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康熙做皇帝的時候靠著聰敏好學記性好碾壓大部分臣子。給雍正的印象就是皇帝要懂很多才能不被臣子蒙蔽,因此他覺得自己該補上這一課,在四十多歲的年紀拿出當初在尚書房學習的勁頭重新學習了。
海棠在江南就打算送弘暉回京城,目的就是讓他學習。
她此時回到了孤山行宮,帶著弘暉在行宮裏轉悠。就問弘暉:“你說為什麽這次糧食價格來勢洶洶?”
弘暉說:“是因為今年大旱,所以民間出現了恐慌,恐慌生出流言,流言推高了糧價。”
海棠搖頭:“你說的是最表麵的原因,說到底是恰逢其會,製造出這場危機的是今年的攤丁入畝和追繳虧空,再遠一點就是大量白銀流入國內,這筆銀子沒處錢生錢,因此鬧出了這件事。”
“願聞其詳。”
“先說白銀流入,錢莊生意從前明開始,一直以來都是混業經營,錢莊有吸儲和放貸的生意。吸儲好理解,白銀流入那些富商之手,這些人把一部分銀子拿出來放到錢莊吃利息。錢莊靠什麽掙錢呢?自然是放貸,可是國人對借貸很慎重,借貸的群體有兩種人,做生意的人不會輕易擴大規模,一直以來都是謹慎行事,對借錢都是三思而後行。另一種是百姓,百姓借錢沒幾個子,就是驢打滾九出十三歸這種傷天害理的印子錢,最後逼得人家家破人亡,也就是百兒八十兩銀子的收入。可是錢莊的吸收的儲銀越來越多,需要付的利息也多,但是放出的貸款卻不多,這就是掙得少花得多,自然是想趁著糧家飆升撈一筆彌補他們錢莊的虧空。”
弘暉點頭。
海棠接著說:“這是錢莊入場的原因,他們看上去就是為了撈錢,可是錢莊裏麵也有聰明人,那些掌櫃們都是人精,難道看不出這裏麵的危機嗎?有時候有命掙錢沒命花錢,這事兒鬧大了,朝廷追究下來,民鬥不過官,你說他們怎麽就這麽多錢莊一起投錢呢?說到底他們的東家和股東都是江南的大地主。
他們不滿這次攤丁入畝,就想推高糧食價格,到時候在朝廷焦頭爛額、民間動蕩的時候向你皇阿瑪提條件換取取消攤丁入畝,如果朝廷不推行或者晚幾年推行他們就低價拋糧,你皇阿瑪若是不願意吃這個虧,直接下手明搶,他們一把火燒了糧食,最後還是天下動蕩,你說你阿瑪被逼得沒法子會不會捏鼻子認下?
說到底他們就是嚇唬咱們,如果不順著他們就是天下大亂。到時候成功了,他們江南的大地主有錢人豈不是如明朝末年那樣又可以興風作浪?到時候結黨營私,再次用他們掌握的官員挑起黨爭黨同伐異。
明朝滅亡他們袖手旁觀,甚至是推波助瀾,這群人才不會管誰做皇帝,誰和他們穿一條褲子誰就是好皇帝。”
順著海棠的思路,弘暉說:“他們想跟皇阿瑪談判,就要有人牽線搭橋,這些人就是各地的官員。這些官員現在都被追繳虧空,這時候隻要拿出三五兩銀子入股,到時候糧食居高不下,他們拿高糧價賺的銀子以分紅的名義填補這
些官員的虧空,還能和這些人結下交情,到時候再官商勾結順勢結黨,這真是一箭雙雕的好算計啊!()”
其實也未必是這些人主動結交官員,也有可能是這些官員主動找上門的。總之各方麵推波助瀾下,糧食價格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恐怖高度。
海棠就說:“因此我想讓你回京城,這種價格戰是數百年難遇的一場較量,沒有火炮刀劍戰馬,但是殘酷之處不亞於大軍成片戰死。?()?『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弘暉點頭,他也想去見識一番。
海棠帶著他散步,接著說:“弘暉,在你走之前我要告訴你,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價格戰,或許有的行業這樣的價格戰以前發生過,但是沒法和這次的比,這次的價格戰有著舉足輕重的曆史地位,是將來的史學家大書特書的一件事。”哪怕參與雙方的手段讓人覺得菜到摳腳,讓日後的人看著如菜鳥互啄,但是這真的是另類大戰的開山之作。
弘暉皺眉。
海棠接著說:“它是另外一次意義上‘禮崩樂壞’。是‘新錢’戰勝‘老錢’,是新興戰勝傳統,是海權戰勝陸權,”也是資本第一次戰勝封建。
弘暉還在思考這件事,海棠就說:“這場大戰後朝廷必然要插手錢莊這個行當,錢莊關門後該如何賠付儲戶?該如何清盤?如何給這個行當戴上緊箍咒?這些事比這次價格戰更要緊。說不定將來朝廷為了方便發行大明寶鈔一類的紙幣,將來南北商業交流頻繁,一切都少不了錢莊的運轉,所以朝廷要早一步想到管理錢莊。”
