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準備過完年就去西北,越快越好,因為新的一年還有一堆事兒等著自己辦。
可是沒想到過了大年初二就是晴天,而且氣溫一天比一天高,到了初十,永琦已經不願意在中午熱的時候穿棉鞋了,坐在台階上自己脫鞋,被他乳母摁著不讓脫,最終是他穿著棉拖鞋到處跑。
海棠看天氣好,就準備提前出發,這次就帶著安康去,對外的說法是讓安康跟著服侍她。
收拾好了之後全家送她們到了車站,當初給康熙的專列拉出來給海棠用了。安康在車上走來走去,她去山東就是坐的新火車,覺得很舒服,現在再看這一列火車覺得各處都顯得逼仄。
“這也不好啊!我以為聖祖爺的車子坐著舒服呢。”
“怎麽不舒服?”海棠在車上還在看書,隻不過火車顛簸,要讓眼睛休息一會才行。
她把書放下,端著茶杯說:“新車或許寬,但是這輛車肯定比新車舒服,你坐的時間長了就知道了。”
這裏的椅子和床都是定製的,看著不明顯,時間長了就能體會到內部設計的方便和舒適。
車子一路向西,除了補充煤炭和水之外一刻不停,經過一天一夜的時間到了太原。在太原這裏補充煤炭和水之後就要在蘭州補充一次。而且除了補充煤炭和水之外,還要再檢修車子。
盡管海棠沒提前聲張,但是這樣一列車進入車站,車站當地的官員是知道的,於是太原官員和鄉紳富商們也都知道了,立即前來求見。
海棠沒下車,跟安康說:“去吧,把他們給打發了,這是花花轎子人人抬,打發他們的時候別弄得關係僵硬,也別收人家的禮物。去吧。”
小姑娘畢竟沒經驗,海棠還是給她派了人手輔助。
海棠是要讓她知道官場是什麽樣子的,想知道官場的水有多深,不是聽長輩說就行,要進去趟一下,要先從迎來送往開始學起。
安康或許聰明,但是沒見過這麽熱情的人。她委婉地說祖母不舒服,不下車也不見人,這些官員鄉紳們就不再執著求見,立即開始塞禮物,左一句“特產”右一句“土儀”,把自己的禮物貶低到不值錢的地步,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些人在路邊抓了一把土送來了。
安康不斷搖頭:“不行不行,不收不收。”
她嘴上這麽說,但是這些老油條們怎麽可能不送,因為是個小姑娘,他們不好直接往手裏塞,讓仆從們直接挑著擔子往車上送。
安康臉皮薄,不斷跳腳嚷嚷:“不要不要,那些人,別往車上塞!”這群人怎麽這麽討厭!
眼看這安康鎮不住場麵,她身後的一個年輕侍衛才說:“放肆!郡主麵前吵吵嚷嚷成何體!這裏人來人往,你們這麽挑擔肩扛像什麽樣子!哪裏還天官威儀,對得起皇上的囑咐嗎?”
一群官員立即低眉順眼地附和起來,挑擔的那些下仆們也趕緊把東西收回去。
這侍衛就說:“我們主子路過此處是瞞著人的,諸位大人,
萬一有人攔路告狀,你們說我們主子是接還是不接?”
