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樣的作品才能被稱之為是一部好的作品?


    準確點講,什麽樣的作品才能被稱之為是一部通俗易懂的作品?


    不管是下裏巴人還是陽春白雪,不管是曲高和寡還是如沐春風,總而言之,它就隻能是有一個要求——


    那就是要能讓人看得下去!


    自從《三毛流浪記》在《大公報》上發售以來,《大公報·兒童專欄》的每期銷量一度從最開始的十萬冊,增長至——


    十五萬冊。


    二十萬冊。


    二十五萬冊。


    現如今,兩個月時間過去,《大公報·兒童專欄》基本每期的銷量都穩定在三十萬冊左右,在連載至劇情高潮的時候,甚至一度會突破到三十五萬冊?


    這,放眼信息時代興起,傳統紙質傳媒沒落的年代,簡直就史無前例!


    《大公報·兒童專欄》這樣的雜誌不同於《青春前言》這樣的青少年讀物,首先它連載的就不是什麽通俗之類的故事,就算是《大公報》特意開設出來的這一分欄《兒童專欄》,但凡在《兒童專欄》上發表的作品,它們都具有一定共同的特性——


    時代性。


    教育性。


    在閱讀完雜誌連載的故事之後,能引發人的思考以及深思。


    《兒童專欄》本來就屬於是小眾賽道,它針對的本來就是3到9歲的低幼齡小孩,在這種小眾賽道之中,還能做到每期銷量穩定在三十萬冊左右,這在如今紙媒衰落的年代——


    真的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跡!


    原本,由於《三毛流浪記》之中描繪的情節過於現實,這令得《三毛》遭受到了廣大家長的聯名抵製。


    打架鬥毆。


    坑蒙拐騙。


    圍繞在主角【三毛】身邊的流浪小孩,為了在舊社會時代下生存下去,做出類似於搶劫、偷盜、霸淩、欺詐、好勇鬥狠等等這之類的違法行徑,簡直就可以稱得上是無所不用其極。


    正所謂——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在《三毛流浪記》之中,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的孩子普遍沒落得什麽好下場。低穀時幫助三毛的車夫,心懷善意的寄宿家庭,好心收留一群流浪孩子的印刷廠老板,最終都倒在了舊時代宛若吃人猛獸一般的洪流之中。


    反倒是那些坑蒙拐騙,壞事做盡的舊黨殘孽——


    他們反倒是富得流油,過得一個比一個好?


    也正是這些和主流價值觀完全相悖的負麵劇情,遭到了家長的聯名抵製:


    “從小就讓孩子們去偷,去搶?這算什麽兒童期刊?我家子涵要是被這些壞孩子教壞了怎麽辦?”


    “爭強好勝,好勇鬥狠孩子們要是也學著這些壞孩子打架,這不純純得把孩子帶歪?”


    “想要不被別人欺負,那你就隻有變得比它們更凶,更狠.這宣揚的是什麽思想?這種漫畫書孩子們真能看?”


    “都是三毛惹的禍!我家宇航看了這《三毛流浪記》,難受得整整三天沒能吃得下飯.”


    作為一部和主流社會價值觀完全相悖的兒童教育類讀物。


    一開始,《三毛流浪記》的出現,的確是引起了相當一部分家長的質疑。


    每當孩子們捧起《大公報·兒童專欄》,閱讀起有關於《三毛流浪記》的部分,孩子們的情緒從一開始的興奮、激動、開心,逐漸就開始轉變為


    壓抑。


    沉悶。


    沮喪。


    主打的就是一看一個不吱聲?


    同樣都是孩子,自己坐在寬敞且明亮的教室,吃著學校老師為自己準備的飯菜,有學上,有書讀,風吹不到,雨淋不著


    而三毛隻能睡在大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就這還要被壞孩子們天天欺負.


    尤其是看到自己平時吃飯,甚至都不願意多看一眼的白麵饅頭。


    到了三毛手裏,一下子就變成了人間絕味?


    那狼吞虎咽的模樣。


    看得著實令人心疼.


    當看到三毛生日那天,和三毛一同流浪的小女傭巧巧,從雇主家裏偷出一個白麵饅頭幫三毛果腹,小女傭巧巧問及三毛的心願:


    “三毛,你有什麽生日願望嗎?”


    三毛一臉真誠的回答:


    “我的生日願望就是,我希望我以後的每個生日,都能吃上饅頭”


    那真誠而又質樸的模樣,看得讓人不禁淚目


    原本,家長們還在擔心,《三毛流浪記》書中所描繪的負麵內容,會把自己家孩子教壞。


    可誰料,孩子們在看過《三毛》之後。


    哭,的確是哭的很傷心。


    眼淚,那更是一點兒也沒少流。


    可孩子們對於生活的態度,卻是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轉變。


    原本挑食的孩子,在麵對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之際,也會非常自覺的把桌上的食物給吃個幹淨:


    “三毛那麽可憐,隻有在生日的時候才能吃上饅頭,我現在不僅隨時隨地能吃上饅頭,還能吃大米飯,還有那麽多可口的飯菜”


    “我已經比三毛好太多了,又有什麽抱怨的資格呢?”