她把一封厚厚的信拿出來給弘暉:“回去給你阿瑪看看。”
次日一早弘暉立即坐船北上,一路不停,到了通州之後換小船直接進京,在京城換車,用了三天時間從杭州到達了園子裏。
京城如今的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出現了回調一天狂漲三天的局麵,京城的街頭巷尾都在聊這件事,糧食影響的行業很多,比如是酒,醋,餐飲等,現在別說路邊擺攤賣餛飩包子的小攤,連大酒樓都支撐不住了。
雍正著急上火,嘴上起了一圈泡,下令八旗不許再賣糧食給那些收糧的行商,雍正擔心的是日後八旗的糧食都沒了,作戰的時候必然會動搖軍心。
起初八旗的旗人不聽,好不容易逮著掙錢的機會為什麽不賣?接著發現糧食價格一路上漲,就覺得不能輕易賣了,說不定明天比今天價格更好呢,手裏攥著糧食,一天盼著高過一天。不隻是八旗的旗人,連同各地的地主都後悔賣早了,攥著手裏僅存的糧食待價而沽,人性的貪婪就是如此。
緊接著八旗內部消息靈通的人聽說各地方的大倉守軍在偷偷地賣糧,有些糧商秘密找到了倉儲侍郎,想要買糧。倉儲侍郎就說:“賣是可以賣,不過這是殺頭的買賣,萬一上麵追究起來,爺們全家老小都要填進去,得加錢!”
隨後半個月內負責運輸糧食的漕運衙門和各地的糧倉開始偷偷賣糧,這價格就不是市場價了,都是各個衙門訂下的價格,比當時的市場價還要高,盡管這價錢要得太高,握著大筆銀錢的糧商愉快地吃
()下了大倉裏的糧食。隨後各地傳來消息(),說是漕運衙門的船翻了?()?[()]『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船隊的糧食都翻到了河裏,又說某地天幹物燥發生了火龍燒倉。
看到欽差火急火燎地出城查勘糧倉火災,糧商們高興地繼續拉升價格,此時有糧食的百姓已經不賣糧了,都覺得這幾年要鬧饑荒,糧食留著自己吃。沒糧食的百姓開始成群結隊出去偷糧,地裏麵的玉米棒子還青著,被人連玉米稈子都偷了。果園的蘋果還酸著就被人成群結隊地偷去。種紅薯的人家第二天去地裏一看,紅薯藤都被人給割走,留下一片光禿禿的地。不少地方的樹葉子和野草野菜都被人給弄走,下水抓魚的人也多了,眼看著民間已經挨餓,不少商人覺得再過幾個月隻要等到天冷,必然是各地百姓沒吃沒喝賣兒賣女,到時候糧價還能飆升。
這糧食比金子都貴,有人說吃肉都比吃糧劃算,實際上因為養牛羊的成本增加,肉的價格也在飆升,各行各業都在漲價。糧食是整個國家的壓艙石,一旦發生變動真的是有國家傾覆的危險。
在此極其危險的時刻,各處奉皇帝旨意倉庫開始放糧。
朝廷大倉根據糧食的成色價格不同,但是最貴的也就是市場價的一半。
瞬間百姓們擠爆了大倉,大倉外麵那一圈護城河裏擠的都是人,有不少百姓拿著買到的糧食轉手賣給糧商賺差價,也有人死死地捂著以備荒年。
接著第二日大倉價格比昨日的價格還低,又有不少人去買。第三天比昨日還低,這麽一天比一天低下來,大倉已經限購了,每日拿著家裏的戶籍去大倉,根據戶籍上的人口數目,一口人一天限購一斤糧食。
半個月後,漕運衙門把夏收的皇糧國稅送來,這邊皇糧排隊入庫,海外的糧食也送到了。長長的車隊一眼望不到頭,路上有糧食袋子從押送大車上掉落,大米滾了一地,押送的衙役隻把袋子收了回去,地上滾落的糧食看都沒看一眼。有膽子大的百姓趕上去搶,這真是糧食,白花花的大米!
眾人熱切地看著大米,再看看長得看不到尾巴的隊伍,這就是看不到頭的糧食啊!隨後一傳十十傳百,兩天後整個北方都安定了下來。
各處大倉開倉賣糧,這糧食價格就是年初時候的糧價,百姓們都吃得起了,盡管每日要排隊很久,一個家庭一次最多也就能買十來斤,但是十斤糧食拌著夏季到處都生長的野菜夠家裏吃幾日了。城外偷莊稼的人也銷聲匿跡,城裏城外恢複了平靜。
糧商的糧食砸在手裏,普通百姓寧肯一早起來去朝廷大倉外麵排隊買糧食也不肯去買糧商的高價糧。
糧商的糧食如果降價賣,絕對虧了,不降價又沒人來買,朝廷放糧也不知道什麽時候結束,糧商派人去通州和山東港口,發現運送糧食的大船隔幾天就有一批船靠岸。負責搬運的碼頭力工也說是正經糧食,都是新糧,新糧和陳糧的味道大家都能聞-->>
得出來。
緊接著江南富商中流傳的一個消息:錢莊沒錢了!