這群人立即知情識趣地告退,在車外磕頭後消失得幹幹淨淨。
安康鬆口氣,看著一群穿著綾羅綢緞的老頭子跑得飛快,心有餘悸地拍拍胸口,對這個侍衛說:“永馨哥哥,多虧了你。”
這個侍衛是海棠五哥的孫子,叫做永馨,在宮裏做二等侍衛,這次出門撥給海棠調用。
永馨說:“這些人慣會蹬鼻子上臉,你隻要把主子的款兒擺出來就行,難道還能強迫人收禮!走吧,回去跟姑祖母交差去。”
安康耷拉著腦袋回車上了。
海棠對外麵的事兒很清楚,就說:“你就是見識得少,沒事兒,到了蘭州還有一場呢,注意拿捏尺度。”
車子檢修後加足了煤炭,換了水,隨後拉響汽笛,車站上蒸汽彌漫,車子重新啟動,往陝西西安而去,在西安沒停,下一站就是向北走都愛蘭州。蘭州向西的鐵路修到了青海,目前要不要向南疆修路還在爭論中。
到了蘭州之後,這邊的官員明顯比太原的官員更顯彪悍。似乎這裏的人都帶著一股子彪悍之氣。好在安康不會的東西看一遍就會了,繃著臉鎮住了這些人,又敲打幾句,再勉勵一番,做得絲滑流暢,畢竟是在權力中心長大的,一旦找到節奏後處理得非常好。
火車重新啟動,過了黃河就是青海,一片草原映入眼簾,海棠重新踏上這片土地真的是感慨萬千。她在車上看到一個穿蒙古袍子的女孩和家裏人一起驅趕著羊群轉移到草場,看到幾隻藏獒追趕羊群,就仿佛看到了幾十年前的自己,她當初也在草場上放牧,鹽寶也會幫著她牧羊。
這真是回不去的青春啊!人這一輩子,擁有的最奢侈的東西是自己的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出去後無法追回的。
海棠的情緒突然失落,安康問:“祖母,怎麽了?”
“我想梳理一下青海的事情,讓我安靜地想一想。”
“好的。”
此時在京城,瑩瑩也在準備,她打算過幾天就走,現在就在勸紮拉豐阿和自己一起去山東。
用瑩瑩的話說:“您無官無職,身上就一個虛爵,不如跟我去山東,我早晚侍奉您。”
紮拉豐阿不想去:“你也說是早晚了,白天你不在家,我能幹什麽?提著個小桶帶著個鏟子去沙灘上挖螃蟹?不去,還是京城住著舒服。”
瑩瑩就極力勸他一起去,還發動了全家一起勸,這裏麵最積極的是永琦,別看人年紀小,但是已經會講條件了,他的條件是:“把我也帶上!”讓全家哭笑不得。
弘陽就說:“阿瑪不願意走,而且也規劃好了,過幾天你走他就搬到你那園子裏閉關去。很多畫板都已經提前送去了,你別管,我回頭每天去看看他,也有人照顧他飲食起居,他也有人說話,日子也能過下去。”
瑩瑩還是想再努力一下,但是努力了幾天,還是不成功,隻能自己一個人帶著大包小包離開。她走的時候紮拉豐阿和弘
陽帶著孩子們親自去送,看著火車離開了才回西郊。
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弘時,弘時身上還有件差事沒辦完,就是給秀椿找個合適的對象。年前年後他也是看了不少人,覺得就科爾沁的小王子合適,畢竟身份地位方麵就足夠合適。婚姻大事講究一個門當戶對,雖然沒人家和皇家能門當戶對,但是達爾罕親王的家世不算差了。
這時候弘時就帶著侍衛幕僚們請科爾沁的小王子去春遊,順便考考這位肚子裏有多少墨水。
如今遇到,弘陽自然是要下車和他們說話的。
車隊帶著紮拉豐阿他們祖孫離開,留下一輛車給弘陽使用,弘陽就在路邊和他們說起話來。
弘時問:“這是送妹妹去了?”
弘陽點頭:“那邊一堆事兒呢,本來說前幾天就要走,她想把我阿瑪接過去孝敬,但是老人家不習慣在山東過日子,覺得太無聊了,還不如留在京城呢,這裏有局,他能和人聊天說話,到那邊什麽都不習慣。”
弘時點頭:“說得也是啊!過幾天幾位致休的老大人要賽馬,姑父去嗎?”
弘陽搖頭:“沒聽說啊!有伊都立嗎?有他我阿瑪必去。”這兩人是臭味相投啊!
弘時跟著笑起來,問一邊的小王子:“蘇赫巴德,你聽說過伊都立?”
