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活軍的青頭賊——青頭大老爺們,終於到敬州來了!這是近日來街頭巷尾傳說的最大新聞:他們簡直是勢如破竹地占領了汕州、潮州,屈指算算,從登陸之日起,基本就沒有什麽耽擱,從水路換山路,一路跋涉,花的基本就是趕路的時間,可見沿途的州府是多麽的孱弱了——就沒有一座城,能在買活軍手底下守得過一天的!
“這麽說來,咱們好在是沒有守……”
買活軍大部隊的到來,固然意味著整個敬州勢力的重新洗牌,會讓不少大姓的老爺們惴惴不安,但對百姓們來說,買活軍的速度和軍容,還是給他們留下了很積極的印象,並讓他們認為敬州的投降是明智之舉——久守?守什麽!買活軍吃人的事情,也就是在那五姓還威風時流傳出來的,毫無疑問,是五姓為了久守放出的假消息,買活軍既然不吃人,那無非也就是多收一點稅的事情,實在犯不上用命去守城,還是投降好,還是投降好啊!
“一共來了多少人呢?”
“數人頭是數不完的,這邊都進城好久了,那邊還沒完呢——還帶了很多箱子來,不知都是什麽東西!”
“若是運糧來的就好了,咱們全城歸順,不該發些賞銀嗎?正好拿來買糧!”
“賞銀,你做夢去吧!不過,糧價倒也該下來了,自來新軍進城,為了邀買人心,都是要開倉放糧的,咱們這最大的糧鋪就是五姓開的——說起來可得好生看著,若是他們家有人不甘心,潛入糧鋪放火,那可就壞了,這米價怕是一年半載都下不來!”
不論家境如何,在前景未明的現在,城中眾人最關心的,並不是誰當新的知府,買活軍打算推行什麽新的政策——這些都且往後稍稍,最重要的還是米價,一聽到這個擔憂,聽眾們便都認真起來了,“您說得是呢!”
“是要把糧鋪看好了——說來,現在五姓的糧鋪不都是馬千戶的兵在守著嗎?”
“千戶仔細,必定是早已想在前頭了!”
“果然,還得是千戶啊!”
的確,這一段日子,馬千戶一下就成為了城中百姓們稱頌的領頭人,他的威信一躍超過了原本喧囂的五姓,更不說是一向是沒有認知的知府了,雖然他不會說本地的土話,但百姓們卻不像是從前那樣,把不能說土話的流官一律視為外人,反而都極為信服他的決策,並且盼望著馬千戶在買活軍的體係中,能夠取得一個盡量高的位置:倘若還在本地留守,那就是最好了。
畢竟,馬千戶已經在接連不斷的變故中,證明了他處事的能力和決斷的眼光,並且從結果上來說,也的確是把敬州帶到了一個盡可能有利的方向——絕大多數圍屋村,隻是拆毀了部分圍屋,形成分居的格局,並且把族人進行異村搬遷,這些事情,如果馬千戶沒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村寨們是辦不到的,馬千戶的人情味兒就體現在,他不但庇護了隻剩下老弱婦孺的範莊,而且還默許了村寨們鑽空子,到最後幾天,甚至派出親兵,暗示還沒有完成小動作的村寨們加快腳步,這種把本地父老當自己人給開後門的態度,也讓父老們沒法不領他這份情。
“就看千戶能否被新朝廷招安了,若是不能,那我們還不如跟著千戶逃到羊城去!”
已經有些熱血青年這樣嚷嚷起來了,並且附和者不少,在確定了米鋪的安全之後,百姓們關注的重點,就在於治權能否平安交接,以及——在五姓衰落後,新浮現的本地利益代言人馬千戶,和新朝廷的關係了。曆史上一向不乏‘降而複叛’,甚至是招安不成轉為火並的例子,這段時間,動亂的陰雲依然籠罩在敬州城的上空,人們已經聽說了不少縣治上的慘案了,他們也知道,若是沒有談攏,馬千戶現在掌握的兩千人,和新入城的買活軍火並起來的話,對城裏的百姓來說,不啻為滅頂之災。
“青頭大老爺們會不會先去府衙?”
“應該是先去接收府庫、賬冊吧!”
