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戰艦造不起也養不起啊!”


    戶部的幾個官員在禦書房前麵一起議論,起因是年初有人參了瑩瑩一本,說海軍私藏銅錠,加之儲存了大量白銀,有造反的嫌疑。


    都知道銅和銀放在一起能鑄幣,然而自從進出口商行這幾年在不斷蠶食南美的礦藏之後,白銀和銅源源不斷地流入國內。大量錢幣開始流通,緩解了錢幣不足,然而也讓人覺得水軍和進出口商行關係太緊密了。


    軍權財權在同一個人手上,這是一種很危險的行為。


    為了這件事瑩瑩前幾日上朝自辯,告訴這些大臣,銀子是貿易用的,至於銅,無論是軍艦還是商船,用銅的地方很多。她舉了一個例子,那就是大船的船錨需要用鎖鏈連接,一頭在船上一頭連接船錨,這種鎖鏈全部是銅做的,每條鎖鏈幾百丈,起步就是比腰粗,所用的銅是上萬石起步,越大的船用的鎖鏈越粗越長,更別提鍋爐和一些內部管道了,很多都是銅合金,沒有銅大船出海一次就鏽蝕到不成樣子。


    能站在朝廷上的人都不是笨蛋蠢人,所以她的說法也信,在瑩瑩走後,主管財政的戶部官員都在議論,這造艦太費錢了。他們都知道國庫的底蘊,如果靠國庫是很難支撐起一支龐大的艦隊,現在朝廷裏三支龐大的艦隊縱橫洋麵。除了艦隊之外,火炮的炮彈也很費錢,那真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雖然水軍和進出口商行打斷骨頭連著筋,兩家好的跟一家人一樣,甚至進出口商行的掌門人就是水軍統領,然而長此以往下去肯定會形成藩鎮割據,成尾大不掉之勢。


    對於這些大臣們來說,這是皇家的事兒,就算將來水軍造反上位的還是愛新覺羅家的人,礙不著大家的事兒。但是很多大臣覺得,海棠這一支是小宗,世宗憲皇帝這一支才是大宗,小宗取代大宗讓人接受不了。就比如當初朱棣奪了侄兒的皇位,很多人都覺得朱棣這是造反,他的子孫們地位不正。


    因此雖然瑩瑩的麻煩暫時結束了,但是朝廷裏麵很多大臣都上書限製水軍和進出口商行。


    可是該怎麽限製都沒主意。


    張廷玉作為一個放出風聲回鄉養老的老臣,他對這件事非常堅持,認為要把水軍和進出口商行徹底撕開才行。


    弘暉問他:“怎麽撕開呢?撕開後水軍龐大的軍費誰來承擔呢?靠國庫嗎?國庫現在錢很多,但是一旦投入到海軍裏麵,這點錢立即捉襟見肘,過兩年咱們君臣和整個天下都要勒著褲腰帶養水軍。”


    張廷玉說:“要想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既讓進出口商行出錢養水軍,又不能讓進出口商行幹預水軍,甚至代替兵部給他們下令。”


    弘暉說:“有這個兩全其美的法子,你們不是覺得銀子和銅能鑄幣嗎?既然如此,廢除了白銀流通,讓白銀和銅徹底成為礦石,像鐵鋁錫一樣豈不是更好?這樣一來,就是他們囤積了再多的白銀和銅錠也沒用。”


    張廷玉作為一個老臣,還一直在中樞,以前隱隱約約聽說過要推行寶鈔,但是先


    帝覺得這樣太冒險一直沒答應。如今看來,推行寶鈔這件事要提上日程了。()


    ??襳??“??????鉰???虓?虓??????h?▍??……”


    ?想看則美的《成為雍正妹妹之後》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是的,他們之所以失敗很大的原因是超發,比如明朝,寶鈔年年印,最後紙錢不值錢了。洪武初年大明寶鈔一貫能換一石米,到了洪武三十年,寶鈔三貫才能換一石米。但是不可否認,洪武初年寶鈔對於修水利穩定天下功不可沒。為了咱們的寶鈔,光是準備就將近十年,這十年裏麵朕和陽弟兩個人捋順了全國的錢莊銀號,也找了不少失敗的原因,所以製定了規則,明確了責任,對寶鈔的發行運作回收都有準備,也會有各自的衙門來承擔職責。這次會避免明朝寶鈔超發多印的局麵。”


