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精打細算,持家有方的鎮國王!
大唐:李世民的頭號打手 作者:黑五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弄巧成拙,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概率相當之高!
但是,這一切對大唐並不適用。
首先是九安這個‘開掛者’的存在,李世民又和他穿一條褲子,站在大唐朝堂金字塔頂尖的那批大臣和他都是鐵哥們,麾下將帥精兵就更不用說了。
天時地利人和全占,不打都對不起將士們天天拚命訓練的勞累勁兒。
尉遲敬德‘嗖’一下衝了出來,麵色虔誠對李世民拱手道:“陛下,臣讚成鎮國王的提議!”
“臣也同意!”
“附議!”
“.....”
武將群情激奮,巴不得現在就帶著大軍殺過去。
文臣們個個哭喪著臉,事到如今他們已然無力回天,沒見李世民和房玄齡等大佬都麵露意動之色麽?
再加上武將齊齊讚同,誰敢拒絕?
套麻袋那事才過去幾天啊?
李世民捋須大笑道:“打倒也不是不行,問題是打誰呢?”
如今突厥已滅,雖然還剩下些漏網之魚,但草原之地廣袤,不適合大費周章前去抓捕。
文臣將視線落在武將們的身上,軍國之事他們可就沒有什麽發言權了。
武將們愁到撓頭搔首,還真不知道打誰合適。
李靖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為可將吐穀渾滅了!”
許久不曾在朝堂上發出聲音的秦瓊竟也參與其中,說道:“臣以為,不如揮兵南下,入交州而攻六詔!”
兩人的話引得不少武將讚成,竟隱約形成爭吵之勢,可見在九安之下,武將們也有分幫結派的趨勢。
九安身為武將之首,自然不願見得如此,當即開口製止道:“六詔之地多山林,毒蟲瘴氣太多,人丁稀少實在沒什麽意思!”
“吐穀渾地方也不小,人口也不算很多,不如暫且養著,待來年肥了在殺。”
武將們立馬安靜了下來,鎮國王都發話了,那指定是沒必要去打。
九安沉思片刻,繼續道:“本王提議,滅高句麗!”
“高句麗?”在場之人皆是眼神一凝。
實在是這個國家有些敏感,前隋三征而不下,滅亡之因亦與三次折戟相關,且其人口高達三百五十多萬,實力不可小覷。
綜合來看,高句麗並不是什麽最佳選擇。
“其一,前隋再怎麽說也是我漢家皇朝,這麵子必須找回來!”
“其二,高句麗人口充足,恰好能滿足接下來各項惠民工程所需人丁。”
“第三嘛,側臥之榻豈容他人鼾睡?高句麗擴張之心不死,留著早晚是個禍害!”
九安郎朗而談,歸根結底來說以上四條都是借口,棒子多招人恨啊?
此等不要臉之輩,就算沒什麽必要理由,也要將其滅之。省得整日大放厥詞,如同癩蛤蟆上腳背,不咬人膈應人。
武將們將視線齊齊看向李世民,等待著他的決定。對武將來說打誰其實都無所謂,一些對自身實力自信之人,更希望能與厲害點的對手掰掰腕子。
欺負人,那有什麽意思?
李世民陷入沉思當中,心頭盤算比較起兩國之間的優劣勢。本想謹慎處之,卻不想越盤算越壓抑不住激動,嘴角亦情不自禁上揚起誇張的弧度,就差咧嘴大笑了。
“這...陛下...這是何原因啊?”下方的官員們愣了,滿麵狐疑看著沉思中的李世民。
“咳咳...陛下,如何?”
九安忍不住提醒起怔怔失神的李世民,後者立刻回神,見下方文武百官眼神之中的狐疑,李世民頓感有些尷尬。
“咳咳....朕方才盤算過了,若與高句麗戰之,必勝!”
得。
大臣們不是傻子,瞬間明白方才李世民因為那般作態。
武將們心頭一片火熱,視線不斷在李世民和九安身上徘徊,接下來誰能去可就看著二位爺的了。
見有人還在疑慮,心情極好的九安耐著性子解釋起來,“拿下高句麗不僅解決惠民工程所需勞力,也將大大加快我大唐人口增長!”