人們也非常好奇這些新入城的士兵們會在何處紮營,是分散到各家住宿呢,還是清理出一片民居來暫住——在城裏,就是想紮營都沒有那麽大的地兒,要麽就是住到馬千戶的軍營裏去,這麽一來,也就恰好可以讓馬千戶這段時間募集的兩千鄉兵各自回家去了,等於是一個弱化版的‘杯酒釋兵權’,大家都是睜著眼睛看著,新入城的大老爺們,會唱哪一出。
——但,他們失望了,因為這幫大老爺們並沒有聚在一起,入城後,他們分出一部分人住在文廟——文廟總是很容易被人借住的,又分出一部分人去住了驛館,餘下的人則在府衙裏紮營,真正去民家借宿的人數並不多——但這些人很多都是會說一兩句本地土話的,這就讓人非常驚喜了,而且,他們一安頓下來,就立刻要和本地人學說土話。“我們都是在路上和向導學的,才剛開了個頭!”
看來這些兵老爺們是要久久駐紮在這裏的了——不,或者說這些青頭大老爺們並不都是兵,有一些就是要留在這裏辦公的吏目——這數量可是不少,算一算都有一百多人了,府衙的吏目,就算滿編也才三十多個呢,往常還很可能是不滿編的,時常就隻有一十多人,而且其中但凡是流官,基本都不會說土話。
這些吏目們就不一樣了,他們居然如此積極主動的學習土話!這就讓人非常的驚喜了——怎麽說呢,雖然從往常的生活經驗來說,百姓和吏目打交道的機會並不多,大多數時候生活中的衝突都是在街坊級數解決,很少去見官,但當官的能學本地的土話,這依舊讓人有些說不出的喜歡——百姓們形容不出這種感覺,隻能說,在意識到這些學習土話的大人們,將來會是本地的吏目時,他們就不由得有了一種極其荒唐的想法:這些官,好像還把草頭老百姓們當個人呢!
……如此的話,日後在官府推行什麽律令的時候,似乎也就不能像是從前對流官那樣,表麵答應,實則無視了……心裏想配合的念頭,似乎都多了幾分!
“吃飯,吃飯就叫食飯嘍!這個和白話是一樣的說法——對對對!”
在不少人的晚飯桌上,便出現了這樣的場麵,人們圍坐在吊腳樓下,借著最後一點暮色吃著夜食:大多人都還能吃糙米飯,最窮的人吃芭蕉,但窮人自然輪不到接待青頭大老爺們,這些人家的家境還算不錯,能供得起糙米飯、鹹菜,而青頭大老爺們也慷慨地從隨身的行李中取出了一罐拌飯醬,和大家分享,這讓孩子們歡喜得叫了起來,眼睛隻盯著那碟醬料不放,大人們則還能邊吃邊教,“那,現在是吃晚飯,那就叫食夜(ya),ya,夜嘛!晚上了!”
“這碟青菜叫……”
“鹹菜叫——”
這樣的家裏,很多時候男主人是會說一點官話的,客人也會說一點土話,於是在土話和客話不斷的互相翻譯中,家裏的其餘人口,對於官話也有了一點基本的印象——原本,在敬州這裏,隻有讀書人、商人,以及店小一需要會說官話,但他們的家眷是不必學習的,所有人一律說土話,但這不意味著官話就真的難以學習了。語言總是在需要和環境中才能茁壯成長,隻是敬州之前沒有這個環境罷了。
現在很自然的,在這樣的互相教學之中,很多人已經掌握了一些官話的單詞。並且在一些富裕一些,舍得點蠟燭的人家,小孩子們已經認識了好幾個奇形怪狀的拚音字母——青頭大老爺們用這個東西來給土話做標注,比如說,吃飯,便畫一碗飯,然後標注上吃飯的漢字,以及土話的拚音——順便還寫了官話的拚音來,請主人拚讀。
‘ch-i,f-an’,在這樣的試讀中,好幾個伶俐的孩子,已經意識到了字形和發音的關係,f是口唇成縫的聲母,an是後續嘴唇的動作——他們傻乎乎的按著這個拚音,念著‘吃飯、吃飯’,高興得在後院跑來跑去,並且還有些格外大膽的孩子,乘著家人不注意,偷偷地指著桌上的水壺,對大老爺說著,‘fuli’——壺哩,這裏的壺也是用的f這個聲母,哩則是很常見的詞尾助詞,勺子也叫勺哩,瓶子叫瓶哩,隻要是會說幾句土話的人,對於這個尾音都不算陌生。
雖然還不能完全說明白裏頭的道理,但已經懂得運用了——六七歲的孩子,正是學習的好時候,大老爺們便向著家人們指出了孩子們剛才的機靈舉動,“很會舉一反三那,聰明那,讀書了沒有?這樣好的孩子,不能耽誤了。”
沒有家長不喜歡被人誇獎孩子的,主人們紛紛笑了起來,但之後的喜怒,則是不一,有些人自豪地說準備給孩子開蒙,有些人說到讀書,則是麵露難色,顯然,雖然吃食不成問題,但一口氣供好幾個孩子上學,仍是一般家庭難以承擔的重擔,尤其倘若使者誇獎的是女孩,那就更不必說了,敬州是什麽樣的地方?可不是富庶的江南,哪有供女子讀書的道理?便是五姓都沒有這個餘錢,更別說這些百姓了!
