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了?吃早飯了沒?”
“怎麽又在洗手啊。”
醫生值班室一大早就傳來了嘩嘩的流水聲,武十三郎摘下口罩,走到同事兼同學身邊,“做完又沒再做培養觀察了,不至於如此,老周。”
被他叫做老周的同事其實也並不算很老,二十多歲年紀,理了個大光頭,滿臉笑嘻嘻的樣子,正用軟毛刷輕輕地刷洗著自己的手指甲,“今早要去外科那邊,早起洗一次放心——你那邊怎麽樣,晚上沒出事吧。”
“沒什麽,就是有幾個病人有些刁鑽,不過到底也應付下來了。”
“嗐,女娘嘛,又是外地來的上等船。”周醫生司空見慣地說,合上水龍頭,“重病號情況穩定嗎?”
“已經醒來了,輸液很有效,也沒再發燒,喝水後沒再吐,今天再喝一天鹽糖水,明天起應該可以給進食了。”
這就是已經轉危為安了,周醫生也咧嘴一笑,“那就好,都到了買活軍地頭了,也不是痢疾,再因風邪而死,總覺得可惜了的。”
害風邪而死,在他們所來的地方其實不少見,身體羸弱的病人,若是和沈姑娘一樣,因為風邪而攪壞了腸胃,又不能及時止瀉,有不少倒黴的就這樣去了。便是在買活軍這裏,一年之中也有一兩例因風邪而引發心疾的病人,送到醫院時大多都已經不行了。總的說來,在買活軍這裏,雖然有很多人被救了回來,但也有很多人是醫生無能為力的,醫院的死亡率並沒有外頭傳得那樣玄乎的低。
但和外頭比,也不是沒有不同——最大的不同,便是大部分疾病,在死時至少能夠知道個死因,而且是較為明確的死因,譬如死於風邪的青壯,多數是因為‘病毒性心肌炎’,還有死於癌腫的,死於感染的,死於多器官衰竭的,甚至一開始死於極度營養不良的都有——其實就是慢慢餓死的,這個死因在外頭非常的常見,而好歹買活軍這裏,大部分人是不再會因營養不良而死了。
但醫生們接觸到的死亡還是比以前在外頭的多,因為在外頭,能看得起病的人是不多的,大部分百姓都是自生自滅,從生到死沒有醫生的參與。而到了買活軍這裏,他們的收入比以前高,衣食住行卻處處都不比以前那樣花錢,便是鄉裏人也願意走水泥路走幾個時辰,到城裏的醫院來看一看——看病也不如以往貴了,那麽醫院裏當然是人滿為患,即便現在買活軍這裏,光雲縣就匯聚了數百名大夫,這些一邊學習一邊工作的大夫們,工作時間也照樣是排得滿滿當當的。
武十三郎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來到雲縣的,並且很順利地被招進了醫學專門學校,開始自己正兒八經的大夫生涯,買活軍對醫生、教師這兩個行業,壓根就不設政審分的門檻,任何人隻要具備相應的知識,都可以前來應聘,不論他是什麽出身,海納百川、照收不誤。
而且,他們給醫生的待遇還相當不低,比如武十三郎,在專門學校就讀也是有錢拿的,下午出診也有錢,如昨日這般,接觸到港外可能有危險的疫病船隻,又值班上夜,又有額外的津貼,他一個月的收入往往可以突破兩千文,這還是他在新式醫學上剛學了幾個月,還不能完全自如運用所有知識的情況。
像是雷醫生那樣,已經讀了兩三年,有資格在專門學校做老師的醫生,她的收入三四千文都是有的。如雷醫生的堂兄,再發現了牛痘的大雷醫生,他的收入不說了,政審分還高,還能享受專家津貼,在買活軍這裏做醫生,前程說不定比做官還要好,而且還有一個極佳的優點,那便是買活軍非常、非常、非常重視傳播知識。
僅僅是這一點,多少大夫便甘願倒貼錢,也要在買活軍這裏上學了,要知道此時天下間從醫者固有百萬,但能夠進入各地醫學就讀的大夫,能有百分之一都相當不錯了,這還是百年前,各府衙的醫學尚且還算是人手充足,有能力開展教育。到了這麽幾十年間,除了兩京的太醫院之外,地方醫學幾乎名存實亡,民間的大夫,隻有通過家傳、師承、自學來學習醫術,便是一本好醫書都難以獲取,更別說是互通有無,學習新知了。
且不說家傳,便是師承,師父留一手也是常有的事,收你為徒,不代表一定傾囊相授,還得在平時行醫中察言觀色,抓住一切機會,偷學精髓,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想要學到完整的醫學傳承,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老師得藝也難,他不刁難夠了你,再三地考驗了你的誠意,是不會把壓箱底的衣缽,交給你這個學生的。
不論對錯,這麽做的結果,便是除了一些心懷寬廣,著書立說的大家,如武十三郎的祖父,又或者是去世不久的藥聖李東璧之外,醫術的傳承是逐代遞減的,而且彼此的交流非常的稀少,來到買活軍這裏,大家互通有無一總結,我這裏的絕症,你那裏已有了驗方,我那裏棘手的病症,你這裏早就知道了辯證的道理……這真不是什麽奇事!
