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宮城,乾陽宮。
嘉昭帝的禦案上似乎永遠堆著看不完的奏章,大周曆代君王之中,要以勤政而論,隻怕很少有君主能超過他。
可能是過於殫精竭慮的原因,嘉昭帝隻不過四十之齡,卻已兩鬢星白,眉頭眼角總免不了一絲疲倦之意。
此刻內閣大學士蔡襄、忠靖侯史鼎、兵部尚書顧延魁等,領了皇帝的口諭,聯袂進入乾陽宮議事。
嘉昭帝看了眼三位大臣,對郭霖說道:“郭霖,給三位卿家賜座。”
蔡襄等人連忙謝恩,等他們三位坐定,嘉昭帝卻並沒說話,還是專心看一本奏本,乾陽宮中一片沉靜。
嘉昭帝手中的奏本,是今天賈琮剛遞進宮中的。
本來他不過是從六品官職,是沒有給皇帝上奏本的資格,有事上奏也需部衙主官轉奏。
但他在金陵時建有功勳,被嘉昭帝特賜了直奏之權,這才能直接向皇帝上本。
一旁的郭霖接過賈琮的奏本,轉交給顧延魁。
先不說這奏本的內容,就這“卷麵成績”已是滿分……。
這麽長的時間沒在神京,而副監劉氏振雖精通火器營造,但在做官上卻沒有太多城府,保不齊會被人趁虛而入。
此時,嘉昭帝已將奏本看了一遍,注意力回到奏本上其中一段:
自五軍火槍營揚威遼鎮,世人矚目,道路紛傳,傾讚之士不絕,叵測之徒難免。
自己即將跟隨去九邊巡視,少則三月,多則半年。
太上皇就是個酷愛書法之人,本身也有不淺的書法造詣,不然他也不會將賈琮那幅手書心經,視同拱璧。
自從那日發生賈薔意圖謀取火器坊差事,且背後還與賈赦有關聯,賈琮便感覺到其中隱含的風險。
到時火器工坊人流品雜,出了什麽不測之事,不僅難以收場,自己這個正監也難逃牽連。
臣祈聖上,凡入火器監之士,必為精通格物之法;凡入火器坊之人,必為可參火器之術。
……
……
顧愛卿可以一觀,看是否還有未盡之意。”
所以在賈薔之事發生第二天,他便防微杜漸,給嘉昭帝上了專事奏本,對火器監和火器工坊人員遴選做了闡述。
火器營造之技,嚴守秘辛,方免資敵之憂,非聖諭恩準者,一律不入火器坊,違者以重罪處之……。
所以他每次看賈琮的奏本,總是那麽一種賞心悅目。
以此行事,於火器之業,有庸碌充斥之危;以此成風,於軍國要務,有頹廢泄密之憂。
非此二類者,皆虛應其事,難勝其責,易生叵測之患。
嘉昭帝自小受父皇影響,對書法之道也頗有偏好。
單單這手筆書,清俊曠逸,韻致叢生,已入宗匠之境,確實是太過出眾了。
官員勳貴,勾連轉勢,隱推故舊,其勢不絕。
嘉昭帝說道:“賈琮給朕上本,言火器監與火器坊用人遴選之法,頗有些道理。
賈琮的火器司雖然掛在工部之下,但火器司事務與工部公務完全沒有交合。
倒是和兵部最近的戰事關聯極大,而且賈琮如今還在兵部觀戰,又掛了九省統製參讚的位置。
兵部尚書、九省統製顧延魁,才算是賈琮真正的上官。
這也是嘉昭帝把賈琮的奏本,交顧延魁瀏覽,並征詢意見的原因。
顧延魁躬身接過奏本,仔細看了一遍,說道:“聖上,賈琮所上奏本,臣覺得言之有理。
不管是火器司,還是火器作坊,都為研究和營造之業。
且火器之物,嚴守秘辛,更是軍國要事,火器司也不需多餘的官場權衡虛應之道,這與其他官衙大有不同。
賈琮言隻入格物與營造之才,這是為杜絕人浮於事,虛耗人力,乃大善之法,甚至可以推演到其他官衙。”
又說道:”臣還聽說,自五軍火器兵在遼東大展聲威,常有官員向賈琮邀宴和請托,推薦親舊入火器監和工坊。
不過都被賈琮回絕了,所以他才會上奏特言其事。”
嘉昭帝聽了這話臉色微微一沉,他是個務實厭虛的性子,最聽不得官員推位引官之事。
原先火器司剛成立時,幾乎無人關注,如今剛出了些名頭,就有人想著來摘桃子了,各種想法都出來了……。
朝堂上那些官員,勾連結勢,擅權貪利,任用唯親,當真是一點空隙都不放過。
“蔡愛卿,讓內閣侍詔按此奏本,擬定昭告,發各部官衙傳閱,讓他們幹好自己差事,少行粥官鑽營之事!”