“那是從前的事情了!”
青頭大老爺們便紛紛都從容地笑了,“現在我們買活軍來了,上學就沒有從前那樣貴啦——從現在起,掃盲班就要開起來了,不收學費的,你們所有人都要輪班來上——一周不一定上幾次,但肯定都是要輪著上的,孩子們可以一直來,反正總之是不收錢。”
“不收錢?”
“掃盲班嗎!”
主人們的反應是不一的,大多數人很疑惑,也有人曾聽到買地的那兩個使者討論過掃盲班,“好像原來也想開,但開不起來,沒有教材——原那兩個使者老爺,每次來軍需都要問,‘教材來了沒有,教材來了沒有’。”
“哈哈哈,現在教材終於來了!老師也跟著來了——沒有老師,有教材有什麽用?”青頭老爺們都被逗笑了,“就算有了老師和教材,還得做教具那,黑板、粉筆、沙盤,都得現做,工具都帶來了,明天開始就要募匠人來打雜——都是給工錢的,你們若有親友,也可以介紹一一……”
這樣的對話,這一夜在敬州府四處上演,在草堂前、吊腳樓下、宅院之中,青頭大老爺們和主人們講述著政策——一樣剪了青頭的‘青頭大小姐’,則也在月窗的掩映中,對一臉詫異的婆媳耐心的反複申明。
“是,女孩子也要讀——必須讀,買地女子也是可以當官的,你們也要學,是,寡婦也要學,阿嫂你也得學去……你婆婆也是要學的,寡婦也必須出門做工……對,小阿妹也要去學,就像是今日我們互相學習土話、官話一樣,所有人都要學會拚音,學會官話……不管要耗費多少的時間……”
“這些就是這段時日裏,我們在敬州城這裏收集到的全部資料了。”
正當買地的軍隊,已經出乎意料的從借宿、教學官話展開工作的同時,在驛館內的一處小院裏,前來接收敬州的新任敬州市長金逢春,也剛結束了和馬千戶傳統中煥發新風的老式酒宴——馬千戶雖然對於一個女人擔任正官不是那麽適應,但他有和土司打交道的經驗,因此可以做到勉強不失態。
一頓飯吃得還算賓主共歡,馬千戶從金逢春的態度中,沒有看出太多不妥,於是便較安心的回府去休息了,金逢春這才找到空檔,和曹蛟龍進行工作的移交,“曹戰士辛苦了,坐,你的工作報告在哪,交上去了嗎?留了抄本沒有?”
交上去的那份是已經送走去閩西了,但曹蛟龍有留底的好習慣,金逢春接過抄本,從他和大部隊匯合開始,快速翻看——看工作日記真是個很好的方式,可以迅速獲取關於本地的大量信息,尤其是執筆者的思考,很能發人深省。
金逢春自己是有寫工作日記習慣的,一眼便可看出,曹蛟龍寫工作日記也很認真,她不由得暗暗點頭,流露一絲讚賞,但在曹蛟龍折了一角的某一頁,她頓了一下,看的速度逐漸慢了下來——並且反複翻看這前後的幾頁,眉頭逐漸皺了起來。“大溪坳的事情,我們在路上就聽說了,真相居然是如此……”
她的神色有幾分凝重了,看了一會,擱下了日記本,又給曹蛟龍倒了一杯茶推過去,“不急,先喝口茶——千裏走單騎,兵不血刃就把敬州拿下,而且拿得如此幹淨利索,絕了極大的後患,大功我看是跑不掉的——”
幾句話先安撫了曹蛟龍,穩住他的情緒——雖然曹蛟龍神色很穩定,似乎並不忐忑,但這個態金逢春是必須要表的,隨後她才問道,“隻是,我看你在日記裏沒有寫到自己的想法……感覺對這件事的敘述就還不完全,能和我談談,你對馬千戶這個計劃是怎麽想的嗎?”:,,
“這麽說來,咱們好在是沒有守……”
買活軍大部隊的到來,固然意味著整個敬州勢力的重新洗牌,會讓不少大姓的老爺們惴惴不安,但對百姓們來說,買活軍的速度和軍容,還是給他們留下了很積極的印象,並讓他們認為敬州的投降是明智之舉——久守?守什麽!買活軍吃人的事情,也就是在那五姓還威風時流傳出來的,毫無疑問,是五姓為了久守放出的假消息,買活軍既然不吃人,那無非也就是多收一點稅的事情,實在犯不上用命去守城,還是投降好,還是投降好啊!
