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韻從北平來到金陵後,皇宮也已經過一番修整,周進便幹脆借著這個機會,從暫住的南直隸行省總督衙門,搬進了皇宮之中。
東西兩宮皇後都在,周進也沒有借口,再壓著各位貌美夫人的封賞了。
按照白秀珠和張詩韻的意思,自然是多多益善,誰也不想得罪。
她們倆的打算是,所有有過生兒育女經曆的婦人,都可以封為妃,沒有生兒育女經曆的婦人,則可以封為嬪。
周進以封賞太多,有可能造成內務虧空為由,拒絕了。
最終經過商議,白秀珠提名封賞甄豔、方媛為妃嬪,張詩韻提名韓雪、賈探春為妃嬪,其他婦人都待定,留待下一年再議。
兩宮皇後又分別提拔王熙鳳、平兒、薛寶釵等人為女官,很好地撫慰了她們的失意心理。
白秀珠對此很不能理解,她蓮步輕移,至皇上周進身前,微微福身,輕啟朱唇問道:“陛下,既已決定封賞,為何不一次性到位,使諸位姐妹皆能滿意?”
說到這裏,她眉尖輕蹙,眼中透著一絲疑惑。
周進抬眸,神色平靜,緩聲道:“皇後有所不知,人心欲壑難填。諸多婦人出身低微,若驟得高位,德不配位者易生驕奢之心,反倒易引宮闈之亂,此禍患不可不防,故而徐徐圖之方為上策。”
白秀珠微微頷首,似有所悟,旋即又問:“陛下,臣妾尚有一事不明,為何要留諸多姐妹在宮中為女官?這宮中諸事向來有專人司掌,何必多此一舉?”
周進負手而立,目光深遠,繼而說道:“皇後且聽朕言。朕觀曆代宮闈之事,太監幹政者屢見不鮮,其權傾朝野,禍亂朝綱,致使社稷蒙塵。朕意以女官替代太監之職,女子心性雖柔,卻可經朕悉心甄選與調教。”
“女官於內宮任職,既無太監那般可能滋生的篡位野心,又可憑其聰慧才學,將宮闈之事打理得井井有條。且女子之間相處,相較太監與宮妃,可減少諸多醃臢糾葛,於朕之後宮安寧、朝廷穩定皆有大益。”
不僅如此,周進還在次日朝會上,下了一道罪己詔,上麵言道,“朕自登基以來,勤勉理政,然近日自省,卻發覺宮闈之中婦人漸多,此乃朕之失德。朕之宮闈,本應是天下表率,如今卻有奢靡之嫌。朕思之再三,深為愧疚,特下此罪己詔。”
“朕於宮中妃嬪一事,未能節製,致使宮人數目有泛濫之勢。此般情形,於朝於野皆非善事。朕決定,今後宮中妃嬪當有減無增,且著宗正府即刻著手研究,為後宮妃嬪數量設定明確限額,以正宮闈之風,彰朕之決心。朕望日後能以清明之態,率天下臣民共赴昌盛。望諸愛卿監督輔佐,勿使朕再入歧途。”
諸位大臣紛紛下跪,齊呼:“陛下聖明,此乃自省之舉,必能整飭宮闈,為天下傳頌。”
周進做出這個表態之後,司法部副大臣鍾傑聞弦而知雅意,關於禁止臣民納妾的規定終於出爐。
以三十年為期,十年內,所有臣民可以在娶了一位嫡妻的基礎上,再納兩房妾室,十年後,所有臣民在娶了一房嫡妻的基礎上,最多隻能再納一房妾室,以三十年後為基準線,所有臣民都不準許再納妾。
司法部副大臣鍾傑將這個規定提交給議政院時,周進還特意親自前往會場,對取消納妾以及一夫一妻製度進行說明。
“諸位愛卿,今日朕前來,乃是要與爾等探討關乎我朝婚姻製度之變革,即推行一夫一妻製度,取消納妾製度。朕深知此議一出,定會引起諸多議論與反響,然朕以為,此變革於國於家,皆有深遠意義。”
“往昔,納妾之風盛行,諸多家庭因此滋生矛盾與紛爭。男子納妾,常致妻妾爭寵,後院不寧,家庭倫理綱常紊亂。於子女而言,亦難獲周全之愛與良好教養,家族傳承亦受其害。”
“且看今朝,納妾之製更顯弊端。眾多貧苦人家女子,或因家境所迫,或遭人拐賣,被迫為妾,失卻自由與尊嚴,人權慘遭踐踏。此非我朝文明之所倡,亦非仁政之所為。”
“而一夫一妻製度,可促家庭和睦,夫妻齊心,共營家業。子女於和諧家庭中成長,更能成才報國。且能彰顯我朝尊重人權、男女平等之風範,提升我朝於天下之文明形象。朕望諸位愛卿深思熟慮,摒棄舊念,與朕同力,共推此製,為我朝之昌盛、萬民之福祉謀長遠之策。”
議政院諸位大臣麵麵相覷,老實說,他們內心是極其不願意的。大家蠅營狗苟,汲汲追求功名利祿,可不就是為了多娶幾房妻妾,為自家開枝散葉?
