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勤(化名)二十五歲,重點大學碩士畢業,剛剛能參加工作不到半年。他是一名神經症患者,症狀屬於精神障礙。
包勤最早去的是境湖市安康醫院,是辛霜紅主任負責的病人。辛霜紅的治療收效甚微,憑著專業經驗,辛霜紅感覺患者的病狀也包含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特征,隻有找到真正的病因才能有效治愈,所以他建議患者的父母帶著患者來找丁齊。
心理谘詢師碰到這種求助者,通常會建議轉診,讓他們到專門的醫院精神科去接受治療,如今的情況倒過來了。這是一個特例,辛霜特意給丁齊打了招呼,並把詳細的病曆資料轉給了他。丁齊本人不僅是心理谘詢師、心理治療師,也是一位精神科醫生。
包勤的症狀很奇特,最早是從單位發生的一起事件開始的。
包勤的父母都是公務員,有些社會關係,在其碩士畢業後就把他安排進一家大型國企工作,待遇和效益都很不錯,總之是令人羨慕的。
包勤剛剛參加工作兩個月時,其部門中一台價值幾十萬的進口檢測設備損壞了。像這種單位,設備損壞報損或者報修就是了,但這台設備幾乎是全新的,而且很明顯是被人為故意損壞,程度已無法修複。
這台設備放在一個大開間辦公室旁邊的小屋裏,外麵的大開間就是包勤所在的部門,出入辦公區都需要刷門禁卡,然後繞過辦公區打開小屋門才能接觸到這台設備。誰會特意跑到這裏來損壞一台檢測設備呢?外人幹的可能性很小。
嫌疑最大的就是這個部門的工作人員,總共有三十多位,目的可能是為了發泄,比如對單位或者對某位領導有所不滿。可到底是誰呢,放設備的小屋中並沒有監控,角落裏還有一台複印機,大家都經常進來複印資料,所以誰都有嫌疑。
領導非常生氣,當然也報了警。警方也認為嫌疑人主要是這個部門的員工,還特意找每一名員工談話調查並做筆錄,其中也包括包勤,可是到底也沒有查出來是誰,迄今還沒有破案,在缺乏證據又沒人承認的情況下,好像也隻能不了了之。
包勤的症狀就是從那時開始出現的。他莫名其妙感到不安,並且變得敏感多疑,這種痛苦來源於一種很荒誕的自我懷疑。他始終在害怕別人認為這事是他幹的,當同事們聚在一起說話的時候,他也會忍不住想是不是在指證他損壞了部門的設備?
正因為這種心態,他感覺部門的環境與氣氛都變了,每一個人都像防賊似的盯著別人,而他更是被每一雙眼睛盯著。
其實包勤自己心裏也清楚,這些想法並沒有道理,事實也並非如此,可他就是忍不住有這種感覺。他是個新員工,加之沉默寡言,跟同事們的關係原本就不太熟悉親近,如今變得更加疏遠了,哪怕正常工作環節中的交流聯係都出現了障礙。
設備當然不是包勤損壞的,照說包勤沒有必要心虛,可他就是覺得心虛、終日忐忑不安,心裏很沒有底。坐在辦公室中,他時常出虛汗,精神很緊張,注意力也無法集中。
在這樣的狀態下,他回家後也連續失眠,簡直忍受不了,於是便告訴父母想辭職不幹了。父母也很詫異,好不容易安排了這樣的好工作,怎麽說不想幹就不幹了呢?追問之下才知道原由,小包每天去上班就像是去承受一場折磨,令他痛苦萬分。
父母一琢磨,這不是工作有問題,而是人有病啊!於是他們就幫小包請了病休假把他帶到安康醫院接受治療,還特意托人專程找到了辛霜紅主任……辛霜紅後來不僅把病曆資料轉過來了,還特意告訴丁齊他做的診斷。
損壞設備的事千真萬確並不是小包幹的,這就令很多人奇怪了。小包明明沒有幹壞事,為什麽會感到心虛呢?丁齊倒不覺得太奇怪,這世上心虛的往往並不是罪犯,很多並沒有做錯事的普通人時常也會莫名不安,如果仔細追究,其實都有潛意識的原因。