隨著一家又一家取錢的人空手而歸,大小錢莊開始被儲戶擠兌。
()錢莊被擠兌相當於釜底抽薪,北方的糧商必須割肉出貨趕快回籠資金送回南方,一旦開始降價就爭先恐後地降價,形成了價格踩踏。因為這糧食普通百姓是買不完的,買大量的糧食放到家裏,都是陳糧不說,還要防備著被老鼠偷,關鍵是這糧食降價了也不便宜啊,如果便宜買上幾千斤能吃一年,但是這時候買糧食,這價格別說幾千斤了,買幾十斤都要被人笑話是傻瓜。
既然這一條路走不通,糧商另想他法,那就是出口!
可是康熙年間就明文規定不許糧食出口,此時各個口岸嚴查過往商船,水軍在海上檢察,糧食許進不許出,一旦查出有人私自運糧出口立即嚴懲不貸,嚴重的就是判刑流放。
此時南方的大熱門不再是攤丁入畝,已經成了錢莊沒錢。
江南富商很多,錢莊經營已經趨於規範,和喜歡把銀子藏在自己家地窖的晉商不同,南方各地包括廣州福建沿海的富商也都喜歡把錢存在錢莊,昔日喬老爺來和海棠交割每年的分紅都是拿錢莊的銀票。
眼下錢莊的銀庫空了,這下這些富商們生出巨大的恐慌,和擔心沒糧食吃的普通百姓們一樣驚恐起來,於是這些人動用各種關係找衙門說理。就有各路富商去孤山行宮告狀,求海棠給他們做主,追回損失的銀子。
海棠立即命令各地官府對沒有兌付能力的錢莊暫時封存,把所有的賬本保存好,再控製錢莊的東家和股東,再三警告若是他們拿不出賠償儲戶的銀錢就要對他們的家產清盤作賠償金,同時不許他們的家屬離開本地,告訴各地官府準備好對錢莊以及東家股東清盤。她還擔心這些官員們徇私,除了再三警告外,還讓當地有損失的苦主監督好官府,勇於揭發官府的失職。
錢莊的掌櫃賬房都被羈押,北方的高糧價隨著南方錢莊陸陸續續被查封徹底崩潰,龐大的糧食庫存在幾番拉扯下最終被戶部吃下。
雍正接到各處的稟告,說各地都在稱量糧食,大概三到五日後開始轉運,心裏才鬆口氣。他這段日子吃不好睡不好,整個人都瘦了一圈,夜裏天天做噩夢,相信今晚上能睡個好覺。
在戶部接手糧食庫存的一天後,參與其中的糧商投河上吊的不計其數,光是京城外各處河流打撈上來的屍體就一百多,這些人都是衣著光鮮的人,官府開始核實身份,有認識的說是某某糧行的東家。然而事情沒完,刑部隨後介入,對囤積糧食哄抬物價進行立案審判,所有涉案人員家產入官,家人收監等候調查。
舒宜爾哈和弘陽也來雍正跟前交差,他們的差事算是京城部分的完結了,根據海棠的計劃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和第三步同時進行。
第二步就是整頓江南的錢莊,把私人錢莊變成半公半私,官府隨時監控內部的賬目往來,同時對錢莊行業做生意拆分,吸儲不能放貸,放貸不能吸儲,嚴禁銀行做混業經營。這裏麵更精細地管理和具體的實施辦法到時候一並宣布。
第三步就是對參與其中的地主抄家,把家產變賣得到的銀錢還給那些儲戶,其中土地用這
次賺到的錢購買下來,讓沒有土地的百姓耕種,能安置很多流民,這些人隻需要交皇糧國稅就行。購買土地的錢也屬於這次清盤的一部分,一並算在裏麵一起按照比例還給儲戶。這些土地不能再賣,土地屬於朝廷,將來是國有資產,為日後的工業化準備好最基礎的土地資源。
今天舒宜爾哈帶著侄兒們對第一步做複盤總結,過兩天她和弘暉弘陽等親自去江南操作第二、三步。
第一步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是經過那群懂錢莊管理的賬房們反複推敲精妙設計,做空做多反複拉扯,可謂是縱橫捭闔精彩絕倫,其中的精彩之處令人拍案叫絕,各個細節都能當做經典案例被反複複盤。
這是一場酣暢淋漓的戰爭,是一個雍正未曾了解的方向,他就是想參與也不知道說什麽,是個徹徹底底的門外漢。
不過說起來這也是大勝,雍正立即晉封舒宜爾哈為固倫公主,給她一個貝子爵位,她的孩子或者是養子都可以繼承,又賞賜金銀彩緞無數。隨後雍正把這調節糧價的功勞算在了弘陽頭上,畢竟這主意一開始就是弘陽的,有了這功勞能順理成章地讓弘陽掌管刑部。
其他參與的人都有獎勵,雍正也不吝嗇財物,光是賞賜物資都讓大家的嘴咧到了耳根子。
晚上雍正帶著弘暉弘陽吃過飯溜達到暢春園的前湖,雍正指著一處地方說:“以前你們瑪法就喜歡坐在這裏釣魚,朕一直覺得坐這裏釣魚浪費時間,前幾日實在是無法靜心,就來這裏學著你們瑪法釣魚靜心。”
弘陽笑著問:“如何?”