 -->>
;這位小王子笑起來:“怎麽沒聽說過?他好像是怡王家的親戚。聽說為人不拘小節,十分坦率。”聽說常辦不靠譜的事,當年沒少被世宗憲皇帝罵。
弘時笑起來:“蘇赫巴德,你也學會彎彎繞繞說話了。”
弘時拉著這位小王子說:“跟我們一起郊遊嗎?”
弘陽可沒找個閑工夫,他的事兒多著呢,就說:“不了不了,我得趕緊回去問問我阿瑪有沒有參加賽馬,我總覺得這事兒危險。”
三人就此別過。
蒙古小王子機有可能會娶到繡椿,這事兒雖然沒有板上釘釘但是也有九成準了,弘時就客氣地招呼他接著走。
後麵是龐大的隨從隊伍,新來的幕僚蘇先生就在其中。
旁邊認識了半個月的同僚就向他介紹:“剛才過去的那位就是勇王府的世子爺,是個大忙人。剛才的車隊是他們家的,看方向該是去車站送公主了。”
蘇先生問:“公主走了?”
“公主不常在京城,我跟你說,公主那邊兒才是錢來錢往,那銀子和那海水一樣一波接著一波源源不斷地往她手邊送。隻要這位公主指縫裏掉下來一點,夠咱們花用幾輩子了。”
這位蘇先生就說:“聽說過她,隻是觀其行事,太剛強了些。”
“誒,有這本事控製住局麵,誰不剛強?軟一點的早被人吃了。”
“隻是也該柔和一點,聽說現在還沒成親呢。”
他的同僚講:“貴人的事兒咱們少議論,再說了,她家的傳承本來就是從女主子哪兒來的,家裏隻認是誰生的,不認是誰家的。將來有了孩子隻要是公主的血脈,哪怕是父不詳也不影響耽擱享受富
貴啊!()”
?????虎?獓??“鶥??……???鑎???()?[()]『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幕僚看得開:“皇上說三綱五常有用,那就有用。你這是讀書讀呆了,這天下是皇上說了算的,不是聖人說了算的,有用的時候是聖人,沒用的時候就另當別論了。前幾年先帝去山東露出的就是這意思。為什麽孔廟曆朝曆代都要修啊?不是孔家沒錢修繕,是孔家等著朝廷撥錢修繕,這又是為什麽呢?”
“為什麽呢?”
“所以說你呆啊!推薦你去買每月出的一本書,《寰宇一世界》,就是去山東的那位公主派人編寫的,你看看別的地方的人是怎麽過日子的?”天地之間不隻是有聖人,也有誹謗聖人的人,更有屠戮聖人的人。但是大家的交情就在這裏,與人交往最忌諱的就是交淺言深,這位幕僚覺得自己說得已經夠多了,往下的話也就不說了。
這位蘇先生是個江南地主家庭出身的人,江南文風濃厚,大家讀的都是一樣的書,懂得一樣的道理。明明那天那位公主盯著他看,沒有對自己的想法為什麽盯著看?
這次不說一聲就走,是真的忘了自己還是欲擒故縱?
他弄不明白。
隻能騎馬趕過去,和剛才的幕僚肩並肩,問道:“咱們這是出來幹嗎來了?”
“陪王爺考駙馬啊!這是內定的駙馬爺,就差過明路了。”
“哦?要尚哪位公主?”
“當然是老皇爺的公主啊!也就是咱們王爺的妹妹。如今這位皇爺的公主才是真正的金枝玉葉,皇上和皇後不舍得她那麽早嫁人。”
蘇先生說:“這駙馬王妃都是內定的啊!”
“可不是嗎!春天要選秀,就是要選王妃啊!說不定現在有位大人在家裏樂呢?”
“樂什麽?”
“皇家都是提前透口風,告訴他們,你閨女不錯,我們家想要娶做媳婦,準備嫁妝吧。然後這家人樂滋滋地偷摸準備嫁妝。”
這時候在西郊的一處規模中等的別院,鄂爾泰從轎子裏出來,家裏的常隨扶著他上了台階。他對常隨說:“讓大爺來我書房,不,直接去後院正房吧。”
他進了後院,他夫人喜塔臘氏迎上來問:“怎麽這會回來了?”
