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樣,阿定,有沒有老家的消息?”
“阿安!事情有點搞大了——這個等下再說,這幾個都是我林場的新工人,剛下船,人都懵懵的,借你這裏先吃一頓飯啦,再帶他們去洗個澡!”
“哦哦,好說好說!”
客戶人家都講究多子多福,一對夫妻帶上三四個孩子都是正常的,三戶人家,算起來哩哩啦啦也有十一二個人了,雖然成年人就六個,但半大的蘿卜頭,跟著父母兄姐跌跌撞撞地走在田埂上,看起來也是熱鬧。兩個都穿著背心、短褲,曬得黝黑,除了身高,和本地人幾乎沒有什麽不同的客戶漢子,見了麵先擁抱了一下,他們本能地還是用土話在交流,隻是口音和敬州已經有了區別,帶上了福建道特有的味道。
“你們都是客戶人啊?”張安扭過臉,友好地打了個招呼,便立刻安排著這些膽怯而不安的新移民,“阿學!那,鑰匙給你,你把他們帶去棚子那裏,趕快叫你男人多煮一盆米下去!”
赤著身子,毫不介意地裸露著上半身的土人女子,便立刻用不太嫻熟的官話招呼起了移民們,“這裏,這裏走!”
對於範老實一行人來說,聽土人說官話,痛苦是加倍的,而這個招呼他們的‘阿學’,雖然聽得懂客戶人家的方言,但卻不會說,隻會說很有限的官話,所以雙方也就幾乎無法交流了,隻能靠著直覺溝通,他們順著田埂,走在熟悉的水稻田邊上,大家都很自覺地摘下了草鞋拿在手中——在水稻的田埂上走路,自然是不能穿鞋的,泥土濕滑,玷汙了草鞋很難洗幹淨,上岸後略微衝一衝腳就好了。
便是年幼的孩子,都明白其中的講究,也懂得讚歎地望著田裏正在灌漿的稻子,眼下已經是十一月了,算是隆冬,在敬州老家,晚季稻早已收割完畢,可這裏的稻子卻還在成長期呢,從天氣的灼熱程度來看,也絲毫都不用擔心歉收的事情。
“看看前麵那片,都黃了——頭垂得很低啊!”
“他們種的是買活軍的稻種吧?”
範老實的妻子是第一個忍不住打破沉默,開始竊竊議論的,而其餘兩戶人家也很快就按捺不住,暫且忘卻了自己滿腹的憂愁,詫異的加入到討論中來,“這稻穗,也太多了!還鼓!”
“這一畝能打幾斤?”
“不敢想,五百斤打不住吧?”
路過已成熟的稻田時,見前頭的土人阿學不介意,膽大的便用手擼了一把金黃色的稻子,分給同行人,他們老道地掂了掂手裏的份量,又用手上厚重的老繭,搓開了穀子的穎殼,把裏頭的稻仁搓出來,打量著它的顆粒,“很實在,鐵沉,這一畝地真能有個五百斤的一道米吧!”
買活軍的高產稻種,對於範老實一家人來說,從前隻是一種傳說,他們隱約也聽過有這樣一種神仙一樣的稻種,但卻很難獲得,理由是什麽,則相當的虛無縹緲,從來沒有人想過去探尋,因為眼前的日子已經還算是過得去的,他們也很知足,很珍惜。可是,現在看到了這種高產稻種在田地裏的表現,他們便再也不能逃避這種震撼了,彼此拿眼睛互相看著,都覺得是在做夢,有些不敢想,“這一家人,隻種一畝地不是都夠了?”
“他們水稻好像種得也的確不多!”
