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瑪法的表丟了,這是過年時候你祖母送我的,到我手裏還沒半年呢!”
安康:……
怎麽這麽多人都盯上您那表了啊!
安康是個有社會經驗的人,別看她年紀小,她去年在江南長過見識了。當時上岸就被霍大頭他們坑了一次,後來霍大頭領著幾個混混跟了百歲,到京城後就在勤王府當差,負責給百歲跟車,跟著侍衛們早上送百歲到圓明園讀書,晚上再跟著侍衛們再把百歲接回來。
去年安康經常和百歲一起出入,和霍大頭認識,聽霍大頭講過,碼頭車站這些地方的混混小賊都是分地盤的,最忌諱撈過界。自然他們也怕官府,民不與官鬥,哪怕是混混惡霸也是民,平日裏也是躲著官府,官府對這些人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這些人知道分寸別把事兒鬧大就好。
偷了不該偷的東西,這就是把事兒鬧大了。
安康對身邊的太監說:“你現在就去水軍衙門見我姑姑,把這事兒跟我姑姑說,請她立即責令鐵路衙門找回我瑪法的懷表。動作要快,遲了說不定就有人把金子融了。”
太監趕緊租了一匹馬帶著本地人引路去水軍衙門,留下紮拉豐阿氣得差點背過去,安康就給他順氣,跟他說:“不氣不氣,瑪法,不必為這件事生氣。”
紮拉豐阿說:“這車站的賊也太猖狂!”
偏巧這天瑩瑩不在衙門,她去進出口商行總號坐鎮去了。太監到了衙門拿出腰牌,說是要見公主,公主的屬官趕緊出來,又帶著太監去了進出口商行。
瑩瑩看到紮拉豐阿身邊的太監很驚訝,得知阿瑪帶著侄女來看自己,下車就被偷了,簡直是驚呆了。
瑩瑩趕緊收拾一下提前下班,準備去接那對祖孫。
太監看到瑩瑩就開始哭哭啼啼地訴苦:“公主,您都不知道公爺和大格格有多難,沒想到下了車接連遭賊。車站的小吏不近人情,催著公爺和大格格趕緊走,不許在車站逗留,現在他們一老一小坐在車站出口那裏束手無策,正盼著您想辦法呢。”
這段話全程突出祖孫兩個“慘”到家了。
瑩瑩是不信他的話,覺得阿瑪此時八成在生氣,未必覺得他自己慘,隻會覺得他自己倒黴。而且身邊跟了一群人,帶了那麽多東西,手上又有錢,不過是丟了一塊表而已,又怎麽可能慘得束手無策。
她跟屬下官員說:“你們替我去一趟衙門,讓他們趕緊把東西找回來。”
又跟自己的襄理說:“安排船,把我阿瑪他們的行李拉到碼頭上,我們坐船回去。”
她一邊出門一邊吩咐自己的侍女:“你先回家,讓家裏準備好房子院子,準備好熱飯熱水,預備著晚上用。”
吩咐完了才跟太監說:“走吧,咱們坐車去車站。”
出站口周圍都是商鋪,人來人往很熱鬧,勇憲王府的行李都在車上裝著,一排車停在原地等行李主人,然而行李的主人紮拉豐阿正坐在小馬紮上生悶氣。
陪
著他坐著的安康遠遠看到一輛藍白拚色的小汽車,就用胳膊碰了一下紮拉豐阿:“瑪法,我姑姑來了。”
她說完站起來對著車子舉著手蹦了幾下,車子停在了他們跟前。瑩瑩從車上下來,趕緊給紮拉豐阿請安,紮拉豐阿看到女兒雖然高興,卻提不起精神來。
安康在一邊給姑姑解釋:“那小賊偷了瑪法的金表,那表是去年祖母特意吩咐造辦處給瑪法定做的,瑪法丟了之後就很失落,這次可難過了。”
瑩瑩見過丟失的那塊金表,是去年海棠病中吩咐造辦處做的,到新年前才做好送來。
紮拉豐阿很鬱悶,跟女兒說:“這些賊怎麽一個兩個都看上了我那塊表呢?他們偷別的也就算了,偷了別的東西哪怕更值錢我也不會這麽急,更不可能坐在這裏等,偏偏那是你額娘送我的,她送我了那麽多東西,我就帶著這一件東西出來,出門還被賊惦記上了。”
安康在一邊接著跟瑩瑩說:“我們除了讓人去請姑姑,還派人去衙門裏報案了。隻不過這會兒衙門裏還沒給個說法,瑪法又惦記那塊表,不願意走,想在這裏多等一會兒。”
瑩瑩就說:“走吧,如果真的丟了也沒什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額娘也不會因為這個和您生氣啊!”
