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了片相對開闊的地方,告訴小先:“這山裏怕是有些好東西啊。”
小先很納悶,問我:“就剛才那台階?會不會也是古人修來上山用的?”
我說:“不會的。這山路如果是普通人家用的,自己踩踩就是一條,而且山路很多,何必千辛萬苦搬石頭來?必是有古怪。可惜啊,看不到這山全貌,不然我早就看出些東西了。”
小先不著急,點了一支煙。我很想下山,去這鎮裏打探一下,可是又有點不甘心。我說:“咱們再看看吧,我感覺離墳很近了!”
我心裏暗想,如果沒有這山全貌,這變化的竹林如果是天生的,那這山上為什麽要種上不知名的樹,跟柳樹不同呢?還有這小樹明顯是很久之前的人種的,會不會是隱居於此的人?後來,他待夠了,就下山了,再後來就有了這小鎮?
就在我滿腹狐疑的時候,一個龐然大物豎在了我的麵前。我定眼一看,乖乖,是好幾棵樹,被緊密地種在了一起。
我以為後麵是一塊大石頭,走近才發現,不是,居然是一個墳頭。這墳頭上長滿了青苔,山石上因年代久遠,布滿了大小不等的洞。我看看小先,自言自語道:“找到了。”
我又靠近了看,發現這是好幾塊石板堆積成的,而這墳旁,栽了好幾棵樹,從山下看,根本不會發現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我湊上去摸著,圍著這墳頭,一圈又一圈地轉著。四米多長的墓穴,方拱形的,拱形與方形銜接的地方居然還有雨簷。也就是說,墳裏不會進雨水。
我正看著,小先說:“這家人聰明啊!你看這樹,這樹叫什麽我也不知道,但是這樹會自己長枝兒的,也就是一開始可能隻有一株,到最後會長成很多株的。”
我看看他,驚道:“還有這樣的樹?那不是種到新疆,新疆也會變綠洲了?”
小先說:“不是的,這樹有環境限製的,雨水不夠,這樹活不了。冬天要是零度以下,它就凍死個球了。”
我點點頭,正要看看周圍的時候,小先說:“哎,你來看,這兒有字。”
我剛才已經注意到了。我說:“寫著‘張氏’,是吧?”
小先說:“不是,不是,好像是皇氏!”
我大吃一驚,湊過去一看,可不是嗎,側麵的石板發黑,不仔細看,注意不到,上麵寫著“皇氏……”,下麵的字已經模糊不清,無法辨認。
我沒帶拓片,要是帶著,估計就可以認出來。看這字跡,必是清代的無疑。從墳的情況看,倒是保護得很好,但是同時也可以證明,應該是和這墳所處的風水有極大的關係。
在這兒站著,我出了一身的汗,溫度的增高,落葉的增加,植被的不同,必是原因。我身處其中,看不出這布局的全貌,但是就憑這幾個字,足以打消我挖它的念頭。
我記得耗子哥說過:皇陵不要挖,命搭在裏麵,有命賺沒命花的事可做不得。我想,這皇家的墓怕是今生和我無緣了。
我把想法告訴了小先,小先也讚同,說好東西留給國家也未嚐不可。我在周圍擴大了搜索圈,仔細看了一遍,沒有發現盜洞的痕跡,稍稍安了心。
就讓這皇家的人在裏麵躺著吧,要是國家把你挖出來,我也好過來看看你。或許那天,我們隔著玻璃也能來場千年的對話,不知道會是什麽心情。
這一刻,我感覺自己還是很偉大的。就在這時,我突然發現另一處景色,順著這山往上,陡然增高,我的好奇心來了。
那個坡很高,下麵看見了岩石。這時候我發現了古怪,這墳結實啊,我估計下麵是將這山的泥土全部挖掉,露出岩石,又在岩石上鑿洞,再擴寬成穴,之後埋人。
我把這個估計說出來,小先反對說:“如果這個坡是當年挖墳出現的,那你有沒有想過,一旦下雨,這就是個臉盆子,全是水,下麵的人呢?那不成了落湯屍?”
小先的話有個字刺激到了我,“水”?我圍著這個坡走了一圈,看看周圍,“沒錯了。哼哼,這個墳主人,如果我沒猜錯,是木屬性的!”
小先第一次聽,“什麽?水性?水性楊花?下麵埋的是小姐?皇帝身邊的小姐?”
