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考完之後再分專業
大明:日記造反,老朱追著我狂砍 作者:浩瀚星辰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特麽還能有什麽異議啊!
武將代表這一方,完完全全就是站在朱肅這一邊,不管朱肅提出什麽,湯和跟徐達,還有沐英這些人,基本上都是無條件的服從。
而他們文臣這一邊,也都被朱肅說得無話可說了。
這會兒,他們算是領教到了吳王朱肅的厲害了,單單是他的口才,就連宋濂,劉三吾這些大儒,都根本不是其對手。
雖然沒有異議,不敢反抗了,但宋濂還是忍不住地問道:“敢問吳王殿下,您打算如何改革文舉科考呢?”
“如果您的改革是好的,有利於大明的發展,那老臣絕對是支持的。”
“但……但如果是弊大於利的情況,老臣還是會反對的。”
“哈哈哈!”
聽到宋濂這話,朱肅忍不住大笑了出來,說道:“不愧是當世大儒,你的風骨還是讓本王有一些敬佩的。”
“本王從不做沒把握的事情,既然本王敢這麽說,那本王將要對文舉科考改革的方向,自然而然都是好的,都是有利於大明的。”
“首先,從這一屆大明科考開始,本王將會在其中加幾個科目。”
“如果僅僅隻是文章寫得好,那樣是不行的。”
“為什麽自古都會流傳著這麽一句話呢?百無一用是書生,因為他們就隻知道讀死書,死讀書,很多書生除了寫文章之後,啥也幹不了。”
“首先,本王打算將算數這一門,加入到文舉科考之中。”
“你們可有異議呢?”
“沒有!”
劉三吾隨即說道:“吳王殿下,將算數加入到科舉之中,這理所應當,我們沒有任何的異議,您還有什麽要加的嘛!”
“因為現在開了武科,對於文科這邊,稍微放鬆一點,可以不要求參加科考的學子都會騎馬和射箭,駕車這一方麵,也可以放低要求。”
“除此之外,政治和曆史這兩門學科,本王打算加上去。”
“嗯?”
宋濂忍不住問道:“吳王殿下,何為政治和曆史呢?”
朱肅隨即回道:“就隻是字麵意思,曆史就是考核他們對曆史的了解,作為一名合格的學子,怎麽能不了解曆史呢?”
“在這一點上,本王認為是非常關鍵的。”
“難道,你們沒有發現一件事情嘛?隨著時間和曆史的推演,許多儒家經典的含義,都被你們給曲解了。”
“每一部經典,每一段有教育意義的話,都必須得結合當時的情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唯有如此,才能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你們還別不信,宋先生,我切問你,君子遠庖廚,這話什麽意思?”
“呃!”
“這……這!”
看到宋濂戰戰兢兢的樣子,朱肅冷笑道:“你是不是想說,作為一名君子,是不是應該遠離廚房呢?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是,是君子要把廚房安在離自己較遠的地方。”
“還有一句話,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什麽意思呢?”
“嗬嗬!”
看到宋濂不說話了,朱肅接著說道:“宋濂先生,按照你們現在所理解的,是不是就是不要去招惹女子和小人,他們不好對付呢?”
“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是這樣的嘛?”
“孔老夫子在說這話的時候,是在什麽樣的環境下,當時那個曆史社會,又是怎麽樣的呢?他說這話的含義是什麽呢?”
“本王來給你們解釋一下吧!這話的真正含義。”
“孔老夫子口中的這個小人,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小人,而是指的家中的奴仆下人,亦或者是未修身之人。”
“而他這話的真正含義,其實是指女子與小人,他們都很難培養自己的浩然正氣,難養身、心、性、命,所以與之相處要有遠近分寸,太近了容易失禮,壞了規矩;過於遠離,又容易招致怨恨,而不利於儒學的傳承。”
“孔夫子這等聖人,又怎麽可能會貶低他人呢?”
“所以啊!”
朱肅很嚴肅的說道:“學經典的時候,必須得學曆史,兩者相結合,二者缺一不可,不然的話,你們這些人,一個個都會各種曲解經典。”
“一旦開始曲解,到了後麵,就會越來越嚴重。”
“知道嘛!”
“嗯!”