安康也說:“是啊,瑪法,咱們上車吧。”
紮拉豐阿搖頭:“衙門的人誰不知道咱們家富甲天下,不過一塊金表罷了,對咱們家而言丟了就等於是九牛去一毛,無足輕重,到時候弄一塊金子送來,說被人融了,再抓個賊頂缸,我能怎麽辦?隻能認倒黴。
我今兒坐在這裏,哪兒也不去,他們看我非要把這表找回來才會用心去找,才會送表回來。要不然這幫人必然會糊弄咱們。”
紮拉豐阿跟安康說:“你還是嫩了些,不知道這些做官的疲懶樣子,隻有看咱們生氣,影響到他們升官,他們才會使出吃奶的勁兒辦這事兒辦了。要不然那表就真的找不回來了。”
紮拉豐阿雖然一輩子沒出來做過官,不代表他不知道官場,他自小就在權力中心混,小時候陪著六阿哥讀書,尚書房就在乾清宮的建築群裏,這裏就是權力中樞。上半輩子給康熙站崗,見慣了那些高官是什麽模樣。下半輩子看著海棠辦事,更明白官員們個個是不沾鍋。
安康聽了之後點頭,表示自己受教了。隨後忍不住問:“奇了怪了,那表就那麽好嗎?第一回被偷找回來了,剛才是第二次被偷了。”
瑩瑩看看紮拉豐阿,從太監手裏接了小馬紮,陪著坐在紮拉豐阿另一邊,就說:“金表光是外麵的金殼子金鏈子就值不少錢呢,可是和裏麵的機芯一比,也就不值錢了。表這東西在民間稀少,越小越稀少,這樣稀少的東西好偷更好出手。”
鍾表一直是出口的支柱產業之一,在製作工藝方麵分南北派係。南方的都是大立鍾,更笨重一些,價格相對較低,已經形成了產業集群,能穩定出口各種造型的鍾表。
北方生產的都是座鍾,是擺在台麵上的鍾表。這些鍾表一般是富貴人
家放在家裏看時間用的,價格更高。甚至能製作巴掌大掛在馬車上或者是馬身上的鍾表,這類精度很高,應對的是野外行商趕路這些需求,產量要少,一般是在國內銷售,偶爾有出口也是價格很高。
無論是南派大鍾還是北派座鍾,價格不菲,有錢人家雖然能買得起,也絕不是尋常百姓會買的東西。
至於工藝更複雜、製作難度更高的懷表,是造辦處才有的工藝,目前沒有出現手表,但是懷表也不是能量產的東西,這些都是純手工製作,各方麵精益求精,一年到頭也生產不出來幾隻,也就是海棠開口才加塞送來,換成別人最少等一年。
這樣珍貴的物件自然是需求大於供給,哪怕是贓物,也有人願意加價購買。最主要的是,這是勇憲王府的東西,上麵有王府的標誌,這就更值錢了。
民間對皇家用過的物品有一種特別的理解,比如說乾清宮的地磚,換下來的地磚很多人重金求購,買回去鎮宅,因為百姓相信這地磚沾染了皇氣。
勇憲王府的東西在民間也特別搶手,特別是富商們願意出大價格購買,他們相信親王用過的東西有福氣和財氣。特別是海棠,在民間富商眼裏就是行走的金礦銀礦,她指點過的產業都是財源滾滾,她辦過的事兒走了之後一片生機勃勃。所以,有她的物件在身邊絕對能發大財!
