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生寒,馬車碾過濕漉漉的青石街,因此刻街上的行人頗多而放緩了行進的速度。
阿笙輕輕地靠在軟墊上休憩。
她剛從天水閣離開,正返回竇府。
東境五國最終還是選擇了綏靖之策,以安撫寒慶為上,應了互通貿易的請求。
因為五國朝廷都知曉,即便如此,哪個民商敢真的登上寒州?
他們雖是應下,但這事能不能成可就難保證了。
而阿笙則是得到了這個消息後,讓錦瑟著手準備航船北上的事。
這一忙碌就是多日,今日又是踏夜而歸。
阿笙難免覺得疲乏得緊。
車馬幾分顛簸,她便在裏麵昏昏欲睡。
也不知過了多久,一陣驚馬之聲響起,馬夫叱喝,阿笙抬眼便見一人竄入了馬車當中。
她看清來人,遂微微蹙眉,對外吩咐道:“無事,是我舊友。”
馬夫得了這話,方才放下心,繼續策馬前進。
阿笙看著眼前的男子,一襲長服已經濕盡,就連冠帶都隨意地甩在腦後。
汪旭陽一向自許才子風流,何曾有過這狼狽的時候?
自風華宴之後便一直未有他的消息,阿笙還以為他該是忙得難以分身才是。
汪旭陽神色十分謹慎,阿笙不由蹙了蹙眉。
“你被人追?”
汪旭陽做了個噤聲的手勢,而後警惕地聽著車駕外的動靜。
雨聲滴答,行人匆匆。
待馬夫將車駕過一段距離,他才鬆懈下來。
“從司政司離開便有幾人一直跟著我。”
汪旭陽的聲音帶著幾分嘶啞。
這已經是近日來的第幾波,他數不清了。
自他接手新政之事,便有世族之人找上門來,讓他疲於應對。
北境的事,他根本抽身不得。
汪旭陽微抬的眉目中帶著鋒利的光,不由嗤笑。
“想我那日還想與你謀劃大事,如今便已經是自顧不暇。”
說著,汪旭陽從自己的衣襟中摸出來一塊小印。
“這是陳王室留於我的印信,憑它便可與北境山中之人相認,請姑娘幫我這個忙,將人送回陳國去。”
阿笙低目看著汪旭陽手中那一枚糖色小印,卻並不接過去。
“汪兄,當日你我所談,隻是順船幫你載幾個朋友,可不是替你做這細作之事。”
事情便該是一碼歸一碼。
如今汪旭陽讓阿笙幫忙做的事,這性質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見阿笙並不接手,汪旭陽握了握手中的印信。
“你就不怕我向天家告發你的身世?”
車外的雨浠瀝瀝,阿笙神色淡漠地看著汪旭陽。
他的眸光被這寒風吹得低沉,在這略微搖曳的車廂之內透著涼意。
阿笙卻忽然勾了勾唇角。
“不過罪臣之女的身份,我又何懼?”
阿笙一不涉官職,二不涉國密,她是誰亦不妨礙她現在所行之事。
汪旭陽卻是嗤笑。
“姑娘怕是不知,皇帝可聽不得你那蘇姓的身份。”
“當年皇帝踩著蘇家的屍骨才在前朝壓過了景王的聲勢。”
“你那蘇三白的戲碼讓他坐立難安。”
汪旭陽臉上勾出冷笑。
“他一生重自己的聲望,可容不得蘇家還有心懷仇恨的餘孽活著。”
阿笙此時想起,裴鈺曾經與她提過,皇帝查過她。
看來汪旭陽當真是知道不少東西。
汪旭陽看著阿笙微眯著神色看向自己,臉上卻無半點慌張的模樣,更多的是探究。
他一時隻覺自己摸不準阿笙的脾氣。
半響,阿笙才開口。
“你能調用陳王室的烏雀?”
阿笙的語氣過於自然,仿似片刻前的劍拔弩張並不存在一般。
汪旭陽不知她到底怎麽想的,卻還是點了點頭。
阿笙微微向前傾著身子,緩聲道:
“這樣吧,若你能告訴我怎麽調用你們在央國的烏雀,我可以幫你將這幾個人送回去。”
廣寒樓出現內叛之人後,阿笙便再未委托他們查一些重要之事。
汪旭陽聽完阿笙的建議不由愣了愣。
“烏雀得到的消息可是會往陳國送的。”
阿笙在用烏雀的同時,也在給陳王室探聽情報遞方向。
“我知道。”
阿笙聞此卻依舊帶著笑意,就如廣寒樓一般,誰說這信息隻能單向傳遞。
到底烏雀怎麽用,她自己會看著辦。
見汪旭陽蹙緊了眉頭,看樣子並不願意輕易鬆口,阿笙掀了掀簾幕。
“就快到竇府了,汪兄該走了。”
聽聞阿笙的催促,汪旭陽長長舒了口氣,才自衣襟中又拿出來一個玉哨,上麵雕刻一隻騰飛的鴉雀。
“烏雀在央國有多個據點,拿著這個哨子便可讓他們去查你想查之事。”
阿笙正欲去拿,卻見汪旭陽將那哨子放在了此前拿出的印信旁。
要取這哨子,便須得先應下汪旭陽所請。
阿笙接過汪旭陽手中的兩樣東西,又細細看了看。
汪旭陽看阿笙心情似乎不錯,遂才鬆了一口氣。
他勾了勾唇,道:“你當真不怕我將你的身世告知皇帝?”