被朱肅這一番教育,翰林院這些人的頭,低的更下了,完全就不敢和朱肅對視,在他們最擅長的領域,被朱肅批評得無話可說,他們還有什麽臉麵呢?
湯和,徐達,沐英三人更是瞪大了雙眼。
我的吳王殿下,厲害了啊!
他們作為武將,雖然平日裏沒有跟這些文臣有過多少交流,但每一次雙方碰麵的時候,這些文臣都有一種高人一等的感覺,讓他們非常不爽。
在文臣的眼中,他們都是粗痞之人。
想要說,但又說不過他們這些文臣,他們的嘴皮子就是厲害。
但是現在,一個個被吳王朱肅說成這樣。
他們那叫一個激動。
朱肅接著說道:“這不單單是針對以後的這些學子,這也是本王,交代給你們翰林院的任務,將這些被曲解過的經典,一個個都給本王找出來。”
“然後,不管你們是去翻閱古籍也好,還是想其他的辦法也好,都必須將其原本的含義,給本王解釋清楚,不能在帶壞下一代了。”
“宋濂,劉三吾,這可是一個天大的機會啊!”
“若是你們能夠完成好這件事情,這對於大明而言,也是一個大貢獻,對於天下的學子而言,更是一個天大的功德。”
“辦好了,必將名垂千古。”
“辦不好,辦砸了,那你們就等著遺臭萬年吧!”
拿捏文人最好的辦法是什麽呢?就是用他們的名聲來威脅他們,誰也不希望自己死後,名聲遺臭萬年吧!
下一刻,宋濂義正言辭地說道:“吳王殿下,還請您放心,老臣一定會帶領翰林院的所有學士,將這件事情辦好。”
“很好!”
朱肅走過去,扶住宋濂和劉三吾,說道:“宋濂老先生,劉老先生,對你們這兩位,本王還是非常放心的。”
“政治和曆史,也是差不多的重要,了解當時的曆史,更要了解,當時的政治是處於一個什麽樣的階段,這也是有幫助的。”
“在一點,曆史能夠給我們諸多的啟發,教訓,還有知識。”
“政治和曆史這兩門,必須得加入到科考之中,你們沒有意見吧!”
“沒有!”
翰林院眾學士連連搖頭,此時此刻,哪裏還有什麽意見,吳王殿下說什麽他們跟著點頭,跟著吆喝就是了。
“這僅僅隻是開始,因為很多知識,在咱們大明還沒有普及開來,那本王就先不加進去了,等以後教育開始普及之後,本王再加其他的吧!”
“再有一點,本王需要改革的是。”
“以前,隻要成績出來之後,立馬就會發榜,然後由你們六部,確定這些學子的未來,到底是去翰林院,還是去朝廷六部,亦或者是去其他地方,擔任一些地方的官吏,比如說縣令這種。”
“現在,本王要對其做一個巨大的改變。”
“首先第一點,可以一定程度地擴大錄取的人數,比如說原先隻錄取五十個人左右的,現在增加到一百人,乃至是兩三百。”
“然後,在錄取完之後,不會立馬分配工作,而是對他們做定專業方向。”
“吳王殿下,何為定專業方向呢?”戶部尚書徐鐸問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專長的方麵,比如這個人文才好,口才卻一般,辦事能力也一般,那就讓他留在翰林院裏麵辦事,但這個學子文才稍微差一點,但是辦事能力強,那就去你們六部之中,或者下派。”
“然後,辦事能力強,又看他在哪個方麵強。”
“比如說斷案能力強,那就去刑部,在算賬方麵有天賦,那就去戶部,如果他在醫學方麵有天賦,那就送他去太醫院。”
“要是在技術方麵有天賦,那就去工部。”
“在農業方麵有天賦,那就去戶部,讓他從事這一方麵。”
“如果他在兵法方麵有天賦,那就去兵部。”
“總之,物盡其用。”
“讓他們幹自己喜歡,又專長的事情,這不是很好嘛?”
“而這個時間的話,本王定位一到三年,若是有天賦,有能力的,就可以早一點出來任職,若是天賦稍微差一點,那就多等一段時間。”
“而且,這樣的話,還可以將一些庸才篩選出來。”
“眾位,你們覺得如何呢?”
“好!”
