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苦行”,總有人會自然地聯想到外道、執著和異類,不曾辨析及深究其起源與內涵,常於無意間造下謗法之罪。
水漣漪她卻能夠看得很透徹,或許這便是楊柳菩薩教授得當之處,她以平常之心看待這些人。
實際上,苦行分為“外道”和“正道”,正道即所謂的佛教“苦行”,它是針對世俗欲樂而言,不過是佛教徒律身攝心的持戒用功修行,是回光返照、了脫生死的必然,是中道之法,離此絕非佛法。
現如今佛國生靈億億萬,無論是修佛者還是普通人,他們都有著自己的信仰,這些苦行僧也正是因為有過成功的事跡,有朝一日,蛻去凡胎,立地成佛。
在這個佛門宗教濃厚的地域,就如同外界一般人人渴望成神,佛國人人渴望成佛,吳良是用什麽方法。
“苦行”被貼上外道和異類的標簽,當源於佛陀出家後,於雪山的六年苦行。佛於悟道前苦行六十年,後舍棄外道之苦,於尼連禪河沐浴,接受牧羊女的乳糜供養,端坐於菩提樹下成佛。
此六十年中的苦行,被稱為外道苦行。故後世有佛門弟子一提“苦行”,常說苦行為無益之苦,佛當年便已舍棄,將其統歸為外道。
殊不知在佛經中,“苦行”一詞,有時是指極端的“外道苦行”,有時又是指修習佛法的“正道苦行”,二者截然不同。
外道苦行,是指以我執“貪求世福天樂”而行的種種無益極端之苦,如裸形無衣、受持牛戒狗戒、事火、臥刺等等,此非佛法。
經雲:“此苦行為下賤業,至苦至困。凡人所行,非是聖道。”
《增壹阿含經》中這般描述,我六年之中勤苦求道而不克獲;或臥荊棘之上;或臥板木鐵釘之上。或懸鳥身體遠地,兩腳在上而頭首向地……或日暴火炙;或盛冬坐冰;身體沒水。
《方廣大莊嚴經》中。我今出於五濁惡世,見彼下劣眾生諸外道等,著我見者修諸苦行,無明所覆虛妄推求,自苦身心用求解脫。
《大寶積經》雲:“如來總說十業因緣,皆是如來方便示現,非是業報。”佛陀的一生,不管成家、出家、苦行、悟道、受謗、病苦等等。皆為方便示現,絕非受報,徒行無益。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雲:“六年苦行曆諸難事,但為降伏諸外道故;又欲令諸眾生起精進故;一麻一麥為所食者,欲令身器得清淨故。”
可見佛陀六年苦行,是為了示現降伏外道、令眾生精進、令身器清淨,並非徒勞無益之為。後世弟子僅以世俗安逸之心認為佛“舍棄了無益的外道苦行”,卻無視其中佛陀示行的深深法義。
“降伏外道”,即為示現“求升天世福的邪見極端苦行非解脫法”,如裸形無衣、受持牛戒、事火臥刺等。
“令眾生精進”。即為示現“貪圖世俗欲樂的放逸懈怠非解脫法”,如放逸六根、任情適意、好吃懶做等。
“令身器清淨”,即為示現“貪戀飲食受報粗鄙不淨之身非解脫法”。眾生皆因****貪食而生死輪回,如貪食美味、吃葷啖腥、一日多餐數數而食等。
所以佛陀示現的修道成佛之路,正是舍棄二邊的中道之法。踰城出家、六年苦行,舍離世俗貪欲之樂及邪見極端之苦,“除是二邊,趣向於道”。
經中關於“棄舍苦樂行於中道”的描述:
形在苦者,心則惱亂;身在樂者,情則樂著。是以苦樂,兩非道因。譬如鑽火。澆之以水,則必無有破暗之照。鑽智慧火。亦複如是。
有苦樂水,慧光不生。以不生故,不能滅於生死黑障。今者若能棄舍苦樂,行於中道,心則寂定,堪能修彼八正聖道,離於生老病死之患。
出家之人有二種障。何等為二?一者心著欲境而不能離,是下劣人無識凡愚非聖所行,不應道理,非解脫因,非離欲因,非神通因,非成佛因,非涅槃因。
二者不正思惟,自苦其身而求出離,過現未來皆受苦報。比丘!汝等當舍如是二邊,我今為汝說於中道,汝應諦聽常勤修習。
爾時世尊知彼五人心著苦行以為正道,佛便為說離五欲故即為正道,以離行苦行亦為正道,除於二邊為說中道。
學佛,是為了脫生死,成就佛道。學佛、學佛,就是學習佛的言行智慧,佛陀教誨示行如何做,學者就應如何去做,如此才可稱為學佛修道之人。
佛陀示現了出家、苦行、成道,少欲知足,為四眾弟子製定種種戒律,讓半座、傳心法於頭陀苦行的迦葉尊者,教誨後世弟子當清淨正命,舍棄貪欲,正道苦行。“剃除須發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
正道苦行,是指佛教徒舍棄諸如好衣、三餐、多眠等世間貪欲,精進辦道,修行無我的中道之法。此皆為佛門弟子遵佛教敕,檢束身心,刻苦精勤,持戒修行。
如經中所言出家苦行、頭陀苦行等。另外佛將菩薩為法舍身的行為亦稱為苦行。
出家修道,是為脫離五欲之家,破除五蓋之障,成就清淨無為之法,自然要不同於世俗在家生活,否則吃睡無度,日常做派同於俗人,那又何必出家?