丁齊看了病曆,確認包勤的確是患有神經症。神經症患者往往會感受到持久的痛苦,能體驗到內心的衝突,這種衝突已經妨礙到工作和生活,但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為基礎。
但神經症患者還擁有自知力,所謂自知力就是自己能夠認識到事實。比如小包,他就很清楚事實是怎麽回事,也認為自己沒有損壞設備就不應該心虛。是否擁有自知力,是神經症患者與精神病患者的主要區別。
精神症是一種精神障礙,精神障礙與普通的心理問題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精神症患者的心理衝突是變形的。所謂變形,簡單的理解,就是與正常的邏輯不匹配。
心理衝突分為常形衝突與變形衝突。
常形衝突就是與現實處境直接相關,符合正常的思維邏輯。比如攻擊顏院長的死者家屬,你可以說他們有心理問題,但他們是因為失去親人的痛苦而需要情緒渲泄,或者想敲詐院方以謀求現實利益,這些都屬於常形衝突。
可是包勤的心理衝突明顯屬於變形衝突,一般人可能理解不了,明明事情不是他幹的,他為什麽會有這種反應?&bsp;
辛主任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認為必定有一個潛伏的心理病因存在,可是他始終沒有找到,所以才推薦患者來找丁齊。
包勤第一次來見丁齊,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小包的父母也聽說過丁齊的大名,知道丁齊是一位“催眠大師”,所以他們希望丁齊能給小包催眠一下,可能就會把小包的心病給消了。但丁齊自己清楚,簡單的催眠不可能治好這位神經症患者。
催眠的本質,還是在不違反對方意願的前提下去修改某些潛意識。而包勤的病症是心因性的,在沒有找到病因的情況下,就算直接下達暗示指令告訴他不要再有這種感覺,這種指令也是無效的,否則催眠豈不成了萬能?
所以丁齊第一次並沒有給包勤做催眠,隻是進行了攝入性會談,盡量觀察與收集材料、建立心冊。包勤看上去情緒很低落,非常內向,話很少,幾乎沒有主動開過口,需要丁齊反複提示他才會詳細回答一些問題。
第一次會談進行了兩個小時,結束時丁齊隻是給了簡單的情緒安撫暗示,並沒有給小包“留作業”。但是會談結束後,丁齊特意又聯係了小包的父母,表示有一些情況需要單獨谘詢他們。
本來在電話裏說就可以,可是小包的父母非常重視也非常焦急,又特意跑來了一趟。丁齊是本著盡職的原則這麽做的,這次談話並沒有收費。
丁齊問道:“你們的孩子性格不僅非常內向,而且明顯有自閉的特征。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他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出現這種性格特征的?”
小包的父母皆答道:“他從小就是這個脾氣,不太愛跟人說話,也不愛跑出去跟人亂耍,就知道悶頭學習,成績很不錯……”
丁齊:“他不太可能一生下來就是這樣啊!所以我才把你們私下叫來,請你們認認真真的回憶,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他的性格出現了這種明顯的特征?”
小包的父親答道:“很小的時候,他其實還是挺活潑的,長大了就變得文靜了。仔細想想的話,應該就是從小學高年級到快上初中這段時間。”
小包的母親則給了一個更準確的答案:“假如這麽說的話,應該是十歲吧。從小學四年級到小學五年級這段時間,他突然就像變得懂事了,不再像以前那麽調皮了。”
丁齊追問道:“那麽在他十歲那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麽重大事件,令你們至今還記憶清晰的?”
