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寢殿,唐宛宛正要入內,卻被道己給攔了一攔。  她正詫異,卻聽道己低聲說:“娘娘,陛下今日心情不美,在太和殿與朝臣議事之時臉色就不好看,到了禦書房又動了怒,今日的奏章都沒批完就來了長樂宮,已經等了您兩個時辰了。”  道己說話的功夫可謂爐火純青,其實他本意是“陛下今天心情不好,娘娘您可得悠著點,小心陛下連您一塊兒凶”。隻是話中深意都藏在恭謹的語氣裏,能不能領悟這層深意就看唐宛宛的悟性了。  唐宛宛忙問:“陛下為什麽動怒?”  跟朝事相關的,道己不敢多嘴,隻得苦笑:“娘娘為難老奴了。”  唐宛宛揮退丫鬟,自己輕手輕腳進了內殿,頭一眼看見的不是陛下,而是盤龍博山爐中騰起的一道嫋嫋輕煙。她走近嗅了嗅,好嘛,連安神香都點上了,看樣子當真氣得不輕。  晏回抬著眼靜靜看著她動作,唐宛宛先是衝他笑了笑:“陛下等久了?”  晏回沒作聲,隻定定看著她,全身上下都散發著一種“朕不高興”的氣場。  唐宛宛也不氣餒,一路走到晏回身後,將兩邊袖子斂起開始給他捏肩膀。大約是沒猜到她會這番動作,手下的筋骨先是緊繃了一瞬,又很快舒展開來。  “陛下想什麽呢?”唐宛宛輕聲問。  她平時聲音就軟,此時更放柔了聲音,聽著便讓人心生懈怠,晏回緊繃一天的額角總算鬆快了些,闔上眼長長歎了聲:“與你說,你也聽不明白。”  唐宛宛小聲“哦”了一聲。  這一聲“哦”把晏回給逗樂了,明明她什麽都沒說,聽來卻有些可憐巴巴的味道。  什麽後宮不得幹政的規矩都被晏回拋到了腦後,話一開口卻又冷了眉眼:“今秋淮北大澇肆虐,收成不足往年二三,饑荒漸起。朕從國庫中調白銀三萬兩,另有糧草萬擔,著令欽差大臣與六百精兵隨行護衛。誰知今日那欽差竟傳回了急信,說行至芹縣時餉銀被山匪劫了,將士折損過半,戰馬盡數被擄走,連那欽差的官袍都被劫了去。”  “這麽囂張?”唐宛宛驚道。  晏回語聲更冷:“敢動淮北救命的糧餉,還敢殺隨行將士,千刀萬剮尚尤不及。”  芹縣是汴安道的一個小縣城,說起汴安道的匪患,可溯源至前朝末年,其勢力盤根錯節,早已是沉屙痼疾。汴安道的山匪從不為禍鄉裏,卻狠勁欺壓過往商客。那處的百姓也稀奇,竟把綠林當好漢,早些年汴安道便有“十人六匪,還有四人嫁作匪”的戲言。民匪一窩,導致剿匪一直收效甚微。  真正令晏回動怒的還不是這個,而是今日議事時朝中老臣的態度。  他們說汴安道匪患多年,整個汴安道早已成了匪窩,收過路費便是他們的生存之道,與當地百姓亦相安無事;若是派兵剿匪定不能一網打盡,待山匪流竄至別處,反倒為禍別處百姓;再有,將這數萬人收歸之後該如何編製更是難題,總不能全殺了,派重兵留守也不是長久之計。  吵了兩個時辰,最後統一出一個結論:放任山匪自流,別讓其再壯大也就是了。  食君之祿的都是一群窩囊廢,晏回如何能不氣?  身後好半晌沒有動靜。晏回問她:“怎麽不作聲?”  唐宛宛眨眨眼,慢騰騰說:“這些事我不懂,總不能信口胡謅呀。若我是陛下的話,大概會派重兵去端了他們的老巢。可這事讓陛下都煩心一整天,肯定沒我想的這麽簡單,陛下是有大智慧的人,自然有別的考量。”  唐宛宛趴在他背上,探過腦袋在他弧度冷硬的臉頰上親了一口,笑眯眯說:“我給陛下捏捏肩膀,倒杯熱茶就好啦。”  晏回極少動怒,今日這一怒從前朝傳到了內廷,潛淵閣新臣勸他,太後勸他,連道己都勸他氣怒傷身。  可沒有一句話能讓晏回聽得這麽舒坦,仿佛一口沁人心脾的涼茶入喉,心間火氣都隨之熨帖了。  