“宮裏說了件事,要和你們說一下。”
喜塔臘氏問:“什麽事要跟我們說?外邊的事兒我婦道人家不知道輕重,哪裏敢輕易聽呢,萬一哪天要是說出去了可不就引來禍事了。”說完突然想起一件事:“該不會是咱家的孩子要有前程了吧?”
鄂爾泰點頭:“實在想不到還有今日,今日皇上說大阿哥年紀到了,要娶媳婦,太皇太後和太後看上了老大家的孩子,這事兒說到底是好事兒,我謝恩後趕緊回來。你是知道輕重的,這件事兒你要親自盯著,萬不可傳出什麽風聲來。再有就是這陣子趕緊給孩子準備幾身好衣服,把那些行頭都給她備齊了,重要的是找人盯著她的規矩,切不可散漫無形。至於別的,我和老大商量,這事兒先咱們家的人知道,等
()回頭聖旨下了再和族裏人說。”
“誒,您放心。我知道輕重。”
喜塔臘氏的父親邁柱出身一般,但是屬於大器晚成的類型,他半輩子蹉跎,一把年紀了還在做不入流的筆帖式,轉機在康熙四十八年來臨。他先是成了國子監助教,隨後進入六部輪崗,從小官做起,一路成為吏部尚書,同時也是武英殿大學士。此人一把年紀了還奔波在各處,冬天巡視過寧古塔,夏天去過福建。深入過礦場,巡視過邊疆,調停過西南各族矛盾,鎮壓過鬧事的土司。
總之這是個雍正覺得用著順手好用的老臣,但是比起女婿鄂爾泰來似乎名氣不大,這與他長期在外奔波有關係,官再大,不經常在中樞,大家也會忽視他。
就因為父親和丈夫都是新貴,喜塔臘氏的底氣很足,一口答應下來。
沒一會鄂爾泰的大兒子鄂容安來了,父子兩個輕聲說了幾句。鄂容安瞬間一臉喜色:“這真是天降喜事到咱們西林覺羅家了啊!”
說完盤算了自家的家世,鄂爾泰身上有個爵位“襄勤伯”,而且是世襲佐領,這在京城大小也是一戶門第。家裏也有貴戚,他姑姑就是六王府的福晉,無論是從爵位考慮還是從現在的全家人的官職考慮,甚至是親戚關係上,能出一個大福晉不算離譜,甚至是正常的。
全家人都很興奮,也沒人去告訴當事人,鄂容安的女兒還不知道自己的終身大事已經定下了。
同樣百歲作為當事人,因為他阿瑪疼他,提前告訴了他人選,也僅此而已。
那拉氏怕孫兒想得多,因為雍正就很嫌棄她,她後來才知道婆婆烏雅氏看上的其實是老三阿哥的嫡福晉董鄂氏,因為當時董鄂氏的阿瑪彭春是一員大將,能給女婿助力。隻不過後來聖祖爺惦記著她那去世今年的父親,給了他一個恩典做了四福晉。
雍正嫌棄她不是嫌棄她家世不好給不上助力,就是嫌棄她這個人太笨,常有一種娶她委屈了他的意思露出來,給人的感覺就是他本來該娶個琴棋書畫樣樣懂的仙女,結果全家給他聘了一個村姑,這落差太大他大半輩子都別別扭扭難以接受。
那拉氏就從自己的婚姻裏吸取教訓,擔心孫子心裏不痛快,就旁敲側擊問他想娶個什麽樣的女孩。委婉地勸孫子既然成婚了就要對人家女孩好。
百歲可能沒開竅,他從不關注男女那點事兒,他在意的是權力。聽著那拉氏繞了半天圈子就是不點明意思,納悶地問:“祖母,您想說什麽?您直接說,孫兒愚笨這會真的猜不到啊!”!