又怎敢稱修道之人,為人天之尊?《僧祇律》言:“若欲新出家者,不得便說出家樂,應說出家苦。”
盡管蘭絕塵聽得雨裏霧裏,但是蘭絕塵也知道水漣漪想要表達什麽,修佛並沒有外道和正道之分,有的隻是自己對天地至理的領悟,很多外道苦行,卻因為利益,貪婪。導致外道苦行的名聲很差很差。
很多普通人被騙是很常有的事情,那些誇張的苦行其實並沒有任何的作用,卻能夠將那些無知者給變得團團轉。連最起碼的苦行都不知道,怎麽可能成佛。
其實所謂苦行的核心在蘭絕塵看來就是與自己內心的所有欲望做鬥爭。最終消滅心中的魔性和壓製人性,最終神性打成,點燃神性之火,立地成佛。
“佛國的人真苦。”慕容情歎了一口氣道。
“哈哈,傻丫頭,你覺得這是苦,別人何嚐不覺得我們苦。在我們外來人看來,佛國的人苦有兩種:一種是修道的苦。
修道的苦就是和世間對比來講。它不隨順著世間,被人們認為不能享受五欲——五欲不是修道人所為,五欲是墮落的形象,是墮落的標準。
還有一種外道苦行,睡冰床、吃****、睡穢地,他以為這樣不斷地折磨身體而能成道,這是外道苦行。”
“你倒是一眼看穿其中的本質,可是這裏很多人卻看不穿。”水漣漪開口道。
“這便是因為佛國太過於封閉了,他們以為眾生皆苦,殊不知他們說法是對的。做法卻是錯的,口中常說眾生皆苦,連眾生都沒有全都見過。他們怎麽會真正的體會到其他的苦。
他們大多是在自己的臆想之中,臆想別人怎麽苦。如此坐井觀天,怎麽可能成佛。對於外界來說佛國太封閉了,這些苦行僧若是出去走走便會發現世界大不同。”蘭絕塵笑道。
“你說得倒是輕巧,佛國億億萬的普通人,有多少人有機會出去?”水漣漪開口道。
“所以說這就是死結,這就是因,再加上佛國本身體製的原因,放縱凡人世界那些學藝不精的惡僧胡作非為。招搖撞騙,於是便擁有了現如今的情況。
而且他們還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頗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那一種自負,我看到他們都是那麽的醜陋。
走出去。接受接觸不同的事物,便是苦行。”蘭絕塵歎氣道。
這時,蘭絕塵他們身邊的一個粥鋪上的老太太卻緩緩開口道:“小夥子,你何嚐不是以自己自負的目光看待事物。其實這個苦原先就有。原先有是什麽原因?