但因為這個法條草案,對他們現有的妻妾成群生活沒有造成影響,隻是房中不能再新增婦人罷了。
而且,三十年後,在座諸位議政院大臣,除了北靜郡王水溶,他還年輕,才三四十歲,或許到時候仍舊在世,其他人應當都已化成一把黃土了吧?
偏偏北靜郡王水溶,有著龍陽之好,對於貌美婦人不甚喜歡,這個法條對於他來說,沒有太大影響,他為了在周進麵前圖表現,自然是舉雙手完成了。
“哎,就再苦一苦三十年後的年輕人吧?”眾人私下裏議論道。
鑒於這種情形,這個三十年後禁止納妾的法條便算是稀裏糊塗地通過了。
會議結束後,列席會議的內閣首輔大臣張安世還想把周進攔截下來,想要就一些政事向新民帝周進,進行請示。
周進卻徑直搖了搖頭,擺了擺手,直言道,“請示什麽?你若是有什麽好的想法,便寫成條文,交由議政院討論。議政院若是通過了,把文書交到我這裏簽署,便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加以執行,若是議政院不通過,你哪怕說服我也沒用。”
“你這個皇帝也當得太容易了吧?”張安世苦笑道。
周進笑眯眯地回答道,“要不然呢?我冒著這麽大的風險,奮鬥了小半生,不就是為了光明正大地歇一歇?”
話雖如此,但周進對於金陵新民朝廷的掌控力,卻一點兒也不低。
蓋因禦前軍事會議或者禦前內閣會議的決定,雖然都要遞交到議政院進行審議,通過後才能執行,看似由議政院掌握了朝廷最終決策權。
但問題是,周進作為皇上,卻享有議政院一半大臣的直接任免權,另一半議政院大臣的名額,雖說是在地方行省官員之中選舉產生,提名權在各省督撫那裏,問題是,各省督撫的任免,也同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周進個人意見的影響。
與此同時,禦前內閣會議成員,包括內閣首輔、內閣次輔及各部大臣,都須得經由周進提名,交由議政院會議進行表決。
各部副大臣的提名權,則由內閣首輔直接任免,這是獨屬於內閣首輔的榮耀。
各部司官,則由各部大臣進行任免。
而禦前軍事會議成員,也分別由皇上進行任免和提名,這樣便能有效避免大權旁落。
在周進看來,自己的權力太大了,朝廷人事和大政方針,都由他一手操持,但在張安世、王允等人看來,他這個皇帝的權力又似乎有點小,這也不管,那也不管,簡直就是一個甩手掌櫃?