“一共來了多少人呢?”
“數人頭是數不完的,這邊都進城好久了,那邊還沒完呢——還帶了很多箱子來,不知都是什麽東西!”
“若是運糧來的就好了,咱們全城歸順,不該發些賞銀嗎?正好拿來買糧!”
“賞銀,你做夢去吧!不過,糧價倒也該下來了,自來新軍進城,為了邀買人心,都是要開倉放糧的,咱們這最大的糧鋪就是五姓開的——說起來可得好生看著,若是他們家有人不甘心,潛入糧鋪放火,那可就壞了,這米價怕是一年半載都下不來!”
不論家境如何,在前景未明的現在,城中眾人最關心的,並不是誰當新的知府,買活軍打算推行什麽新的政策——這些都且往後稍稍,最重要的還是米價,一聽到這個擔憂,聽眾們便都認真起來了,“您說得是呢!”
“是要把糧鋪看好了——說來,現在五姓的糧鋪不都是馬千戶的兵在守著嗎?”
“千戶仔細,必定是早已想在前頭了!”
“果然,還得是千戶啊!”
的確,這一段日子,馬千戶一下就成為了城中百姓們稱頌的領頭人,他的威信一躍超過了原本喧囂的五姓,更不說是一向是沒有認知的知府了,雖然他不會說本地的土話,但百姓們卻不像是從前那樣,把不能說土話的流官一律視為外人,反而都極為信服他的決策,並且盼望著馬千戶在買活軍的體係中,能夠取得一個盡量高的位置:倘若還在本地留守,那就是最好了。
畢竟,馬千戶已經在接連不斷的變故中,證明了他處事的能力和決斷的眼光,並且從結果上來說,也的確是把敬州帶到了一個盡可能有利的方向——絕大多數圍屋村,隻是拆毀了部分圍屋,形成分居的格局,並且把族人進行異村搬遷,這些事情,如果馬千戶沒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村寨們是辦不到的,馬千戶的人情味兒就體現在,他不但庇護了隻剩下老弱婦孺的範莊,而且還默許了村寨們鑽空子,到最後幾天,甚至派出親兵,暗示還沒有完成小動作的村寨們加快腳步,這種把本地父老當自己人給開後門的態度,也讓父老們沒法不領他這份情。
“就看千戶能否被新朝廷招安了,若是不能,那我們還不如跟著千戶逃到羊城去!”
已經有些熱血青年這樣嚷嚷起來了,並且附和者不少,在確定了米鋪的安全之後,百姓們關注的重點,就在於治權能否平安交接,以及——在五姓衰落後,新浮現的本地利益代言人馬千戶,和新朝廷的關係了。曆史上一向不乏‘降而複叛’,甚至是招安不成轉為火並的例子,這段時間,動亂的陰雲依然籠罩在敬州城的上空,人們已經聽說了不少縣治上的慘案了,他們也知道,若是沒有談攏,馬千戶現在掌握的兩千人,和新入城的買活軍火並起來的話,對城裏的百姓來說,不啻為滅頂之災。
“青頭大老爺們會不會先去府衙?”
“應該是先去接收府庫、賬冊吧!”