這是一片開辟在平原上的稻田,稻田外就是遍布了灌木的濃綠野地,唯一的道路便是田埂,稻田的麵積是無法用眼睛來估算的,大概有個數十畝是至少的,再往前走,便是一片甘蔗林了,密密麻麻的甘蔗,已經長了大概一人多高,頂上的枝葉垂落下來,在其中穿行也能帶來一點蔭涼。
這時候土地已經變得硬實了,人們在水稻邊上引水的溝渠裏衝了衝腳,套上草鞋,和阿學一起,穿過甘蔗林,來到林間的一處小空地裏——這是甘蔗林裏辟出來的一塊地方,種了一些樹葉茂密的棕櫚,在棕櫚樹之間搭起了竹棚,是吊腳樓,二層很高,能看見上頭搭著的幾件衣服,聰明的人可以推論出,這裏應當是張安等人也會來居住的地方,因為本地的土人好像是不穿上衣的。
一層下方,也沒有養豬,不像是華夏本土,吊腳樓的一層常設豬圈,這個吊腳樓一層什麽也沒養,甚至廁所都在別處,用來做了廚房和休息用的敞軒,可以看到不少吊床,幾個土人正在灶台前方忙碌,阿學一上去就立刻用土話和他們溝通了起來。
土人聽了她的話,便點了點頭,從阿學手裏接過了鑰匙,扛起梯子,走到一個單獨分離出來的小吊腳樓——大概是倉庫跟前,爬上梯子,打開了上鎖的門,鑽進去,不久便扛了一個大木盆出來,木盆裏是冒尖的,耀眼的白米——光是一看陽光在這米上反著的光,就知道絕對是上好的二道舂——甚至二道都是不止的,三道、四道都不無可能!
不得不說,盡管有了張阿定的保證和許諾,但此時,親眼見到這樣潔白的米糧,出現在連衣服都沒有的土人手中,對這些新移民的震撼依然是極強的,便是再沉著,再心如死灰的移民,現在也不能不吃驚地大張起嘴巴來了——這麽好的米,甚至……甚至連雞籠島都沒有吃到啊!
他們在雞籠島常吃的還是糙米雜糧飯,米飯裏經常混有土豆、玉米和紅薯,米本身也隻是舂了一道的粗米,雞籠島的一般百姓大多都是這麽吃的,這些土人……這些土人連衣服都沒有,若是用從前的眼光看,就相當於禽獸一樣的人,他們是怎麽能吃這樣二道舂的米的!?但是,這似乎就是眼下的現實,土人們吃的就是這樣好的精米飯,因為他們正在淘米,所以這是完全無法作假的,白花花的大米被倒進木盆裏,倒上澄清過的井水,淘洗兩遍,洗米水倒入大缸中,之後由兩個漢子扛起木盆,大米入鍋,加大量水——這是要做撈米飯,範老實一群人太熟悉了!他們平時就是如此做飯的,米飯煮開花之後,瀝米上鍋蒸,米湯則留下來做湯,或者做漿糊,或者漿洗衣物……總之要對這辛苦獲得的大米進行最充分的利用。
從米飯的份量來看,所有人吃的都是這一種米飯——這種在雞籠島都不是一般人家能吃得起的米飯!範老實一群人至此終於不得不完全放下鄉愁和對未來的彷徨了,他們已經完全被巨大的疑問籠罩,而又因為阿學等人無法和他們溝通,而無法立刻得到解答,憋屈得抓耳撓腮,完全顧不上再有別的哀怨。
飯已經做下去了,至於菜——這個東西在南洋要比廣府道還多,兩個幫忙的男土人,暫時離開空地,鑽到了棚子後方,甘蔗林和水稻田的區域之外那片叢林的方向,過去了不一會,便用棕櫚葉捧了一大捧的菜來,在此期間,阿學領著他們去洗澡——這個棚子附近是有一條河的,這會兒四周都沒有什麽人,但可以看得出來,土人們很習慣在這裏洗澡,而且大概也有了初步的男女意識,因為這裏有簡陋的籬笆,圈出了一個區域,阿學非常費勁地對他們說,“不想被看到,就去裏麵洗。”
