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城縣外的馬車站,確實是這些年以來逐漸發展起來的,一般臨城縣的百姓,如果不出遠門的話,會到車站去的機會不多。這車站占地很大——和以前的驛站一樣,但是離城很近,規模要大得多,而且任何人都可以進去使用,不像是有些驛站,除了官員以外,百姓們進去,哪怕隻是落腳喝口水,也要額外交點錢,買活軍的車站,水起碼是隨便喝的,要住宿,要洗浴,要吃東西,價格也不比城裏貴。
這是一處很大的建築群,而且相當的熱鬧,從城裏出來,先看到的是一間澡堂,騾子們蒙著眼,正從河裏車水,下遊遠處可以看到洗浴過的廢水匯入河中,買活軍的澡堂子裏,一直都用草木灰、皂角做的澡豆,不是沒有緣由的,因為澡堂的廢水是直接排入河中,聽說如果肥皂用得太多,對於下遊水質會有影響,雖然南方多水,但也要注意維護水體的清潔。
澡堂外,鍋爐房、煤炭倉庫,這都是配套的東西,時不時可以見到行路人談笑著從澡堂子裏出來,這會兒恰好是早晨,有許多趕夜路的馬車,深夜到了車站,都在等早上澡堂子開門,趕緊進去洗洗一身的灰塵疲乏,有些性急的,便在車站換車,又往下一程去了。
再往前走,便是一排排的馬廄食槽了,此處至少常年飼養著三十匹以上的駝馬、走騾,這在從前是難以想象的事情,一般的驛站能有個匹馬便算是非常闊綽了,很多驛站也就養一頭騾子,一次隻能送一趟信,若是有急事,就得往縣裏去協調。而臨城縣的驛站,別說是牲畜了,此前連驛丞都沒有,實際上已經處於荒廢狀態。
但是,買活軍這裏的牲畜是很多的,百姓們未必都能意識到這個事實——買活軍這裏正在聚斂著巨額的財富,這些財富並非是以貴金屬的形式匯聚過來的,而是體現為各種有形無形的物資,礦產、牲畜、金屬、人力、食材,這些財富正通過海船、陸運、內河等各種形式,向著買活軍靠攏,因此原本在南方還算是有些貴重的騾馬,在買活軍這裏倒也的確很常見了。
而且,買活軍這裏對於牲畜的需求,也要遠遠強於之前,就說車站,為何飼養了這麽多的馬騾?因為車站是這般的道理,每日裏,他們會往下一程發若幹趟車,這些車隻走一日,在彬山歇腳,然後停留一日,給馬騾們休息一下腿腳,隨後再返回臨城縣這裏,再歇一日到數日,主要看車輛的載重,如果拉貨的話,要多休息一兩天,否則馬很容易累病,壽命也會受到影響。
這麽一兩天內,還要給馬兒們在山林間走動走動,磨磨蹄子,要洗刷一下身子,給它們吃點好的——照應馬匹的獸醫和馬倌,也是很緊俏的職位,獸醫很多都是從專門學校畢業的,或者是民間自學成材,先應聘進來幹著,文化課一通過,就要去專門學校進修。
至於馬倌,這就很有趣了,很多馬倌都是遼東人,甚至還有韃靼漢子,不知怎麽也流竄了幾個到這裏來討生活,別的不說,這些韃靼人伺候馬兒是真有一套,以至於買活周報的招聘廣告上還刊登了車站的消息:招聘馬倌,待遇從優,韃靼人會說漢話,能考過掃盲班的優先錄取。各地邊軍懂得伺候馬的也優先考慮。
也不知道這報紙能不能發到草原,發到那些邊軍那裏去!起碼這些馬倌還能兼任車站的保安工作,遼東人一般都是打散了安排,一個遼東的馬倌,搭配一個本地人,再搭配一個內陸來紮根的流民,一個車站至少要三個馬倌,這是很常見的搭配。
遼東人教餘下兩個人照料馬匹,本地人教他們說本地的土話,內陸的流民受累多賣點力氣,如果他們是川西人,不太會受到欺負,因為川西漢子在本地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郝嬢嬢就是敘州的嘛!她賺的錢,變成了接敘州的漢子婆姨過來的航船,買活軍這裏川西人也是很多的。