阿笙掃了他一眼,將東西仔細地收好。
“你恨天家,又怎麽會做如他意的事。”
這世上誰不想過著安穩的日子,汪家原本也當是京中的富貴人家,如今卻要遠走他國,仰仗他人鼻息而活。
而這一切的罪魁便是軒帝。
“那你呢,你當真不恨他麽?”
阿笙理了理衣袖,看向汪旭陽。
“恨。”
許是她的語氣太過清淺,這句“恨”讓人難以捉摸真假。
“但我是央國子民,我除了家還有國,我不似你,族人皆在他處。”
阿笙心裏清楚,一旦自己這恨說得真切了,便能成為汪旭陽乃至陳國日後拿捏自己的把柄。
她有多恨,汪旭陽便能借此事將她拿捏得多穩。
因此,她隻能往輕了說,拿出家國大義堵人口舌。
這樣,汪旭陽才不會再拿此事做文章。
這番家國大義論讓汪旭陽歎了口氣。
“你到底是在央國安穩長大的,自然會這麽想。”
阿笙的話讓汪旭陽理所應當地這般想,她也並未反駁。
車馬漸停,阿笙看了看車駕之外,又掃了一眼汪旭陽沉入暗色中的身影。
他抬眸之時,眼中盡是細碎的光。
“笙姑娘,我父母還在他們手上,還請一定要將這些人送回去。”
說完,他慎重地看了一眼阿笙,而後轉身下了車駕。
待汪旭陽走後,阿笙在車駕之中坐了良久。
她一直在思考著汪旭陽的所行所言。
若非被逼得無法,大抵他是不會找上自己。
趕狗不入窮巷,若汪旭陽在陳國的族人因此事出了差錯,他難免不會做出什麽損人不利己之事。
看來這人,她還得送。
阿笙輕輕地靠在軟墊上休憩。
她剛從天水閣離開,正返回竇府。
東境五國最終還是選擇了綏靖之策,以安撫寒慶為上,應了互通貿易的請求。
因為五國朝廷都知曉,即便如此,哪個民商敢真的登上寒州?
他們雖是應下,但這事能不能成可就難保證了。
而阿笙則是得到了這個消息後,讓錦瑟著手準備航船北上的事。
這一忙碌就是多日,今日又是踏夜而歸。
阿笙難免覺得疲乏得緊。
車馬幾分顛簸,她便在裏麵昏昏欲睡。
也不知過了多久,一陣驚馬之聲響起,馬夫叱喝,阿笙抬眼便見一人竄入了馬車當中。
她看清來人,遂微微蹙眉,對外吩咐道:“無事,是我舊友。”
馬夫得了這話,方才放下心,繼續策馬前進。
阿笙看著眼前的男子,一襲長服已經濕盡,就連冠帶都隨意地甩在腦後。
汪旭陽一向自許才子風流,何曾有過這狼狽的時候?
自風華宴之後便一直未有他的消息,阿笙還以為他該是忙得難以分身才是。
汪旭陽神色十分謹慎,阿笙不由蹙了蹙眉。
“你被人追?”
汪旭陽做了個噤聲的手勢,而後警惕地聽著車駕外的動靜。
雨聲滴答,行人匆匆。
待馬夫將車駕過一段距離,他才鬆懈下來。
“從司政司離開便有幾人一直跟著我。”
汪旭陽的聲音帶著幾分嘶啞。
這已經是近日來的第幾波,他數不清了。
自他接手新政之事,便有世族之人找上門來,讓他疲於應對。
北境的事,他根本抽身不得。
汪旭陽微抬的眉目中帶著鋒利的光,不由嗤笑。
“想我那日還想與你謀劃大事,如今便已經是自顧不暇。”
說著,汪旭陽從自己的衣襟中摸出來一塊小印。
“這是陳王室留於我的印信,憑它便可與北境山中之人相認,請姑娘幫我這個忙,將人送回陳國去。”
阿笙低目看著汪旭陽手中那一枚糖色小印,卻並不接過去。
“汪兄,當日你我所談,隻是順船幫你載幾個朋友,可不是替你做這細作之事。”
事情便該是一碼歸一碼。
如今汪旭陽讓阿笙幫忙做的事,這性質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見阿笙並不接手,汪旭陽握了握手中的印信。
“你就不怕我向天家告發你的身世?”