可是沒想到過了大年初二就是晴天,而且氣溫一天比一天高,到了初十,永琦已經不願意在中午熱的時候穿棉鞋了,坐在台階上自己脫鞋,被他乳母摁著不讓脫,最終是他穿著棉拖鞋到處跑。
海棠看天氣好,就準備提前出發,這次就帶著安康去,對外的說法是讓安康跟著服侍她。
收拾好了之後全家送她們到了車站,當初給康熙的專列拉出來給海棠用了。安康在車上走來走去,她去山東就是坐的新火車,覺得很舒服,現在再看這一列火車覺得各處都顯得逼仄。
“這也不好啊!我以為聖祖爺的車子坐著舒服呢。”
“怎麽不舒服?”海棠在車上還在看書,隻不過火車顛簸,要讓眼睛休息一會才行。
她把書放下,端著茶杯說:“新車或許寬,但是這輛車肯定比新車舒服,你坐的時間長了就知道了。”
這裏的椅子和床都是定製的,看著不明顯,時間長了就能體會到內部設計的方便和舒適。
車子一路向西,除了補充煤炭和水之外一刻不停,經過一天一夜的時間到了太原。在太原這裏補充煤炭和水之後就要在蘭州補充一次。而且除了補充煤炭和水之外,還要再檢修車子。
盡管海棠沒提前聲張,但是這樣一列車進入車站,車站當地的官員是知道的,於是太原官員和鄉紳富商們也都知道了,立即前來求見。
海棠沒下車,跟安康說:“去吧,把他們給打發了,這是花花轎子人人抬,打發他們的時候別弄得關係僵硬,也別收人家的禮物。去吧。”
小姑娘畢竟沒經驗,海棠還是給她派了人手輔助。
海棠是要讓她知道官場是什麽樣子的,想知道官場的水有多深,不是聽長輩說就行,要進去趟一下,要先從迎來送往開始學起。
安康或許聰明,但是沒見過這麽熱情的人。她委婉地說祖母不舒服,不下車也不見人,這些官員鄉紳們就不再執著求見,立即開始塞禮物,左一句“特產”右一句“土儀”,把自己的禮物貶低到不值錢的地步,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些人在路邊抓了一把土送來了。
安康不斷搖頭:“不行不行,不收不收。”
她嘴上這麽說,但是這些老油條們怎麽可能不送,因為是個小姑娘,他們不好直接往手裏塞,讓仆從們直接挑著擔子往車上送。
安康臉皮薄,不斷跳腳嚷嚷:“不要不要,那些人,別往車上塞!”這群人怎麽這麽討厭!
眼看這安康鎮不住場麵,她身後的一個年輕侍衛才說:“放肆!郡主麵前吵吵嚷嚷成何體!這裏人來人往,你們這麽挑擔肩扛像什麽樣子!哪裏還天官威儀,對得起皇上的囑咐嗎?”
一群官員立即低眉順眼地附和起來,挑擔的那些下仆們也趕緊把東西收回去。
這侍衛就說:“我們主子路過此處是瞞著人的,諸位大人,
萬一有人攔路告狀,你們說我們主子是接還是不接?”