是由於我們不知道苦因在哪兒。
後來發現了:原來是由貪而來的。由食物來的,由睡覺來的——睡覺也苦,財色名食睡嘛,它們都是苦因。所以我們在這裏下功夫,不貪睡;不貪財色;不貪金錢;不貪戀名譽、飲食,這種行為叫“苦行”。”
蘭絕塵他們停住了腳步,循聲望去,那老太太原來是粥鋪的老板,她一身破爛麻衣,渾身邋遢,散發著淡淡的酸臭味,可是她賣的白粥卻出奇的香。
“老人家所言甚是,貪“財色名食睡”,能生出無量苦,那我們就反其道而行之,不去貪。我們進行“止”。比如說睡覺,睡四個小時;飲食呢,就吃一頓飯;錢財不摸了;不接觸異性了,等等。
用這些行為來止住苦的生起,這叫“苦行”。由於這種苦行,就產生了甘露。”蘭絕塵微笑道,話雖如此,蘭絕塵最不喜歡的就是很多的宗教將七情六欲當成洪荒猛獸,那些真正得到的佛教從未限製弟子選擇道侶甚至雙休。
這外道苦行真的是太過於畸形了。
“小兄弟,你似乎話中有話,我想在你心中覺得現在人不太應該這般苦行?”老太太那眯成一條縫的眼睛直視蘭絕塵,緩緩開口道。
此時,蘭絕塵他們周圍已經聚集了不少的苦行僧,他們對於蘭絕塵和老天太的辯論十分的感興趣,蘭絕塵他們從一開始就透著一種格格不入的氣質,怎會不吸引別人的目光。
唯見蘭絕塵好似無視了周圍的苦行僧,微微一笑道:“不是,現在人更需要這種修行,而且所有的眾生,都想找出他的解脫之路。因為現在的人被修佛所困惑、所苦惱,被成佛所苦惱,沒有出路。
他們很需要這種修行,但是沒有找到。如果他們一旦知道這條路,他會生起非常大的歡喜。”
蘭絕塵的話說得十分的巧妙,話中有話,令人深思。
“在晚輩看來,苦行之苦分有益之苦和無益之苦,這兩種苦是有標準的。
無益之苦:睡釘床、吃****,裸摟,自殘等等這都屬於離經叛道的無益之苦。有益的吃苦必須得去做,要不做,你有時連世間人都不如了。
在世間為了蠅頭小利,甚至有病還得支撐身子去掙錢,養家糊口。我們為了無上法,這麽大事情怎能放逸呢?必須得努力。所謂的苦修也就是努力,外苦心不苦。
所以我們在戒律上一定要下功夫。在我看來這裏有多少人,其實就是為了躲避真正的苦行,他們早已經離經叛道,他們為佛而來,然而佛離他們已經越來越遠。”
“怎麽才能夠分辨無益之苦和有益之苦?我又怎麽知道你所說的是不是正確的?”一個苦行僧開口問道。
“所以說你們苦行是必須的,苦行便是在不斷犯錯之中糾正自己,你不犯錯如何糾正自己,首先你要明白自己錯在了哪裏。
那麽你吃****,請問你有什麽感悟了嗎?你的感悟該不會是,這****很難吃很難聞,我居然吃****了,我好厲害啊,這之類的感受吧?
無論是成神或是成佛,最終極的修行方式就是感悟天地運行的大道,你們認為吃****能夠讓你們感悟天地的道與理嗎?不說你們能否離開佛國見見世麵,但但那佛教就可以讓你們好好的學習學習。
普通並不是你的錯,想要改變自己也不是你的錯,沒有一點明辨是非對錯的能力,這就是你的問題。”蘭絕塵開口道。
“在貪欲中想成道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把貪欲克服住,你才會生起正見,才會與戒律相應。苦修和戒律都是一致的,並不是兩個,你想持好戒必須苦修。
菩薩戒也講了,必須先苦修,還要燃指、燃臂供養諸佛,這是行菩薩道對初學的要求。那麽你認為燃指,燃臂供養諸佛,究竟是有益或是無益?”另一個苦行者問道。
“你欲要成佛,為何還要燃指,燃臂以供養諸佛?燃指和燃臂讓你明白了什麽?其實普通人苦修應該正視自己,不要以成佛為目的,因為佛離你們太遙遠了。
你們應該以自己,自己的家人生活得健健康康,幸幸福福過一生為目的。你們目的改變了,信仰也就正確了,很快你便會發現佛就在你們身邊。
神佛是不會拯救你們於苦難的,任何危難時刻救自己的永遠是自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其實,你們這般狂熱,何嚐不是因為貪。
說到頭來,這不也是違背了你們現在所謂的苦行的核心嗎?”(未完待續。)
水漣漪她卻能夠看得很透徹,或許這便是楊柳菩薩教授得當之處,她以平常之心看待這些人。
實際上,苦行分為“外道”和“正道”,正道即所謂的佛教“苦行”,它是針對世俗欲樂而言,不過是佛教徒律身攝心的持戒用功修行,是回光返照、了脫生死的必然,是中道之法,離此絕非佛法。
