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嘴上說不管了,但是雍正還是不放心,拉著兩個人反複交代,錢要花到刀刃上,日常生活不可奢靡,儉省著才是持家之道。
大概是因為年紀大了,他就絮絮叨叨,把當初他成婚的時候康熙囑咐他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
關鍵是當初康熙偏心嫡子,作為四阿哥的雍正並不得寵,康熙在雍正將要出門迎親的時候囑咐的也就是“勤儉持家”這幾個字。
再多就沒了!
先不說當初康熙說這話的時候是什麽心情,雍正是真的把這四個字踐行到底,他日子過得確實勤儉,甚至到了摳門的地步,免不了擔心子侄們鋪張浪費。
他囑咐完了還不放心,弘暉那邊讓人跟弘暉的福晉說清楚,日後要是弘暉有奢靡之處,讓她作為妻子勸著些,畢竟妻賢夫禍少。至於弘陽他派人去囑咐海棠和紮拉豐阿,務必管著點兒子,不可讓弘陽毫無節製地花錢。
同時他也想勸誡別的兒子,其餘皇子裏麵弘昐和年貴妃的幾個兒子沒差事,衣食住行都是內務府提供,都是有單據可查,也沒抱怨過日子過得苦,所以對他們就是白囑咐一句。
弘時弘曆弘晝當差了,都有額外收入,雖然不是內務府管著他們的衣食住行,日子過得也就是普通權貴水平。
隻是雍正私下裏常常貼補弘時,因為弘時家裏人口多,其實弘時家的妻妾沒弘曆家的多,因為嫡福晉側福晉侍妾滿編,給雍正的感覺就是人多。加上弘時沒有外祖家可依靠,也沒太多機會撈外快,所以雍正體諒兒子,時常貼補他些銀錢。
弘晝和弘曆弄錢的機會有很多,弘晝弄完後給媳婦拿著,兩口子算著花錢,這孩子是雍正覺得生活儉省之處最像自己的。
弘晝有錢不花,能湊合就湊合,在雍正看來這就是勤儉持家。可是弘晝節省是有目的的,他時常去祖母和嫡母跟前哭窮,皇後就想法子照顧他,內務府分配東西都是盡量給他實惠的。
弘時是暗補,弘晝的明要。要麵子的弘曆是自己養全家。
可是這些小兄弟裏麵最奢靡的是弘曆。
但是在雍正心裏弘曆並不奢靡,之所以有這個錯誤的印象功勞全在弘曆的嫡福晉富察氏身上。
富察氏和妯娌們比起來處處顯得很樸素,每次進園子裏請安,這些皇子福晉都打扮得光彩照人,哪怕是青年守寡的弘昀遺孀因為寡婦身份不能穿金戴銀,身上的玉飾銀飾都是上品。可是富察氏每次都是穿七八成新的衣服,首飾用的都是通草絨花,而且每次都是隻戴一兩支,坐在人群裏顯得淡定從容,這樣的做派很符合雍正對宗婦的想象,更符合士大夫對賢惠女人的刻板印象。
不僅富察氏自己這樣,家裏的孩子也是如此。雍正有兩個嫡出的孫女,分別是弘暉的長女和弘曆的長女。姐妹倆年齡相差十來歲,可是弘暉家的嘉樂自小就金玉環繞,長大了也是滿身珠寶。弘曆家的孩子身上幾乎沒裝飾,胖乎乎的很可愛,就格外討雍正喜歡。
哪怕有人說弘曆一頓飯十幾盤
菜甚至二十多盤菜,和富察氏的樸素比起來,雍正更信自己的眼睛,覺得弘曆家裏也沒那麽奢侈,所以雍正不覺得弘曆是個浪費的人。
哪怕弘曆奢靡,在國力上升期這份奢靡也算過頭,在大家看來就是排場大了點,愛好多了點罷了。
雍正關注的重點永遠在弘暉身上。
他覺得弘暉也到了試著監國的時候,在自己去世前讓弘暉監國一次,他如果犯錯了還能及時糾正,自己閉上眼後弘暉再犯錯了可是連糾正的機會都沒有了。
綜合考慮一下,還是要出遠門的。