有了馬廄,此外還要有的是停車、修車的地方,這兩樣地方占地就很廣闊了,一旁是馬倌、車夫們的宿舍,還有會修車的手巧工匠也住在這裏,車輛的數目一多,敲敲打打的活計就永遠都少不了,這也是經濟活動繁盛的證明——
就說徐地主他們,要去雲縣,也是先在彬山歇一個晚上,隨後再去雲縣,他們提前買了票,是6-2、6-3、6-4,以此類推,也就是說,他們去買票的時候,這一天從臨城縣去彬山的車子,已經排到了第六輛,那之後要再往下排多少,就不好說了。一般來說,一天最多發8輛,除非牲畜和車廂都有多,才會發9輛,若是買不著票,要麽再等一兩天,要麽,那就隻能受受累,自己走著去了。
自然了,若是幾年前,出門那還不都是靠走的?官道難行!騎馬也說不上多享受,隻能靠雙腳慢慢的跋涉。但是,在買活軍這裏生活得久了,人們很自然地就覺得,出門倘若不坐這種帶彈簧避震的四輪馬車,那這門就根本不值得出。
哪怕是最窮的人家也舍得掏這個路費,畢竟,車費再貴,也不會貴過人的工錢。挑著擔子從臨城縣走到彬山,可能要走上一天多,晚上得在野外過夜,車費也不過就是五十文一人,恰好是一個通過掃盲班考試的勞力兩日的工錢。
有了這樣的想法,坐車的人豈不就更多了?一個車站,一天光運人的車輛隨隨便便都發出6輛了,還沒算運貨的車隊呢,這條水泥路修好以後,是真被走得夠本了。而且,馬歇車不歇,車廂是可以換套了馬匹,繼續在兩個車站間往返的,這樣高頻率使用的車廂,每天需要維修的小問題,也足夠讓一個維修師傅忙得團團轉啦。
從車班這裏往深處走去,才是旅客們吃飯歇息的地方,條件說不上有多好,大食堂裏用簾子隔了幾個雅間,錯過飯點,可以到雅間裏用昂貴的價格點小炒,這裏熱水是什麽時候都有的,自己接碗水配著吃光餅也不錯,早上、晚上,都有飯食供應,有現下的麵、餛飩、餃子、包子、饅頭,不比城內,油葷不多,按徐振之的說法,都是蒸物,但至少能保證幹淨,味道也還算不錯。
住宿的地方也是如此,窄窄的水泥房,夏天都得敞著門窗睡,否則熱死人——床板倒是幹淨的,夏天不供被褥,分男女院,有促狹的小子去偷看女院,發覺女院裏大家也都敞著門窗,或者把床搬出來納涼,隻是不和男院這裏一樣,脫得赤條條的。
光是一個車站,就大得讓人歎為觀止了,而且,這裏的發展很快,幾個月不來,又是變了一番模樣,莊子左顧右盼,嘴巴不由得微微長大了,其實他是在家裏吃飽了出來的,但不知為何,看到有人從食堂裏出來,手裏還捏了一節鮮玉米,不由得便咽了咽口水,感覺路上的食物都要比家裏的好吃些。
“小莊子,這裏來!”
城裏雖然重修了路,但是行人多,走牲口走車還是很不方便,如今一般隻有運貨才會趕車進城,人們要坐車都是來車站,徐地主這般常來常往的老商客,輕車熟路,早已相準了六號馬車,招手叫莊子過去,“師傅,我們人齊了吧?這就走著?”
“你去叫一叫,都好了那就走!”
馬車出發有個時點兒,按說是過時不候,不過一般也會等個十來分鍾的,要是人齊了,天色也合適,那就早走早到,這也是有的,並不一定要等著車隊出發,因為現如今買活軍的山林是很平靜的,連野獸都不下到路麵上來——買活軍的吏目三不五時就上山掃蕩,匪幫是早殺絕了的,至於野獸,狼群、野豬那也都是生活在少有人煙的地方,一條路上,倘若人來人往,有了各種人類的味道和聲氣,它們也會遠遠避開,成群結隊的人,是這世上最可怕的動物,這種恐懼是寫在野獸基因裏的。
“六號車的人齊了,走不走?”
“走,走!”