雍正說:“這湖裏的魚都是傻魚,半個時辰釣上來好幾條,光是提竿了,就沒時間靜下心思考。”
弘暉哈哈笑起來。
弘陽說:“瑪法都是放直鉤,又不釣魚,就是坐一會。”
雍正歎氣:“那不是不知道嗎。朕想處處學你們瑪法,覺得他當皇帝對天下輕鬆拿捏,現在輪到自己了才發現這皇帝做得磕磕絆絆,這第一年都沒過完差點弄得天下大亂。”
弘暉就說:“時也命也,皇阿瑪,此乃是您的劫難。皇瑪法年輕的時候不也是有三藩作亂嗎?後來又有噶爾丹興風作浪,都不容易。”
被兒子這麽一說雍正的心情好多了,雖然是危機何嚐不是機遇,他雖然不在乎名聲,有點好名聲總比壞名聲強吧。就點頭說:“可見朕還是能應付的,盡管磕磕絆絆,什麽都不懂,也有至親在一邊扶助。你們兄弟日後不僅要讀聖賢書,要學騎射,還要學經濟明事理啊!朕已經給你們找了老師,回頭朕親自召見參與這件事的幾個賬房,和他們聊聊,要是有本事不妨入朝為官。”他說完問弘陽:“剛才人多,舅舅沒問你,你有何感悟啊?”
弘陽說:“感悟有一些,看那些人被銀錢衝昏了頭腦,糧食的價格已經讓百姓們買不起了,他們還要漲價,還要賺錢,都沒想過誰來買糧食,可見人有的時候在貪婪的教唆下簡直沒腦子。還有就是……說起來有些不體麵,就是坐黑莊真爽。”
他說的坐黑莊就是既當裁
判也當運動員。下場後調動全國資源,要不然各地的倉儲侍郎怎麽敢賣糧,怎麽敢公然提價,賣多少糧食提多高的價格都是算計過的,為了讓那些人相信,甚至還沉了一隊要報廢的木船,燒毀了幾處空糧倉。
本就是地位、信息、調動資源等各方麵不對等,這就是碾壓之勢。
雍正覺得這樣就是應該的:“這些人不必跟他們講道義,哄抬糧價已經喪盡良心了!你們到了江南也別手軟,必須把這些人連根拔起,務必讓那些手裏有幾個糟錢兒的人知道,動什麽都不能動糧食,敢動糧食等著誅九族吧!”
又問弘暉:“你有什麽感悟?”
弘暉說:“兒子學到了謹慎,有的時候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哪怕動用了那麽多的資源,從十一姑姑開始到下麵那群算賬的賬房,都謹慎極了,這真是獅子搏兔用盡了全力啊。”
雍正很滿意這兩個孩子進步,就說:“走,給你們祖母請安去。”
烏雅氏不知道外麵發生了什麽,她在深宮隻關注十四阿哥,除了惦記十四外可謂是歲月靜好。
她看到兒孫們過來,驚喜地問:“今兒不忙了?可算是來看看我了,我都一個多月看到你們幾個了。吃了嗎?坐下吃點?”
弘陽是看到什麽都想吃點,他總覺得餓,於是讓送來一碗麵條。雍正不吃,弘暉吃了點水果。
烏雅氏看著雍正問:“我怎麽看著你瘦了?”以前顯得富態一些,這一瘦下來臉上有了明顯的褶子。
雍正說:“可能是夏天了,胃口不好,天冷了貼秋膘,補補就胖回來了。”
烏雅氏就沒再說,這時候外麵乳母抱著二十五阿哥來請安,烏雅氏高興地說:“哎喲,小二十五你來得真巧,你皇兄在呢,讓你皇兄抱抱。”
天氣熱,這就是個光屁股小寶寶,身上就掛了巴掌大的肚兜蓋著點肚臍。
雍正心情好,就接著抱在懷裏,一邊拍著他一邊說:“皇額娘,這幾日派弘暉他們幾個孩子去江南一趟,過一陣子回來。”
“幹嘛的?南巡嗎?”烏雅氏高興地說:“說到南巡,我以前跟著先帝去過,哎呀那排場現在都還記得。江南好地方啊,好吃的好玩的與北方不同。”她囑咐孫子們:“去了之後各處走走看看,多玩些地方。”
麵對著祖母的囑咐,弘暉和弘陽都哈哈應下來,此一去不是南巡,也不會有鄉紳空巷來接。但是他們反而對江南之行期待了起來。!