    看著一改往常挑食的毛病,連掉落在桌上飯粒都要撿起來吃掉的子涵。


    子涵媽媽,非常之欣慰:


    “這孩子啊,終於長大了.”


    原本花錢大手大腳,不給買新款玩具、高達、小汽車模型就又哭又鬧的宇航。


    也罕見懂得了‘節省’二字究竟為何物:


    “爸爸,今年就不要給我買新衣服了,我去年的衣服洗一洗還能接著穿。”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三毛七歲都還在穿四歲那年在路邊撿來的衣服,吃不飽,穿不暖,衣不蔽體,我已經有那麽多衣服了,就不要再繼續給我買新衣服了,做人,要懂得節省”


    眼瞅著孩子這麽小就懂得了父母賺錢的不易。


    親眼見證孩子的轉變。


    宇航爸爸,同樣也十分欣慰:


    “不容易啊兒子,你終於也懂老子賺錢的艱辛了”


    人隻有認識苦難,體驗苦難,才能知曉當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這句話是一點兒沒說錯。


    子涵和宇航的變化,不是個例,而是普遍。


    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在認認真真地研讀過《三毛流浪記》之後,懂得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也懂得了體恤父母。


    也正基於此,那些原本聲勢浩大,想要聲討《三毛流浪記》,聲討作者江海的孩子父母


    聲音開始變得越來越小。


    也就是在這時,《大公報》作為國內的一檔主流報刊,率先站出來為江海發聲,為《三毛流浪記》發聲:


    【《三毛流浪記》所講述的從來就不是什麽人性醜惡的黑暗麵悲慘故事,這部作品想要表達的,是舊社會對於底層人民的壓迫,底層人民生活之艱辛,在舊社會官僚主義的極度剝削之下,人民群眾生活之不易.】


    在《大公報》就《三毛流浪記》在學生群體間所引發的現象,發表了一篇長達萬字的點評之後。


    立刻,就在各大文學網站,媒體報社,掀起了一陣熱議。


    在傳統文化領域,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宛若《三毛》這般,一經發表就引人如此之關注,並且還具有如此之經典教育意義的優秀書籍?


    老師教不會的道理,讓《三毛》來教。


    課堂上教不了的人生哲理,就讓孩子去看《三毛》,讓他自己去悟。


    人教人,是教不會的。


    事兒教人,一教就會。


    在各大幼兒園,乃至是小學院校,發起【學習三毛】的倡議之後。


    沒過多久,央視就親自下場,以官媒身份向大眾發起了一次【光盤行動】,並直接向大眾發起了動員口號:


    “向三毛同誌學習!”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生活在這個和平時代,是我們的幸運.”


    也正是基於《三毛流浪記》在學生群體帶來的正麵影響,教育部直接把《三毛流浪記》節選進了【中小學生必讀書目】,並且直接給《三毛流浪記》寫下了點評語:


    “你幸福的每一天,是三毛最渴望擁有的。當你從幸福中一路走來,不應該忘記三毛的苦難和期盼。”


    有時候,攻守易型往往就在轉瞬之間。


    兩個月前,《三毛流浪記》還在被過激家長瘋狂批判,指責江海所講述的故事過於現實,不利於孩子的身心成長。


    兩個月後,《三毛流浪記》直接就被央媒站隊,甚至於還直接被列入了中小學生必讀書目?


    江海,自己都還是一個學生。


    而這位學生所編著的作品,它竟然直接就被載入了教科書,讓其他學生學習?


    對於外界來說,這樣的經曆


    的確是非常之傳奇!


    “江海?是我知道的那個江海嗎?他記得前段時間不是還被人爆料抄襲嗎?這怎麽”


    “抄襲?你說能監製《三毛流浪記》這種作品的作者是抄襲?這我真的是一點兒不信!”


    “別人的大學vs我的大學!我上大學的時候還在考慮外賣怎麽湊滿減,拚夕夕怎麽拚團能省下兩塊錢的運費,別人搖身一變.直接就成了主流雜誌期刊的主筆?還被央媒和教育部點名表揚?同為大學生,我是真的慚愧”


    “還好我是大專,沒有這樣的煩惱!”


    “不過話說回來.那個質疑江海抄襲的教授呢?怎麽不吱聲了?”


    “看熱鬧不嫌事大,在線等清華教授一個回複.”


    看著各大文學論壇裏,這鋪天蓋地有關於自己的討論,江海也是有些驚訝住了。


    ‘正能量’這三個字,這他還是頭一次見到。


    “我還真是沒想到,竟然有一天——”


    “我也能被別人稱之為正能量作者?”


    湊熱度這種事情,寧可錯殺,也絕對不能放過。


    眼見最近有關於自己的討論熱度非常之高。


    江海立馬轉載了央視官媒,號召學生【向三毛學習】的那條宣傳報導,並且直接就附上了自己的評論:


    【本人原創長篇《熔爐》,將於《十月》期刊發布,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還請大家多多關注.】


    《三毛流浪記》,講述的是國內孩子,在舊時代封建統治下的悲慘遭遇。


    《熔爐》這本文學著作,講述的是國外孩子,準確來說是韓國孩童,在黑暗法律製度之下的絕望征途。


    兩本書,題材相近,都是講述的有關於孩子的故事。


    關鍵這兩本書,都還是出自於同一位作者?


