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是個上了年紀的老頭,拿著工具測試了一下,就給他們開單子,讓他們去檢驗一下。
孩子媽還在不停的問,孩子沒事吧,孩子沒事吧!
老醫生卻隻是讓他們去檢查,等檢查結果出來的時候就知道了。
等檢查結果出來,他的心咚的一下就掉到了底。
先天耳聾,染色體……
怎麽會是先天耳聾,他們家明明沒有……抱著孩子接著跑醫院,結果卻都一樣。
怎麽辦?孩子還這麽小!
幾個醫院輾轉,聽不懂醫學術語也逼著自己去聽,一直到錢花沒了,他才出來,打工的同時,了解一下關於這方麵的醫院和學校。
“這麽小好治,越小越好治,有一個什麽複健恢複,可以幫孩子恢複聽力,再等大點就可以配個助聽器了。”老板娘趕緊接,安慰說。
“我們家這個,小時候跟爺爺奶奶住,剛開始的時候也不知道,就覺得孩子反應慢,學說話也不行,一直到三歲多才看出不對勁,去醫院看,人家說是損失70,建議佩戴助聽器。要是早發現點估計還能好。”可能就跟正常孩子一樣了。
“我們孩子左耳30,右耳50,醫生說得等等,現在就是猶豫不定,說要不要裝這個助聽器,有說讓裝的,說孩子小,裝了對學說話有幫助,也有說不能裝的,說裝了孩子摔跤會影響聽力,說是摔一下損傷一次。”男人也不知道該聽誰的。
“聽醫生的,別人的都別聽,你姑娘這麽低的損傷值應該是不用裝,反正到時候去醫院,醫生讓裝就裝,其他人都不懂,最要注意的就是摔跤,不管裝不裝,小時候千萬看好了,不能摔跤,摔一次聽力下降一次。”小孩子本來就鬧,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倆人就孩子耳朵的事討論了好一會兒,老板娘說的眼睛都紅了。
等到她們結賬要走的時候,男人還在問,問關於孩子學校的事。
從小飯館出來,她們走在村口的街上,迎著細碎的雪花,心裏有點難受,誰的人生都有不稱意的時候,但從一開始就被否定了一大半……
未來的艱難可想而知。
雪越下越大,陳曉彤帶著他們去了村委旁邊的車棚下避雪。
因為天氣的原因,棚子下聚著好幾隻流浪狗,身上的皮毛被融化的雪水打濕,黏黏的,結成一條條的粗線,看著格外的瘦骨嶙峋。
都是小型犬,沒有一隻高過膝蓋。
村委對麵就是一家煙酒批發部,幾個人湊了錢,去對麵買了一袋兩塊錢的澱粉腸,人手一根,撕開包裝去喂窩在車棚角落的流浪狗。
狗通人性,可能知道她們是來給送吃的的,狗狗們都很乖,沒有叫,沒有往人身上撲,隻是瞪大眼睛,努力的搖著尾巴。
她一直覺得流浪狗比家裏養的寵物狗要懂事,不是說性格,是在看人眼色方麵,要靈敏很多。
生活磨人,狗也一樣,它們比人活的更艱難,標準也更低,人要的有很多,而它們要的,隻是活著……
風雪吹過耳邊的碎發,心裏卻暖暖的,她突然明白了,為什麽人要向善,因為心會暖……
等到了公交,劉明宣張筱筱一邊往車廂後麵的空座走,一邊回頭揮手。
冬天黑的格外的早,等她們到村口下車,天已經微微暗了,挎著張筱筱的手向後看,她仿佛能看見天邊一層層漫過來的黑色,拉著張筱筱快步跑起來。
從天落下來的黑好像在身後追著她們,慢跑一步就要被吞噬……
遠處的晚燈一盞盞亮起,微微泛黃的燈光連成一片,像螢火,微不足道卻堅定不移。
歡呼著,帶著溫度,驅散這無邊的黑暗。
雪下了半天,沒等天完全黑下來就停了。
劉奶奶熬了一鍋熱騰騰的骨頭湯。
大鐵鍋,小火慢燉,肉都化到湯裏了,一開鍋蓋就是一股撲鼻的香。
劉明灃迫不及待的去撈湯勺,被迎麵而來的熱氣撲過來,臉上的汗毛都立起來了,手上的動作不停,湯勺還沒放穩,右手已經伸向了放蔥花香菜的盤子。
左手滿溢的熱湯沾到了碗沿的手指,劉明灃被燙的呲牙咧嘴也沒舍得放下,就著滾熱的湯,美美的吸了一口。
天氣冷,人的胃口尤其的大,除了飯菜,每人都能再來兩碗熱湯。
中途劉明宣還下去補了一次蔥花香菜。
吃飽喝暖,瞌睡就上來了,她猜在很多年以前,人可能也是需要冬眠的,因為到了冬天她就格外的犯困,夏天能熬到十二,冬天一過八點半就想鑽被窩了。
不想委屈自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想睡必須睡。勉強撐著容易減壽。
被自己的歪理說服,心安理得的洗腳關燈鑽被窩。
第二天早上她是被喊起來的,劉奶奶一邊喊人一邊小聲嘀咕,“今天上課,不是忘了吧!”