為此,議政院院長王允老大人,還特意提醒過周進。
一次宮廷宴席上,他邁著沉穩的步伐,緩緩靠近皇上周進,臉上帶著一絲憂慮與凝重。待行至近前,王允恭敬地行禮之後,才壓低聲音開口道:
“陛下,老臣近日心中憂慮難安,不得不向陛下進言。內閣首輔張安世大人,其權力如今已頗有膨脹之勢。他竟可直接任免各部副大臣,如此關鍵之職位,盡在其掌控之中。老臣暗中留意,如今朝堂之上,二、三品之官員,大半皆為其親信。”
王允微微抬頭,目光中滿是懇切:“陛下,老臣並非質疑張大人之忠心,張大人追隨陛下多年,立下汗馬功勞,此乃眾人皆知之事。然陛下聖明,當知權力之平衡,乃朝堂穩固之根本。今張大人權傾朝野,長此以往,恐百官隻知有張大人,而不知有陛下,於陛下之威信,定會有所損傷。陛下宜早做籌謀,防患於未然,以保我朝之根基穩固,皇權至上。”
周進聽後,微微皺眉,陷入沉思。
他還沒有想好,應當怎樣向王允老大人進行解釋,內閣首輔張安世竟然也偷偷地找到他,狀告王允老大人長臂管轄,把持朝政,動輒對內閣政事指指點點,說這也不行,那也不好,讓他這個內閣首輔感覺非常憋屈。
“陛下,微臣實難忍受,特來向陛下訴苦。”
張安世聲音略帶顫抖,“議政院院長王允老大人,近來行事實在過分。內閣所理之事,皆關乎朝政機要,可他卻屢屢長臂管轄。”
張安世抬起頭,眼中含怨:“微臣每推行一項政令,無論巨細,王允老大人都要橫加幹涉。他常常對內閣政事指指點點,這也不行,那也不好,全然不顧內閣與議政院各司其職之分。微臣一心為陛下分憂,為江山社稷謀劃,卻被他如此掣肘,政令推行艱難,微臣實在是有苦難言,還望陛下為微臣做主。”
說到後來,張安世的臉上盡是憤懣與委屈之情。
這不免讓周進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周進微微傾身,目光平和地看著張安世,向他解釋了議政院和內閣的不同分工:“張卿家,且聽朕一言。議政院與內閣,於這朝堂之上,恰似車之兩輪,鳥之雙翼,雖共輔朝政,然分工確有不同。”
“議政院,猶如國之智囊,其職責在於廣納賢言,集思廣益。諸多國策之研討、朝製之權衡、民生之利弊剖析,皆需經議政院諸公反複斟酌,權衡四方利弊。他們可對朝政提出建言,議論各項事務之可行與否,為朕與內閣提供多方麵的思考與參考,此乃廣開言路、民主施政之要徑。”
“而內閣,則為朕之臂膀,主司政令之執行與細化。卿家身為內閣首輔,當將朕之旨意、經議政院論定之良策,化作具體可行之政令,督導各部施行。確保朝令夕行,上傳下達之順暢,使國家機器有序運轉,事無巨細,皆能妥善處置。”
“朕知卿家勞苦功高,然王允老大人於議政院之作為,亦非無端。卿家與王大人,皆為朝廷棟梁,當相互理解、協作,切不可因職權之事心生嫌隙。唯有二者各司其職,又協同配合,方能保我朝之昌盛,朕之江山永固。卿家可明白否?”
張安世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不是很明白。
既然這樣,周進隻能下一劑猛藥了。
他作為帝國元首,頒發旨意,免除了王允老大人的議政院院長職務。
消息傳到王府,王允老大人猶且心中不解。他向前來宣旨的周太監詢問道,“這不是搞錯了?前幾日我去拜見聖上,他還勉勵我說,老驥伏櫪,誌在千裏,讓我擼起袖子加油幹,可這一轉眼的功夫,怎麽就把我的議政院院長職務給免除了?”
王允老大人的兒子王成學,現任工商部副大臣,他從口袋中掏出了一張銀票,想要塞到周太監的手掌心裏。
周太監拒絕道,“咱們都是老朋友了,可不興這一套呀。要是一件好事,你們父子倆的這筆銀子,我拿了也就拿了。可你父親都被免官了,我要再拿你的銀子,那也太說不過去了。”
周太監也不知道這件事情的原委,他疑惑道,“我也覺得奇怪,皇上宣召女官賈探春撰寫聖旨的時候,還和她打鬧來著。看情形,不像是對王老大人生氣的樣子?”