雖然說保密,然而內務府本身就是個大篩子,作為一個龐大的衙門,內務府官員的成分極其複雜。有的是各位皇子的門人,有的是一些宗親的親戚,甚至還有內務府世家,所以內務府有什麽風吹草動宗室都知道消息。
起初雍正巡視的消息傳出來很多人不相信,這位皇帝禦極天下已經有十年,隻在紫禁城和圓明園兩處地方轉圈,而且如今年紀也大了,更沒精力出行,所以很多人當這個消息是個假消息。
可是隨後看到內務府真的在提前準備,不得已相信這是個真消息,就開始積極打聽雍正要到哪裏去,很多人謀劃著撈一個隨行名額,也算是公費出去閑逛。更多人是想從中撈取一些別的好處,比如弘曆,他打聽到這次要巡視河工,河道衙門幾乎是他的一畝三分地,所以他不得不提前準備,想在這件事上露個大臉。
就在京城權貴暗悄悄地打聽巡視細節的時候,海棠和十一阿哥出城到了永定河,在盧溝橋附近看到了停泊著的一艘船。
海棠從馬上翻身下來,遠遠地看到船上裝滿了麻袋,層層疊疊摞在一起用繩子捆好,高高地聳立著。
海棠忍不住問十一阿哥:“這裏麵裝的是什麽?”
“瞧您問的,這時候是為了試船,能在裏麵裝貴重的物件嗎?這裏麵裝的都是土,萬一……不是弟弟烏-->>
鴉嘴,做實驗必然是有成功有失敗,失敗了之後損失一車土倒也能接受,裏麵若是裝了糧食什麽的,一旦損失,那就是糟踐糧食。”
海棠點點頭:“是我思慮不周。”
十一阿哥沒再糾結這個話題,邀請海棠先去船上看看。
他們坐著小船靠近了這艘大船,先繞著大船看了一下大概的尺寸。
十一阿哥在旁邊介紹:“這船已經是老船了,建造到如今正好十年,人家說‘幹千年濕萬年,不幹不濕就三年’,這船十年來保養得不好,現在就算是不改裝,過兩三年也要散架。我們拿到這艘船之後,把底部拆掉,裝進去新的蒸汽機,再用鐵板密封防止進水,甲板上也鋪上了鐵板,在鐵板上堆放貨物,目前就是您看到的這個樣子。”
海棠從小船來到大船上,因為大船上堆滿了袋子,空間狹窄,海棠在上麵側著身體走了一圈,看了一下大概環境之後從大船上又跳回小船上,跟十一說:“我已經看過了,讓他們開船吧,下令之前跟上麵的船工再三交代,若是翻船了趕快棄船。”
隨後大船
上開始冒煙,蒸氣彌漫在水麵上,雄渾的汽笛聲響起後大船緩緩移動,遠在一邊小船上的十一阿哥接著跟海棠講:“船和蒸汽機,加上這一堆土,還有儲藏的煤,滿打滿算八千石,按道理來說不是滿載,應該很輕鬆才是。”
他的聲音剛落下船就開始加速,速度越來越快,很快就從大家的視野中消失,連同船上冒起的蒸汽也不見了蹤跡。
沿岸觀測的一些人開始計時,還有人在岸上開車追著這艘船,開車的這些人除了要觀測這艘船,還要防備著船沉了之後打撈救援船上的船工。
海棠他們則是等在原地,因為按照約定這艘船到達目的地之後會掉頭返航回到出發的地方。
在等待大船返航的時候,十一阿哥就開始給海棠講新改良的船舶蒸汽機與以往的蒸汽機有什麽不同。
“……這次是有四個氣缸,以往隻有一個,理論上講該是四倍速,然而並沒有。我們後來還做了六個氣缸……”他說到這裏忍不住皺眉:“有人說或許咱們已經摸到邊兒了……”
海棠忍不住問:“什麽邊?”
“就是極限,再怎麽改進已經到了極限,想再進一步沒可能了,也不是沒可能,而是付出的代價將是很大的。”他說到這裏又趕快說:“八成是咱們路子沒走對,我們再走一走別的路子。”
海棠忍不住歎氣,他們的路子沒走錯,因為再往下發展想要更快更強就要開發內燃機了。
但是在開發內燃機之前,還有一個神物沒有登場。
那就是電!
