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薩思的個頭又大了一圈。


    或許是腦袋變大了腦容量也跟著漲,她腦子裏的霧又去了幾分,讓她學東西的速度快了不少。其中,當屬“學習語言”這塊最有成效。


    哪怕沒經過係統化的教育,可碎片式的詞匯積累也能達成質變。


    時至今日,她已能聽懂人類的短句,要是去掉部分專業術語,她也能挑戰一下他們的長句。


    能聽懂的感覺很好,人類從不會在交流時避開她,這無疑給了她一種“竊聽”的刺激感。


    隔著一層玻璃罩,他們對她毫無防備,幾乎是事無巨細地將實驗室的八卦、博士的命令、養龍的安排乃至自己的情緒都交代個遍。她聽在耳中,記在心裏,不僅消磨了時間,還對自身處境有了大致的了解。


    原來,她和他們都呆在“實驗室”裏,而她住的地方叫“生態箱”。


    她並非是“實驗室”中獨一無二的恐龍,據說隔壁就關著她的同類,還是一隻灰白色、紅眼睛的“姐姐”。


    起初她不理解“姐姐”這個詞的含義,隻以為是另一隻幼龍的特定稱呼,叫“塞絲特”。


    直到某天,一位研究員對她的成長數據感到匪夷所思並請來自己的姐姐幫忙時,她才明白“姐姐”是什麽意思。


    彼時,兩個研究員站在生態箱前,有著近乎相同的身高和相似的麵孔。她們的氣味順著通風管道進入箱中,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敏銳地品出她們的血肉味道應該是一致的。


    一致?


    所以“姐姐”並不是另一隻幼龍的名字,而是指與她有著同樣的身體、相似的麵貌和血肉構成的“人”嗎?


    是同類,也是血與血同源的象征。


    想到這點,她不禁對另一隻幼龍生起了強烈的好奇心,特別想見一見它。


    可這注定隻是妄想,對方被關在隔壁,因長得很好而被整個實驗室寄予厚望,平時由吳博士親自看護,比她的待遇“高”多了。


    她時常聽到研究員拿她跟另一隻幼龍做對比,說什麽“銀灰色的恐龍有,但灰白色紅眼睛的恐龍可沒有,公司對外展出的肯定是第一隻”,以及“如果第二隻的顏色能奇怪點,它就不用辛苦捕獵了,博士會養著它”……


    簡單來說,她因為外表不夠出色,所以不得展出,隻能淪落到“充當實驗體收集數據”的地步。


    可不知為何,她心中非但沒有半點遺憾,還萬分慶幸自己長得普通。好吧,這是她第一次感謝自己長得像個惡魔。


    但比起這些“小事”,她更在意的是人類對她的研究。往往,她總能在人類的對話中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定位。


    比如那對研究員姐妹,當妹妹把她的數據交給姐姐後,那位姐姐就眉頭緊皺,像是見識到了什麽不可思議的事。


    接著,對方語氣凝重地說道:“一般來說,動物的大腦大小在它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雖然會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生一定變化,但絕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長。”


    該是核桃大小的腦子就隻能是核桃大小,不可能長成西瓜。


    “可是這一隻,它的大腦……”她驚疑不定,“一直在變大嗎?發育形狀與人類的大腦相似?另一隻也是這樣嗎?”


    妹妹歎了一口氣:“正因為另一隻不是,所以我才更擔心。”


    “我不敢驚動博士,我懷疑他在製造第二隻資產時根本沒有延用同一組基因,而是把闊鼻猴或黑猩猩的基因換成另一種靈長類的……至於換了什麽,我不敢猜更不敢說。”