值得一說的是,去年勇憲親王租了蘇州的何園,搬走後何園主人一家火速搬回來,年底發了一筆財。現在很多人出大錢要租何園沾沾財氣,何園主人態度堅定地拒絕了,這事兒江南傳得很廣。據說有人要去京城摳一塊親王座駕的車皮,不過這事兒一直沒成功,因為親王座駕一般人接近不了。
哪怕這塊表是紮拉豐阿在用,就因為上麵有王府的標誌,所以這表絕對能在暗處賣高價。
安康反思了一下:“是我們太張揚了。別人下車的時候都是蓬頭垢麵,跟逃難的似的,恨不得把自己打扮成叫花子,這樣才不會引人注目。而且別人的行李都很少,我和瑪法帶著人,拿了那麽多雞零狗碎,小賊一看就知道我們是吱吱冒油的大肥羊。”
瑩瑩點頭,可不就是這樣嗎。
安康就跟紮拉豐阿說:“瑪法,咱們日後出門一定要記住不可露富。”
紮拉豐阿不想搭理她,他心情很差。
這時候本地官員紛紛趕來請安,瑩瑩立即板起臉來。這些官員在一邊賠笑,在天色快黑的時-->>
候,一個衙役班頭把表送來了。
紮拉豐阿趕緊接著,立即查看,就是自己的那塊表,沒一點劃痕,心總算放了下來。
接下來的事兒就是瑩瑩處理,安康很好奇那賊是怎麽偷的,就跑去看姑姑拿捏這些官員,留下紮拉豐阿對著表出神。
他之所以對這塊表這麽在意,是因為裝機芯的後蓋裏麵有行刻字“願吾夫福壽綿延”。這是海棠在老五阿哥去世後再次考慮到身後事時送給紮拉豐阿的禮物,祝他長命百歲死在自己之後,這樣她就不必經曆丈夫的死亡。
這也是紮拉豐阿決定帶入
陵墓陪葬的物品,其他的那些,朝珠扳指都會留給後人,唯獨這塊表不能留給子孫。
瑩瑩處理完了眼前的事兒,吩咐下屬帶著車隊去碼頭,就來請紮拉豐阿上車:“阿瑪,回去吧。”
安康扶著紮拉豐阿起來,紮拉豐阿說:“你讓人準備物件,我今晚上把這個扣頭改個樣式,這樣賊就不容易把它摸走了。”
安康問:“您還會這種手工活兒啊?”
瑩瑩笑著說:“我和你阿瑪小時候的鐲子和長命鎖都是你瑪法做的呢。”說完扶著紮拉豐阿上車了。
此時在京城,百壽從尚書房回來見海棠,進門就著急地說:“祖母,今兒聽百歲哥哥說了一件事。”
海棠問他:“什麽事兒啊?不著急慢慢說,往後越是大事越要冷靜。聽你百歲哥哥說什麽了?”
“他說這幾日福宜叔叔有些不好。”說到這裏壓低聲音:“聽他的意思,可能……”
可能是要夭折,但是這句話百壽不敢直接說。
海棠這幾日沒去園子裏,聽了這話就忍不住皺眉,因為最近一段時間他沒聽說這一類消息,免不了懷疑這一類消息的來源:“真的假的?你們小兄弟兩個聽誰說的?”
“是百歲哥哥親眼見的,他說他和大伯去了年貴妃的宮裏看望小叔叔們,福宜叔叔確實有些不好。年貴妃哭得不成樣子,對了,他去的時候舅婆也在,還勸年貴妃來著。”
海棠忍不住皺眉,就說:“這件事兒祖母知道了,你到外邊不要亂說,別人問你,你就說不清楚。明日祖母進園子一趟,看看你福宜叔叔怎麽了。”
次日海棠進了園子,雍正在禦書房坐著,海棠把公事說完就問:“怎麽不見椿兒?”
雍正歎氣,臉色很不好看,說道:“福宜有病了,椿兒照顧年貴妃和她弟弟呢,朕說先顧著他們母子,先不讓她來朕這裏。”
海棠聽了就問:“福宜怎麽樣了?太醫怎麽說?我等會兒出去的時候去看看這孩子。”
雍正擺擺手,跟海棠講:“每年春天他們兄弟都要犯病,太醫說今年和往年一樣,隻要照顧得當往後一年就沒什麽事了。話是這麽說的,但是朕心裏麵有點兒放不下。實話跟你說,朕看著這兩個男孩兒都不太好。”
說的都是些私事,雍正站起來,海棠陪著他出去走走,兩人邊走邊聊天。
雍正說:“這個時候奴才不在跟前兒,隻有你我兄妹二人,朕跟你說句實話。用一個皇帝的身份來講,朕今天不該有不滿足,畢竟弘暉身體好,不僅身體好他嫡長子的身份也立得住,為人沒什麽大毛病,做個太子是夠格的,當個守成之君也是夠格兒的,就算是看他那些兒子,也都不錯。和以前的皇帝比,有這樣的繼承人朕已經超過很多人了,做夢都該笑醒。
然而除了是一個皇帝,朕也是個阿瑪,朕的兒子沒有汗阿瑪多,這乃是命裏注定沒這麽多兒子,怨不得什麽。
可是這有限的幾個兒子身體一個比一個差,弘昐弘昀就不說了,如果說生養他們
的時候是因為朕年輕,可是福宜福惠兄弟出生的時候朕年紀不小了,他們的身體也不好。這四個孩子讓朕發愁,也不知道將來弘瞻是什麽樣。
朕現在怕的一件事是他們走在朕跟前。”
海棠就安慰他:“沒有的事兒,咱們這樣的人家好大夫好藥都有,他們隻管養病就行,別的一概不用管,放心吧,不會有事兒。”
“朕跟你說實話,這幾天朕的心裏七上八下,總感覺要有什麽事發生,大點的聲音就能把朕給驚著。能讓朕關心的也就兩件事,要麽是前朝的事,要麽是後宮的事兒。
就眼下來看,前朝應該不會發生什麽事。雖然是春季有桃花汛,但是朕已經下令各衙門和河道衙門各處小心。朕心裏麵想著這件事兒八成就應在福宜身上,妹妹,福宜八成要夭折。”
海棠扶著他的胳膊正想勸他,就看到遠處跑來一個太監,也沒開口。
雍正也發現了這個太監,心跳如鼓,覺得兒子八成出事兒了。
太監跑到他們跟前,跪下稟告說:“啟稟皇上、勇王主子,大事兒不好了。”
雍正立即捂著心口,海棠趕緊扶著他。
海棠說:“怎麽一句話讓你說得半半截截?什麽事兒趕快說。”
“是,榮太妃薨了。”
“什麽?”