海棠在江南就打算送弘暉回京城,目的就是讓他學習。
她此時回到了孤山行宮,帶著弘暉在行宮裏轉悠。就問弘暉:“你說為什麽這次糧食價格來勢洶洶?”
弘暉說:“是因為今年大旱,所以民間出現了恐慌,恐慌生出流言,流言推高了糧價。”
海棠搖頭:“你說的是最表麵的原因,說到底是恰逢其會,製造出這場危機的是今年的攤丁入畝和追繳虧空,再遠一點就是大量白銀流入國內,這筆銀子沒處錢生錢,因此鬧出了這件事。”
“願聞其詳。”
“先說白銀流入,錢莊生意從前明開始,一直以來都是混業經營,錢莊有吸儲和放貸的生意。吸儲好理解,白銀流入那些富商之手,這些人把一部分銀子拿出來放到錢莊吃利息。錢莊靠什麽掙錢呢?自然是放貸,可是國人對借貸很慎重,借貸的群體有兩種人,做生意的人不會輕易擴大規模,一直以來都是謹慎行事,對借錢都是三思而後行。另一種是百姓,百姓借錢沒幾個子,就是驢打滾九出十三歸這種傷天害理的印子錢,最後逼得人家家破人亡,也就是百兒八十兩銀子的收入。可是錢莊的吸收的儲銀越來越多,需要付的利息也多,但是放出的貸款卻不多,這就是掙得少花得多,自然是想趁著糧家飆升撈一筆彌補他們錢莊的虧空。”
弘暉點頭。
海棠接著說:“這是錢莊入場的原因,他們看上去就是為了撈錢,可是錢莊裏麵也有聰明人,那些掌櫃們都是人精,難道看不出這裏麵的危機嗎?有時候有命掙錢沒命花錢,這事兒鬧大了,朝廷追究下來,民鬥不過官,你說他們怎麽就這麽多錢莊一起投錢呢?說到底他們的東家和股東都是江南的大地主。
他們不滿這次攤丁入畝,就想推高糧食價格,到時候在朝廷焦頭爛額、民間動蕩的時候向你皇阿瑪提條件換取取消攤丁入畝,如果朝廷不推行或者晚幾年推行他們就低價拋糧,你皇阿瑪若是不願意吃這個虧,直接下手明搶,他們一把火燒了糧食,最後還是天下動蕩,你說你阿瑪被逼得沒法子會不會捏鼻子認下?
說到底他們就是嚇唬咱們,如果不順著他們就是天下大亂。到時候成功了,他們江南的大地主有錢人豈不是如明朝末年那樣又可以興風作浪?到時候結黨營私,再次用他們掌握的官員挑起黨爭黨同伐異。
明朝滅亡他們袖手旁觀,甚至是推波助瀾,這群人才不會管誰做皇帝,誰和他們穿一條褲子誰就是好皇帝。”
順著海棠的思路,弘暉說:“他們想跟皇阿瑪談判,就要有人牽線搭橋,這些人就是各地的官員。這些官員現在都被追繳虧空,這時候隻要拿出三五兩銀子入股,到時候糧食居高不下,他們拿高糧價賺的銀子以分紅的名義填補這
些官員的虧空,還能和這些人結下交情,到時候再官商勾結順勢結黨,這真是一箭雙雕的好算計啊!()”
其實也未必是這些人主動結交官員,也有可能是這些官員主動找上門的。總之各方麵推波助瀾下,糧食價格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恐怖高度。
海棠就說:“因此我想讓你回京城,這種價格戰是數百年難遇的一場較量,沒有火炮刀劍戰馬,但是殘酷之處不亞於大軍成片戰死。?()?『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弘暉點頭,他也想去見識一番。
海棠帶著他散步,接著說:“弘暉,在你走之前我要告訴你,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價格戰,或許有的行業這樣的價格戰以前發生過,但是沒法和這次的比,這次的價格戰有著舉足輕重的曆史地位,是將來的史學家大書特書的一件事。”哪怕參與雙方的手段讓人覺得菜到摳腳,讓日後的人看著如菜鳥互啄,但是這真的是另類大戰的開山之作。
弘暉皺眉。
海棠接著說:“它是另外一次意義上‘禮崩樂壞’。是‘新錢’戰勝‘老錢’,是新興戰勝傳統,是海權戰勝陸權,”也是資本第一次戰勝封建。
弘暉還在思考這件事,海棠就說:“這場大戰後朝廷必然要插手錢莊這個行當,錢莊關門後該如何賠付儲戶?該如何清盤?如何給這個行當戴上緊箍咒?這些事比這次價格戰更要緊。說不定將來朝廷為了方便發行大明寶鈔一類的紙幣,將來南北商業交流頻繁,一切都少不了錢莊的運轉,所以朝廷要早一步想到管理錢莊。”
她把一封厚厚的信拿出來給弘暉:“回去給你阿瑪看看。”
次日一早弘暉立即坐船北上,一路不停,到了通州之後換小船直接進京,在京城換車,用了三天時間從杭州到達了園子裏。
京城如今的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出現了回調一天狂漲三天的局麵,京城的街頭巷尾都在聊這件事,糧食影響的行業很多,比如是酒,醋,餐飲等,現在別說路邊擺攤賣餛飩包子的小攤,連大酒樓都支撐不住了。
雍正著急上火,嘴上起了一圈泡,下令八旗不許再賣糧食給那些收糧的行商,雍正擔心的是日後八旗的糧食都沒了,作戰的時候必然會動搖軍心。
起初八旗的旗人不聽,好不容易逮著掙錢的機會為什麽不賣?接著發現糧食價格一路上漲,就覺得不能輕易賣了,說不定明天比今天價格更好呢,手裏攥著糧食,一天盼著高過一天。不隻是八旗的旗人,連同各地的地主都後悔賣早了,攥著手裏僅存的糧食待價而沽,人性的貪婪就是如此。
緊接著八旗內部消息靈通的人聽說各地方的大倉守軍在偷偷地賣糧,有些糧商秘密找到了倉儲侍郎,想要買糧。倉儲侍郎就說:“賣是可以賣,不過這是殺頭的買賣,萬一上麵追究起來,爺們全家老小都要填進去,得加錢!”
