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一張嘴皮子,說死你們
大明:日記造反,老朱追著我狂砍 作者:浩瀚星辰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朱肅這一番話,讓宋濂,劉三吾等人再次愣住了。
並且陷入到深深的沉思之中,難道他們之前都做錯了不成。
看到他們這般反應,朱肅接著說道:“宋濂先生,劉三吾先生,一個人偉大不偉大,不是看他有什麽樣的想法,而是看他做了什麽?”
“就那孔夫子他老人家來說吧!”
“周遊列國,教化眾生。”
“更是留下了論語這樣的曠世奇書,以此來教育後人。”
“孔夫子是一開始就立誌做聖人,要教化眾生的嘛?”
“恐怕並不是如此吧!”
“他也是從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情開始做,把這些小的事情累積在一起,就慢慢地變成了一件偉大的事情。”
“宋濂先生,我且問你,都現在為止,你做過多少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呢?”
“我……我!”
朱肅這一問,宋濂人都麻了。
對啊!縱觀我這一生,我都做過什麽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呢?
朱肅繼續補充道:“尤其是,你所做的這些事情,有多少事情,是真正能夠有利於咱們大明,能夠讓大明的老百姓過得更好的。”
“有嘛?”
“劉三吾先生,你呢?”
聽到朱肅這一問,劉三吾連忙羞愧地低下了頭。
這會兒,他們這兩位大明的大儒,卻是如從犯錯誤的小學生一般。
在這之前,他們在湯和,徐達,沐英,乃至是在吳王朱肅前麵,都感覺自己是高人一等,他們是當世大儒,是聖人門徒。
但是現在,被朱肅這麽一說,他們頓時有一種無地自容的感覺。
這麽多年下來,他們到底做了多少有意義的事情呢?
為大明的崛起,富強。
他們做出過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嘛?
貌似沒多少吧!
這一刻,他們的理想,他們的夢,乃至是他們所追求的道。
破滅了!
甚至於,在這一刻,他們都感覺自己的人生,好像都是虛假的一般,之前的所經曆的一切,那都隻是一場夢而已。
“宋濂先生,劉三吾先生,你們不是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那我問你們,要如何為天地立心呢?”朱肅問道
“嗬嗬!”
朱肅冷冷一笑,隨即說道:“說不出來吧!說的時候頭頭是道,可讓你們真正做起來的時候,卻什麽都不知道了。”
“就讓本王來告訴你們吧!”
“當下,你們應該怎麽做,才能夠完成這些。”
“咕嚕!”
宋濂深呼吸了一口氣,隨即問道:“吳王殿下,那我們該如何做呢?”
朱肅說道:“這件事情說起來很簡單,其實做起來也很簡單,讓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吃飽飯,都能有地方住,都能有衣服穿。”
“再進一步,讓天下的老百姓,都能讀書認字。”
“再進一步,就是讓天下老百姓,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這才是你們應該做的。”
“這……這怎麽可能呢?”宋濂顫抖地問道
“這怎麽就不可能呢?來,本王給你們掰扯掰扯。”朱肅笑道,現在大明的時代無法做到的事情,現代可是輕輕鬆鬆就完成了。
不但可以吃得飽,還可以吃得更好。
不但有得住,還可以住得更好,穿得更好。
頓了頓,朱肅隨即說道:“宋濂先生,劉三吾先生,你說你們這些讀書人,一天天都是在幹什麽呢?”
“除了讀書,還有幹其他的事情嘛?”
“呃!”
“這!”
翰林院這些人一愣,貌似,他們除了讀書做學問,就沒有幹過其他的事情。
朱肅笑道:“我就知道,我現在就來跟你們理一下吧!”
“讀書的道理就在那裏,你明悟了,他明悟了,有什麽用呢?這些道理能當飯吃嘛?不單單自己不能吃飽,別人也不能吃飽。”
“既然如此的話,根本就不需要這麽多人去明悟這個道理。”
“而你們之中,確實是有大部分的聰明人。”
“既然如此,為何不能拿出一部分研究學問和道理的時間,去研究一些其他的事情呢?比如說,如何能夠提升老百姓耕地的效率呢?”
