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陽公主的身後,跟著兩位清秀的男子。看來這位公主在修身養性的時間裏過得十分的豐富多彩,半點也不輸在京中的逍遙快活。
「前些日子聽說侯爺出了事,本宮裏還惋惜著。要是侯爺英年早逝,不光是本宮傷心,怕是這宣京城裏的世家後院,不知有多少女子暗夜垂淚。」
「多謝公主掛念,臣感激不盡。臣是大啟的臣子,又受先帝重托。如今陛下年幼,朝中正值多事之秋,臣豈敢輕言個人生死。」
「侯爺真是一個好官,大義滅親處事公允,本宮遠離京中都有所耳聞。本宮時常想念侯爺,日日思著念著衣帶漸寬,侯爺可覺得本宮消瘦了?」
她一番做派,美目含情秋光暗送,一雙眼睛膠在晏玉樓的臉上。這模樣恰似迎風綻搖的花朵一樣,恨不得引來一群的狂蜂浪蝶。
晏玉樓微皺著眉,不自覺身體往後仰。
一年不見,湖陽公主的性子越發的無所顧忌。在大街之上都敢這樣行事放蕩,私下裏還不知是何等的狂浪。
「公主確實清瘦了。」
「那侯爺你看,本宮瘦下來美不美?」
自然是比以前美了許多,隻是這樣的性子縱有好看的皮囊又有什麽區別,隻怕是仗著美貌更加的行事不管不顧。
見她不回答,湖陽又逼近一步。濃鬱的香氣熏得晏玉樓有些不適,這是抹了多少胭脂水粉,才能有這樣濃烈的香味。近在咫尺的那張臉顯然敷了好幾層粉,厚到麵上的粉都浮了起來,浮粉之下可見淡淡的皺紋。
「侯爺,本宮美不美?」
「公主自是美的。」
「……哈哈,本宮終於美了。你知不知道,本宮從小到大就盼望著能在別人口中聽到一個美字。如今終是如願了,本宮實在是心中歡喜。」
她的眼神突然空洞起來,隱約有些水光。不過是一瞬間的事,她又變成了那個令人不喜的湖陽公主。
「若是你我初時在此刻,侯爺可願娶本宮為妻?」
這沒頭腦的一句話將晏玉樓問住,恭敬地回道:「公主莫拿臣打趣,臣惶恐。」
湖陽公主大笑起來,那眼裏的水光終是擠了出來,被她不在意地拭去。「本宮與侯爺開玩笑呢,看把你嚇的。」
這世間禮法嚴明,男女之間可沒有這樣開玩笑的。這位公主的性子真是越來越古怪,怕是性情更加變本加厲。心裏正想著快速脫身之法,就見賀林臉色不太好地走過來。
「臣一直等著公主,半天不見公主回府,原來是碰到侯爺了。」
「本宮與侯爺好些日子沒見,自是有些話要說。你等著便是,何必出來。」
賀林訕訕,「外麵冷,臣擔心殿下的身體。」
「算你會說話,我們進去吧。」
湖陽公主手一抬,原先跟著的兩位男子中的一位立馬將手背伸過去,讓她搭扶著。賀林跟在後麵,眼神差點將他們盯出一個窟窿。
主子們進了府,堵著的路很快疏通。
晏玉樓若有所思地回到侯府,還未到杜氏的的院子,便聽到那邊傳來一陣熱鬧的聲音。心下了然,不由加快腳步。
杜氏正與一位老婦人說話,說到激動時聲音難免大了一些。那老婦人一身幹淨的粗布衣裳,發髻也是梳得一絲不苟。明明比杜氏年紀小,那臉上的皺紋和老態看上去生生比杜氏大了十幾歲。
老婦人正是李婆婆,當年的事情要不是她現在親口說出來,誰會想那李家那些人為了錢會那般陷害一個嫡女。
杜氏和李婆婆都是伯府出身的嫡長女,出身相近自小一個圈子,在閨中時是極好的閨友。當年李婆婆出事,她是不信的,可是她無權過問李家的事情。
一別幾十年,如今再見兩人已是雲泥之別,怎麽不叫人唏噓。
