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洋番使團到達買地,也已經有近一年的時間了,他們的本職工作不能說完成得不好——各大教會派遣船隻來華,主要是為了保證自己在東亞、東南亞甚至是南亞海域的通行權和貿易權,這是他們最看重的目標,除此之外,如果能把敵人排擠出交易網絡,那就是意外之喜,但他們也做好了在這個目的上失敗的準備。
畢竟,如果拋開對華夏王朝的淺薄印象,以歐羅巴諸國之主的政治視野來套用在買活軍身上,很容易就能得出這個結論:買活軍沒有必要限製任何一方來華交易,不論是弗朗基還是英吉利、法蘭西,甚至是現在沒有啟程東來的歐羅巴諸國,隻要他們能到達買活軍的港口,給予他們自己需要的東西,那麽,買活軍又有什麽理由不和他們交易呢?
所謂的政治接觸,其實就是這樣,就各自的利益立場盡量達成一致,教會們都達到了最基礎的目的,雖然壟斷渠道的嚐試,在意料之中宣告失敗,但他們還有別的目標可以達成,別的好處可以指望——傳教是別想的了,在華夏大陸上傳教沒有絲毫的好處,別被反傳教就已經很不錯了。但學者們還是可以盡量學習買活軍這裏先進的知識,能學到多少就是多少,教會也可以設法買到一些買活軍的商品,不論是奢侈品還是火器,對於他們背後的勢力來說都是大有好處。
有了這樣的目標,教會當然大力支持學者們學習漢語,甚至有些督促的味道,因為學者們的表現,某種程度上能決定他們的得分,得分又決定了購買額度,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完整體係。不過,很快他們就發現,實際上他們已經沒有立場來督促這些學者了,因為學者們完全憑借自己的本事,大多數都從買活軍那裏獲取了一份收入,完全足以養活自己,那麽,他們又該怎麽約束這些人呢?倘若他們要把這些學者列入管理,學者們表示反感的話,他們還能強迫對方做事嗎?
這當然是不成的,他們可是在買活軍這裏,按照買活軍的規定,學者們的行為由買活軍衙門負責管理,其餘任何機構不能強製,教會能做的隻有倡議而已,但倡議的力量注定是很微弱的。審時度勢,他們最好的辦法反而是對學者們放任自流,如此還能降低衝突的可能性,甚至於,還要加以籠絡,這樣在恰當的時候,還能打出感情牌,哄著這些學者回到自己的祖國去。
這樣的策略,或許沃利斯那些小年輕們沒有感受,但哈維醫生長久擔任宮廷醫師,他本人盡管不幹涉政治,但對一些伎倆還是心知肚明的。不過,當然這種懷柔政策也給他們英吉利的學者帶來了不小的便利——他們可以完全任意去學習買活軍這裏的所有科目,包括了一些和自己專業完全無關,甚至在某種程度來說還應當被禁止學習的東西。
比如說——華夏傳統的‘雅文’,這東西和買活軍使用的白話文形成對應,是千年來華夏識字者普遍所用的敘事語言,相當的晦澀,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去學習,但完全無法在回歸歐羅巴後派上用場,毫無疑問這就是屬於無用的東西,浪費的是學者們寶貴的腦子,尤其是一個擅長數學的學者,在這上頭花費時間,簡直就像是把金子往海裏丟!
但是,在英吉利使團中,數學天分最出眾的沃利斯,卻逐漸公然地學習起了這門學問來,他學習這門語言,主要是因為對華夏的曆史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曆史學,又是白白地浪費時間。沃利斯現在同時學習五門課程,他輕而易舉地通過了數學高級班的結業考試,獲得了進入大學數學係學習的資格,同時,還在學習雅言、曆史、化學、物理,毫無疑問,他的時間被占滿了,每一門科目的進展也會被相應地拖慢,很難指望他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個蒸汽機或者火器專家,把工業生產的竅門帶回英吉利去。
如果說,對於莫頓牧師們來講,有什麽是可看告慰的話,那就是沃利斯絕不是唯一一個分心的人,那群法國人沒有一個不跑偏的,德劄爾格公然地學習政治,他和沃利斯是雅言的同學,也在跟著學曆史,倒是把自己的建築專業放棄了一半了——但隻是一半,作為建築師,他受到了買活軍衙門的重用,他們時不時地讓他去建築係旁聽學習,指望著德劄爾格能把自己的歐羅巴見解帶進如今買活軍的建築業中,因為現在流行的雙層平頂建築,也有不少弊病,在建築材料有限的情況下,人們是很指望做一些實用的改進的。而且,當然了,作為建築師,來到羊城之後,德劄爾格也對那棟在建造的五層板樓心醉神迷,時不時地去工地瞧瞧,他有很多問題想問工頭呢。
可除此之外,他沒有什麽心思放在數學上了,而是著迷地研究著買活軍的政治,並且對於同期來買的洋番們,不斷地散播著自己的暴論:法蘭西為什麽需要國王呢?瞧啊,買活軍這裏發展得多好——他們就沒有國王!