這群人立即知情識趣地告退,在車外磕頭後消失得幹幹淨淨。
安康鬆口氣,看著一群穿著綾羅綢緞的老頭子跑得飛快,心有餘悸地拍拍胸口,對這個侍衛說:“永馨哥哥,多虧了你。”
這個侍衛是海棠五哥的孫子,叫做永馨,在宮裏做二等侍衛,這次出門撥給海棠調用。
永馨說:“這些人慣會蹬鼻子上臉,你隻要把主子的款兒擺出來就行,難道還能強迫人收禮!走吧,回去跟姑祖母交差去。”
安康耷拉著腦袋回車上了。
海棠對外麵的事兒很清楚,就說:“你就是見識得少,沒事兒,到了蘭州還有一場呢,注意拿捏尺度。”
車子檢修後加足了煤炭,換了水,隨後拉響汽笛,車站上蒸汽彌漫,車子重新啟動,往陝西西安而去,在西安沒停,下一站就是向北走都愛蘭州。蘭州向西的鐵路修到了青海,目前要不要向南疆修路還在爭論中。
到了蘭州之後,這邊的官員明顯比太原的官員更顯彪悍。似乎這裏的人都帶著一股子彪悍之氣。好在安康不會的東西看一遍就會了,繃著臉鎮住了這些人,又敲打幾句,再勉勵一番,做得絲滑流暢,畢竟是在權力中心長大的,一旦找到節奏後處理得非常好。
火車重新啟動,過了黃河就是青海,一片草原映入眼簾,海棠重新踏上這片土地真的是感慨萬千。她在車上看到一個穿蒙古袍子的女孩和家裏人一起驅趕著羊群轉移到草場,看到幾隻藏獒追趕羊群,就仿佛看到了幾十年前的自己,她當初也在草場上放牧,鹽寶也會幫著她牧羊。
這真是回不去的青春啊!人這一輩子,擁有的最奢侈的東西是自己的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出去後無法追回的。
海棠的情緒突然失落,安康問:“祖母,怎麽了?”
“我想梳理一下青海的事情,讓我安靜地想一想。”
“好的。”
此時在京城,瑩瑩也在準備,她打算過幾天就走,現在就在勸紮拉豐阿和自己一起去山東。
用瑩瑩的話說:“您無官無職,身上就一個虛爵,不如跟我去山東,我早晚侍奉您。”
紮拉豐阿不想去:“你也說是早晚了,白天你不在家,我能幹什麽?提著個小桶帶著個鏟子去沙灘上挖螃蟹?不去,還是京城住著舒服。”
瑩瑩就極力勸他一起去,還發動了全家一起勸,這裏麵最積極的是永琦,別看人年紀小,但是已經會講條件了,他的條件是:“把我也帶上!”讓全家哭笑不得。
弘陽就說:“阿瑪不願意走,而且也規劃好了,過幾天你走他就搬到你那園子裏閉關去。很多畫板都已經提前送去了,你別管,我回頭每天去看看他,也有人照顧他飲食起居,他也有人說話,日子也能過下去。”
瑩瑩還是想再努力一下,但是努力了幾天,還是不成功,隻能自己一個人帶著大包小包離開。她走的時候紮拉豐阿和弘
陽帶著孩子們親自去送,看著火車離開了才回西郊。
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弘時,弘時身上還有件差事沒辦完,就是給秀椿找個合適的對象。年前年後他也是看了不少人,覺得就科爾沁的小王子合適,畢竟身份地位方麵就足夠合適。婚姻大事講究一個門當戶對,雖然沒人家和皇家能門當戶對,但是達爾罕親王的家世不算差了。
這時候弘時就帶著侍衛幕僚們請科爾沁的小王子去春遊,順便考考這位肚子裏有多少墨水。
如今遇到,弘陽自然是要下車和他們說話的。
車隊帶著紮拉豐阿他們祖孫離開,留下一輛車給弘陽使用,弘陽就在路邊和他們說起話來。
弘時問:“這是送妹妹去了?”
弘陽點頭:“那邊一堆事兒呢,本來說前幾天就要走,她想把我阿瑪接過去孝敬,但是老人家不習慣在山東過日子,覺得太無聊了,還不如留在京城呢,這裏有局,他能和人聊天說話,到那邊什麽都不習慣。”
弘時點頭:“說得也是啊!過幾天幾位致休的老大人要賽馬,姑父去嗎?”
弘陽搖頭:“沒聽說啊!有伊都立嗎?有他我阿瑪必去。”這兩人是臭味相投啊!
弘時跟著笑起來,問一邊的小王子:“蘇赫巴德,你聽說過伊都立?”