小包的母親回憶道:“都十五年了,有很多事記不清了,好像也沒什麽重大事件,我隻記得四年級的期末,他得了境湖市三好學生的獎狀……”
其實類似的詢問調查,辛主任也做過,在小包的父母這裏,丁齊也沒有問出更多的線索來。然後丁齊與小包進行了第二次心理會談,這次他把小包給深度催眠了,並用了時間退行技術。會談進行了三個多小時,丁齊的體力和精力消耗都非常大,終於找到了病因。
小包十歲那年放暑假,父母還要上班,便告訴他不能到處亂跑淘氣。他卻跑到街邊去爬樹捉知了,結果失足從樹上掉下來摔傷了。一位路過的小夥子發現了,及時把他送到了醫院裏,小包的父母也聞訊趕來……
母親先到的醫院,當然要搞清楚孩子是怎麽受傷的,她特意問了一句:“你是不是被人騎自行車撞了?”這一句也是隨口出來的,因為她單位同事的孩子就曾遇到過這樣的事。
結果小包居然點頭答道:“嗯,是的!”
就是這個回答,將一件見義勇為的好事,變成了一起肇事傷人事件。救人的小夥子當然不會承認,他聲稱自己連自行車都沒騎。在那個年代,公安部門的天眼係統根本就沒有安裝,事發地點也沒有監控,所以好像也說不清楚。
小包的母親報警了,警察來了之後做的調解主要就是和稀泥。因為小包的母親態度很強硬、情緒很激動,最終救人的小夥子自認倒黴,賠償了醫藥費了事,還好小包傷得並不重……
顏院長完全被丁齊講的故事吸引了,暫時忘了自己的事,一直在很專注地聽著,此刻忍不住開口道:“這件事,就是那個小包的病因,對嗎?”
丁齊點頭道:“是的!十歲的孩子內心活動已經很豐富了,他們最擅長分辨的,就是在各種事件中父母對待他的態度。小包當時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母親的態度,所以才順著母親的話回答,這樣以來,事故的主要責任就不在於自己,便可以逃過父母的責罰。
其實不僅是孩子,我們在很多新聞報導中看到,有些老人出了類似的事情也會這麽做。他們為什麽會撒謊?因為相比對陌生人造成的傷害,他們更擔心子女晚輩的責怪,還有給這些子女晚輩帶來的麻煩與負擔。
說出真相,就意味著過錯在自己,他們害怕承認自己的過錯,也覺得難以承擔過錯的責任。小包撒了一個謊,這個謊言是自私的,隻是想避免受到父母的責罰。
以他當時的心智,或許還不能完全理解這個謊言的性質,這是恩將仇報,實際上也是在傷害他自己。等他漸漸長大,他會理解得越來越清楚,知道自己做了什麽,但也越來越不敢說出真相……他的性格變化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所以單位出了這件事之後,盡管他沒有過錯,卻也會自我懷疑。當警察做詢問筆錄的時候,又觸動了他當初的心境,他上一次接受警察詢問,其實就是十歲那年。
單位的事件隻是一個誘因,導致積累的心理衝突爆發,現實事件與內心感受之間產生了矛盾。所以辛主任說他的症狀可能還包含著創傷後應激障礙,而且病因是長期潛伏的,可以說判斷得很有道理,他是被另一個想忘掉卻又不可能忘掉的自己給傷害了。”
顏院長歎了一口氣道:“原來如此。”
丁齊:“當年的事,當年的那個自己,一直潛伏在他的心裏……我最近在和一群搞修行的人打交道,也看了一些有關的小說與典籍,這種狀況,也可以稱為心魔。心魔是自己種下的,不是想擺脫就能擺脫的。”
顏院長若有所思道:“心魔?這個稱呼有意思!那麽丁老師,你後來是怎麽化解了這個小包的心魔?既然對我講了這個故事,病人一定被你治好了吧?”不知不覺中,他對丁齊的稱呼已經從小丁變成了丁老師。
丁齊微笑道:“既然找到了病因,我便結束了催眠狀態,讓他在清醒狀態下講述了這段往事,說出了隱瞞了十五年的真相,他的父母也是大吃一驚。既然他說了出來,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可以用認知療法結合行為療法……”
顏院長:“說具體點嘛!”