其實,就算不說買活軍這裏,華夏敏朝的百姓,日子過得不也比歐羅巴的百姓好得多?不能說歐羅巴的百姓就天生的粗野無知吧,歸根到底……好像原因在於農業啊。
相對於高調的法蘭西浪子,哈維醫生的態度是克製且低調的,他沒有和任何人公然交流過,表麵上他選修的是非常符合專業的醫學和生物,但私底下,哈維醫生在圖書館,看的書籍可就相當的雜亂了。這也是他成為圖書館常客的原因,雖然對雅言,他沒有什麽造詣,但是他看了很多買活軍印刷出來的天書,尤其是農業、地理、氣候類的書籍,這其中不止一本書提到,歐羅巴的農業注定是不能發展得很繁榮的。
其原因在於緯度——歐羅巴是高緯度地區,而更致命的還有一點,就是環地中海的‘雨熱不同期’,這就讓歐羅巴那塊的農業收成注定不如華夏這裏豐厚,耕種和放牧的收益甚至相差無幾。如果說華夏這裏耕種比能達到種一得十五,那麽歐羅巴的耕種收獲比,就通常是種一得四……這就是地理的區別,不是人力能夠跨越的藩籬。
回憶起他自己農莊的收入和產出,哈維必須承認這話不假,而他也從書上學到了一個他很認可的觀點,那就是組織性是由農耕的普及性決定的,他認為這解釋了華夏百姓極強組織性的來源,以及華夏這裏隨處可見的小型公眾設施,尤其是水利設施,小型水利設施的普遍程度簡直讓人吃驚,這都是社會以強規範組織在一起的有效證據,而歐羅巴人的粗野和無序也有了來由,多年的遊牧生活,使得歐羅巴無法有太多人定居在一起,百姓們的組織性顯示出極強的差別是符合邏輯的。
這樣的解答,當然更容易讓人接受一些,它也回答了自從來到華夏之後,這些洋番們心頭縈繞的終極疑問——大家都是人,難道天然就有什麽種族比別的種族更高級嗎?為什麽呈現出來的麵貌會有如此巨大的差別?
大概會有一些人,在受到巨大衝擊之後,發自內心地認為華人就是比歐羅巴人種高級,所有的先進都是無需解釋的,歐羅巴人種的劣根性就決定了他們如今呈現出的不堪麵貌。但是——這樣的人,無疑是缺少自尊的,他們在強勢者麵前的醜態,會令正常人作嘔。哈維知道,大多數學者還是和他一樣,不願意簡單地承認這就是人的區別,大家都在尋找著一個終極的答案:為什麽華夏這裏如此……如此文明?且不說買活軍境內,就是在敏朝的地盤上,他們也擁有更強的組織性,更好的識字率和相對更發達的官僚體係?
