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樣一對一服務,權貴階級見怪不怪,但以往都是古玩店,或者夫人小姐們逛得綢緞莊首飾樓裏才有,書坊這樣的還是頭一遭見。
三十兩銀子對於普通學子而言是天價,對於有錢有勢的人家來說也不過是一天的生活費罷了。他們還嫌這價錢太低,送禮拿不出手呢。杜秋蔓在知道客戶們有這樣的需求後,果斷推出了定製服務。可以讓客戶們自己提供花型和指定的材質,這樣的君子扇造出來的價錢不一,但最低也沒有少於一百兩!
孫掌櫃是徹底驚呆了,在他以為一柄扇子能賣三十兩已經很冤大頭了,沒想到世界上的冤大頭們的境界遠比他想的更可怕。
「哎……活了這麽一大把年紀,到頭來還沒有一個年僅十歲的小娃娃看得多。」孫掌櫃一邊數銀子一邊歎氣。鄭掌櫃那邊的每日流水高達數千兩,還得向老鄭多多學習啊。
特等君子扇已經成了書坊最大的收入來源,僅靠魯家兄弟二人是遠遠供不應求。不少聞名白玉紙的商販們紛紛湧入昌平城,哪怕是再定製價的基礎上再多加幾十兩銀子,也希望能早些拿到自己定製的扇子。
都說文人樸實,文人去當官也都是兩袖清風,沒看見各地的大人們從來都不收什麽黃白之物麽。可再仔細看看大人們用的筆墨紙硯,一個比一個價值千金。如今有了新的風雅之物——君子扇,白玉紙,這可都是送禮良品。
如今造紙的秘方捏在杜秋蔓與周達手裏,隻要有白玉紙,知行書坊的特等折扇就無法被世人模仿,乃是徹徹底底的壟斷行業。
柳寶斌終於感受到了什麽叫做進退維穀。當初他下令斷掉知行書坊的全部供紙,就想著將這個第一個研究出君子扇的書坊給擠兌垮,沒想到如今高端君子扇市場徹底被知行書坊壟斷,中低端君子扇市場則被小作坊們衝擊的不成樣子……
杜秋蔓與周達默契的沒有說明知行書坊與博文閣之間的關係,越是這樣,旁人就越腦補兩家之間的關係。而腦補出來的比事實更甚,礙著雲州周氏,看著知行書坊賺錢眼熱,柳寶斌恨得咬牙切齒:「且跟爺等著!」
聽得底下的人來報,杜家老宅現在住的乃是京城杜侍郎的嫡女,柳寶斌笑的邪性:「京城來的大家閨秀麽,有意思。」
白玉紙全部交給博文閣,杜秋蔓隻需要每年年底拿分紅即可,完全隱藏在了幕後。
低調,安全,不用擔心產業被京城杜家分走,杜秋蔓非常滿意。
目前隻有雲州當地幾位盯著鄭掌櫃的大商行掌櫃們聞風而動,在缺少傳播途徑的古代,白玉紙在要再整個大梁掀起風波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就那幾位大掌櫃們的訂單,已經讓杜秋蔓大賺了一筆,如今隻算君子扇的收入,就高達千兩。
看著賬麵上的銀子,杜秋蔓大手一揮,老宅上下換夏裝,主子們一人做八套,下人則做兩套。江氏拿著新衣又歡喜又有些不安:「這太多了,在府裏時一季也隻裁四身衣裳罷了。」
杜秋蔓道:「書坊孫掌櫃是個能耐人,如今咱們家的君子扇賣的很好,您不用擔心銀錢的事。現在咱們不在府裏,也鬆快些。」
江氏道:「好。既然有了餘錢,不如多買幾身布料,我見昌平雖小,但布料樣式也十分別致。」
杜秋蔓覺得這都是小事,當即道:「姨娘若是看中什麽,便去賬上支。」
江氏見她這模樣,便曉得她什麽都不明白。罷了,攢嫁妝什麽的,還是她來吧。大戶人家的嫡女都是從小就開始攢嫁妝。蔓姐兒虛歲都十歲了,米氏是不會操這個心的,到時候八成給個麵上光的嫁妝糊弄過去便是。夫人就留下蔓姐兒這一根苗苗,可不能就這樣被打發。書坊的銀子不花,遲早也會被京裏搜去,還不如在昌平為蔓姐兒多置辦些布匹綢緞,存著當嫁妝。
不得不說離京城遠了,上頭沒人管著,江氏這樣柔弱性子的人也有了幾分主見。
到了六月,院試已放榜。
清溪書院有兩名童生考中秀才,官學則是顆粒無收。不管怎樣,眾學子們均可緩口氣,迎來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光,楊明昭也到了入學的時候。
杜府現在沒有長輩,唯一的大人是姨娘出身,無法去拜訪山長。杜秋蔓一事不煩二主,拜托周達領著楊明昭去清溪書院。
周達這段日子有了錢,官田裏的那道水渠修的如火如荼,再有半個月就能收尾了,正好得了幾分空閑。見到楊明昭,就知道他當初粥棚裏那個機靈的小郎君,便問道:「你可知天下學子到底為何讀書?」
楊明昭道:「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周達一愣,沒想到會得到這樣的回答。通常小郎君難道不應是報效朝廷麽,雖然昭哥兒這麽說也不錯,但也太直白了。
嗯……果然不能再讓蔓姐兒教了。
周達語重心長道:「古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也是眾多學子們為何寒窗苦讀,孜孜不倦的原因。什麽貨與帝王家,這般市儈,與商戶何異?學子們追隨先賢,聽聖人言,學聖人事,可不是讓你像市井小販那般蠅營狗苟。」
楊明昭:……跟我有說的有什麽區別麽?
