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見月在抱素樓回來當日,左邊小腿受了傷。


    緣故是她晚間練劍,不慎踢在翠竹杆上,因力道足,衝勢猛,便有些微骨裂,皮下也積了淤青。


    故而近來一段時間,行動多有不便,每日晨起的練劍便改成了練字。


    一手漂亮的隸書。


    竹簡上一字一句現形。


    ——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


    入伏出伏漸轉秋,陛下的病情控製住,江見月便也不再成日去佛堂,身上辛辣燭香退去。博山爐中重點雞舌香,縷縷彌散,嫋嫋升起。


    微辛,回甘。


    阿燦見她寫了兩卷停筆揉腕,遂上來扶她挪去榻畔休憩。然後去傳等在偏廳的兩位醫官,齊若明和方桐。


    “姑姑,可否讓孩子就在這院中塗鴉,他揀根樹枝能玩半日不出聲。若是屋中幹坐,時辰久了又要尋微臣,今日微臣仍需給殿下針灸,恐擾了殿下。”


    “旁處還好說,書房院落是殿下最看重的地方,從無旁人亂入。”阿燦回絕了對方的話,“還是婢子給您看顧著,方太醫安心便是!”


    靠榻臨窗,江見月本闔目練習聽聲辨音,不讓自己懶散。於是偏廳門口太醫令與掌事的話便盡數落在她耳中。


    太醫令方桐,擅筋骨一科,這是第四回入她府中。


    當日她受傷後,已是日暮時分,宮門上禁。齊若明過來看後,再次薦了他。


    江見月原是想有些自己的人手的,特別是太醫署這等特殊的地方。但也不敢貿用,去歲時齊若明提及,她便讓陸青暗裏查了他底細。


    方桐是元豐年間帶著妻子從雍州逃荒而來,至今還是租賃而居。幸有一手醫術得人指路,拚盡所有捐官得了個一百石的太醫令,本想憑手藝一飛衝天。奈何數年過去,並無半點升遷。


    五年前妻子誕下子嗣後,就更加升職無望了。


    因為發妻王氏得了癲癇一直纏綿病榻。發病時不是自傷,便是傷人。所以方桐從不在宮中值夜,亦是很少接診,盡可能留在家中陪伴妻兒。這兩年孩子漸大,租賃費用上漲,王氏又越發需要用藥,處處要銀子,他方開始外出接診。


    太醫署的醫官在外接診,是有限度的,隻能給四百石及以上官員和有爵位的權貴看診。


    然這部分人,是不會尋方桐這般麻煩的醫官的。妻子發病,他得綁住她,然後帶著牙牙學語的孩子一同上門。縱是頭一回王氏安好,他能獨自出診,難保下回又發病,問診心神不寧;若他出不來,便要累人家更換醫官。


    是故,他根本接不到診。


    是故,他看中了新開府不受寵,備受欺淩的端清公主。


    欲以搏萬一。


    方桐頭一回來,江見月疼痛難忍,府中亂成一團,便也無人計較他帶著孩子。


    第二第三回當是王氏安好,他沒帶孩子出來。


    今日,顯然王氏又發病了。


    江見月睜眼看去,見窗外院中,一個男童握著一根樹枝在地上塗寫。奈何這公主書房地段,都是白玉石階,除了左右兩片竹林占著泥土,再無土塊處。


    竹林幽深,掩去男孩大半身子,隻露出半個小腦袋,一截握枯枝的手。


    公主的目光在他手上停滯。


    拇、食二指握在枝上,中指托枝,無名指和小指向掌心微曲。這是典型的“單苞”執筆法。


    稚子哪是塗鴉,分明是在寫字。


    他抬起雙眸,看向側前方石碑,複又低頭書寫。這會目光忽碰上公主視線,隻匆忙垂首避開。


    “讓他待著吧。”江見月隔窗吩咐。


    方桐聞言,趕忙拱手道謝,與齊若明一道穿廊入殿。


    齊若明把脈畢,道是一切如常,按照原來方子根據時節微調便好。


    阿燦有些不放心,“不需要再用些藕湯養脾胃嗎?”


    “那不是尋常養生湯,適量最好。”齊若明收起搭在公主腕間的帕子,“當日公主是受了毒蛇驚嚇,方又發病,起高燒、胃絞痛。但前後不過三兩日,距今都月餘了,脈象很是平穩。”


    “三日一請脈,姑姑都問幾次了。”江見月嗔她。


    “蘇大人初六入府用膳,專門叮囑,他接下來公務需要忙上一陣,有段時日不來,讓婢子照顧好殿下。”


    論起蘇彥,江見月心頭陡生一層痛意。


    他新傷舊痕,眼下又公務纏身不得休整。聞他八月初七起住在了未央宮禁中的府衙內,連日嚴審一批被舉報的官員。


    至今二十餘日,她便也不再聽到馬車經過時的風鐸聲。


    前頭她向齊若明打聽過蘇彥的傷勢。


    然齊若明並不知道蘇彥受傷了,猜測他許是用的自己的醫官,沒有驚動太醫署。


    江見月便未再多言。


    哪怕因舊疾發作加之腿傷,蘇彥隔三差五過來看她,她也沒再多問。


    蘇彥說他是審犯人的時候不小心受的傷。


    意思無非兩種,他給犯人用刑時傷到了自己,或者是犯人襲擊了他。然無論哪一種,他都在說謊。


    雖然當日抱素樓中隻看了一眼,但江見月看得清楚,一處愈合的舊傷乃箭傷,裂開的新傷是劍傷。


    弓箭和長劍,刑獄中是沒有的。


    蘇彥不告訴她,多來是怕她擔心,亦或者告訴了也無甚用處。


    確實,如今時下,她能幫他什麽呢?