人們也非常好奇這些新入城的士兵們會在何處紮營,是分散到各家住宿呢,還是清理出一片民居來暫住——在城裏,就是想紮營都沒有那麽大的地兒,要麽就是住到馬千戶的軍營裏去,這麽一來,也就恰好可以讓馬千戶這段時間募集的兩千鄉兵各自回家去了,等於是一個弱化版的‘杯酒釋兵權’,大家都是睜著眼睛看著,新入城的大老爺們,會唱哪一出。
——但,他們失望了,因為這幫大老爺們並沒有聚在一起,入城後,他們分出一部分人住在文廟——文廟總是很容易被人借住的,又分出一部分人去住了驛館,餘下的人則在府衙裏紮營,真正去民家借宿的人數並不多——但這些人很多都是會說一兩句本地土話的,這就讓人非常驚喜了,而且,他們一安頓下來,就立刻要和本地人學說土話。“我們都是在路上和向導學的,才剛開了個頭!”
看來這些兵老爺們是要久久駐紮在這裏的了——不,或者說這些青頭大老爺們並不都是兵,有一些就是要留在這裏辦公的吏目——這數量可是不少,算一算都有一百多人了,府衙的吏目,就算滿編也才三十多個呢,往常還很可能是不滿編的,時常就隻有一十多人,而且其中但凡是流官,基本都不會說土話。
這些吏目們就不一樣了,他們居然如此積極主動的學習土話!這就讓人非常的驚喜了——怎麽說呢,雖然從往常的生活經驗來說,百姓和吏目打交道的機會並不多,大多數時候生活中的衝突都是在街坊級數解決,很少去見官,但當官的能學本地的土話,這依舊讓人有些說不出的喜歡——百姓們形容不出這種感覺,隻能說,在意識到這些學習土話的大人們,將來會是本地的吏目時,他們就不由得有了一種極其荒唐的想法:這些官,好像還把草頭老百姓們當個人呢!
……如此的話,日後在官府推行什麽律令的時候,似乎也就不能像是從前對流官那樣,表麵答應,實則無視了……心裏想配合的念頭,似乎都多了幾分!
“吃飯,吃飯就叫食飯嘍!這個和白話是一樣的說法——對對對!”
在不少人的晚飯桌上,便出現了這樣的場麵,人們圍坐在吊腳樓下,借著最後一點暮色吃著夜食:大多人都還能吃糙米飯,最窮的人吃芭蕉,但窮人自然輪不到接待青頭大老爺們,這些人家的家境還算不錯,能供得起糙米飯、鹹菜,而青頭大老爺們也慷慨地從隨身的行李中取出了一罐拌飯醬,和大家分享,這讓孩子們歡喜得叫了起來,眼睛隻盯著那碟醬料不放,大人們則還能邊吃邊教,“那,現在是吃晚飯,那就叫食夜(ya),ya,夜嘛!晚上了!”
“這碟青菜叫……”
“鹹菜叫——”
這樣的家裏,很多時候男主人是會說一點官話的,客人也會說一點土話,於是在土話和客話不斷的互相翻譯中,家裏的其餘人口,對於官話也有了一點基本的印象——原本,在敬州這裏,隻有讀書人、商人,以及店小一需要會說官話,但他們的家眷是不必學習的,所有人一律說土話,但這不意味著官話就真的難以學習了。語言總是在需要和環境中才能茁壯成長,隻是敬州之前沒有這個環境罷了。
現在很自然的,在這樣的互相教學之中,很多人已經掌握了一些官話的單詞。並且在一些富裕一些,舍得點蠟燭的人家,小孩子們已經認識了好幾個奇形怪狀的拚音字母——青頭大老爺們用這個東西來給土話做標注,比如說,吃飯,便畫一碗飯,然後標注上吃飯的漢字,以及土話的拚音——順便還寫了官話的拚音來,請主人拚讀。
‘ch-i,f-an’,在這樣的試讀中,好幾個伶俐的孩子,已經意識到了字形和發音的關係,f是口唇成縫的聲母,an是後續嘴唇的動作——他們傻乎乎的按著這個拚音,念著‘吃飯、吃飯’,高興得在後院跑來跑去,並且還有些格外大膽的孩子,乘著家人不注意,偷偷地指著桌上的水壺,對大老爺說著,‘fuli’——壺哩,這裏的壺也是用的f這個聲母,哩則是很常見的詞尾助詞,勺子也叫勺哩,瓶子叫瓶哩,隻要是會說幾句土話的人,對於這個尾音都不算陌生。
雖然還不能完全說明白裏頭的道理,但已經懂得運用了——六七歲的孩子,正是學習的好時候,大老爺們便向著家人們指出了孩子們剛才的機靈舉動,“很會舉一反三那,聰明那,讀書了沒有?這樣好的孩子,不能耽誤了。”
沒有家長不喜歡被人誇獎孩子的,主人們紛紛笑了起來,但之後的喜怒,則是不一,有些人自豪地說準備給孩子開蒙,有些人說到讀書,則是麵露難色,顯然,雖然吃食不成問題,但一口氣供好幾個孩子上學,仍是一般家庭難以承擔的重擔,尤其倘若使者誇獎的是女孩,那就更不必說了,敬州是什麽樣的地方?可不是富庶的江南,哪有供女子讀書的道理?便是五姓都沒有這個餘錢,更別說這些百姓了!
