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才落,祝小郎眼前一黑,被人直接揪住衣襟,高高地舉了起來。陽光刺的眼睛疼,他眯了眯眼,隻看見一雙琉璃色的眼睛,眼眸深邃,嚇得他身子一抖,差點尿了。
頭回招惹人被打,那是一時不查。
第二回招惹人,又被打,那是笨。
第三回繼續招惹人,還死性不改,招惹的是同一個,隻能說挨打的人也是賤。
賀毓秀跟晏節匆匆趕來的時候,學生們都已經躲了起來。賀毓秀遠遠就看見祝小郎被人揪著衣襟,高高舉著,似乎是嚇壞了,竟然一動也不動。
「這是做什麽?」
賀毓秀快走幾步上前嗬斥。
晏雉扭過頭,彎了彎唇角,規規矩矩地見禮,卻絲毫不提要須彌把人放下來的事。
晏節曉得自家妹妹這是火著呢,雖然自個兒也不待見祝小郎,隻是總歸得給人幾分麵子,遂輕咳幾聲,勸道:「四娘,讓須彌把人放下來,」
晏雉看了看兄長,又看了看師父,轉身去看已經嚇壞了的祝小郎,撇撇嘴,不悅道:「把人放下來吧。」
人放到了地上,本來在周圍躲著的祝家的下人這會兒全都圍了上來,又是扶著,又是在旁扇風,又是給擦汗的,生怕祝小郎回過神來一二三四五六把他們訓上一頓。
晏雉看著被人圍在中間,一副冷汗淋漓的模樣,不由地心情大好,樂嗬地眯了眯眼睛。
「四娘,」賀毓秀道,「你隨我來。」
晏雉乖巧地應了聲是,帶著須彌,徑直跟在賀毓秀身後,往後院去了。
沒有變化的後院裏,賀毓秀背著手,低頭打量身前的小徒弟,又看了眼站在徒弟身後的少年。
「四娘,」賀毓秀歎了口氣,有些頭疼,「可記得你初學禮器時,看到過的一句銘文嗎?」
晏雉小聲回道:「記得。」
「是什麽?」
「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賀毓秀哼了一聲:「記得這話,怎麽方才還忍不下那口氣,」
晏雉抬頭,眼睛睜得滾圓:「祝小郎他見我進門,拿蹴鞠往我身上踢,如果不是須彌替我擋下了,方才師父和大哥瞧見的,就會是躺倒在地上的我了!」
再說,打一次是打,打兩次也是打,反正這一回她也沒動手,隻踹了那小子一屁股。晏雉心想,早知如此,方才就該真下手打幾拳。
賀毓秀被噎了下:「所以你動手把人打了?」
晏雉搖頭:「我沒動手。」就動了下腳。「他臉上身上幹淨著呢,上回我把人打了,他哭著喊著讓人來討回公道,我這一回沒在他身上留痕跡。」
賀毓秀心道,這腦子轉得倒是快,罷了罷了,左右不過是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沒留把柄他沈家祝家也沒上門吵鬧的理由。
「行吧,那祝小郎要怎樣都是他的事了。四娘,此番去了奉元城,所見所聞,感想如何?」
這問題其實和之前問晏節的一樣,隻是賀毓秀問晏節,問的是科舉一事,問晏雉,問的卻又是另一方麵。
「佛儒本一家,因其悟道之法不同,乃分內外。內典初門,設五禁,外典所倡,為五德。」
賀毓秀微微頷首。他向來不求晏雉能做出怎樣大的學問,卻也盼著這天賦極高的孩子,能在他們的引導下,走出自己的路。一趟奉元行,又住在寺中,聽高僧法會,想必能摸索出一些感悟來。
「書中有言:‘仁者,不殺之禁也;義者,不盜之禁也;禮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我原先並不明了其意,同阿娘一道聽了幾場法會,才漸漸明白其中深意。」
晏雉如是道:「佛經中所說的過去、現在及未來三世,是信而有征的,阿娘這些年虔誠禮佛,所結的善緣,為的都是自身及家人能有善果。禮佛是,讀書亦如是。」
小小年紀,能感悟到如此境地,賀毓秀已經覺得十分滿意,伸手拍了拍她的腦袋,笑道:「很好。」
晏雉眯著眼睛笑了笑。
晏節欣慰道:「四娘這段日子一直住在寺中,原以為苦了她,現在看來,倒也算是一種修行。」
晏雉道:「不算苦。」自得了機緣重生後,晏雉便對佛祖十分敬畏。三世之事,她原先也是不信的,可倘若並無佛家所言的三世,便不會有她這一世的重生。
重回私學讀書,晏雉在賀毓秀的要求之下,先是抽驗了一遍過去學的內容,又琴棋書畫樣樣做了一遍,方才得了賀毓秀的點頭。
其間,須彌一直站在離晏雉不過三五步遠的距離。賀毓秀的小童本也該站在那兒,可抬頭看了看他的長相,低下頭,悄悄的,悄悄的往旁邊挪了兩步,最後索性貼著賀毓秀站。
臨下學的時候,賀毓秀終於對晏雉談起了須彌的事。
「四娘,你長大了些,該懂的事,師父知道你心裏門兒清。」賀毓秀說著,注意到了晏雉看過來的目光,和氣道,「你既要留著他用,就莫要再像今日這般,把他遣在前頭。你將祝小郎打了,至多不過是沈家人代祝家上門吵嚷吵嚷,你讓他將人打了,沈家必然是要你拿他……」