宋濂帶頭說道:“吳王殿下,您的這個提議,實在是太好了,是老臣之前莽撞了,不懂事,要是早知道這樣,老臣絕對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武將代表這一方,完完全全就是站在朱肅這一邊,不管朱肅提出什麽,湯和跟徐達,還有沐英這些人,基本上都是無條件的服從。
而他們文臣這一邊,也都被朱肅說得無話可說了。
這會兒,他們算是領教到了吳王朱肅的厲害了,單單是他的口才,就連宋濂,劉三吾這些大儒,都根本不是其對手。
雖然沒有異議,不敢反抗了,但宋濂還是忍不住地問道:“敢問吳王殿下,您打算如何改革文舉科考呢?”
“如果您的改革是好的,有利於大明的發展,那老臣絕對是支持的。”
“但……但如果是弊大於利的情況,老臣還是會反對的。”
“哈哈哈!”
聽到宋濂這話,朱肅忍不住大笑了出來,說道:“不愧是當世大儒,你的風骨還是讓本王有一些敬佩的。”
“本王從不做沒把握的事情,既然本王敢這麽說,那本王將要對文舉科考改革的方向,自然而然都是好的,都是有利於大明的。”
“首先,從這一屆大明科考開始,本王將會在其中加幾個科目。”
“如果僅僅隻是文章寫得好,那樣是不行的。”
“為什麽自古都會流傳著這麽一句話呢?百無一用是書生,因為他們就隻知道讀死書,死讀書,很多書生除了寫文章之後,啥也幹不了。”
“首先,本王打算將算數這一門,加入到文舉科考之中。”
“你們可有異議呢?”
“沒有!”
劉三吾隨即說道:“吳王殿下,將算數加入到科舉之中,這理所應當,我們沒有任何的異議,您還有什麽要加的嘛!”
“因為現在開了武科,對於文科這邊,稍微放鬆一點,可以不要求參加科考的學子都會騎馬和射箭,駕車這一方麵,也可以放低要求。”
“除此之外,政治和曆史這兩門學科,本王打算加上去。”
“嗯?”
宋濂忍不住問道:“吳王殿下,何為政治和曆史呢?”
朱肅隨即回道:“就隻是字麵意思,曆史就是考核他們對曆史的了解,作為一名合格的學子,怎麽能不了解曆史呢?”
“在這一點上,本王認為是非常關鍵的。”
“難道,你們沒有發現一件事情嘛?隨著時間和曆史的推演,許多儒家經典的含義,都被你們給曲解了。”
“每一部經典,每一段有教育意義的話,都必須得結合當時的情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唯有如此,才能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你們還別不信,宋先生,我切問你,君子遠庖廚,這話什麽意思?”
“呃!”
“這……這!”
看到宋濂戰戰兢兢的樣子,朱肅冷笑道:“你是不是想說,作為一名君子,是不是應該遠離廚房呢?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是,是君子要把廚房安在離自己較遠的地方。”
“還有一句話,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什麽意思呢?”
“嗬嗬!”
看到宋濂不說話了,朱肅接著說道:“宋濂先生,按照你們現在所理解的,是不是就是不要去招惹女子和小人,他們不好對付呢?”
“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是這樣的嘛?”
“孔老夫子在說這話的時候,是在什麽樣的環境下,當時那個曆史社會,又是怎麽樣的呢?他說這話的含義是什麽呢?”
“本王來給你們解釋一下吧!這話的真正含義。”
“孔老夫子口中的這個小人,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小人,而是指的家中的奴仆下人,亦或者是未修身之人。”
“而他這話的真正含義,其實是指女子與小人,他們都很難培養自己的浩然正氣,難養身、心、性、命,所以與之相處要有遠近分寸,太近了容易失禮,壞了規矩;過於遠離,又容易招致怨恨,而不利於儒學的傳承。”
“孔夫子這等聖人,又怎麽可能會貶低他人呢?”
“所以啊!”
朱肅很嚴肅的說道:“學經典的時候,必須得學曆史,兩者相結合,二者缺一不可,不然的話,你們這些人,一個個都會各種曲解經典。”
“一旦開始曲解,到了後麵,就會越來越嚴重。”
“知道嘛!”
“嗯!”
被朱肅這一番教育,翰林院這些人的頭,低的更下了,完全就不敢和朱肅對視,在他們最擅長的領域,被朱肅批評得無話可說,他們還有什麽臉麵呢?