“原本,一個時辰才能耕完的地,一炷香就能耕地完呢?”
“亦或者,如何讓農作物的產量提升呢?”
“原本一畝地可以收獲三百斤糧食,你們就不能去想辦法,讓這個產量提升到四百斤,五百斤,乃至是七八百斤,上千斤呢?”
“這不比研究學問,來得更實際嘛?”
“一旦研究出來了,那可是千秋之功啊!”
“再或者,去研究一下,如何能夠防禦蝗災,遭遇到旱災的時候,老百姓該怎麽辦呢?能不能研究出一些,能夠抗旱災的農作物呢?”
“亦或者,去研究如何防止洪水。”
“每年洪水泛濫的季節一到,黃河兩岸多少老百姓遭受到洪水的侵犯,整得家破人亡的,你們要是想出了防治洪水的辦法,這也是千秋大功啊!”
“生活的各個方麵,都是你們可以去研究的方向,以此來為老百姓造福。”
“再比如,你們可以去研究,如何在降低成本的情況下,煉製成更好吃的食用鹽呢?讓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夠吃得起上好的精鹽。”
“再有就是煉鐵的技術,你們也可以去研究啊!”
“冬天來了,有多少老百姓被凍死的,你們也可以去研究,如何能夠讓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夠順順利利的渡過寒冬。”
“你們也已經感覺到了,最近這些年來,大明的冬天是越來越冷了。”
“按照這種趨勢下去,未來幾年,將會更冷。”
“我們是沒問題,但那些貧苦人家的老百姓呢?”
“他們如何過冬!”
“再比如,你們可以研究一下養殖技術,如何能夠讓豬肉的味道,變得不那麽腥和膻,如何能夠讓野豬變成家養的豬。”
“讓豬大肆繁殖起來,牛和羊也是如此。”
“到時候,讓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夠吃得起肉,這也是大功一件。”
“可……可!”
聽到朱肅這話,劉三吾忍不住說道:“吳王殿下,我輩讀書人,又……又豈能去做一些這樣的事情呢?”
“愚蠢!”
朱肅忍不住地說道:“那你說,讀書人為何不能去做這些事情呢?讀書人就很了不起,高人一等了嘛?”
“你們不去做這些事情,那你準備讓誰去做呢?”
“呃!”
“這!”
朱肅這一問,劉三吾又說不出話來了。
是啊!
他們不去做,誰去做呢?
朱肅接著問道:“你們不是想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嘛!這就是方法,實踐出真知。”
“為何自從孔夫子之後,儒家便再也沒有出過一位聖人呢?”
“因為你們都死讀書,從來不去實踐。”
“尤其是你們這些讀書人,都自命清高,自以為高人一等,自己的身份,不適合去做這些事情。”
“這些事情,明明應該是你們這些讀書人,你們這些聰明人去幹的。”
“隻有你們去幹了,研究出來了,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才能夠去教會更多的人,告訴他們怎麽辦。”
“你們不去做,他們不知道怎麽做。”
“然後,大家就一直都原地踏步,誰也沒有進步。”
“甚至於,你們都還退步了。”
“我問你們!”
朱肅一臉不屑地看著翰林院的這些大儒,說道:“你們不是都以孔夫子為自己的目標嘛?那我問你們,君子六藝,你們都會多少呢?”
“宋濂大儒,你可會騎馬射箭啊!”朱肅問道
“我……我!”
“嗬嗬!”
朱肅接著問道:“劉三吾大儒,你可曾會駕馭車馬呀!”
這一問,翰林院的大儒們,就沒有一個敢抬起頭來的,他們都不會啊!
“嗬嗬!”
朱肅一聲冷笑道:“以本王看,你們這些人,也就隻會君子六藝之中的禮和書吧!對於樂你們怕是一知半解吧!”
“至於射、禦、數這三門的話,你們可曾有過什麽研究呢?”
“宋濂大儒,劉三吾大儒,你們兩可曾有過研究呢?”
“本王再問你們,君子六藝,你們有多少人掌握了四藝以上呢?”
朱肅這一問,愣是沒有一個人敢回答,他們是真的沒有研究過,就算是宋濂這位大儒,他也沒多少時間去研究射、禦、數這三門。
“咳咳!”