隨後半個月內負責運輸糧食的漕運衙門和各地的糧倉開始偷偷賣糧,這價格就不是市場價了,都是各個衙門訂下的價格,比當時的市場價還要高,盡管這價錢要得太高,握著大筆銀錢的糧商愉快地吃
()下了大倉裏的糧食。隨後各地傳來消息(),說是漕運衙門的船翻了?()?[()]『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船隊的糧食都翻到了河裏,又說某地天幹物燥發生了火龍燒倉。
看到欽差火急火燎地出城查勘糧倉火災,糧商們高興地繼續拉升價格,此時有糧食的百姓已經不賣糧了,都覺得這幾年要鬧饑荒,糧食留著自己吃。沒糧食的百姓開始成群結隊出去偷糧,地裏麵的玉米棒子還青著,被人連玉米稈子都偷了。果園的蘋果還酸著就被人成群結隊地偷去。種紅薯的人家第二天去地裏一看,紅薯藤都被人給割走,留下一片光禿禿的地。不少地方的樹葉子和野草野菜都被人給弄走,下水抓魚的人也多了,眼看著民間已經挨餓,不少商人覺得再過幾個月隻要等到天冷,必然是各地百姓沒吃沒喝賣兒賣女,到時候糧價還能飆升。
這糧食比金子都貴,有人說吃肉都比吃糧劃算,實際上因為養牛羊的成本增加,肉的價格也在飆升,各行各業都在漲價。糧食是整個國家的壓艙石,一旦發生變動真的是有國家傾覆的危險。
在此極其危險的時刻,各處奉皇帝旨意倉庫開始放糧。
朝廷大倉根據糧食的成色價格不同,但是最貴的也就是市場價的一半。
瞬間百姓們擠爆了大倉,大倉外麵那一圈護城河裏擠的都是人,有不少百姓拿著買到的糧食轉手賣給糧商賺差價,也有人死死地捂著以備荒年。
接著第二日大倉價格比昨日的價格還低,又有不少人去買。第三天比昨日還低,這麽一天比一天低下來,大倉已經限購了,每日拿著家裏的戶籍去大倉,根據戶籍上的人口數目,一口人一天限購一斤糧食。
半個月後,漕運衙門把夏收的皇糧國稅送來,這邊皇糧排隊入庫,海外的糧食也送到了。長長的車隊一眼望不到頭,路上有糧食袋子從押送大車上掉落,大米滾了一地,押送的衙役隻把袋子收了回去,地上滾落的糧食看都沒看一眼。有膽子大的百姓趕上去搶,這真是糧食,白花花的大米!
眾人熱切地看著大米,再看看長得看不到尾巴的隊伍,這就是看不到頭的糧食啊!隨後一傳十十傳百,兩天後整個北方都安定了下來。
各處大倉開倉賣糧,這糧食價格就是年初時候的糧價,百姓們都吃得起了,盡管每日要排隊很久,一個家庭一次最多也就能買十來斤,但是十斤糧食拌著夏季到處都生長的野菜夠家裏吃幾日了。城外偷莊稼的人也銷聲匿跡,城裏城外恢複了平靜。
糧商的糧食砸在手裏,普通百姓寧肯一早起來去朝廷大倉外麵排隊買糧食也不肯去買糧商的高價糧。
糧商的糧食如果降價賣,絕對虧了,不降價又沒人來買,朝廷放糧也不知道什麽時候結束,糧商派人去通州和山東港口,發現運送糧食的大船隔幾天就有一批船靠岸。負責搬運的碼頭力工也說是正經糧食,都是新糧,新糧和陳糧的味道大家都能聞-->>
得出來。
緊接著江南富商中流傳的一個消息:錢莊沒錢了!
