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們喝得很晚,我沒有告訴他我跟誰學的,也沒有告訴他我爺爺他們其實就是做鬼臉的,就把一些常識問題告訴了他,比如他要做些什麽,怎麽保存寶貝,還有如何和別人套我們想要知道的。
我們點了四個菜,一直吃到店老板打烊,我們喝了兩瓶白酒,之後東倒西歪地回到了我的出租屋。回到出租屋裏,他看了看我的書和圖紙,已經徹底相信我要做的事是真的了。
我們就在一張床上吹著牛睡去了。
我們倆必須得像一個人一樣,所有活動必須在一起,這樣彼此有事都能照應。我買了很多東西,探燈、軍大衣、壓縮餅幹、背包、防水服、呼吸麵具、兵工鏟、鐵釺、草紙(買不到油紙),還有兩套迷彩服,另外就是軍靴、膠皮手套、膠帶、繩索什麽的,還有一塊半公斤的吸鐵石,反正堆了一堆。
並且,我們開始每天圍著操場跑步。當然,我的工作沒停,也就是兩樣:繼續擴大隊伍,找古墓。
那時候隻要是周末,基本上我們倆就開始如同旅遊一般,把周邊地區逛個遍。本來我以為四川地大,文明產生得早,怎麽也能找到幾個,可是我錯了,正是因為大,結果一直沒什麽進展。
有段時間,我開始變得很煩躁。我查過南充的曆史,從漢高祖劉邦那年開始,就有了南充,這是曾經的川北重鎮、川北心髒啊!
我知道,如果古屍埋在土裏,很多會化成土,可是必定會有埋在土裏不腐爛的啊,怎麽我就一個都找不到?想我雖是半路出家,可是怎麽也比那普通人多些學問啊。
小先也看出了我的急躁,也不催我,但是越這樣,我就越煩躁。我成天裏,也就是這個時候,有個人開始出現在我的視線裏。
他叫李昭,是和我一個專業的,同屆。他這個人不愛說話,戴著眼鏡,比較斯文,和我一般高,但是他的手一看就知道是一雙經常勞作的手。誰說農民就生不出斯文的孩子,在我看來,他就屬於這樣的孩子。
我去圖書館經常碰到他,我留意過他看的書,《兵器知識》、《財富》、《中國簡史》,因為是同一個專業,所以我們上課也在同一個教室。有一次在圖書館撞見了他,我問他:“哥們兒喜歡曆史?”
他看了看我,“是的。”
我打趣地說:“要是有個古墓,你挖不?”
他說:“當然挖啊,出個和氏璧就發財了!”
我哈哈大笑道:“要是被抓了呢?”
他看了我一眼,“就說這是我家傳下來的,我挖我自家的墓,還會被抓?”
我笑而不語。後來,我約他談了幾次曆史,他開始對我有些崇拜,稱讚我曆史很好,和我一起聊天很受用。他好幾次都和我說,要是有機會找到古墓,一定會怎麽怎麽樣。
也就是這個人讓我學會了怎麽用人,因為他也讓我嚐到了什麽叫失敗。明智的是,我沒有一開始就對他和盤托出,但是就在當時,我心裏還在佩服自己,覺得這買賣越來越好幹了,自己送上門的還是第一次。
回來後,我就把這個人的情況對小先說了。小先沒有表態,“你是老大,你定,但是我覺得這個人不是很可靠!”
