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其實大致能猜到是怎麽回事。


    兒子太多了,他這做父皇的又總想著製衡,以免太子一家獨大,就會給別的兒子一些希望,他們會使出一些上不了台麵的手段來毒害太子。


    其實洪武帝要的是兒子們正當競爭,給林岐壓力和動力,而不是讓他們搞投毒暗殺這一套。


    林岐倒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隻是聲音微弱了許多:「父皇,我餓了。」


    洪武帝忙衝著何琛嚷道:「還不擺膳!」


    周胤圍觀了全程,心道:陛下心思縝密,多疑敏感,一生推行帝王製衡之術,馭人權衡之術運用得爐火純青,卻沒想到在皇太子這裏踢到了鐵板,遇到了克星。


    晚膳很快擺好了,用汝窯雨過天青器皿盛放,菜量不甚大,卻都是皇太子素日愛用的。


    洪武帝留下周胤做陪客。


    他自己倒不怎麽用,隻顧指揮何琛:


    「給岐兒夾那道菜。」


    「岐兒愛吃酸的,那道涼拌海蜇皮可以夾一些。」


    「對了,這個蟠桃薄片給岐兒拿過去。」


    ……


    林岐在洪武帝的父愛環繞中用了晚膳,見周胤告辭,便跟著起身:「父皇,兒臣送周先生出宮。」


    這時候已經過了戌時,皇宮中燈火通明。


    勤政殿前的廣場闊大無邊。


    林岐陪著周胤走過鋪著金磚的廣場,侍候的人遠遠綴在後麵。


    周胤還以為林岐會跟他談這幾個月朝中之事,誰知林岐卻開口道:「先生,我聽說你有意買下西鄰朱大人的宅子?」


    聞言周胤直搖頭:「唉,家母帶了二房的人進京投奔,我家宅子實在是狹小不堪,原想著朱大人要賣宅子,我買下來修繕一下,用來奉養家母,誰知朱大人聲稱他瞧不上我的為人,不肯把宅子賣給我,如今正僵在了那裏。」


    想到家中房舍狹隘,似錦都被逼得去了洛陽,他當真是煩惱極了,道:「若是再不行,我就讓人在後麵園子裏建一處小樓,先讓長女住進去。」


    林岐聞言,當即道:「先生,令愛最怕孤獨,她獨自帶著侍女住在後花園,夜間會害怕。」


    周胤聞言停下了腳步,抬眼看向林岐:「太子殿下似乎……很了解小女?」


    林岐若無其事道:「我表妹和令愛是好友,她說的多了,我也多少了解了些。」


    聽林岐提到他前些時候生病夭亡的表妹許二姑娘,周胤不由歎息道:「唉,我還沒敢和小女說呢,她若是知道了,不知道該多傷心。」


    林岐垂下眼簾,心道:她不但傷心,而且生氣。


    眼見雍新門在望,他停下腳步,道:「周先生,買朱先生宅子一事,你不必憂心,交給我來辦,你明日隻等著見朱先生就是。」


    周胤知道林岐的能耐,見他攬下此事,又驚又喜:「那我可就先謝過殿下了!」


    第二天是休沐日,周胤正在外書房和幕僚清客議事,小廝進來稟報:「大人,國子監朱大人求見。」


    周胤又驚又喜:「快請!」


    半個時辰後,周胤收好新寫好的房契,恭而敬之地把老態龍鍾的朱大人給送出了外書房。


    他剛回到書房,清客幕僚們就紛紛恭賀:「恭喜大人購得美宅!」


    周胤也是歡喜,道:「‘千年房舍換百主,一番拆洗一番新’,章先生,賀先生,你們兩位精通堪輿風水和園子修建,趕緊幫我去新宅子看一看,該重建重建,該修繕修繕。」


    得趕緊把新買的朱宅修好,讓老太太和二房搬進去,然後去洛陽接似錦回京。


    十月便是似錦的及笄禮了,哪能讓她在姑母家過及笄禮。


    周胤的這兩個清客章先生和賀先生,一個精通堪輿風水,一個善於設計建造園林,不幾日便把西邊宅子的建造圖給畫了出來,拿來給周胤看。


    周胤看了,又提了些意見,商議著改了改,算是定下了建造圖紙,又叫來韓勇,讓他去準備材料,預備擇吉日開工。


    忙完這些,周胤便去隔壁的朱府拜訪朱大人,催促他早些騰出宅子來。


    朱曦和朱大人原是翰林出身,在朝中曆經三朝,卻一直仕途不順,以至於翰林出身,最後卻落到了國子監終老。


    他眼睜睜看著昔日同科一個個飛黃騰達,自己卻鬱鬱不得誌,因此看什麽都不順眼,見誰都噴。


    朱大人生平最恨那些長得好,人聰明,仕途順,會做人的人,偏偏他的東鄰周胤四樣全占了,又做他的近鄰,更是讓他忿恨到了極點。


    因此朱大人最喜歡批評周胤,他自命清流名士,對官運亨通深受帝寵的周胤很是不滿,常常當眾表示,他最瞧不上周胤這樣的佞臣。


    如今周胤來催朱曦和搬遷,原本做好了被朱曦和再噴一次的打算——他懶得同這樣的人計較,和朱曦和一個人計較,仿佛就要得罪了全大周的清流名士一般,不值得——誰知他到了朱府,朱曦和不但沒有橫眉立目地批評他,反倒客客氣氣地答應了下來,當天就搬了出去,把西邊宅子給騰了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似錦流年 卷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織並收藏似錦流年 卷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