三十兩銀子對於普通學子而言是天價,對於有錢有勢的人家來說也不過是一天的生活費罷了。他們還嫌這價錢太低,送禮拿不出手呢。杜秋蔓在知道客戶們有這樣的需求後,果斷推出了定製服務。可以讓客戶們自己提供花型和指定的材質,這樣的君子扇造出來的價錢不一,但最低也沒有少於一百兩!
孫掌櫃是徹底驚呆了,在他以為一柄扇子能賣三十兩已經很冤大頭了,沒想到世界上的冤大頭們的境界遠比他想的更可怕。
「哎……活了這麽一大把年紀,到頭來還沒有一個年僅十歲的小娃娃看得多。」孫掌櫃一邊數銀子一邊歎氣。鄭掌櫃那邊的每日流水高達數千兩,還得向老鄭多多學習啊。
特等君子扇已經成了書坊最大的收入來源,僅靠魯家兄弟二人是遠遠供不應求。不少聞名白玉紙的商販們紛紛湧入昌平城,哪怕是再定製價的基礎上再多加幾十兩銀子,也希望能早些拿到自己定製的扇子。
都說文人樸實,文人去當官也都是兩袖清風,沒看見各地的大人們從來都不收什麽黃白之物麽。可再仔細看看大人們用的筆墨紙硯,一個比一個價值千金。如今有了新的風雅之物——君子扇,白玉紙,這可都是送禮良品。
如今造紙的秘方捏在杜秋蔓與周達手裏,隻要有白玉紙,知行書坊的特等折扇就無法被世人模仿,乃是徹徹底底的壟斷行業。
柳寶斌終於感受到了什麽叫做進退維穀。當初他下令斷掉知行書坊的全部供紙,就想著將這個第一個研究出君子扇的書坊給擠兌垮,沒想到如今高端君子扇市場徹底被知行書坊壟斷,中低端君子扇市場則被小作坊們衝擊的不成樣子……
杜秋蔓與周達默契的沒有說明知行書坊與博文閣之間的關係,越是這樣,旁人就越腦補兩家之間的關係。而腦補出來的比事實更甚,礙著雲州周氏,看著知行書坊賺錢眼熱,柳寶斌恨得咬牙切齒:「且跟爺等著!」
聽得底下的人來報,杜家老宅現在住的乃是京城杜侍郎的嫡女,柳寶斌笑的邪性:「京城來的大家閨秀麽,有意思。」
白玉紙全部交給博文閣,杜秋蔓隻需要每年年底拿分紅即可,完全隱藏在了幕後。
低調,安全,不用擔心產業被京城杜家分走,杜秋蔓非常滿意。
目前隻有雲州當地幾位盯著鄭掌櫃的大商行掌櫃們聞風而動,在缺少傳播途徑的古代,白玉紙在要再整個大梁掀起風波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就那幾位大掌櫃們的訂單,已經讓杜秋蔓大賺了一筆,如今隻算君子扇的收入,就高達千兩。
看著賬麵上的銀子,杜秋蔓大手一揮,老宅上下換夏裝,主子們一人做八套,下人則做兩套。江氏拿著新衣又歡喜又有些不安:「這太多了,在府裏時一季也隻裁四身衣裳罷了。」
杜秋蔓道:「書坊孫掌櫃是個能耐人,如今咱們家的君子扇賣的很好,您不用擔心銀錢的事。現在咱們不在府裏,也鬆快些。」
江氏道:「好。既然有了餘錢,不如多買幾身布料,我見昌平雖小,但布料樣式也十分別致。」
杜秋蔓覺得這都是小事,當即道:「姨娘若是看中什麽,便去賬上支。」
江氏見她這模樣,便曉得她什麽都不明白。罷了,攢嫁妝什麽的,還是她來吧。大戶人家的嫡女都是從小就開始攢嫁妝。蔓姐兒虛歲都十歲了,米氏是不會操這個心的,到時候八成給個麵上光的嫁妝糊弄過去便是。夫人就留下蔓姐兒這一根苗苗,可不能就這樣被打發。書坊的銀子不花,遲早也會被京裏搜去,還不如在昌平為蔓姐兒多置辦些布匹綢緞,存著當嫁妝。
不得不說離京城遠了,上頭沒人管著,江氏這樣柔弱性子的人也有了幾分主見。
到了六月,院試已放榜。
清溪書院有兩名童生考中秀才,官學則是顆粒無收。不管怎樣,眾學子們均可緩口氣,迎來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光,楊明昭也到了入學的時候。
杜府現在沒有長輩,唯一的大人是姨娘出身,無法去拜訪山長。杜秋蔓一事不煩二主,拜托周達領著楊明昭去清溪書院。
周達這段日子有了錢,官田裏的那道水渠修的如火如荼,再有半個月就能收尾了,正好得了幾分空閑。見到楊明昭,就知道他當初粥棚裏那個機靈的小郎君,便問道:「你可知天下學子到底為何讀書?」
楊明昭道:「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周達一愣,沒想到會得到這樣的回答。通常小郎君難道不應是報效朝廷麽,雖然昭哥兒這麽說也不錯,但也太直白了。
嗯……果然不能再讓蔓姐兒教了。
周達語重心長道:「古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也是眾多學子們為何寒窗苦讀,孜孜不倦的原因。什麽貨與帝王家,這般市儈,與商戶何異?學子們追隨先賢,聽聖人言,學聖人事,可不是讓你像市井小販那般蠅營狗苟。」
楊明昭:……跟我有說的有什麽區別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