丁齊:“我的治療方案很簡單,但實施起來有點麻煩,需要他們願意主動去配合。我讓小包帶著父母去找到當年那個救他的小夥子,說出真相並道歉。
假如有可能的話,還要盡量找到見證這一切的當事人,比如十五年前醫院的醫生、派出所的警察,不論他們還記不記得,也要說出真相,不僅是替那個小夥子說的,也是替他自己說的。”
顏院長饒有興致地追問道:“已經過去十五年了,他父母都記不起來了,還能找到那個救人的小夥子嗎?是不是通過警察的詢問記錄?”
丁齊搖了搖頭道:“當時警察隻是來做現場調解,根本就沒有立案存檔,查不到記錄了。但是小包卻記得那個小夥子的姓名與手機號碼,因為當年警察在詢問的時候,那小夥子自己說了。
您覺得驚訝嗎?時隔十五年,在我給他找到病因之後、當他願意麵對回憶的時候,居然還能記得這麽清楚,連手機號碼都能背處來!”
顏院長微微頷首道:“聽了你的講述,我並不覺得奇怪,這就是他的心魔啊,揮之不去……這是哪一年的事情?”
丁齊:“去年上半年,就是我剛到博慈醫療上班不久,再往前倒推十五年,是二零零三年。那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呢,這麽多年了,手機號一直沒換,所以還能聯係上。”
顏院長:“我很感興趣那小夥子現在幹嘛呢,他到底是什麽人?”
丁齊:“他姓陳,叫陳誌軍,當年二十多歲,現在四十出頭,是一家生物醫藥公司的高管,工作地點在上海。不僅這個人聯係上了,當年來調解的警察以及在醫院的醫生,小包一家人想方設法都找到了……”
顏院長:“那個小包現在怎麽樣了?”
丁齊笑道:“挺好的,做完這一切之後他就沒事了。現在還在原單位上班,性格變得很開朗甚至很外向,前不久還聽說他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各部門演講比賽拿了獎呢,據說很喜歡耍嘴皮子,喝點酒就囉嗦個沒完沒了。我還在想,當時是不是矯枉過正,勁有點使大了?”
顏院長也笑道:“勁使大點好啊,這樣就對了!”
丁齊將話題拉了回來:“其實類似事情,生活中並不少見,隻是不同的形式發生,往往體現得不是這麽極端,有可能隻表現為心理問題而非精神障礙,比如這次找您麻煩的死者家屬。
您既然審查過病例與急診記錄,認定丁大夫沒有責任,那麽您能告訴我患者的死亡原因嗎?既然是外傷急診,家屬是否存在送醫不及時或者救治失誤的地方?”
顏院長:“還真讓你給說中了!患者的直接死因是失血過多,假如能夠早點送來,或者在送醫之前就及時采用正確的包紮止血方式,還是有可能搶救過來的。”
丁齊:“死者家屬明白這些嗎?”
顏院長:“他們確實是耽誤了一點時間,到醫院之後,才知道止血方式不正確,但他們並不是專業人士……”
丁齊:“這就更符合心理邏輯了!這樣的結果其實是最難接受的,因為錯不在別人,反而很可能就在他們自己。在痛苦之中,更沒有辦法去承認與麵對這樣一個事實,那麽在潛意識中,他們就需要找到另一種自以為的事實,讓他們更能接受。”
顏院長又歎道:“還是丁老師看得透啊!”緊接著就似突然回過神來,一拍大腿道,“咦?不對呀,我才是求助者!我來這裏不是為了分析他們的心理問題,而是找丁老師分析我的問題該怎麽解決?”