隨著一家又一家取錢的人空手而歸,大小錢莊開始被儲戶擠兌。
()錢莊被擠兌相當於釜底抽薪,北方的糧商必須割肉出貨趕快回籠資金送回南方,一旦開始降價就爭先恐後地降價,形成了價格踩踏。因為這糧食普通百姓是買不完的,買大量的糧食放到家裏,都是陳糧不說,還要防備著被老鼠偷,關鍵是這糧食降價了也不便宜啊,如果便宜買上幾千斤能吃一年,但是這時候買糧食,這價格別說幾千斤了,買幾十斤都要被人笑話是傻瓜。
既然這一條路走不通,糧商另想他法,那就是出口!
可是康熙年間就明文規定不許糧食出口,此時各個口岸嚴查過往商船,水軍在海上檢察,糧食許進不許出,一旦查出有人私自運糧出口立即嚴懲不貸,嚴重的就是判刑流放。
此時南方的大熱門不再是攤丁入畝,已經成了錢莊沒錢。
江南富商很多,錢莊經營已經趨於規範,和喜歡把銀子藏在自己家地窖的晉商不同,南方各地包括廣州福建沿海的富商也都喜歡把錢存在錢莊,昔日喬老爺來和海棠交割每年的分紅都是拿錢莊的銀票。
眼下錢莊的銀庫空了,這下這些富商們生出巨大的恐慌,和擔心沒糧食吃的普通百姓們一樣驚恐起來,於是這些人動用各種關係找衙門說理。就有各路富商去孤山行宮告狀,求海棠給他們做主,追回損失的銀子。
海棠立即命令各地官府對沒有兌付能力的錢莊暫時封存,把所有的賬本保存好,再控製錢莊的東家和股東,再三警告若是他們拿不出賠償儲戶的銀錢就要對他們的家產清盤作賠償金,同時不許他們的家屬離開本地,告訴各地官府準備好對錢莊以及東家股東清盤。她還擔心這些官員們徇私,除了再三警告外,還讓當地有損失的苦主監督好官府,勇於揭發官府的失職。
錢莊的掌櫃賬房都被羈押,北方的高糧價隨著南方錢莊陸陸續續被查封徹底崩潰,龐大的糧食庫存在幾番拉扯下最終被戶部吃下。
雍正接到各處的稟告,說各地都在稱量糧食,大概三到五日後開始轉運,心裏才鬆口氣。他這段日子吃不好睡不好,整個人都瘦了一圈,夜裏天天做噩夢,相信今晚上能睡個好覺。
在戶部接手糧食庫存的一天後,參與其中的糧商投河上吊的不計其數,光是京城外各處河流打撈上來的屍體就一百多,這些人都是衣著光鮮的人,官府開始核實身份,有認識的說是某某糧行的東家。然而事情沒完,刑部隨後介入,對囤積糧食哄抬物價進行立案審判,所有涉案人員家產入官,家人收監等候調查。
舒宜爾哈和弘陽也來雍正跟前交差,他們的差事算是京城部分的完結了,根據海棠的計劃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和第三步同時進行。
第二步就是整頓江南的錢莊,把私人錢莊變成半公半私,官府隨時監控內部的賬目往來,同時對錢莊行業做生意拆分,吸儲不能放貸,放貸不能吸儲,嚴禁銀行做混業經營。這裏麵更精細地管理和具體的實施辦法到時候一並宣布。
第三步就是對參與其中的地主抄家,把家產變賣得到的銀錢還給那些儲戶,其中土地用這
次賺到的錢購買下來,讓沒有土地的百姓耕種,能安置很多流民,這些人隻需要交皇糧國稅就行。購買土地的錢也屬於這次清盤的一部分,一並算在裏麵一起按照比例還給儲戶。這些土地不能再賣,土地屬於朝廷,將來是國有資產,為日後的工業化準備好最基礎的土地資源。
今天舒宜爾哈帶著侄兒們對第一步做複盤總結,過兩天她和弘暉弘陽等親自去江南操作第二、三步。
第一步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是經過那群懂錢莊管理的賬房們反複推敲精妙設計,做空做多反複拉扯,可謂是縱橫捭闔精彩絕倫,其中的精彩之處令人拍案叫絕,各個細節都能當做經典案例被反複複盤。
這是一場酣暢淋漓的戰爭,是一個雍正未曾了解的方向,他就是想參與也不知道說什麽,是個徹徹底底的門外漢。
不過說起來這也是大勝,雍正立即晉封舒宜爾哈為固倫公主,給她一個貝子爵位,她的孩子或者是養子都可以繼承,又賞賜金銀彩緞無數。隨後雍正把這調節糧價的功勞算在了弘陽頭上,畢竟這主意一開始就是弘陽的,有了這功勞能順理成章地讓弘陽掌管刑部。
其他參與的人都有獎勵,雍正也不吝嗇財物,光是賞賜物資都讓大家的嘴咧到了耳根子。
晚上雍正帶著弘暉弘陽吃過飯溜達到暢春園的前湖,雍正指著一處地方說:“以前你們瑪法就喜歡坐在這裏釣魚,朕一直覺得坐這裏釣魚浪費時間,前幾日實在是無法靜心,就來這裏學著你們瑪法釣魚靜心。”
弘陽笑著問:“如何?”
