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人最看不得浪費田地,寧梁便趁空兒把那片地重新翻了,先種了一片蘿卜,過了幾天又種了一片白菜。


    俗話說「頭伏蘿卜、二伏菜。」這些說的就是秋菜,三家村這裏一般都將第一季菜罷園空出地來再種,成熟了就儲存著冬天吃。


    罷園就是將地裏的東西最後一輪收獲後再不要了,就比如在城鎮縣城附近的農田,每到這個時候就要將一些早熟的農作物罷園,然後種一大批的秋菜,入冬時賣到城裏,一年就有兩次的收成。三家村地處偏遠,自然不可能種大量的秋菜賣出去,因此家家通常隻把菜園裏一部分菜摘了罷園種些秋菜自家吃。


    眼下既然家裏又有了一塊空地,就不必將菜園裏的菜提前罷園了,畢竟離秋天霜降還有些日子,還正能再收些菜,農家過日子用心著呢。


    種了秋菜,大黃米就熟了。大黃米也叫糜子,是三家村這邊成熟最早的糧食,隻要一百天左右大黃米就能長成,因此每年不到秋天就能收糧了。大黃米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特別耐幹旱,又不必非要肥沃的土地,十分省心省力。


    大黃米的味道也是三家村這邊人非常喜歡的,大家用它做飯、包粽子、做點心,過年時吃的豆包也是大黃米麵做的,是比高梁米要精細的糧食。隻是因為產量不如高粱,所以各家種的並不多。


    接著綠豆也應該摘了。原來綠豆莢一向是陸續熟的,若是不及時摘下,過熟之後綠豆莢裂開,綠豆就從裏麵跳出來,落到了地上,損失就大了。因此到了這時節大家便會時常看看綠豆莢長得怎麽樣了,及時收獲。


    綠色豆莢有一多半變成了黑褐色,若是粗收就將綠豆秧苗撥下曬幹再用石滾子將豆子壓出,但是寧家種的不多,過日子又是十分精細的,因此寧婉與春玲、羅雙兒隔上兩三日便去田裏摘回一筐筐的豆莢,回來晾曬起來,這樣就幾乎沒有白丟了的。


    還在伏天裏,就到了立秋。秋風一起,早晚有了涼意,但是白日中天空藍得連一絲雲都沒有,大大的太陽直直地曬下來,比夏日時還要熱上幾分,大家就都說「秋老虎發威了。」


    經過秋日的太陽,三家村的地裏全變了樣,成片的高粱穗突然間全變紅了,遠遠地看著就是一片紅色的海洋,十分地壯觀,三家村的人稱之為「曬紅米」,也就是說高粱熟了。


    高粱是三家村裏最主要的糧食,高粱的收成如何,直接決定這一年的年景,因此這時三家村人早已經準備好了割高粱的兩種鐮刀。一種大鐮刀,先用它將高粱割倒,然後再用割穗鐮刀把穗子割下,打成捆運到場院裏曬,然後再脫粒去皮就成了能吃的高粱米了,當然磨麵也可以。


    俗話說一秋抵三春,就是秋收的時候要比春耕還要辛苦幾倍。


    三家村的女人們通常不做田裏的活兒,就是春耕時也隻做飯送飯就行了,但唯有在秋收的時候,大家都要下田收糧。


    這正是因為收糧食的時間實在是太緊張了。糧食沒熟時自然不能收,可是熟了就要立即收回來,若是耽誤了時間,一場不期而至的雨水就會讓一年的收成損失慘重。因此這時候要搶收。


    寧梁自然是家裏農活的主要勞力,寧婉將自己裹得嚴嚴地跟著爹下了田。並不是她嬌氣,村裏的女子都是如此,就是男人也穿得十分嚴整。原來高粱的葉子邊緣十分鋒利,一不小心就能將人的皮割破,如果不包嚴了,秋收後免不了就要傷痕累累。


    爹在前麵將高梁割倒,寧婉跟在後麵把高粱穗子割下,杆和穗分放在兩邊,待收割了一塊地,兩人返身回來先將高粱穗打成捆,至於高粱杆倒是不急,將來有空時再弄就行。家裏的小毛驢這時也用上,打好捆的高粱穗便由小毛驢馱著送走,省了不少人力。


    中午時父女二人牽著小毛驢順便馱了一捆高梁杆回家,娘早在盆子裏打好了水,「先洗洗,飯菜已經擺在桌上,多吃點,幹農活累著呢。」


    寧婉進屋先把一根甜杆遞給娘,「爹找了兩根,我剛吃了一個,這個是給娘留的。」


    收高粱雖然是很累的活兒,可是也有有趣的事,就比如有這時候能吃到甜杆。原來有的高粱如果沒結出穗,高粱杆就會特別的甜。剝去高粱杆上的外皮,將裏麵雪白的芯咬在嘴裏,一股又清又甜的水就流了出來,比泡的糖水還要好喝。


    於氏看看丈夫和女兒就笑了,果然折下一段甜杆吃了起來,「真甜。」


    寧婉就又一麵洗手一麵說:「等下午我看看能不能找到‘穀黴’,那個比甜杆還好吃。」穀黴也是高粱地裏很特別的東西,這樣的高粱同樣沒有結穗,但是與甜杆又不一樣,在結穗的地方卻長出了一個白色的東西,吃起來又香又甜。


    其實不管是甜杆還是穀黴,都是高粱沒長成,但是因為很少見,味道又好,大家見了它們不但不生氣反而都是高興的,隻是這種東西也不能多,如果多了家裏收的糧食就少了,那就會是非常糟糕的事了。


    下午又去了地裏,父女兩人將毛驢拴在地旁,奮力地收著高粱,餘老爺子走過來笑著說:「寧二郎,我找你商量點兒事。」


    寧梁便直起身笑道:「餘叔,有什麽事隻管說。」


    餘老爺子指著毛驢說:「你們家的驢這會兒也不用,能不能借我家送幾次高粱穗?」原來餘家的地離村裏的場院最遠,割下的高粱穗用人力背到場院裏也不是一件輕省的活兒,他見寧家用毛驢送高粱穗,便過來借驢。


    寧梁一向是好說話的人,但是對自家的兩頭小毛驢卻是十分愛惜,隻怕借了別人累壞了,又不好直接回絕,因此便遲疑了一下說:「隻是這兩頭驢性子有些強,隻聽家裏人的話。」


    餘老爺子自然知道寧梁再寶貝他的兩頭驢不過了,但他卻不是不講理的人,且三家村裏也有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借了人家的東西用自然是不能白借的,因此趕緊笑道:「我也不白用你家的驢,你看……」


    寧婉從餘老爺子一開口時就立即有了打算,現在趕緊笑吟吟地插話,「爹,要麽我牽著兩頭毛驢去運高粱,餘家來兩個人換工?」用毛驢運糧,絕對頂得上一個壯勞力,兩頭毛驢正好換兩個人來幫自家收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財閨女 卷一 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波並收藏生財閨女 卷一 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