 -->>
;這位小王子笑起來:“怎麽沒聽說過?他好像是怡王家的親戚。聽說為人不拘小節,十分坦率。”聽說常辦不靠譜的事,當年沒少被世宗憲皇帝罵。
弘時笑起來:“蘇赫巴德,你也學會彎彎繞繞說話了。”
弘時拉著這位小王子說:“跟我們一起郊遊嗎?”
弘陽可沒找個閑工夫,他的事兒多著呢,就說:“不了不了,我得趕緊回去問問我阿瑪有沒有參加賽馬,我總覺得這事兒危險。”
三人就此別過。
蒙古小王子機有可能會娶到繡椿,這事兒雖然沒有板上釘釘但是也有九成準了,弘時就客氣地招呼他接著走。
後麵是龐大的隨從隊伍,新來的幕僚蘇先生就在其中。
旁邊認識了半個月的同僚就向他介紹:“剛才過去的那位就是勇王府的世子爺,是個大忙人。剛才的車隊是他們家的,看方向該是去車站送公主了。”
蘇先生問:“公主走了?”
“公主不常在京城,我跟你說,公主那邊兒才是錢來錢往,那銀子和那海水一樣一波接著一波源源不斷地往她手邊送。隻要這位公主指縫裏掉下來一點,夠咱們花用幾輩子了。”
這位蘇先生就說:“聽說過她,隻是觀其行事,太剛強了些。”
“誒,有這本事控製住局麵,誰不剛強?軟一點的早被人吃了。”
“隻是也該柔和一點,聽說現在還沒成親呢。”
他的同僚講:“貴人的事兒咱們少議論,再說了,她家的傳承本來就是從女主子哪兒來的,家裏隻認是誰生的,不認是誰家的。將來有了孩子隻要是公主的血脈,哪怕是父不詳也不影響耽擱享受富
貴啊!()”
?????虎?獓??“鶥??……???鑎???()?[()]『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幕僚看得開:“皇上說三綱五常有用,那就有用。你這是讀書讀呆了,這天下是皇上說了算的,不是聖人說了算的,有用的時候是聖人,沒用的時候就另當別論了。前幾年先帝去山東露出的就是這意思。為什麽孔廟曆朝曆代都要修啊?不是孔家沒錢修繕,是孔家等著朝廷撥錢修繕,這又是為什麽呢?”
“為什麽呢?”
“所以說你呆啊!推薦你去買每月出的一本書,《寰宇一世界》,就是去山東的那位公主派人編寫的,你看看別的地方的人是怎麽過日子的?”天地之間不隻是有聖人,也有誹謗聖人的人,更有屠戮聖人的人。但是大家的交情就在這裏,與人交往最忌諱的就是交淺言深,這位幕僚覺得自己說得已經夠多了,往下的話也就不說了。
這位蘇先生是個江南地主家庭出身的人,江南文風濃厚,大家讀的都是一樣的書,懂得一樣的道理。明明那天那位公主盯著他看,沒有對自己的想法為什麽盯著看?
這次不說一聲就走,是真的忘了自己還是欲擒故縱?
他弄不明白。
隻能騎馬趕過去,和剛才的幕僚肩並肩,問道:“咱們這是出來幹嗎來了?”
“陪王爺考駙馬啊!這是內定的駙馬爺,就差過明路了。”
“哦?要尚哪位公主?”
“當然是老皇爺的公主啊!也就是咱們王爺的妹妹。如今這位皇爺的公主才是真正的金枝玉葉,皇上和皇後不舍得她那麽早嫁人。”
蘇先生說:“這駙馬王妃都是內定的啊!”
“可不是嗎!春天要選秀,就是要選王妃啊!說不定現在有位大人在家裏樂呢?”
“樂什麽?”
“皇家都是提前透口風,告訴他們,你閨女不錯,我們家想要娶做媳婦,準備嫁妝吧。然後這家人樂滋滋地偷摸準備嫁妝。”
這時候在西郊的一處規模中等的別院,鄂爾泰從轎子裏出來,家裏的常隨扶著他上了台階。他對常隨說:“讓大爺來我書房,不,直接去後院正房吧。”
他進了後院,他夫人喜塔臘氏迎上來問:“怎麽這會回來了?”