頭回招惹人被打,那是一時不查。
第二回招惹人,又被打,那是笨。
第三回繼續招惹人,還死性不改,招惹的是同一個,隻能說挨打的人也是賤。
賀毓秀跟晏節匆匆趕來的時候,學生們都已經躲了起來。賀毓秀遠遠就看見祝小郎被人揪著衣襟,高高舉著,似乎是嚇壞了,竟然一動也不動。
「這是做什麽?」
賀毓秀快走幾步上前嗬斥。
晏雉扭過頭,彎了彎唇角,規規矩矩地見禮,卻絲毫不提要須彌把人放下來的事。
晏節曉得自家妹妹這是火著呢,雖然自個兒也不待見祝小郎,隻是總歸得給人幾分麵子,遂輕咳幾聲,勸道:「四娘,讓須彌把人放下來,」
晏雉看了看兄長,又看了看師父,轉身去看已經嚇壞了的祝小郎,撇撇嘴,不悅道:「把人放下來吧。」
人放到了地上,本來在周圍躲著的祝家的下人這會兒全都圍了上來,又是扶著,又是在旁扇風,又是給擦汗的,生怕祝小郎回過神來一二三四五六把他們訓上一頓。
晏雉看著被人圍在中間,一副冷汗淋漓的模樣,不由地心情大好,樂嗬地眯了眯眼睛。
「四娘,」賀毓秀道,「你隨我來。」
晏雉乖巧地應了聲是,帶著須彌,徑直跟在賀毓秀身後,往後院去了。
沒有變化的後院裏,賀毓秀背著手,低頭打量身前的小徒弟,又看了眼站在徒弟身後的少年。
「四娘,」賀毓秀歎了口氣,有些頭疼,「可記得你初學禮器時,看到過的一句銘文嗎?」
晏雉小聲回道:「記得。」
「是什麽?」
「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賀毓秀哼了一聲:「記得這話,怎麽方才還忍不下那口氣,」
晏雉抬頭,眼睛睜得滾圓:「祝小郎他見我進門,拿蹴鞠往我身上踢,如果不是須彌替我擋下了,方才師父和大哥瞧見的,就會是躺倒在地上的我了!」
再說,打一次是打,打兩次也是打,反正這一回她也沒動手,隻踹了那小子一屁股。晏雉心想,早知如此,方才就該真下手打幾拳。
賀毓秀被噎了下:「所以你動手把人打了?」
晏雉搖頭:「我沒動手。」就動了下腳。「他臉上身上幹淨著呢,上回我把人打了,他哭著喊著讓人來討回公道,我這一回沒在他身上留痕跡。」
賀毓秀心道,這腦子轉得倒是快,罷了罷了,左右不過是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沒留把柄他沈家祝家也沒上門吵鬧的理由。
「行吧,那祝小郎要怎樣都是他的事了。四娘,此番去了奉元城,所見所聞,感想如何?」
這問題其實和之前問晏節的一樣,隻是賀毓秀問晏節,問的是科舉一事,問晏雉,問的卻又是另一方麵。
「佛儒本一家,因其悟道之法不同,乃分內外。內典初門,設五禁,外典所倡,為五德。」
賀毓秀微微頷首。他向來不求晏雉能做出怎樣大的學問,卻也盼著這天賦極高的孩子,能在他們的引導下,走出自己的路。一趟奉元行,又住在寺中,聽高僧法會,想必能摸索出一些感悟來。
「書中有言:‘仁者,不殺之禁也;義者,不盜之禁也;禮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我原先並不明了其意,同阿娘一道聽了幾場法會,才漸漸明白其中深意。」
晏雉如是道:「佛經中所說的過去、現在及未來三世,是信而有征的,阿娘這些年虔誠禮佛,所結的善緣,為的都是自身及家人能有善果。禮佛是,讀書亦如是。」
小小年紀,能感悟到如此境地,賀毓秀已經覺得十分滿意,伸手拍了拍她的腦袋,笑道:「很好。」
晏雉眯著眼睛笑了笑。
晏節欣慰道:「四娘這段日子一直住在寺中,原以為苦了她,現在看來,倒也算是一種修行。」
晏雉道:「不算苦。」自得了機緣重生後,晏雉便對佛祖十分敬畏。三世之事,她原先也是不信的,可倘若並無佛家所言的三世,便不會有她這一世的重生。
重回私學讀書,晏雉在賀毓秀的要求之下,先是抽驗了一遍過去學的內容,又琴棋書畫樣樣做了一遍,方才得了賀毓秀的點頭。
其間,須彌一直站在離晏雉不過三五步遠的距離。賀毓秀的小童本也該站在那兒,可抬頭看了看他的長相,低下頭,悄悄的,悄悄的往旁邊挪了兩步,最後索性貼著賀毓秀站。
臨下學的時候,賀毓秀終於對晏雉談起了須彌的事。
「四娘,你長大了些,該懂的事,師父知道你心裏門兒清。」賀毓秀說著,注意到了晏雉看過來的目光,和氣道,「你既要留著他用,就莫要再像今日這般,把他遣在前頭。你將祝小郎打了,至多不過是沈家人代祝家上門吵嚷吵嚷,你讓他將人打了,沈家必然是要你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