如果是地理條件天然的限製,倒是說得通了……但這麽一來,事情注定不會像是德劄爾格想得那麽簡單,不是說,‘他們不要國王也可以,那我們不要國王是不是也可以’,這樣想就太幼稚了。哈維倒不是說真覺得國王就是不可或缺的,說實話,他接觸過的國王可不算什麽有魅力的人物,隻是,引述自買活軍的政治理論,歸根結底,政治體製要適應生產力,還是生產力問題。
但是,要提高生產力,進行……買活軍現在所做的,進行工業生產鋪開,把產品從手工轉化為工廠生產的過程,先決條件必定是識字率的提高,但識字率的提高卻又需要生產力的提高做基礎,否則盈餘產品根本不夠開展教育的花費,哈維意識到他的設想在這裏就走入一個死循環了,這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而現實是,現在他沒有雞也沒有蛋。整個英吉利都沒有太多的農業盈餘,想找到多餘的口糧來做這些事,他們就得把目光瞄準那些更適合農業生產的地方。
海外殖民地……這就是現在那些冒險家在做的事情,在更有條件進行農業生產的地方產出巨量盈餘來反哺本土,就哈維私下推演的結果,這似乎是歐羅巴工業化的唯一可行道路,但現在這條路他也並不是太樂觀,因為他們來到華夏之後,也見證了這個泱泱大國的煩惱,如今的小冰河時期,也在逼迫華夏人進行戰略難移,他們要用現在還是化外之地的東南亞,甚至是南亞來生產大量的農產品,承接一整個大國的飲食需求。
亞洲距離太遠,實在是很難染指了,非洲和新大陸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但很難說華夏人會不會在這兩塊地盤上和他們展開競爭。而更值得擔憂的是,國王們能否意識到問題的嚴峻,而不是醉心在大陸內部爭權奪利,搶奪著所謂霸主的虛名?
哈維醫生對此有相當清醒的認知,華夏畢竟距離歐羅巴實在太遠了,就算是大聲呐喊,傳到歐羅巴時也隻有虛無縹緲的回音了,而國王和貴族們,他們的反應速度慢得就像是蝸牛,被當麵扇幾個耳光都很難清醒,他認為這個時代正身處在一輛飛快行駛的馬車上,盡管馬車前進的方向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但恐怕有能力改變方向的人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能做什麽,所以,所有人都隻能跟著這輛馬車飛快前行,直到它到達禦者想要到達的地方,沒有人能改變什麽,哈維不能,當然德劄爾格也不能。
如果主真正存在,祂又會怎麽說呢?
他不由得自問,但很快又搖了搖頭,釋然地一笑,下意識地摩挲了一下書堆中的《宗教學》書皮,暗地裏,哈維已經數次閱讀過這本書了,他還打算啃一啃《金枝》,這本書是他無意間發現的,在圖書館的書堆裏躺著,似乎相當的冷門,隻有黑大漢學生在借閱,但哈維對它的內容很有興趣,他認為這有助於讓他弄明白早期宗教是如何發源的。說到底,宗教也不過是在人類的臆想中發展出的一門學問罷了。
但是,不能說馬車的終點就一定是什麽天堂,他想,當然了,來到買活軍的一年內,我們看到太多絕處逢生的故事了,哪怕是現在,從北邊渡海而來的帆影也依然讓我感動,又是一批人搭乘著船隻離開了故鄉,去一片新的土地安家,但是,這一次不是哭喊的黑奴,而是被同胞拯救的漢人,從饑荒和旱災中逃脫,接受了同一種族的好意,前往一個沒有剝削和饑饉的新家……
人類真能有這樣的善意嗎?我一次又一次地驚歎著。
他在草稿紙上信筆寫道,這些是不必被國王見到的思考,【這樣的善意無疑跨越了時代,就如同它的主人一般,擁有偉大的胸襟,我能理解買活軍中存在的,對謝六姐普遍的崇拜,但是,這一切有時又有些太好了,好得讓我懷疑,它能否一直持續下去,世界的本質真的會因為我們變換了一種思路而改變,從殘酷變得美好嗎?】
他是一名醫生——這是前提條件,哈維見識了太多的悲歡離合,他的心中有時衝蕩著一種理想主義者特有的悲觀,他謹慎地寫道,【我們真的能如此快樂,真的能一直快樂嗎?從生產力角度說,買活軍的行動是否已經超越了自身的生產力所能提供的資源?謝六姐從一個很小的城鎮開始自己的統治,她迅速的擴張,現在,買活軍似乎要吞並下更廣大的土地了,她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新的,她需要謹慎,但馬車的速度卻越來越快,最終,她能控製住這輛橫衝直撞的龐然巨物嗎?】
他停下筆,久久地注視著麵前的草稿紙,在這個問題上,哈維醫生的思緒一片空白,他毫無頭緒,沒有答案,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該樂觀還是該悲觀。
【德劄爾格開始學習政治,這對於法蘭西未來的思想陣地似乎會帶來一股新風。】
最後,他甚至沒有在信裏提到德劄爾格的傾向,隻是輕描淡寫地對英王暗示著,幫助德劄爾格或許正是英吉利一直以來最喜歡的手段——在敵人內部埋下混亂和衝突的引子。【費爾馬十分謹慎,他主要學習理科,對於政治漠不關心。至於沃利斯對曆史的偏好,教士們也正在耐心地糾正……】
【莫頓牧師也開始學習醫術,讓阿諾在學習公眾衛生學,這是個冷門的學科,但我也感到相當的興趣……德劄爾格似乎想要寫信把笛卡爾也給叫來,但是,他找不到人給他送信,目前來說,他們給法蘭西積累的分數還沒有很好辦法來變現,如果法蘭西王廷繼續輕視此事,那麽,笛卡爾的承運商就有大便宜了……】
笛卡爾、帕斯卡父子,甚至是梅森本人——英吉利本土的人才往後靠靠,哈維心想,新教應該會熱衷於把舊教的歐陸天才運送到華夏來,給他們提供一切便利,此外還有伽利略,他在路上了嗎?移鼠會的教士們應該把他弄出來了吧?