“那是從前的事情了!”
青頭大老爺們便紛紛都從容地笑了,“現在我們買活軍來了,上學就沒有從前那樣貴啦——從現在起,掃盲班就要開起來了,不收學費的,你們所有人都要輪班來上——一周不一定上幾次,但肯定都是要輪著上的,孩子們可以一直來,反正總之是不收錢。”
“不收錢?”
“掃盲班嗎!”
主人們的反應是不一的,大多數人很疑惑,也有人曾聽到買地的那兩個使者討論過掃盲班,“好像原來也想開,但開不起來,沒有教材——原那兩個使者老爺,每次來軍需都要問,‘教材來了沒有,教材來了沒有’。”
“哈哈哈,現在教材終於來了!老師也跟著來了——沒有老師,有教材有什麽用?”青頭老爺們都被逗笑了,“就算有了老師和教材,還得做教具那,黑板、粉筆、沙盤,都得現做,工具都帶來了,明天開始就要募匠人來打雜——都是給工錢的,你們若有親友,也可以介紹一一……”
這樣的對話,這一夜在敬州府四處上演,在草堂前、吊腳樓下、宅院之中,青頭大老爺們和主人們講述著政策——一樣剪了青頭的‘青頭大小姐’,則也在月窗的掩映中,對一臉詫異的婆媳耐心的反複申明。
“是,女孩子也要讀——必須讀,買地女子也是可以當官的,你們也要學,是,寡婦也要學,阿嫂你也得學去……你婆婆也是要學的,寡婦也必須出門做工……對,小阿妹也要去學,就像是今日我們互相學習土話、官話一樣,所有人都要學會拚音,學會官話……不管要耗費多少的時間……”
“這些就是這段時日裏,我們在敬州城這裏收集到的全部資料了。”
正當買地的軍隊,已經出乎意料的從借宿、教學官話展開工作的同時,在驛館內的一處小院裏,前來接收敬州的新任敬州市長金逢春,也剛結束了和馬千戶傳統中煥發新風的老式酒宴——馬千戶雖然對於一個女人擔任正官不是那麽適應,但他有和土司打交道的經驗,因此可以做到勉強不失態。
一頓飯吃得還算賓主共歡,馬千戶從金逢春的態度中,沒有看出太多不妥,於是便較安心的回府去休息了,金逢春這才找到空檔,和曹蛟龍進行工作的移交,“曹戰士辛苦了,坐,你的工作報告在哪,交上去了嗎?留了抄本沒有?”
交上去的那份是已經送走去閩西了,但曹蛟龍有留底的好習慣,金逢春接過抄本,從他和大部隊匯合開始,快速翻看——看工作日記真是個很好的方式,可以迅速獲取關於本地的大量信息,尤其是執筆者的思考,很能發人深省。
金逢春自己是有寫工作日記習慣的,一眼便可看出,曹蛟龍寫工作日記也很認真,她不由得暗暗點頭,流露一絲讚賞,但在曹蛟龍折了一角的某一頁,她頓了一下,看的速度逐漸慢了下來——並且反複翻看這前後的幾頁,眉頭逐漸皺了起來。“大溪坳的事情,我們在路上就聽說了,真相居然是如此……”
她的神色有幾分凝重了,看了一會,擱下了日記本,又給曹蛟龍倒了一杯茶推過去,“不急,先喝口茶——千裏走單騎,兵不血刃就把敬州拿下,而且拿得如此幹淨利索,絕了極大的後患,大功我看是跑不掉的——”
幾句話先安撫了曹蛟龍,穩住他的情緒——雖然曹蛟龍神色很穩定,似乎並不忐忑,但這個態金逢春是必須要表的,隨後她才問道,“隻是,我看你在日記裏沒有寫到自己的想法……感覺對這件事的敘述就還不完全,能和我談談,你對馬千戶這個計劃是怎麽想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