丁齊笑了:“剛才隻是摟草打兔子,順便的,不好意思,職業習慣!重點當然還是您的問題。其實剛才講的故事,重點就在於心魔兩個字,每個人有不同的心魔。”
包勤最早去的是境湖市安康醫院,是辛霜紅主任負責的病人。辛霜紅的治療收效甚微,憑著專業經驗,辛霜紅感覺患者的病狀也包含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特征,隻有找到真正的病因才能有效治愈,所以他建議患者的父母帶著患者來找丁齊。
心理谘詢師碰到這種求助者,通常會建議轉診,讓他們到專門的醫院精神科去接受治療,如今的情況倒過來了。這是一個特例,辛霜特意給丁齊打了招呼,並把詳細的病曆資料轉給了他。丁齊本人不僅是心理谘詢師、心理治療師,也是一位精神科醫生。
包勤的症狀很奇特,最早是從單位發生的一起事件開始的。
包勤的父母都是公務員,有些社會關係,在其碩士畢業後就把他安排進一家大型國企工作,待遇和效益都很不錯,總之是令人羨慕的。
包勤剛剛參加工作兩個月時,其部門中一台價值幾十萬的進口檢測設備損壞了。像這種單位,設備損壞報損或者報修就是了,但這台設備幾乎是全新的,而且很明顯是被人為故意損壞,程度已無法修複。
這台設備放在一個大開間辦公室旁邊的小屋裏,外麵的大開間就是包勤所在的部門,出入辦公區都需要刷門禁卡,然後繞過辦公區打開小屋門才能接觸到這台設備。誰會特意跑到這裏來損壞一台檢測設備呢?外人幹的可能性很小。
嫌疑最大的就是這個部門的工作人員,總共有三十多位,目的可能是為了發泄,比如對單位或者對某位領導有所不滿。可到底是誰呢,放設備的小屋中並沒有監控,角落裏還有一台複印機,大家都經常進來複印資料,所以誰都有嫌疑。
領導非常生氣,當然也報了警。警方也認為嫌疑人主要是這個部門的員工,還特意找每一名員工談話調查並做筆錄,其中也包括包勤,可是到底也沒有查出來是誰,迄今還沒有破案,在缺乏證據又沒人承認的情況下,好像也隻能不了了之。
包勤的症狀就是從那時開始出現的。他莫名其妙感到不安,並且變得敏感多疑,這種痛苦來源於一種很荒誕的自我懷疑。他始終在害怕別人認為這事是他幹的,當同事們聚在一起說話的時候,他也會忍不住想是不是在指證他損壞了部門的設備?
正因為這種心態,他感覺部門的環境與氣氛都變了,每一個人都像防賊似的盯著別人,而他更是被每一雙眼睛盯著。
其實包勤自己心裏也清楚,這些想法並沒有道理,事實也並非如此,可他就是忍不住有這種感覺。他是個新員工,加之沉默寡言,跟同事們的關係原本就不太熟悉親近,如今變得更加疏遠了,哪怕正常工作環節中的交流聯係都出現了障礙。
設備當然不是包勤損壞的,照說包勤沒有必要心虛,可他就是覺得心虛、終日忐忑不安,心裏很沒有底。坐在辦公室中,他時常出虛汗,精神很緊張,注意力也無法集中。
在這樣的狀態下,他回家後也連續失眠,簡直忍受不了,於是便告訴父母想辭職不幹了。父母也很詫異,好不容易安排了這樣的好工作,怎麽說不想幹就不幹了呢?追問之下才知道原由,小包每天去上班就像是去承受一場折磨,令他痛苦萬分。
父母一琢磨,這不是工作有問題,而是人有病啊!於是他們就幫小包請了病休假把他帶到安康醫院接受治療,還特意托人專程找到了辛霜紅主任……辛霜紅後來不僅把病曆資料轉過來了,還特意告訴丁齊他做的診斷。
損壞設備的事千真萬確並不是小包幹的,這就令很多人奇怪了。小包明明沒有幹壞事,為什麽會感到心虛呢?丁齊倒不覺得太奇怪,這世上心虛的往往並不是罪犯,很多並沒有做錯事的普通人時常也會莫名不安,如果仔細追究,其實都有潛意識的原因。
丁齊看了病曆,確認包勤的確是患有神經症。神經症患者往往會感受到持久的痛苦,能體驗到內心的衝突,這種衝突已經妨礙到工作和生活,但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為基礎。
