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田田心中有打算,可卻沒準備跟林氏說,林氏這人很好,不過心眼不大,要讓她知道了,難免會嘮叨。
陳小郎跟陳錦書除了撈魚去賣,閑的時候開始挖起池塘來,沒有靠岸的沼澤地,那泥要深很多,在這完全靠人工的情況下,挖起來自然艱難得多。
好在對進度沒有要求,累就歇,渴了就喝,餓了就吃,倒也沒有感覺到那麽累。
何田田不知道蓮藕具體成熟的時節,見蓮子收了,荷葉變黃了,想著蓮藕也就該熟了,她指揮陳小郎挖了一顆,陳小郎順著荷花杆摸到了泥裏,用力把蓮藕扯了出來。
何田田接過來,用水清洗幹淨,難色有些失望,她前世看到的蓮藕都是又大又粗的,可眼前的卻是又短又小,並沒有意想中的那麽好。
陳小郎跟著陳員外在外麵,倒是吃過一次蓮藕,但並沒有見過剛才泥裏撥出來的,見何田田失望的眼色,不禁問道「怎麽了?」
何田田搖了搖頭,讓他再撥一顆出來,這次撥出來比第一節要大一點,不過看起來還是不怎麽好,何田田把他們拿出家,洗淨準備弄來吃吃,看看味道如何。
何田田前世最喜歡排骨蓮藕湯,便讓陳小郎去買些排骨肉回來,順便問那屠戶要些大骨頭,現在的人都是把肉跟骨頭分開來買的,排骨肉比較便宜,買的人也少些,至於大骨,則根本沒有人要,很多就丟給那狗吃了。
陳小郎對何田田的話那是言聽計從,很快便把骨頭買回來了,她便把骨頭跟排骨一同放入了瓦鍋中,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後用小火慢慢的燉著,沒多時,骨頭的香味就在房裏漫延開來。
陳錦書幫著家裏幹完活,想著有幾天沒有去看魚了,便趕著牛車慢悠悠的過來,隔著好遠,就聞到了香味,他不由的揚起了鞭子,快跑了起來,隔大門還有一段距離就跳了下來。
「嫂子,你又在弄什麽好吃的了,竟然不叫我。」相處得時間久了,陳錦書跟何田田也越發的像家人,很是隨意了。
陳小郎朝他瞪了一眼,陳錦書卻不怕他,直往廚房裏衝,何田田剛把骨頭湯盛出來,聽到陳錦書在外麵大呼小叫起來,不由啞然,怎麽隻要弄什麽,他似乎都能感應得到,來得那麽及時呢?
何田田剛把湯放在桌子上,陳錦書就迫不及待的夾入一塊藕丟入嘴裏,被燙得直呼氣,等吃完了,大聲的稱讚起來「好吃,粉粉的,糥糥的,清淡而香甜,這是什麽?好吃。」
說完又迫不及待的夾上一塊,何田田聽了他的話也夾起一塊放入口,她煮得夠久,蓮藕入口即化,味道濃鬱,竟比前世那種又大又粗的更好吃。
陳小郎以前吃過蓮藕,再嚐何田田做,竟覺得比在那酒樓裏吃的還要好吃,不由的加快了夾菜的速度,一大碗很快就見底了。
「你就不能少吃一塊嗎?這塊是我先夾到的。」陳錦書跟陳小郎同時夾到最後一聲蓮藕,都不肯放手,陳錦書不由的出聲抱怨道。
陳小郎倒是沒有說話,隻是瞪著眼睛看著他,讓陳錦書無奈的敗下了陣,何田田對兩個大男人的幼稚有些無語,低下頭喝著湯,這湯也很純,很正,可能是純天然的原因,竟比前世她喝過的所有蓮藕湯都要好喝。
吃過蓮藕,何田田對那荷田又有了信心,就生起了弄起出去賣的心思,這次她準備自己一起去賣,畢竟這東西不好看,得讓那酒樓的人親自嚐過味道才行,而且她也相試試那菜譜是不是像小說裏的一樣,能買到錢。
陳錦書口才是不錯,不過卻是個廚房白癡,更不要說從沒下過廚的陳小郎了。當陳錦書知道那麽美味的東西竟是蓮藕時,直呼發財了。
何田田搖了搖頭,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離發財還遠著了,不過應該衣食無憂倒是真。
第二天,陳錦書早早就來了,陳二嬸自然也沒落下,一聽那蓮藕那麽好吃,她自然得見識見識,當看到蓮藕那醜醜的樣子就是陳錦書口中的美味時,失望從她臉上滑過。