雍正說:“這湖裏的魚都是傻魚,半個時辰釣上來好幾條,光是提竿了,就沒時間靜下心思考。”
弘暉哈哈笑起來。
弘陽說:“瑪法都是放直鉤,又不釣魚,就是坐一會。”
雍正歎氣:“那不是不知道嗎。朕想處處學你們瑪法,覺得他當皇帝對天下輕鬆拿捏,現在輪到自己了才發現這皇帝做得磕磕絆絆,這第一年都沒過完差點弄得天下大亂。”
弘暉就說:“時也命也,皇阿瑪,此乃是您的劫難。皇瑪法年輕的時候不也是有三藩作亂嗎?後來又有噶爾丹興風作浪,都不容易。”
被兒子這麽一說雍正的心情好多了,雖然是危機何嚐不是機遇,他雖然不在乎名聲,有點好名聲總比壞名聲強吧。就點頭說:“可見朕還是能應付的,盡管磕磕絆絆,什麽都不懂,也有至親在一邊扶助。你們兄弟日後不僅要讀聖賢書,要學騎射,還要學經濟明事理啊!朕已經給你們找了老師,回頭朕親自召見參與這件事的幾個賬房,和他們聊聊,要是有本事不妨入朝為官。”他說完問弘陽:“剛才人多,舅舅沒問你,你有何感悟啊?”
弘陽說:“感悟有一些,看那些人被銀錢衝昏了頭腦,糧食的價格已經讓百姓們買不起了,他們還要漲價,還要賺錢,都沒想過誰來買糧食,可見人有的時候在貪婪的教唆下簡直沒腦子。還有就是……說起來有些不體麵,就是坐黑莊真爽。”
他說的坐黑莊就是既當裁
判也當運動員。下場後調動全國資源,要不然各地的倉儲侍郎怎麽敢賣糧,怎麽敢公然提價,賣多少糧食提多高的價格都是算計過的,為了讓那些人相信,甚至還沉了一隊要報廢的木船,燒毀了幾處空糧倉。
本就是地位、信息、調動資源等各方麵不對等,這就是碾壓之勢。
雍正覺得這樣就是應該的:“這些人不必跟他們講道義,哄抬糧價已經喪盡良心了!你們到了江南也別手軟,必須把這些人連根拔起,務必讓那些手裏有幾個糟錢兒的人知道,動什麽都不能動糧食,敢動糧食等著誅九族吧!”
又問弘暉:“你有什麽感悟?”
弘暉說:“兒子學到了謹慎,有的時候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哪怕動用了那麽多的資源,從十一姑姑開始到下麵那群算賬的賬房,都謹慎極了,這真是獅子搏兔用盡了全力啊。”
雍正很滿意這兩個孩子進步,就說:“走,給你們祖母請安去。”
烏雅氏不知道外麵發生了什麽,她在深宮隻關注十四阿哥,除了惦記十四外可謂是歲月靜好。
她看到兒孫們過來,驚喜地問:“今兒不忙了?可算是來看看我了,我都一個多月看到你們幾個了。吃了嗎?坐下吃點?”
弘陽是看到什麽都想吃點,他總覺得餓,於是讓送來一碗麵條。雍正不吃,弘暉吃了點水果。
烏雅氏看著雍正問:“我怎麽看著你瘦了?”以前顯得富態一些,這一瘦下來臉上有了明顯的褶子。
雍正說:“可能是夏天了,胃口不好,天冷了貼秋膘,補補就胖回來了。”
烏雅氏就沒再說,這時候外麵乳母抱著二十五阿哥來請安,烏雅氏高興地說:“哎喲,小二十五你來得真巧,你皇兄在呢,讓你皇兄抱抱。”
天氣熱,這就是個光屁股小寶寶,身上就掛了巴掌大的肚兜蓋著點肚臍。
雍正心情好,就接著抱在懷裏,一邊拍著他一邊說:“皇額娘,這幾日派弘暉他們幾個孩子去江南一趟,過一陣子回來。”
“幹嘛的?南巡嗎?”烏雅氏高興地說:“說到南巡,我以前跟著先帝去過,哎呀那排場現在都還記得。江南好地方啊,好吃的好玩的與北方不同。”她囑咐孫子們:“去了之後各處走走看看,多玩些地方。”
麵對著祖母的囑咐,弘暉和弘陽都哈哈應下來,此一去不是南巡,也不會有鄉紳空巷來接。但是他們反而對江南之行期待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