朱肅隨即說道:“現在,本王打算改革文舉科考,你們還有異議嘛?”
並且陷入到深深的沉思之中,難道他們之前都做錯了不成。
看到他們這般反應,朱肅接著說道:“宋濂先生,劉三吾先生,一個人偉大不偉大,不是看他有什麽樣的想法,而是看他做了什麽?”
“就那孔夫子他老人家來說吧!”
“周遊列國,教化眾生。”
“更是留下了論語這樣的曠世奇書,以此來教育後人。”
“孔夫子是一開始就立誌做聖人,要教化眾生的嘛?”
“恐怕並不是如此吧!”
“他也是從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情開始做,把這些小的事情累積在一起,就慢慢地變成了一件偉大的事情。”
“宋濂先生,我且問你,都現在為止,你做過多少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呢?”
“我……我!”
朱肅這一問,宋濂人都麻了。
對啊!縱觀我這一生,我都做過什麽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呢?
朱肅繼續補充道:“尤其是,你所做的這些事情,有多少事情,是真正能夠有利於咱們大明,能夠讓大明的老百姓過得更好的。”
“有嘛?”
“劉三吾先生,你呢?”
聽到朱肅這一問,劉三吾連忙羞愧地低下了頭。
這會兒,他們這兩位大明的大儒,卻是如從犯錯誤的小學生一般。
在這之前,他們在湯和,徐達,沐英,乃至是在吳王朱肅前麵,都感覺自己是高人一等,他們是當世大儒,是聖人門徒。
但是現在,被朱肅這麽一說,他們頓時有一種無地自容的感覺。
這麽多年下來,他們到底做了多少有意義的事情呢?
為大明的崛起,富強。
他們做出過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嘛?
貌似沒多少吧!
這一刻,他們的理想,他們的夢,乃至是他們所追求的道。
破滅了!
甚至於,在這一刻,他們都感覺自己的人生,好像都是虛假的一般,之前的所經曆的一切,那都隻是一場夢而已。
“宋濂先生,劉三吾先生,你們不是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那我問你們,要如何為天地立心呢?”朱肅問道
“嗬嗬!”
朱肅冷冷一笑,隨即說道:“說不出來吧!說的時候頭頭是道,可讓你們真正做起來的時候,卻什麽都不知道了。”
“就讓本王來告訴你們吧!”
“當下,你們應該怎麽做,才能夠完成這些。”
“咕嚕!”
宋濂深呼吸了一口氣,隨即問道:“吳王殿下,那我們該如何做呢?”
朱肅說道:“這件事情說起來很簡單,其實做起來也很簡單,讓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吃飽飯,都能有地方住,都能有衣服穿。”
“再進一步,讓天下的老百姓,都能讀書認字。”
“再進一步,就是讓天下老百姓,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這才是你們應該做的。”
“這……這怎麽可能呢?”宋濂顫抖地問道
“這怎麽就不可能呢?來,本王給你們掰扯掰扯。”朱肅笑道,現在大明的時代無法做到的事情,現代可是輕輕鬆鬆就完成了。
不但可以吃得飽,還可以吃得更好。
不但有得住,還可以住得更好,穿得更好。
頓了頓,朱肅隨即說道:“宋濂先生,劉三吾先生,你說你們這些讀書人,一天天都是在幹什麽呢?”
“除了讀書,還有幹其他的事情嘛?”
“呃!”
“這!”
翰林院這些人一愣,貌似,他們除了讀書做學問,就沒有幹過其他的事情。
朱肅笑道:“我就知道,我現在就來跟你們理一下吧!”
“讀書的道理就在那裏,你明悟了,他明悟了,有什麽用呢?這些道理能當飯吃嘛?不單單自己不能吃飽,別人也不能吃飽。”
“既然如此的話,根本就不需要這麽多人去明悟這個道理。”
“而你們之中,確實是有大部分的聰明人。”
“既然如此,為何不能拿出一部分研究學問和道理的時間,去研究一些其他的事情呢?比如說,如何能夠提升老百姓耕地的效率呢?”
“原本,一個時辰才能耕完的地,一炷香就能耕地完呢?”
“亦或者,如何讓農作物的產量提升呢?”