劉明宣眯眯眼,她沒忘,她隻是不想起。
萬惡的補課……
艱難的穿上棉衣,整個人從頭到腳都透著一股我好不樂意,但現實打敗幻想,懶被窩這事,隻能騙自己說,一年後可以盡情的懶。
晴空萬裏,天空是純純的天藍色。
可惜今天要補課……不開心。
這次學校沒搞那麽多事,沒在外麵租場地,直接在自己學校,借著拿成績,順帶補課。
其實是借著補課順帶拿成績。
因為要上課,班主任早早就到班了,
先拿到手的不是成績單是課程表,班主任在講台右邊講事,她就在講台左邊抄課程表。
課程表安排的特別粗暴,本著充分利用時間的原則,音樂,體育什麽都不要想,通通丟掉。
一天八節課,前三節是語數英三門主課,後三節是政史地三門副科,最後兩節自習。
值得一提的,自從上了高三後,體育,音樂他們就沒上過幾節,但學校沒喊停,音樂美術老師卻都很自覺,一上課就讓他們上自習,然後各科課代表去辦公室喊人,哪科老師沒課就上哪門。
大家都習慣了。
等她抄完,成績單也發到手了,草草瞄了眼總成績和年級,區排名,劉明宣就把成績單扔到桌洞裏了。
距離高考越近,大家對成績的關注度反而沒有以前那麽高了,不是不在乎,隻是覺得沒必要咋呼了,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想想下次怎麽考好更重要一點。
而且班裏大多數人的成績也已經定型了,上下波動也很微小。
孩子媽還在不停的問,孩子沒事吧,孩子沒事吧!
老醫生卻隻是讓他們去檢查,等檢查結果出來的時候就知道了。
等檢查結果出來,他的心咚的一下就掉到了底。
先天耳聾,染色體……
怎麽會是先天耳聾,他們家明明沒有……抱著孩子接著跑醫院,結果卻都一樣。
怎麽辦?孩子還這麽小!
幾個醫院輾轉,聽不懂醫學術語也逼著自己去聽,一直到錢花沒了,他才出來,打工的同時,了解一下關於這方麵的醫院和學校。
“這麽小好治,越小越好治,有一個什麽複健恢複,可以幫孩子恢複聽力,再等大點就可以配個助聽器了。”老板娘趕緊接,安慰說。
“我們家這個,小時候跟爺爺奶奶住,剛開始的時候也不知道,就覺得孩子反應慢,學說話也不行,一直到三歲多才看出不對勁,去醫院看,人家說是損失70,建議佩戴助聽器。要是早發現點估計還能好。”可能就跟正常孩子一樣了。
“我們孩子左耳30,右耳50,醫生說得等等,現在就是猶豫不定,說要不要裝這個助聽器,有說讓裝的,說孩子小,裝了對學說話有幫助,也有說不能裝的,說裝了孩子摔跤會影響聽力,說是摔一下損傷一次。”男人也不知道該聽誰的。
“聽醫生的,別人的都別聽,你姑娘這麽低的損傷值應該是不用裝,反正到時候去醫院,醫生讓裝就裝,其他人都不懂,最要注意的就是摔跤,不管裝不裝,小時候千萬看好了,不能摔跤,摔一次聽力下降一次。”小孩子本來就鬧,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倆人就孩子耳朵的事討論了好一會兒,老板娘說的眼睛都紅了。
等到她們結賬要走的時候,男人還在問,問關於孩子學校的事。
從小飯館出來,她們走在村口的街上,迎著細碎的雪花,心裏有點難受,誰的人生都有不稱意的時候,但從一開始就被否定了一大半……
未來的艱難可想而知。
雪越下越大,陳曉彤帶著他們去了村委旁邊的車棚下避雪。
因為天氣的原因,棚子下聚著好幾隻流浪狗,身上的皮毛被融化的雪水打濕,黏黏的,結成一條條的粗線,看著格外的瘦骨嶙峋。
都是小型犬,沒有一隻高過膝蓋。
村委對麵就是一家煙酒批發部,幾個人湊了錢,去對麵買了一袋兩塊錢的澱粉腸,人手一根,撕開包裝去喂窩在車棚角落的流浪狗。