買活軍這裏,卻又不同了,隻要你肯學,當真是就怕你累不死,赤腳醫生手冊便已是了不得的天界仙書了,上手便是能用的,他們大量地刊發出來,隨地都在賣,說句大話,哪怕隻是從師年的庸醫,有了這本書,也能在鄉間設館呢!
但這還隻是開始,赤腳醫生手冊學得好的,後續還有《生物學》、《化學》、《解剖學》、《內科》、《外科》、《寄生蟲》等等無數科目,正所謂學海浩瀚,武十三郎來到買活軍這裏以後,心裏隻有三個字:‘來晚了’。
他覺得自己從未如此快活過,在這樣的學校裏,甚至是被老師逼著考核學習,隻要願意,知識便是豐沛得隨處可以獲取,這種感覺,在敏朝如何能夠想像?如何是除了家學之外,再難找到同行互通有無的敏朝大夫,可以體會到的感覺?
也並非隻有武十三郎是這樣的醫癡,他的同學中,多得是手不釋卷的學狂,若不是要保護眼睛,隻怕他們是會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的。這些醫生,很多都是從鄰近的省份,舍下了原本穩定的家業趕到這裏來的。
他們得到了《赤腳醫生手冊一》之後,知道了買活軍這裏慷慨地散播醫學,便立刻設法和私鹽隊取得聯係,或是驚險,或是順利地到達了雲縣,當時和議未成,說實在還是冒了一定的風險,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他們要探尋知識的心情是如此急切——對武十三郎他們這種人來說,你叫他們不學習,不鑽研,不去探索人體疾病的原因,如何同死神對抗……那你不如殺了他們,有多少人沉迷於榮華富貴,就一樣也有多少人沉迷於這種征服疾病、擊退死亡的感覺。
在買活軍的專門學校裏,這些醫癡毫無保留地交流著自己的知識,並根據《赤腳醫生手冊》上的知識,調整著自己多年來的方子,譬如對朱砂,既然它的毒性已經得到了明確的認證,大部分醫生現在開藥時,對朱砂都相當的謹慎了。
還有許多藥材的論證,比如說,在《本草綱目》以前,很多藥材,大夫看了醫書開方,但實際上並不能辨別,連藥店的夥計都是懵懵懂懂,怎麽進的便怎麽賣,你說蒿菜,他說高菜,如此以訛傳訛的事情,在鄉鎮上極為常見,到了買活軍這裏,便可以結合《本草綱目》、《赤腳醫生手冊》,形成統一的認識。
不過,目前來說,新式的醫學知識,還隻能起到預防和補充的作用,譬如全新的口手衛生、滅菌消毒、無菌這些概念,還有乙迷這樣的東西,讓買活軍的外科聞名遐邇,也讓他們這裏的安產率和嬰幼兒成活率,和外界比有了幾倍的提升。但說到內科的病症,還是隻能靠把脈開方,甚至於有些病,完全是藥石罔效,便隻能是開一些安撫的方子,能不能熬過去,完全看病人自己。
知識和現實的錯配,是現在的醫生們主要麵臨的問題,當然,還有工具不足以匹配診斷,也是一個煩惱。譬如對痢疾、瘧疾、風邪、流感、肺炎、傷寒、霍亂、出血熱的診斷和分型,其實都是要依靠化驗——這就是為何醫生要學《生物》、《化學》了,在買活軍燒造出高清玻璃,並造出顯微鏡之前,這些瘟疫都可以表現為高燒、拉稀、吐血,飲食不進……
如何能夠肯定是哪種疾病?辦不到,也不需要,因為發現便意味著流行,而流行便意味著大批量的死亡,即便可以開方,藥材也是不夠用的,死到不再流行為止,瘟疫自然也就結束了。
現在,顯微鏡被製造出來了,醫生們是第一批被培訓使用的人,他們也有了印刷得很精美的圖片,來觀察培養皿中的細菌,確認到底是哪種瘟疫。在目前來講,這種診斷的意義,在醫學上還不是特別大,因為不論是哪種傳染病,處置的辦法都是隔離、觀察,治療它們的驗方其實配比也都差不多,對痢疾有用的,多少也能對瘧疾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行政上,這是有意義的,譬如這船人,現在是確診為風寒感冒了,那麽處置的級別便可以降低,和他們接觸過的幹事、醫生,也可以繼續正常活動,如果是痢疾、傷寒或者更可怕的鼠疫,那麽整船人,包括和他們接觸過的所有人,都要封鎖起來,還要在全城滅鼠——不過,這幾年鼠疫已經相對和緩多了,聽說如今連建賊都知道,死獺靠近不得,是以這船人得鼠疫的幾率還是很小的。
但能因為處置手段差不多,便不去研究疾病了嗎?自然是不行的,因為在天界,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特效藥,幾乎是藥到病除,絕不會出現得了惡瘧之後,病情進展,反複遷延到死的事情。買活軍現在做不到,不代表將來做不到——他們這幫醫生,就是在極其輝煌的將來,和極其慘淡的現實之間站著的第一批人。
如果連他們也不往前走去的話,那,將來得什麽時候才能來呢?