我聽得樂了,說:“不是!金木水火土,木屬性。靠水養著,你看這周圍,共八棵樹,八麵來風!在清朝比較流行,也可以這麽理解,在古人的眼裏北鬥七星一共是八顆,自己算一顆,嗬嗬,也隻有皇帝家的人敢這麽自喻了。”
小先聽得恍然大悟,又說:“可是,這兒雖說旺了,但下麵的人都泡爛了,也沒什麽意義吧。”
我笑了笑,走到坡根,衝他招招手,說道:“這旁邊肯定有個過水槽,在古人的墳裏,這就是大運橫流啊!”
說著,我踢開坡根的枯枝敗葉,果然有一條淺淺的水槽,呈圓形狀,出口正對倒塌的墳碑。小先看了看,“兄弟,厲害啊,不挖有點可惜啊!”
其實我心裏何嚐不想呢,但是耗子哥說的總歸有道理,以身犯險犯不著。我說:“走吧,別有命賺、沒命花!”
我心裏開始將從山腳一直走到這兒的路線回憶了一下,我更想看到的其實是這山的全貌。到底為什麽要在這半山腰建墳?這不合常理,此處背陰,這大運從何而來呢?
我們爬上了山坡,樹越來越多,不時地驚起一兩隻鳥雀。我的注意力全在腳下。我盡量順著這雨水流下的坡道直上,障礙物不多,但山體增高,我走起來還是很費力。
就在我想休息時,一塊巨石橫在了我的麵前,整個石頭比我人還要高,背陰處滿是青苔,陽麵則很光滑,卻也有鳥雀停留。我繞過大石,發現了古怪,這大石頭上似乎曾經刻著些文字,但是年代久遠,已經被磨得看不清楚,或許拓片也印不出上麵的字體了。
我摸了摸,知道這必然與山腰的墳有關。我想想,就算是清代的石頭,也沒理由磨得這麽快啊!我費力地爬到石頭上,這和下麵的墳簡直不搭調啊!這石看成是土,土克水,可是這水流下去保的是木,那土不是障礙嗎?
如果不是為了相生相克,那必然也應該是一個作用,大石頭刻字,要麽是用來震懾什麽濁氣,要麽是用來協調風水,可是我怎麽一點都想不出來它協調的是什麽啊。我站在大石頭上往下看去,山體的邊緣就是下麵的墳上坡。
小先很納悶,問我:“就剛才那台階?會不會也是古人修來上山用的?”
我說:“不會的。這山路如果是普通人家用的,自己踩踩就是一條,而且山路很多,何必千辛萬苦搬石頭來?必是有古怪。可惜啊,看不到這山全貌,不然我早就看出些東西了。”
小先不著急,點了一支煙。我很想下山,去這鎮裏打探一下,可是又有點不甘心。我說:“咱們再看看吧,我感覺離墳很近了!”
我心裏暗想,如果沒有這山全貌,這變化的竹林如果是天生的,那這山上為什麽要種上不知名的樹,跟柳樹不同呢?還有這小樹明顯是很久之前的人種的,會不會是隱居於此的人?後來,他待夠了,就下山了,再後來就有了這小鎮?
就在我滿腹狐疑的時候,一個龐然大物豎在了我的麵前。我定眼一看,乖乖,是好幾棵樹,被緊密地種在了一起。
我以為後麵是一塊大石頭,走近才發現,不是,居然是一個墳頭。這墳頭上長滿了青苔,山石上因年代久遠,布滿了大小不等的洞。我看看小先,自言自語道:“找到了。”
我又靠近了看,發現這是好幾塊石板堆積成的,而這墳旁,栽了好幾棵樹,從山下看,根本不會發現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我湊上去摸著,圍著這墳頭,一圈又一圈地轉著。四米多長的墓穴,方拱形的,拱形與方形銜接的地方居然還有雨簷。也就是說,墳裏不會進雨水。
我正看著,小先說:“這家人聰明啊!你看這樹,這樹叫什麽我也不知道,但是這樹會自己長枝兒的,也就是一開始可能隻有一株,到最後會長成很多株的。”
我看看他,驚道:“還有這樣的樹?那不是種到新疆,新疆也會變綠洲了?”
小先說:“不是的,這樹有環境限製的,雨水不夠,這樹活不了。冬天要是零度以下,它就凍死個球了。”
我點點頭,正要看看周圍的時候,小先說:“哎,你來看,這兒有字。”
我剛才已經注意到了。我說:“寫著‘張氏’,是吧?”
小先說:“不是,不是,好像是皇氏!”
