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戲,看什麽戲?狗栓記事到現在,還沒有看過戲呢,山陽道這些年天候都不好,鄉間辦喜事,最多是請些幫辦來吹吹嗩呐,便算是體麵的了,要裝扮起來唱的戲,一向隻是聽說,卻從未見過,大概便是有,也是在海州府這樣的地方,逢年過節給老爺們樂嗬樂嗬吧。
各種小調、號子,倒是會喊的,號子主要是許多人一起做活時喊,譬如蓋房上梁、夯地基,那都要喊號子,起到一個協調大家一起用力的作用,有時候也會往號子裏增添一些趣味的內容,逗大家開心用力。至於放牛娃嘴裏也時常哼些不知哪裏傳來的小調,這就是狗栓對於音樂所知道的全部。
聽郝六哥說要帶他去看戲,他還頗慌亂了一刻,隻怕自己說不出個一二三四來,傻站在那裏,辜負了郝六哥的好意,不過這個熱鬧是決計不能錯過的,狗栓立刻就放下了離情別緒,去叫弟弟妹妹們好好收拾行李。
他又積極地維護秩序,靠岸後張羅著把這艘船上的乘客都帶下船,安排她們列隊點名,把船上三百多婦孺編成三十多隊,一隊有兩個大的,照看著三四個次大的,三四個要牽著走的小女孩。
這樣分隊的見識,狗栓從前自然是沒有的,也不知為什麽,自從吃得飽,而且又去得比以前要遠了,這些想法一個接一個地冒上來,有時候他自己都覺得自己比以前要機靈得多。
很快,這艘船的乘客便分好了編隊,齊齊整整地站在朝陽底下,勝過了其餘靠岸的船隻,這也讓這艘船的管事都覺得自己很有臉,有些人還過來問了狗栓的名字,誇獎了他幾句,狗栓心裏說不出的激動驕傲,隻是竭盡所能,筆直地站在隊伍前頭,他覺得保持這樣的姿勢,仿佛更像是買活軍的兵士了,能讓他打從心底裏獲得一種滿足。
等到幾艘船都靠岸了,沙船那裏也上完了貨,開始上人,是按照列隊的順序來的,狗栓這一隊因此得以在太陽升到中天以前上船,自從往南方走,天氣一天比一天熱,這會兒太陽已經很咬人了。
狗栓把孩子們都在通鋪上安頓好了,又被安排著下船去幫著挑水進倉,給大家分著裝滿水囊,如此忙了大半日,郝六哥才來找他,“走,看戲去——隻不要走散了就好。”
於是狗栓、狗剩這樣的半大小子便一窩蜂躥了出去,如小妹這樣有人看顧的娃娃也能跟著沾光,若是沒有長輩照應,年紀又不大的女娃,是不敢給她們下船的。這些小姑娘隻能站在甲板上,一臉豔羨地望著下頭的同伴們很快排成整齊的隊伍,喊著口號一板一眼地走遠——
這時候喊號子,便是確認隊伍始終沒有減員,因此時不時就會報數,走這一趟下來,別說走陸路的流民們,在敏朝那裏已經算是很不錯的兵源,便連狗栓他們也懂得了什麽叫做令行禁止,什麽叫做三人成列,兩人成行。
這個碼頭,應該是專門屬於買活軍的私港,處處都流露出在建的痕跡,從碼頭上下來,順著木板路走過沙灘,沿岸時不時能看到曬著的漁網,翻倒的小舢舨,再走了幾裏路,沙土逐漸變成了黃泥,周圍也可以看到田壟了,遠處隱約有幾座木屋的痕跡,還能聽見人說話的聲音。
順風傳來的還有零星的鑼鼓聲,等狗栓一行人走到附近,才發現今日應該是大集,難怪這小鎮如此熱鬧,沿著街擺開的都是攤子,還有些農戶,挑子裏放著衣服、鹽袋,顯然是已經賣空了貨,但卻還不急著走,而是不知從哪裏弄了些酸草,一根根地放在嘴裏嚼著,聚在集市一角,一處不大不小的木頭台子下方,不知在等待著什麽。
“開戲嘍,開戲嘍!”