“榮太妃薨了,就在剛才。如今太後和各位老娘娘都過去了,太後打發奴才來跟皇上稟告,詢問皇上是否召見弘景貝子。”
雍正鬆口氣,發現自己出了一身冷汗,不知道為什麽當聽到是榮太妃去世的消息後他心裏那種七上八下毛骨悚然的感覺已經沒有了。
他喘口氣,就說:“去吧,讓弘景他們兄弟進來,順便讓顯王福晉也進來。”
太監應了一聲,站起來退了幾步正要離開。雍正接著說:“慢著,榮太妃侍奉聖祖那麽多年,按照貴妃的規格發喪,讓內務府上點心,再通知禮部,讓禮部也認真對待。”
太監聽完吩咐退下去了。
雍正立即跟海棠說:“走,咱們去年貴妃那裏。”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雍正的心理原因,他總覺得兒子今天比昨天氣色更好。
特別是年貴妃在旁邊說一些“今兒能坐起來了,昨天還沒辦法坐起來呢。”“今兒吃得比昨天多了小半碗”這一類的話。
雍正就覺得這兩個孩子又挺過了一關,他心裏的那份煩躁驚悸也消失了。
感受到父母的歡欣,兩個小病號也覺得氣氛沒那麽壓抑,高興了起來。
海棠陪著說了一會話,就從年貴妃寢宮出來往暢春園去。
這會榮太妃已經換過衣服,用一張手帕蓋在她臉上,周圍的人都換了素服,已經有侍奉她的宮女們開始焚香燒紙。
烏雅氏跟老三福晉說:“你額娘也沒留下什麽話,夢裏去了,實在可惜了。她的這些東西你們都帶回去做個念想。”
以前榮太妃的私房老三福晉或許會看一眼,但是現在是急不可待地想弄走,因為家裏的爵位被革除後職位也丟了,相應的收入也下降了不少。可家裏一群人要養活,老娘娘的這點私房對於現在的老三福晉來說是一筆巨款。
她再三謝了烏雅氏,帶著幾個兒媳婦去清點榮太妃的遺產。
海棠來的時候,正經哭靈哭得傷心的隻有榮太妃的外孫女,也就是顯王的嫡福晉。她跪在靈床邊不停地哭,老三福晉則是帶著人默默收拾太妃的東西。
海棠去哭了幾聲後開始燒紙,就勸顯王的福晉別太傷心,榮太妃算得上高壽。這位太妃從順治朝活到雍正朝,早年特別受寵,康熙第一個孩子就是她生下的,那時候康熙才虛歲十四。
顯王福晉低聲說:“她老人家應該是想下去吧,畢竟下麵有我額娘和幾位舅舅。”活著孑然一身,下去了還能團聚。
海棠拍了拍她的肩膀,外麵各位福晉也到了,海棠和顯王福晉也沒再聊下去,就先送烏雅氏回寢宮。
烏雅氏在路上就說:“她這是心氣散了,罷了,這樣走了也好。”
也就是這幾年大家才和氣一些,早些年可從來沒有關係和睦過,都是麵上情誼。
烏雅氏跟海棠說:“早些年一說起來都是四妃如何如何,我們四個在人家看來都是一樣的,免不了要放在一起比較。如今四妃她是第一個走的,我看著剩下兩個也快了,我一定要活著,我好日子還多著呢。”
海棠立即說:“對,您的日子正紅火著呢。”!
