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妃的葬禮上,弘字輩的都來了。有差事的露個麵就走,沒差事的在這裏堅持到了葬禮結束。也有特殊的,不讓弘皙,雖然有差事,但是他那差事十分清閑,也就沒急著走,和幾個剛跟著出巡回來的堂兄弟說些外麵的事。
有眼睛的都看到了,隨著對外貿易帶著大筆銀子流入國內,新興的商人和老派的地主鄉紳已經分道揚鑣了。
他們最根本的矛盾在於人口。
做工要用人,種地也要用人。特別是朝廷廢除了各種賤籍,允許民間普通民人流通,不再把百姓限製於出生地後,民間遷徙已經成了不可逆的大勢。而地主們隻能恐嚇百姓,告訴他們出去做工要被人騙,男的做苦力女的做娼妓,一輩子逃脫不了,還不如在家裏種地,種地又餓不死。
除了恐嚇還要讓他們背上各種貸,不還清是不能離開的,隻要借他們的錢,子子孫孫還不完。地主們想盡辦法把百姓禁錮在土地上生生世世不能離開,讓他們祖祖輩輩地給自己種地。
矛盾雖然沒有尖銳起來,但是民間已經有苗頭了。
這些權貴們也看得清楚,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地主,是地主的同時,他們也在商人那裏賺得盆滿缽滿。所以一群人聚在一起免不了談論這件事。
這些人的態度都是土地不願意放棄,商業也不願意放棄。
這就是上層權貴的心態,既想保持舊製度,又想享受發展的紅利。
哪怕如弘曆這樣的人,和那些讀書人鄉紳走得近,在瘋狂攫取他們的支持,心裏還是覺得商業發達是有些好處的,畢竟源源不斷的白銀和各種好東西也是他喜歡的。
弘皙聽他們說了半天,問了一個問題:“如果非要選一個,你們要選哪個?”畢竟不能把百姓劈成兩半,一半在種地一半在做工,這是不現實的。地主是不會放百姓去做工,工廠主是不會看著大量的人口在土地上精耕細作不去做工。
大部分人說:“非要保一頭,那還是保商人吧。”說這話的是年紀小的。
年紀大的說:“銀子再多都是虛的,正經可靠的永遠是糧食。要是沒糧食了,就是有再多錢也沒用,該餓還得餓。所以要保土地。”有這種想法的是弘皙弘曆這些人。
在葬禮上大家爭論不下,不過最後也沒再爭論下去,畢竟是葬禮,這些話題都是閑聊的話題,不能誤了正經事兒。
此時在圓明園的禦書房裏麵,針對這件事也在討論。
弘暉和弘陽的想法一樣,用金融手段控製地主。
弘陽說:“那些劣紳不就是想用欠債綁著百姓嗎?既然如此,就讓錢莊低息甚至無息借錢給百姓,他們願意走就走,不願意走就留下接著種地。”
老六阿哥問:“如果百姓還不上呢?”肯定還不上,種地的百姓除了要交皇糧國稅以外,還要再交地主的租子,剩下的這點錢還要顧著一家人吃吃喝喝,哪有餘錢去交這筆欠債?
弘陽說:“還不起就還不起,我也沒想著要從百
姓手裏把這筆錢給收回來。到時候欠債積累得多了,就抄了地主,肯定能抵賬。”
老六阿哥覺得這孩子的招數玩得太邪門,話不是這麽說的,事兒也不是這麽辦的。
他趕快看雍正,雍正就忍不住罵弘陽:“你個小東西無法無天,你這是坐黑莊坐得多了,又想黑吃黑!治國不是這麽治的!”
弘暉和弘陽不說話。
老六阿哥等著雍正接著罵,但是等了半天,就這?
老六阿哥就忍不住說:“這麽做不對。老話說得好,冤有頭債有主,債是百姓借的,你也不能抄地主家啊。”
弘陽說:“我也沒說用這個名義去抄地主家,到時候有的是理由和手段。對於朝廷來說,一進一出收支平衡賬就平了,沒什麽大不了的。拿到民間去說,盤剝百姓的就是地主,他們吃飽了之後被宰殺了也不冤枉。”
雍正搖頭,問弘暉:“你怎麽看?”