必須在沒辦法中想辦法,這就是他們現在在做的事情,甚至很多時候,醫生做的事和醫學都沒有太大的關係,譬如說靜脈滴注,這在醫書上看來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以至於書上並沒有仔細地解說過它的原理,天界的人隻需要開一張靜脈滴注的方子,便會有清潔無菌,密封嚴實的玻璃瓶,裝著完全無菌的藥水,用那透明的塑料軟管蜿蜒地注入到病人體內去——他們看過的紀錄片上就是這樣的。
但在買活軍這裏呢?玻璃瓶倒是有,但不可能是完全密封的,輸液的管子當然也沒有塑料做,至於橡膠,那是才栽下去的東西,按照教科書上的說法,橡膠樹最少也要生長五年才能開始割膠——可以想見,一開始的橡膠製品一定是非常昂貴而且搶手的,因為除了醫學之外,也有太多的領域需要橡膠了。
醫生能等,但病人不能等,隻能先想辦法,設法用羊皮多次煮製,經過一道道工序,製成柔軟光滑的氣密管子,再接上一根鵝毛羽管製成的針頭,工序很多,而且隻有受過訓練的專業工人才能做,一次靜脈滴注的成本在一千文以上。
這還不算完,如果是用葡萄糖溶液,將會去到兩千文——葡萄糖結晶非常昂貴,因為還不能工業化製備,完全是實驗室裏自己用土豆發酵做的,產量極有限,而且製備之後,還要用活性炭吸附,祛除熱原物質。
祛除不了的話,病人輸液後可能會發高燒,而現在會給開靜脈滴注的病人都是垂死的那種,正常人可能發燒之後也就熬過去了,但他們是熬不過去的,如果沒有成功祛除熱原,病人輸液後可能會死。
但在輸液之前,醫生是不知道熱原到底去得幹淨不幹淨的,因為熱原物質不但來自於輸注的液體,可能也來自於靜脈滴注器,這東西除了羽毛管之外,別的部件都隻能複用,隻能通過熬煮消毒,但誰也不敢擔保每次消毒,都能把熱原物質消滅得一幹二淨。
如此麻煩的過程、高昂的價格、高企的風險,目前來說還隻能輸注兩種溶液,調理拉稀過度帶來的電解質紊亂……但,即便如此,靜脈滴注也救了太多人,在靜脈滴注出來以前,上吐下瀉的人是很危險的,尤其是吃不進去藥,那就隻能通過針灸、放血來止住肌體的反應,如果這些都不奏效……那每年都有很多因為各種病因,拉稀拉死的人,但其中很多人,如果能調整電解質平衡,止住拉稀,讓他們吃的進去東西,可以開始服藥,他們是能活下來的。
在醫學上,每往前一小步,都會有很多本來會死的人因此活了下來,買活軍推廣的口手衛生——要勤洗手,醫生接診戴口罩,如果是傳染病,還要戴手套,把渾身都包起來。滅鼠、修建下水道,不厭其煩地講述著汙水對疾病傳播的影響,對於城裏百姓的糞便回收,還有醫生的七步洗手法,優先供給醫生的胰子皂,產量還不高的青黴素,產鉗、消毒、側切與縫合……
這些所有知識,和靜脈滴注一樣,救回的是成千上百條人命,他們其中許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被拯救的,那些因為醫生洗了手而沒有發產褥熱的產婦,那些在手術前接受了消毒處理而沒有發燒的外科病人,他們全都因為買活軍而健康地走出了醫院,他們不知道在這些新技術被發明之前,他們很可能會在痛苦中死去。
買活軍的辦法,雖然見效慢,每一步都走得很難,但每一步也都是對死亡的征服,橫亙在壽命之前的阻礙,正在被一點一點消解與碾壓,武十三郎隱約能夠看到這條路的終點——如同他們所看的紀錄片一樣,在天界,人雖然也會死,但他們會死於新的,現在根本診斷不出的疾病,這隻能說明一點,那就是如今被視為頑疾的不治之症,在那時候早已就不算是什麽問題了。
如果在他死以前,能看到這一天實現的話,武十三郎覺得他便是去了,也一定是笑著去的。他已經儼然是全情要投入這偉大的事業中去了——但可惜的是,哪怕是全無阻礙,要做的事也太多太多了,更別說現實中讓人煩惱的事一件接著一件,可是永遠都不會少那。
“老周,你說咱們是不是該給買活周報投個稿啊。”
洗過手,換了衣服,他和老周一起去職工食堂吃早飯,吃完早飯,武十三郎又要回病房去了。因為昨夜他雖然值夜了,但病房相當的安穩,並沒有太多事情,還算是睡了個好覺的,因此便寧願不缺勤,到病房裏哪怕是看醫書,也能順帶著多學些醫患間相處的東西。
在食堂裏打飯的時候,武十三郎便忍不住說了,“這個醫患之間溝通的範式,雖說在雲縣這裏已經大致都傳開了,但最好還是要在報紙上宣傳一下,否則你瞧,昨天的病人就沒幾個能配合的。”
“怎麽了,昨天又哭了幾個?”老周打得很少,他是有些潔癖的,昨天輪到他培養糞便,取樣觀察,老周這幾天食欲都不會好。
武十三郎取了兩個饅頭,端了一碗小餛飩,又去拿了一碟小鹹菜,他吃得也不多,醫院的夥食,不能說多好,有點子稀湯寡水的味道,昨夜他帶範十三娘來吃夜宵時,大小姐嘴上不說,評價可全都在臉上寫著呢。
而十三郎為了證明是她太過挑剔,便努力吃了兩碗麵,這會兒其實也不是很餓。
“哭了六個,兩個麵紅耳赤一句話不說,一個推說不記得——就沒一個能準確回答上排便次數和性狀的。”
武十三郎也是心累,按著太陽穴揉了揉,“或者要不就形成規定,以後查體必須要同性的護士在身邊陪著病人,有些問題可以悄聲和護士說,要麽就是宣傳一下,買活軍這裏異性間可以共事,可以談話而不涉男女之私,來上醫院就有異性醫生查問的可能,不接受就不要進來。”
他對於男女大防這些傳統的禮教,本來是沒有任何看法的,這仿佛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但來到買活軍這裏之後,便立刻感到禮教的不便了,恨不得立刻予以全數廢除,因為這東西是很妨礙醫生做事的。對武十三郎來說,如果禮教妨礙了醫學發展,那他就立刻是反對一切禮教的急先鋒了。
——不論是什麽病人,來了買活軍的醫院基本都要回答姓名、年紀、性別、病史還有產育,最近的進食、排泄,這是在課堂上反複強調的程序,但這些富貴人家的姑娘,甚至哪怕是一般人家的女眷,倘若沒有一些教育,突然一下紮猛子問這些,叫她們如何能夠接受自己和大夫討論穢物?