    張廷玉對此很悲觀,使用金銀銅做貨幣是幾千年來久經篩選的結果,他覺得如今國勢日隆,這麽一折騰極有可能會讓朝廷由盛轉衰引起社會動蕩,就極力勸阻弘暉不要發行寶鈔。


    和他一樣想法的還有很多人,都是朝廷重臣,包括鄂爾泰。鄂爾泰也出聲勸阻弘暉:“皇上英明神武,自然不會多發寶鈔,那前明的寶鈔還用到了英宗時候呢。怕就怕後麵的主子爺被奸人蠱惑多發寶鈔,那個時候……”那場麵一發不可收拾。


    弘暉的話說得很直白:“那個時候他被百姓唾罵甚至丟了江山也是活該!朕對得起祖宗教好兒子就夠了,別的也辦不了了。”


    他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看來是打定了主意。但是這一群大臣也不會輕易退卻,於是雍正朝的幾位重臣聯名上書阻止這件事。


    鄂爾泰、張廷玉、班第、索柱、豐盛額、莽鵠立、納延泰及海望等人打頭,各部官員跟上,朝廷裏麵四品以上官員都分著署名。除此以外,宗室裏麵也紛紛反對,以十六阿哥打頭,紛紛勸弘暉放棄發行寶鈔,這些人除了跑去請老六阿哥出麵勸阻侄兒外,又跑到十四阿哥家求烏雅氏,老太太煩的帶著十四兩口子直接去南苑住了。


    有人反對就有人讚成,最旗幟鮮明讚成的就是弘陽和舒宜爾哈。弘陽甚至已經把雕版都準備好了,專門在寶泉局下麵掛了一個司負責設計,又專門建造了一處印刷坊,找身家清白的人印刷。弘陽作為第一任朝廷錢莊的掌門人,對這件事最積極,簡直是兢兢業業,吃住都在衙門,生平第一次這麽積極。


    吵吵嚷嚷過了大半個月,頂著反對聲,二月二龍抬頭這天發行新幣“利貞寶鈔”,銅板和白銀將來未來的十五年內逐-->>


    漸停止使用。給了這一個漫長的過程就是妥協的結果,朝廷重臣認為把磨合時間拉長,還可以看勢頭不對的時候穩住場麵及時更換回白銀。


    這讓弘暉很感慨,他和百歲說:“要是朝廷是一處屋子,朕這個主人很愛護的時候,他們恨不得把牆腳挖了屋頂拆了把瓦片磚頭弄自家去。可是當朕要拆這房子的時候,他們又哭著喊著不願意。真是奇也怪哉!”


    百歲說:“多簡單啊!房子不倒,他們還能天天弄點瓦片磚頭。房子倒了,他們還去那兒弄好處?您可別覺得他們都是好心,嘴


    ()上說著忠君愛民,心裏想著名利子孫。”


    弘暉笑著點頭:“你說的有道理。”


    農曆二月二這天的傍晚,天上的星星出現後,能看到青龍的龍角也就是二十八星宿的角宿大放光華,這一天被稱為龍抬頭。


    晚上弘暉摸著發行麵值最大的寶鈔,感受上麵凹凸不平的質感,看著套色圖案一條張牙舞爪凶相畢露的飛龍,他自己心裏也有些不踏實。但是這一步是必須走的,金銀固然好用,但是也走到了盡頭,對商貿已經有嚴重的束縛。


    而這個時候境外的黃金白銀開始受到管製,兌匯這個詞開始被使用,主管這一項的是重新出山的舒宜爾哈,她自己都知道這是她最後一次機會了。如果再失敗,她沒了東山再起的機會,而且年齡也不允許她再有翻盤的機會,畢竟新一代在成長,他們更大膽,視野更廣闊,精力更旺盛。


