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太後聞言,心裏火又冒出來。這個弟弟整天到底在想什麽?背了那樣的名聲還沒有把人弄死,他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
「你可知最近延澤宮的那位是如何對哀家的?要不是先帝體弱,要不是哀家沒得生下一兒半女,哪裏輪得到姓晏的騎到哀家的頭上?如今哀家能依靠的隻有你,你若是再和哀家離了心,哀家就真的沒有日子過了。」
「太後娘娘放心,臣答應過父親母親,此生一定保太後娘娘富貴安康。」
姬太後心裏更氣了,他就是這麽保自己的富貴安康的?她在宮裏天天受氣,他不思量著給她出氣,還一而再再三三的放過榮昌侯,分明是沒把她放在心上。
他出生的時候,她都到了出閣的年紀。她知道他不是母親所出,是父親從外麵抱回來的,也不知什麽樣的女子生出來的,一抱回來就記在母親的名下。
一個外室生的孩子,一出生就是國公府的嫡子,還繼承了國公府的爵位。對於自己這個嫡出的姐姐,他有責任護著。
「哀家方才說過,姓晏的處處給哀家氣受,你要真是記得自己答應過父親母親的話,就應該替哀家出這口惡氣!」
姬桑冷淡抬眸,看向她。
「臣聽聞太後娘娘前些日子與太妃們其樂融融,而晏太後近日思念先帝哭過幾場,你們二人並無衝突,她是如何給您氣受的?」
姬太後一噎,他這是明知故問。
「她哭先帝就是找哀家的晦氣!」
「晏太後是先帝的妃子,思念先帝是人之常情。太後娘娘莫不以為有人哭先帝,就是找您的晦氣。這話要是傳出去,那可是大大的不敬,對太後娘娘您的名聲不好。」
姬太後胸口起伏著,對於這個庶弟她打心眼裏看不起。但對方的性子和手段以及現在的地位,又讓她發怵。
「哀家是先帝的發妻,她一個妾室有什麽資格思念哀家的丈夫。」
「太後娘娘別忘了,她是陛下親生母親。沒有陛下,您哪裏能做嫡母皇太後。」他垂著眸,根本不看上座的姬太後難看的表情,「早些年先帝的身體還能過得去,彼時要不是您私下的那些動作,哪裏會有晏太後?前因後果,皆是自己做下的,如今又何苦自尋煩惱。」
姬太後難看的臉色漸漸泛白,他怎麽知道的?
先帝年輕時,身體確實還算過得去。那時候她以為自己終能生下嫡子,怎麽能看著宮裏有人搶先一步生下庶子?那些年,也不是沒有妃子懷過孕,但是都被她悄悄處理了。
要不是後來先帝的身子實在是油盡燈枯,她怎麽也不可能讓晏琳琅生下皇子。
可是她的苦有誰知道?
「你現在是在質問哀家?哀家那麽做是為了什麽?哀家是為了信國公府,是為了咱們姬氏的滿門榮耀。如今連你都來怪哀家,哀家活著還有什麽意思?倒不如早早隨先帝而去,夫妻團團聚……」
要真是想死,早就死了,何必等到現在。
分明是貪戀世間的榮華富貴,還想著像先帝及父親母親在世時一般眾星捧月。孰不知江山更替,龍椅上的人都換了,父母更是早已作古,她還不曾認清事實。
父親母親對他有養育之恩,他一日不會相忘。答應過他們的事情也不會食言,隻在他在一天,他就會保姬太後一世的榮華。
「太後娘娘若是無事,臣告退了。」
「鶴之,你不想管哀家了嗎?」
「太後娘娘,臣不會丟下您不管。但陛下年幼,眼下無論是後宮還是朝堂,都經不起太大的風雨。臣與榮昌侯或許時有意見相左,但歸根究底,我們都是大啟的臣子,是陛下的臣子。太後娘娘與晏太後同為陛下的母後,正如臣與榮昌侯一樣,理應萬事以社稷為重陛下為重,望太後娘娘仔細思量。」
姬太後又不蠢,這些事情她不是想不到,而是壓根不願意去想。她隻想著她自己委屈,想著她一個人無夫無子在這深宮之中的可憐。所有人都希望她大度,希望她寬厚仁慈,誰知道她這些年憋在心裏的苦楚。
別人不理解她,自己的弟弟也不讚同。
她越想越難受,等姬桑一出宮殿,立馬伏著身子哭起來。
姬桑是個冷清的人,僅有的那些溫暖都給了心上的那個人,其他的人想在他的身上吸取溫度,隻會讓自己越發覺得冷。
心有所想,那個人便出現在眼前。
晏玉樓剛從延澤宮出來,在出宮的路上與他狹路相逢。兩人望向對方,晏玉樓暗剮他一眼,他眸色一暗。
不遠處的宮人偷偷窺望,各自心裏犯起嘀咕。聽說榮昌侯此次失蹤是信國公所為,方才榮昌侯那一眼,像要殺人一樣,難道真是信國公做的?