弘暉說:“陽弟的辦法兒子也讚成,這其實是最後的辦法。正常就該先治理這些地主,他們若是願意聽朝廷的話放那些想離開的百姓離開,降低租子,不私自放貸,這都好說。如果真的不聽朝廷的勸說,執意盤剝百姓,就用陽弟的法子收拾他們。”
雍正歎口氣:“你們哥倆有時候辦事冒進,讓朕不放心,本來朕還想著這事兒將來交給你們兄弟去做。可是這會兒越聽越覺得你們手段激進,還是朕來做吧。”
等弘暉和弘陽從禦書房出來,弘陽就說:“舅舅他們總想好聲好氣地把事兒解決了,老話也說了‘奪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讓地主把好處吐出來,-->>
他們願意嗎?肯定不願意,到時候又要鬧。”
弘暉說:“鬧一鬧有好處,哪有一上來就喊打喊殺的,這樣也太不講武德,總要先禮後兵。既然他們不願意接受皇阿瑪等人的溫和勸說,那就別怪咱們手下無情。”
弘陽醒了想,點了點頭,兩人也不聊這事兒了,一起從圓明園出來各回各家。
在他們兩個走了之後,雍正跟老六阿哥說:“這件事你先拿個條陳出來,咱們再議一議。這兩個孩子到底是太年輕了,朕還是有些不放心。”
他在山東的時候還想著要把皇位在弘暉四十歲的時候傳給他,但是這會想著弘暉還是太嫩了,需要再磨煉。
老六阿哥應了一聲,就說:“那行,回頭弟弟弄好了給您送來,這會就先走了,今兒有回城去葬禮上轉一轉。”
雍正想了想,就說:“去吧,不去反而不好看,等會兒朕也打發人回去替朕祭祀。”
老六阿哥問:“祭祀完了要不要去一趟大哥那裏?”
雍正想了想,點了點頭,就說:“嗯,行。”
等老六阿哥離開,雍正問蘇培盛:“弘暉呢?”
蘇培盛趕緊回答:“大阿哥回家去了。”
雍正臉色不好看:“朕這裏忙得腳不沾地兒,他還有閑情逸致回家歇著!把他叫來……等等,先讓他去他大伯家一趟,替朕看望一下他大伯。”
蘇培盛趕緊應下(),看他沒別的吩咐了?[()]?『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這才利索的出去傳話。
快傍晚了弘暉才來,剛進門雍正就埋怨他:“你可算來了,朕是盼星星盼月亮盼著你來給朕分憂。你倒好,一出去就是半天,怎麽不吃晚飯的時候再來。”
弘暉都不知道老阿瑪為什麽突然不講理了,趕緊笑著請罪,就說:“兒子也想早點回來,可是大伯那邊兒看著不太好,今兒太醫一直忙活,兒子去的時候他還在昏迷當中,好不容易幾個太醫才把人給弄醒,兒子就陪著說了會話才回來。”
“哦?”雍正問:“太醫是怎麽說的?”
弘暉皺眉:“太醫說大伯不太好,最遲今年年底就要給他辦大事了。”
雍正歎口氣,想了一會兒才說:“這也不錯了,比起你其他幾位叔叔他都算高壽。”
弘暉點頭,又說:“今年咱們家吃白席的事兒恐怕不少,兒子聽說大姑媽和五姑媽身體也不行了。”
雍正能說什麽?這種事兒都是命啊,攔不住!他站起來,旁邊蘇培盛虛虛地伸著手扶著。雍正就說:“這些事兒要看開點兒,老的一個個去了,小的一個個出生。此消彼長,人間大道。你大伯那邊太醫說得肯定嗎?”
弘暉點頭:“肯定,他們說大伯那邊回天乏術,主要是大伯年輕的時候愛喝酒,喝得太多肝已經不行了。用太醫的話說,這會兒都病是前幾十年惹來的,想要這二五年治療幾十年前留下的病根是萬萬治不了的。”
雍正歎氣:“當初他喝酒的時候聖祖都說過他,他就是不改!罷了罷了,人都是要死的什麽死法無所謂。”
他說這個話的時候隻覺得頭重腳輕,心口還有點疼。就對弘暉說:“都這會兒了,朕這裏也用不著你了,你明天早點來。對了,這幾天你額娘一直嘮叨著要見你,你去後麵見見她。”
弘暉應了一聲退出書房往皇後居住的杏花館去了。
雍正在兒子退出去之後,立即捂住心口,旁邊的蘇培盛嚇得魂飛魄散,趕快扶著他,嘴裏帶著哭腔說:“您這是怎麽了?奴才這就叫人把大阿哥叫回來。”
“別叫他,別叫弘暉。”
蘇培盛隻得趕緊扶著他到榻上躺著,問雍正:“奴才這就叫人去請太醫?”
雍正吩咐:“悄悄地,別驚動別人。”
蘇培盛趕緊到門口叫了個太監,小聲吩咐幾句之後趕緊回來。回來之後頗有些手忙腳亂,不知道先去拿急救的藥丸,還是先弄點水給雍正喝下。
雍正看他那左右為難的樣子就說:“無妨,無妨,朕這事到時候了。”
這話把蘇培盛嚇死了。
“您可不能這麽說啊!您這肯定是累的了,多歇息就好。”
雍正心想:這大概是犯心疾了!