用蒲草鋪蓋的等車棚底下,幾個談笑的漢子站起來了,“總算到了!都等半天了!”
“幾位老兄倒是早,我們已是特意早過來了。”
“嗐,就在客棧裏過的夜,這天氣實在太熱,天剛亮就熱醒了,早些上路也好,彬山那裏怎麽也得涼快些,那裏靠山,地氣涼,還有一條小溪能泡泡水。”
“幾位也是去雲縣的?”
“去雲縣搭船,往雞籠島去!”
莊子交際上素來不敏捷,這些時日以來雖然有所長進,但一不擺攤似乎又有點子退步了,便蹭在長輩身後,隻聽著他們攀談,到了車廂麵前,隻見這車廂拆了四麵車篷,隻留下了車架子和長條椅子靠背,車頂倒是還在,已經綁了幾個背簍在上頭,有些不好放上去的東西,依舊是在各人懷裏抱著,或者是放在車廂中間。好在車篷拆了,也不氣悶,否則這大熱的天,五六個漢子擠在車篷裏,不中暑怕是都難以收場。
莊子上回坐車出門,還是被母親抱在手裏的年歲,如今早記不得坐車的滋味了,隻依稀記得幾年前的二輪小車,和這四輪的車子相比要逼仄了許多,這車子又高又大,六個人挨著坐,彼此還能錯開放腿,把腳伸直了,雖然依舊得挺直背坐著,但要比二輪小車那樣人人盤腿彎腰好得多。
當眾人坐定之後,莊子突然很感謝六姐推行的衛生政策,他屁股底下隔了一層座板就是對麵伸來的大腳,萬幸萬幸,沒有臭味,隻有些汗腥氣,草鞋被太陽曬過以後的草味兒,不過異味還是難免的——馬車,馬必須有味兒,便是馬剛洗過,車轅前方掛著的馬糞兜那也一樣有一股洗不去的味道。
“我們先出發了!”
車夫拍了拍馬肚子,用長馬鞭在馬兒頭上點了一下,兩匹高大健壯的駝馬便慢慢地走了起來,清晨的涼風吹過,人們發出愜意的歎息聲,雖然空車架子有塵土,但是在夏天無疑涼快了許多,還有車頂擋著太陽,這一會的確是不熱的。
“如今這路倒是好走了,都說是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咱們買活軍這裏,出門倒還不算太難的了。”
“可不是?現在都有個座位了!還絲毫都不晃蕩!”
“我第一回出門做生意的時候,千方百計借了五頭驢拉車,哪裏有人坐的地方?不都是用來運貨了,從臨城縣到許縣,兩日的功夫也就是靠腳一步步走去的。”
“這馬車和水泥路是快,你聽這馬兒蹄聲都輕快得很。”
乘客們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閑篇,莊子坐在最外,很小心地看管著人們的行李,不讓它們從沒遮攔的後稍掉下去,他眺望著遠處一彎淡灰色的路,那裏逐漸出現又一輛馬車,裏頭坐的似乎是六個女娘,買活軍這裏單獨出行的女子越來越多了。
天氣逐漸熱了起來,風也變得熱了,水泥路上的塵土有些嗆人,徐地主老道地拽出一條毛巾,用水打濕了鬆鬆地圍住口鼻,莊子也趕忙從自己的行囊中拽了一條毛巾出來,幾個乘客誇徐地主經驗老道,徐地主有些得意地說,“常出門的人,隨身帶一條手巾是再不會有錯的,天熱,那就沾水圍在脖子上,隨時擦汗,天冷,那就在頭頂做個裹巾,總之沒有用不上的,隻一點,要常洗,否則發灰起膩那就不好看了。”
他們在一處茶棚停下來吃午飯,莊子是帶了自家做的玉米卷餅來,用個小竹簍裝著,上頭搭了兩層厚紗布,還有一個花卷,兩個熟雞蛋,兩個頻婆果,三四根黃瓜,這是預備著給徐地主一行人分著吃的。
徐地主他們也帶了飯:梅幹菜做的光餅、鹹肉粽子、用竹筒裝著的生米,裏頭有醃菜、雞蛋、肉糜,請茶棚掌櫃塞到灶頭裏,大家喝一碗茶,等車夫飲馬喂馬回來,竹筒飯也燒好了,打開來熱氣蒸騰,香味四溢,大家都誇好巧思。
“出門在外,怎麽能不吃一點肉呢?”