她的表達是很奇怪的,大家便認為這個地方是給女子洗澡的,於是女眷們便立刻進去洗了,他們在幾個月的航程中,已經被強迫養成了新習慣,下船就要洗澡,阿學帶來了一小桶發酵過的淘米水,輪流給兩邊都示範了一下——原來他們是用這東西來洗澡的,而且,從神色來看,土人似乎認為這是一種高級的澡豆。
滑溜溜、酸兮兮的淘米水,從身上滑過,似乎的確加強了汙垢的溶解,大家都是光頭,也就少去了對洗發用品的要求,孩子們洗了一個痛快澡,感到多日來的疲勞,完全得到了消解,還盼著去棚子裏吃大米飯,他們臉上的笑容變多了,甚至已經完全不再愁苦,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密林,似乎對一切都那麽的躍躍欲試,隨時可能躥進去來個小小的探險。
就算是大人們,他們似乎也隨著沐浴洗去了不少心結,開始真正放下了不可挽回的過去,當然還有那股子強烈卻又無奈的憤恨,開始為未來的生活考慮——這裏的糧食如此豐產,應該來說,至少飯是可以吃飽的,這就暫且能讓人放下一點心了。至少,至少來說,雖然是罪民,但到底還是漢人,他們的待遇,不會比這些土人還差吧?
等他們回到棚子裏時,飯已經熟了,兩個男廚子在大缽頭裏擂菜——這個和擂茶是很相似的,但沒有擂得那麽細膩,大把大把洗淨的綠葉子,被他們丟進缽頭裏,一下一下的擂出汁水,空氣中已經泛起了一種酸溜溜的味道,他們還擺出了一盆小鹹魚幹,一盆紅彤彤的好像是辣椒用油炒過的東西,隨後就開始分飯,棕櫚葉是飯碗,一片葉子上,一大勺白生生鬆落落的米飯,一大勺缽頭裏氣味濃烈的拌飯菜,一撮鹹魚幹,一勺油辣椒。然後動作很熟練的把棕櫚葉包裹起來,一份飯就這樣分好了。
“哦,是今天剛到的新人啊!”
陸續已有農場的人來吃飯了,他們先舀水洗手,用腰間的竹筒打米湯喝,取過一個棕櫚葉包,在樹底下髒兮兮的蒲團上盤腿一坐,痛飲幾大口米湯,又隔著棕櫚葉,把飯包一陣揉搓,將米飯和菜肴完全充分的混合了,這才解開棕櫚葉的一個角,從裏頭擠飯進口吃,這些人有漢人也有土人,漢人和土人說官話和本地土話,做簡短的交流,漢人之間默認也是說官話的,不過這畢竟是有客戶人參與的農莊,和範老實一行人能說得上客戶方言的人也有不少。
“別擔心!都來南洋了,以前的事情就算是過去了,以後便是新日子——南洋的日子不壞哩!”
這些漢人,大概也很熟悉這些移民的憂慮,對於他們的寬慰是很到位的,而且證據也很有力,他揚著手裏的飯包說,“看,吃食上當真不壞吧!便是在老家,不是豐年也難吃得上這樣的好東西!”
“您說笑了,就算是豐年,哪裏就舍得吃這樣好的米了,舂米都要舂得累死掉去!”
新移民們便乘勢問出了自己的疑慮:“這樣吃,當真是吃得起的?連雞籠島都不吃這樣的飯……”
“雞籠島哪有南洋這麽好的地!”
