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王明白夫人如此推崇宿榮輔,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再次請他入座,問道:“先生大才,本王有一事不解,請先生不吝賜教。”
“王爺請講。”宿榮輔正襟危坐,四平八穩。
“你我都是迷路進入這片荒原,這些年本王也一直尋找來時的路,卻總是無功而返,這片荒原到底有什麽魔力?”
宿榮輔略微思索,從容說道:“《道經》壹拾肆章曰——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不可名,複歸於無物。這裏就是《史記》裏記載的古東夷,或許這個塵世就是我們曾經生活的那個塵世,隻是相互看不見、聽不著、摸不到,盤古開天辟地之前,天地間原有一個縫隙,而我們機緣巧合,恰恰穿過了那個縫隙,來到了古東夷這片洪荒之地。”
“也就是說我們永遠回不去了?”磬王繼續問道。
“這就要看機緣巧合了,依小民看來,人生不過百年,能夠不受韃子節製,於此從容度過餘生甚好。”
“先生高屋建瓴,本府佩服。”磬王十年的疑惑終於找到了答案,也就是說,他的磬國再也不用擔心韃子兵的入侵,隻要防住河西的梓國,便可以高枕無憂了,至於王妃口中的那些個什麽九州,什麽京都,那都是太遙遠的事情了,對於一個曾經一無所有的獵人來說,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已經太幸運了。
雲和公主聽了宿榮輔的話,心中五味雜陳,曾經萬丈的雄心突然重重地跌落塵埃,可是轉念一想,如果自己穩穩地把控住丈夫,讓南明在磬州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下去,總比扼殺在韃子的鐵蹄之下好得多。
大荒十一年春,磬國財政吃緊,三千兵士竟然到了發不出餉銀的地步,磬王急招分管布政司的相國宿榮輔。
磬王開門見山:“宿大人,你任相國也有三個月了吧,為何連府兵的餉銀也發不出去了,府庫裏的銀子呢?”
“我王容稟”宿榮輔拱拱手道:“前些日子下官查閱了布政司去年的所有賬目,磬州轄下農田七十萬畝,按照三十稅一,應該課稅米七萬擔,折合稅銀十萬零五千兩,官店錢、塌房、牙行、門攤稅、落地稅、等等,共收稅銀三千兩,總共應該是十萬八千兩,但是實際稅收隻有四萬兩多一點,這些錢連各衙門正常支出、官員俸祿都不夠,哪裏還有錢發府兵的餉銀?”
“為什麽稅收差了那麽多,誰那麽大的膽子貪汙了布政司的稅銀?”磬王聞言勃然大怒,“吩咐邢獄司給我查!”
宿百川起身一躬到底:“大人不用查了,偷稅漏稅最多的是磬州五大家族。”
“哪五家?傳衙役一並拿來!”自從做了國君,磬王的火氣越來越大。
“我王息怒,這五家都拿不得呀!”
“為甚?”
“這這,第一家就是大人您的周家,第二家是王妃娘家姬家,第三家是近衛都統白將軍的白家,第四家是碩親王的嶽丈馬家,還有小公子的嶽丈餘老將軍家,五大家族的土地大約占了磬州土地的一半,那些收稅的官員哪個敢去你們府上要錢,上行下效,現在隻要帶官帽的,沒有一家主動交稅,為此,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磬王聞言,心中的怒火頓時消弭殆盡,長歎了一口氣說:“當年本府白手起家,四大家族力挺,相約‘苟富貴,勿相忘’方做到今天的局麵,想要收他們的稅,本府臉麵上過不去呀。”
“但是,除去五大家族,百姓手中的土地實在有限,這些年三十稅一已經成為慣例,貿然加稅,怕是激起民變,這些都有前車之鑒,當年大明第一宰相張居正整治豪強,改革稅製,使得大明國富民強,但是到了萬曆皇帝當政,稅收政策又回到老路,從那時起,國運開始衰敗,禍及子孫,崇禎帝繼位時,國庫虧空,土地兼並日漸嚴重,大明搖搖欲墜,眾豪強寧願亡國也不交稅,最後的結果是崇禎帝吊死煤山,大明亡了······”。
宿榮輔一番真言,說的磬王冷汗淋漓:“收,先從周家開始,這件事由你親自主持。”
“可是另外四家······”,宿相國麵有難色。