徐地主容光煥發,撚著胡茬子神氣地說,“俗話說得好,窮家富路,我們在家哪怕吃糠咽菜,出門在外也是一定要見葷的。”
他的這一套理論引來大家讚成,因為竹筒飯實在是香得過分了,可惜份量不多,徐地主拿半個竹筒飯和莊子換了一卷餅,莊子洗了黃瓜來,客氣地讓那幾個大漢,他們都不吃,在茶棚裏叫店家下兩碗麵,要加雞蛋,“不得了,不得了,不吃點熱飯熱菜,擋不牢這香氣!”
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手頭也是很鬆快,這些漢子都是田師傅,要去雞籠島受培訓的,田師傅是農民中最有錢的一批人,本事也最大,因為他們不但要會種田,還需要一些行走江湖的經驗。
這些漢子吃的鹹菜麵很快就端上來了,加了濃濃的蛋花,一碗端上來香氣四溢,這還不算完,還要從懷裏掏一個茶葉蛋出來,泡在湯裏吃,車夫自在一旁和茶棚主吃午飯,一碗地衣炒蛋,一碗拍黃瓜——黃瓜西紅柿是新鮮下來的,現在很廉宜,茶棚後就種了黃瓜秧子,一文錢一根,幾個漢子一手操著黃瓜,嘎吱嘎吱的嚼著,一邊呼嚕呼嚕的吃麵。
“了不得,都吃得這樣香!”
後頭的女娘車子們也到了,下來了五六個膚色黝黑的女娘,比男人又多了幾分精細,她們都戴著鬥笠,鬥笠上綁著紗布防塵,一上午行程下來,紗布已經泛黃,一下車大家就立刻去搓洗紗布,攤在鬥笠上晾著。“老板,涼茶來個兩大碗!”
老板卻隻端出一碗茶來,她們站在原地先痛飲見底了,再去打來另一碗,同時她們還要把水囊打滿,不知為什麽,女人總是比男人會喝水。一早上鼓鼓的水囊居然都喝完了。老板一會兒怕是少不得又要去挑水。
不過,這些女娘也不小氣,幾個人商議了一下,點了一碗地衣炒蛋——會在外頭吃飯,那就是手筆很闊的了,徐地主嘴上會吹噓,他吃的始終還是自己帶來的食材。
地衣是鄉間特有的美食,炒蛋時要舍得放油,香氣四溢,這碗菜看著黏黏糊糊不起眼,價格其實不便宜,因為地衣算是山珍,而且不好做,要細心洗掉塵沙。幾個女娘等一碗菜端上來了,各人又買了一兩根黃瓜,請店主切條,把炒蛋均分,掏出自己烙的卷餅和一瓶辣椒醬,黃瓜條、炒蛋、辣椒醬塗在餅上,自己卷起來吃,一個個也是吃得滿嘴流油、讚不絕口。
她們是要去壕鏡的,到雲縣去坐船——不要看這些女娘一個個都敦實,仿佛是女工,其實她們都是賬房,壕鏡現在很需要賬房會計,不少女娘都辭工去那裏闖蕩了。
“都是有大前程的人啊!”徐地主便說起好話來了。
“哪裏哪裏,無非是為了生活奔忙!”
茶棚裏說說笑笑,熱鬧喧騰,莊子一邊吃著噴香軟糯的竹筒飯,一邊左顧右盼,他發出了上車以來的第一聲感慨。
“除了有大前程以外,都是有大故事的人啊!”
他的雙眼又開始閃閃發亮了,莊子感受到了一種類似於剛讀《鬥破乾坤》時的快樂。“這麽幾年的功夫,學會了這些學問,如今更是走南闖北,哪裏能沒有故事呢?”