「那起子黑心肝的,他們怎麽敢那樣對你?」
事過多年,李婆婆早已平靜了。原本她沒有想過會再回京中,不想還有這樣的機緣讓她有幸遇到杜姐姐的兒子。
此次他們一家回京,是以榮昌侯救命恩人的身份。這個身份太重,她本是不敢接受的。還是侯爺親自開口,她們一家這才戰戰兢兢同意。
這個救命之恩,並非指當時晏玉樓和姬桑在山中借宿的事情。而是指晏玉樓失蹤的這段時間,就是被李婆婆一家人所救。
晏玉樓掀簾進去,李婆婆連忙起身。
「李姨不用多禮。」
當了榮昌侯一聲李姨,李婆婆更是拘束不安。
杜氏看出她的不自在,含笑拍了一下她的手,「你我姐妹一場,你又是樓兒的救命恩人,你當得起他一聲姨。」
「我……」
李婆婆實在是心中有愧,她真不是侯爺的救命恩人。雖然她不知道侯爺為什麽失蹤,又為什麽讓她一家人當這個救命恩人,想來也是有不為人道的隱情。
有些忐忑地重新坐下,神情已沒之前的放鬆。
晏玉樓看破不說破,詢問她可還住得習慣。她連忙感謝說住得很習慣,安排的宅子太好了,好到她眼裏都有了淚光。他們一家人,要是沒有遇到侯爺,隻怕他們夫妻要在那山中一直住到死。而兒子這輩子也不會有出頭之日。
想到這裏,她覺得侯爺才是他們一家的恩人。
「你如今回京,該算的賬要好好和那些人算一算。你別怕,有樓兒在他們不敢把你怎麽樣。這事說破天去,你也是占理的。你娘的東西,隻能是留給你這個女兒,萬沒有被一個妾室霸占的道理。他們吃了多少出去,就讓他們吐多少出來。」
杜氏的話,給了李婆婆很大的鼓勵。此次回京,她確實是鼓足勇氣。以前她孤身一人鬥不過那一家人,現在她有了榮昌侯救命恩人的身份,那些人別想像幾十年前一樣拿捏她。
她母親的東西,她一定要拿回來。
那些人吃了她的,統統給她吐出來。
「前些日子聽說侯爺出了事,本宮裏還惋惜著。要是侯爺英年早逝,不光是本宮傷心,怕是這宣京城裏的世家後院,不知有多少女子暗夜垂淚。」
「多謝公主掛念,臣感激不盡。臣是大啟的臣子,又受先帝重托。如今陛下年幼,朝中正值多事之秋,臣豈敢輕言個人生死。」
「侯爺真是一個好官,大義滅親處事公允,本宮遠離京中都有所耳聞。本宮時常想念侯爺,日日思著念著衣帶漸寬,侯爺可覺得本宮消瘦了?」
她一番做派,美目含情秋光暗送,一雙眼睛膠在晏玉樓的臉上。這模樣恰似迎風綻搖的花朵一樣,恨不得引來一群的狂蜂浪蝶。
晏玉樓微皺著眉,不自覺身體往後仰。
一年不見,湖陽公主的性子越發的無所顧忌。在大街之上都敢這樣行事放蕩,私下裏還不知是何等的狂浪。
「公主確實清瘦了。」
「那侯爺你看,本宮瘦下來美不美?」
自然是比以前美了許多,隻是這樣的性子縱有好看的皮囊又有什麽區別,隻怕是仗著美貌更加的行事不管不顧。
見她不回答,湖陽又逼近一步。濃鬱的香氣熏得晏玉樓有些不適,這是抹了多少胭脂水粉,才能有這樣濃烈的香味。近在咫尺的那張臉顯然敷了好幾層粉,厚到麵上的粉都浮了起來,浮粉之下可見淡淡的皺紋。
「侯爺,本宮美不美?」
「公主自是美的。」
「……哈哈,本宮終於美了。你知不知道,本宮從小到大就盼望著能在別人口中聽到一個美字。如今終是如願了,本宮實在是心中歡喜。」
她的眼神突然空洞起來,隱約有些水光。不過是一瞬間的事,她又變成了那個令人不喜的湖陽公主。
「若是你我初時在此刻,侯爺可願娶本宮為妻?」