安康:……
怎麽這麽多人都盯上您那表了啊!
安康是個有社會經驗的人,別看她年紀小,她去年在江南長過見識了。當時上岸就被霍大頭他們坑了一次,後來霍大頭領著幾個混混跟了百歲,到京城後就在勤王府當差,負責給百歲跟車,跟著侍衛們早上送百歲到圓明園讀書,晚上再跟著侍衛們再把百歲接回來。
去年安康經常和百歲一起出入,和霍大頭認識,聽霍大頭講過,碼頭車站這些地方的混混小賊都是分地盤的,最忌諱撈過界。自然他們也怕官府,民不與官鬥,哪怕是混混惡霸也是民,平日裏也是躲著官府,官府對這些人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這些人知道分寸別把事兒鬧大就好。
偷了不該偷的東西,這就是把事兒鬧大了。
安康對身邊的太監說:“你現在就去水軍衙門見我姑姑,把這事兒跟我姑姑說,請她立即責令鐵路衙門找回我瑪法的懷表。動作要快,遲了說不定就有人把金子融了。”
太監趕緊租了一匹馬帶著本地人引路去水軍衙門,留下紮拉豐阿氣得差點背過去,安康就給他順氣,跟他說:“不氣不氣,瑪法,不必為這件事生氣。”
紮拉豐阿說:“這車站的賊也太猖狂!”
偏巧這天瑩瑩不在衙門,她去進出口商行總號坐鎮去了。太監到了衙門拿出腰牌,說是要見公主,公主的屬官趕緊出來,又帶著太監去了進出口商行。
瑩瑩看到紮拉豐阿身邊的太監很驚訝,得知阿瑪帶著侄女來看自己,下車就被偷了,簡直是驚呆了。
瑩瑩趕緊收拾一下提前下班,準備去接那對祖孫。
太監看到瑩瑩就開始哭哭啼啼地訴苦:“公主,您都不知道公爺和大格格有多難,沒想到下了車接連遭賊。車站的小吏不近人情,催著公爺和大格格趕緊走,不許在車站逗留,現在他們一老一小坐在車站出口那裏束手無策,正盼著您想辦法呢。”
這段話全程突出祖孫兩個“慘”到家了。
瑩瑩是不信他的話,覺得阿瑪此時八成在生氣,未必覺得他自己慘,隻會覺得他自己倒黴。而且身邊跟了一群人,帶了那麽多東西,手上又有錢,不過是丟了一塊表而已,又怎麽可能慘得束手無策。
她跟屬下官員說:“你們替我去一趟衙門,讓他們趕緊把東西找回來。”
又跟自己的襄理說:“安排船,把我阿瑪他們的行李拉到碼頭上,我們坐船回去。”
她一邊出門一邊吩咐自己的侍女:“你先回家,讓家裏準備好房子院子,準備好熱飯熱水,預備著晚上用。”
吩咐完了才跟太監說:“走吧,咱們坐車去車站。”
出站口周圍都是商鋪,人來人往很熱鬧,勇憲王府的行李都在車上裝著,一排車停在原地等行李主人,然而行李的主人紮拉豐阿正坐在小馬紮上生悶氣。
陪
著他坐著的安康遠遠看到一輛藍白拚色的小汽車,就用胳膊碰了一下紮拉豐阿:“瑪法,我姑姑來了。”
她說完站起來對著車子舉著手蹦了幾下,車子停在了他們跟前。瑩瑩從車上下來,趕緊給紮拉豐阿請安,紮拉豐阿看到女兒雖然高興,卻提不起精神來。
安康在一邊給姑姑解釋:“那小賊偷了瑪法的金表,那表是去年祖母特意吩咐造辦處給瑪法定做的,瑪法丟了之後就很失落,這次可難過了。”
瑩瑩見過丟失的那塊金表,是去年海棠病中吩咐造辦處做的,到新年前才做好送來。
紮拉豐阿很鬱悶,跟女兒說:“這些賊怎麽一個兩個都看上了我那塊表呢?他們偷別的也就算了,偷了別的東西哪怕更值錢我也不會這麽急,更不可能坐在這裏等,偏偏那是你額娘送我的,她送我了那麽多東西,我就帶著這一件東西出來,出門還被賊惦記上了。”
安康在一邊接著跟瑩瑩說:“我們除了讓人去請姑姑,還派人去衙門裏報案了。隻不過這會兒衙門裏還沒給個說法,瑪法又惦記那塊表,不願意走,想在這裏多等一會兒。”
瑩瑩就說:“走吧,如果真的丟了也沒什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額娘也不會因為這個和您生氣啊!”