康熙有心疾他是知道的,如今八成輪到他自己了。
到了這時候,他不得不考慮權力過渡的問題了。!
()
有眼睛的都看到了,隨著對外貿易帶著大筆銀子流入國內,新興的商人和老派的地主鄉紳已經分道揚鑣了。
他們最根本的矛盾在於人口。
做工要用人,種地也要用人。特別是朝廷廢除了各種賤籍,允許民間普通民人流通,不再把百姓限製於出生地後,民間遷徙已經成了不可逆的大勢。而地主們隻能恐嚇百姓,告訴他們出去做工要被人騙,男的做苦力女的做娼妓,一輩子逃脫不了,還不如在家裏種地,種地又餓不死。
除了恐嚇還要讓他們背上各種貸,不還清是不能離開的,隻要借他們的錢,子子孫孫還不完。地主們想盡辦法把百姓禁錮在土地上生生世世不能離開,讓他們祖祖輩輩地給自己種地。
矛盾雖然沒有尖銳起來,但是民間已經有苗頭了。
這些權貴們也看得清楚,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地主,是地主的同時,他們也在商人那裏賺得盆滿缽滿。所以一群人聚在一起免不了談論這件事。
這些人的態度都是土地不願意放棄,商業也不願意放棄。
這就是上層權貴的心態,既想保持舊製度,又想享受發展的紅利。
哪怕如弘曆這樣的人,和那些讀書人鄉紳走得近,在瘋狂攫取他們的支持,心裏還是覺得商業發達是有些好處的,畢竟源源不斷的白銀和各種好東西也是他喜歡的。
弘皙聽他們說了半天,問了一個問題:“如果非要選一個,你們要選哪個?”畢竟不能把百姓劈成兩半,一半在種地一半在做工,這是不現實的。地主是不會放百姓去做工,工廠主是不會看著大量的人口在土地上精耕細作不去做工。
大部分人說:“非要保一頭,那還是保商人吧。”說這話的是年紀小的。
年紀大的說:“銀子再多都是虛的,正經可靠的永遠是糧食。要是沒糧食了,就是有再多錢也沒用,該餓還得餓。所以要保土地。”有這種想法的是弘皙弘曆這些人。
在葬禮上大家爭論不下,不過最後也沒再爭論下去,畢竟是葬禮,這些話題都是閑聊的話題,不能誤了正經事兒。
此時在圓明園的禦書房裏麵,針對這件事也在討論。
弘暉和弘陽的想法一樣,用金融手段控製地主。
弘陽說:“那些劣紳不就是想用欠債綁著百姓嗎?既然如此,就讓錢莊低息甚至無息借錢給百姓,他們願意走就走,不願意走就留下接著種地。”
老六阿哥問:“如果百姓還不上呢?”肯定還不上,種地的百姓除了要交皇糧國稅以外,還要再交地主的租子,剩下的這點錢還要顧著一家人吃吃喝喝,哪有餘錢去交這筆欠債?
弘陽說:“還不起就還不起,我也沒想著要從百
姓手裏把這筆錢給收回來。到時候欠債積累得多了,就抄了地主,肯定能抵賬。”
老六阿哥覺得這孩子的招數玩得太邪門,話不是這麽說的,事兒也不是這麽辦的。
他趕快看雍正,雍正就忍不住罵弘陽:“你個小東西無法無天,你這是坐黑莊坐得多了,又想黑吃黑!治國不是這麽治的!”
弘暉和弘陽不說話。
老六阿哥等著雍正接著罵,但是等了半天,就這?
老六阿哥就忍不住說:“這麽做不對。老話說得好,冤有頭債有主,債是百姓借的,你也不能抄地主家啊。”
弘陽說:“我也沒說用這個名義去抄地主家,到時候有的是理由和手段。對於朝廷來說,一進一出收支平衡賬就平了,沒什麽大不了的。拿到民間去說,盤剝百姓的就是地主,他們吃飽了之後被宰殺了也不冤枉。”
雍正搖頭,問弘暉:“你怎麽看?”