“這就好,這就好。”王成學輕鬆了一口氣道。他就怕父親犯事,到時候連累了他,影響到了他的仕途,可就情況不妙了。
東西兩宮皇後都在,周進也沒有借口,再壓著各位貌美夫人的封賞了。
按照白秀珠和張詩韻的意思,自然是多多益善,誰也不想得罪。
她們倆的打算是,所有有過生兒育女經曆的婦人,都可以封為妃,沒有生兒育女經曆的婦人,則可以封為嬪。
周進以封賞太多,有可能造成內務虧空為由,拒絕了。
最終經過商議,白秀珠提名封賞甄豔、方媛為妃嬪,張詩韻提名韓雪、賈探春為妃嬪,其他婦人都待定,留待下一年再議。
兩宮皇後又分別提拔王熙鳳、平兒、薛寶釵等人為女官,很好地撫慰了她們的失意心理。
白秀珠對此很不能理解,她蓮步輕移,至皇上周進身前,微微福身,輕啟朱唇問道:“陛下,既已決定封賞,為何不一次性到位,使諸位姐妹皆能滿意?”
說到這裏,她眉尖輕蹙,眼中透著一絲疑惑。
周進抬眸,神色平靜,緩聲道:“皇後有所不知,人心欲壑難填。諸多婦人出身低微,若驟得高位,德不配位者易生驕奢之心,反倒易引宮闈之亂,此禍患不可不防,故而徐徐圖之方為上策。”
白秀珠微微頷首,似有所悟,旋即又問:“陛下,臣妾尚有一事不明,為何要留諸多姐妹在宮中為女官?這宮中諸事向來有專人司掌,何必多此一舉?”
周進負手而立,目光深遠,繼而說道:“皇後且聽朕言。朕觀曆代宮闈之事,太監幹政者屢見不鮮,其權傾朝野,禍亂朝綱,致使社稷蒙塵。朕意以女官替代太監之職,女子心性雖柔,卻可經朕悉心甄選與調教。”
“女官於內宮任職,既無太監那般可能滋生的篡位野心,又可憑其聰慧才學,將宮闈之事打理得井井有條。且女子之間相處,相較太監與宮妃,可減少諸多醃臢糾葛,於朕之後宮安寧、朝廷穩定皆有大益。”
不僅如此,周進還在次日朝會上,下了一道罪己詔,上麵言道,“朕自登基以來,勤勉理政,然近日自省,卻發覺宮闈之中婦人漸多,此乃朕之失德。朕之宮闈,本應是天下表率,如今卻有奢靡之嫌。朕思之再三,深為愧疚,特下此罪己詔。”
“朕於宮中妃嬪一事,未能節製,致使宮人數目有泛濫之勢。此般情形,於朝於野皆非善事。朕決定,今後宮中妃嬪當有減無增,且著宗正府即刻著手研究,為後宮妃嬪數量設定明確限額,以正宮闈之風,彰朕之決心。朕望日後能以清明之態,率天下臣民共赴昌盛。望諸愛卿監督輔佐,勿使朕再入歧途。”
諸位大臣紛紛下跪,齊呼:“陛下聖明,此乃自省之舉,必能整飭宮闈,為天下傳頌。”
周進做出這個表態之後,司法部副大臣鍾傑聞弦而知雅意,關於禁止臣民納妾的規定終於出爐。
以三十年為期,十年內,所有臣民可以在娶了一位嫡妻的基礎上,再納兩房妾室,十年後,所有臣民在娶了一房嫡妻的基礎上,最多隻能再納一房妾室,以三十年後為基準線,所有臣民都不準許再納妾。
司法部副大臣鍾傑將這個規定提交給議政院時,周進還特意親自前往會場,對取消納妾以及一夫一妻製度進行說明。
“諸位愛卿,今日朕前來,乃是要與爾等探討關乎我朝婚姻製度之變革,即推行一夫一妻製度,取消納妾製度。朕深知此議一出,定會引起諸多議論與反響,然朕以為,此變革於國於家,皆有深遠意義。”
“往昔,納妾之風盛行,諸多家庭因此滋生矛盾與紛爭。男子納妾,常致妻妾爭寵,後院不寧,家庭倫理綱常紊亂。於子女而言,亦難獲周全之愛與良好教養,家族傳承亦受其害。”
“且看今朝,納妾之製更顯弊端。眾多貧苦人家女子,或因家境所迫,或遭人拐賣,被迫為妾,失卻自由與尊嚴,人權慘遭踐踏。此非我朝文明之所倡,亦非仁政之所為。”
“而一夫一妻製度,可促家庭和睦,夫妻齊心,共營家業。子女於和諧家庭中成長,更能成才報國。且能彰顯我朝尊重人權、男女平等之風範,提升我朝於天下之文明形象。朕望諸位愛卿深思熟慮,摒棄舊念,與朕同力,共推此製,為我朝之昌盛、萬民之福祉謀長遠之策。”
議政院諸位大臣麵麵相覷,老實說,他們內心是極其不願意的。大家蠅營狗苟,汲汲追求功名利祿,可不就是為了多娶幾房妻妾,為自家開枝散葉?