“明天是夫人大壽,相必各位大人都會過府祝賀,本王先替你敲敲邊鼓。”
城西餘府。
這是一個三進三處的標準四合院,大門向南,倒座房住了仆人,前廳是牙行東家餘西城(愛新覺羅老將軍的漢名)處理商務往來的議事廳,
第二進院落堂屋住了餘西城和正妻康太太,一對花棒雙胞胎,兒子住了東廂房,,女兒住了第三進後花園裏的繡樓,丫鬟婆子多在後罩房休息。
說起這愛新覺羅將軍,當年周家二公子向死而生一番規勸,竟然真的馬放南山,自打改名餘西城的那一刻起,便將那一腔熱血化作冷月清風,天天今朝有酒今朝醉,野渡無人舟自橫。
但是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某日老餘下網打魚時撈起了一對翻了船的漁民夫婦,男人被河蛟咬斷大腿不治而亡,女人倒還有全乎身子,作為漁民,老餘當然知道如何救治溺水女子,就這樣年近花甲的老餘和如狼似虎的鮫氏有了肌膚之親,一年後竟然花開並蒂,有了兒子和女兒。彼時老將軍鄉愁正濃,借詩仙一首《春思》——
燕草如碧絲,
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
為兒子取名餘懷歸,女兒取名餘碧絲。
(更多的傳言卻是餘老將軍救了一個東海逆水而來的鮫人,餘府之所以建在碼頭邊,正是因為鮫太太夜裏必須泡在河裏休息)
老年得子,又是一對花棒,老將軍陡然年輕了十歲,是的,為了一雙可愛的兒女,也該繼續奮鬥二十年呐。
就這樣,老餘擴大了碼頭,建了魚市,自己當了牙子。周楷為了籠絡人心,順勢將那牙行、塌房,門攤,落地稅等等一並交給他搭理。商人來來往往,原就是一本糊塗賬,老餘隻管收錢無心記賬,到了年底,上交千把兩銀子也就過了關,那些收稅的官兒誰敢薅學正大人盟兄的羊毛?再後來學正老爺保媒,餘家千金和姬家兒子合了庚帖,算是大明公主和大清親王‘相逢一笑泯恩仇’,餘府在磬州的地位更是無人撼動了。
“王爺請講。”宿榮輔正襟危坐,四平八穩。
“你我都是迷路進入這片荒原,這些年本王也一直尋找來時的路,卻總是無功而返,這片荒原到底有什麽魔力?”
宿榮輔略微思索,從容說道:“《道經》壹拾肆章曰——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不可名,複歸於無物。這裏就是《史記》裏記載的古東夷,或許這個塵世就是我們曾經生活的那個塵世,隻是相互看不見、聽不著、摸不到,盤古開天辟地之前,天地間原有一個縫隙,而我們機緣巧合,恰恰穿過了那個縫隙,來到了古東夷這片洪荒之地。”
“也就是說我們永遠回不去了?”磬王繼續問道。
“這就要看機緣巧合了,依小民看來,人生不過百年,能夠不受韃子節製,於此從容度過餘生甚好。”
“先生高屋建瓴,本府佩服。”磬王十年的疑惑終於找到了答案,也就是說,他的磬國再也不用擔心韃子兵的入侵,隻要防住河西的梓國,便可以高枕無憂了,至於王妃口中的那些個什麽九州,什麽京都,那都是太遙遠的事情了,對於一個曾經一無所有的獵人來說,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已經太幸運了。
雲和公主聽了宿榮輔的話,心中五味雜陳,曾經萬丈的雄心突然重重地跌落塵埃,可是轉念一想,如果自己穩穩地把控住丈夫,讓南明在磬州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下去,總比扼殺在韃子的鐵蹄之下好得多。
大荒十一年春,磬國財政吃緊,三千兵士竟然到了發不出餉銀的地步,磬王急招分管布政司的相國宿榮輔。
磬王開門見山:“宿大人,你任相國也有三個月了吧,為何連府兵的餉銀也發不出去了,府庫裏的銀子呢?”
“我王容稟”宿榮輔拱拱手道:“前些日子下官查閱了布政司去年的所有賬目,磬州轄下農田七十萬畝,按照三十稅一,應該課稅米七萬擔,折合稅銀十萬零五千兩,官店錢、塌房、牙行、門攤稅、落地稅、等等,共收稅銀三千兩,總共應該是十萬八千兩,但是實際稅收隻有四萬兩多一點,這些錢連各衙門正常支出、官員俸祿都不夠,哪裏還有錢發府兵的餉銀?”