收蓮藕這個也是個累活,得下到泥裏去,一個一個的撥出來,何田田隻準備買到一半,另外留一半下來做種,明年比比,那樣種下的蓮藕更大更好些。
何田田跟陳二嬸坐在一旁把撥出來的蓮藕洗淨放好,順便說說閑話。
陳家院子那邊,自陳大郎出去了,倒是平靜了,梅氏最近也過得舒坦了,隻是聽說陳大郎這幾天就會回來,到時又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
何田田對陳家的事不感興趣,但又得隨時掌握那邊的動靜,陳二嬸剛好滿足了她的要求,聽說陳大郎要回來了,何田田看著手中的蓮藕有了主意。
因為不知道能不能賣出去,頭天不準備弄太多,見差不多了,便讓陳小郎他們住手、拿出幾節蓮藕與大骨一起燉著,陳二嬸這才知道,什麽都不可貌相。
第二天一早,陳錦書跟陳小郎就撈了十條魚放入桶裏,魚少了,何田田又往桶裏放了點鹽,總算是能讓魚堅持到了城裏,死得比較少了。
魚放好了,便蓮藕放上車,便朝城裏走去,何田田還是頭次進城,雖然開頭荷花鎮讓她失望了,還是影響不了她的興致,很興奮。
因過了秋收,田裏的莊稼都已經收完了,地裏沒有了幾個人,他們的牛車走在大路上,揚起一陣灰塵隨著風飛揚,何田田的興致就這樣很快磨掉了。
牛車慢悠悠,最後何田田竟靠在陳小郎的背上睡著了,直到到了城門口,才被叫醒。何田田醒來揉了揉眼,看著古鄉古色的城牆,終於與她的想象有些相符了。
排隊進了城內,陳小郎直接把車趕往了酒樓街道,陳小郎剛把車停穩,幾家酒店的掌櫃馬上就過來了,笑咪咪的看著他們。
陳錦書熟練的挑魚稱魚,然後收錢,整個過程沒有一刻鍾,桶裏最後一條魚,那是為李家準備的,這成了慣例。
陳小郎跟陳錦書除了撈魚去賣,閑的時候開始挖起池塘來,沒有靠岸的沼澤地,那泥要深很多,在這完全靠人工的情況下,挖起來自然艱難得多。
好在對進度沒有要求,累就歇,渴了就喝,餓了就吃,倒也沒有感覺到那麽累。
何田田不知道蓮藕具體成熟的時節,見蓮子收了,荷葉變黃了,想著蓮藕也就該熟了,她指揮陳小郎挖了一顆,陳小郎順著荷花杆摸到了泥裏,用力把蓮藕扯了出來。
何田田接過來,用水清洗幹淨,難色有些失望,她前世看到的蓮藕都是又大又粗的,可眼前的卻是又短又小,並沒有意想中的那麽好。
陳小郎跟著陳員外在外麵,倒是吃過一次蓮藕,但並沒有見過剛才泥裏撥出來的,見何田田失望的眼色,不禁問道「怎麽了?」
何田田搖了搖頭,讓他再撥一顆出來,這次撥出來比第一節要大一點,不過看起來還是不怎麽好,何田田把他們拿出家,洗淨準備弄來吃吃,看看味道如何。
何田田前世最喜歡排骨蓮藕湯,便讓陳小郎去買些排骨肉回來,順便問那屠戶要些大骨頭,現在的人都是把肉跟骨頭分開來買的,排骨肉比較便宜,買的人也少些,至於大骨,則根本沒有人要,很多就丟給那狗吃了。
陳小郎對何田田的話那是言聽計從,很快便把骨頭買回來了,她便把骨頭跟排骨一同放入了瓦鍋中,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後用小火慢慢的燉著,沒多時,骨頭的香味就在房裏漫延開來。
陳錦書幫著家裏幹完活,想著有幾天沒有去看魚了,便趕著牛車慢悠悠的過來,隔著好遠,就聞到了香味,他不由的揚起了鞭子,快跑了起來,隔大門還有一段距離就跳了下來。
「嫂子,你又在弄什麽好吃的了,竟然不叫我。」相處得時間久了,陳錦書跟何田田也越發的像家人,很是隨意了。
陳小郎朝他瞪了一眼,陳錦書卻不怕他,直往廚房裏衝,何田田剛把骨頭湯盛出來,聽到陳錦書在外麵大呼小叫起來,不由啞然,怎麽隻要弄什麽,他似乎都能感應得到,來得那麽及時呢?