說到這裏,九安臉上露出一抹冷笑,聲音十分陰沉道:“男的抓來當壯丁,年輕女子留作與百姓通婚,畢竟不少人都娶不到媳婦兒呢!”
“那些幼齡者....想來回紇、西域等國會很喜歡。”
嘶.....
太狠了!
殿內陷入一片寂靜當中,九安這是徹底將高句麗抽筋拔骨,不浪費任何一絲一毫啊!
精打細算,持家有方還得看咱鎮國王呐!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死道友不死貧道,隻要大唐能蓬勃發展,百姓安居樂業,犧牲點蠻子不應該嗎?
鄰居,不就是用來供養自己的嗎?
不知從何時起,大臣們的思維已經漸漸地被九安帶偏,放到以前怎麽可能有這個念頭?
九安將計劃吐露而出,即使依舊有人不讚同,卻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隻能偃旗息鼓陷入沉默當中。
見無人反駁,李世民當即起身,周身皇霸之氣散發,如洪鍾般清亮的嗓音環繞於兩儀殿之上。
“擢鎮國王為征東大元帥,統兵三十萬滅高句麗!”
聖諭下達,文武百官紛紛起身高喝,“臣等遵命,大唐天威隆重,恭祝鎮國王橫掃高句麗!”
九安拱了拱手,俊朗麵容變得陰翳起來,雙眼散發出嗜血般的光芒,輕聲呢喃道:“終於能出去了....棒子....你們的大爹來了!”
最近這些日子窩在長安,差點沒將他憋壞,今天的提議說是靈光一閃不如說是早有謀劃。
處理內政哪有去戰場殺敵來的過癮?
甭看自己身為武將之首,位列大唐鎮國王,可真正能拿出手的戰績也沒幾個。
對外戰績也就突厥能拿出來說道說道了,可終究還是留下了一絲不圓滿,餘孽隻能交給回紇來清掃。
說起來他自己都有些害羞,後世之人常言,在大唐做武將,不滅幾個國,都不好意思出去說自己是武將。
甚至,外交殺神王玄策,以區區一人之力,愣是滅了個國。
你就說嘛,壓力大不大?
林林總總之下,九安生怕將來留下個鎮國王對內橫行霸道,對外疲軟無力的記載,若那樣可真就麻煩了。
但是,這一切對大唐並不適用。
首先是九安這個‘開掛者’的存在,李世民又和他穿一條褲子,站在大唐朝堂金字塔頂尖的那批大臣和他都是鐵哥們,麾下將帥精兵就更不用說了。
天時地利人和全占,不打都對不起將士們天天拚命訓練的勞累勁兒。
尉遲敬德‘嗖’一下衝了出來,麵色虔誠對李世民拱手道:“陛下,臣讚成鎮國王的提議!”
“臣也同意!”
“附議!”
“.....”
武將群情激奮,巴不得現在就帶著大軍殺過去。
文臣們個個哭喪著臉,事到如今他們已然無力回天,沒見李世民和房玄齡等大佬都麵露意動之色麽?
再加上武將齊齊讚同,誰敢拒絕?
套麻袋那事才過去幾天啊?
李世民捋須大笑道:“打倒也不是不行,問題是打誰呢?”
如今突厥已滅,雖然還剩下些漏網之魚,但草原之地廣袤,不適合大費周章前去抓捕。
文臣將視線落在武將們的身上,軍國之事他們可就沒有什麽發言權了。
武將們愁到撓頭搔首,還真不知道打誰合適。
李靖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為可將吐穀渾滅了!”
許久不曾在朝堂上發出聲音的秦瓊竟也參與其中,說道:“臣以為,不如揮兵南下,入交州而攻六詔!”
兩人的話引得不少武將讚成,竟隱約形成爭吵之勢,可見在九安之下,武將們也有分幫結派的趨勢。
九安身為武將之首,自然不願見得如此,當即開口製止道:“六詔之地多山林,毒蟲瘴氣太多,人丁稀少實在沒什麽意思!”
“吐穀渾地方也不小,人口也不算很多,不如暫且養著,待來年肥了在殺。”
武將們立馬安靜了下來,鎮國王都發話了,那指定是沒必要去打。
九安沉思片刻,繼續道:“本王提議,滅高句麗!”
