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不服,可奈何大的比不過晏節「矢過侯而貫侯,過見其鏃」的本事,小的比不過晏雉才習射一個多月,就能拿起弱冠郎君所用的弓,射中靶子。
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學生們發現先生像是找到了正確激勵他們的方式,一個月中,總有七八日的課,是讓他們與晏氏兄妹一道上的。
就連晏節也差點這麽以為。
隻有晏雉心裏明白,先生這是找到了顯擺的趣味……
至深秋,空氣中澄澈無塵,還帶著金木樨的芬芳,令人心曠神怡。東籬城裏城外的木樨俱已開花,無論走到何處,花香皆能充盈鼻間。
晏府後院的金木樨,更是開的花香濃鬱。
熊氏難得出了小佛堂,於後院中置了幾張小幾,沈宜和晏雉正陪著她謄抄經書。
晏雉的書法和女紅多由沈宜在教。然而在教導的過程中,沈宜時常感慨地同晏節說晏雉聰慧,她竟是教不了多少。
對於晏雉來說,上一世所學的書法和女紅,並不是重生一次就能忘記的。那時候避居偏院,每日能做的事,隻有習字和女紅,漸漸的,倒是給她研習出一手的好字來。
如若不是後來得病,漸漸連手臂都沒了力氣,她怕是會一直靠著習字打發閑暇時光,直到暮年。
到眼下,晏雉的字已經日漸有了當年的模樣。她和沈宜兩個人的字,各有千秋,卻都漂亮得很,就連熊氏,若是天光明媚,也會從小佛堂裏出來,邀她們姑嫂一起幫著謄抄經書。
沈宜停筆,伸手去拿小幾上的茶盞,正準備喝口茶水,有女婢跑進後院:「娘子,熊府的管事投了拜帖,說大郎回鄉省親,明日要來拜會。」
沈宜尚未回神,身側突然傳來輕輕「啪」的一聲。
沈宜扭頭去看,隻見晏雉袖口上一片墨色,胸前也沾上了一點顏色,再看原本謄抄的幹幹淨淨的一張經書,被沒拿穩落下的筆「啪」地打開了一塊墨跡。
「四娘這是怎麽了?」沈宜詫異地轉身喊來身邊的丫鬟,「快送四娘回屋換身衣服。」
沈宜身邊兩個貼身丫鬟,一名丹砂,一名銀朱。這時聽見吩咐,丹砂最先反應過來,趕緊上前,就要扶著晏雉起身。
熊氏那邊,雲母一臉欣喜:「小娘子這是聽說舅舅要回來了,所以高興地掉了筆嗎?」
晏雉僵硬了許久,終於呼出了一口氣,身子也隨之柔軟起來,隻是臉色卻有些不大好看,遂低著頭,不願讓人看見。
見沈宜仍有些茫然,熊氏停筆,輕咳幾聲,難得笑著解釋道:「四娘的大舅在朝為官,一年能回東籬的日子很少。沒想到,大哥回來省親,會想到來看我。」說完,朝晏雉望去。
她這個女兒,說起來,年至六歲,卻隻在繈褓中時見過大哥一次。
熊氏想了想,讓雲母將管姨娘請來。
抄經書的筆墨全都收了起來,晏雉也換了身衣裳重新回到院中。管姨娘才剛到後院,見她走來忙又行了行禮,討好地道了聲「四娘」。
晏雉抬頭看她一眼,走到熊氏身旁坐好。
熊氏將拜帖一事同管姨娘說罷,吩咐她叮囑丫鬟婆子打掃府中塵土,將正廳的陳設仔細擺擺,同時,還親自擬定了菜單,叮囑她一定要按著菜單來采買。
晏雉坐在一旁,聽著熊氏的叮囑,管姨娘的應答,又看大嫂時不時點頭,知道阿娘這是在借機教她如何掌家。
阿娘雖不理庶務多年,但到底出身也算不錯。誰家的小娘子未出閣前不是學過掌家的,假若晏府裏頭沒那麽受阿爹重用,又和阿爹如尋常夫妻般生活多年的管姨娘,阿娘隻怕一早就拿過掌家的權利,又何必讓一個姨娘打理家中庶務。
當夜,晏雉做了夢,又夢見了臨終前坐在床頭,握著她手的熊戊。
夜半醒來的時候,她在床上翻了個身,睡在腳踏上的丫鬟,正輕輕發出熟睡的鼾聲。
第二天早上,晏雉早早醒來,被殷氏壓著梳妝打扮了一番,這才牽著手去了熊氏的小佛堂問安。
熊氏也起得很早,一改往日的素淨,難得穿了一身漂亮的衣裙,梳了個流蘇髻,左右餘發結束作同心帶,垂在兩肩,頭上還戴著晏雉一直不曾見過的一支花蝶紋絞形簪,想來是阿娘一直收著的東西。
女婢來通報說客人已到的時候,晏雉還在小佛堂內陪著熊氏吃早膳。聽到消息,熊氏慢條斯理地擱下碗筷,命玉髓等四娘吃完後將桌上東西都收拾了,隨即便要往前麵正廳走。
晏雉抿了抿嘴,稍稍吃了幾口素粥,便擱下碗,趕緊跟著熊氏走了出去。
她雖想要避開熊戊,害怕命運重演,但晏家和熊家的姻親關係本就存在,不可否認,她這位舅舅,在日後兄長的仕途上起了很大的幫助。
這一點,避不開的。
正廳外的金木樨,花香四溢,可晏雉站在廳外,看著原本坐在廳中瞧見她們母女,趕忙起身走來的高大男子,一時間有些恍惚。