我大吃一驚,湊過去一看,可不是嗎,側麵的石板發黑,不仔細看,注意不到,上麵寫著“皇氏……”,下麵的字已經模糊不清,無法辨認。
我沒帶拓片,要是帶著,估計就可以認出來。看這字跡,必是清代的無疑。從墳的情況看,倒是保護得很好,但是同時也可以證明,應該是和這墳所處的風水有極大的關係。
在這兒站著,我出了一身的汗,溫度的增高,落葉的增加,植被的不同,必是原因。我身處其中,看不出這布局的全貌,但是就憑這幾個字,足以打消我挖它的念頭。
我記得耗子哥說過:皇陵不要挖,命搭在裏麵,有命賺沒命花的事可做不得。我想,這皇家的墓怕是今生和我無緣了。
我把想法告訴了小先,小先也讚同,說好東西留給國家也未嚐不可。我在周圍擴大了搜索圈,仔細看了一遍,沒有發現盜洞的痕跡,稍稍安了心。
就讓這皇家的人在裏麵躺著吧,要是國家把你挖出來,我也好過來看看你。或許那天,我們隔著玻璃也能來場千年的對話,不知道會是什麽心情。
這一刻,我感覺自己還是很偉大的。就在這時,我突然發現另一處景色,順著這山往上,陡然增高,我的好奇心來了。
那個坡很高,下麵看見了岩石。這時候我發現了古怪,這墳結實啊,我估計下麵是將這山的泥土全部挖掉,露出岩石,又在岩石上鑿洞,再擴寬成穴,之後埋人。
我把這個估計說出來,小先反對說:“如果這個坡是當年挖墳出現的,那你有沒有想過,一旦下雨,這就是個臉盆子,全是水,下麵的人呢?那不成了落湯屍?”
小先的話有個字刺激到了我,“水”?我圍著這個坡走了一圈,看看周圍,“沒錯了。哼哼,這個墳主人,如果我沒猜錯,是木屬性的!”
小先第一次聽,“什麽?水性?水性楊花?下麵埋的是小姐?皇帝身邊的小姐?”
我聽得樂了,說:“不是!金木水火土,木屬性。靠水養著,你看這周圍,共八棵樹,八麵來風!在清朝比較流行,也可以這麽理解,在古人的眼裏北鬥七星一共是八顆,自己算一顆,嗬嗬,也隻有皇帝家的人敢這麽自喻了。”
小先聽得恍然大悟,又說:“可是,這兒雖說旺了,但下麵的人都泡爛了,也沒什麽意義吧。”
我笑了笑,走到坡根,衝他招招手,說道:“這旁邊肯定有個過水槽,在古人的墳裏,這就是大運橫流啊!”
說著,我踢開坡根的枯枝敗葉,果然有一條淺淺的水槽,呈圓形狀,出口正對倒塌的墳碑。小先看了看,“兄弟,厲害啊,不挖有點可惜啊!”
其實我心裏何嚐不想呢,但是耗子哥說的總歸有道理,以身犯險犯不著。我說:“走吧,別有命賺、沒命花!”
我心裏開始將從山腳一直走到這兒的路線回憶了一下,我更想看到的其實是這山的全貌。到底為什麽要在這半山腰建墳?這不合常理,此處背陰,這大運從何而來呢?
我們爬上了山坡,樹越來越多,不時地驚起一兩隻鳥雀。我的注意力全在腳下。我盡量順著這雨水流下的坡道直上,障礙物不多,但山體增高,我走起來還是很費力。
就在我想休息時,一塊巨石橫在了我的麵前,整個石頭比我人還要高,背陰處滿是青苔,陽麵則很光滑,卻也有鳥雀停留。我繞過大石,發現了古怪,這大石頭上似乎曾經刻著些文字,但是年代久遠,已經被磨得看不清楚,或許拓片也印不出上麵的字體了。
我摸了摸,知道這必然與山腰的墳有關。我想想,就算是清代的石頭,也沒理由磨得這麽快啊!我費力地爬到石頭上,這和下麵的墳簡直不搭調啊!這石看成是土,土克水,可是這水流下去保的是木,那土不是障礙嗎?
如果不是為了相生相克,那必然也應該是一個作用,大石頭刻字,要麽是用來震懾什麽濁氣,要麽是用來協調風水,可是我怎麽一點都想不出來它協調的是什麽啊。我站在大石頭上往下看去,山體的邊緣就是下麵的墳上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