海棠並不打算現在講,因為現在對蒸汽機的掌握隻限於某種特定人群,而且工業化僅僅是有一個開頭罷了,很多人還沒有搭上這輛車。
她的內心想把這基礎夯實得更牢固一些,讓更多的人掌握怎麽生產使用維修蒸汽機。不會在將來因為一場戰爭或者是一場瘟疫,再或者是一場別的變故,導致能夠生產蒸汽機的人去世,這一項技術就停滯不前,想要重拾起來,要花費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財力,更重要的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等到培養出大量儲備人才之後再考慮向上攀登科技樹。
海棠也不知道自己這個決定是否正確,和十一阿哥就這艘船有一嘴沒一嘴地聊天。
沒一會兒就聽到了汽笛聲,隨後就看到白色的煙霧飄在空氣裏,蒸汽機運行時轟隆的聲音由遠及近,船回來了。
兩岸的車子在附近停下,大船緩緩靠岸。
十一阿哥說:“八成是成功了,若是成功就先生產一批給水軍用。您尋思的是建造新的戰艦方便一些還是替換鍋爐更方便一些?”
海棠也在思考這件事情:“十一弟,水軍發展到今天已然是龐然大物,很多事情不是我一句話就能決定的。新建還是改建?必然是綜合考慮了之後再做決定。”
“是啊!要考慮船體,還要考慮火炮,最重要的是要考慮鋼鐵……”
就在這個時候,車上跳下了一個人揮舞著手裏的紙張跑向海棠他們。
“十一爺,勇親王,這是大貨在岸上記錄的,算了之後比咱們估計的還要快一點。”
十一阿哥正要張嘴誇人,船上的船工跳下來,跑來和十一他們說:“大人,這船快散架了,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您快派人看看吧。”
現場所有的人頓時沉默了起來,接下來就要排除各方麵原因,這又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
海棠問十一:“這算是成功了吧?”
十一搖頭:“所有的事情弄不明白就成功不了。您先坐一會兒,弟弟去看看,看完了,咱們今天晚上回去跟皇上講清楚。”
“嗯。”!
大概是因為年紀大了,他就絮絮叨叨,把當初他成婚的時候康熙囑咐他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
關鍵是當初康熙偏心嫡子,作為四阿哥的雍正並不得寵,康熙在雍正將要出門迎親的時候囑咐的也就是“勤儉持家”這幾個字。
再多就沒了!
先不說當初康熙說這話的時候是什麽心情,雍正是真的把這四個字踐行到底,他日子過得確實勤儉,甚至到了摳門的地步,免不了擔心子侄們鋪張浪費。
他囑咐完了還不放心,弘暉那邊讓人跟弘暉的福晉說清楚,日後要是弘暉有奢靡之處,讓她作為妻子勸著些,畢竟妻賢夫禍少。至於弘陽他派人去囑咐海棠和紮拉豐阿,務必管著點兒子,不可讓弘陽毫無節製地花錢。
同時他也想勸誡別的兒子,其餘皇子裏麵弘昐和年貴妃的幾個兒子沒差事,衣食住行都是內務府提供,都是有單據可查,也沒抱怨過日子過得苦,所以對他們就是白囑咐一句。