    她不給他添麻煩,不累他分心神,便是最好的助力了。


    譬如自己緣何日落時分還練劍,原也不是因為翻到了一本劍譜手癢比劃,再比如突發的舊疾也非因毒蛇陰影之故。


    實乃皆為一處原因:被那日江仝的話語刺激。


    揮劍是一時情急的宣泄,發病是被錯了計劃的惶恐。


    這些同樣也不必宣之於口,說來除了讓人徒添憂心,再無旁的。


    養生靜心的日子,她同湯令官學做了湯膳,每日讓人送去蘇彥處。還寫兩句話附在竹簡上一道送去,端的是尊師重道。


    她其實沒有做膳的天賦,但是蘇彥用得很有滋味,從回應的竹簡可以看出。


    她很開心。


    蘇彥愛喝烏雞湯,她便做得多一點。她發現自己也喜歡做這湯,大抵是因為裏頭有一味配菜幹桂圓。


    每回剝桂圓時,她都心情舒暢。


    幹脆的表殼一拍即碎,然後用銀釵尖頭在果肉上一點點挑出碎片,最後剖開果肉,把核去了。


    湯令官與她說,其實可以力氣小些,捏開一道縫,表殼就不會紮到果肉中。


    她定定看著湯令官。


    湯令官伏身跪首,“微臣隻是怕傷了殿下的玉手。”


    她又拿起一個桂圓,一掌拍下,“孤喜歡!”


    *


    殿內齊若明退下,在一旁寫方子。


    方桐上前查驗公主的腿傷,然後施針化瘀,逼的她一頭薄汗,緊咬軟木,但也不過一刻鍾。後續半個時辰,則是暖流湧在筋脈中,足下微燙,淤血淡下一層,整個人舒適許多。


    “殿下恢複的不錯,待第五次針灸後,微臣再調方。”


    “有勞。”小公主示意掌事送上賞金。


    又是一碟子金花生,正好一金之數。


    一金,於公主府不算什麽,但是一個一百石官員近一年的俸祿。


    方桐來了四回,回回如此。他雖需銀錢,但實在太多了,這回再不敢受。


    小公主又看了眼竹林旁的男童,手中竟已換了截樹枝,這回不需抬頭,隻埋首速寫。一時也未多言,抽來榻畔案幾兩卷竹簡,又將一副筆墨摞在上頭,讓阿燦捧與方桐。


    “下回來時,讓你家小郎君讀給孤聽,給孤解悶。若有字詞不識,勾畫圈記,不讀便可,不許亂讀。”


    兩句話,道盡幾重意。


    公主府要用他的,有下回。


    他還能帶孩子來。


    他的孩子還能近公主身側,給公主讀書。


    不,勾畫圈記,是得公主指點。


    高瘦佝僂的男人,唇口張合了數次沒能吐話,最後隻一拱手,奔出殿外抱來孩子,父子兩砰砰朝公主磕頭。


    江見月揮手讓他們退去。


    抬眼的一瞬,她看到兩鬢早霜的男人通紅的眼裏滾著好大的淚,看到小男孩盯著書簡的雙眸閃閃發光。


    她目送父子遠去,忽想起江懷懋。


    受傷這段時間裏,他來看過她一回,初時也憐她吃了苦頭,好言安慰了幾句。後閑話聊起江仝,道他也不怎麽安康,亦是被那蛇嚇得高燒反複,數日方好。


    江懷懋最後道,“你乃長姐,要為弟弟們做榜樣。所謂君子不利於危牆,捕蛇這種事縱你在行,也莫宣之於口,免你手足有樣學樣,徒增危險。”


    江見月道,“兒臣未曾說過。”


    江懷懋便有些動氣,正欲發作,被蘇彥擋下來。


    蘇彥道,“是臣不好,教授安王殿下時,無意提及公主自學捕蛇一事,本是想說公主自學刻苦,不想安王殿下記了前半截,反遺了後半處。”