郝六哥這些兵丁到了以後,便有人鼓噪了起來,“青頭兵爺爺都來嘍,還不開戲嗎?”
說話的人,大多也都剃了青頭,或者是留著短發,用布巾包著。很少有梳髻的,這和山陽道極不一樣,哪怕是在海州,除了他們這些要去買活軍地盤上的小孩,也沒什麽人剃頭,甚至買活軍的人有時外出還帶義髻。
不像是之江道這裏,已經很大大咧咧了,便還沒到買活軍治下,也有這麽多百姓剃了青頭——盡管狗栓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但他見到這些人,仿佛立刻便很親近了,就好像是到了自己人的地盤上一般,至少沒有了到異鄉時本能的畏懼與擔心。
“開開開!”一個身穿家常衣服,隻是在臉上抹了兩個紅坨坨的胖子匆匆地走了出來,拿銅鑼繞台子哐哐哐地猛敲了一陣,台子下頭頓時聚集起了一圈人,那胖子跳上台麵,又敲了一下鑼,便從台子上拿起了一個鐵做的喇叭,把嘴湊上去,用官話叫道,“都小心自己的錢袋,牽好孩子,別看個戲,魂都丟了!”
他的聲音被這個喇叭放得很大,一下就壓過了台下嗡嗡笑鬧之聲,連狗栓等少年,本來正好奇地打量著之江道的百姓、街景,在心中掂量著和山陽道有什麽異同(主要的區別是要比山陽道富得多),此刻也都嚇了一大跳,把目光調了回去——對於喇叭倒不是很好奇,這東西船上也有好幾個,每每列隊、吃飯、轉場,都是要用到的。
如此,當一群人都被胖子壓住了聲音之後,狗栓便見到一個高大的女娘從台下走了上來,戴了個義髻,穿著鼓囊囊的襖裙,手裏也拿了個喇叭,她一上來,眾人便都熱烈拍手,叫道,“何賽花!何賽花!”
小妹輕輕碰了狗栓一下,“唱戲不都要塗紅臉的麽?還要穿花花綠綠的戲服哩……”
狗栓也無法回答她,隻能悄聲說,“這裏的戲就是這樣的,先看罷。”其實他覺得妹妹未必能看懂,因為他前幾年有一次去縣城時,正趕上一家人老爺子沒了,請了兩個人來唱梆子戲,狗栓站在牆外聽了一回,那兩個人扯著嗓子說話,又尖又細的,他一句話也沒有聽懂。
“有一句話先給父老鄉親們說與,今日遠客來了,咱們便說官話,鄉親們多擔待則個!”
何賽花一上台,便是滿臉帶笑,四處做了個團拜,又拿喇叭說道,台下眾人都道,“該的,該的!”
又有人衝狗栓他們指指點點,對他們友好地笑,這讓一群半大小子們很感動,隻覺得之江道的民風很純樸,比山陽道的百姓還更好客得多——隻狗栓心裏隱約有些明白:買活軍的人來了是要走的,還在這裏買吃的買喝的,買他們的貨,財神爺誰不喜歡?若是來這裏做活打漁的,看這幫百姓們還好不好客了
。
雖是這麽想,但也不會說破,隻看那何賽花回到台側,清了清嗓子,將喇叭別到腰間,彎腰背了個包袱在身上,做了個趕路疲倦的樣子,從台側走了出來,來到台中央,放下包袱,擦了擦額前的汗,舉起喇叭說道,“小女何賽花,今年一十八,三年前聽爹娘許配,嫁給鄰村張大發——”
說到這裏,台下一陣哄笑,有人用土話說了什麽,狗栓聽不懂,何賽花也把身子一扭,手一擺,很有些俏皮地叫道,“說官話~不說聽不懂哉!”