張定、張安兩弟兄也來吃飯了,張定搖頭說,“雞籠島也就是一年兩熟吧,想要一年三熟還得看天氣,遇到冷冬,他們氣溫也降到十一二度的。那樣的年份一年三熟就有困難。可占城這裏,水利工程要做得好的話,就不是一年幾熟的問題了,你什麽時候種下去都行,就算是旱季也一樣可以澆水,除非是那種連著幾年的大旱,不然這裏完全說不上是缺水,唯獨要擔心的就是夏天的台風。”
至於產量,更不必說了,引入買活軍的高產稻種之後,南洋缺什麽也不會缺稻子,“畝產千斤稻,真不是吹的,這裏的地太肥了,陽光又好,種什麽都是噌噌長,不管做什麽活,隻要自家種一畝田,那一年的口糧就有了,還有菜——”
菜更不必說了,幾乎就是不要錢的,隻看這些土人用來調味的野菜有多少就知道了,範老實這些客戶人家,習慣了粗茶淡飯的生活,對於如此豐富的味道,一時還真有些不適應——在他們來說,隻要能吃鹹魚配白米飯,就算是極有滋味了,別說那一坨擂出來的拌飯料了,就是油辣椒都用不上。不過,張定和張安是鼓勵他們吃酸兮兮嗆嘶嘶的那坨拌飯糊糊的,“瘴氣重,這些拌飯料都是土人用來清熱解毒的,人吃了也不容易生病。”
清熱解毒,這話一出,大家便立刻勉強自己往下吞咽了,孩子們也一人都被強迫著塞了幾口,張安說,“這種稻種,和本土種的還不太一樣,很幹,熬不出家裏那麽多米油,做撈米飯一吃,更覺得幹,這樣捏成飯團吃也更好入口。”
豐產的代價,是口感上的損失,當然,這是相對其餘的精米而言,對於常年吃糙米的農戶,這種精米仍然是很大的提升,不過這依舊無法解釋為何南洋普遍食用精米,範老實等人,不由得就擔心起來,害怕這精米是要由他們去踏,甚至是舂出來——舂米算是山間農戶數一數二的苦活了,但凡能用水力椎米的地方,就不會有人用雙手去舂,城旦舂,在千百年來都是刑罰的一種,可見舂米有多麽的辛苦。但南洋這樣的地方,一切都這麽簡陋,未必他們就真的有踏椎呢?若是沒有踏椎,那這米還真的隻能舂出來了!
“就是因為這種米的口感不好,才要做成精米,這才值得上船賣到北方去——但要說米,在南洋是真的不貴重,不僅產量高,而且和你們想的不同,買活軍官營的農場甚至是用機器在收割的,雖然常壞,但收割起來也真的快!”
“便是收割了稻子,脫粒之後也不用自己去礱、篩、磨、扇……現在都是機器去做了,我們都是直接拿稻子去換米的!你知道為什麽我們都吃這麽好的精米飯?因為買活軍在占城港開了蒸汽磨米坊,那個磨米機器,半年前起就壞了,調整不了規格,要麽隻能磨精米,要麽就隻能磨糙米,那個什麽葉片,它現在不好換了!”
“但是,磨米房主要還是要磨米送去北方賣,磨糙米太不劃算了——占船運的重量啊!所以,隻能磨精米,所以,現在整個占城港的人都在□□米飯,糙米反而吃不上了!哈哈哈哈!”
說到這裏,張定終於揭開了這個謎題的終極答案,這顯然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漢人們都齊聲大笑了起來,便連聽得懂一些漢話的土人們,也附和著露出了大大的笑容,表明他們也參與到了話題之中。隻有新移民們,大張著嘴,很不可思議地看著也隻是比他們早來了一年多的老移民,非常費勁地接受著這些極其陌生的信息,他們完全被多年來的單調生活給培養得極其堅固局限的思維,終於出現了一絲裂縫,一個極為不可思議的想法,竟大逆不道地開始發芽了。
——米這麽便宜,還不用自己做這些活,還有這麽多的甘蔗林可以熬糖……林場那邊,雖然不知道是什麽情況,但常理推測,賺頭肯定不比農場差……
說不準,南洋的新日子,還真如那些水手們,官吏們,一遍一遍告訴他們的一樣……
比家裏的老日子,要更好過一些?:,,
“阿安!事情有點搞大了——這個等下再說,這幾個都是我林場的新工人,剛下船,人都懵懵的,借你這裏先吃一頓飯啦,再帶他們去洗個澡!”