    她望向蘇彥。


    他從不拿她同人作比較,更不會拿她說教。


    蘇彥衝她微笑。


    他笑起來溫柔又好看。


    江見月也笑了,攤開竹簡書寫:方家小兒,揀枝練字。皎皎贈筆墨與他,分書簡共享,父泣兒笑,甚悅。皎皎亦悅。


    午膳時分,同湯膳一道,讓人送去宮中給蘇彥。


    *


    這日送的又是一盅桂圓烏雞湯。


    最開始的幾日,禦史台膳堂內,諸官見公主府的掌事捧膳而來,個個都很羨慕,畢竟小廚房做出的膳食要比光祿寺統一烹飪的精致許多。


    然所有人都記得,頭一頓,身為世家禮儀典範的貴公子,一勺湯入口便直接嘔吐出聲,都來不及掩袖避過。第二日,乃小勺慢飲,足足用了小半時辰,歎氣聲聲,又破了“食無聲”的禮儀。第三日,一飲而盡,額滲虛汗。


    此後,每回公主府送膳來,同僚都甚同情他。


    蘇彥坐在正座,似笑非笑搖著扇子。


    然忘了是哪一日,公主府送來的膳食晚了些,蘇彥竟開口問“今日無湯”?


    諸人以為他是慶幸。待湯至,且都為他哀歎時,卻見長官一下神色舒緩,雖未及時飲用,卻觀湯許久,眉眼歡暢。


    至此每日,蘇彥在膳點都等那盞湯,隻是麵容時悅時歎。


    諸人不解其味,因為按其侍者抱石的描述,公主府的湯,該去腥氣的依舊腥氣,該掩薑片辛辣的依舊辛辣。


    唯有蘇彥自己知道,他盼湯並非因其味。


    起初是不忍推辭小姑娘一份好意,便迫使自己尋個能歡愉受之之處。因每日湯色不同,他很快尋到了安慰點。


    油膩的蹄花湯勝過薑辣的老鴨湯,薑辣的老鴨湯又比腥氣的鯽魚湯好入口些,而腥氣的鯽魚湯總能勝過兩分血氣濃鬱的鴿子湯。


    是故他隻會在收到鴿子湯時哀怨一會,其餘都很欣慰。


    何況,小姑娘還是體量他的,烏雞湯出現的次數總也多些。


    而不多時,他又尋出一個趣味點。


    ——猜這日是哪種湯。


    猜對了便手抄一卷書送給小姑娘,猜錯了便在竹簡回應“沒默契”。


    公主急的不行,竹簡曰:此法有漏洞,師父不想抄時便作猜錯,無可證明。


    蘇彥回:嗟乎!三年師徒,徒不信師,非徒之過,乃師之敗矣。


    後收公主竹簡兩支,一支上繪少女素衣脫簪,杏眼落淚;一支繪女童垂首扯人袖,袖生褶皺。


    蘇彥很高興。


    他總願哄著她,盼她有一刻鮮活模樣。


    而這日的書簡,他更是反複看。


    後回書:皎皎昔言,得師之教誨與愛意,乃最大幸事,必以報之。然今日皎皎贈書受人,傳承之,比報師恩更有意義。師樂皎皎之樂爾,得徒如月,師之幸。


    若說這日還有何處不順,大抵依舊是因為小公主。


    蘇彥擱筆用湯,雞肉過柴自不用,但尚能嚐出湯水中一點桂圓醇香鮮甜的味道,於是揀了桂圓來吃。


    八顆桂圓,有兩顆肉中嵌入了碎殼。


    他掩口吐在食碟中,心道,“白誇了,半點經不起表揚!須理氣戒躁!”


    正值外頭黃門唱喏,鑾駕駕臨。


    蘇彥起身接駕。


    午後陽光照在玉黃果肉上,半片果殼嵌入。


    細看,似並刀剖體,望之生寒。


    而這個時刻,公主府中亦發生了一件讓人望之生寒事。


    本是微末小事。


    午膳後未幾,少府處送來重陽節的孝敬,自有千金難買的鱸魚。


    阿燦過來問公主,是做成魚生送給安王,還是把直接把新鮮的鱸魚送去。聞今年鱸魚不多,入秋後恐供不上了,飛翔殿已經開始存儲冷凍的鱸魚。


    江見月有些出神,半晌沒頭沒腦道了句“拎來我看看。”


    魚桶放在她榻邊,她撥了支發簪在水裏逗魚,阿燦見她玩得高興,隻當她實在無聊解悶遂也由她玩樂,自己領人在外頭候命。


    後至歇晌的時辰,阿燦過來服侍她,順道叫了湯令官處的侍者過來拿魚,免生腥氣。她先入的殿,扶過小公主,卻在無意轉眸瞥過魚桶一瞬,發出一聲尖叫。


    “婢子萬死!”阿燦喘息扶翁公主,不忍再看魚桶,隻蹙眉道,“這魚如何這樣了?”


    “孤手腳不便,今日殺魚不利索。”小公主回得自然,還不忘囑咐,“一會讓湯令官做成魚茸吧。好好做,阿弟也愛吃。”


    阿燦頷首,心有餘悸,再不敢看一眼那觸目驚心的景象。


    桶中兩條鱸魚,全身被戳得千瘡百孔,皮鱗逆脫,肉爛骨斷,翻出白森森一雙魚目,浸在血淋淋一汪濁水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見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裏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裏話並收藏見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