台下又是一陣大笑,都用口音濃厚的官話叫道,“昨日嫁阿財,今日嫁大發,賽花你到底嫁的是哪一家!”
這台上台下仿佛和對切口似的,逗得人不由為之捧腹,狗栓、狗剩這些半大小子,從來未看過戲,才幾句話便完全被吸引住了,竟驚駭於世上還有這樣的東西,全都是看得張口結舌、全神貫注。
何賽花和台下觀眾逗趣了幾句,也繼續自報家門,“大發他,生過病,底子差,地也種不動,愁煞了人家。正趕上,買活軍,入城池,分田又分地啊,我賽花一家,大發算是什麽勞力,能分多少田,能種什麽糧?心也懸在了半空上——”
“若是分成了弱勞力,他隻能得一畝半,別家的男丁都得兩畝,我們這不是吃虧了去?我賽花腳大力氣大,吃飽了肯幹活,兩畝地我也能種得來!隻不知道這大方村的地,肯不肯分與我這女娘否,這正是要與村長,與田師傅,好好說些道理去哇!”
說著,便又拿起包袱,做了個趕路的樣子,往台子後頭樓梯處下去了,而那胖子重又出場,拿著喇叭分說道,“眾位,你們道這是為何?自古來,哪有將田地分給女娘的道理?卻偏偏我們買活軍治下,有這樣的規矩,凡是女娘,隻要能種田的,各隨村裏,村裏若願分的,也給她分了田去,如常耕種,所有一切,都和男丁沒有甚地區別。”
“這何賽花力氣大,又可種田,她為何不要分田呢?正巧的,大方村的地主王家,把手裏一百多畝地都賣給了買活軍,村長正和吏目、田師傅們安排著怎麽分田哩!諸位請看——”
他將手一擺,隻見三四個人走上舞台,其中兩人穿著斜襟衣裳,胸前綁了一塊大圍兜,褲子上打了七八個補丁,還是爛得毛邊穿洞,腳下蹬了一雙草鞋,又有一人,穿著立領對襟的衫子,和買活軍的兵丁們裝束很像,剃了青頭,還有個穿著新褲子的中年農戶,三人一起走到台前,分別向各處唱喏行禮,隻看衣衫,便知道分別是村長、村中的農戶、吏目和田師傅。
這三人行過禮後,便彼此傳遞著喇叭,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起來。“今日我等此處相聚,是要商議村中大事。”
“王地主的田,如何地分,大方村的人口,共多少人,便說這女娘,到底是分得?分不得?”
“依我說,分得!如今女娘在城裏隨處有工做,若不分了田,她們豈不是進城做工去了?”
“我說分不得!女娘有幾個是能種得好田的?”
若說是演得那些才子佳人的戲碼,唱著什麽狸貓換太子的奇聞,狗栓恐怕未必是看得懂的,因為這些‘演員’的官話和山陽道官話比,許多口音都不太一樣,但這個戲卻是不同,說的是種田的事情!
種田的事,那還有什麽不懂的?幾乎是立刻,狗栓便完全看得入神了,並且為買活軍的政策而大感新奇——之前雖然也有人說過買活軍那裏,女娘也分田的事情,但費勁巴哈地念出來的報紙文章,當然不如台上的戲目生動,狗栓現在已經對買活軍的分田政策有了一絲了解,並且居然可以憑著自己的認識來分析劇情了:村子裏的富戶肯定不想給女娘分田那,女娘得了多,他們不就得了少嗎?何賽花恐怕注定是要失敗的!
雖然這輩子沒有看過一場戲,但狗栓現在已經和台下的百姓們一樣,逐漸投入到了戲中的故事裏去,不比一般唱戲時,台上尖嗓子咿咿呀呀,台下亂哄哄看個熱鬧,現在台下的觀眾們彼此竟不太說話了,演員們也逐漸脫離了喇叭,開始用白嗓子說了起來。
“分得!”
“分不得!”