看得出來,別說田師傅們,就連女賬房們,望著莊子的表情都和剛才不同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是,人們在旅途中,總是很有興致述說自己的人生故事,隻恨沒有耳朵聽罷了,現在,莊子出來做了這個耳朵——
故事會不會被記下來,那是另一回事了,但這天中午,莊子實在是吃得太飽,從竹筒飯吃到地衣炒蛋、茶葉蛋、辣醬卷餅——肚子飽了,腦子也飽了,這才剛出門,腦子裏就有了好幾個故事的靈感,幾乎所有人都在喂食的同時,爭著對他說——
“我的故事,寫成一本書也是可以的,你可要好好記著,將來寫到你的故事裏去!”:,,
這是一處很大的建築群,而且相當的熱鬧,從城裏出來,先看到的是一間澡堂,騾子們蒙著眼,正從河裏車水,下遊遠處可以看到洗浴過的廢水匯入河中,買活軍的澡堂子裏,一直都用草木灰、皂角做的澡豆,不是沒有緣由的,因為澡堂的廢水是直接排入河中,聽說如果肥皂用得太多,對於下遊水質會有影響,雖然南方多水,但也要注意維護水體的清潔。
澡堂外,鍋爐房、煤炭倉庫,這都是配套的東西,時不時可以見到行路人談笑著從澡堂子裏出來,這會兒恰好是早晨,有許多趕夜路的馬車,深夜到了車站,都在等早上澡堂子開門,趕緊進去洗洗一身的灰塵疲乏,有些性急的,便在車站換車,又往下一程去了。
再往前走,便是一排排的馬廄食槽了,此處至少常年飼養著三十匹以上的駝馬、走騾,這在從前是難以想象的事情,一般的驛站能有個匹馬便算是非常闊綽了,很多驛站也就養一頭騾子,一次隻能送一趟信,若是有急事,就得往縣裏去協調。而臨城縣的驛站,別說是牲畜了,此前連驛丞都沒有,實際上已經處於荒廢狀態。
但是,買活軍這裏的牲畜是很多的,百姓們未必都能意識到這個事實——買活軍這裏正在聚斂著巨額的財富,這些財富並非是以貴金屬的形式匯聚過來的,而是體現為各種有形無形的物資,礦產、牲畜、金屬、人力、食材,這些財富正通過海船、陸運、內河等各種形式,向著買活軍靠攏,因此原本在南方還算是有些貴重的騾馬,在買活軍這裏倒也的確很常見了。
而且,買活軍這裏對於牲畜的需求,也要遠遠強於之前,就說車站,為何飼養了這麽多的馬騾?因為車站是這般的道理,每日裏,他們會往下一程發若幹趟車,這些車隻走一日,在彬山歇腳,然後停留一日,給馬騾們休息一下腿腳,隨後再返回臨城縣這裏,再歇一日到數日,主要看車輛的載重,如果拉貨的話,要多休息一兩天,否則馬很容易累病,壽命也會受到影響。
這麽一兩天內,還要給馬兒們在山林間走動走動,磨磨蹄子,要洗刷一下身子,給它們吃點好的——照應馬匹的獸醫和馬倌,也是很緊俏的職位,獸醫很多都是從專門學校畢業的,或者是民間自學成材,先應聘進來幹著,文化課一通過,就要去專門學校進修。
至於馬倌,這就很有趣了,很多馬倌都是遼東人,甚至還有韃靼漢子,不知怎麽也流竄了幾個到這裏來討生活,別的不說,這些韃靼人伺候馬兒是真有一套,以至於買活周報的招聘廣告上還刊登了車站的消息:招聘馬倌,待遇從優,韃靼人會說漢話,能考過掃盲班的優先錄取。各地邊軍懂得伺候馬的也優先考慮。
也不知道這報紙能不能發到草原,發到那些邊軍那裏去!起碼這些馬倌還能兼任車站的保安工作,遼東人一般都是打散了安排,一個遼東的馬倌,搭配一個本地人,再搭配一個內陸來紮根的流民,一個車站至少要三個馬倌,這是很常見的搭配。
遼東人教餘下兩個人照料馬匹,本地人教他們說本地的土話,內陸的流民受累多賣點力氣,如果他們是川西人,不太會受到欺負,因為川西漢子在本地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郝嬢嬢就是敘州的嘛!她賺的錢,變成了接敘州的漢子婆姨過來的航船,買活軍這裏川西人也是很多的。