現如今佛國生靈億億萬,無論是修佛者還是普通人,他們都有著自己的信仰,這些苦行僧也正是因為有過成功的事跡,有朝一日,蛻去凡胎,立地成佛。
在這個佛門宗教濃厚的地域,就如同外界一般人人渴望成神,佛國人人渴望成佛,吳良是用什麽方法。
“苦行”被貼上外道和異類的標簽,當源於佛陀出家後,於雪山的六年苦行。佛於悟道前苦行六十年,後舍棄外道之苦,於尼連禪河沐浴,接受牧羊女的乳糜供養,端坐於菩提樹下成佛。
此六十年中的苦行,被稱為外道苦行。故後世有佛門弟子一提“苦行”,常說苦行為無益之苦,佛當年便已舍棄,將其統歸為外道。
殊不知在佛經中,“苦行”一詞,有時是指極端的“外道苦行”,有時又是指修習佛法的“正道苦行”,二者截然不同。
外道苦行,是指以我執“貪求世福天樂”而行的種種無益極端之苦,如裸形無衣、受持牛戒狗戒、事火、臥刺等等,此非佛法。
經雲:“此苦行為下賤業,至苦至困。凡人所行,非是聖道。”
《增壹阿含經》中這般描述,我六年之中勤苦求道而不克獲;或臥荊棘之上;或臥板木鐵釘之上。或懸鳥身體遠地,兩腳在上而頭首向地……或日暴火炙;或盛冬坐冰;身體沒水。
《方廣大莊嚴經》中。我今出於五濁惡世,見彼下劣眾生諸外道等,著我見者修諸苦行,無明所覆虛妄推求,自苦身心用求解脫。
《大寶積經》雲:“如來總說十業因緣,皆是如來方便示現,非是業報。”佛陀的一生,不管成家、出家、苦行、悟道、受謗、病苦等等。皆為方便示現,絕非受報,徒行無益。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雲:“六年苦行曆諸難事,但為降伏諸外道故;又欲令諸眾生起精進故;一麻一麥為所食者,欲令身器得清淨故。”
可見佛陀六年苦行,是為了示現降伏外道、令眾生精進、令身器清淨,並非徒勞無益之為。後世弟子僅以世俗安逸之心認為佛“舍棄了無益的外道苦行”,卻無視其中佛陀示行的深深法義。
“降伏外道”,即為示現“求升天世福的邪見極端苦行非解脫法”,如裸形無衣、受持牛戒、事火臥刺等。
“令眾生精進”。即為示現“貪圖世俗欲樂的放逸懈怠非解脫法”,如放逸六根、任情適意、好吃懶做等。
“令身器清淨”,即為示現“貪戀飲食受報粗鄙不淨之身非解脫法”。眾生皆因****貪食而生死輪回,如貪食美味、吃葷啖腥、一日多餐數數而食等。
所以佛陀示現的修道成佛之路,正是舍棄二邊的中道之法。踰城出家、六年苦行,舍離世俗貪欲之樂及邪見極端之苦,“除是二邊,趣向於道”。
經中關於“棄舍苦樂行於中道”的描述:
形在苦者,心則惱亂;身在樂者,情則樂著。是以苦樂,兩非道因。譬如鑽火。澆之以水,則必無有破暗之照。鑽智慧火。亦複如是。
有苦樂水,慧光不生。以不生故,不能滅於生死黑障。今者若能棄舍苦樂,行於中道,心則寂定,堪能修彼八正聖道,離於生老病死之患。
出家之人有二種障。何等為二?一者心著欲境而不能離,是下劣人無識凡愚非聖所行,不應道理,非解脫因,非離欲因,非神通因,非成佛因,非涅槃因。
二者不正思惟,自苦其身而求出離,過現未來皆受苦報。比丘!汝等當舍如是二邊,我今為汝說於中道,汝應諦聽常勤修習。
爾時世尊知彼五人心著苦行以為正道,佛便為說離五欲故即為正道,以離行苦行亦為正道,除於二邊為說中道。
學佛,是為了脫生死,成就佛道。學佛、學佛,就是學習佛的言行智慧,佛陀教誨示行如何做,學者就應如何去做,如此才可稱為學佛修道之人。
佛陀示現了出家、苦行、成道,少欲知足,為四眾弟子製定種種戒律,讓半座、傳心法於頭陀苦行的迦葉尊者,教誨後世弟子當清淨正命,舍棄貪欲,正道苦行。“剃除須發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
正道苦行,是指佛教徒舍棄諸如好衣、三餐、多眠等世間貪欲,精進辦道,修行無我的中道之法。此皆為佛門弟子遵佛教敕,檢束身心,刻苦精勤,持戒修行。
如經中所言出家苦行、頭陀苦行等。另外佛將菩薩為法舍身的行為亦稱為苦行。
出家修道,是為脫離五欲之家,破除五蓋之障,成就清淨無為之法,自然要不同於世俗在家生活,否則吃睡無度,日常做派同於俗人,那又何必出家?