    兩姐妹麵麵相覷,一句不說卻勝過千言萬語。


    她們沒有深究和質問,所做的隻是將數據報告放下,裝作無事發生,隻為保全自己。


    她們一個照常在實驗室看護、記錄數據,另一個也在島上工作,飼養草食性恐龍。各司其職,仿佛從未私下接觸過。


    阿薩思能讀出她們平靜的表麵下隱藏的恐懼,那種一見到她就“血流加快、呼吸急促”的氣息能吸引她全部的注意力,讓她不自覺地盯著她們的脖子看。


    好在她長大了,對自己的獸性和食欲有了一定的控製力。否則,她們時不時的注視會被她視為挑釁,進而她會攻擊籠子,引發騷亂。


    不過托她們的福,她對自己的腦子多了些了解。


    看來她的確是獨一無二的恐龍,畢竟她的頭腦與她的同類截然不同。


    *


    近幾日,由於她捕食鱷魚的技巧越來越熟練,人類便停了鱷魚的供給,改換投喂紅腹鯊,也就是“食人魚”。


    它們雖然有“鯊”的名頭,但實際上是淡水魚種。一般生活在河流和溪水中,喜歡群居,熱衷食肉,有著極其鋒利的牙齒,利到能在鋼鐵上留下咬痕。


    凡是被它們盯上的獵物沒有一隻能逃出生天,而這些獵物中也包括了某些倒黴的土著人類。


    午後,生態箱的水位又高了,食人魚遊了進來。


    她並不想暴露自己會遊泳的技能,隻能“委委屈屈”地縮在不大的陸地上,趾甲不緊不慢地敲擊著地麵。


    她原以為新來的魚也會上岸,已經做好了一打多的準備。可她想多了,不是每條魚都會爬,食人魚隻能在水中活動,她要麽下水去捉,要麽想法子把它們釣上來。


    尾巴在地上掃了掃,她低下頭看著水麵,思考著怎麽果腹。


    說來也巧,隨著水位上升,她的趾甲正好敲進了水裏。拍打一響,漣漪一開,食人魚立刻被動靜吸引,齊齊掉頭轉向她——敲開漣漪的趾甲。


    一瞬間的福至心靈,她陡然明白了這種魚靠“動靜”獵食的習性。也就是說,隻要她在水麵“撲騰”的動靜越大,表現得越不會遊泳,它們就會朝她湧來。


    於是,她用趾甲持續敲擊水麵,果然引來了它們。


    接近時,她下嘴極快地叼住第一條,狠狠咬斷脊柱丟在一邊。不料魚血濺上了趾甲,腥味一下子刺激了食人魚的神經,點燃了它們的瘋狂。


    它們躍出水麵,一條咬住了她的趾甲,一條撲在她腿上。魚口大力咬合,她的趾甲居然斷了,身上的肉也被撕去一塊。


    劇痛襲來,她馬上意識到它們的難纏,可後方的陸地已經退無可退,她隻能迎戰。


    “吼!”她咆哮著,憑借無比敏銳的眼力和速度,直接開啟了亂殺模式。


    她避開它們的嘴,利爪貫穿它們的魚身。一擊得手就大力咬掉魚頭確保它們死透,再將死魚丟在身後。


    戰況激烈,她半個身子沒入水中,尾巴被啃食到露出了白骨。但她的理智並未被痛感吞噬,她似乎進入了一種抽離的發瘋狀態,化身成一台高精度的殺戮機器,跟一群對手戰到不死不休。


    水麵再一次被染紅,分不清誰流的血更多。


    她毫無疑問是最後的勝者,隻是此戰過後,她少了近兩磅的肉。


    之後的一段時間裏,人類沒再投放食人魚,而是給了她足夠的修養時間。或許是習慣了捕獵和戰鬥,即使她每天發懶享受著唾手可得的食物,她的身體也在爭分奪秒地自我修複,仿佛下一秒就要投入死戰。


    失去的肉很快長了回來,隻是新生的皮顏色偏淺,長在身上像是多了幾排斑點,看著有些礙眼。


    這與好不好看無關,而是她作為一個捕食者,最忌諱的就是表皮長得花裏胡哨,讓她無法在捕食時完美地藏匿自身。


    可這個煩惱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她發現自己開始蛻皮了。


    對,蛻皮。


    像蛇一樣蛻去舊皮,換上一層全新的、顏色均勻的表皮。


    *


    吳博士承認,他在製造暴虐霸王龍時是添加了蛇的基因。


    但他添加不同的基因是為了讓它們的基因變得更“穩定”,不會輕易崩盤,而不是為了讓它們吸收這些基因的特性,進化成他不認識的樣子。


    “我感到很驚訝。”亨利的語氣卻不含驚訝的情緒,“不過‘生命會自己尋找出路’,大概這就是基因造物與大自然對抗的方式。”


    第一隻資產不會蛻皮。


    他沒有刻意培養過它的捕獵技巧,提供的一切都是現成的。所以,第一隻的生活環境相當安逸,它不清楚自己在食物鏈中的地位,也自然不會產生危機意識。


    沒有危機意識,身體就會鬆弛,不會分泌相應的激素。連激素都沒有,它當然不會有“蛻皮期”。


    不像第二隻,它吃的食物全靠捕獵,“不成功就是死”的概念深入骨髓,徹底引爆了身體的求生欲。


    它的恢複速度明顯更快,躲藏能力更好,頭腦也更靈活。為了活下去,它的身體自發自動地摒棄了“不需要”和“不能要”的部分,比如那張坑坑窪窪的、顏色不一的舊皮。


    “博士,它新生的表皮很堅硬。”


    研究員遞來一張載玻片,裏麵放的正是一點新皮的組織。


    他表示:“如果它每隔一個月就蛻一次皮,等它亞成年了,它的表皮硬度甚至能擋住加特林的子彈。”


    “博士,這個推測相當危險,這意味著等它們進入亞成年,我們射出的麻醉槍就紮不破它們的皮了。”


    假如它們出逃,麻醉又失去了作用,到時候誰來收拾爛攤子?


    亨利不語,他的手緊了緊欄杆,鎮定道:“不用擔心,微型炸彈會跟追蹤器一起植入它們的身體。”


    真到了那一步,他們也能力挽狂瀾。


    “那麽,什麽時候植入追蹤器呢?”


    “等它們再大一些。”亨利道,“它們很聰明,過早植入追蹤器的話,它們一旦行動不便就會有所察覺。而長大後,它們的感官會變得遲鈍,隻要行動自如,它們就不會發現追蹤器的存在。”


    計劃敲定,人心又定。


    可人類不會想到,有時候製定計劃就像在做“雙縫實驗”,他們在觀測未來時,未來可能已經改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強者是怎樣煉成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肝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肝媽並收藏強者是怎樣煉成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