即便以往大夫也問,但那都是問身邊的婢女,或者問守候著的親屬,總之不會問本人,更不會如此仔細討論,那些嬌滴滴的小姑娘,不哭才怪呢,脾氣更大一點,比如那個範家女娘,便要反過來嗆他了。
這樣的溝通,每新接一個病人就要來上一次,甚至於有些病人不分男女,他就是不願和醫生說這些便溺的事情,哪怕是同性來問也是如此,這是讓醫生們都很疲倦的事情,醫生們熱衷於攻克疾病,不代表他們對活生生的病人就多麽的同情體貼,武十三郎最好所有的病人都是傀儡,問什麽答什麽,讓怎麽就怎麽,可惜往往事與願違,必須把寶貴的時間花在溝通上。
老周也讚同武十三郎的提議,“是,要麽就發報紙說清楚,要麽就印些揭帖,貼在醫院門口,總之要讓他們事前都知曉了,否則,真不知要耽擱多少功夫!”
“還有護士,也是不夠用的,昨日倘若同時來兩個病號,人手就有些不足了,護士站是沒有人的,有個病人睡著了,錯過了飯點,也沒有為她留一份,若是在關內的醫院還好說,有些收費的護工,醫院外也有飲食店,但在這兒便隻能餓著了——這是要餓出事情來的。”
聽起來,武十三郎昨夜也不算是什麽事都沒攤上,老周也有些同情,“這兒便是,剛建好沒多久,總是有許多規矩要慢慢的摸索起來。隻是若要增加護士的數量,應當是難的,比雲縣還缺護士的地方太多了。”
這也是現實的問題,武十三郎歎了口氣,老周突然想起,“等等,你管了十人,九個人回答不上,那還有一人的查房還可以啊,我記得你管的不都是外來戶口,能有一個配合,很可以了。”
“哪啊,就數她事多!一路頂我的嘴,差點沒吵起來!”
“是哪床?”晚上要接他班值班的老周很好奇,“下回刺頭兒你在病程本上標注一下。”
武十三郎欲言又止,最後還是沒說出來,“算了,小姑娘,出門在外,估計有點兒想家了,鬧點脾氣也正常,我們寬宏大量,不和她計較。”不知為什麽,他不想把範十三娘的事說太多。
老周看了武十三郎幾眼,也不追問了,看看食堂掛著的電子鍾,驚呼一聲,“七點了!快點吃——今天天氣好,有兩台放足手術,咱們既然可以進城,這裏晨間查房完了,便趕緊觀摩去,這幾台是用結紮血管的縫線法,多少能跟著雷師學點什麽。”
內科切脈、按書開方、辯證脈理,這些是武十三郎本就十分擅長的,買式醫學的新式規程,譬如口手衛生、洗手法、製備滴注液、規範病程本等等,武十三郎和老周也學得不錯,所以他們這些年輕的醫生反而比較早能出醫院做事,不過,說到外科,尤其是手術外科,他們的基礎就十分薄弱了。
哪怕能觀摩一台手術,都是進步的機會,因此兩個醫生便不再閑聊了,而是急匆匆地吃完了早飯,洗洗手去參加大查房——老周一路留心,想要找出那個敢和醫生吵架的虎女娘,隻是所見的病人,不是十分虛弱,便是乖巧聰穎,譬如有個範家姑娘,瞧出醫院人手不夠,又知道風寒感冒沒有太多走動上的忌諱,便組織起已經接近痊愈的病人,主動照料虛弱者,為她們打飯、留飯、記錄體溫、照看爐子等等,還真是為護士們減輕了不少負擔。
老周不由得對武十三郎道,“這些富貴人家的女娘,敢送來這裏的,當真都有些見識,一般農家子,剛來這裏便有這番頭腦的實在不多。這個範姑娘,別的不說,我看她做我們醫院的內勤主任是夠格的。”
他在潔癖以外的事情,都有些粗枝大葉,再加上武十三郎也佩了口罩,瞧不清他的神色,隻誇讚了幾句,武十三郎沒接話,他也不在意,見總體病勢向好,便和雷組長打了個招呼,換下衣裳,蹬上買活軍自製的土自行車,踩去關內醫院,旁觀手術去了不提。
“怎麽又在洗手啊。”
醫生值班室一大早就傳來了嘩嘩的流水聲,武十三郎摘下口罩,走到同事兼同學身邊,“做完又沒再做培養觀察了,不至於如此,老周。”
被他叫做老周的同事其實也並不算很老,二十多歲年紀,理了個大光頭,滿臉笑嘻嘻的樣子,正用軟毛刷輕輕地刷洗著自己的手指甲,“今早要去外科那邊,早起洗一次放心——你那邊怎麽樣,晚上沒出事吧。”
“沒什麽,就是有幾個病人有些刁鑽,不過到底也應付下來了。”
“嗐,女娘嘛,又是外地來的上等船。”周醫生司空見慣地說,合上水龍頭,“重病號情況穩定嗎?”