他反手把人撈到身前來,埋在她頸間深深嗅了一口,鼻尖溫香一片,比燃了兩個時辰的安神香還管用。  唐宛宛被他蹭得癢癢,放在平時肯定早躲一邊了,今天知道陛下不高興,隻能忍著癢任他蹭,十分乖巧。  晏回將這事揭了過去,出聲問她:“你祖爺爺可安好?朕挑的兩塊玉石可合他心意?”  “自然高興得不得了呀。他還要我問問陛下有什麽想雕的,這世上的飛禽走獸花鳥魚蟲,隻要他見過的,就沒有雕不出的。”  “當真?”  晏回見她連連點頭,白嫩嫩的耳垂就在自己眼跟前晃悠,一時沒忍住,啟唇將這麽一小朵咬在齒間悠著勁輕磨,聲音含糊說:“就雕鳳凰吧。”  話音剛落,他又立馬改了口:“還是龍鳳和鳴好,朕叫畫師擬個圖樣出來。”  唐宛宛眨眨眼,還不忘給自家人討福利:“我太爺爺年紀大了,陛下總不好意思讓他白雕吧?”  “若是雕好了,”晏回埋在她耳畔悶聲笑著:“就給你太爺爺賞一塊巧匠匾,京城僅有六塊,也算是光耀門楣,如何?”  唐宛宛忙不迭點頭,自然沒有不樂意的道理。第41章 立冬  十月初九, 正是立冬。  京城位於中原北部,以兩麵環山、兩麵廣川為天險, 入冬之後自西北而來的冷風直貫而入, 比別的地方冷得更早,每年這個時候就得穿襖了。  一整個秋天過去, 禦花園都蕭條了不少, 隻有一些常青樹堅守著,成了禦花園中唯一的翠綠之色。大冷天的, 再沒人有那閑情逸致去散步了,鞋子踩在地上都怕凍了腳。  每年立冬這日都有天子帶著宮妃與朝臣同去京郊祭天的習俗, 為的是感恩今年老天爺給了如此好的收成, 並祈禱今冬中原各地安好, 別有雪災凍死人;另有一樣大事是天子“問苗”,即是由欽天監卜問來年莊稼的豐歉。  卯時正天還沒亮,長樂宮已經燈火通明了。  晏回披了一件厚實的直領對襟大氅, 沉黑色的鶴羽愈發襯得他麵如冠玉,微微抿著唇, 仿佛也添了幾分冬日的寒意,直叫周圍行過的宮女不敢直視。  唐宛宛卻照樣一點都不怕他,此時她正坐在妝鏡前披著頭發等著絮晚梳髻, 不敢低頭,隻得自己摸索著把布襪穿好了,又借著小鏡的反光看了看陛下的臉色,吃吃笑了:“陛下別板著個臉呀, 這不能怪我,早說了讓你早點喊我起了。”  晏回瞪她一眼,心說個小沒良心的,卻不好在宮人麵前損了她賢妃娘娘的威嚴,隻好閉口不言。  清早他把人喚醒的時候,瞧見唐宛宛睡眼惺忪的樣子,晏回不由心軟了。那會兒才剛到卯時,他尋思著時辰尚早,好心地讓她多眯了一刻鍾。  ——可他萬萬沒想到女子出門會如此麻煩,穿衣洗漱梳妝打扮,兩刻鍾也出不了門。  他這頭早已行裝妥當,站起來就能走了,唐宛宛那頭還散著頭發脂粉未施呢。晏回等得沒了脾氣,坐在一旁雙手對弈,黑白棋子都擺了半盤。  而唐宛宛那邊一個丫鬟梳發,一個丫鬟挑首飾,一個丫鬟點妝,一個丫鬟整理裙角……一群人又忙活了一刻鍾,總算把自家娘娘打扮好了,鏡子裏多了一個盛裝打扮的美嬌娘。  晏回長舒一口氣,可算是能走了。他剛站起身,卻見唐宛宛走過來捉起他的手,往他兩隻手背上各拍了一塊粘糊糊的東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娃是國之大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宣藍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宣藍田並收藏生娃是國之大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