有了馬廄,此外還要有的是停車、修車的地方,這兩樣地方占地就很廣闊了,一旁是馬倌、車夫們的宿舍,還有會修車的手巧工匠也住在這裏,車輛的數目一多,敲敲打打的活計就永遠都少不了,這也是經濟活動繁盛的證明——
就說徐地主他們,要去雲縣,也是先在彬山歇一個晚上,隨後再去雲縣,他們提前買了票,是6-2、6-3、6-4,以此類推,也就是說,他們去買票的時候,這一天從臨城縣去彬山的車子,已經排到了第六輛,那之後要再往下排多少,就不好說了。一般來說,一天最多發8輛,除非牲畜和車廂都有多,才會發9輛,若是買不著票,要麽再等一兩天,要麽,那就隻能受受累,自己走著去了。
自然了,若是幾年前,出門那還不都是靠走的?官道難行!騎馬也說不上多享受,隻能靠雙腳慢慢的跋涉。但是,在買活軍這裏生活得久了,人們很自然地就覺得,出門倘若不坐這種帶彈簧避震的四輪馬車,那這門就根本不值得出。
哪怕是最窮的人家也舍得掏這個路費,畢竟,車費再貴,也不會貴過人的工錢。挑著擔子從臨城縣走到彬山,可能要走上一天多,晚上得在野外過夜,車費也不過就是五十文一人,恰好是一個通過掃盲班考試的勞力兩日的工錢。
有了這樣的想法,坐車的人豈不就更多了?一個車站,一天光運人的車輛隨隨便便都發出6輛了,還沒算運貨的車隊呢,這條水泥路修好以後,是真被走得夠本了。而且,馬歇車不歇,車廂是可以換套了馬匹,繼續在兩個車站間往返的,這樣高頻率使用的車廂,每天需要維修的小問題,也足夠讓一個維修師傅忙得團團轉啦。
從車班這裏往深處走去,才是旅客們吃飯歇息的地方,條件說不上有多好,大食堂裏用簾子隔了幾個雅間,錯過飯點,可以到雅間裏用昂貴的價格點小炒,這裏熱水是什麽時候都有的,自己接碗水配著吃光餅也不錯,早上、晚上,都有飯食供應,有現下的麵、餛飩、餃子、包子、饅頭,不比城內,油葷不多,按徐振之的說法,都是蒸物,但至少能保證幹淨,味道也還算不錯。
住宿的地方也是如此,窄窄的水泥房,夏天都得敞著門窗睡,否則熱死人——床板倒是幹淨的,夏天不供被褥,分男女院,有促狹的小子去偷看女院,發覺女院裏大家也都敞著門窗,或者把床搬出來納涼,隻是不和男院這裏一樣,脫得赤條條的。
光是一個車站,就大得讓人歎為觀止了,而且,這裏的發展很快,幾個月不來,又是變了一番模樣,莊子左顧右盼,嘴巴不由得微微長大了,其實他是在家裏吃飽了出來的,但不知為何,看到有人從食堂裏出來,手裏還捏了一節鮮玉米,不由得便咽了咽口水,感覺路上的食物都要比家裏的好吃些。
“小莊子,這裏來!”
城裏雖然重修了路,但是行人多,走牲口走車還是很不方便,如今一般隻有運貨才會趕車進城,人們要坐車都是來車站,徐地主這般常來常往的老商客,輕車熟路,早已相準了六號馬車,招手叫莊子過去,“師傅,我們人齊了吧?這就走著?”
“你去叫一叫,都好了那就走!”
馬車出發有個時點兒,按說是過時不候,不過一般也會等個十來分鍾的,要是人齊了,天色也合適,那就早走早到,這也是有的,並不一定要等著車隊出發,因為現如今買活軍的山林是很平靜的,連野獸都不下到路麵上來——買活軍的吏目三不五時就上山掃蕩,匪幫是早殺絕了的,至於野獸,狼群、野豬那也都是生活在少有人煙的地方,一條路上,倘若人來人往,有了各種人類的味道和聲氣,它們也會遠遠避開,成群結隊的人,是這世上最可怕的動物,這種恐懼是寫在野獸基因裏的。
“六號車的人齊了,走不走?”
“走,走!”
用蒲草鋪蓋的等車棚底下,幾個談笑的漢子站起來了,“總算到了!都等半天了!”
“幾位老兄倒是早,我們已是特意早過來了。”
“嗐,就在客棧裏過的夜,這天氣實在太熱,天剛亮就熱醒了,早些上路也好,彬山那裏怎麽也得涼快些,那裏靠山,地氣涼,還有一條小溪能泡泡水。”
“幾位也是去雲縣的?”