“已經醒來了,輸液很有效,也沒再發燒,喝水後沒再吐,今天再喝一天鹽糖水,明天起應該可以給進食了。”
這就是已經轉危為安了,周醫生也咧嘴一笑,“那就好,都到了買活軍地頭了,也不是痢疾,再因風邪而死,總覺得可惜了的。”
害風邪而死,在他們所來的地方其實不少見,身體羸弱的病人,若是和沈姑娘一樣,因為風邪而攪壞了腸胃,又不能及時止瀉,有不少倒黴的就這樣去了。便是在買活軍這裏,一年之中也有一兩例因風邪而引發心疾的病人,送到醫院時大多都已經不行了。總的說來,在買活軍這裏,雖然有很多人被救了回來,但也有很多人是醫生無能為力的,醫院的死亡率並沒有外頭傳得那樣玄乎的低。
但和外頭比,也不是沒有不同——最大的不同,便是大部分疾病,在死時至少能夠知道個死因,而且是較為明確的死因,譬如死於風邪的青壯,多數是因為‘病毒性心肌炎’,還有死於癌腫的,死於感染的,死於多器官衰竭的,甚至一開始死於極度營養不良的都有——其實就是慢慢餓死的,這個死因在外頭非常的常見,而好歹買活軍這裏,大部分人是不再會因營養不良而死了。
但醫生們接觸到的死亡還是比以前在外頭的多,因為在外頭,能看得起病的人是不多的,大部分百姓都是自生自滅,從生到死沒有醫生的參與。而到了買活軍這裏,他們的收入比以前高,衣食住行卻處處都不比以前那樣花錢,便是鄉裏人也願意走水泥路走幾個時辰,到城裏的醫院來看一看——看病也不如以往貴了,那麽醫院裏當然是人滿為患,即便現在買活軍這裏,光雲縣就匯聚了數百名大夫,這些一邊學習一邊工作的大夫們,工作時間也照樣是排得滿滿當當的。
武十三郎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來到雲縣的,並且很順利地被招進了醫學專門學校,開始自己正兒八經的大夫生涯,買活軍對醫生、教師這兩個行業,壓根就不設政審分的門檻,任何人隻要具備相應的知識,都可以前來應聘,不論他是什麽出身,海納百川、照收不誤。
而且,他們給醫生的待遇還相當不低,比如武十三郎,在專門學校就讀也是有錢拿的,下午出診也有錢,如昨日這般,接觸到港外可能有危險的疫病船隻,又值班上夜,又有額外的津貼,他一個月的收入往往可以突破兩千文,這還是他在新式醫學上剛學了幾個月,還不能完全自如運用所有知識的情況。
像是雷醫生那樣,已經讀了兩三年,有資格在專門學校做老師的醫生,她的收入三四千文都是有的。如雷醫生的堂兄,再發現了牛痘的大雷醫生,他的收入不說了,政審分還高,還能享受專家津貼,在買活軍這裏做醫生,前程說不定比做官還要好,而且還有一個極佳的優點,那便是買活軍非常、非常、非常重視傳播知識。
僅僅是這一點,多少大夫便甘願倒貼錢,也要在買活軍這裏上學了,要知道此時天下間從醫者固有百萬,但能夠進入各地醫學就讀的大夫,能有百分之一都相當不錯了,這還是百年前,各府衙的醫學尚且還算是人手充足,有能力開展教育。到了這麽幾十年間,除了兩京的太醫院之外,地方醫學幾乎名存實亡,民間的大夫,隻有通過家傳、師承、自學來學習醫術,便是一本好醫書都難以獲取,更別說是互通有無,學習新知了。
且不說家傳,便是師承,師父留一手也是常有的事,收你為徒,不代表一定傾囊相授,還得在平時行醫中察言觀色,抓住一切機會,偷學精髓,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想要學到完整的醫學傳承,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老師得藝也難,他不刁難夠了你,再三地考驗了你的誠意,是不會把壓箱底的衣缽,交給你這個學生的。
不論對錯,這麽做的結果,便是除了一些心懷寬廣,著書立說的大家,如武十三郎的祖父,又或者是去世不久的藥聖李東璧之外,醫術的傳承是逐代遞減的,而且彼此的交流非常的稀少,來到買活軍這裏,大家互通有無一總結,我這裏的絕症,你那裏已有了驗方,我那裏棘手的病症,你這裏早就知道了辯證的道理……這真不是什麽奇事!
