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刑場裏搞得疲憊不堪,不過為了掙這五千塊的酬金,我也是硬著頭皮上路。
反正白天是可以休息的,我隻需要熬過今天晚上就行。
這一趟差一點點就把命給丟了,但是正所謂“高風險高回報”,酬勞這麽高,風險這麽大也是正常,不管怎樣,我至少現在還好端端的活著,說明這趟還是很有收獲的。
貼身衣兜裏揣著三千塊人民幣,走路的感覺都在飛。
從小到大我都沒有見過這麽多錢,我能一次性見到三張百元大鈔就算不錯了,現在竟然一次性見到三十張百元大鈔,這他媽就跟做夢一樣。
當庫俊威把厚厚一遝錢塞在我掌心裏的時候,我的手指都在顫抖,真的,一點都沒有誇張。
三千塊對我們農村裏的人意味著什麽,我們一家三口一年的生活費都花不完三千塊。
我在路上的時候已經想好五千塊的分配,陳秀才兩千塊,我得兩千塊,剩下的一千塊分給磊子。雖然這筆業務跟磊子沒有太大關係,但誰叫我跟磊子情同手足呢,我掙了錢,自然應該分兄弟一筆。
山路崎嶇,我這心裏美滋滋的,一路都在盤算著五千塊怎樣花銷,所以精神抖擻,一點都沒有感覺到疲累。
我甚至還有些邪惡的想,等完成這筆業務之後,我要不要去城裏的足浴城洗個腳,捶個背,好好犒勞一下自己。
夜晚的山道上寂靜無聲,其實這根本算不上山道,隻能算是山中一條小徑,都是些獵人和采藥人踩出來的土路,沿著土路前行,總比一個人像沒頭蒼蠅般在林子裏亂竄要好得多。
這讓我想起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清冷冷的月亮掛在山頭上,慘白的山道上,我搖晃著引屍鈴走在前麵,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拋灑出一遝黃紙,張胖子的屍體晃晃悠悠跟在我的身後,他體型偏胖,再戴上一頂鬥笠,看上去就像一隻笨重的大狗熊,姿態滑稽。
可是誰要是看見這副景象,肯定笑不出聲來,對於普通人來講,此刻的畫麵詭異驚悚。
寂靜的山道上不間斷地響起清脆的鈴聲,叮當當!叮當當!
我的聲音也在林子裏回蕩不絕:“陰人上路,陽人回避!”
也不知道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了多久,天空突然變了臉色,原本清冷冷的月亮不見了蹤影,藏到一大片黑沉沉的烏雲後麵,天地間變得黑暗昏沉,山風吹過林子,發出倏倏倏的聲音,樹林晃動,婆娑成影,仿佛有無數的魑魅魍魎在林子裏飄來飛去。
不一會兒,天空中開始下起零星小雨,淅淅瀝瀝的,樹林裏發出沙沙沙的聲音。
隻可惜這偏僻的山道上,並沒有趕屍客棧。
如果碰上趕屍客棧,還能進去避下雨。
雖然死屍有鬥笠擋雨,但是黑燈瞎火的在山路上冒雨前進,畢竟不是一件讓人舒心的事情,更何況還充斥著各種危險,所以我現在急需要一個可以避雨的地方。
冒雨走了不到半個時辰,朦朧的夜色中,隱隱顯現出一座建築物的輪廓。
走得近了,我發現那是一座莊園,從外表看上去,還是挺氣派的。
莊園靜靜地佇立在山腰上,紛飛的夜雨中,整座莊園透露出一股陰森森的氣息。
作為一個趕屍匠,我並沒有太多的害怕,連忙趕著張胖子的屍體往莊園走過去。
走到莊園門口,但見大門緊閉,大門刷著黑漆,給人的感覺非常陰冷。
我又抬頭看了看,門上也沒有牌匾之類的東西,隻是在大門的左右兩邊,各掛著一盞燈籠。
我隻看了一眼,心裏就覺著不太對勁,誰家門口的燈籠是白色的?