蔡襄連忙應道:“臣領旨。”
顧延魁剛毅忠直,忠靖侯史鼎也是武將的性子,隻有蔡襄是文官中的佼佼者,心思一貫縝密機敏。
他看出賈琮這篇奏本,言辭懇切,說理透徹,抑揚頓挫,但背後的含義卻有些不簡單。
雖然說的是火器監和火器作坊的用人之法。
其實是借聖上之手,將朝堂官員意圖染指火器司的企圖完全斬斷!
隻用格物和營造之才,如今朝堂還有誰比賈琮更熟悉這些,這取人的標準,還不是他賈琮自己說了算。
另外上了這份奏本,多少也有把醜話說在前頭之意,為自己洗脫幹係之想。
如果聖上或朝中官員不按此法,隨意在火器司和作坊安插人員,鬧出事情就與他賈琮無關了。
這少年也就和自己三子一樣的年齡,卻已有這麽精深老辣的官場伎倆,實在有些匪夷所思,後生可畏!
……
嘉昭帝又問道:“顧愛卿,眼下火器工坊營造之事進展如何?”
顧延魁回道:“啟稟聖上,賈監正每日都會和臣通報進度,五百支改造型魯密銃已全部完工。
三千顆瓷雷也完成大部,隻需五天時間就能完成尾數,昨日兩尊佛朗機炮已運抵火器工坊。
其餘八尊佛朗機炮正在海途轉運登州,臣奉聖上令諭,本月二十日啟程巡邊,諸般籌備事宜都已落實。”
“朕聞火器兵雖在遼東建功,但也折損不少人,史愛卿從五軍火器營中再選調五百人,征調入遼東換防補充……。”
……
自從內閣發出火器監遴選幹員昭告,幾乎是給火器監和火器作坊戴上了保護傘。
朝堂上那些生出覬覦和安插之心的舉動,被完完全全的屏蔽掉。
各部官員自然能看出其中的含義,此昭告一發,火器監和工坊,將牢牢掌控在那個少年手中。
而賈琮看到那份昭告的內容,很大部分都來自自己那份奏本,知道自己的目的已達到,也為以後免去了許多後患。
又特意和劉士振予以說明,讓他在自己去遼東期間,諸事小心處置。
而根據行程籌算,他會比九省統製顧延魁提前幾日北上,先去登州接收海運的佛朗機炮。
然後從登州走海路直上旅順,再陸路至遼東鎮與顧延魁匯合。
(本章完)
嘉昭帝的禦案上似乎永遠堆著看不完的奏章,大周曆代君王之中,要以勤政而論,隻怕很少有君主能超過他。
可能是過於殫精竭慮的原因,嘉昭帝隻不過四十之齡,卻已兩鬢星白,眉頭眼角總免不了一絲疲倦之意。
此刻內閣大學士蔡襄、忠靖侯史鼎、兵部尚書顧延魁等,領了皇帝的口諭,聯袂進入乾陽宮議事。
嘉昭帝看了眼三位大臣,對郭霖說道:“郭霖,給三位卿家賜座。”
蔡襄等人連忙謝恩,等他們三位坐定,嘉昭帝卻並沒說話,還是專心看一本奏本,乾陽宮中一片沉靜。
嘉昭帝手中的奏本,是今天賈琮剛遞進宮中的。
本來他不過是從六品官職,是沒有給皇帝上奏本的資格,有事上奏也需部衙主官轉奏。
但他在金陵時建有功勳,被嘉昭帝特賜了直奏之權,這才能直接向皇帝上本。
一旁的郭霖接過賈琮的奏本,轉交給顧延魁。
先不說這奏本的內容,就這“卷麵成績”已是滿分……。
這麽長的時間沒在神京,而副監劉氏振雖精通火器營造,但在做官上卻沒有太多城府,保不齊會被人趁虛而入。
此時,嘉昭帝已將奏本看了一遍,注意力回到奏本上其中一段:
自五軍火槍營揚威遼鎮,世人矚目,道路紛傳,傾讚之士不絕,叵測之徒難免。
自己即將跟隨去九邊巡視,少則三月,多則半年。
太上皇就是個酷愛書法之人,本身也有不淺的書法造詣,不然他也不會將賈琮那幅手書心經,視同拱璧。
自從那日發生賈薔意圖謀取火器坊差事,且背後還與賈赦有關聯,賈琮便感覺到其中隱含的風險。
到時火器工坊人流品雜,出了什麽不測之事,不僅難以收場,自己這個正監也難逃牽連。
臣祈聖上,凡入火器監之士,必為精通格物之法;凡入火器坊之人,必為可參火器之術。
……
……
顧愛卿可以一觀,看是否還有未盡之意。”
所以在賈薔之事發生第二天,他便防微杜漸,給嘉昭帝上了專事奏本,對火器監和火器工坊人員遴選做了闡述。
火器營造之技,嚴守秘辛,方免資敵之憂,非聖諭恩準者,一律不入火器坊,違者以重罪處之……。