但是我當時沒有聽進去。運氣也就是這樣怪,那是一個周末,乍暖還寒的樣子,我經過南充南部縣石河古場的時候,一走進去,突然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那種古樸的感覺,有些清代的房屋結構映入了我的眼簾,潛意識告訴我,這裏將成為我的處女地。鎮子不大,一會兒工夫就看到了遠山、竹林。山腳下,我看著這漫山遍野的樹,有粗有細,但是那突然出現的竹林讓我感覺到很不和諧。
盡管如此,我也沒有表態。我招呼小先爬山,山路不好走,有段路快要把臉貼著地了。一直鍛煉,我對自己的體能自信滿滿,我們兩人也不多話,就這麽一路走著。
小先在前,我在後。我一直對小先能加入我的團隊感覺很滿意,他有著四川人獨特的長相,個子不高,皮膚古銅色,頭發有些微黃,天生的。
他顴骨偏高,雙眼皮,但是看上去眼睛卻不大,嘴唇很薄,頜骨很寬,背有些駝,但不是很厲害。他手臂很長,正是因為這樣的身材,才讓他更靈活。他打籃球身手很好,既抽煙也喝酒,這些也是我比較喜歡和他溝通的方式。
就說這次爬山,他背著很多東西還健步如飛,而我漸漸地有些吃不消。因為負重,我兩個肩膀總會磨得痛,他也會時不時拉我一把。
好一會兒到了半山腰,竹林盡在我眼前了。就是這半山腰的竹林,吸引著我非要上來一看究竟。就在這時,我屏住呼吸,突然發現……我看到一塊長滿青苔的石階。
我叫住小先,他似乎也發現了異樣,說了句:“乖乖,我說路咋好走了呢?”
我掏出折刀,將上麵長滿的青苔刮掉,看看青苔,有些年頭了。我又摸到了一節,上麵蓋滿了枯黃的竹葉,最下麵一層竹葉已經腐爛,不時地還跑出些潮蟲。
這些潮蟲個子肥大,感覺都吃得不會走路了,我顧不上這些,抹掉又看,有斷痕,再往上就被土所覆蓋。我站起身,彎著腰繼續前進。這石階是將這山石一塊一塊刻好,壓在山上的,下麵的土層明顯是夯實的。
我們都來了興致,竹林很快走到了盡頭,一些小樹出現在麵前。這兒怎麽會有小樹,樹粗得差不多和我的小腿一樣,最多不過七十年。如果這是小樹,必是有人栽過,但是這石階卻是很古老,什麽人會在這兒栽樹?
我疑問連連,突然發現竹林盡頭的樹和山下的樹不一樣。山下有柳樹,枝肥葉茂,而這山上的樹卻叫不出名字,畢竟在植物方麵,我的知識是匱乏的。
這樹生得極好,很挺拔,我看看,沒有人工修理的痕跡。我搞不懂是什麽原因吸引我來到這兒的,看了看,發現這山不高,卻很寬,我們一時也不知身在何處。
我們點了四個菜,一直吃到店老板打烊,我們喝了兩瓶白酒,之後東倒西歪地回到了我的出租屋。回到出租屋裏,他看了看我的書和圖紙,已經徹底相信我要做的事是真的了。
我們就在一張床上吹著牛睡去了。
我們倆必須得像一個人一樣,所有活動必須在一起,這樣彼此有事都能照應。我買了很多東西,探燈、軍大衣、壓縮餅幹、背包、防水服、呼吸麵具、兵工鏟、鐵釺、草紙(買不到油紙),還有兩套迷彩服,另外就是軍靴、膠皮手套、膠帶、繩索什麽的,還有一塊半公斤的吸鐵石,反正堆了一堆。
並且,我們開始每天圍著操場跑步。當然,我的工作沒停,也就是兩樣:繼續擴大隊伍,找古墓。
那時候隻要是周末,基本上我們倆就開始如同旅遊一般,把周邊地區逛個遍。本來我以為四川地大,文明產生得早,怎麽也能找到幾個,可是我錯了,正是因為大,結果一直沒什麽進展。
有段時間,我開始變得很煩躁。我查過南充的曆史,從漢高祖劉邦那年開始,就有了南充,這是曾經的川北重鎮、川北心髒啊!
我知道,如果古屍埋在土裏,很多會化成土,可是必定會有埋在土裏不腐爛的啊,怎麽我就一個都找不到?想我雖是半路出家,可是怎麽也比那普通人多些學問啊。
小先也看出了我的急躁,也不催我,但是越這樣,我就越煩躁。我成天裏,也就是這個時候,有個人開始出現在我的視線裏。
他叫李昭,是和我一個專業的,同屆。他這個人不愛說話,戴著眼鏡,比較斯文,和我一般高,但是他的手一看就知道是一雙經常勞作的手。誰說農民就生不出斯文的孩子,在我看來,他就屬於這樣的孩子。
我去圖書館經常碰到他,我留意過他看的書,《兵器知識》、《財富》、《中國簡史》,因為是同一個專業,所以我們上課也在同一個教室。有一次在圖書館撞見了他,我問他:“哥們兒喜歡曆史?”