村長和農戶相持不下,田師傅和吏目在一旁勸說,各有各的理由,農戶說女娘不會種田,村長說現在犁地有牛,用不著人拉犁——台下還有人喊,‘我們家的牛犢就賣去買活軍那裏!’——正是雙方相持不下時,何賽花從台後匆匆走了出來,卸下了包袱,往吏目那裏遞了過去,那吏目嚇得一蹦三尺高——真是蹦得離地老遠,頓時惹來一陣喝彩,一陣哄笑。
“小娘子,這是做什麽,莫害我!”
吏目便搖著手說,“我收了你的禮,轉頭便要沒了命,百姓們要寫信給官府,告我們的狀!”
如此,又解釋了一番買活軍那裏的規矩,引來了眾人嘖嘖讚歎——要寫信,自然是認字,或者會寫拚音了,這些都是之江道的百姓們不具備的技能。
“哪個說是送你的禮?”
何賽花揭開包袱皮,給大家看了看裏頭那一罐子沉甸甸的穀粒,又抓起一把,“官老爺請看,這是去年我種的稻米,這穀子,從它還是種,我便泡它、種它、灑灰肥它、每日去看它——”
她一疊聲說的全是水稻育秧的事情,說也奇怪,這個所謂的戲,到目前沒一人開口唱,全是白話,也全是家常衣裳,那演員連紅坨坨也不打,叉腰站在台上,說些種田的話,卻偏偏是說得狗栓如癡如醉,翹首細看,隻唯恐錯過了一句道白。
“到了三伏,我拿鐮刀彎身割它,碾子碾它,使木鍁揚它,用席子曬它,壇子裝它,哪件事是我何賽花做得不好?老爺您看,這黃橙橙的穀子擺在您麵前,您如何能說我們女娘種不了田?”
隨著何賽花又抓起一把穀子,往壇子裏落去,台下不知哪家的女娘叫了一聲“好”!頓時又引來如雷掌聲,便連狗栓也是暗自點頭,心道,“這個身板,怎地就種不了田了?若有牛,她和壯勞力幾乎一般使!”
不知不覺,他收緊了牽著小妹的手,已經是為何賽花擔心起來了:這一番話,不會觸怒了吏目,田沒分到,反而獲了罪罷?
各種小調、號子,倒是會喊的,號子主要是許多人一起做活時喊,譬如蓋房上梁、夯地基,那都要喊號子,起到一個協調大家一起用力的作用,有時候也會往號子裏增添一些趣味的內容,逗大家開心用力。至於放牛娃嘴裏也時常哼些不知哪裏傳來的小調,這就是狗栓對於音樂所知道的全部。
聽郝六哥說要帶他去看戲,他還頗慌亂了一刻,隻怕自己說不出個一二三四來,傻站在那裏,辜負了郝六哥的好意,不過這個熱鬧是決計不能錯過的,狗栓立刻就放下了離情別緒,去叫弟弟妹妹們好好收拾行李。
他又積極地維護秩序,靠岸後張羅著把這艘船上的乘客都帶下船,安排她們列隊點名,把船上三百多婦孺編成三十多隊,一隊有兩個大的,照看著三四個次大的,三四個要牽著走的小女孩。
這樣分隊的見識,狗栓從前自然是沒有的,也不知為什麽,自從吃得飽,而且又去得比以前要遠了,這些想法一個接一個地冒上來,有時候他自己都覺得自己比以前要機靈得多。
很快,這艘船的乘客便分好了編隊,齊齊整整地站在朝陽底下,勝過了其餘靠岸的船隻,這也讓這艘船的管事都覺得自己很有臉,有些人還過來問了狗栓的名字,誇獎了他幾句,狗栓心裏說不出的激動驕傲,隻是竭盡所能,筆直地站在隊伍前頭,他覺得保持這樣的姿勢,仿佛更像是買活軍的兵士了,能讓他打從心底裏獲得一種滿足。