但因為這個法條草案,對他們現有的妻妾成群生活沒有造成影響,隻是房中不能再新增婦人罷了。
而且,三十年後,在座諸位議政院大臣,除了北靜郡王水溶,他還年輕,才三四十歲,或許到時候仍舊在世,其他人應當都已化成一把黃土了吧?
偏偏北靜郡王水溶,有著龍陽之好,對於貌美婦人不甚喜歡,這個法條對於他來說,沒有太大影響,他為了在周進麵前圖表現,自然是舉雙手完成了。
“哎,就再苦一苦三十年後的年輕人吧?”眾人私下裏議論道。
鑒於這種情形,這個三十年後禁止納妾的法條便算是稀裏糊塗地通過了。
會議結束後,列席會議的內閣首輔大臣張安世還想把周進攔截下來,想要就一些政事向新民帝周進,進行請示。
周進卻徑直搖了搖頭,擺了擺手,直言道,“請示什麽?你若是有什麽好的想法,便寫成條文,交由議政院討論。議政院若是通過了,把文書交到我這裏簽署,便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加以執行,若是議政院不通過,你哪怕說服我也沒用。”
“你這個皇帝也當得太容易了吧?”張安世苦笑道。
周進笑眯眯地回答道,“要不然呢?我冒著這麽大的風險,奮鬥了小半生,不就是為了光明正大地歇一歇?”
話雖如此,但周進對於金陵新民朝廷的掌控力,卻一點兒也不低。
蓋因禦前軍事會議或者禦前內閣會議的決定,雖然都要遞交到議政院進行審議,通過後才能執行,看似由議政院掌握了朝廷最終決策權。
但問題是,周進作為皇上,卻享有議政院一半大臣的直接任免權,另一半議政院大臣的名額,雖說是在地方行省官員之中選舉產生,提名權在各省督撫那裏,問題是,各省督撫的任免,也同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周進個人意見的影響。
與此同時,禦前內閣會議成員,包括內閣首輔、內閣次輔及各部大臣,都須得經由周進提名,交由議政院會議進行表決。
各部副大臣的提名權,則由內閣首輔直接任免,這是獨屬於內閣首輔的榮耀。
各部司官,則由各部大臣進行任免。
而禦前軍事會議成員,也分別由皇上進行任免和提名,這樣便能有效避免大權旁落。
在周進看來,自己的權力太大了,朝廷人事和大政方針,都由他一手操持,但在張安世、王允等人看來,他這個皇帝的權力又似乎有點小,這也不管,那也不管,簡直就是一個甩手掌櫃?