“為什麽稅收差了那麽多,誰那麽大的膽子貪汙了布政司的稅銀?”磬王聞言勃然大怒,“吩咐邢獄司給我查!”
宿百川起身一躬到底:“大人不用查了,偷稅漏稅最多的是磬州五大家族。”
“哪五家?傳衙役一並拿來!”自從做了國君,磬王的火氣越來越大。
“我王息怒,這五家都拿不得呀!”
“為甚?”
“這這,第一家就是大人您的周家,第二家是王妃娘家姬家,第三家是近衛都統白將軍的白家,第四家是碩親王的嶽丈馬家,還有小公子的嶽丈餘老將軍家,五大家族的土地大約占了磬州土地的一半,那些收稅的官員哪個敢去你們府上要錢,上行下效,現在隻要帶官帽的,沒有一家主動交稅,為此,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磬王聞言,心中的怒火頓時消弭殆盡,長歎了一口氣說:“當年本府白手起家,四大家族力挺,相約‘苟富貴,勿相忘’方做到今天的局麵,想要收他們的稅,本府臉麵上過不去呀。”
“但是,除去五大家族,百姓手中的土地實在有限,這些年三十稅一已經成為慣例,貿然加稅,怕是激起民變,這些都有前車之鑒,當年大明第一宰相張居正整治豪強,改革稅製,使得大明國富民強,但是到了萬曆皇帝當政,稅收政策又回到老路,從那時起,國運開始衰敗,禍及子孫,崇禎帝繼位時,國庫虧空,土地兼並日漸嚴重,大明搖搖欲墜,眾豪強寧願亡國也不交稅,最後的結果是崇禎帝吊死煤山,大明亡了······”。
宿榮輔一番真言,說的磬王冷汗淋漓:“收,先從周家開始,這件事由你親自主持。”
“可是另外四家······”,宿相國麵有難色。
“明天是夫人大壽,相必各位大人都會過府祝賀,本王先替你敲敲邊鼓。”
城西餘府。
這是一個三進三處的標準四合院,大門向南,倒座房住了仆人,前廳是牙行東家餘西城(愛新覺羅老將軍的漢名)處理商務往來的議事廳,
第二進院落堂屋住了餘西城和正妻康太太,一對花棒雙胞胎,兒子住了東廂房,,女兒住了第三進後花園裏的繡樓,丫鬟婆子多在後罩房休息。
說起這愛新覺羅將軍,當年周家二公子向死而生一番規勸,竟然真的馬放南山,自打改名餘西城的那一刻起,便將那一腔熱血化作冷月清風,天天今朝有酒今朝醉,野渡無人舟自橫。
但是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某日老餘下網打魚時撈起了一對翻了船的漁民夫婦,男人被河蛟咬斷大腿不治而亡,女人倒還有全乎身子,作為漁民,老餘當然知道如何救治溺水女子,就這樣年近花甲的老餘和如狼似虎的鮫氏有了肌膚之親,一年後竟然花開並蒂,有了兒子和女兒。彼時老將軍鄉愁正濃,借詩仙一首《春思》——
燕草如碧絲,
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
為兒子取名餘懷歸,女兒取名餘碧絲。
(更多的傳言卻是餘老將軍救了一個東海逆水而來的鮫人,餘府之所以建在碼頭邊,正是因為鮫太太夜裏必須泡在河裏休息)
老年得子,又是一對花棒,老將軍陡然年輕了十歲,是的,為了一雙可愛的兒女,也該繼續奮鬥二十年呐。
就這樣,老餘擴大了碼頭,建了魚市,自己當了牙子。周楷為了籠絡人心,順勢將那牙行、塌房,門攤,落地稅等等一並交給他搭理。商人來來往往,原就是一本糊塗賬,老餘隻管收錢無心記賬,到了年底,上交千把兩銀子也就過了關,那些收稅的官兒誰敢薅學正大人盟兄的羊毛?再後來學正老爺保媒,餘家千金和姬家兒子合了庚帖,算是大明公主和大清親王‘相逢一笑泯恩仇’,餘府在磬州的地位更是無人撼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