這下他們還不得鬥得你死我活?
兩位爺一對上,宮裏的兩位太後更是水火難容,他們這些奴才可就要倒黴了。宮人們各自暗自警醒著,打定主意以後更要小心當差。
兩人一前一後,晏玉樓走得快些,後麵的姬桑也跟著走快兩步。她要是放緩腳步,後麵的人也跟著慢下步伐。
情人之間往往會做出許多沒頭沒腦的事情,在外人看來他們的行為既幼稚又可笑。然後眼下晏玉樓卻玩得興起,一會快一會慢,時不時用眼角的尾光去看身後跟著的人。
姬桑表情淡然,心下卻是無奈得緊。當真是越發的幼稚,怕是康哥兒再長大一些,都不願陪她這個當娘的玩這麽無聊的把戲。
偏生她還越玩越起勁。
出了宮門,分別上了各自的馬車。臨上馬車之時,她偷看他一眼,他正好看過來。兩人視線相交,她調皮地眨了眨眼,隨即恢複高傲不屑的模樣。
和從前一樣,兩輛馬車在路口分道揚鑣。
他們走後,角落裏走出一個人。董子澄的目光追隨著侯府的馬車,心裏是無比的喜悅,侯爺真的回來了。
侯府的馬車被堵在路上,晏玉樓輕掀簾子。勾了一下唇,當真是巧得很,上次也是在這裏堵住,不想此次還堵在這裏。
上次是湖陽公主要出遠門,這次趕得巧,正是湖陽公主回京。
一身紫狐毛鬥篷的湖陽公主踩著車夫的背下馬車,眼神瞄到被堵著的侯府馬車,扭著腰走過來。
一年不見,倒是變化驚人。瘦下來的湖陽公主模樣十分的秀美,雖不是骨感的美人,但豐腴些的身段恰到好處。唯一的敗筆就是臉上的妝容太濃,太過豔俗。
晏玉樓下了馬車,含笑見禮。
「你可知最近延澤宮的那位是如何對哀家的?要不是先帝體弱,要不是哀家沒得生下一兒半女,哪裏輪得到姓晏的騎到哀家的頭上?如今哀家能依靠的隻有你,你若是再和哀家離了心,哀家就真的沒有日子過了。」
「太後娘娘放心,臣答應過父親母親,此生一定保太後娘娘富貴安康。」
姬太後心裏更氣了,他就是這麽保自己的富貴安康的?她在宮裏天天受氣,他不思量著給她出氣,還一而再再三三的放過榮昌侯,分明是沒把她放在心上。
他出生的時候,她都到了出閣的年紀。她知道他不是母親所出,是父親從外麵抱回來的,也不知什麽樣的女子生出來的,一抱回來就記在母親的名下。
一個外室生的孩子,一出生就是國公府的嫡子,還繼承了國公府的爵位。對於自己這個嫡出的姐姐,他有責任護著。
「哀家方才說過,姓晏的處處給哀家氣受,你要真是記得自己答應過父親母親的話,就應該替哀家出這口惡氣!」
姬桑冷淡抬眸,看向她。
「臣聽聞太後娘娘前些日子與太妃們其樂融融,而晏太後近日思念先帝哭過幾場,你們二人並無衝突,她是如何給您氣受的?」
姬太後一噎,他這是明知故問。
「她哭先帝就是找哀家的晦氣!」
「晏太後是先帝的妃子,思念先帝是人之常情。太後娘娘莫不以為有人哭先帝,就是找您的晦氣。這話要是傳出去,那可是大大的不敬,對太後娘娘您的名聲不好。」
姬太後胸口起伏著,對於這個庶弟她打心眼裏看不起。但對方的性子和手段以及現在的地位,又讓她發怵。
「哀家是先帝的發妻,她一個妾室有什麽資格思念哀家的丈夫。」
「太後娘娘別忘了,她是陛下親生母親。沒有陛下,您哪裏能做嫡母皇太後。」他垂著眸,根本不看上座的姬太後難看的表情,「早些年先帝的身體還能過得去,彼時要不是您私下的那些動作,哪裏會有晏太後?前因後果,皆是自己做下的,如今又何苦自尋煩惱。」
姬太後難看的臉色漸漸泛白,他怎麽知道的?