安康也說:“是啊,瑪法,咱們上車吧。”
紮拉豐阿搖頭:“衙門的人誰不知道咱們家富甲天下,不過一塊金表罷了,對咱們家而言丟了就等於是九牛去一毛,無足輕重,到時候弄一塊金子送來,說被人融了,再抓個賊頂缸,我能怎麽辦?隻能認倒黴。
我今兒坐在這裏,哪兒也不去,他們看我非要把這表找回來才會用心去找,才會送表回來。要不然這幫人必然會糊弄咱們。”
紮拉豐阿跟安康說:“你還是嫩了些,不知道這些做官的疲懶樣子,隻有看咱們生氣,影響到他們升官,他們才會使出吃奶的勁兒辦這事兒辦了。要不然那表就真的找不回來了。”
紮拉豐阿雖然一輩子沒出來做過官,不代表他不知道官場,他自小就在權力中心混,小時候陪著六阿哥讀書,尚書房就在乾清宮的建築群裏,這裏就是權力中樞。上半輩子給康熙站崗,見慣了那些高官是什麽模樣。下半輩子看著海棠辦事,更明白官員們個個是不沾鍋。
安康聽了之後點頭,表示自己受教了。隨後忍不住問:“奇了怪了,那表就那麽好嗎?第一回被偷找回來了,剛才是第二次被偷了。”
瑩瑩看看紮拉豐阿,從太監手裏接了小馬紮,陪著坐在紮拉豐阿另一邊,就說:“金表光是外麵的金殼子金鏈子就值不少錢呢,可是和裏麵的機芯一比,也就不值錢了。表這東西在民間稀少,越小越稀少,這樣稀少的東西好偷更好出手。”
鍾表一直是出口的支柱產業之一,在製作工藝方麵分南北派係。南方的都是大立鍾,更笨重一些,價格相對較低,已經形成了產業集群,能穩定出口各種造型的鍾表。
北方生產的都是座鍾,是擺在台麵上的鍾表。這些鍾表一般是富貴人
家放在家裏看時間用的,價格更高。甚至能製作巴掌大掛在馬車上或者是馬身上的鍾表,這類精度很高,應對的是野外行商趕路這些需求,產量要少,一般是在國內銷售,偶爾有出口也是價格很高。
無論是南派大鍾還是北派座鍾,價格不菲,有錢人家雖然能買得起,也絕不是尋常百姓會買的東西。
至於工藝更複雜、製作難度更高的懷表,是造辦處才有的工藝,目前沒有出現手表,但是懷表也不是能量產的東西,這些都是純手工製作,各方麵精益求精,一年到頭也生產不出來幾隻,也就是海棠開口才加塞送來,換成別人最少等一年。
這樣珍貴的物件自然是需求大於供給,哪怕是贓物,也有人願意加價購買。最主要的是,這是勇憲王府的東西,上麵有王府的標誌,這就更值錢了。
民間對皇家用過的物品有一種特別的理解,比如說乾清宮的地磚,換下來的地磚很多人重金求購,買回去鎮宅,因為百姓相信這地磚沾染了皇氣。
勇憲王府的東西在民間也特別搶手,特別是富商們願意出大價格購買,他們相信親王用過的東西有福氣和財氣。特別是海棠,在民間富商眼裏就是行走的金礦銀礦,她指點過的產業都是財源滾滾,她辦過的事兒走了之後一片生機勃勃。所以,有她的物件在身邊絕對能發大財!
