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旭照例又是大罵了一番,暴跳如雷,唐懷瑜嬉笑以對,一場親事下來,簡直荒唐如同兒戲一般,看的人如此想,身在其中的人,也是如此想。
禮成之後,蕭如初就被仆婦丫鬟們簇擁著送去了洞房,路過花園時,時辰已是黃昏了,金色的光線灑落在大紅的嫁衣上,上麵繡著的精致紋路光華流轉,美輪美奐。
這時,斜刺裏一個女聲傳來:「這就是新娘子了?」
眾仆婦躬身回答:「回二少夫人的話,正是新娘子。」
那女聲輕笑起來,十分悅耳:「看起來真是不錯呢,這身段,這氣質,可見確實是個美人胚子,嘖嘖,真真是可惜了。」
眾人不敢揣測她話中的可惜了是個什麽意思,隻好惶恐地弓著腰,唯唯諾諾,不敢接話。
那女聲又是咯咯一笑,曼聲吩咐道:「好好伺候著,可萬萬別怠慢了人家。」
仆婦丫鬟們忙點頭應是,那女聲兀自笑著,漸漸遠去,直至不可聞。
時至暮春,按理來說,倒春寒該早早就過了才對,隻是不知為何,此時洞房內的溫度格外寒涼。
大紅的火燭顫顫地跳躍著,將房間內所有的物事拉出扭曲的光影來,床帳上繡著精致的鴛鴦戲水圖案,火紅的錦被上以金絲描著比翼鳥,在燭光下發出耀眼卻冷冰冰的光芒。
蕭如初端坐在床沿,披著大紅蓋頭,一動不動,不知過了多久,房門被輕輕敲響了,一個丫鬟的聲音細細地響起來:「小姐……夜深了,該歇息了。」
蕭如衣沉默著,過了許久才道:「我知道了,玉綴,你去歇下吧。」
片刻後,門外的腳步聲才漸漸遠去。
少頃,蕭如初將蓋頭輕輕掀了起來,她的麵容並沒有他人想象中的那樣嬌豔美麗,但是別有一番清麗的氣質,如芷如蘭,雙眸澄澈,秋水一般。
她掃視了一遍清冷的房間,在梳妝台前坐下,取下了發間的金簪,一頭青絲霎時間如瀑布一般瀉落下來,在燭光下散發出微微的光暈,她望著銅鏡中的麵孔,有些怔怔的。
按理來說,今日本是女子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然而眼下卻是這番淒清光景,長姐蕭如雪尖利的撒潑哭鬧聲如今仍然曆曆在目。
我才不嫁!那唐懷瑾說不定早已經死在外邊了!要我嫁去唐府守活寡嗎?爹,我不要,你讓蕭如初去!她也是蕭家的小姐啊!她就不能為蕭家犧牲一點嗎?
如初,爹知道你一向是個乖巧的孩子,現在如雪不願意嫁去唐府,爹也沒有辦法,爹已經與唐府商議過了,你嫁過去之後,該有的一樣都不會短了你,你就放心吧。
蕭如初聽著這難得的溫和語氣,說出的話卻是字字誅心,明明隻是聽在耳中,不知怎麽總覺得心頭被什麽狠狠抓撓過,鮮血淋漓,是的,這就是她的父親,十六年來吝於給她一個微笑的親生父親。
蕭如初微微笑了一下,語氣恭順極了,都聽爹爹的,不過,女兒有一個小小的請求,還請爹爹答應。
蕭明遠拈著胡子滿意地一笑,好孩子,你要什麽,盡管說來,爹爹都答應你。
你要什麽,爹爹都答應你,這句話第一次不是對著長姐,而是對她說的,不過……似乎來得太遲了,蕭如初恍惚了一瞬,才朝他鄭重地拜了一拜,正色道,女兒隻有一樣請求,出嫁那一日,要將我娘親的骨灰與靈位一並帶走,還請爹爹答應此事,否則,無論如何,女兒絕不出嫁。
蕭明遠剛剛展開的笑容頓時凝固在臉上。
清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漸漸露出了些許,牆角的迎春花綻出了幾朵小小的嫩黃色的花兒,黃鶯在枝頭穿飛跳躍,啾啾的清脆鳴聲拋灑在這一片寂靜的晨光。
門軸發出長而粗啞的吱呀聲,打破了這一份平靜,玉露從灶房出來,小心地端著木盆,見玉綴正迎麵過來,便低聲問道:「小姐起了沒?」
玉綴衝她使了一個眼色,道:「我方才見她已經起了,你先去伺候著。」
就在這時,前麵的院門便被篤篤敲響了,驚飛了一樹的黃鶯,玉綴看了一眼,道:「想是那邊來人了,我去瞧瞧,你小心伺候小姐,記得今日取那一件繡著海棠花的衣裳,就擱在衣箱上邊,別拿錯了。」