又怎敢稱修道之人,為人天之尊?《僧祇律》言:“若欲新出家者,不得便說出家樂,應說出家苦。”
盡管蘭絕塵聽得雨裏霧裏,但是蘭絕塵也知道水漣漪想要表達什麽,修佛並沒有外道和正道之分,有的隻是自己對天地至理的領悟,很多外道苦行,卻因為利益,貪婪。導致外道苦行的名聲很差很差。
很多普通人被騙是很常有的事情,那些誇張的苦行其實並沒有任何的作用,卻能夠將那些無知者給變得團團轉。連最起碼的苦行都不知道,怎麽可能成佛。
其實所謂苦行的核心在蘭絕塵看來就是與自己內心的所有欲望做鬥爭。最終消滅心中的魔性和壓製人性,最終神性打成,點燃神性之火,立地成佛。
“佛國的人真苦。”慕容情歎了一口氣道。
“哈哈,傻丫頭,你覺得這是苦,別人何嚐不覺得我們苦。在我們外來人看來,佛國的人苦有兩種:一種是修道的苦。
修道的苦就是和世間對比來講。它不隨順著世間,被人們認為不能享受五欲——五欲不是修道人所為,五欲是墮落的形象,是墮落的標準。
還有一種外道苦行,睡冰床、吃****、睡穢地,他以為這樣不斷地折磨身體而能成道,這是外道苦行。”
“你倒是一眼看穿其中的本質,可是這裏很多人卻看不穿。”水漣漪開口道。
“這便是因為佛國太過於封閉了,他們以為眾生皆苦,殊不知他們說法是對的。做法卻是錯的,口中常說眾生皆苦,連眾生都沒有全都見過。他們怎麽會真正的體會到其他的苦。
他們大多是在自己的臆想之中,臆想別人怎麽苦。如此坐井觀天,怎麽可能成佛。對於外界來說佛國太封閉了,這些苦行僧若是出去走走便會發現世界大不同。”蘭絕塵笑道。
“你說得倒是輕巧,佛國億億萬的普通人,有多少人有機會出去?”水漣漪開口道。
“所以說這就是死結,這就是因,再加上佛國本身體製的原因,放縱凡人世界那些學藝不精的惡僧胡作非為。招搖撞騙,於是便擁有了現如今的情況。
而且他們還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頗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那一種自負,我看到他們都是那麽的醜陋。
走出去。接受接觸不同的事物,便是苦行。”蘭絕塵歎氣道。
這時,蘭絕塵他們身邊的一個粥鋪上的老太太卻緩緩開口道:“小夥子,你何嚐不是以自己自負的目光看待事物。其實這個苦原先就有。原先有是什麽原因?