他遲早是要回去的,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但是,如果在他離開之前,能看到這些最聰明的歐羅巴腦袋,在買活軍這裏濟濟一堂,放下偏見和仇恨,談論著一個純粹的問題:歐羅巴在華夏崛起後的新方向。就此開一個沙龍,那麽,哈維醫生會打從心底獲得深深的滿足的。即便答案或許不讓人樂觀,即便答案改變不了命運,但這就是人類,人類總是不可救藥地好奇著,渴求著一切問題的答案,即便已經追尋到了已知的全部,但永無止盡地貪婪仍然會讓他們不斷地探索未知。
如果馬車達岸了,又有什麽不好呢?
譬如現在,哈維醫生就不可遏製地思考起了這個問題。如果謝六姐抵達了她的終點,如果,她的道統的光輝也照耀到了歐羅巴——對於貴族那當然是滅頂之災,但對於哈維所出身的階層呢?對於中產階級、小市民,以及那些,那些最苦的,牲畜一樣的農牧民們呢?
這在他的有生之年,是絕不會發生的事情,對此,理想主義者的哈維很清楚,但有那麽一小會兒,他嚴肅的嘴角因此鬆弛了下來,甚至在不經意間扭曲成了一個微笑。哈維醫生悠然想,又有什麽不好呢?
真這樣的話,那也不錯,不是嗎?:,n,
畢竟,如果拋開對華夏王朝的淺薄印象,以歐羅巴諸國之主的政治視野來套用在買活軍身上,很容易就能得出這個結論:買活軍沒有必要限製任何一方來華交易,不論是弗朗基還是英吉利、法蘭西,甚至是現在沒有啟程東來的歐羅巴諸國,隻要他們能到達買活軍的港口,給予他們自己需要的東西,那麽,買活軍又有什麽理由不和他們交易呢?
所謂的政治接觸,其實就是這樣,就各自的利益立場盡量達成一致,教會們都達到了最基礎的目的,雖然壟斷渠道的嚐試,在意料之中宣告失敗,但他們還有別的目標可以達成,別的好處可以指望——傳教是別想的了,在華夏大陸上傳教沒有絲毫的好處,別被反傳教就已經很不錯了。但學者們還是可以盡量學習買活軍這裏先進的知識,能學到多少就是多少,教會也可以設法買到一些買活軍的商品,不論是奢侈品還是火器,對於他們背後的勢力來說都是大有好處。
有了這樣的目標,教會當然大力支持學者們學習漢語,甚至有些督促的味道,因為學者們的表現,某種程度上能決定他們的得分,得分又決定了購買額度,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完整體係。不過,很快他們就發現,實際上他們已經沒有立場來督促這些學者了,因為學者們完全憑借自己的本事,大多數都從買活軍那裏獲取了一份收入,完全足以養活自己,那麽,他們又該怎麽約束這些人呢?倘若他們要把這些學者列入管理,學者們表示反感的話,他們還能強迫對方做事嗎?