狗通人性,可能知道她們是來給送吃的的,狗狗們都很乖,沒有叫,沒有往人身上撲,隻是瞪大眼睛,努力的搖著尾巴。
她一直覺得流浪狗比家裏養的寵物狗要懂事,不是說性格,是在看人眼色方麵,要靈敏很多。
生活磨人,狗也一樣,它們比人活的更艱難,標準也更低,人要的有很多,而它們要的,隻是活著……
風雪吹過耳邊的碎發,心裏卻暖暖的,她突然明白了,為什麽人要向善,因為心會暖……
等到了公交,劉明宣張筱筱一邊往車廂後麵的空座走,一邊回頭揮手。
冬天黑的格外的早,等她們到村口下車,天已經微微暗了,挎著張筱筱的手向後看,她仿佛能看見天邊一層層漫過來的黑色,拉著張筱筱快步跑起來。
從天落下來的黑好像在身後追著她們,慢跑一步就要被吞噬……
遠處的晚燈一盞盞亮起,微微泛黃的燈光連成一片,像螢火,微不足道卻堅定不移。
歡呼著,帶著溫度,驅散這無邊的黑暗。
雪下了半天,沒等天完全黑下來就停了。
劉奶奶熬了一鍋熱騰騰的骨頭湯。
大鐵鍋,小火慢燉,肉都化到湯裏了,一開鍋蓋就是一股撲鼻的香。
劉明灃迫不及待的去撈湯勺,被迎麵而來的熱氣撲過來,臉上的汗毛都立起來了,手上的動作不停,湯勺還沒放穩,右手已經伸向了放蔥花香菜的盤子。
左手滿溢的熱湯沾到了碗沿的手指,劉明灃被燙的呲牙咧嘴也沒舍得放下,就著滾熱的湯,美美的吸了一口。
天氣冷,人的胃口尤其的大,除了飯菜,每人都能再來兩碗熱湯。
中途劉明宣還下去補了一次蔥花香菜。
吃飽喝暖,瞌睡就上來了,她猜在很多年以前,人可能也是需要冬眠的,因為到了冬天她就格外的犯困,夏天能熬到十二,冬天一過八點半就想鑽被窩了。
不想委屈自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想睡必須睡。勉強撐著容易減壽。
被自己的歪理說服,心安理得的洗腳關燈鑽被窩。
第二天早上她是被喊起來的,劉奶奶一邊喊人一邊小聲嘀咕,“今天上課,不是忘了吧!”
劉明宣眯眯眼,她沒忘,她隻是不想起。
萬惡的補課……
艱難的穿上棉衣,整個人從頭到腳都透著一股我好不樂意,但現實打敗幻想,懶被窩這事,隻能騙自己說,一年後可以盡情的懶。
晴空萬裏,天空是純純的天藍色。
可惜今天要補課……不開心。
這次學校沒搞那麽多事,沒在外麵租場地,直接在自己學校,借著拿成績,順帶補課。
其實是借著補課順帶拿成績。
因為要上課,班主任早早就到班了,
先拿到手的不是成績單是課程表,班主任在講台右邊講事,她就在講台左邊抄課程表。
課程表安排的特別粗暴,本著充分利用時間的原則,音樂,體育什麽都不要想,通通丟掉。
一天八節課,前三節是語數英三門主課,後三節是政史地三門副科,最後兩節自習。
值得一提的,自從上了高三後,體育,音樂他們就沒上過幾節,但學校沒喊停,音樂美術老師卻都很自覺,一上課就讓他們上自習,然後各科課代表去辦公室喊人,哪科老師沒課就上哪門。
大家都習慣了。
等她抄完,成績單也發到手了,草草瞄了眼總成績和年級,區排名,劉明宣就把成績單扔到桌洞裏了。
距離高考越近,大家對成績的關注度反而沒有以前那麽高了,不是不在乎,隻是覺得沒必要咋呼了,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想想下次怎麽考好更重要一點。
而且班裏大多數人的成績也已經定型了,上下波動也很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