“去雲縣搭船,往雞籠島去!”
莊子交際上素來不敏捷,這些時日以來雖然有所長進,但一不擺攤似乎又有點子退步了,便蹭在長輩身後,隻聽著他們攀談,到了車廂麵前,隻見這車廂拆了四麵車篷,隻留下了車架子和長條椅子靠背,車頂倒是還在,已經綁了幾個背簍在上頭,有些不好放上去的東西,依舊是在各人懷裏抱著,或者是放在車廂中間。好在車篷拆了,也不氣悶,否則這大熱的天,五六個漢子擠在車篷裏,不中暑怕是都難以收場。
莊子上回坐車出門,還是被母親抱在手裏的年歲,如今早記不得坐車的滋味了,隻依稀記得幾年前的二輪小車,和這四輪的車子相比要逼仄了許多,這車子又高又大,六個人挨著坐,彼此還能錯開放腿,把腳伸直了,雖然依舊得挺直背坐著,但要比二輪小車那樣人人盤腿彎腰好得多。
當眾人坐定之後,莊子突然很感謝六姐推行的衛生政策,他屁股底下隔了一層座板就是對麵伸來的大腳,萬幸萬幸,沒有臭味,隻有些汗腥氣,草鞋被太陽曬過以後的草味兒,不過異味還是難免的——馬車,馬必須有味兒,便是馬剛洗過,車轅前方掛著的馬糞兜那也一樣有一股洗不去的味道。
“我們先出發了!”
車夫拍了拍馬肚子,用長馬鞭在馬兒頭上點了一下,兩匹高大健壯的駝馬便慢慢地走了起來,清晨的涼風吹過,人們發出愜意的歎息聲,雖然空車架子有塵土,但是在夏天無疑涼快了許多,還有車頂擋著太陽,這一會的確是不熱的。
“如今這路倒是好走了,都說是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咱們買活軍這裏,出門倒還不算太難的了。”
“可不是?現在都有個座位了!還絲毫都不晃蕩!”
“我第一回出門做生意的時候,千方百計借了五頭驢拉車,哪裏有人坐的地方?不都是用來運貨了,從臨城縣到許縣,兩日的功夫也就是靠腳一步步走去的。”
“這馬車和水泥路是快,你聽這馬兒蹄聲都輕快得很。”
乘客們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閑篇,莊子坐在最外,很小心地看管著人們的行李,不讓它們從沒遮攔的後稍掉下去,他眺望著遠處一彎淡灰色的路,那裏逐漸出現又一輛馬車,裏頭坐的似乎是六個女娘,買活軍這裏單獨出行的女子越來越多了。
天氣逐漸熱了起來,風也變得熱了,水泥路上的塵土有些嗆人,徐地主老道地拽出一條毛巾,用水打濕了鬆鬆地圍住口鼻,莊子也趕忙從自己的行囊中拽了一條毛巾出來,幾個乘客誇徐地主經驗老道,徐地主有些得意地說,“常出門的人,隨身帶一條手巾是再不會有錯的,天熱,那就沾水圍在脖子上,隨時擦汗,天冷,那就在頭頂做個裹巾,總之沒有用不上的,隻一點,要常洗,否則發灰起膩那就不好看了。”
他們在一處茶棚停下來吃午飯,莊子是帶了自家做的玉米卷餅來,用個小竹簍裝著,上頭搭了兩層厚紗布,還有一個花卷,兩個熟雞蛋,兩個頻婆果,三四根黃瓜,這是預備著給徐地主一行人分著吃的。
徐地主他們也帶了飯:梅幹菜做的光餅、鹹肉粽子、用竹筒裝著的生米,裏頭有醃菜、雞蛋、肉糜,請茶棚掌櫃塞到灶頭裏,大家喝一碗茶,等車夫飲馬喂馬回來,竹筒飯也燒好了,打開來熱氣蒸騰,香味四溢,大家都誇好巧思。
“出門在外,怎麽能不吃一點肉呢?”