掛在門口的燈籠通常都是大紅色,大紅燈籠高高掛,這才顯得喜慶。
白色燈籠掛在門口,多不吉利的一件事情呀!
就在這時候,一陣風吹過,白色燈籠飄來晃去,我一下子發現,兩盞白色燈籠上麵,都用黑墨寫著一個大大的“奠”字。
難怪會掛白燈籠呢,原來是有喪事啊!
算了算了,看來這戶人家不能進,我退後一步,準備繼續冒雨前行。
剛走沒有兩步,一陣猛烈的山風吹過,一下子就把黑漆大門給吹開了。
我回頭一看,發現莊園裏麵黑咕隆咚的一片,格外的蕭瑟死寂,沒有絲毫生氣。
莊園裏麵難道沒有人嗎?
我重新走回門口,抬手敲了敲黑漆木門,朗聲問道:“屋子裏有人嗎?”
回應我的,是我自己空蕩蕩的回音。
我喊了幾嗓子,幾乎可以肯定,這是一座已經廢棄的莊園,根本就沒人居住。
我心中暗自一喜,太好啦,終於找到可以歇腳的地方啦!
我走進去,巡視一圈,確定沒人,然後搖晃著引屍鈴,領著張胖子的屍體走進莊園,回身關上木門。
我從包裏取出一盞油燈,點燃之後拎在手裏。
這座莊園應該有好幾十年的曆史了,雖然顯得有些蕭瑟破敗,不過因為在深山裏麵,所以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還是幾乎保存了原貌。灰白色的石頭,木式結構的房梁,很有民國時期的那種建築風格。
民國時期,社會比較動蕩,一些有錢人家為了躲避戰亂,就會攜帶家眷逃到這深山老林子裏麵,與世隔絕。這座莊園看上去還是頗有些氣派,也不知道當年是哪個大戶人家跑到這裏來修建的。
管他的,反正今晚這座莊園歸我所有,我可以好好享受一下當大戶人家的感覺。
我拎著油燈走在前麵,正前方是莊園的大堂,木門虛掩著,風一吹,就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音,在深夜裏聽上去有些刺耳。
我上前推開木門,剛一開門,就覺勁風撲麵,幾團模糊的黑影一下子竄了出來。
我大吃一驚,幾乎是下意識的一低頭,那幾團黑影貼著我的頭發飛了出去,飛到夜空中,在紛飛的細雨中來回盤旋。
我回頭一看,登時長鬆一口氣,嗨,我還以為是什麽鬼東西,原來是幾隻蝙蝠。
那幾隻蝙蝠在夜空中盤旋幾圈之後,又飛到屋簷下麵倒掛著。
看樣子這裏確實荒廢很久了,連蝙蝠都把這裏當成了巢穴。
空氣中飄散著老大一股子黴味,能夠看見有灰塵顆粒在風中飛舞。
我伸手拂了拂麵前的灰塵,刺鼻的黴味嗆得我連連咳嗽。
我抖了抖身上的雨水,舉起油燈觀察屋子裏的情況,就在我抬起頭來的一刹那,我嚇得差點一屁股坐在地上,媽呀!
屋子裏麵什麽擺設都沒有,唯一的擺設就是棺材!
沒錯,棺材!
整整一屋子的棺材!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少說也有三四十口棺材!
為什麽會有這麽多棺材放在這裏?