湯和,徐達,沐英三人更是瞪大了雙眼。
我的吳王殿下,厲害了啊!
他們作為武將,雖然平日裏沒有跟這些文臣有過多少交流,但每一次雙方碰麵的時候,這些文臣都有一種高人一等的感覺,讓他們非常不爽。
在文臣的眼中,他們都是粗痞之人。
想要說,但又說不過他們這些文臣,他們的嘴皮子就是厲害。
但是現在,一個個被吳王朱肅說成這樣。
他們那叫一個激動。
朱肅接著說道:“這不單單是針對以後的這些學子,這也是本王,交代給你們翰林院的任務,將這些被曲解過的經典,一個個都給本王找出來。”
“然後,不管你們是去翻閱古籍也好,還是想其他的辦法也好,都必須將其原本的含義,給本王解釋清楚,不能在帶壞下一代了。”
“宋濂,劉三吾,這可是一個天大的機會啊!”
“若是你們能夠完成好這件事情,這對於大明而言,也是一個大貢獻,對於天下的學子而言,更是一個天大的功德。”
“辦好了,必將名垂千古。”
“辦不好,辦砸了,那你們就等著遺臭萬年吧!”
拿捏文人最好的辦法是什麽呢?就是用他們的名聲來威脅他們,誰也不希望自己死後,名聲遺臭萬年吧!
下一刻,宋濂義正言辭地說道:“吳王殿下,還請您放心,老臣一定會帶領翰林院的所有學士,將這件事情辦好。”
“很好!”
朱肅走過去,扶住宋濂和劉三吾,說道:“宋濂老先生,劉老先生,對你們這兩位,本王還是非常放心的。”
“政治和曆史,也是差不多的重要,了解當時的曆史,更要了解,當時的政治是處於一個什麽樣的階段,這也是有幫助的。”
“在一點,曆史能夠給我們諸多的啟發,教訓,還有知識。”
“政治和曆史這兩門,必須得加入到科考之中,你們沒有意見吧!”
“沒有!”
翰林院眾學士連連搖頭,此時此刻,哪裏還有什麽意見,吳王殿下說什麽他們跟著點頭,跟著吆喝就是了。
“這僅僅隻是開始,因為很多知識,在咱們大明還沒有普及開來,那本王就先不加進去了,等以後教育開始普及之後,本王再加其他的吧!”
“再有一點,本王需要改革的是。”
“以前,隻要成績出來之後,立馬就會發榜,然後由你們六部,確定這些學子的未來,到底是去翰林院,還是去朝廷六部,亦或者是去其他地方,擔任一些地方的官吏,比如說縣令這種。”
“現在,本王要對其做一個巨大的改變。”
“首先第一點,可以一定程度地擴大錄取的人數,比如說原先隻錄取五十個人左右的,現在增加到一百人,乃至是兩三百。”
“然後,在錄取完之後,不會立馬分配工作,而是對他們做定專業方向。”
“吳王殿下,何為定專業方向呢?”戶部尚書徐鐸問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專長的方麵,比如這個人文才好,口才卻一般,辦事能力也一般,那就讓他留在翰林院裏麵辦事,但這個學子文才稍微差一點,但是辦事能力強,那就去你們六部之中,或者下派。”
“然後,辦事能力強,又看他在哪個方麵強。”
“比如說斷案能力強,那就去刑部,在算賬方麵有天賦,那就去戶部,如果他在醫學方麵有天賦,那就送他去太醫院。”
“要是在技術方麵有天賦,那就去工部。”
“在農業方麵有天賦,那就去戶部,讓他從事這一方麵。”
“如果他在兵法方麵有天賦,那就去兵部。”
“總之,物盡其用。”
“讓他們幹自己喜歡,又專長的事情,這不是很好嘛?”
“而這個時間的話,本王定位一到三年,若是有天賦,有能力的,就可以早一點出來任職,若是天賦稍微差一點,那就多等一段時間。”
“而且,這樣的話,還可以將一些庸才篩選出來。”
“眾位,你們覺得如何呢?”
“好!”
宋濂帶頭說道:“吳王殿下,您的這個提議,實在是太好了,是老臣之前莽撞了,不懂事,要是早知道這樣,老臣絕對毫不猶豫就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