弘暉說:“陽弟的辦法兒子也讚成,這其實是最後的辦法。正常就該先治理這些地主,他們若是願意聽朝廷的話放那些想離開的百姓離開,降低租子,不私自放貸,這都好說。如果真的不聽朝廷的勸說,執意盤剝百姓,就用陽弟的法子收拾他們。”
雍正歎口氣:“你們哥倆有時候辦事冒進,讓朕不放心,本來朕還想著這事兒將來交給你們兄弟去做。可是這會兒越聽越覺得你們手段激進,還是朕來做吧。”
等弘暉和弘陽從禦書房出來,弘陽就說:“舅舅他們總想好聲好氣地把事兒解決了,老話也說了‘奪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讓地主把好處吐出來,-->>
他們願意嗎?肯定不願意,到時候又要鬧。”
弘暉說:“鬧一鬧有好處,哪有一上來就喊打喊殺的,這樣也太不講武德,總要先禮後兵。既然他們不願意接受皇阿瑪等人的溫和勸說,那就別怪咱們手下無情。”
弘陽醒了想,點了點頭,兩人也不聊這事兒了,一起從圓明園出來各回各家。
在他們兩個走了之後,雍正跟老六阿哥說:“這件事你先拿個條陳出來,咱們再議一議。這兩個孩子到底是太年輕了,朕還是有些不放心。”
他在山東的時候還想著要把皇位在弘暉四十歲的時候傳給他,但是這會想著弘暉還是太嫩了,需要再磨煉。
老六阿哥應了一聲,就說:“那行,回頭弟弟弄好了給您送來,這會就先走了,今兒有回城去葬禮上轉一轉。”
雍正想了想,就說:“去吧,不去反而不好看,等會兒朕也打發人回去替朕祭祀。”
老六阿哥問:“祭祀完了要不要去一趟大哥那裏?”
雍正想了想,點了點頭,就說:“嗯,行。”
等老六阿哥離開,雍正問蘇培盛:“弘暉呢?”
蘇培盛趕緊回答:“大阿哥回家去了。”
雍正臉色不好看:“朕這裏忙得腳不沾地兒,他還有閑情逸致回家歇著!把他叫來……等等,先讓他去他大伯家一趟,替朕看望一下他大伯。”
蘇培盛趕緊應下(),看他沒別的吩咐了?[()]?『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這才利索的出去傳話。
快傍晚了弘暉才來,剛進門雍正就埋怨他:“你可算來了,朕是盼星星盼月亮盼著你來給朕分憂。你倒好,一出去就是半天,怎麽不吃晚飯的時候再來。”
弘暉都不知道老阿瑪為什麽突然不講理了,趕緊笑著請罪,就說:“兒子也想早點回來,可是大伯那邊兒看著不太好,今兒太醫一直忙活,兒子去的時候他還在昏迷當中,好不容易幾個太醫才把人給弄醒,兒子就陪著說了會話才回來。”
“哦?”雍正問:“太醫是怎麽說的?”
弘暉皺眉:“太醫說大伯不太好,最遲今年年底就要給他辦大事了。”
雍正歎口氣,想了一會兒才說:“這也不錯了,比起你其他幾位叔叔他都算高壽。”
弘暉點頭,又說:“今年咱們家吃白席的事兒恐怕不少,兒子聽說大姑媽和五姑媽身體也不行了。”
雍正能說什麽?這種事兒都是命啊,攔不住!他站起來,旁邊蘇培盛虛虛地伸著手扶著。雍正就說:“這些事兒要看開點兒,老的一個個去了,小的一個個出生。此消彼長,人間大道。你大伯那邊太醫說得肯定嗎?”
弘暉點頭:“肯定,他們說大伯那邊回天乏術,主要是大伯年輕的時候愛喝酒,喝得太多肝已經不行了。用太醫的話說,這會兒都病是前幾十年惹來的,想要這二五年治療幾十年前留下的病根是萬萬治不了的。”
雍正歎氣:“當初他喝酒的時候聖祖都說過他,他就是不改!罷了罷了,人都是要死的什麽死法無所謂。”
他說這個話的時候隻覺得頭重腳輕,心口還有點疼。就對弘暉說:“都這會兒了,朕這裏也用不著你了,你明天早點來。對了,這幾天你額娘一直嘮叨著要見你,你去後麵見見她。”
弘暉應了一聲退出書房往皇後居住的杏花館去了。
雍正在兒子退出去之後,立即捂住心口,旁邊的蘇培盛嚇得魂飛魄散,趕快扶著他,嘴裏帶著哭腔說:“您這是怎麽了?奴才這就叫人把大阿哥叫回來。”
“別叫他,別叫弘暉。”
蘇培盛隻得趕緊扶著他到榻上躺著,問雍正:“奴才這就叫人去請太醫?”
雍正吩咐:“悄悄地,別驚動別人。”
蘇培盛趕緊到門口叫了個太監,小聲吩咐幾句之後趕緊回來。回來之後頗有些手忙腳亂,不知道先去拿急救的藥丸,還是先弄點水給雍正喝下。
雍正看他那左右為難的樣子就說:“無妨,無妨,朕這事到時候了。”
這話把蘇培盛嚇死了。
“您可不能這麽說啊!您這肯定是累的了,多歇息就好。”
雍正心想:這大概是犯心疾了!
康熙有心疾他是知道的,如今八成輪到他自己了。
到了這時候,他不得不考慮權力過渡的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