等到幾艘船都靠岸了,沙船那裏也上完了貨,開始上人,是按照列隊的順序來的,狗栓這一隊因此得以在太陽升到中天以前上船,自從往南方走,天氣一天比一天熱,這會兒太陽已經很咬人了。
狗栓把孩子們都在通鋪上安頓好了,又被安排著下船去幫著挑水進倉,給大家分著裝滿水囊,如此忙了大半日,郝六哥才來找他,“走,看戲去——隻不要走散了就好。”
於是狗栓、狗剩這樣的半大小子便一窩蜂躥了出去,如小妹這樣有人看顧的娃娃也能跟著沾光,若是沒有長輩照應,年紀又不大的女娃,是不敢給她們下船的。這些小姑娘隻能站在甲板上,一臉豔羨地望著下頭的同伴們很快排成整齊的隊伍,喊著口號一板一眼地走遠——
這時候喊號子,便是確認隊伍始終沒有減員,因此時不時就會報數,走這一趟下來,別說走陸路的流民們,在敏朝那裏已經算是很不錯的兵源,便連狗栓他們也懂得了什麽叫做令行禁止,什麽叫做三人成列,兩人成行。
這個碼頭,應該是專門屬於買活軍的私港,處處都流露出在建的痕跡,從碼頭上下來,順著木板路走過沙灘,沿岸時不時能看到曬著的漁網,翻倒的小舢舨,再走了幾裏路,沙土逐漸變成了黃泥,周圍也可以看到田壟了,遠處隱約有幾座木屋的痕跡,還能聽見人說話的聲音。
順風傳來的還有零星的鑼鼓聲,等狗栓一行人走到附近,才發現今日應該是大集,難怪這小鎮如此熱鬧,沿著街擺開的都是攤子,還有些農戶,挑子裏放著衣服、鹽袋,顯然是已經賣空了貨,但卻還不急著走,而是不知從哪裏弄了些酸草,一根根地放在嘴裏嚼著,聚在集市一角,一處不大不小的木頭台子下方,不知在等待著什麽。
“開戲嘍,開戲嘍!”
郝六哥這些兵丁到了以後,便有人鼓噪了起來,“青頭兵爺爺都來嘍,還不開戲嗎?”
說話的人,大多也都剃了青頭,或者是留著短發,用布巾包著。很少有梳髻的,這和山陽道極不一樣,哪怕是在海州,除了他們這些要去買活軍地盤上的小孩,也沒什麽人剃頭,甚至買活軍的人有時外出還帶義髻。
不像是之江道這裏,已經很大大咧咧了,便還沒到買活軍治下,也有這麽多百姓剃了青頭——盡管狗栓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但他見到這些人,仿佛立刻便很親近了,就好像是到了自己人的地盤上一般,至少沒有了到異鄉時本能的畏懼與擔心。
“開開開!”一個身穿家常衣服,隻是在臉上抹了兩個紅坨坨的胖子匆匆地走了出來,拿銅鑼繞台子哐哐哐地猛敲了一陣,台子下頭頓時聚集起了一圈人,那胖子跳上台麵,又敲了一下鑼,便從台子上拿起了一個鐵做的喇叭,把嘴湊上去,用官話叫道,“都小心自己的錢袋,牽好孩子,別看個戲,魂都丟了!”
他的聲音被這個喇叭放得很大,一下就壓過了台下嗡嗡笑鬧之聲,連狗栓等少年,本來正好奇地打量著之江道的百姓、街景,在心中掂量著和山陽道有什麽異同(主要的區別是要比山陽道富得多),此刻也都嚇了一大跳,把目光調了回去——對於喇叭倒不是很好奇,這東西船上也有好幾個,每每列隊、吃飯、轉場,都是要用到的。
如此,當一群人都被胖子壓住了聲音之後,狗栓便見到一個高大的女娘從台下走了上來,戴了個義髻,穿著鼓囊囊的襖裙,手裏也拿了個喇叭,她一上來,眾人便都熱烈拍手,叫道,“何賽花!何賽花!”