弘時弘曆弘晝當差了,都有額外收入,雖然不是內務府管著他們的衣食住行,日子過得也就是普通權貴水平。
隻是雍正私下裏常常貼補弘時,因為弘時家裏人口多,其實弘時家的妻妾沒弘曆家的多,因為嫡福晉側福晉侍妾滿編,給雍正的感覺就是人多。加上弘時沒有外祖家可依靠,也沒太多機會撈外快,所以雍正體諒兒子,時常貼補他些銀錢。
弘晝和弘曆弄錢的機會有很多,弘晝弄完後給媳婦拿著,兩口子算著花錢,這孩子是雍正覺得生活儉省之處最像自己的。
弘晝有錢不花,能湊合就湊合,在雍正看來這就是勤儉持家。可是弘晝節省是有目的的,他時常去祖母和嫡母跟前哭窮,皇後就想法子照顧他,內務府分配東西都是盡量給他實惠的。
弘時是暗補,弘晝的明要。要麵子的弘曆是自己養全家。
可是這些小兄弟裏麵最奢靡的是弘曆。
但是在雍正心裏弘曆並不奢靡,之所以有這個錯誤的印象功勞全在弘曆的嫡福晉富察氏身上。
富察氏和妯娌們比起來處處顯得很樸素,每次進園子裏請安,這些皇子福晉都打扮得光彩照人,哪怕是青年守寡的弘昀遺孀因為寡婦身份不能穿金戴銀,身上的玉飾銀飾都是上品。可是富察氏每次都是穿七八成新的衣服,首飾用的都是通草絨花,而且每次都是隻戴一兩支,坐在人群裏顯得淡定從容,這樣的做派很符合雍正對宗婦的想象,更符合士大夫對賢惠女人的刻板印象。
不僅富察氏自己這樣,家裏的孩子也是如此。雍正有兩個嫡出的孫女,分別是弘暉的長女和弘曆的長女。姐妹倆年齡相差十來歲,可是弘暉家的嘉樂自小就金玉環繞,長大了也是滿身珠寶。弘曆家的孩子身上幾乎沒裝飾,胖乎乎的很可愛,就格外討雍正喜歡。
哪怕有人說弘曆一頓飯十幾盤
菜甚至二十多盤菜,和富察氏的樸素比起來,雍正更信自己的眼睛,覺得弘曆家裏也沒那麽奢侈,所以雍正不覺得弘曆是個浪費的人。
哪怕弘曆奢靡,在國力上升期這份奢靡也算過頭,在大家看來就是排場大了點,愛好多了點罷了。
雍正關注的重點永遠在弘暉身上。
他覺得弘暉也到了試著監國的時候,在自己去世前讓弘暉監國一次,他如果犯錯了還能及時糾正,自己閉上眼後弘暉再犯錯了可是連糾正的機會都沒有了。
綜合考慮一下,還是要出遠門的。
雖然說保密,然而內務府本身就是個大篩子,作為一個龐大的衙門,內務府官員的成分極其複雜。有的是各位皇子的門人,有的是一些宗親的親戚,甚至還有內務府世家,所以內務府有什麽風吹草動宗室都知道消息。
起初雍正巡視的消息傳出來很多人不相信,這位皇帝禦極天下已經有十年,隻在紫禁城和圓明園兩處地方轉圈,而且如今年紀也大了,更沒精力出行,所以很多人當這個消息是個假消息。
可是隨後看到內務府真的在提前準備,不得已相信這是個真消息,就開始積極打聽雍正要到哪裏去,很多人謀劃著撈一個隨行名額,也算是公費出去閑逛。更多人是想從中撈取一些別的好處,比如弘曆,他打聽到這次要巡視河工,河道衙門幾乎是他的一畝三分地,所以他不得不提前準備,想在這件事上露個大臉。
就在京城權貴暗悄悄地打聽巡視細節的時候,海棠和十一阿哥出城到了永定河,在盧溝橋附近看到了停泊著的一艘船。
海棠從馬上翻身下來,遠遠地看到船上裝滿了麻袋,層層疊疊摞在一起用繩子捆好,高高地聳立著。
海棠忍不住問十一阿哥:“這裏麵裝的是什麽?”