買活軍這裏,卻又不同了,隻要你肯學,當真是就怕你累不死,赤腳醫生手冊便已是了不得的天界仙書了,上手便是能用的,他們大量地刊發出來,隨地都在賣,說句大話,哪怕隻是從師年的庸醫,有了這本書,也能在鄉間設館呢!
但這還隻是開始,赤腳醫生手冊學得好的,後續還有《生物學》、《化學》、《解剖學》、《內科》、《外科》、《寄生蟲》等等無數科目,正所謂學海浩瀚,武十三郎來到買活軍這裏以後,心裏隻有三個字:‘來晚了’。
他覺得自己從未如此快活過,在這樣的學校裏,甚至是被老師逼著考核學習,隻要願意,知識便是豐沛得隨處可以獲取,這種感覺,在敏朝如何能夠想像?如何是除了家學之外,再難找到同行互通有無的敏朝大夫,可以體會到的感覺?
也並非隻有武十三郎是這樣的醫癡,他的同學中,多得是手不釋卷的學狂,若不是要保護眼睛,隻怕他們是會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的。這些醫生,很多都是從鄰近的省份,舍下了原本穩定的家業趕到這裏來的。
他們得到了《赤腳醫生手冊一》之後,知道了買活軍這裏慷慨地散播醫學,便立刻設法和私鹽隊取得聯係,或是驚險,或是順利地到達了雲縣,當時和議未成,說實在還是冒了一定的風險,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他們要探尋知識的心情是如此急切——對武十三郎他們這種人來說,你叫他們不學習,不鑽研,不去探索人體疾病的原因,如何同死神對抗……那你不如殺了他們,有多少人沉迷於榮華富貴,就一樣也有多少人沉迷於這種征服疾病、擊退死亡的感覺。
在買活軍的專門學校裏,這些醫癡毫無保留地交流著自己的知識,並根據《赤腳醫生手冊》上的知識,調整著自己多年來的方子,譬如對朱砂,既然它的毒性已經得到了明確的認證,大部分醫生現在開藥時,對朱砂都相當的謹慎了。
還有許多藥材的論證,比如說,在《本草綱目》以前,很多藥材,大夫看了醫書開方,但實際上並不能辨別,連藥店的夥計都是懵懵懂懂,怎麽進的便怎麽賣,你說蒿菜,他說高菜,如此以訛傳訛的事情,在鄉鎮上極為常見,到了買活軍這裏,便可以結合《本草綱目》、《赤腳醫生手冊》,形成統一的認識。
不過,目前來說,新式的醫學知識,還隻能起到預防和補充的作用,譬如全新的口手衛生、滅菌消毒、無菌這些概念,還有乙迷這樣的東西,讓買活軍的外科聞名遐邇,也讓他們這裏的安產率和嬰幼兒成活率,和外界比有了幾倍的提升。但說到內科的病症,還是隻能靠把脈開方,甚至於有些病,完全是藥石罔效,便隻能是開一些安撫的方子,能不能熬過去,完全看病人自己。
知識和現實的錯配,是現在的醫生們主要麵臨的問題,當然,還有工具不足以匹配診斷,也是一個煩惱。譬如對痢疾、瘧疾、風邪、流感、肺炎、傷寒、霍亂、出血熱的診斷和分型,其實都是要依靠化驗——這就是為何醫生要學《生物》、《化學》了,在買活軍燒造出高清玻璃,並造出顯微鏡之前,這些瘟疫都可以表現為高燒、拉稀、吐血,飲食不進……
如何能夠肯定是哪種疾病?辦不到,也不需要,因為發現便意味著流行,而流行便意味著大批量的死亡,即便可以開方,藥材也是不夠用的,死到不再流行為止,瘟疫自然也就結束了。
現在,顯微鏡被製造出來了,醫生們是第一批被培訓使用的人,他們也有了印刷得很精美的圖片,來觀察培養皿中的細菌,確認到底是哪種瘟疫。在目前來講,這種診斷的意義,在醫學上還不是特別大,因為不論是哪種傳染病,處置的辦法都是隔離、觀察,治療它們的驗方其實配比也都差不多,對痢疾有用的,多少也能對瘧疾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行政上,這是有意義的,譬如這船人,現在是確診為風寒感冒了,那麽處置的級別便可以降低,和他們接觸過的幹事、醫生,也可以繼續正常活動,如果是痢疾、傷寒或者更可怕的鼠疫,那麽整船人,包括和他們接觸過的所有人,都要封鎖起來,還要在全城滅鼠——不過,這幾年鼠疫已經相對和緩多了,聽說如今連建賊都知道,死獺靠近不得,是以這船人得鼠疫的幾率還是很小的。
但能因為處置手段差不多,便不去研究疾病了嗎?自然是不行的,因為在天界,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特效藥,幾乎是藥到病除,絕不會出現得了惡瘧之後,病情進展,反複遷延到死的事情。買活軍現在做不到,不代表將來做不到——他們這幫醫生,就是在極其輝煌的將來,和極其慘淡的現實之間站著的第一批人。
如果連他們也不往前走去的話,那,將來得什麽時候才能來呢?