先帝年輕時,身體確實還算過得去。那時候她以為自己終能生下嫡子,怎麽能看著宮裏有人搶先一步生下庶子?那些年,也不是沒有妃子懷過孕,但是都被她悄悄處理了。
要不是後來先帝的身子實在是油盡燈枯,她怎麽也不可能讓晏琳琅生下皇子。
可是她的苦有誰知道?
「你現在是在質問哀家?哀家那麽做是為了什麽?哀家是為了信國公府,是為了咱們姬氏的滿門榮耀。如今連你都來怪哀家,哀家活著還有什麽意思?倒不如早早隨先帝而去,夫妻團團聚……」
要真是想死,早就死了,何必等到現在。
分明是貪戀世間的榮華富貴,還想著像先帝及父親母親在世時一般眾星捧月。孰不知江山更替,龍椅上的人都換了,父母更是早已作古,她還不曾認清事實。
父親母親對他有養育之恩,他一日不會相忘。答應過他們的事情也不會食言,隻在他在一天,他就會保姬太後一世的榮華。
「太後娘娘若是無事,臣告退了。」
「鶴之,你不想管哀家了嗎?」
「太後娘娘,臣不會丟下您不管。但陛下年幼,眼下無論是後宮還是朝堂,都經不起太大的風雨。臣與榮昌侯或許時有意見相左,但歸根究底,我們都是大啟的臣子,是陛下的臣子。太後娘娘與晏太後同為陛下的母後,正如臣與榮昌侯一樣,理應萬事以社稷為重陛下為重,望太後娘娘仔細思量。」
姬太後又不蠢,這些事情她不是想不到,而是壓根不願意去想。她隻想著她自己委屈,想著她一個人無夫無子在這深宮之中的可憐。所有人都希望她大度,希望她寬厚仁慈,誰知道她這些年憋在心裏的苦楚。
別人不理解她,自己的弟弟也不讚同。
她越想越難受,等姬桑一出宮殿,立馬伏著身子哭起來。
姬桑是個冷清的人,僅有的那些溫暖都給了心上的那個人,其他的人想在他的身上吸取溫度,隻會讓自己越發覺得冷。
心有所想,那個人便出現在眼前。
晏玉樓剛從延澤宮出來,在出宮的路上與他狹路相逢。兩人望向對方,晏玉樓暗剮他一眼,他眸色一暗。
不遠處的宮人偷偷窺望,各自心裏犯起嘀咕。聽說榮昌侯此次失蹤是信國公所為,方才榮昌侯那一眼,像要殺人一樣,難道真是信國公做的?
這下他們還不得鬥得你死我活?
兩位爺一對上,宮裏的兩位太後更是水火難容,他們這些奴才可就要倒黴了。宮人們各自暗自警醒著,打定主意以後更要小心當差。
兩人一前一後,晏玉樓走得快些,後麵的姬桑也跟著走快兩步。她要是放緩腳步,後麵的人也跟著慢下步伐。
情人之間往往會做出許多沒頭沒腦的事情,在外人看來他們的行為既幼稚又可笑。然後眼下晏玉樓卻玩得興起,一會快一會慢,時不時用眼角的尾光去看身後跟著的人。
姬桑表情淡然,心下卻是無奈得緊。當真是越發的幼稚,怕是康哥兒再長大一些,都不願陪她這個當娘的玩這麽無聊的把戲。
偏生她還越玩越起勁。
出了宮門,分別上了各自的馬車。臨上馬車之時,她偷看他一眼,他正好看過來。兩人視線相交,她調皮地眨了眨眼,隨即恢複高傲不屑的模樣。
和從前一樣,兩輛馬車在路口分道揚鑣。
他們走後,角落裏走出一個人。董子澄的目光追隨著侯府的馬車,心裏是無比的喜悅,侯爺真的回來了。
侯府的馬車被堵在路上,晏玉樓輕掀簾子。勾了一下唇,當真是巧得很,上次也是在這裏堵住,不想此次還堵在這裏。
上次是湖陽公主要出遠門,這次趕得巧,正是湖陽公主回京。
一身紫狐毛鬥篷的湖陽公主踩著車夫的背下馬車,眼神瞄到被堵著的侯府馬車,扭著腰走過來。
一年不見,倒是變化驚人。瘦下來的湖陽公主模樣十分的秀美,雖不是骨感的美人,但豐腴些的身段恰到好處。唯一的敗筆就是臉上的妝容太濃,太過豔俗。
晏玉樓下了馬車,含笑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