他看了看我,“是的。”
我打趣地說:“要是有個古墓,你挖不?”
他說:“當然挖啊,出個和氏璧就發財了!”
我哈哈大笑道:“要是被抓了呢?”
他看了我一眼,“就說這是我家傳下來的,我挖我自家的墓,還會被抓?”
我笑而不語。後來,我約他談了幾次曆史,他開始對我有些崇拜,稱讚我曆史很好,和我一起聊天很受用。他好幾次都和我說,要是有機會找到古墓,一定會怎麽怎麽樣。
也就是這個人讓我學會了怎麽用人,因為他也讓我嚐到了什麽叫失敗。明智的是,我沒有一開始就對他和盤托出,但是就在當時,我心裏還在佩服自己,覺得這買賣越來越好幹了,自己送上門的還是第一次。
回來後,我就把這個人的情況對小先說了。小先沒有表態,“你是老大,你定,但是我覺得這個人不是很可靠!”
但是我當時沒有聽進去。運氣也就是這樣怪,那是一個周末,乍暖還寒的樣子,我經過南充南部縣石河古場的時候,一走進去,突然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那種古樸的感覺,有些清代的房屋結構映入了我的眼簾,潛意識告訴我,這裏將成為我的處女地。鎮子不大,一會兒工夫就看到了遠山、竹林。山腳下,我看著這漫山遍野的樹,有粗有細,但是那突然出現的竹林讓我感覺到很不和諧。
盡管如此,我也沒有表態。我招呼小先爬山,山路不好走,有段路快要把臉貼著地了。一直鍛煉,我對自己的體能自信滿滿,我們兩人也不多話,就這麽一路走著。
小先在前,我在後。我一直對小先能加入我的團隊感覺很滿意,他有著四川人獨特的長相,個子不高,皮膚古銅色,頭發有些微黃,天生的。
他顴骨偏高,雙眼皮,但是看上去眼睛卻不大,嘴唇很薄,頜骨很寬,背有些駝,但不是很厲害。他手臂很長,正是因為這樣的身材,才讓他更靈活。他打籃球身手很好,既抽煙也喝酒,這些也是我比較喜歡和他溝通的方式。
就說這次爬山,他背著很多東西還健步如飛,而我漸漸地有些吃不消。因為負重,我兩個肩膀總會磨得痛,他也會時不時拉我一把。
好一會兒到了半山腰,竹林盡在我眼前了。就是這半山腰的竹林,吸引著我非要上來一看究竟。就在這時,我屏住呼吸,突然發現……我看到一塊長滿青苔的石階。
我叫住小先,他似乎也發現了異樣,說了句:“乖乖,我說路咋好走了呢?”
我掏出折刀,將上麵長滿的青苔刮掉,看看青苔,有些年頭了。我又摸到了一節,上麵蓋滿了枯黃的竹葉,最下麵一層竹葉已經腐爛,不時地還跑出些潮蟲。
這些潮蟲個子肥大,感覺都吃得不會走路了,我顧不上這些,抹掉又看,有斷痕,再往上就被土所覆蓋。我站起身,彎著腰繼續前進。這石階是將這山石一塊一塊刻好,壓在山上的,下麵的土層明顯是夯實的。
我們都來了興致,竹林很快走到了盡頭,一些小樹出現在麵前。這兒怎麽會有小樹,樹粗得差不多和我的小腿一樣,最多不過七十年。如果這是小樹,必是有人栽過,但是這石階卻是很古老,什麽人會在這兒栽樹?
我疑問連連,突然發現竹林盡頭的樹和山下的樹不一樣。山下有柳樹,枝肥葉茂,而這山上的樹卻叫不出名字,畢竟在植物方麵,我的知識是匱乏的。
這樹生得極好,很挺拔,我看看,沒有人工修理的痕跡。我搞不懂是什麽原因吸引我來到這兒的,看了看,發現這山不高,卻很寬,我們一時也不知身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