徐地主容光煥發,撚著胡茬子神氣地說,“俗話說得好,窮家富路,我們在家哪怕吃糠咽菜,出門在外也是一定要見葷的。”
他的這一套理論引來大家讚成,因為竹筒飯實在是香得過分了,可惜份量不多,徐地主拿半個竹筒飯和莊子換了一卷餅,莊子洗了黃瓜來,客氣地讓那幾個大漢,他們都不吃,在茶棚裏叫店家下兩碗麵,要加雞蛋,“不得了,不得了,不吃點熱飯熱菜,擋不牢這香氣!”
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手頭也是很鬆快,這些漢子都是田師傅,要去雞籠島受培訓的,田師傅是農民中最有錢的一批人,本事也最大,因為他們不但要會種田,還需要一些行走江湖的經驗。
這些漢子吃的鹹菜麵很快就端上來了,加了濃濃的蛋花,一碗端上來香氣四溢,這還不算完,還要從懷裏掏一個茶葉蛋出來,泡在湯裏吃,車夫自在一旁和茶棚主吃午飯,一碗地衣炒蛋,一碗拍黃瓜——黃瓜西紅柿是新鮮下來的,現在很廉宜,茶棚後就種了黃瓜秧子,一文錢一根,幾個漢子一手操著黃瓜,嘎吱嘎吱的嚼著,一邊呼嚕呼嚕的吃麵。
“了不得,都吃得這樣香!”
後頭的女娘車子們也到了,下來了五六個膚色黝黑的女娘,比男人又多了幾分精細,她們都戴著鬥笠,鬥笠上綁著紗布防塵,一上午行程下來,紗布已經泛黃,一下車大家就立刻去搓洗紗布,攤在鬥笠上晾著。“老板,涼茶來個兩大碗!”
老板卻隻端出一碗茶來,她們站在原地先痛飲見底了,再去打來另一碗,同時她們還要把水囊打滿,不知為什麽,女人總是比男人會喝水。一早上鼓鼓的水囊居然都喝完了。老板一會兒怕是少不得又要去挑水。
不過,這些女娘也不小氣,幾個人商議了一下,點了一碗地衣炒蛋——會在外頭吃飯,那就是手筆很闊的了,徐地主嘴上會吹噓,他吃的始終還是自己帶來的食材。
地衣是鄉間特有的美食,炒蛋時要舍得放油,香氣四溢,這碗菜看著黏黏糊糊不起眼,價格其實不便宜,因為地衣算是山珍,而且不好做,要細心洗掉塵沙。幾個女娘等一碗菜端上來了,各人又買了一兩根黃瓜,請店主切條,把炒蛋均分,掏出自己烙的卷餅和一瓶辣椒醬,黃瓜條、炒蛋、辣椒醬塗在餅上,自己卷起來吃,一個個也是吃得滿嘴流油、讚不絕口。
她們是要去壕鏡的,到雲縣去坐船——不要看這些女娘一個個都敦實,仿佛是女工,其實她們都是賬房,壕鏡現在很需要賬房會計,不少女娘都辭工去那裏闖蕩了。
“都是有大前程的人啊!”徐地主便說起好話來了。
“哪裏哪裏,無非是為了生活奔忙!”
茶棚裏說說笑笑,熱鬧喧騰,莊子一邊吃著噴香軟糯的竹筒飯,一邊左顧右盼,他發出了上車以來的第一聲感慨。
“除了有大前程以外,都是有大故事的人啊!”
他的雙眼又開始閃閃發亮了,莊子感受到了一種類似於剛讀《鬥破乾坤》時的快樂。“這麽幾年的功夫,學會了這些學問,如今更是走南闖北,哪裏能沒有故事呢?”
看得出來,別說田師傅們,就連女賬房們,望著莊子的表情都和剛才不同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是,人們在旅途中,總是很有興致述說自己的人生故事,隻恨沒有耳朵聽罷了,現在,莊子出來做了這個耳朵——
故事會不會被記下來,那是另一回事了,但這天中午,莊子實在是吃得太飽,從竹筒飯吃到地衣炒蛋、茶葉蛋、辣醬卷餅——肚子飽了,腦子也飽了,這才剛出門,腦子裏就有了好幾個故事的靈感,幾乎所有人都在喂食的同時,爭著對他說——
“我的故事,寫成一本書也是可以的,你可要好好記著,將來寫到你的故事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