“宮裏說了件事,要和你們說一下。”
喜塔臘氏問:“什麽事要跟我們說?外邊的事兒我婦道人家不知道輕重,哪裏敢輕易聽呢,萬一哪天要是說出去了可不就引來禍事了。”說完突然想起一件事:“該不會是咱家的孩子要有前程了吧?”
鄂爾泰點頭:“實在想不到還有今日,今日皇上說大阿哥年紀到了,要娶媳婦,太皇太後和太後看上了老大家的孩子,這事兒說到底是好事兒,我謝恩後趕緊回來。你是知道輕重的,這件事兒你要親自盯著,萬不可傳出什麽風聲來。再有就是這陣子趕緊給孩子準備幾身好衣服,把那些行頭都給她備齊了,重要的是找人盯著她的規矩,切不可散漫無形。至於別的,我和老大商量,這事兒先咱們家的人知道,等
()回頭聖旨下了再和族裏人說。”
“誒,您放心。我知道輕重。”
喜塔臘氏的父親邁柱出身一般,但是屬於大器晚成的類型,他半輩子蹉跎,一把年紀了還在做不入流的筆帖式,轉機在康熙四十八年來臨。他先是成了國子監助教,隨後進入六部輪崗,從小官做起,一路成為吏部尚書,同時也是武英殿大學士。此人一把年紀了還奔波在各處,冬天巡視過寧古塔,夏天去過福建。深入過礦場,巡視過邊疆,調停過西南各族矛盾,鎮壓過鬧事的土司。
總之這是個雍正覺得用著順手好用的老臣,但是比起女婿鄂爾泰來似乎名氣不大,這與他長期在外奔波有關係,官再大,不經常在中樞,大家也會忽視他。
就因為父親和丈夫都是新貴,喜塔臘氏的底氣很足,一口答應下來。
沒一會鄂爾泰的大兒子鄂容安來了,父子兩個輕聲說了幾句。鄂容安瞬間一臉喜色:“這真是天降喜事到咱們西林覺羅家了啊!”
說完盤算了自家的家世,鄂爾泰身上有個爵位“襄勤伯”,而且是世襲佐領,這在京城大小也是一戶門第。家裏也有貴戚,他姑姑就是六王府的福晉,無論是從爵位考慮還是從現在的全家人的官職考慮,甚至是親戚關係上,能出一個大福晉不算離譜,甚至是正常的。
全家人都很興奮,也沒人去告訴當事人,鄂容安的女兒還不知道自己的終身大事已經定下了。
同樣百歲作為當事人,因為他阿瑪疼他,提前告訴了他人選,也僅此而已。
那拉氏怕孫兒想得多,因為雍正就很嫌棄她,她後來才知道婆婆烏雅氏看上的其實是老三阿哥的嫡福晉董鄂氏,因為當時董鄂氏的阿瑪彭春是一員大將,能給女婿助力。隻不過後來聖祖爺惦記著她那去世今年的父親,給了他一個恩典做了四福晉。
雍正嫌棄她不是嫌棄她家世不好給不上助力,就是嫌棄她這個人太笨,常有一種娶她委屈了他的意思露出來,給人的感覺就是他本來該娶個琴棋書畫樣樣懂的仙女,結果全家給他聘了一個村姑,這落差太大他大半輩子都別別扭扭難以接受。
那拉氏就從自己的婚姻裏吸取教訓,擔心孫子心裏不痛快,就旁敲側擊問他想娶個什麽樣的女孩。委婉地勸孫子既然成婚了就要對人家女孩好。
百歲可能沒開竅,他從不關注男女那點事兒,他在意的是權力。聽著那拉氏繞了半天圈子就是不點明意思,納悶地問:“祖母,您想說什麽?您直接說,孫兒愚笨這會真的猜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