“哦哦,好說好說!”
客戶人家都講究多子多福,一對夫妻帶上三四個孩子都是正常的,三戶人家,算起來哩哩啦啦也有十一二個人了,雖然成年人就六個,但半大的蘿卜頭,跟著父母兄姐跌跌撞撞地走在田埂上,看起來也是熱鬧。兩個都穿著背心、短褲,曬得黝黑,除了身高,和本地人幾乎沒有什麽不同的客戶漢子,見了麵先擁抱了一下,他們本能地還是用土話在交流,隻是口音和敬州已經有了區別,帶上了福建道特有的味道。
“你們都是客戶人啊?”張安扭過臉,友好地打了個招呼,便立刻安排著這些膽怯而不安的新移民,“阿學!那,鑰匙給你,你把他們帶去棚子那裏,趕快叫你男人多煮一盆米下去!”
赤著身子,毫不介意地裸露著上半身的土人女子,便立刻用不太嫻熟的官話招呼起了移民們,“這裏,這裏走!”
對於範老實一行人來說,聽土人說官話,痛苦是加倍的,而這個招呼他們的‘阿學’,雖然聽得懂客戶人家的方言,但卻不會說,隻會說很有限的官話,所以雙方也就幾乎無法交流了,隻能靠著直覺溝通,他們順著田埂,走在熟悉的水稻田邊上,大家都很自覺地摘下了草鞋拿在手中——在水稻的田埂上走路,自然是不能穿鞋的,泥土濕滑,玷汙了草鞋很難洗幹淨,上岸後略微衝一衝腳就好了。
便是年幼的孩子,都明白其中的講究,也懂得讚歎地望著田裏正在灌漿的稻子,眼下已經是十一月了,算是隆冬,在敬州老家,晚季稻早已收割完畢,可這裏的稻子卻還在成長期呢,從天氣的灼熱程度來看,也絲毫都不用擔心歉收的事情。
“看看前麵那片,都黃了——頭垂得很低啊!”
“他們種的是買活軍的稻種吧?”
範老實的妻子是第一個忍不住打破沉默,開始竊竊議論的,而其餘兩戶人家也很快就按捺不住,暫且忘卻了自己滿腹的憂愁,詫異的加入到討論中來,“這稻穗,也太多了!還鼓!”
“這一畝能打幾斤?”
“不敢想,五百斤打不住吧?”
路過已成熟的稻田時,見前頭的土人阿學不介意,膽大的便用手擼了一把金黃色的稻子,分給同行人,他們老道地掂了掂手裏的份量,又用手上厚重的老繭,搓開了穀子的穎殼,把裏頭的稻仁搓出來,打量著它的顆粒,“很實在,鐵沉,這一畝地真能有個五百斤的一道米吧!”
買活軍的高產稻種,對於範老實一家人來說,從前隻是一種傳說,他們隱約也聽過有這樣一種神仙一樣的稻種,但卻很難獲得,理由是什麽,則相當的虛無縹緲,從來沒有人想過去探尋,因為眼前的日子已經還算是過得去的,他們也很知足,很珍惜。可是,現在看到了這種高產稻種在田地裏的表現,他們便再也不能逃避這種震撼了,彼此拿眼睛互相看著,都覺得是在做夢,有些不敢想,“這一家人,隻種一畝地不是都夠了?”
“他們水稻好像種得也的確不多!”