所以他每次看賈琮的奏本,總是那麽一種賞心悅目。
以此行事,於火器之業,有庸碌充斥之危;以此成風,於軍國要務,有頹廢泄密之憂。
非此二類者,皆虛應其事,難勝其責,易生叵測之患。
嘉昭帝自小受父皇影響,對書法之道也頗有偏好。
單單這手筆書,清俊曠逸,韻致叢生,已入宗匠之境,確實是太過出眾了。
官員勳貴,勾連轉勢,隱推故舊,其勢不絕。
嘉昭帝說道:“賈琮給朕上本,言火器監與火器坊用人遴選之法,頗有些道理。
賈琮的火器司雖然掛在工部之下,但火器司事務與工部公務完全沒有交合。
倒是和兵部最近的戰事關聯極大,而且賈琮如今還在兵部觀戰,又掛了九省統製參讚的位置。
兵部尚書、九省統製顧延魁,才算是賈琮真正的上官。
這也是嘉昭帝把賈琮的奏本,交顧延魁瀏覽,並征詢意見的原因。
顧延魁躬身接過奏本,仔細看了一遍,說道:“聖上,賈琮所上奏本,臣覺得言之有理。
不管是火器司,還是火器作坊,都為研究和營造之業。
且火器之物,嚴守秘辛,更是軍國要事,火器司也不需多餘的官場權衡虛應之道,這與其他官衙大有不同。
賈琮言隻入格物與營造之才,這是為杜絕人浮於事,虛耗人力,乃大善之法,甚至可以推演到其他官衙。”
又說道:”臣還聽說,自五軍火器兵在遼東大展聲威,常有官員向賈琮邀宴和請托,推薦親舊入火器監和工坊。
不過都被賈琮回絕了,所以他才會上奏特言其事。”
嘉昭帝聽了這話臉色微微一沉,他是個務實厭虛的性子,最聽不得官員推位引官之事。
原先火器司剛成立時,幾乎無人關注,如今剛出了些名頭,就有人想著來摘桃子了,各種想法都出來了……。
朝堂上那些官員,勾連結勢,擅權貪利,任用唯親,當真是一點空隙都不放過。
“蔡愛卿,讓內閣侍詔按此奏本,擬定昭告,發各部官衙傳閱,讓他們幹好自己差事,少行粥官鑽營之事!”
蔡襄連忙應道:“臣領旨。”
顧延魁剛毅忠直,忠靖侯史鼎也是武將的性子,隻有蔡襄是文官中的佼佼者,心思一貫縝密機敏。
他看出賈琮這篇奏本,言辭懇切,說理透徹,抑揚頓挫,但背後的含義卻有些不簡單。
雖然說的是火器監和火器作坊的用人之法。
其實是借聖上之手,將朝堂官員意圖染指火器司的企圖完全斬斷!
隻用格物和營造之才,如今朝堂還有誰比賈琮更熟悉這些,這取人的標準,還不是他賈琮自己說了算。
另外上了這份奏本,多少也有把醜話說在前頭之意,為自己洗脫幹係之想。
如果聖上或朝中官員不按此法,隨意在火器司和作坊安插人員,鬧出事情就與他賈琮無關了。
這少年也就和自己三子一樣的年齡,卻已有這麽精深老辣的官場伎倆,實在有些匪夷所思,後生可畏!
……
嘉昭帝又問道:“顧愛卿,眼下火器工坊營造之事進展如何?”
顧延魁回道:“啟稟聖上,賈監正每日都會和臣通報進度,五百支改造型魯密銃已全部完工。
三千顆瓷雷也完成大部,隻需五天時間就能完成尾數,昨日兩尊佛朗機炮已運抵火器工坊。
其餘八尊佛朗機炮正在海途轉運登州,臣奉聖上令諭,本月二十日啟程巡邊,諸般籌備事宜都已落實。”
“朕聞火器兵雖在遼東建功,但也折損不少人,史愛卿從五軍火器營中再選調五百人,征調入遼東換防補充……。”
……
自從內閣發出火器監遴選幹員昭告,幾乎是給火器監和火器作坊戴上了保護傘。
朝堂上那些生出覬覦和安插之心的舉動,被完完全全的屏蔽掉。
各部官員自然能看出其中的含義,此昭告一發,火器監和工坊,將牢牢掌控在那個少年手中。
而賈琮看到那份昭告的內容,很大部分都來自自己那份奏本,知道自己的目的已達到,也為以後免去了許多後患。
又特意和劉士振予以說明,讓他在自己去遼東期間,諸事小心處置。
而根據行程籌算,他會比九省統製顧延魁提前幾日北上,先去登州接收海運的佛朗機炮。
然後從登州走海路直上旅順,再陸路至遼東鎮與顧延魁匯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