並且,這些棺材並不是隨意亂放的,而是放置的整整齊齊,看上去井然有序。
棺材的表麵幾乎都覆蓋了厚厚一層黴灰,基本上是清一色的黑漆棺材,但是因為時間久遠,那些黑漆已經失去了光澤度。
不過這些棺材大部分都保存的比較完好,隻有少數的幾口棺材出現了裂痕。
幾十口棺材如同幾十具屍體,寂靜無聲地橫躺在屋子裏麵,橫躺在我的眼前。
除了這幾十口陳列的棺材以外,屋子裏還掛著許多白色的布幔。準確地說,這種布幔是灰白色的,半透明,通常用在葬禮的靈堂上,所以這種布幔又叫做靈帳。
風從門口倒灌進來,屋子裏的靈帳不停地晃動飄舞,發出嘩啦啦的聲音,仿似一大群白色幽靈在圍著我跳舞,這種感覺難以形容的驚悚。
我的膽子雖然很大,作為一個趕屍匠,最近也見識了各種奇奇怪怪的事情,但是此時此刻眼前的景象,還是令我有些毛骨悚然。
但是現在外麵下著雨,而且有種越下越大的趨勢,我也沒有地方可以去,所以隻好硬著頭皮留下來,反正隻是半宿的時間,熬一熬也就過去了。
我把張胖子領進來,讓他站在我的身旁。
雖然張胖子是個死人,不過可能因為是熟人的緣故,所以我一點都不害怕,反而還覺得這樣挺好的,至少有個熟人陪著我,讓我不會感覺到那麽的孤獨。
我吹了吹棺材表麵的灰塵,又用衛生紙擦拭幹淨,把油燈掛在不遠處的木頭梁柱上,然後脫下濕冷冷的外衣,伸了個長長的懶腰,在棺蓋上麵四仰八叉的躺了下來。
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睡覺了,再加上走了這麽遠的山路,身體確實困乏得要命,徑直躺在棺材上麵,一動都不想動了。
現在我算是搞明白了自己的處境,我這是走到一座義莊裏麵來了。
在那些戰亂的年代,各地都有這樣的義莊,大多都是本地的有錢人捐錢修建的,也是一種善舉。因為那些年代,暴屍荒野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修建義莊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一些人死後,有個安葬之處。
其實義莊的作用有些像現代的停屍房,以前也不流行火化,所以都把屍體裝在棺材裏,存放在義莊裏麵。
當然,除了對外開放的義莊以外,還有一種是家族式的義莊,就是說,這座義莊裏麵,存放的全是本族人的屍體。比如一個大財主死了,他的義莊裏麵,可能安放的全是他的家眷,家丁,傭人。
我估計吧,這座義莊可能屬於後者。
反正白天是可以休息的,我隻需要熬過今天晚上就行。
這一趟差一點點就把命給丟了,但是正所謂“高風險高回報”,酬勞這麽高,風險這麽大也是正常,不管怎樣,我至少現在還好端端的活著,說明這趟還是很有收獲的。
貼身衣兜裏揣著三千塊人民幣,走路的感覺都在飛。
從小到大我都沒有見過這麽多錢,我能一次性見到三張百元大鈔就算不錯了,現在竟然一次性見到三十張百元大鈔,這他媽就跟做夢一樣。
當庫俊威把厚厚一遝錢塞在我掌心裏的時候,我的手指都在顫抖,真的,一點都沒有誇張。
三千塊對我們農村裏的人意味著什麽,我們一家三口一年的生活費都花不完三千塊。
我在路上的時候已經想好五千塊的分配,陳秀才兩千塊,我得兩千塊,剩下的一千塊分給磊子。雖然這筆業務跟磊子沒有太大關係,但誰叫我跟磊子情同手足呢,我掙了錢,自然應該分兄弟一筆。
山路崎嶇,我這心裏美滋滋的,一路都在盤算著五千塊怎樣花銷,所以精神抖擻,一點都沒有感覺到疲累。
我甚至還有些邪惡的想,等完成這筆業務之後,我要不要去城裏的足浴城洗個腳,捶個背,好好犒勞一下自己。
夜晚的山道上寂靜無聲,其實這根本算不上山道,隻能算是山中一條小徑,都是些獵人和采藥人踩出來的土路,沿著土路前行,總比一個人像沒頭蒼蠅般在林子裏亂竄要好得多。
這讓我想起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清冷冷的月亮掛在山頭上,慘白的山道上,我搖晃著引屍鈴走在前麵,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拋灑出一遝黃紙,張胖子的屍體晃晃悠悠跟在我的身後,他體型偏胖,再戴上一頂鬥笠,看上去就像一隻笨重的大狗熊,姿態滑稽。
可是誰要是看見這副景象,肯定笑不出聲來,對於普通人來講,此刻的畫麵詭異驚悚。
寂靜的山道上不間斷地響起清脆的鈴聲,叮當當!叮當當!