玉露訝異道:「小姐不是不愛穿個色兒的麽?」
玉綴道:「平日裏倒還罷了,今日是必然要穿的,你隻管取來便是了,小姐心裏明白的。」
聽罷這話,玉露便也應下,端著熱水去了正房,敲門聲還在繼續,顯然來人的耐性不甚好,把門敲得愈發急促起來,玉綴連忙撣了撣下擺,放下衣袖,略微收拾了一下,這才過去開了門。
隻見門外站著一個穿紅綾緞子的少女,約莫隻有十二三歲,作小丫鬟打扮,敲了半天門,這次見了人來,便不免生出幾分不滿來,抱怨道:「怎麽這樣久?一個早上的光景,光是在你們這敲門便夠了,還伺候什麽夫人小姐的?」
她說著,也不等玉綴開口,又道:「夫人著我來傳話,今日三少夫人的敬茶就免了,可千萬記得辰時三刻去老太太那處晨省,勿要忘記了。」
小丫鬟一口聲音脆生生的,一串話說得又急又快,連珠炮似的,說完便急匆匆地轉身要走,玉綴連忙叫住她,賠著笑好聲好氣道:「小姐姐留步,方才有事情耽擱了,實在對不住,想問一下,為何今日小——三少夫人不必去夫人那處敬茶?」
許是看著她態度甚好的份兒上,那小丫鬟雖是不耐煩地撇了撇嘴,到底還是開口回道:「老爺今兒個大清早便去商行了,估摸著要好些天才能回府,夫人說,敬茶的事情便免了,請三少夫人抽空過去聽一聽家訓便是。」
小丫鬟說罷,想了想,還是提點一句道:「夫人也會過去老太太那處,三少夫人莫要錯了時辰,到時候叫夫人心中不高興。」
聽聞此言,玉綴連忙道了謝,眼看著那小丫鬟離開了,又抬頭看了看天色,這才回了院子。
他們所在的是一出二進小院,進門是影壁,刷著白色的牆灰,地上鋪著青石地磚,恰逢春日,磚縫牆縫裏麵擠滿了茸茸的嫩綠青草,牆角爬著斑駁的青苔,往左進去是一道門,通往正院,左邊是幾間倒座房,乃是貼身女婢丫鬟們住的屋子,盡頭是一間小院子,麵積不大,就是灶房了。
禮成之後,蕭如初就被仆婦丫鬟們簇擁著送去了洞房,路過花園時,時辰已是黃昏了,金色的光線灑落在大紅的嫁衣上,上麵繡著的精致紋路光華流轉,美輪美奐。
這時,斜刺裏一個女聲傳來:「這就是新娘子了?」
眾仆婦躬身回答:「回二少夫人的話,正是新娘子。」
那女聲輕笑起來,十分悅耳:「看起來真是不錯呢,這身段,這氣質,可見確實是個美人胚子,嘖嘖,真真是可惜了。」
眾人不敢揣測她話中的可惜了是個什麽意思,隻好惶恐地弓著腰,唯唯諾諾,不敢接話。
那女聲又是咯咯一笑,曼聲吩咐道:「好好伺候著,可萬萬別怠慢了人家。」
仆婦丫鬟們忙點頭應是,那女聲兀自笑著,漸漸遠去,直至不可聞。
時至暮春,按理來說,倒春寒該早早就過了才對,隻是不知為何,此時洞房內的溫度格外寒涼。
大紅的火燭顫顫地跳躍著,將房間內所有的物事拉出扭曲的光影來,床帳上繡著精致的鴛鴦戲水圖案,火紅的錦被上以金絲描著比翼鳥,在燭光下發出耀眼卻冷冰冰的光芒。
蕭如初端坐在床沿,披著大紅蓋頭,一動不動,不知過了多久,房門被輕輕敲響了,一個丫鬟的聲音細細地響起來:「小姐……夜深了,該歇息了。」
蕭如衣沉默著,過了許久才道:「我知道了,玉綴,你去歇下吧。」
片刻後,門外的腳步聲才漸漸遠去。
少頃,蕭如初將蓋頭輕輕掀了起來,她的麵容並沒有他人想象中的那樣嬌豔美麗,但是別有一番清麗的氣質,如芷如蘭,雙眸澄澈,秋水一般。
她掃視了一遍清冷的房間,在梳妝台前坐下,取下了發間的金簪,一頭青絲霎時間如瀑布一般瀉落下來,在燭光下散發出微微的光暈,她望著銅鏡中的麵孔,有些怔怔的。
按理來說,今日本是女子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然而眼下卻是這番淒清光景,長姐蕭如雪尖利的撒潑哭鬧聲如今仍然曆曆在目。
我才不嫁!那唐懷瑾說不定早已經死在外邊了!要我嫁去唐府守活寡嗎?爹,我不要,你讓蕭如初去!她也是蕭家的小姐啊!她就不能為蕭家犧牲一點嗎?