這當然是不成的,他們可是在買活軍這裏,按照買活軍的規定,學者們的行為由買活軍衙門負責管理,其餘任何機構不能強製,教會能做的隻有倡議而已,但倡議的力量注定是很微弱的。審時度勢,他們最好的辦法反而是對學者們放任自流,如此還能降低衝突的可能性,甚至於,還要加以籠絡,這樣在恰當的時候,還能打出感情牌,哄著這些學者回到自己的祖國去。
這樣的策略,或許沃利斯那些小年輕們沒有感受,但哈維醫生長久擔任宮廷醫師,他本人盡管不幹涉政治,但對一些伎倆還是心知肚明的。不過,當然這種懷柔政策也給他們英吉利的學者帶來了不小的便利——他們可以完全任意去學習買活軍這裏的所有科目,包括了一些和自己專業完全無關,甚至在某種程度來說還應當被禁止學習的東西。
比如說——華夏傳統的‘雅文’,這東西和買活軍使用的白話文形成對應,是千年來華夏識字者普遍所用的敘事語言,相當的晦澀,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去學習,但完全無法在回歸歐羅巴後派上用場,毫無疑問這就是屬於無用的東西,浪費的是學者們寶貴的腦子,尤其是一個擅長數學的學者,在這上頭花費時間,簡直就像是把金子往海裏丟!
但是,在英吉利使團中,數學天分最出眾的沃利斯,卻逐漸公然地學習起了這門學問來,他學習這門語言,主要是因為對華夏的曆史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曆史學,又是白白地浪費時間。沃利斯現在同時學習五門課程,他輕而易舉地通過了數學高級班的結業考試,獲得了進入大學數學係學習的資格,同時,還在學習雅言、曆史、化學、物理,毫無疑問,他的時間被占滿了,每一門科目的進展也會被相應地拖慢,很難指望他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個蒸汽機或者火器專家,把工業生產的竅門帶回英吉利去。
如果說,對於莫頓牧師們來講,有什麽是可看告慰的話,那就是沃利斯絕不是唯一一個分心的人,那群法國人沒有一個不跑偏的,德劄爾格公然地學習政治,他和沃利斯是雅言的同學,也在跟著學曆史,倒是把自己的建築專業放棄了一半了——但隻是一半,作為建築師,他受到了買活軍衙門的重用,他們時不時地讓他去建築係旁聽學習,指望著德劄爾格能把自己的歐羅巴見解帶進如今買活軍的建築業中,因為現在流行的雙層平頂建築,也有不少弊病,在建築材料有限的情況下,人們是很指望做一些實用的改進的。而且,當然了,作為建築師,來到羊城之後,德劄爾格也對那棟在建造的五層板樓心醉神迷,時不時地去工地瞧瞧,他有很多問題想問工頭呢。
可除此之外,他沒有什麽心思放在數學上了,而是著迷地研究著買活軍的政治,並且對於同期來買的洋番們,不斷地散播著自己的暴論:法蘭西為什麽需要國王呢?瞧啊,買活軍這裏發展得多好——他們就沒有國王!
其實,就算不說買活軍這裏,華夏敏朝的百姓,日子過得不也比歐羅巴的百姓好得多?不能說歐羅巴的百姓就天生的粗野無知吧,歸根到底……好像原因在於農業啊。
相對於高調的法蘭西浪子,哈維醫生的態度是克製且低調的,他沒有和任何人公然交流過,表麵上他選修的是非常符合專業的醫學和生物,但私底下,哈維醫生在圖書館,看的書籍可就相當的雜亂了。這也是他成為圖書館常客的原因,雖然對雅言,他沒有什麽造詣,但是他看了很多買活軍印刷出來的天書,尤其是農業、地理、氣候類的書籍,這其中不止一本書提到,歐羅巴的農業注定是不能發展得很繁榮的。
其原因在於緯度——歐羅巴是高緯度地區,而更致命的還有一點,就是環地中海的‘雨熱不同期’,這就讓歐羅巴那塊的農業收成注定不如華夏這裏豐厚,耕種和放牧的收益甚至相差無幾。如果說華夏這裏耕種比能達到種一得十五,那麽歐羅巴的耕種收獲比,就通常是種一得四……這就是地理的區別,不是人力能夠跨越的藩籬。
回憶起他自己農莊的收入和產出,哈維必須承認這話不假,而他也從書上學到了一個他很認可的觀點,那就是組織性是由農耕的普及性決定的,他認為這解釋了華夏百姓極強組織性的來源,以及華夏這裏隨處可見的小型公眾設施,尤其是水利設施,小型水利設施的普遍程度簡直讓人吃驚,這都是社會以強規範組織在一起的有效證據,而歐羅巴人的粗野和無序也有了來由,多年的遊牧生活,使得歐羅巴無法有太多人定居在一起,百姓們的組織性顯示出極強的差別是符合邏輯的。
這樣的解答,當然更容易讓人接受一些,它也回答了自從來到華夏之後,這些洋番們心頭縈繞的終極疑問——大家都是人,難道天然就有什麽種族比別的種族更高級嗎?為什麽呈現出來的麵貌會有如此巨大的差別?