車外的雨浠瀝瀝,阿笙神色淡漠地看著汪旭陽。
他的眸光被這寒風吹得低沉,在這略微搖曳的車廂之內透著涼意。
阿笙卻忽然勾了勾唇角。
“不過罪臣之女的身份,我又何懼?”
阿笙一不涉官職,二不涉國密,她是誰亦不妨礙她現在所行之事。
汪旭陽卻是嗤笑。
“姑娘怕是不知,皇帝可聽不得你那蘇姓的身份。”
“當年皇帝踩著蘇家的屍骨才在前朝壓過了景王的聲勢。”
“你那蘇三白的戲碼讓他坐立難安。”
汪旭陽臉上勾出冷笑。
“他一生重自己的聲望,可容不得蘇家還有心懷仇恨的餘孽活著。”
阿笙此時想起,裴鈺曾經與她提過,皇帝查過她。
看來汪旭陽當真是知道不少東西。
汪旭陽看著阿笙微眯著神色看向自己,臉上卻無半點慌張的模樣,更多的是探究。
他一時隻覺自己摸不準阿笙的脾氣。
半響,阿笙才開口。
“你能調用陳王室的烏雀?”
阿笙的語氣過於自然,仿似片刻前的劍拔弩張並不存在一般。
汪旭陽不知她到底怎麽想的,卻還是點了點頭。
阿笙微微向前傾著身子,緩聲道:
“這樣吧,若你能告訴我怎麽調用你們在央國的烏雀,我可以幫你將這幾個人送回去。”
廣寒樓出現內叛之人後,阿笙便再未委托他們查一些重要之事。
汪旭陽聽完阿笙的建議不由愣了愣。
“烏雀得到的消息可是會往陳國送的。”
阿笙在用烏雀的同時,也在給陳王室探聽情報遞方向。
“我知道。”
阿笙聞此卻依舊帶著笑意,就如廣寒樓一般,誰說這信息隻能單向傳遞。
到底烏雀怎麽用,她自己會看著辦。
見汪旭陽蹙緊了眉頭,看樣子並不願意輕易鬆口,阿笙掀了掀簾幕。
“就快到竇府了,汪兄該走了。”
聽聞阿笙的催促,汪旭陽長長舒了口氣,才自衣襟中又拿出來一個玉哨,上麵雕刻一隻騰飛的鴉雀。
“烏雀在央國有多個據點,拿著這個哨子便可讓他們去查你想查之事。”
阿笙正欲去拿,卻見汪旭陽將那哨子放在了此前拿出的印信旁。
要取這哨子,便須得先應下汪旭陽所請。
阿笙接過汪旭陽手中的兩樣東西,又細細看了看。
汪旭陽看阿笙心情似乎不錯,遂才鬆了一口氣。
他勾了勾唇,道:“你當真不怕我將你的身世告知皇帝?”
阿笙掃了他一眼,將東西仔細地收好。
“你恨天家,又怎麽會做如他意的事。”
這世上誰不想過著安穩的日子,汪家原本也當是京中的富貴人家,如今卻要遠走他國,仰仗他人鼻息而活。
而這一切的罪魁便是軒帝。
“那你呢,你當真不恨他麽?”
阿笙理了理衣袖,看向汪旭陽。
“恨。”
許是她的語氣太過清淺,這句“恨”讓人難以捉摸真假。
“但我是央國子民,我除了家還有國,我不似你,族人皆在他處。”
阿笙心裏清楚,一旦自己這恨說得真切了,便能成為汪旭陽乃至陳國日後拿捏自己的把柄。
她有多恨,汪旭陽便能借此事將她拿捏得多穩。
因此,她隻能往輕了說,拿出家國大義堵人口舌。
這樣,汪旭陽才不會再拿此事做文章。
這番家國大義論讓汪旭陽歎了口氣。
“你到底是在央國安穩長大的,自然會這麽想。”
阿笙的話讓汪旭陽理所應當地這般想,她也並未反駁。
車馬漸停,阿笙看了看車駕之外,又掃了一眼汪旭陽沉入暗色中的身影。
他抬眸之時,眼中盡是細碎的光。
“笙姑娘,我父母還在他們手上,還請一定要將這些人送回去。”
說完,他慎重地看了一眼阿笙,而後轉身下了車駕。
待汪旭陽走後,阿笙在車駕之中坐了良久。
她一直在思考著汪旭陽的所行所言。
若非被逼得無法,大抵他是不會找上自己。
趕狗不入窮巷,若汪旭陽在陳國的族人因此事出了差錯,他難免不會做出什麽損人不利己之事。
看來這人,她還得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