值得一說的是,去年勇憲親王租了蘇州的何園,搬走後何園主人一家火速搬回來,年底發了一筆財。現在很多人出大錢要租何園沾沾財氣,何園主人態度堅定地拒絕了,這事兒江南傳得很廣。據說有人要去京城摳一塊親王座駕的車皮,不過這事兒一直沒成功,因為親王座駕一般人接近不了。
哪怕這塊表是紮拉豐阿在用,就因為上麵有王府的標誌,所以這表絕對能在暗處賣高價。
安康反思了一下:“是我們太張揚了。別人下車的時候都是蓬頭垢麵,跟逃難的似的,恨不得把自己打扮成叫花子,這樣才不會引人注目。而且別人的行李都很少,我和瑪法帶著人,拿了那麽多雞零狗碎,小賊一看就知道我們是吱吱冒油的大肥羊。”
瑩瑩點頭,可不就是這樣嗎。
安康就跟紮拉豐阿說:“瑪法,咱們日後出門一定要記住不可露富。”
紮拉豐阿不想搭理她,他心情很差。
這時候本地官員紛紛趕來請安,瑩瑩立即板起臉來。這些官員在一邊賠笑,在天色快黑的時-->>
候,一個衙役班頭把表送來了。
紮拉豐阿趕緊接著,立即查看,就是自己的那塊表,沒一點劃痕,心總算放了下來。
接下來的事兒就是瑩瑩處理,安康很好奇那賊是怎麽偷的,就跑去看姑姑拿捏這些官員,留下紮拉豐阿對著表出神。
他之所以對這塊表這麽在意,是因為裝機芯的後蓋裏麵有行刻字“願吾夫福壽綿延”。這是海棠在老五阿哥去世後再次考慮到身後事時送給紮拉豐阿的禮物,祝他長命百歲死在自己之後,這樣她就不必經曆丈夫的死亡。
這也是紮拉豐阿決定帶入
陵墓陪葬的物品,其他的那些,朝珠扳指都會留給後人,唯獨這塊表不能留給子孫。
瑩瑩處理完了眼前的事兒,吩咐下屬帶著車隊去碼頭,就來請紮拉豐阿上車:“阿瑪,回去吧。”
安康扶著紮拉豐阿起來,紮拉豐阿說:“你讓人準備物件,我今晚上把這個扣頭改個樣式,這樣賊就不容易把它摸走了。”
安康問:“您還會這種手工活兒啊?”
瑩瑩笑著說:“我和你阿瑪小時候的鐲子和長命鎖都是你瑪法做的呢。”說完扶著紮拉豐阿上車了。
此時在京城,百壽從尚書房回來見海棠,進門就著急地說:“祖母,今兒聽百歲哥哥說了一件事。”
海棠問他:“什麽事兒啊?不著急慢慢說,往後越是大事越要冷靜。聽你百歲哥哥說什麽了?”
“他說這幾日福宜叔叔有些不好。”說到這裏壓低聲音:“聽他的意思,可能……”
可能是要夭折,但是這句話百壽不敢直接說。
海棠這幾日沒去園子裏,聽了這話就忍不住皺眉,因為最近一段時間他沒聽說這一類消息,免不了懷疑這一類消息的來源:“真的假的?你們小兄弟兩個聽誰說的?”
“是百歲哥哥親眼見的,他說他和大伯去了年貴妃的宮裏看望小叔叔們,福宜叔叔確實有些不好。年貴妃哭得不成樣子,對了,他去的時候舅婆也在,還勸年貴妃來著。”
海棠忍不住皺眉,就說:“這件事兒祖母知道了,你到外邊不要亂說,別人問你,你就說不清楚。明日祖母進園子一趟,看看你福宜叔叔怎麽了。”
次日海棠進了園子,雍正在禦書房坐著,海棠把公事說完就問:“怎麽不見椿兒?”
雍正歎氣,臉色很不好看,說道:“福宜有病了,椿兒照顧年貴妃和她弟弟呢,朕說先顧著他們母子,先不讓她來朕這裏。”
海棠聽了就問:“福宜怎麽樣了?太醫怎麽說?我等會兒出去的時候去看看這孩子。”
雍正擺擺手,跟海棠講:“每年春天他們兄弟都要犯病,太醫說今年和往年一樣,隻要照顧得當往後一年就沒什麽事了。話是這麽說的,但是朕心裏麵有點兒放不下。實話跟你說,朕看著這兩個男孩兒都不太好。”
說的都是些私事,雍正站起來,海棠陪著他出去走走,兩人邊走邊聊天。
雍正說:“這個時候奴才不在跟前兒,隻有你我兄妹二人,朕跟你說句實話。用一個皇帝的身份來講,朕今天不該有不滿足,畢竟弘暉身體好,不僅身體好他嫡長子的身份也立得住,為人沒什麽大毛病,做個太子是夠格的,當個守成之君也是夠格兒的,就算是看他那些兒子,也都不錯。和以前的皇帝比,有這樣的繼承人朕已經超過很多人了,做夢都該笑醒。
然而除了是一個皇帝,朕也是個阿瑪,朕的兒子沒有汗阿瑪多,這乃是命裏注定沒這麽多兒子,怨不得什麽。
可是這有限的幾個兒子身體一個比一個差,弘昐弘昀就不說了,如果說生養他們
的時候是因為朕年輕,可是福宜福惠兄弟出生的時候朕年紀不小了,他們的身體也不好。這四個孩子讓朕發愁,也不知道將來弘瞻是什麽樣。
朕現在怕的一件事是他們走在朕跟前。”
海棠就安慰他:“沒有的事兒,咱們這樣的人家好大夫好藥都有,他們隻管養病就行,別的一概不用管,放心吧,不會有事兒。”
“朕跟你說實話,這幾天朕的心裏七上八下,總感覺要有什麽事發生,大點的聲音就能把朕給驚著。能讓朕關心的也就兩件事,要麽是前朝的事,要麽是後宮的事兒。
就眼下來看,前朝應該不會發生什麽事。雖然是春季有桃花汛,但是朕已經下令各衙門和河道衙門各處小心。朕心裏麵想著這件事兒八成就應在福宜身上,妹妹,福宜八成要夭折。”
海棠扶著他的胳膊正想勸他,就看到遠處跑來一個太監,也沒開口。
雍正也發現了這個太監,心跳如鼓,覺得兒子八成出事兒了。
太監跑到他們跟前,跪下稟告說:“啟稟皇上、勇王主子,大事兒不好了。”
雍正立即捂著心口,海棠趕緊扶著他。
海棠說:“怎麽一句話讓你說得半半截截?什麽事兒趕快說。”
“是,榮太妃薨了。”
“什麽?”