“瞧您問的,這時候是為了試船,能在裏麵裝貴重的物件嗎?這裏麵裝的都是土,萬一……不是弟弟烏-->>
鴉嘴,做實驗必然是有成功有失敗,失敗了之後損失一車土倒也能接受,裏麵若是裝了糧食什麽的,一旦損失,那就是糟踐糧食。”
海棠點點頭:“是我思慮不周。”
十一阿哥沒再糾結這個話題,邀請海棠先去船上看看。
他們坐著小船靠近了這艘大船,先繞著大船看了一下大概的尺寸。
十一阿哥在旁邊介紹:“這船已經是老船了,建造到如今正好十年,人家說‘幹千年濕萬年,不幹不濕就三年’,這船十年來保養得不好,現在就算是不改裝,過兩三年也要散架。我們拿到這艘船之後,把底部拆掉,裝進去新的蒸汽機,再用鐵板密封防止進水,甲板上也鋪上了鐵板,在鐵板上堆放貨物,目前就是您看到的這個樣子。”
海棠從小船來到大船上,因為大船上堆滿了袋子,空間狹窄,海棠在上麵側著身體走了一圈,看了一下大概環境之後從大船上又跳回小船上,跟十一說:“我已經看過了,讓他們開船吧,下令之前跟上麵的船工再三交代,若是翻船了趕快棄船。”
隨後大船
上開始冒煙,蒸氣彌漫在水麵上,雄渾的汽笛聲響起後大船緩緩移動,遠在一邊小船上的十一阿哥接著跟海棠講:“船和蒸汽機,加上這一堆土,還有儲藏的煤,滿打滿算八千石,按道理來說不是滿載,應該很輕鬆才是。”
他的聲音剛落下船就開始加速,速度越來越快,很快就從大家的視野中消失,連同船上冒起的蒸汽也不見了蹤跡。
沿岸觀測的一些人開始計時,還有人在岸上開車追著這艘船,開車的這些人除了要觀測這艘船,還要防備著船沉了之後打撈救援船上的船工。
海棠他們則是等在原地,因為按照約定這艘船到達目的地之後會掉頭返航回到出發的地方。
在等待大船返航的時候,十一阿哥就開始給海棠講新改良的船舶蒸汽機與以往的蒸汽機有什麽不同。
“……這次是有四個氣缸,以往隻有一個,理論上講該是四倍速,然而並沒有。我們後來還做了六個氣缸……”他說到這裏忍不住皺眉:“有人說或許咱們已經摸到邊兒了……”
海棠忍不住問:“什麽邊?”
“就是極限,再怎麽改進已經到了極限,想再進一步沒可能了,也不是沒可能,而是付出的代價將是很大的。”他說到這裏又趕快說:“八成是咱們路子沒走對,我們再走一走別的路子。”
海棠忍不住歎氣,他們的路子沒走錯,因為再往下發展想要更快更強就要開發內燃機了。
但是在開發內燃機之前,還有一個神物沒有登場。
那就是電!
海棠並不打算現在講,因為現在對蒸汽機的掌握隻限於某種特定人群,而且工業化僅僅是有一個開頭罷了,很多人還沒有搭上這輛車。
她的內心想把這基礎夯實得更牢固一些,讓更多的人掌握怎麽生產使用維修蒸汽機。不會在將來因為一場戰爭或者是一場瘟疫,再或者是一場別的變故,導致能夠生產蒸汽機的人去世,這一項技術就停滯不前,想要重拾起來,要花費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財力,更重要的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等到培養出大量儲備人才之後再考慮向上攀登科技樹。
海棠也不知道自己這個決定是否正確,和十一阿哥就這艘船有一嘴沒一嘴地聊天。
沒一會兒就聽到了汽笛聲,隨後就看到白色的煙霧飄在空氣裏,蒸汽機運行時轟隆的聲音由遠及近,船回來了。
兩岸的車子在附近停下,大船緩緩靠岸。
十一阿哥說:“八成是成功了,若是成功就先生產一批給水軍用。您尋思的是建造新的戰艦方便一些還是替換鍋爐更方便一些?”
海棠也在思考這件事情:“十一弟,水軍發展到今天已然是龐然大物,很多事情不是我一句話就能決定的。新建還是改建?必然是綜合考慮了之後再做決定。”
“是啊!要考慮船體,還要考慮火炮,最重要的是要考慮鋼鐵……”
就在這個時候,車上跳下了一個人揮舞著手裏的紙張跑向海棠他們。
“十一爺,勇親王,這是大貨在岸上記錄的,算了之後比咱們估計的還要快一點。”
十一阿哥正要張嘴誇人,船上的船工跳下來,跑來和十一他們說:“大人,這船快散架了,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您快派人看看吧。”
現場所有的人頓時沉默了起來,接下來就要排除各方麵原因,這又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
海棠問十一:“這算是成功了吧?”
十一搖頭:“所有的事情弄不明白就成功不了。您先坐一會兒,弟弟去看看,看完了,咱們今天晚上回去跟皇上講清楚。”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