必須在沒辦法中想辦法,這就是他們現在在做的事情,甚至很多時候,醫生做的事和醫學都沒有太大的關係,譬如說靜脈滴注,這在醫書上看來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以至於書上並沒有仔細地解說過它的原理,天界的人隻需要開一張靜脈滴注的方子,便會有清潔無菌,密封嚴實的玻璃瓶,裝著完全無菌的藥水,用那透明的塑料軟管蜿蜒地注入到病人體內去——他們看過的紀錄片上就是這樣的。
但在買活軍這裏呢?玻璃瓶倒是有,但不可能是完全密封的,輸液的管子當然也沒有塑料做,至於橡膠,那是才栽下去的東西,按照教科書上的說法,橡膠樹最少也要生長五年才能開始割膠——可以想見,一開始的橡膠製品一定是非常昂貴而且搶手的,因為除了醫學之外,也有太多的領域需要橡膠了。
醫生能等,但病人不能等,隻能先想辦法,設法用羊皮多次煮製,經過一道道工序,製成柔軟光滑的氣密管子,再接上一根鵝毛羽管製成的針頭,工序很多,而且隻有受過訓練的專業工人才能做,一次靜脈滴注的成本在一千文以上。
這還不算完,如果是用葡萄糖溶液,將會去到兩千文——葡萄糖結晶非常昂貴,因為還不能工業化製備,完全是實驗室裏自己用土豆發酵做的,產量極有限,而且製備之後,還要用活性炭吸附,祛除熱原物質。
祛除不了的話,病人輸液後可能會發高燒,而現在會給開靜脈滴注的病人都是垂死的那種,正常人可能發燒之後也就熬過去了,但他們是熬不過去的,如果沒有成功祛除熱原,病人輸液後可能會死。
但在輸液之前,醫生是不知道熱原到底去得幹淨不幹淨的,因為熱原物質不但來自於輸注的液體,可能也來自於靜脈滴注器,這東西除了羽毛管之外,別的部件都隻能複用,隻能通過熬煮消毒,但誰也不敢擔保每次消毒,都能把熱原物質消滅得一幹二淨。
如此麻煩的過程、高昂的價格、高企的風險,目前來說還隻能輸注兩種溶液,調理拉稀過度帶來的電解質紊亂……但,即便如此,靜脈滴注也救了太多人,在靜脈滴注出來以前,上吐下瀉的人是很危險的,尤其是吃不進去藥,那就隻能通過針灸、放血來止住肌體的反應,如果這些都不奏效……那每年都有很多因為各種病因,拉稀拉死的人,但其中很多人,如果能調整電解質平衡,止住拉稀,讓他們吃的進去東西,可以開始服藥,他們是能活下來的。
在醫學上,每往前一小步,都會有很多本來會死的人因此活了下來,買活軍推廣的口手衛生——要勤洗手,醫生接診戴口罩,如果是傳染病,還要戴手套,把渾身都包起來。滅鼠、修建下水道,不厭其煩地講述著汙水對疾病傳播的影響,對於城裏百姓的糞便回收,還有醫生的七步洗手法,優先供給醫生的胰子皂,產量還不高的青黴素,產鉗、消毒、側切與縫合……
這些所有知識,和靜脈滴注一樣,救回的是成千上百條人命,他們其中許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被拯救的,那些因為醫生洗了手而沒有發產褥熱的產婦,那些在手術前接受了消毒處理而沒有發燒的外科病人,他們全都因為買活軍而健康地走出了醫院,他們不知道在這些新技術被發明之前,他們很可能會在痛苦中死去。
買活軍的辦法,雖然見效慢,每一步都走得很難,但每一步也都是對死亡的征服,橫亙在壽命之前的阻礙,正在被一點一點消解與碾壓,武十三郎隱約能夠看到這條路的終點——如同他們所看的紀錄片一樣,在天界,人雖然也會死,但他們會死於新的,現在根本診斷不出的疾病,這隻能說明一點,那就是如今被視為頑疾的不治之症,在那時候早已就不算是什麽問題了。
如果在他死以前,能看到這一天實現的話,武十三郎覺得他便是去了,也一定是笑著去的。他已經儼然是全情要投入這偉大的事業中去了——但可惜的是,哪怕是全無阻礙,要做的事也太多太多了,更別說現實中讓人煩惱的事一件接著一件,可是永遠都不會少那。
“老周,你說咱們是不是該給買活周報投個稿啊。”
洗過手,換了衣服,他和老周一起去職工食堂吃早飯,吃完早飯,武十三郎又要回病房去了。因為昨夜他雖然值夜了,但病房相當的安穩,並沒有太多事情,還算是睡了個好覺的,因此便寧願不缺勤,到病房裏哪怕是看醫書,也能順帶著多學些醫患間相處的東西。
在食堂裏打飯的時候,武十三郎便忍不住說了,“這個醫患之間溝通的範式,雖說在雲縣這裏已經大致都傳開了,但最好還是要在報紙上宣傳一下,否則你瞧,昨天的病人就沒幾個能配合的。”
“怎麽了,昨天又哭了幾個?”老周打得很少,他是有些潔癖的,昨天輪到他培養糞便,取樣觀察,老周這幾天食欲都不會好。
武十三郎取了兩個饅頭,端了一碗小餛飩,又去拿了一碟小鹹菜,他吃得也不多,醫院的夥食,不能說多好,有點子稀湯寡水的味道,昨夜他帶範十三娘來吃夜宵時,大小姐嘴上不說,評價可全都在臉上寫著呢。
而十三郎為了證明是她太過挑剔,便努力吃了兩碗麵,這會兒其實也不是很餓。
“哭了六個,兩個麵紅耳赤一句話不說,一個推說不記得——就沒一個能準確回答上排便次數和性狀的。”
武十三郎也是心累,按著太陽穴揉了揉,“或者要不就形成規定,以後查體必須要同性的護士在身邊陪著病人,有些問題可以悄聲和護士說,要麽就是宣傳一下,買活軍這裏異性間可以共事,可以談話而不涉男女之私,來上醫院就有異性醫生查問的可能,不接受就不要進來。”
他對於男女大防這些傳統的禮教,本來是沒有任何看法的,這仿佛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但來到買活軍這裏之後,便立刻感到禮教的不便了,恨不得立刻予以全數廢除,因為這東西是很妨礙醫生做事的。對武十三郎來說,如果禮教妨礙了醫學發展,那他就立刻是反對一切禮教的急先鋒了。
——不論是什麽病人,來了買活軍的醫院基本都要回答姓名、年紀、性別、病史還有產育,最近的進食、排泄,這是在課堂上反複強調的程序,但這些富貴人家的姑娘,甚至哪怕是一般人家的女眷,倘若沒有一些教育,突然一下紮猛子問這些,叫她們如何能夠接受自己和大夫討論穢物?