是由於我們不知道苦因在哪兒。
後來發現了:原來是由貪而來的。由食物來的,由睡覺來的——睡覺也苦,財色名食睡嘛,它們都是苦因。所以我們在這裏下功夫,不貪睡;不貪財色;不貪金錢;不貪戀名譽、飲食,這種行為叫“苦行”。”
蘭絕塵他們停住了腳步,循聲望去,那老太太原來是粥鋪的老板,她一身破爛麻衣,渾身邋遢,散發著淡淡的酸臭味,可是她賣的白粥卻出奇的香。
“老人家所言甚是,貪“財色名食睡”,能生出無量苦,那我們就反其道而行之,不去貪。我們進行“止”。比如說睡覺,睡四個小時;飲食呢,就吃一頓飯;錢財不摸了;不接觸異性了,等等。
用這些行為來止住苦的生起,這叫“苦行”。由於這種苦行,就產生了甘露。”蘭絕塵微笑道,話雖如此,蘭絕塵最不喜歡的就是很多的宗教將七情六欲當成洪荒猛獸,那些真正得到的佛教從未限製弟子選擇道侶甚至雙休。
這外道苦行真的是太過於畸形了。
“小兄弟,你似乎話中有話,我想在你心中覺得現在人不太應該這般苦行?”老太太那眯成一條縫的眼睛直視蘭絕塵,緩緩開口道。
此時,蘭絕塵他們周圍已經聚集了不少的苦行僧,他們對於蘭絕塵和老天太的辯論十分的感興趣,蘭絕塵他們從一開始就透著一種格格不入的氣質,怎會不吸引別人的目光。
唯見蘭絕塵好似無視了周圍的苦行僧,微微一笑道:“不是,現在人更需要這種修行,而且所有的眾生,都想找出他的解脫之路。因為現在的人被修佛所困惑、所苦惱,被成佛所苦惱,沒有出路。
他們很需要這種修行,但是沒有找到。如果他們一旦知道這條路,他會生起非常大的歡喜。”
蘭絕塵的話說得十分的巧妙,話中有話,令人深思。
“在晚輩看來,苦行之苦分有益之苦和無益之苦,這兩種苦是有標準的。
無益之苦:睡釘床、吃****,裸摟,自殘等等這都屬於離經叛道的無益之苦。有益的吃苦必須得去做,要不做,你有時連世間人都不如了。
在世間為了蠅頭小利,甚至有病還得支撐身子去掙錢,養家糊口。我們為了無上法,這麽大事情怎能放逸呢?必須得努力。所謂的苦修也就是努力,外苦心不苦。
所以我們在戒律上一定要下功夫。在我看來這裏有多少人,其實就是為了躲避真正的苦行,他們早已經離經叛道,他們為佛而來,然而佛離他們已經越來越遠。”
“怎麽才能夠分辨無益之苦和有益之苦?我又怎麽知道你所說的是不是正確的?”一個苦行僧開口問道。
“所以說你們苦行是必須的,苦行便是在不斷犯錯之中糾正自己,你不犯錯如何糾正自己,首先你要明白自己錯在了哪裏。
那麽你吃****,請問你有什麽感悟了嗎?你的感悟該不會是,這****很難吃很難聞,我居然吃****了,我好厲害啊,這之類的感受吧?
無論是成神或是成佛,最終極的修行方式就是感悟天地運行的大道,你們認為吃****能夠讓你們感悟天地的道與理嗎?不說你們能否離開佛國見見世麵,但但那佛教就可以讓你們好好的學習學習。
普通並不是你的錯,想要改變自己也不是你的錯,沒有一點明辨是非對錯的能力,這就是你的問題。”蘭絕塵開口道。
“在貪欲中想成道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把貪欲克服住,你才會生起正見,才會與戒律相應。苦修和戒律都是一致的,並不是兩個,你想持好戒必須苦修。
菩薩戒也講了,必須先苦修,還要燃指、燃臂供養諸佛,這是行菩薩道對初學的要求。那麽你認為燃指,燃臂供養諸佛,究竟是有益或是無益?”另一個苦行者問道。
“你欲要成佛,為何還要燃指,燃臂以供養諸佛?燃指和燃臂讓你明白了什麽?其實普通人苦修應該正視自己,不要以成佛為目的,因為佛離你們太遙遠了。
你們應該以自己,自己的家人生活得健健康康,幸幸福福過一生為目的。你們目的改變了,信仰也就正確了,很快你便會發現佛就在你們身邊。
神佛是不會拯救你們於苦難的,任何危難時刻救自己的永遠是自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其實,你們這般狂熱,何嚐不是因為貪。
說到頭來,這不也是違背了你們現在所謂的苦行的核心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