熊昊是熊氏之長兄,兄妹倆的年紀相差了十幾歲,是以熊昊看起來已近中年,熊氏卻不過才二十三四歲。
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學生們發現先生像是找到了正確激勵他們的方式,一個月中,總有七八日的課,是讓他們與晏氏兄妹一道上的。
就連晏節也差點這麽以為。
隻有晏雉心裏明白,先生這是找到了顯擺的趣味……
至深秋,空氣中澄澈無塵,還帶著金木樨的芬芳,令人心曠神怡。東籬城裏城外的木樨俱已開花,無論走到何處,花香皆能充盈鼻間。
晏府後院的金木樨,更是開的花香濃鬱。
熊氏難得出了小佛堂,於後院中置了幾張小幾,沈宜和晏雉正陪著她謄抄經書。
晏雉的書法和女紅多由沈宜在教。然而在教導的過程中,沈宜時常感慨地同晏節說晏雉聰慧,她竟是教不了多少。
對於晏雉來說,上一世所學的書法和女紅,並不是重生一次就能忘記的。那時候避居偏院,每日能做的事,隻有習字和女紅,漸漸的,倒是給她研習出一手的好字來。
如若不是後來得病,漸漸連手臂都沒了力氣,她怕是會一直靠著習字打發閑暇時光,直到暮年。
到眼下,晏雉的字已經日漸有了當年的模樣。她和沈宜兩個人的字,各有千秋,卻都漂亮得很,就連熊氏,若是天光明媚,也會從小佛堂裏出來,邀她們姑嫂一起幫著謄抄經書。
沈宜停筆,伸手去拿小幾上的茶盞,正準備喝口茶水,有女婢跑進後院:「娘子,熊府的管事投了拜帖,說大郎回鄉省親,明日要來拜會。」
沈宜尚未回神,身側突然傳來輕輕「啪」的一聲。
沈宜扭頭去看,隻見晏雉袖口上一片墨色,胸前也沾上了一點顏色,再看原本謄抄的幹幹淨淨的一張經書,被沒拿穩落下的筆「啪」地打開了一塊墨跡。
「四娘這是怎麽了?」沈宜詫異地轉身喊來身邊的丫鬟,「快送四娘回屋換身衣服。」
沈宜身邊兩個貼身丫鬟,一名丹砂,一名銀朱。這時聽見吩咐,丹砂最先反應過來,趕緊上前,就要扶著晏雉起身。
熊氏那邊,雲母一臉欣喜:「小娘子這是聽說舅舅要回來了,所以高興地掉了筆嗎?」
晏雉僵硬了許久,終於呼出了一口氣,身子也隨之柔軟起來,隻是臉色卻有些不大好看,遂低著頭,不願讓人看見。
見沈宜仍有些茫然,熊氏停筆,輕咳幾聲,難得笑著解釋道:「四娘的大舅在朝為官,一年能回東籬的日子很少。沒想到,大哥回來省親,會想到來看我。」說完,朝晏雉望去。
她這個女兒,說起來,年至六歲,卻隻在繈褓中時見過大哥一次。
熊氏想了想,讓雲母將管姨娘請來。
抄經書的筆墨全都收了起來,晏雉也換了身衣裳重新回到院中。管姨娘才剛到後院,見她走來忙又行了行禮,討好地道了聲「四娘」。
晏雉抬頭看她一眼,走到熊氏身旁坐好。
熊氏將拜帖一事同管姨娘說罷,吩咐她叮囑丫鬟婆子打掃府中塵土,將正廳的陳設仔細擺擺,同時,還親自擬定了菜單,叮囑她一定要按著菜單來采買。
晏雉坐在一旁,聽著熊氏的叮囑,管姨娘的應答,又看大嫂時不時點頭,知道阿娘這是在借機教她如何掌家。
阿娘雖不理庶務多年,但到底出身也算不錯。誰家的小娘子未出閣前不是學過掌家的,假若晏府裏頭沒那麽受阿爹重用,又和阿爹如尋常夫妻般生活多年的管姨娘,阿娘隻怕一早就拿過掌家的權利,又何必讓一個姨娘打理家中庶務。
當夜,晏雉做了夢,又夢見了臨終前坐在床頭,握著她手的熊戊。
夜半醒來的時候,她在床上翻了個身,睡在腳踏上的丫鬟,正輕輕發出熟睡的鼾聲。
第二天早上,晏雉早早醒來,被殷氏壓著梳妝打扮了一番,這才牽著手去了熊氏的小佛堂問安。
熊氏也起得很早,一改往日的素淨,難得穿了一身漂亮的衣裙,梳了個流蘇髻,左右餘發結束作同心帶,垂在兩肩,頭上還戴著晏雉一直不曾見過的一支花蝶紋絞形簪,想來是阿娘一直收著的東西。
女婢來通報說客人已到的時候,晏雉還在小佛堂內陪著熊氏吃早膳。聽到消息,熊氏慢條斯理地擱下碗筷,命玉髓等四娘吃完後將桌上東西都收拾了,隨即便要往前麵正廳走。
晏雉抿了抿嘴,稍稍吃了幾口素粥,便擱下碗,趕緊跟著熊氏走了出去。
她雖想要避開熊戊,害怕命運重演,但晏家和熊家的姻親關係本就存在,不可否認,她這位舅舅,在日後兄長的仕途上起了很大的幫助。
這一點,避不開的。
正廳外的金木樨,花香四溢,可晏雉站在廳外,看著原本坐在廳中瞧見她們母女,趕忙起身走來的高大男子,一時間有些恍惚。
熊昊是熊氏之長兄,兄妹倆的年紀相差了十幾歲,是以熊昊看起來已近中年,熊氏卻不過才二十三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