但神經症患者還擁有自知力,所謂自知力就是自己能夠認識到事實。比如小包,他就很清楚事實是怎麽回事,也認為自己沒有損壞設備就不應該心虛。是否擁有自知力,是神經症患者與精神病患者的主要區別。
精神症是一種精神障礙,精神障礙與普通的心理問題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精神症患者的心理衝突是變形的。所謂變形,簡單的理解,就是與正常的邏輯不匹配。
心理衝突分為常形衝突與變形衝突。
常形衝突就是與現實處境直接相關,符合正常的思維邏輯。比如攻擊顏院長的死者家屬,你可以說他們有心理問題,但他們是因為失去親人的痛苦而需要情緒渲泄,或者想敲詐院方以謀求現實利益,這些都屬於常形衝突。
可是包勤的心理衝突明顯屬於變形衝突,一般人可能理解不了,明明事情不是他幹的,他為什麽會有這種反應?&bsp;
辛主任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認為必定有一個潛伏的心理病因存在,可是他始終沒有找到,所以才推薦患者來找丁齊。
包勤第一次來見丁齊,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小包的父母也聽說過丁齊的大名,知道丁齊是一位“催眠大師”,所以他們希望丁齊能給小包催眠一下,可能就會把小包的心病給消了。但丁齊自己清楚,簡單的催眠不可能治好這位神經症患者。
催眠的本質,還是在不違反對方意願的前提下去修改某些潛意識。而包勤的病症是心因性的,在沒有找到病因的情況下,就算直接下達暗示指令告訴他不要再有這種感覺,這種指令也是無效的,否則催眠豈不成了萬能?
所以丁齊第一次並沒有給包勤做催眠,隻是進行了攝入性會談,盡量觀察與收集材料、建立心冊。包勤看上去情緒很低落,非常內向,話很少,幾乎沒有主動開過口,需要丁齊反複提示他才會詳細回答一些問題。
第一次會談進行了兩個小時,結束時丁齊隻是給了簡單的情緒安撫暗示,並沒有給小包“留作業”。但是會談結束後,丁齊特意又聯係了小包的父母,表示有一些情況需要單獨谘詢他們。
本來在電話裏說就可以,可是小包的父母非常重視也非常焦急,又特意跑來了一趟。丁齊是本著盡職的原則這麽做的,這次談話並沒有收費。
丁齊問道:“你們的孩子性格不僅非常內向,而且明顯有自閉的特征。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他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出現這種性格特征的?”
小包的父母皆答道:“他從小就是這個脾氣,不太愛跟人說話,也不愛跑出去跟人亂耍,就知道悶頭學習,成績很不錯……”
丁齊:“他不太可能一生下來就是這樣啊!所以我才把你們私下叫來,請你們認認真真的回憶,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他的性格出現了這種明顯的特征?”
小包的父親答道:“很小的時候,他其實還是挺活潑的,長大了就變得文靜了。仔細想想的話,應該就是從小學高年級到快上初中這段時間。”
小包的母親則給了一個更準確的答案:“假如這麽說的話,應該是十歲吧。從小學四年級到小學五年級這段時間,他突然就像變得懂事了,不再像以前那麽調皮了。”
丁齊追問道:“那麽在他十歲那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麽重大事件,令你們至今還記憶清晰的?”