如初,爹知道你一向是個乖巧的孩子,現在如雪不願意嫁去唐府,爹也沒有辦法,爹已經與唐府商議過了,你嫁過去之後,該有的一樣都不會短了你,你就放心吧。
蕭如初聽著這難得的溫和語氣,說出的話卻是字字誅心,明明隻是聽在耳中,不知怎麽總覺得心頭被什麽狠狠抓撓過,鮮血淋漓,是的,這就是她的父親,十六年來吝於給她一個微笑的親生父親。
蕭如初微微笑了一下,語氣恭順極了,都聽爹爹的,不過,女兒有一個小小的請求,還請爹爹答應。
蕭明遠拈著胡子滿意地一笑,好孩子,你要什麽,盡管說來,爹爹都答應你。
你要什麽,爹爹都答應你,這句話第一次不是對著長姐,而是對她說的,不過……似乎來得太遲了,蕭如初恍惚了一瞬,才朝他鄭重地拜了一拜,正色道,女兒隻有一樣請求,出嫁那一日,要將我娘親的骨灰與靈位一並帶走,還請爹爹答應此事,否則,無論如何,女兒絕不出嫁。
蕭明遠剛剛展開的笑容頓時凝固在臉上。
清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漸漸露出了些許,牆角的迎春花綻出了幾朵小小的嫩黃色的花兒,黃鶯在枝頭穿飛跳躍,啾啾的清脆鳴聲拋灑在這一片寂靜的晨光。
門軸發出長而粗啞的吱呀聲,打破了這一份平靜,玉露從灶房出來,小心地端著木盆,見玉綴正迎麵過來,便低聲問道:「小姐起了沒?」
玉綴衝她使了一個眼色,道:「我方才見她已經起了,你先去伺候著。」
就在這時,前麵的院門便被篤篤敲響了,驚飛了一樹的黃鶯,玉綴看了一眼,道:「想是那邊來人了,我去瞧瞧,你小心伺候小姐,記得今日取那一件繡著海棠花的衣裳,就擱在衣箱上邊,別拿錯了。」
玉露訝異道:「小姐不是不愛穿個色兒的麽?」
玉綴道:「平日裏倒還罷了,今日是必然要穿的,你隻管取來便是了,小姐心裏明白的。」
聽罷這話,玉露便也應下,端著熱水去了正房,敲門聲還在繼續,顯然來人的耐性不甚好,把門敲得愈發急促起來,玉綴連忙撣了撣下擺,放下衣袖,略微收拾了一下,這才過去開了門。
隻見門外站著一個穿紅綾緞子的少女,約莫隻有十二三歲,作小丫鬟打扮,敲了半天門,這次見了人來,便不免生出幾分不滿來,抱怨道:「怎麽這樣久?一個早上的光景,光是在你們這敲門便夠了,還伺候什麽夫人小姐的?」
她說著,也不等玉綴開口,又道:「夫人著我來傳話,今日三少夫人的敬茶就免了,可千萬記得辰時三刻去老太太那處晨省,勿要忘記了。」
小丫鬟一口聲音脆生生的,一串話說得又急又快,連珠炮似的,說完便急匆匆地轉身要走,玉綴連忙叫住她,賠著笑好聲好氣道:「小姐姐留步,方才有事情耽擱了,實在對不住,想問一下,為何今日小——三少夫人不必去夫人那處敬茶?」
許是看著她態度甚好的份兒上,那小丫鬟雖是不耐煩地撇了撇嘴,到底還是開口回道:「老爺今兒個大清早便去商行了,估摸著要好些天才能回府,夫人說,敬茶的事情便免了,請三少夫人抽空過去聽一聽家訓便是。」
小丫鬟說罷,想了想,還是提點一句道:「夫人也會過去老太太那處,三少夫人莫要錯了時辰,到時候叫夫人心中不高興。」
聽聞此言,玉綴連忙道了謝,眼看著那小丫鬟離開了,又抬頭看了看天色,這才回了院子。
他們所在的是一出二進小院,進門是影壁,刷著白色的牆灰,地上鋪著青石地磚,恰逢春日,磚縫牆縫裏麵擠滿了茸茸的嫩綠青草,牆角爬著斑駁的青苔,往左進去是一道門,通往正院,左邊是幾間倒座房,乃是貼身女婢丫鬟們住的屋子,盡頭是一間小院子,麵積不大,就是灶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