即便以往大夫也問,但那都是問身邊的婢女,或者問守候著的親屬,總之不會問本人,更不會如此仔細討論,那些嬌滴滴的小姑娘,不哭才怪呢,脾氣更大一點,比如那個範家女娘,便要反過來嗆他了。
這樣的溝通,每新接一個病人就要來上一次,甚至於有些病人不分男女,他就是不願和醫生說這些便溺的事情,哪怕是同性來問也是如此,這是讓醫生們都很疲倦的事情,醫生們熱衷於攻克疾病,不代表他們對活生生的病人就多麽的同情體貼,武十三郎最好所有的病人都是傀儡,問什麽答什麽,讓怎麽就怎麽,可惜往往事與願違,必須把寶貴的時間花在溝通上。
老周也讚同武十三郎的提議,“是,要麽就發報紙說清楚,要麽就印些揭帖,貼在醫院門口,總之要讓他們事前都知曉了,否則,真不知要耽擱多少功夫!”
“還有護士,也是不夠用的,昨日倘若同時來兩個病號,人手就有些不足了,護士站是沒有人的,有個病人睡著了,錯過了飯點,也沒有為她留一份,若是在關內的醫院還好說,有些收費的護工,醫院外也有飲食店,但在這兒便隻能餓著了——這是要餓出事情來的。”
聽起來,武十三郎昨夜也不算是什麽事都沒攤上,老周也有些同情,“這兒便是,剛建好沒多久,總是有許多規矩要慢慢的摸索起來。隻是若要增加護士的數量,應當是難的,比雲縣還缺護士的地方太多了。”
這也是現實的問題,武十三郎歎了口氣,老周突然想起,“等等,你管了十人,九個人回答不上,那還有一人的查房還可以啊,我記得你管的不都是外來戶口,能有一個配合,很可以了。”
“哪啊,就數她事多!一路頂我的嘴,差點沒吵起來!”
“是哪床?”晚上要接他班值班的老周很好奇,“下回刺頭兒你在病程本上標注一下。”
武十三郎欲言又止,最後還是沒說出來,“算了,小姑娘,出門在外,估計有點兒想家了,鬧點脾氣也正常,我們寬宏大量,不和她計較。”不知為什麽,他不想把範十三娘的事說太多。
老周看了武十三郎幾眼,也不追問了,看看食堂掛著的電子鍾,驚呼一聲,“七點了!快點吃——今天天氣好,有兩台放足手術,咱們既然可以進城,這裏晨間查房完了,便趕緊觀摩去,這幾台是用結紮血管的縫線法,多少能跟著雷師學點什麽。”
內科切脈、按書開方、辯證脈理,這些是武十三郎本就十分擅長的,買式醫學的新式規程,譬如口手衛生、洗手法、製備滴注液、規範病程本等等,武十三郎和老周也學得不錯,所以他們這些年輕的醫生反而比較早能出醫院做事,不過,說到外科,尤其是手術外科,他們的基礎就十分薄弱了。
哪怕能觀摩一台手術,都是進步的機會,因此兩個醫生便不再閑聊了,而是急匆匆地吃完了早飯,洗洗手去參加大查房——老周一路留心,想要找出那個敢和醫生吵架的虎女娘,隻是所見的病人,不是十分虛弱,便是乖巧聰穎,譬如有個範家姑娘,瞧出醫院人手不夠,又知道風寒感冒沒有太多走動上的忌諱,便組織起已經接近痊愈的病人,主動照料虛弱者,為她們打飯、留飯、記錄體溫、照看爐子等等,還真是為護士們減輕了不少負擔。
老周不由得對武十三郎道,“這些富貴人家的女娘,敢送來這裏的,當真都有些見識,一般農家子,剛來這裏便有這番頭腦的實在不多。這個範姑娘,別的不說,我看她做我們醫院的內勤主任是夠格的。”
他在潔癖以外的事情,都有些粗枝大葉,再加上武十三郎也佩了口罩,瞧不清他的神色,隻誇讚了幾句,武十三郎沒接話,他也不在意,見總體病勢向好,便和雷組長打了個招呼,換下衣裳,蹬上買活軍自製的土自行車,踩去關內醫院,旁觀手術去了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