“原本一畝地可以收獲三百斤糧食,你們就不能去想辦法,讓這個產量提升到四百斤,五百斤,乃至是七八百斤,上千斤呢?”
“這不比研究學問,來得更實際嘛?”
“一旦研究出來了,那可是千秋之功啊!”
“再或者,去研究一下,如何能夠防禦蝗災,遭遇到旱災的時候,老百姓該怎麽辦呢?能不能研究出一些,能夠抗旱災的農作物呢?”
“亦或者,去研究如何防止洪水。”
“每年洪水泛濫的季節一到,黃河兩岸多少老百姓遭受到洪水的侵犯,整得家破人亡的,你們要是想出了防治洪水的辦法,這也是千秋大功啊!”
“生活的各個方麵,都是你們可以去研究的方向,以此來為老百姓造福。”
“再比如,你們可以去研究,如何在降低成本的情況下,煉製成更好吃的食用鹽呢?讓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夠吃得起上好的精鹽。”
“再有就是煉鐵的技術,你們也可以去研究啊!”
“冬天來了,有多少老百姓被凍死的,你們也可以去研究,如何能夠讓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夠順順利利的渡過寒冬。”
“你們也已經感覺到了,最近這些年來,大明的冬天是越來越冷了。”
“按照這種趨勢下去,未來幾年,將會更冷。”
“我們是沒問題,但那些貧苦人家的老百姓呢?”
“他們如何過冬!”
“再比如,你們可以研究一下養殖技術,如何能夠讓豬肉的味道,變得不那麽腥和膻,如何能夠讓野豬變成家養的豬。”
“讓豬大肆繁殖起來,牛和羊也是如此。”
“到時候,讓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夠吃得起肉,這也是大功一件。”
“可……可!”
聽到朱肅這話,劉三吾忍不住說道:“吳王殿下,我輩讀書人,又……又豈能去做一些這樣的事情呢?”
“愚蠢!”
朱肅忍不住地說道:“那你說,讀書人為何不能去做這些事情呢?讀書人就很了不起,高人一等了嘛?”
“你們不去做這些事情,那你準備讓誰去做呢?”
“呃!”
“這!”
朱肅這一問,劉三吾又說不出話來了。
是啊!
他們不去做,誰去做呢?
朱肅接著問道:“你們不是想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嘛!這就是方法,實踐出真知。”
“為何自從孔夫子之後,儒家便再也沒有出過一位聖人呢?”
“因為你們都死讀書,從來不去實踐。”
“尤其是你們這些讀書人,都自命清高,自以為高人一等,自己的身份,不適合去做這些事情。”
“這些事情,明明應該是你們這些讀書人,你們這些聰明人去幹的。”
“隻有你們去幹了,研究出來了,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才能夠去教會更多的人,告訴他們怎麽辦。”
“你們不去做,他們不知道怎麽做。”
“然後,大家就一直都原地踏步,誰也沒有進步。”
“甚至於,你們都還退步了。”
“我問你們!”
朱肅一臉不屑地看著翰林院的這些大儒,說道:“你們不是都以孔夫子為自己的目標嘛?那我問你們,君子六藝,你們都會多少呢?”
“宋濂大儒,你可會騎馬射箭啊!”朱肅問道
“我……我!”
“嗬嗬!”
朱肅接著問道:“劉三吾大儒,你可曾會駕馭車馬呀!”
這一問,翰林院的大儒們,就沒有一個敢抬起頭來的,他們都不會啊!
“嗬嗬!”
朱肅一聲冷笑道:“以本王看,你們這些人,也就隻會君子六藝之中的禮和書吧!對於樂你們怕是一知半解吧!”
“至於射、禦、數這三門的話,你們可曾有過什麽研究呢?”
“宋濂大儒,劉三吾大儒,你們兩可曾有過研究呢?”
“本王再問你們,君子六藝,你們有多少人掌握了四藝以上呢?”
朱肅這一問,愣是沒有一個人敢回答,他們是真的沒有研究過,就算是宋濂這位大儒,他也沒多少時間去研究射、禦、數這三門。
“咳咳!”
朱肅隨即說道:“現在,本王打算改革文舉科考,你們還有異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