這是一片開辟在平原上的稻田,稻田外就是遍布了灌木的濃綠野地,唯一的道路便是田埂,稻田的麵積是無法用眼睛來估算的,大概有個數十畝是至少的,再往前走,便是一片甘蔗林了,密密麻麻的甘蔗,已經長了大概一人多高,頂上的枝葉垂落下來,在其中穿行也能帶來一點蔭涼。
這時候土地已經變得硬實了,人們在水稻邊上引水的溝渠裏衝了衝腳,套上草鞋,和阿學一起,穿過甘蔗林,來到林間的一處小空地裏——這是甘蔗林裏辟出來的一塊地方,種了一些樹葉茂密的棕櫚,在棕櫚樹之間搭起了竹棚,是吊腳樓,二層很高,能看見上頭搭著的幾件衣服,聰明的人可以推論出,這裏應當是張安等人也會來居住的地方,因為本地的土人好像是不穿上衣的。
一層下方,也沒有養豬,不像是華夏本土,吊腳樓的一層常設豬圈,這個吊腳樓一層什麽也沒養,甚至廁所都在別處,用來做了廚房和休息用的敞軒,可以看到不少吊床,幾個土人正在灶台前方忙碌,阿學一上去就立刻用土話和他們溝通了起來。
土人聽了她的話,便點了點頭,從阿學手裏接過了鑰匙,扛起梯子,走到一個單獨分離出來的小吊腳樓——大概是倉庫跟前,爬上梯子,打開了上鎖的門,鑽進去,不久便扛了一個大木盆出來,木盆裏是冒尖的,耀眼的白米——光是一看陽光在這米上反著的光,就知道絕對是上好的二道舂——甚至二道都是不止的,三道、四道都不無可能!
不得不說,盡管有了張阿定的保證和許諾,但此時,親眼見到這樣潔白的米糧,出現在連衣服都沒有的土人手中,對這些新移民的震撼依然是極強的,便是再沉著,再心如死灰的移民,現在也不能不吃驚地大張起嘴巴來了——這麽好的米,甚至……甚至連雞籠島都沒有吃到啊!
他們在雞籠島常吃的還是糙米雜糧飯,米飯裏經常混有土豆、玉米和紅薯,米本身也隻是舂了一道的粗米,雞籠島的一般百姓大多都是這麽吃的,這些土人……這些土人連衣服都沒有,若是用從前的眼光看,就相當於禽獸一樣的人,他們是怎麽能吃這樣二道舂的米的!?但是,這似乎就是眼下的現實,土人們吃的就是這樣好的精米飯,因為他們正在淘米,所以這是完全無法作假的,白花花的大米被倒進木盆裏,倒上澄清過的井水,淘洗兩遍,洗米水倒入大缸中,之後由兩個漢子扛起木盆,大米入鍋,加大量水——這是要做撈米飯,範老實一群人太熟悉了!他們平時就是如此做飯的,米飯煮開花之後,瀝米上鍋蒸,米湯則留下來做湯,或者做漿糊,或者漿洗衣物……總之要對這辛苦獲得的大米進行最充分的利用。
從米飯的份量來看,所有人吃的都是這一種米飯——這種在雞籠島都不是一般人家能吃得起的米飯!範老實一群人至此終於不得不完全放下鄉愁和對未來的彷徨了,他們已經完全被巨大的疑問籠罩,而又因為阿學等人無法和他們溝通,而無法立刻得到解答,憋屈得抓耳撓腮,完全顧不上再有別的哀怨。
飯已經做下去了,至於菜——這個東西在南洋要比廣府道還多,兩個幫忙的男土人,暫時離開空地,鑽到了棚子後方,甘蔗林和水稻田的區域之外那片叢林的方向,過去了不一會,便用棕櫚葉捧了一大捧的菜來,在此期間,阿學領著他們去洗澡——這個棚子附近是有一條河的,這會兒四周都沒有什麽人,但可以看得出來,土人們很習慣在這裏洗澡,而且大概也有了初步的男女意識,因為這裏有簡陋的籬笆,圈出了一個區域,阿學非常費勁地對他們說,“不想被看到,就去裏麵洗。”