    就在京城裏麵一群權貴哀嚎的時候,也有不少人說要是勇憲親王在必能阻止皇上一意孤行,然而這也就是說說而已,因為海棠畢竟在千裏之外,對京城的事兒注定了鞭長莫及。


    此時她就在青海,每次來都能發現這裏的事情千頭萬緒,件件都讓人撓頭。還不能不處理,可是每次處理都免不了要罵罵咧咧,一天下來能把自己氣個半死。


    相比較而言,安康就很快樂,她帶著人喬裝打扮混在城裏出沒在各種市場,每天都買回來一堆破爛。


    海棠之所以沒帶著她見本地的官員是因為想培養她處理事情很容易,這丫頭也聰明,學過之後第二遍做得很好,讓她看看西北的風土人情卻是機會難得。


    西北民風彪悍,比軟綿綿的江南和慢吞吞的京城更顯威武陽剛。事實證明安康也確實喜歡這裏,每天回來都興致勃勃,還跟著雜七雜八地學了很多語言。


    二月二這一天海棠回來得晚,安康打著哈欠在寫信,看到海棠就扔下筆去扶著她。


    “祖母,慢點。”


    “嗯,最近有什麽感受啊?”


    “感受?沒什麽感受。”


    海棠不想評價孫女愚鈍,最起碼夠坦誠。就說:“沒感受就行,坐吧,等會兒一起吃飯。”


    “嗯。”


    “這幾天在外麵都遇到什麽好玩的事兒了?”


    “還真的有!我碰到一夥賣假古董的,他們就是把品相不怎麽好的玉器給做舊,然後當古董賣出去。我跟著他們的人混熟了,還白得了一隻手鐲呢,我拿來給您看看。”


    海棠看了看這鐲子,這是棉裏切出個鐲子啊!算是玉的部分也就指甲蓋大,過不幾天肯定跑水成石頭。


    海棠就問:“你跟著他們混在一起,覺得哪裏好玩兒啊?”


    “和他們躲官兵很好玩兒啊!祖母,你別小看他們,這裏麵是講策略講兵法的。”


    海棠點點頭:“嗯,以小見大,還算不錯,這幾天沒浪費,回頭給我寫一篇感悟來,我看完給你阿瑪看。”


    “您給瑪法看都別給阿瑪看,我阿瑪肯定罵我。我過幾天再給您


    ,我明兒還去呢,我們約好了明天一起戲耍那些衙役。()”


    睭?虎?靟奲????彎??拏??????葶???膍?皍?????敧げ????襎杢?


    ?豛涙?睭?抖偛?鱮?虎n?衭?敧???襛??????澕偛?拏?潰??虎???


    睭??“慷??5[()]5『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安康答應了一聲,把鐲子放在枕頭下,說:“我想象裏麵是個小天地,有很多小人在裏麵耕田種地,甚至還會征戰廝殺,這是不是就是須彌芥子的說法?”


    “嗯,是吧。”海棠說道:“對這個我不了解。芥子納須彌……好像佛家有這種說法。”


    “我以為您很懂,”安康蓋好被子閉上眼睛說:“都覺得您無所不能,十分強大。”


    海棠笑起來:“不是,我沒到你說的那樣強大,你長大就會發現,很多事想辦卻辦不成。史書上有很多人物明明很聰明,卻辦了很多蠢事,其實這和身不由己有關,處在那個位置上有諸多掣肘,想要辦成一件事很難,所以在左右互搏的時候事情就辦得蠢蠢的。”


    安康沒說話,海棠也沒在意,以為安康聽懂了。實際上安康也聽懂了,但是安康也年輕,她沒有對這些道理有太深刻的印象,畢竟是經曆得少。


    而安康也在反思,別人都感慨入寶山空手歸,明明祖母是寶山,自己就在寶山裏住著,為什麽還常常覺得自己沒得到什麽寶物呢?哪怕祖母都把寶物塞自己手上了,還是有種抓不住的感覺。


    是不是自己本來就沒這層慧根呢?!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為雍正妹妹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則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則美並收藏成為雍正妹妹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