    “保證正能量!”


    在得到江海的承諾之後。


    開始有越來越多的讀者,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意到了《熔爐》,開始注意到了《十月》期刊。


    《三毛流浪記》是一部典型具有悲劇色彩,具備教育意義的兒童類益智讀物。


    孩子們在看完《三毛》之後,懂得了生活的艱辛,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


    隻單單是一部《三毛》就能讓孩子如此之懂事,這要是再讓孩子看上一本同樣屬於‘正能量’類型的《熔爐》.


    這不是直接就爽翻天?


    “買!一定買!我刷花唄也要買!江海老師的書,必須支持!”


    “加一!江海老師寫的書,我一定讓我們家孩子讀!”


    “直接上架就完事了!我不僅給我們家孩子讀,我還讓我姐家我親戚家孩子一起讀,我一次買十本”


    “我數三個數,直接發售!猶豫一秒算我輸”


    《三毛流浪記》就像是一枚酸酸的糖果,雖然乍一吃,你會感覺它酸酸的,可抿著抿著你就會發現.


    這玩意兒屬於是酸中帶甜?


    雖然口感酸了些,但底味終究是甜的,不至於對自己產生什麽壞處。


    而《熔爐》就像是一顆青澀的苦瓜,雖然乍一吃,吃起來會感覺苦苦的,可但凡伱深品一下就會發現.


    這玩意兒它他媽更苦!


    苦到炸裂!


    但凡是釣過魚的釣友都知道,想要引誘魚兒上鉤,你首先就得打窩把魚兒吸引過來


    《三毛流浪記》就是江海打的窩,有了央媒和《大公報》這種官方報社的背書,不管是讀者還是家長們,都隻會認為江海是一個正能量滿滿的正經作者。


    也就是在這種時候,趁著大家毫無防備之時——


    江海直接祭出一本致鬱到誇張,黑暗到離譜的《熔爐》!


    看著這些紛紛顯露出購買意願的家長。


    江海直接陷入了沉思:


    “連成年人看了《熔爐》這種從頭黑暗到結尾的故事,都隻會覺得受不了,更何況是這些心智都沒有發育成熟的未成年人?”


    其實江海的本意,隻是想號召多一點的讀者去購買《熔爐》這本書。


    誰曾想,這些家長也要過來摻和一腳.說要把《熔爐》買給他們家裏的孩子看?


    江海想了想,下意識就想要提醒一下這些孩子和家長:


    【未成年人謹慎觀看!】


    但臨近發送之時,又突然覺得沒有這個必要。


    默默把編輯好的這則訊息給刪掉了。


    江海收起手機,合上筆記本電腦,然後站起身來,抬腿便走:


    “我管你家長還是小孩,我管你成年還是未成年.”


    “你們的死活與我何幹?”


    “反正開刀!”


    “刀人就完事了.”


    江海從【城舊以西】點了杯咖啡,手裏拿著一杯【初升的東曦】,然後沒來由的就開始向學校大門的方向走。


    雖然江海的書裏,都是在描繪苦難,歌頌苦難,但江海本人是覺得.


    為什麽人生下來就非得吃苦?


    小時候,吃學習的苦。


    長大了,吃工作的苦。


    結婚了,吃婚姻的苦。


    似乎從小到大,大家都在接受著一個教育理念:


    “隻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方為人上人!”


    但這樣的教育理念,真的對嗎?


    路徑操場,江海看到操場圍牆上,掛著一副非常之碩大的橫幅:


    【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


    當看見這幅橫幅的刹那,江海頓時就覺得扯淡:


    “都特麽工作五十年了”


    “我他媽還能健康?


    “我他媽還能幸福?”


    正當江海眉頭緊鎖,開始考慮一個問題:


    “為什麽我就非得吃苦,難道我就不能莫名其妙的享福?”


    正值江海非常之嚴肅的開始思慮這個問題之際。


    身後,博士生師姐蕭琳瑜,邁著輕盈的步伐直接就朝著他走來。


    隻見她略微有些疑惑地看向他:


    “江海,你怎麽還在這兒?”


    這話也是把江海問得莫名其妙:


    “我不在這兒我應該在哪?”


    “陶老師沒有和你說嗎?”蕭琳瑜一邊眨眼,一邊揮了揮手上的通知文件,“中央美術學院那邊來人,說要聯合我們澄海戲劇學院,新建一間專門用於製作動畫產業的動畫製片廠。”


    “你是美院那邊,點名邀請組建動畫製片廠的負責人之一。”


    “你連這個消息都不知道?不應該吧”


    聽聞這話,江海拿起手機確認了下信息,頓時就皺起眉頭:


    “你還別說,好像還真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治愈係文豪?不,是致鬱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榴蓮來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榴蓮來了並收藏治愈係文豪?不,是致鬱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