大概會有一些人,在受到巨大衝擊之後,發自內心地認為華人就是比歐羅巴人種高級,所有的先進都是無需解釋的,歐羅巴人種的劣根性就決定了他們如今呈現出的不堪麵貌。但是——這樣的人,無疑是缺少自尊的,他們在強勢者麵前的醜態,會令正常人作嘔。哈維知道,大多數學者還是和他一樣,不願意簡單地承認這就是人的區別,大家都在尋找著一個終極的答案:為什麽華夏這裏如此……如此文明?且不說買活軍境內,就是在敏朝的地盤上,他們也擁有更強的組織性,更好的識字率和相對更發達的官僚體係?
如果是地理條件天然的限製,倒是說得通了……但這麽一來,事情注定不會像是德劄爾格想得那麽簡單,不是說,‘他們不要國王也可以,那我們不要國王是不是也可以’,這樣想就太幼稚了。哈維倒不是說真覺得國王就是不可或缺的,說實話,他接觸過的國王可不算什麽有魅力的人物,隻是,引述自買活軍的政治理論,歸根結底,政治體製要適應生產力,還是生產力問題。
但是,要提高生產力,進行……買活軍現在所做的,進行工業生產鋪開,把產品從手工轉化為工廠生產的過程,先決條件必定是識字率的提高,但識字率的提高卻又需要生產力的提高做基礎,否則盈餘產品根本不夠開展教育的花費,哈維意識到他的設想在這裏就走入一個死循環了,這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而現實是,現在他沒有雞也沒有蛋。整個英吉利都沒有太多的農業盈餘,想找到多餘的口糧來做這些事,他們就得把目光瞄準那些更適合農業生產的地方。
海外殖民地……這就是現在那些冒險家在做的事情,在更有條件進行農業生產的地方產出巨量盈餘來反哺本土,就哈維私下推演的結果,這似乎是歐羅巴工業化的唯一可行道路,但現在這條路他也並不是太樂觀,因為他們來到華夏之後,也見證了這個泱泱大國的煩惱,如今的小冰河時期,也在逼迫華夏人進行戰略難移,他們要用現在還是化外之地的東南亞,甚至是南亞來生產大量的農產品,承接一整個大國的飲食需求。
亞洲距離太遠,實在是很難染指了,非洲和新大陸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但很難說華夏人會不會在這兩塊地盤上和他們展開競爭。而更值得擔憂的是,國王們能否意識到問題的嚴峻,而不是醉心在大陸內部爭權奪利,搶奪著所謂霸主的虛名?
哈維醫生對此有相當清醒的認知,華夏畢竟距離歐羅巴實在太遠了,就算是大聲呐喊,傳到歐羅巴時也隻有虛無縹緲的回音了,而國王和貴族們,他們的反應速度慢得就像是蝸牛,被當麵扇幾個耳光都很難清醒,他認為這個時代正身處在一輛飛快行駛的馬車上,盡管馬車前進的方向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但恐怕有能力改變方向的人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能做什麽,所以,所有人都隻能跟著這輛馬車飛快前行,直到它到達禦者想要到達的地方,沒有人能改變什麽,哈維不能,當然德劄爾格也不能。
如果主真正存在,祂又會怎麽說呢?