她的表達是很奇怪的,大家便認為這個地方是給女子洗澡的,於是女眷們便立刻進去洗了,他們在幾個月的航程中,已經被強迫養成了新習慣,下船就要洗澡,阿學帶來了一小桶發酵過的淘米水,輪流給兩邊都示範了一下——原來他們是用這東西來洗澡的,而且,從神色來看,土人似乎認為這是一種高級的澡豆。
滑溜溜、酸兮兮的淘米水,從身上滑過,似乎的確加強了汙垢的溶解,大家都是光頭,也就少去了對洗發用品的要求,孩子們洗了一個痛快澡,感到多日來的疲勞,完全得到了消解,還盼著去棚子裏吃大米飯,他們臉上的笑容變多了,甚至已經完全不再愁苦,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密林,似乎對一切都那麽的躍躍欲試,隨時可能躥進去來個小小的探險。
就算是大人們,他們似乎也隨著沐浴洗去了不少心結,開始真正放下了不可挽回的過去,當然還有那股子強烈卻又無奈的憤恨,開始為未來的生活考慮——這裏的糧食如此豐產,應該來說,至少飯是可以吃飽的,這就暫且能讓人放下一點心了。至少,至少來說,雖然是罪民,但到底還是漢人,他們的待遇,不會比這些土人還差吧?
等他們回到棚子裏時,飯已經熟了,兩個男廚子在大缽頭裏擂菜——這個和擂茶是很相似的,但沒有擂得那麽細膩,大把大把洗淨的綠葉子,被他們丟進缽頭裏,一下一下的擂出汁水,空氣中已經泛起了一種酸溜溜的味道,他們還擺出了一盆小鹹魚幹,一盆紅彤彤的好像是辣椒用油炒過的東西,隨後就開始分飯,棕櫚葉是飯碗,一片葉子上,一大勺白生生鬆落落的米飯,一大勺缽頭裏氣味濃烈的拌飯菜,一撮鹹魚幹,一勺油辣椒。然後動作很熟練的把棕櫚葉包裹起來,一份飯就這樣分好了。
“哦,是今天剛到的新人啊!”
陸續已有農場的人來吃飯了,他們先舀水洗手,用腰間的竹筒打米湯喝,取過一個棕櫚葉包,在樹底下髒兮兮的蒲團上盤腿一坐,痛飲幾大口米湯,又隔著棕櫚葉,把飯包一陣揉搓,將米飯和菜肴完全充分的混合了,這才解開棕櫚葉的一個角,從裏頭擠飯進口吃,這些人有漢人也有土人,漢人和土人說官話和本地土話,做簡短的交流,漢人之間默認也是說官話的,不過這畢竟是有客戶人參與的農莊,和範老實一行人能說得上客戶方言的人也有不少。
“別擔心!都來南洋了,以前的事情就算是過去了,以後便是新日子——南洋的日子不壞哩!”
這些漢人,大概也很熟悉這些移民的憂慮,對於他們的寬慰是很到位的,而且證據也很有力,他揚著手裏的飯包說,“看,吃食上當真不壞吧!便是在老家,不是豐年也難吃得上這樣的好東西!”
“您說笑了,就算是豐年,哪裏就舍得吃這樣好的米了,舂米都要舂得累死掉去!”
新移民們便乘勢問出了自己的疑慮:“這樣吃,當真是吃得起的?連雞籠島都不吃這樣的飯……”
“雞籠島哪有南洋這麽好的地!”