“榮太妃薨了,就在剛才。如今太後和各位老娘娘都過去了,太後打發奴才來跟皇上稟告,詢問皇上是否召見弘景貝子。”
雍正鬆口氣,發現自己出了一身冷汗,不知道為什麽當聽到是榮太妃去世的消息後他心裏那種七上八下毛骨悚然的感覺已經沒有了。
他喘口氣,就說:“去吧,讓弘景他們兄弟進來,順便讓顯王福晉也進來。”
太監應了一聲,站起來退了幾步正要離開。雍正接著說:“慢著,榮太妃侍奉聖祖那麽多年,按照貴妃的規格發喪,讓內務府上點心,再通知禮部,讓禮部也認真對待。”
太監聽完吩咐退下去了。
雍正立即跟海棠說:“走,咱們去年貴妃那裏。”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雍正的心理原因,他總覺得兒子今天比昨天氣色更好。
特別是年貴妃在旁邊說一些“今兒能坐起來了,昨天還沒辦法坐起來呢。”“今兒吃得比昨天多了小半碗”這一類的話。
雍正就覺得這兩個孩子又挺過了一關,他心裏的那份煩躁驚悸也消失了。
感受到父母的歡欣,兩個小病號也覺得氣氛沒那麽壓抑,高興了起來。
海棠陪著說了一會話,就從年貴妃寢宮出來往暢春園去。
這會榮太妃已經換過衣服,用一張手帕蓋在她臉上,周圍的人都換了素服,已經有侍奉她的宮女們開始焚香燒紙。
烏雅氏跟老三福晉說:“你額娘也沒留下什麽話,夢裏去了,實在可惜了。她的這些東西你們都帶回去做個念想。”
以前榮太妃的私房老三福晉或許會看一眼,但是現在是急不可待地想弄走,因為家裏的爵位被革除後職位也丟了,相應的收入也下降了不少。可家裏一群人要養活,老娘娘的這點私房對於現在的老三福晉來說是一筆巨款。
她再三謝了烏雅氏,帶著幾個兒媳婦去清點榮太妃的遺產。
海棠來的時候,正經哭靈哭得傷心的隻有榮太妃的外孫女,也就是顯王的嫡福晉。她跪在靈床邊不停地哭,老三福晉則是帶著人默默收拾太妃的東西。
海棠去哭了幾聲後開始燒紙,就勸顯王的福晉別太傷心,榮太妃算得上高壽。這位太妃從順治朝活到雍正朝,早年特別受寵,康熙第一個孩子就是她生下的,那時候康熙才虛歲十四。
顯王福晉低聲說:“她老人家應該是想下去吧,畢竟下麵有我額娘和幾位舅舅。”活著孑然一身,下去了還能團聚。
海棠拍了拍她的肩膀,外麵各位福晉也到了,海棠和顯王福晉也沒再聊下去,就先送烏雅氏回寢宮。
烏雅氏在路上就說:“她這是心氣散了,罷了,這樣走了也好。”
也就是這幾年大家才和氣一些,早些年可從來沒有關係和睦過,都是麵上情誼。
烏雅氏跟海棠說:“早些年一說起來都是四妃如何如何,我們四個在人家看來都是一樣的,免不了要放在一起比較。如今四妃她是第一個走的,我看著剩下兩個也快了,我一定要活著,我好日子還多著呢。”
海棠立即說:“對,您的日子正紅火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