“高句麗?”在場之人皆是眼神一凝。
實在是這個國家有些敏感,前隋三征而不下,滅亡之因亦與三次折戟相關,且其人口高達三百五十多萬,實力不可小覷。
綜合來看,高句麗並不是什麽最佳選擇。
“其一,前隋再怎麽說也是我漢家皇朝,這麵子必須找回來!”
“其二,高句麗人口充足,恰好能滿足接下來各項惠民工程所需人丁。”
“第三嘛,側臥之榻豈容他人鼾睡?高句麗擴張之心不死,留著早晚是個禍害!”
九安郎朗而談,歸根結底來說以上四條都是借口,棒子多招人恨啊?
此等不要臉之輩,就算沒什麽必要理由,也要將其滅之。省得整日大放厥詞,如同癩蛤蟆上腳背,不咬人膈應人。
武將們將視線齊齊看向李世民,等待著他的決定。對武將來說打誰其實都無所謂,一些對自身實力自信之人,更希望能與厲害點的對手掰掰腕子。
欺負人,那有什麽意思?
李世民陷入沉思當中,心頭盤算比較起兩國之間的優劣勢。本想謹慎處之,卻不想越盤算越壓抑不住激動,嘴角亦情不自禁上揚起誇張的弧度,就差咧嘴大笑了。
“這...陛下...這是何原因啊?”下方的官員們愣了,滿麵狐疑看著沉思中的李世民。
“咳咳...陛下,如何?”
九安忍不住提醒起怔怔失神的李世民,後者立刻回神,見下方文武百官眼神之中的狐疑,李世民頓感有些尷尬。
“咳咳....朕方才盤算過了,若與高句麗戰之,必勝!”
得。
大臣們不是傻子,瞬間明白方才李世民因為那般作態。
武將們心頭一片火熱,視線不斷在李世民和九安身上徘徊,接下來誰能去可就看著二位爺的了。
見有人還在疑慮,心情極好的九安耐著性子解釋起來,“拿下高句麗不僅解決惠民工程所需勞力,也將大大加快我大唐人口增長!”
說到這裏,九安臉上露出一抹冷笑,聲音十分陰沉道:“男的抓來當壯丁,年輕女子留作與百姓通婚,畢竟不少人都娶不到媳婦兒呢!”
“那些幼齡者....想來回紇、西域等國會很喜歡。”
嘶.....
太狠了!
殿內陷入一片寂靜當中,九安這是徹底將高句麗抽筋拔骨,不浪費任何一絲一毫啊!
精打細算,持家有方還得看咱鎮國王呐!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死道友不死貧道,隻要大唐能蓬勃發展,百姓安居樂業,犧牲點蠻子不應該嗎?
鄰居,不就是用來供養自己的嗎?
不知從何時起,大臣們的思維已經漸漸地被九安帶偏,放到以前怎麽可能有這個念頭?
九安將計劃吐露而出,即使依舊有人不讚同,卻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隻能偃旗息鼓陷入沉默當中。
見無人反駁,李世民當即起身,周身皇霸之氣散發,如洪鍾般清亮的嗓音環繞於兩儀殿之上。
“擢鎮國王為征東大元帥,統兵三十萬滅高句麗!”
聖諭下達,文武百官紛紛起身高喝,“臣等遵命,大唐天威隆重,恭祝鎮國王橫掃高句麗!”
九安拱了拱手,俊朗麵容變得陰翳起來,雙眼散發出嗜血般的光芒,輕聲呢喃道:“終於能出去了....棒子....你們的大爹來了!”
最近這些日子窩在長安,差點沒將他憋壞,今天的提議說是靈光一閃不如說是早有謀劃。
處理內政哪有去戰場殺敵來的過癮?
甭看自己身為武將之首,位列大唐鎮國王,可真正能拿出手的戰績也沒幾個。
對外戰績也就突厥能拿出來說道說道了,可終究還是留下了一絲不圓滿,餘孽隻能交給回紇來清掃。
說起來他自己都有些害羞,後世之人常言,在大唐做武將,不滅幾個國,都不好意思出去說自己是武將。
甚至,外交殺神王玄策,以區區一人之力,愣是滅了個國。
你就說嘛,壓力大不大?
林林總總之下,九安生怕將來留下個鎮國王對內橫行霸道,對外疲軟無力的記載,若那樣可真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