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麽病沒得過,人家感冒了你跟著,人家不感冒了,你還感冒,三天兩頭的就要拉個肚子,也就是上學這幾年才消停一點。”也不知道是喝了多少藥,打了多少針。


    “那到最後是怎麽好的。”


    “還是在兒童醫院,那會兒醫院裏有一老中醫,去那就看了一眼,給了個偏方,讓回來拿白糖熬白桑葚樹的樹皮喝,也不是樹皮,就是裏麵的那點白膜。”說實話,當時她心就哐當一下,那醫生的態度特別敷衍,連仔細看都沒看,說了方子就把他們給打發走了,她就覺得是沒希望了。


    “誰知道那麽管用,你喝完當天晚上就知道要東西吃了。”然後就慢慢好起來了。


    “說起來那時候,真的讓人哭都哭不出來,什麽東西都沒有,當時我們村芬瑤家,就是筱筱她三爸家,筱筱三爸是工人,他們家條件好,偶爾還能來點稀罕東西填填嘴,你哥剛三歲,你還剛會走,他們家就煎帶魚吃,把你哥給饞的啊,滿院子亂轉轉,一個勁的跟我喊,媽媽,什麽東西,怎麽這麽香。”劉媽媽說著說著就回憶起了那些年的艱苦歲月。


    不管是劉奶奶還是劉媽媽,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有一獨有的歲月的童年記憶,可能生活物質條件的差距,每個人的“苦”都不一樣,但又有一個相差不多的大環境,劉奶奶他們的主要問題是填飽肚子,劉媽媽的中心思想是改善生活。


    至於他們這一代,她自己總結,應該是基礎條件已滿,奮力追求四有生活的一代,有房,有車,有錢,有學曆。


    劉明宣也挺樂意聽這些的,當笑話的同時,還能偶爾拿出來臭臭人。


    “那你當時是怎麽跟我哥說的?”要是能直接去市場買一根那就沒什麽說的必要了。


    “我還能怎麽說,我就說這是人家家裏炸肉了,一會兒吃飯咱也炸,結果吃飯的時候,你哥吃著肉歪頭問我,這怎麽跟人家哪味不太一樣呢?”劉媽媽邊說還邊模仿,語氣動作還都學的挺像。


    劉明宣在一邊被逗的笑。


    “那時候能炸個肉吃就夠美了,你以為像現在啊,豬肉,排骨的隨便吃啊!”那時候手裏沒錢,什麽都要算著花。


    現在說起來,想笑也想哭。


    “也就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像我們小時候,還帶魚?麵魚都少見,我記得你當時你大姨在家專管做飯,每次炒飯你姥姥都問,家裏還有油嗎?你大姨每次都喊有,還多著呢!”想想那時候啊,劉媽媽搖頭。


    “那是真有嗎?”聽劉媽媽剛才那口氣怎麽聽怎麽覺得大姨是在糊弄人。


    “有,怎麽沒有,你都不知道你大姨做飯怎麽放油。”放下手裏的蘋果,伸手一比劃,“就拿個調羹,在鍋上麵這麽輕輕轉一圈,你大姨手還穩,一次都甩不進去兩滴。”可不是夠嘛,放現在這種十斤的桶,估計能吃一輩子。


    劉明宣想象了一下,直接樂了,“真假的?就兩滴?菜不會糊嗎?”


    劉媽媽斜她一眼,“糊什麽糊,當時就吃個土豆,白菜的,想糊都糊不起來。”那時候糧食多當東西啊!誰敢糊!


    說了一通的少年苦楚,下了班,劉媽媽帶著她直奔市場,打算改善改善夥食。


    順便打電話問了劉奶奶過年家裏缺的,想要一口氣買齊。


    但去了市場才覺得這目標貌似有點太大,挺難實現,無他,人太多!


    還有一禮拜就過年了,現在已經很正式的進入了搶購的高峰期,大人小孩,老頭老太太,能動的都動起來了,整個市場人擠人。


    倆人先擠到賣豬肉的那,劉媽媽點點鉤子上掛著的豬腿,問多少錢。


    攤主頭都不抬的來了句九塊。


    “能便宜點嗎?”怎麽貴這麽多。


    攤主趁著遞肉的空檔掃了劉媽媽一眼,“大妹子,今天不講價。”


    劉媽媽也知道點行情,挑著差不多的,直接來了二十斤。


    然後她們很快就意識到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沒人跟著拎包,二十斤肉真的很不輕,剛開始還好,慢慢的劉明宣就拎不住了,也不管地上髒不髒了,直接扔地上了,心裏安慰自己,反正有兩層塑料袋。


    然後想要買全年貨這事就很自然的被倆人給選擇性遺忘了。


    買完豬肉,劉媽媽目標明確的直奔水產市場。


    水產市場那人也不少,老板忙的都沒空給裝貨,分著袋讓顧客自己挑。


    而且價錢也還自覺的漲了兩成。


    先買蝦,這沒什麽技巧,就是要活的,蹦的越歡越好,能挑挑的就是品種和大小。


    買完蝦就轉頭去買劉明灃小時候碎碎念的帶魚,帶魚沒新鮮的,都是冰貨,一條條的還是單獨包裝,凍的筆直,堆成一摞,自己挑,挑完就上稱。


    放下豬肉,劉明宣就蹲著跟劉媽媽一起挑,“不要黃眼珠的,那是外地的,要白的,看著眼珠是亮的,沒有血絲的就是好的。”


    劉明宣點頭,倆人一通挑,最後也就挑了七根,不是說不好,隻是這魚個頭有點大,七條就十四斤了。


    這個頭是不是有點太大了?她好像還沒吃過二斤一條的帶魚。


    “這稱準嗎?”劉明宣直接就問了。


    這話題比較敏感,老板一聽就過來了,指著自己家的稱,給她挨個數秤砣(現在還用的是計量稱,不是後來的電子秤。)。


    “我們家這稱您盡管放心,在這這麽多年了,還沒人因為這事找過門子,口碑一直就是好。”然後又拿起她們挑的帶魚。


    放在眼前翻個給看,“你看看這大帶魚,肉多厚,多寬,兩斤一條都不算沉。”


    劉明宣本來就不是什麽太懂行情,劉媽媽也被這老板忽悠的頭暈眼花,覺得有道理,倆人很幹脆利落的付了錢,抱著帶魚走人。


    結果回了家拿家裏的秤杆一秤,少了兩斤。


    本來應該是十四斤多點的,現在剛十二斤掛零,劉媽媽頓時就要炸。


    “還特意問了的,那人嘚啵了一大通,就說自己家秤準。不行,回去找。”這不是差一點,差兩斤呢,越想越覺得氣。


    劉爸爸剛好也回來了,三個人開車就直奔水產市場,路上劉媽媽怎麽想怎麽覺得虧,“這找回來也不合算啊,還搭了來回的油錢。”


    劉明宣被逗的一樂,開玩笑,“那就算一塊,讓他們給咱們把油錢也一起補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返青蔥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灼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灼融並收藏重返青蔥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