小妹輕輕碰了狗栓一下,“唱戲不都要塗紅臉的麽?還要穿花花綠綠的戲服哩……”
狗栓也無法回答她,隻能悄聲說,“這裏的戲就是這樣的,先看罷。”其實他覺得妹妹未必能看懂,因為他前幾年有一次去縣城時,正趕上一家人老爺子沒了,請了兩個人來唱梆子戲,狗栓站在牆外聽了一回,那兩個人扯著嗓子說話,又尖又細的,他一句話也沒有聽懂。
“有一句話先給父老鄉親們說與,今日遠客來了,咱們便說官話,鄉親們多擔待則個!”
何賽花一上台,便是滿臉帶笑,四處做了個團拜,又拿喇叭說道,台下眾人都道,“該的,該的!”
又有人衝狗栓他們指指點點,對他們友好地笑,這讓一群半大小子們很感動,隻覺得之江道的民風很純樸,比山陽道的百姓還更好客得多——隻狗栓心裏隱約有些明白:買活軍的人來了是要走的,還在這裏買吃的買喝的,買他們的貨,財神爺誰不喜歡?若是來這裏做活打漁的,看這幫百姓們還好不好客了
。
雖是這麽想,但也不會說破,隻看那何賽花回到台側,清了清嗓子,將喇叭別到腰間,彎腰背了個包袱在身上,做了個趕路疲倦的樣子,從台側走了出來,來到台中央,放下包袱,擦了擦額前的汗,舉起喇叭說道,“小女何賽花,今年一十八,三年前聽爹娘許配,嫁給鄰村張大發——”
說到這裏,台下一陣哄笑,有人用土話說了什麽,狗栓聽不懂,何賽花也把身子一扭,手一擺,很有些俏皮地叫道,“說官話~不說聽不懂哉!”
台下又是一陣大笑,都用口音濃厚的官話叫道,“昨日嫁阿財,今日嫁大發,賽花你到底嫁的是哪一家!”
這台上台下仿佛和對切口似的,逗得人不由為之捧腹,狗栓、狗剩這些半大小子,從來未看過戲,才幾句話便完全被吸引住了,竟驚駭於世上還有這樣的東西,全都是看得張口結舌、全神貫注。
何賽花和台下觀眾逗趣了幾句,也繼續自報家門,“大發他,生過病,底子差,地也種不動,愁煞了人家。正趕上,買活軍,入城池,分田又分地啊,我賽花一家,大發算是什麽勞力,能分多少田,能種什麽糧?心也懸在了半空上——”
“若是分成了弱勞力,他隻能得一畝半,別家的男丁都得兩畝,我們這不是吃虧了去?我賽花腳大力氣大,吃飽了肯幹活,兩畝地我也能種得來!隻不知道這大方村的地,肯不肯分與我這女娘否,這正是要與村長,與田師傅,好好說些道理去哇!”
說著,便又拿起包袱,做了個趕路的樣子,往台子後頭樓梯處下去了,而那胖子重又出場,拿著喇叭分說道,“眾位,你們道這是為何?自古來,哪有將田地分給女娘的道理?卻偏偏我們買活軍治下,有這樣的規矩,凡是女娘,隻要能種田的,各隨村裏,村裏若願分的,也給她分了田去,如常耕種,所有一切,都和男丁沒有甚地區別。”
“這何賽花力氣大,又可種田,她為何不要分田呢?正巧的,大方村的地主王家,把手裏一百多畝地都賣給了買活軍,村長正和吏目、田師傅們安排著怎麽分田哩!諸位請看——”
他將手一擺,隻見三四個人走上舞台,其中兩人穿著斜襟衣裳,胸前綁了一塊大圍兜,褲子上打了七八個補丁,還是爛得毛邊穿洞,腳下蹬了一雙草鞋,又有一人,穿著立領對襟的衫子,和買活軍的兵丁們裝束很像,剃了青頭,還有個穿著新褲子的中年農戶,三人一起走到台前,分別向各處唱喏行禮,隻看衣衫,便知道分別是村長、村中的農戶、吏目和田師傅。
這三人行過禮後,便彼此傳遞著喇叭,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起來。“今日我等此處相聚,是要商議村中大事。”
“王地主的田,如何地分,大方村的人口,共多少人,便說這女娘,到底是分得?分不得?”
