來天的時候吧,有一次,他喝了點酒,想跟我說些什麽話,可是,等我要去聽,他又不肯說了,不管我怎麽問,他都沒再說一句,他隻是跟我說,將來等他老了,自己找個地方去養老,讓我回咱們村子來,到那時候,我找村裏的老人問一問,就能知道他想跟我說什麽。”
“有這事?”
“嗯,要不,我怎麽急匆匆的就趕回來了。”
“唉,就跟我說的一樣,人呐,都有自己的命,有時候命數到了,自己多少也能察覺出點什麽,否則,你爹怎麽好端端的就跟你說這些話。”三伯還真的以為我爹那樣跟我說過,他抽出旱煙袋,裝了一鍋煙,抽了幾口,說道:“你爹這個人啊,是最能吃苦的,什麽苦都肯吃,也都吃的下。他有話,不想跟你當麵說啊。”
“三伯,到底是什麽話?”
“你爹這是不在了,又專門叫你回村以後來問,要不是這樣,這事,我無論如何也不會跟你說。”三伯吧嗒吧嗒抽著煙,說道:“你知道,你為啥叫十三嗎?”
“這個,我還真的不知道。”我想了想,自己這名字叫了這麽多年,可我從來都沒有細想過,為啥叫這個名字。在我看來,名字無非就是個記性,特別是我們鄉下人,起名兒一般都不講究。
“因為,你是臘月十三到這兒的,所以,你爹當時還專門問過我,該給你起個什麽名兒,我也沒讀過多少書,想著正好是臘月十三,就給你起了這個名兒,你爹也沒說啥,這名字,就這麽叫下來了。”
“嗯。”我點了點頭,我的生日就是臘月十三,每年的臘月十三,我爹不管多忙,家裏不管多拮據,他都會想法子去買一隻雞,或者跟鄰居換二斤肉,給我燉好,叫我吃了:“三伯,我記得呢,我不就是臘月十三生的。”
一想到這兒,我心裏突然很難受。其實,很多很多細碎的往事,是不能細想的。越是這些細碎往事,越能勾起人心頭的愁緒。
我還記得有一年,家裏實在是窮了,隻剩下最後一點種子糧。我們鄉下有句俗話,叫做餓死老子娘,不動種子糧。因為我和爹一直打魚,家裏那點地,隻是撒了種子去種,平時也不怎麽打理,到了該收的時候,隨意一收就完事,所以,爹不在意種子糧,就拿這些種子糧,跟人換了三斤豬肉。在臘月十三生日那天,給我燉了一鍋。
“十三啊,你沒聽懂我的話。”三伯叼著煙袋,吧嗒吧嗒又抽了兩口,說道:“你是什麽時候生的,這誰也不知道,就連你爹也不知道。”
“什麽?三伯,你說什麽?”我楞了一下:“您剛才不是還說,我爹給我取名時,還專門來問過您嗎?”
“我是說啊,你是臘月十三那一天,到這個村子的。”三伯看著我,說道:“臘月十三那天到咱們村的,你明白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