我的聲音也在林子裏回蕩不絕:“陰人上路,陽人回避!”
也不知道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了多久,天空突然變了臉色,原本清冷冷的月亮不見了蹤影,藏到一大片黑沉沉的烏雲後麵,天地間變得黑暗昏沉,山風吹過林子,發出倏倏倏的聲音,樹林晃動,婆娑成影,仿佛有無數的魑魅魍魎在林子裏飄來飛去。
不一會兒,天空中開始下起零星小雨,淅淅瀝瀝的,樹林裏發出沙沙沙的聲音。
隻可惜這偏僻的山道上,並沒有趕屍客棧。
如果碰上趕屍客棧,還能進去避下雨。
雖然死屍有鬥笠擋雨,但是黑燈瞎火的在山路上冒雨前進,畢竟不是一件讓人舒心的事情,更何況還充斥著各種危險,所以我現在急需要一個可以避雨的地方。
冒雨走了不到半個時辰,朦朧的夜色中,隱隱顯現出一座建築物的輪廓。
走得近了,我發現那是一座莊園,從外表看上去,還是挺氣派的。
莊園靜靜地佇立在山腰上,紛飛的夜雨中,整座莊園透露出一股陰森森的氣息。
作為一個趕屍匠,我並沒有太多的害怕,連忙趕著張胖子的屍體往莊園走過去。
走到莊園門口,但見大門緊閉,大門刷著黑漆,給人的感覺非常陰冷。
我又抬頭看了看,門上也沒有牌匾之類的東西,隻是在大門的左右兩邊,各掛著一盞燈籠。
我隻看了一眼,心裏就覺著不太對勁,誰家門口的燈籠是白色的?
掛在門口的燈籠通常都是大紅色,大紅燈籠高高掛,這才顯得喜慶。
白色燈籠掛在門口,多不吉利的一件事情呀!
就在這時候,一陣風吹過,白色燈籠飄來晃去,我一下子發現,兩盞白色燈籠上麵,都用黑墨寫著一個大大的“奠”字。
難怪會掛白燈籠呢,原來是有喪事啊!
算了算了,看來這戶人家不能進,我退後一步,準備繼續冒雨前行。
剛走沒有兩步,一陣猛烈的山風吹過,一下子就把黑漆大門給吹開了。
我回頭一看,發現莊園裏麵黑咕隆咚的一片,格外的蕭瑟死寂,沒有絲毫生氣。
莊園裏麵難道沒有人嗎?
我重新走回門口,抬手敲了敲黑漆木門,朗聲問道:“屋子裏有人嗎?”
回應我的,是我自己空蕩蕩的回音。
我喊了幾嗓子,幾乎可以肯定,這是一座已經廢棄的莊園,根本就沒人居住。
我心中暗自一喜,太好啦,終於找到可以歇腳的地方啦!