這沒頭腦的一句話將晏玉樓問住,恭敬地回道:「公主莫拿臣打趣,臣惶恐。」
湖陽公主大笑起來,那眼裏的水光終是擠了出來,被她不在意地拭去。「本宮與侯爺開玩笑呢,看把你嚇的。」
這世間禮法嚴明,男女之間可沒有這樣開玩笑的。這位公主的性子真是越來越古怪,怕是性情更加變本加厲。心裏正想著快速脫身之法,就見賀林臉色不太好地走過來。
「臣一直等著公主,半天不見公主回府,原來是碰到侯爺了。」
「本宮與侯爺好些日子沒見,自是有些話要說。你等著便是,何必出來。」
賀林訕訕,「外麵冷,臣擔心殿下的身體。」
「算你會說話,我們進去吧。」
湖陽公主手一抬,原先跟著的兩位男子中的一位立馬將手背伸過去,讓她搭扶著。賀林跟在後麵,眼神差點將他們盯出一個窟窿。
主子們進了府,堵著的路很快疏通。
晏玉樓若有所思地回到侯府,還未到杜氏的的院子,便聽到那邊傳來一陣熱鬧的聲音。心下了然,不由加快腳步。
杜氏正與一位老婦人說話,說到激動時聲音難免大了一些。那老婦人一身幹淨的粗布衣裳,發髻也是梳得一絲不苟。明明比杜氏年紀小,那臉上的皺紋和老態看上去生生比杜氏大了十幾歲。
老婦人正是李婆婆,當年的事情要不是她現在親口說出來,誰會想那李家那些人為了錢會那般陷害一個嫡女。
杜氏和李婆婆都是伯府出身的嫡長女,出身相近自小一個圈子,在閨中時是極好的閨友。當年李婆婆出事,她是不信的,可是她無權過問李家的事情。
一別幾十年,如今再見兩人已是雲泥之別,怎麽不叫人唏噓。
「那起子黑心肝的,他們怎麽敢那樣對你?」
事過多年,李婆婆早已平靜了。原本她沒有想過會再回京中,不想還有這樣的機緣讓她有幸遇到杜姐姐的兒子。
此次他們一家回京,是以榮昌侯救命恩人的身份。這個身份太重,她本是不敢接受的。還是侯爺親自開口,她們一家這才戰戰兢兢同意。
這個救命之恩,並非指當時晏玉樓和姬桑在山中借宿的事情。而是指晏玉樓失蹤的這段時間,就是被李婆婆一家人所救。
晏玉樓掀簾進去,李婆婆連忙起身。
「李姨不用多禮。」
當了榮昌侯一聲李姨,李婆婆更是拘束不安。
杜氏看出她的不自在,含笑拍了一下她的手,「你我姐妹一場,你又是樓兒的救命恩人,你當得起他一聲姨。」
「我……」
李婆婆實在是心中有愧,她真不是侯爺的救命恩人。雖然她不知道侯爺為什麽失蹤,又為什麽讓她一家人當這個救命恩人,想來也是有不為人道的隱情。
有些忐忑地重新坐下,神情已沒之前的放鬆。
晏玉樓看破不說破,詢問她可還住得習慣。她連忙感謝說住得很習慣,安排的宅子太好了,好到她眼裏都有了淚光。他們一家人,要是沒有遇到侯爺,隻怕他們夫妻要在那山中一直住到死。而兒子這輩子也不會有出頭之日。
想到這裏,她覺得侯爺才是他們一家的恩人。
「你如今回京,該算的賬要好好和那些人算一算。你別怕,有樓兒在他們不敢把你怎麽樣。這事說破天去,你也是占理的。你娘的東西,隻能是留給你這個女兒,萬沒有被一個妾室霸占的道理。他們吃了多少出去,就讓他們吐多少出來。」
杜氏的話,給了李婆婆很大的鼓勵。此次回京,她確實是鼓足勇氣。以前她孤身一人鬥不過那一家人,現在她有了榮昌侯救命恩人的身份,那些人別想像幾十年前一樣拿捏她。
她母親的東西,她一定要拿回來。
那些人吃了她的,統統給她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