小包的母親回憶道:“都十五年了,有很多事記不清了,好像也沒什麽重大事件,我隻記得四年級的期末,他得了境湖市三好學生的獎狀……”
其實類似的詢問調查,辛主任也做過,在小包的父母這裏,丁齊也沒有問出更多的線索來。然後丁齊與小包進行了第二次心理會談,這次他把小包給深度催眠了,並用了時間退行技術。會談進行了三個多小時,丁齊的體力和精力消耗都非常大,終於找到了病因。
小包十歲那年放暑假,父母還要上班,便告訴他不能到處亂跑淘氣。他卻跑到街邊去爬樹捉知了,結果失足從樹上掉下來摔傷了。一位路過的小夥子發現了,及時把他送到了醫院裏,小包的父母也聞訊趕來……
母親先到的醫院,當然要搞清楚孩子是怎麽受傷的,她特意問了一句:“你是不是被人騎自行車撞了?”這一句也是隨口出來的,因為她單位同事的孩子就曾遇到過這樣的事。
結果小包居然點頭答道:“嗯,是的!”
就是這個回答,將一件見義勇為的好事,變成了一起肇事傷人事件。救人的小夥子當然不會承認,他聲稱自己連自行車都沒騎。在那個年代,公安部門的天眼係統根本就沒有安裝,事發地點也沒有監控,所以好像也說不清楚。
小包的母親報警了,警察來了之後做的調解主要就是和稀泥。因為小包的母親態度很強硬、情緒很激動,最終救人的小夥子自認倒黴,賠償了醫藥費了事,還好小包傷得並不重……
顏院長完全被丁齊講的故事吸引了,暫時忘了自己的事,一直在很專注地聽著,此刻忍不住開口道:“這件事,就是那個小包的病因,對嗎?”
丁齊點頭道:“是的!十歲的孩子內心活動已經很豐富了,他們最擅長分辨的,就是在各種事件中父母對待他的態度。小包當時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母親的態度,所以才順著母親的話回答,這樣以來,事故的主要責任就不在於自己,便可以逃過父母的責罰。
其實不僅是孩子,我們在很多新聞報導中看到,有些老人出了類似的事情也會這麽做。他們為什麽會撒謊?因為相比對陌生人造成的傷害,他們更擔心子女晚輩的責怪,還有給這些子女晚輩帶來的麻煩與負擔。
說出真相,就意味著過錯在自己,他們害怕承認自己的過錯,也覺得難以承擔過錯的責任。小包撒了一個謊,這個謊言是自私的,隻是想避免受到父母的責罰。
以他當時的心智,或許還不能完全理解這個謊言的性質,這是恩將仇報,實際上也是在傷害他自己。等他漸漸長大,他會理解得越來越清楚,知道自己做了什麽,但也越來越不敢說出真相……他的性格變化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所以單位出了這件事之後,盡管他沒有過錯,卻也會自我懷疑。當警察做詢問筆錄的時候,又觸動了他當初的心境,他上一次接受警察詢問,其實就是十歲那年。
單位的事件隻是一個誘因,導致積累的心理衝突爆發,現實事件與內心感受之間產生了矛盾。所以辛主任說他的症狀可能還包含著創傷後應激障礙,而且病因是長期潛伏的,可以說判斷得很有道理,他是被另一個想忘掉卻又不可能忘掉的自己給傷害了。”
顏院長歎了一口氣道:“原來如此。”
丁齊:“當年的事,當年的那個自己,一直潛伏在他的心裏……我最近在和一群搞修行的人打交道,也看了一些有關的小說與典籍,這種狀況,也可以稱為心魔。心魔是自己種下的,不是想擺脫就能擺脫的。”
顏院長若有所思道:“心魔?這個稱呼有意思!那麽丁老師,你後來是怎麽化解了這個小包的心魔?既然對我講了這個故事,病人一定被你治好了吧?”不知不覺中,他對丁齊的稱呼已經從小丁變成了丁老師。
丁齊微笑道:“既然找到了病因,我便結束了催眠狀態,讓他在清醒狀態下講述了這段往事,說出了隱瞞了十五年的真相,他的父母也是大吃一驚。既然他說了出來,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可以用認知療法結合行為療法……”
顏院長:“說具體點嘛!”