我走進去,巡視一圈,確定沒人,然後搖晃著引屍鈴,領著張胖子的屍體走進莊園,回身關上木門。
我從包裏取出一盞油燈,點燃之後拎在手裏。
這座莊園應該有好幾十年的曆史了,雖然顯得有些蕭瑟破敗,不過因為在深山裏麵,所以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還是幾乎保存了原貌。灰白色的石頭,木式結構的房梁,很有民國時期的那種建築風格。
民國時期,社會比較動蕩,一些有錢人家為了躲避戰亂,就會攜帶家眷逃到這深山老林子裏麵,與世隔絕。這座莊園看上去還是頗有些氣派,也不知道當年是哪個大戶人家跑到這裏來修建的。
管他的,反正今晚這座莊園歸我所有,我可以好好享受一下當大戶人家的感覺。
我拎著油燈走在前麵,正前方是莊園的大堂,木門虛掩著,風一吹,就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音,在深夜裏聽上去有些刺耳。
我上前推開木門,剛一開門,就覺勁風撲麵,幾團模糊的黑影一下子竄了出來。
我大吃一驚,幾乎是下意識的一低頭,那幾團黑影貼著我的頭發飛了出去,飛到夜空中,在紛飛的細雨中來回盤旋。
我回頭一看,登時長鬆一口氣,嗨,我還以為是什麽鬼東西,原來是幾隻蝙蝠。
那幾隻蝙蝠在夜空中盤旋幾圈之後,又飛到屋簷下麵倒掛著。
看樣子這裏確實荒廢很久了,連蝙蝠都把這裏當成了巢穴。
空氣中飄散著老大一股子黴味,能夠看見有灰塵顆粒在風中飛舞。
我伸手拂了拂麵前的灰塵,刺鼻的黴味嗆得我連連咳嗽。
我抖了抖身上的雨水,舉起油燈觀察屋子裏的情況,就在我抬起頭來的一刹那,我嚇得差點一屁股坐在地上,媽呀!
屋子裏麵什麽擺設都沒有,唯一的擺設就是棺材!
沒錯,棺材!
整整一屋子的棺材!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少說也有三四十口棺材!
為什麽會有這麽多棺材放在這裏?
並且,這些棺材並不是隨意亂放的,而是放置的整整齊齊,看上去井然有序。
棺材的表麵幾乎都覆蓋了厚厚一層黴灰,基本上是清一色的黑漆棺材,但是因為時間久遠,那些黑漆已經失去了光澤度。
不過這些棺材大部分都保存的比較完好,隻有少數的幾口棺材出現了裂痕。
幾十口棺材如同幾十具屍體,寂靜無聲地橫躺在屋子裏麵,橫躺在我的眼前。
除了這幾十口陳列的棺材以外,屋子裏還掛著許多白色的布幔。準確地說,這種布幔是灰白色的,半透明,通常用在葬禮的靈堂上,所以這種布幔又叫做靈帳。
風從門口倒灌進來,屋子裏的靈帳不停地晃動飄舞,發出嘩啦啦的聲音,仿似一大群白色幽靈在圍著我跳舞,這種感覺難以形容的驚悚。
我的膽子雖然很大,作為一個趕屍匠,最近也見識了各種奇奇怪怪的事情,但是此時此刻眼前的景象,還是令我有些毛骨悚然。
但是現在外麵下著雨,而且有種越下越大的趨勢,我也沒有地方可以去,所以隻好硬著頭皮留下來,反正隻是半宿的時間,熬一熬也就過去了。
我把張胖子領進來,讓他站在我的身旁。
雖然張胖子是個死人,不過可能因為是熟人的緣故,所以我一點都不害怕,反而還覺得這樣挺好的,至少有個熟人陪著我,讓我不會感覺到那麽的孤獨。
我吹了吹棺材表麵的灰塵,又用衛生紙擦拭幹淨,把油燈掛在不遠處的木頭梁柱上,然後脫下濕冷冷的外衣,伸了個長長的懶腰,在棺蓋上麵四仰八叉的躺了下來。
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睡覺了,再加上走了這麽遠的山路,身體確實困乏得要命,徑直躺在棺材上麵,一動都不想動了。
現在我算是搞明白了自己的處境,我這是走到一座義莊裏麵來了。
在那些戰亂的年代,各地都有這樣的義莊,大多都是本地的有錢人捐錢修建的,也是一種善舉。因為那些年代,暴屍荒野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修建義莊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一些人死後,有個安葬之處。
其實義莊的作用有些像現代的停屍房,以前也不流行火化,所以都把屍體裝在棺材裏,存放在義莊裏麵。
當然,除了對外開放的義莊以外,還有一種是家族式的義莊,就是說,這座義莊裏麵,存放的全是本族人的屍體。比如一個大財主死了,他的義莊裏麵,可能安放的全是他的家眷,家丁,傭人。
我估計吧,這座義莊可能屬於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