他不由得自問,但很快又搖了搖頭,釋然地一笑,下意識地摩挲了一下書堆中的《宗教學》書皮,暗地裏,哈維已經數次閱讀過這本書了,他還打算啃一啃《金枝》,這本書是他無意間發現的,在圖書館的書堆裏躺著,似乎相當的冷門,隻有黑大漢學生在借閱,但哈維對它的內容很有興趣,他認為這有助於讓他弄明白早期宗教是如何發源的。說到底,宗教也不過是在人類的臆想中發展出的一門學問罷了。
但是,不能說馬車的終點就一定是什麽天堂,他想,當然了,來到買活軍的一年內,我們看到太多絕處逢生的故事了,哪怕是現在,從北邊渡海而來的帆影也依然讓我感動,又是一批人搭乘著船隻離開了故鄉,去一片新的土地安家,但是,這一次不是哭喊的黑奴,而是被同胞拯救的漢人,從饑荒和旱災中逃脫,接受了同一種族的好意,前往一個沒有剝削和饑饉的新家……
人類真能有這樣的善意嗎?我一次又一次地驚歎著。
他在草稿紙上信筆寫道,這些是不必被國王見到的思考,【這樣的善意無疑跨越了時代,就如同它的主人一般,擁有偉大的胸襟,我能理解買活軍中存在的,對謝六姐普遍的崇拜,但是,這一切有時又有些太好了,好得讓我懷疑,它能否一直持續下去,世界的本質真的會因為我們變換了一種思路而改變,從殘酷變得美好嗎?】
他是一名醫生——這是前提條件,哈維見識了太多的悲歡離合,他的心中有時衝蕩著一種理想主義者特有的悲觀,他謹慎地寫道,【我們真的能如此快樂,真的能一直快樂嗎?從生產力角度說,買活軍的行動是否已經超越了自身的生產力所能提供的資源?謝六姐從一個很小的城鎮開始自己的統治,她迅速的擴張,現在,買活軍似乎要吞並下更廣大的土地了,她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新的,她需要謹慎,但馬車的速度卻越來越快,最終,她能控製住這輛橫衝直撞的龐然巨物嗎?】
他停下筆,久久地注視著麵前的草稿紙,在這個問題上,哈維醫生的思緒一片空白,他毫無頭緒,沒有答案,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該樂觀還是該悲觀。
【德劄爾格開始學習政治,這對於法蘭西未來的思想陣地似乎會帶來一股新風。】
最後,他甚至沒有在信裏提到德劄爾格的傾向,隻是輕描淡寫地對英王暗示著,幫助德劄爾格或許正是英吉利一直以來最喜歡的手段——在敵人內部埋下混亂和衝突的引子。【費爾馬十分謹慎,他主要學習理科,對於政治漠不關心。至於沃利斯對曆史的偏好,教士們也正在耐心地糾正……】
【莫頓牧師也開始學習醫術,讓阿諾在學習公眾衛生學,這是個冷門的學科,但我也感到相當的興趣……德劄爾格似乎想要寫信把笛卡爾也給叫來,但是,他找不到人給他送信,目前來說,他們給法蘭西積累的分數還沒有很好辦法來變現,如果法蘭西王廷繼續輕視此事,那麽,笛卡爾的承運商就有大便宜了……】
笛卡爾、帕斯卡父子,甚至是梅森本人——英吉利本土的人才往後靠靠,哈維心想,新教應該會熱衷於把舊教的歐陸天才運送到華夏來,給他們提供一切便利,此外還有伽利略,他在路上了嗎?移鼠會的教士們應該把他弄出來了吧?
他遲早是要回去的,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但是,如果在他離開之前,能看到這些最聰明的歐羅巴腦袋,在買活軍這裏濟濟一堂,放下偏見和仇恨,談論著一個純粹的問題:歐羅巴在華夏崛起後的新方向。就此開一個沙龍,那麽,哈維醫生會打從心底獲得深深的滿足的。即便答案或許不讓人樂觀,即便答案改變不了命運,但這就是人類,人類總是不可救藥地好奇著,渴求著一切問題的答案,即便已經追尋到了已知的全部,但永無止盡地貪婪仍然會讓他們不斷地探索未知。
如果馬車達岸了,又有什麽不好呢?
譬如現在,哈維醫生就不可遏製地思考起了這個問題。如果謝六姐抵達了她的終點,如果,她的道統的光輝也照耀到了歐羅巴——對於貴族那當然是滅頂之災,但對於哈維所出身的階層呢?對於中產階級、小市民,以及那些,那些最苦的,牲畜一樣的農牧民們呢?
這在他的有生之年,是絕不會發生的事情,對此,理想主義者的哈維很清楚,但有那麽一小會兒,他嚴肅的嘴角因此鬆弛了下來,甚至在不經意間扭曲成了一個微笑。哈維醫生悠然想,又有什麽不好呢?
真這樣的話,那也不錯,不是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