丁齊:“我的治療方案很簡單,但實施起來有點麻煩,需要他們願意主動去配合。我讓小包帶著父母去找到當年那個救他的小夥子,說出真相並道歉。
假如有可能的話,還要盡量找到見證這一切的當事人,比如十五年前醫院的醫生、派出所的警察,不論他們還記不記得,也要說出真相,不僅是替那個小夥子說的,也是替他自己說的。”
顏院長饒有興致地追問道:“已經過去十五年了,他父母都記不起來了,還能找到那個救人的小夥子嗎?是不是通過警察的詢問記錄?”
丁齊搖了搖頭道:“當時警察隻是來做現場調解,根本就沒有立案存檔,查不到記錄了。但是小包卻記得那個小夥子的姓名與手機號碼,因為當年警察在詢問的時候,那小夥子自己說了。
您覺得驚訝嗎?時隔十五年,在我給他找到病因之後、當他願意麵對回憶的時候,居然還能記得這麽清楚,連手機號碼都能背處來!”
顏院長微微頷首道:“聽了你的講述,我並不覺得奇怪,這就是他的心魔啊,揮之不去……這是哪一年的事情?”
丁齊:“去年上半年,就是我剛到博慈醫療上班不久,再往前倒推十五年,是二零零三年。那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呢,這麽多年了,手機號一直沒換,所以還能聯係上。”
顏院長:“我很感興趣那小夥子現在幹嘛呢,他到底是什麽人?”
丁齊:“他姓陳,叫陳誌軍,當年二十多歲,現在四十出頭,是一家生物醫藥公司的高管,工作地點在上海。不僅這個人聯係上了,當年來調解的警察以及在醫院的醫生,小包一家人想方設法都找到了……”
顏院長:“那個小包現在怎麽樣了?”
丁齊笑道:“挺好的,做完這一切之後他就沒事了。現在還在原單位上班,性格變得很開朗甚至很外向,前不久還聽說他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各部門演講比賽拿了獎呢,據說很喜歡耍嘴皮子,喝點酒就囉嗦個沒完沒了。我還在想,當時是不是矯枉過正,勁有點使大了?”
顏院長也笑道:“勁使大點好啊,這樣就對了!”
丁齊將話題拉了回來:“其實類似事情,生活中並不少見,隻是不同的形式發生,往往體現得不是這麽極端,有可能隻表現為心理問題而非精神障礙,比如這次找您麻煩的死者家屬。
您既然審查過病例與急診記錄,認定丁大夫沒有責任,那麽您能告訴我患者的死亡原因嗎?既然是外傷急診,家屬是否存在送醫不及時或者救治失誤的地方?”
顏院長:“還真讓你給說中了!患者的直接死因是失血過多,假如能夠早點送來,或者在送醫之前就及時采用正確的包紮止血方式,還是有可能搶救過來的。”
丁齊:“死者家屬明白這些嗎?”
顏院長:“他們確實是耽誤了一點時間,到醫院之後,才知道止血方式不正確,但他們並不是專業人士……”
丁齊:“這就更符合心理邏輯了!這樣的結果其實是最難接受的,因為錯不在別人,反而很可能就在他們自己。在痛苦之中,更沒有辦法去承認與麵對這樣一個事實,那麽在潛意識中,他們就需要找到另一種自以為的事實,讓他們更能接受。”
顏院長又歎道:“還是丁老師看得透啊!”緊接著就似突然回過神來,一拍大腿道,“咦?不對呀,我才是求助者!我來這裏不是為了分析他們的心理問題,而是找丁老師分析我的問題該怎麽解決?”
丁齊笑了:“剛才隻是摟草打兔子,順便的,不好意思,職業習慣!重點當然還是您的問題。其實剛才講的故事,重點就在於心魔兩個字,每個人有不同的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