“依我說,分得!如今女娘在城裏隨處有工做,若不分了田,她們豈不是進城做工去了?”
“我說分不得!女娘有幾個是能種得好田的?”
若說是演得那些才子佳人的戲碼,唱著什麽狸貓換太子的奇聞,狗栓恐怕未必是看得懂的,因為這些‘演員’的官話和山陽道官話比,許多口音都不太一樣,但這個戲卻是不同,說的是種田的事情!
種田的事,那還有什麽不懂的?幾乎是立刻,狗栓便完全看得入神了,並且為買活軍的政策而大感新奇——之前雖然也有人說過買活軍那裏,女娘也分田的事情,但費勁巴哈地念出來的報紙文章,當然不如台上的戲目生動,狗栓現在已經對買活軍的分田政策有了一絲了解,並且居然可以憑著自己的認識來分析劇情了:村子裏的富戶肯定不想給女娘分田那,女娘得了多,他們不就得了少嗎?何賽花恐怕注定是要失敗的!
雖然這輩子沒有看過一場戲,但狗栓現在已經和台下的百姓們一樣,逐漸投入到了戲中的故事裏去,不比一般唱戲時,台上尖嗓子咿咿呀呀,台下亂哄哄看個熱鬧,現在台下的觀眾們彼此竟不太說話了,演員們也逐漸脫離了喇叭,開始用白嗓子說了起來。
“分得!”
“分不得!”
村長和農戶相持不下,田師傅和吏目在一旁勸說,各有各的理由,農戶說女娘不會種田,村長說現在犁地有牛,用不著人拉犁——台下還有人喊,‘我們家的牛犢就賣去買活軍那裏!’——正是雙方相持不下時,何賽花從台後匆匆走了出來,卸下了包袱,往吏目那裏遞了過去,那吏目嚇得一蹦三尺高——真是蹦得離地老遠,頓時惹來一陣喝彩,一陣哄笑。
“小娘子,這是做什麽,莫害我!”
吏目便搖著手說,“我收了你的禮,轉頭便要沒了命,百姓們要寫信給官府,告我們的狀!”
如此,又解釋了一番買活軍那裏的規矩,引來了眾人嘖嘖讚歎——要寫信,自然是認字,或者會寫拚音了,這些都是之江道的百姓們不具備的技能。
“哪個說是送你的禮?”
何賽花揭開包袱皮,給大家看了看裏頭那一罐子沉甸甸的穀粒,又抓起一把,“官老爺請看,這是去年我種的稻米,這穀子,從它還是種,我便泡它、種它、灑灰肥它、每日去看它——”
她一疊聲說的全是水稻育秧的事情,說也奇怪,這個所謂的戲,到目前沒一人開口唱,全是白話,也全是家常衣裳,那演員連紅坨坨也不打,叉腰站在台上,說些種田的話,卻偏偏是說得狗栓如癡如醉,翹首細看,隻唯恐錯過了一句道白。
“到了三伏,我拿鐮刀彎身割它,碾子碾它,使木鍁揚它,用席子曬它,壇子裝它,哪件事是我何賽花做得不好?老爺您看,這黃橙橙的穀子擺在您麵前,您如何能說我們女娘種不了田?”
隨著何賽花又抓起一把穀子,往壇子裏落去,台下不知哪家的女娘叫了一聲“好”!頓時又引來如雷掌聲,便連狗栓也是暗自點頭,心道,“這個身板,怎地就種不了田了?若有牛,她和壯勞力幾乎一般使!”
不知不覺,他收緊了牽著小妹的手,已經是為何賽花擔心起來了:這一番話,不會觸怒了吏目,田沒分到,反而獲了罪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