何田田剛把湯放在桌子上,陳錦書就迫不及待的夾入一塊藕丟入嘴裏,被燙得直呼氣,等吃完了,大聲的稱讚起來「好吃,粉粉的,糥糥的,清淡而香甜,這是什麽?好吃。」
說完又迫不及待的夾上一塊,何田田聽了他的話也夾起一塊放入口,她煮得夠久,蓮藕入口即化,味道濃鬱,竟比前世那種又大又粗的更好吃。
陳小郎以前吃過蓮藕,再嚐何田田做,竟覺得比在那酒樓裏吃的還要好吃,不由的加快了夾菜的速度,一大碗很快就見底了。
「你就不能少吃一塊嗎?這塊是我先夾到的。」陳錦書跟陳小郎同時夾到最後一聲蓮藕,都不肯放手,陳錦書不由的出聲抱怨道。
陳小郎倒是沒有說話,隻是瞪著眼睛看著他,讓陳錦書無奈的敗下了陣,何田田對兩個大男人的幼稚有些無語,低下頭喝著湯,這湯也很純,很正,可能是純天然的原因,竟比前世她喝過的所有蓮藕湯都要好喝。
吃過蓮藕,何田田對那荷田又有了信心,就生起了弄起出去賣的心思,這次她準備自己一起去賣,畢竟這東西不好看,得讓那酒樓的人親自嚐過味道才行,而且她也相試試那菜譜是不是像小說裏的一樣,能買到錢。
陳錦書口才是不錯,不過卻是個廚房白癡,更不要說從沒下過廚的陳小郎了。當陳錦書知道那麽美味的東西竟是蓮藕時,直呼發財了。
何田田搖了搖頭,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離發財還遠著了,不過應該衣食無憂倒是真。
第二天,陳錦書早早就來了,陳二嬸自然也沒落下,一聽那蓮藕那麽好吃,她自然得見識見識,當看到蓮藕那醜醜的樣子就是陳錦書口中的美味時,失望從她臉上滑過。
收蓮藕這個也是個累活,得下到泥裏去,一個一個的撥出來,何田田隻準備買到一半,另外留一半下來做種,明年比比,那樣種下的蓮藕更大更好些。
何田田跟陳二嬸坐在一旁把撥出來的蓮藕洗淨放好,順便說說閑話。
陳家院子那邊,自陳大郎出去了,倒是平靜了,梅氏最近也過得舒坦了,隻是聽說陳大郎這幾天就會回來,到時又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
何田田對陳家的事不感興趣,但又得隨時掌握那邊的動靜,陳二嬸剛好滿足了她的要求,聽說陳大郎要回來了,何田田看著手中的蓮藕有了主意。
因為不知道能不能賣出去,頭天不準備弄太多,見差不多了,便讓陳小郎他們住手、拿出幾節蓮藕與大骨一起燉著,陳二嬸這才知道,什麽都不可貌相。
第二天一早,陳錦書跟陳小郎就撈了十條魚放入桶裏,魚少了,何田田又往桶裏放了點鹽,總算是能讓魚堅持到了城裏,死得比較少了。
魚放好了,便蓮藕放上車,便朝城裏走去,何田田還是頭次進城,雖然開頭荷花鎮讓她失望了,還是影響不了她的興致,很興奮。
因過了秋收,田裏的莊稼都已經收完了,地裏沒有了幾個人,他們的牛車走在大路上,揚起一陣灰塵隨著風飛揚,何田田的興致就這樣很快磨掉了。
牛車慢悠悠,最後何田田竟靠在陳小郎的背上睡著了,直到到了城門口,才被叫醒。何田田醒來揉了揉眼,看著古鄉古色的城牆,終於與她的想象有些相符了。
排隊進了城內,陳小郎直接把車趕往了酒樓街道,陳小郎剛把車停穩,幾家酒店的掌櫃馬上就過來了,笑咪咪的看著他們。
陳錦書熟練的挑魚稱魚,然後收錢,整個過程沒有一刻鍾,桶裏最後一條魚,那是為李家準備的,這成了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