為此,議政院院長王允老大人,還特意提醒過周進。
一次宮廷宴席上,他邁著沉穩的步伐,緩緩靠近皇上周進,臉上帶著一絲憂慮與凝重。待行至近前,王允恭敬地行禮之後,才壓低聲音開口道:
“陛下,老臣近日心中憂慮難安,不得不向陛下進言。內閣首輔張安世大人,其權力如今已頗有膨脹之勢。他竟可直接任免各部副大臣,如此關鍵之職位,盡在其掌控之中。老臣暗中留意,如今朝堂之上,二、三品之官員,大半皆為其親信。”
王允微微抬頭,目光中滿是懇切:“陛下,老臣並非質疑張大人之忠心,張大人追隨陛下多年,立下汗馬功勞,此乃眾人皆知之事。然陛下聖明,當知權力之平衡,乃朝堂穩固之根本。今張大人權傾朝野,長此以往,恐百官隻知有張大人,而不知有陛下,於陛下之威信,定會有所損傷。陛下宜早做籌謀,防患於未然,以保我朝之根基穩固,皇權至上。”
周進聽後,微微皺眉,陷入沉思。
他還沒有想好,應當怎樣向王允老大人進行解釋,內閣首輔張安世竟然也偷偷地找到他,狀告王允老大人長臂管轄,把持朝政,動輒對內閣政事指指點點,說這也不行,那也不好,讓他這個內閣首輔感覺非常憋屈。
“陛下,微臣實難忍受,特來向陛下訴苦。”
張安世聲音略帶顫抖,“議政院院長王允老大人,近來行事實在過分。內閣所理之事,皆關乎朝政機要,可他卻屢屢長臂管轄。”
張安世抬起頭,眼中含怨:“微臣每推行一項政令,無論巨細,王允老大人都要橫加幹涉。他常常對內閣政事指指點點,這也不行,那也不好,全然不顧內閣與議政院各司其職之分。微臣一心為陛下分憂,為江山社稷謀劃,卻被他如此掣肘,政令推行艱難,微臣實在是有苦難言,還望陛下為微臣做主。”
說到後來,張安世的臉上盡是憤懣與委屈之情。
這不免讓周進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周進微微傾身,目光平和地看著張安世,向他解釋了議政院和內閣的不同分工:“張卿家,且聽朕一言。議政院與內閣,於這朝堂之上,恰似車之兩輪,鳥之雙翼,雖共輔朝政,然分工確有不同。”
“議政院,猶如國之智囊,其職責在於廣納賢言,集思廣益。諸多國策之研討、朝製之權衡、民生之利弊剖析,皆需經議政院諸公反複斟酌,權衡四方利弊。他們可對朝政提出建言,議論各項事務之可行與否,為朕與內閣提供多方麵的思考與參考,此乃廣開言路、民主施政之要徑。”
“而內閣,則為朕之臂膀,主司政令之執行與細化。卿家身為內閣首輔,當將朕之旨意、經議政院論定之良策,化作具體可行之政令,督導各部施行。確保朝令夕行,上傳下達之順暢,使國家機器有序運轉,事無巨細,皆能妥善處置。”
“朕知卿家勞苦功高,然王允老大人於議政院之作為,亦非無端。卿家與王大人,皆為朝廷棟梁,當相互理解、協作,切不可因職權之事心生嫌隙。唯有二者各司其職,又協同配合,方能保我朝之昌盛,朕之江山永固。卿家可明白否?”
張安世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不是很明白。
既然這樣,周進隻能下一劑猛藥了。
他作為帝國元首,頒發旨意,免除了王允老大人的議政院院長職務。
消息傳到王府,王允老大人猶且心中不解。他向前來宣旨的周太監詢問道,“這不是搞錯了?前幾日我去拜見聖上,他還勉勵我說,老驥伏櫪,誌在千裏,讓我擼起袖子加油幹,可這一轉眼的功夫,怎麽就把我的議政院院長職務給免除了?”
王允老大人的兒子王成學,現任工商部副大臣,他從口袋中掏出了一張銀票,想要塞到周太監的手掌心裏。
周太監拒絕道,“咱們都是老朋友了,可不興這一套呀。要是一件好事,你們父子倆的這筆銀子,我拿了也就拿了。可你父親都被免官了,我要再拿你的銀子,那也太說不過去了。”
周太監也不知道這件事情的原委,他疑惑道,“我也覺得奇怪,皇上宣召女官賈探春撰寫聖旨的時候,還和她打鬧來著。看情形,不像是對王老大人生氣的樣子?”
“這就好,這就好。”王成學輕鬆了一口氣道。他就怕父親犯事,到時候連累了他,影響到了他的仕途,可就情況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