張定、張安兩弟兄也來吃飯了,張定搖頭說,“雞籠島也就是一年兩熟吧,想要一年三熟還得看天氣,遇到冷冬,他們氣溫也降到十一二度的。那樣的年份一年三熟就有困難。可占城這裏,水利工程要做得好的話,就不是一年幾熟的問題了,你什麽時候種下去都行,就算是旱季也一樣可以澆水,除非是那種連著幾年的大旱,不然這裏完全說不上是缺水,唯獨要擔心的就是夏天的台風。”
至於產量,更不必說了,引入買活軍的高產稻種之後,南洋缺什麽也不會缺稻子,“畝產千斤稻,真不是吹的,這裏的地太肥了,陽光又好,種什麽都是噌噌長,不管做什麽活,隻要自家種一畝田,那一年的口糧就有了,還有菜——”
菜更不必說了,幾乎就是不要錢的,隻看這些土人用來調味的野菜有多少就知道了,範老實這些客戶人家,習慣了粗茶淡飯的生活,對於如此豐富的味道,一時還真有些不適應——在他們來說,隻要能吃鹹魚配白米飯,就算是極有滋味了,別說那一坨擂出來的拌飯料了,就是油辣椒都用不上。不過,張定和張安是鼓勵他們吃酸兮兮嗆嘶嘶的那坨拌飯糊糊的,“瘴氣重,這些拌飯料都是土人用來清熱解毒的,人吃了也不容易生病。”
清熱解毒,這話一出,大家便立刻勉強自己往下吞咽了,孩子們也一人都被強迫著塞了幾口,張安說,“這種稻種,和本土種的還不太一樣,很幹,熬不出家裏那麽多米油,做撈米飯一吃,更覺得幹,這樣捏成飯團吃也更好入口。”
豐產的代價,是口感上的損失,當然,這是相對其餘的精米而言,對於常年吃糙米的農戶,這種精米仍然是很大的提升,不過這依舊無法解釋為何南洋普遍食用精米,範老實等人,不由得就擔心起來,害怕這精米是要由他們去踏,甚至是舂出來——舂米算是山間農戶數一數二的苦活了,但凡能用水力椎米的地方,就不會有人用雙手去舂,城旦舂,在千百年來都是刑罰的一種,可見舂米有多麽的辛苦。但南洋這樣的地方,一切都這麽簡陋,未必他們就真的有踏椎呢?若是沒有踏椎,那這米還真的隻能舂出來了!
“就是因為這種米的口感不好,才要做成精米,這才值得上船賣到北方去——但要說米,在南洋是真的不貴重,不僅產量高,而且和你們想的不同,買活軍官營的農場甚至是用機器在收割的,雖然常壞,但收割起來也真的快!”
“便是收割了稻子,脫粒之後也不用自己去礱、篩、磨、扇……現在都是機器去做了,我們都是直接拿稻子去換米的!你知道為什麽我們都吃這麽好的精米飯?因為買活軍在占城港開了蒸汽磨米坊,那個磨米機器,半年前起就壞了,調整不了規格,要麽隻能磨精米,要麽就隻能磨糙米,那個什麽葉片,它現在不好換了!”
“但是,磨米房主要還是要磨米送去北方賣,磨糙米太不劃算了——占船運的重量啊!所以,隻能磨精米,所以,現在整個占城港的人都在□□米飯,糙米反而吃不上了!哈哈哈哈!”
說到這裏,張定終於揭開了這個謎題的終極答案,這顯然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漢人們都齊聲大笑了起來,便連聽得懂一些漢話的土人們,也附和著露出了大大的笑容,表明他們也參與到了話題之中。隻有新移民們,大張著嘴,很不可思議地看著也隻是比他們早來了一年多的老移民,非常費勁地接受著這些極其陌生的信息,他們完全被多年來的單調生活給培養得極其堅固局限的思維,終於出現了一絲裂縫,一個極為不可思議的想法,竟大逆不道地開始發芽了。
——米這麽便宜,還不用自己做這些活,還有這麽多的甘蔗林可以熬糖……林場那邊,雖然不知道是什麽情況,但常理推測,賺頭肯定不比農場差……
說不準,南洋的新日子,還真如那些水手們,官吏們,一遍一遍告訴他們的一樣……
比家裏的老日子,要更好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