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簡烜批了紀念樓、三峽工程、剛果河工程,算是又給大明中央朝廷加了幾個大活兒。
這當然會讓相關的官員們更加忙碌,朱簡烜知道自己也會變得更忙,因為後續會有各種相關的審批和請示不斷遞上來。
僅僅兩天之後,第一份與之相關的請示,就送到了朱簡烜麵前,是禮部侍郎遞上來的。
朱簡烜本來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心中也在繼續考慮這些工程,不斷地醞釀各種各樣的特殊和細節層麵的想法。
但是這第一份請示卻出乎了朱簡烜的意料,也讓朱簡烜稍微有點不太高興。
朱簡烜讓禮部配合建部,在設計功勳紀念樓的過程中,提供禮法和文化層麵的建議和支持。
但禮部卻在這個時候,遞了一份實質性相關性極弱,但名義上確實有聯係的建議。
“是否在設計和建設功勳紀念樓的同時,根據大明各地的城市建設狀態,擬定新的明確的樓房建設規格標準。”
朱簡烜微微皺著眉頭,稍微翻了一下奏本的具體內容。
隨著工業建設的規模不斷擴大,新式鋼筋混凝土技術在建築中開始廣泛應用,舊的建築規製已經不合時宜了。
現在民間百姓隻能根據官營工廠的員工住房,作為自己建設樓房的上限標準。
但這隻是一個潛規則,不是一個明確的指標。
朝廷相關衙門想要管理和約束,也都沒有合適的依據和標準,所以建議擬定正式的標準。
奏本上的話本身說的比較委婉,但朱簡烜卻直接看到了他們的真正目的。
“這是希望朝廷放寬對民間建築的高度和層數的限製。
“甚至於,之前那個建設功勳紀念樓的提議,都可能是為了引出民間樓房規格的事情而故意提出的。
“就是民間有人想要建高樓——
“也說明工業基礎上孕育出的民間商業越來越發達了——”
現在的大明,已經有條件建設摩天大樓了,至少二三十層的隨時都能建設,更高應該也沒有太大的難度。
民間商業快速發展,對更加密集的商業樓房也有了需求。
主要是金融、證券、法律、保險、谘詢、商貿等純商業類型的公司。
這些公司對生產製造空間和環境沒有需求,但是但對信息交換速度非常的敏感。
他們賺錢依靠的是信息、人脈、金錢。
越高的樓房,越容易把更多的人,更多的信息,匯聚到更小的區域內,用更快的速度完成交換和處理。
但是在大明,房子高度超標的話,可是涉嫌僭越的。
如果沒有得到允許,自行建設大高樓,真的要攤開了秉公處置的話,可不隻是掉腦袋那麽簡單。
關鍵是現在大明本土的交通和通訊過於便利,大高樓根本沒有辦法隱藏。
公路、鐵路四通八達,電報、電話鋪到了鄉鎮,報紙、廣播更是隨時更新全國的新鮮事情。
一個地方私自搞個高樓的話,可能不需要一個月就會傳遍全國的。
朱簡烜點頭之前,商人和工匠不敢私自搞。
現在應該是一批比較有能量的商人出頭,讓建設部和禮部官員找個比較合適的機會和理由,上書來試探皇帝的態度了。
朱簡烜現在確實誌得意滿,按理說不會拒絕誇耀自己功績的事情。
之前大臣慫恿著搞尊號,朱簡烜也沒有直接拒絕,隻是覺得他們整的不是很好,所以就沒有批準下去,現在不了了之了。
對於由朝廷直接出麵,專門建設一座用於紀念和宣傳的高樓,朱簡確實不會拒絕。
但對於民間的樓房的態度卻不一樣。
朱簡烜上輩子的時候,就一直不是很喜歡特別高的建築。
關鍵是按照前世的經驗,城市的樓房太高的話,會產生很多的麻煩。
首先就是災難救援的問題。
如果都是六層以下樓房,特別是三層以下的低層樓房,發生了什麽危險的時候,居民都很容易直接跑出去。
就算是樓道被堵住了,稍微準備點簡單的救援設施,也很快就能把被困的人接送下去。
如果樓房裏麵發生了火災,水管稍微加點力就能噴進去。
但對於十幾層,二十多層,甚至更高的樓房,所有的相關事情,都沒有辦法簡單處理了。
然後就是樓房本身的建設和維護問題。
鋼筋混凝土高樓的理論使用壽命很長,如果建設質量沒問題,後期維護得當,用一百年也沒有什麽問題。
但是如何確保質量沒問題,如何確保維護得當,可就麻煩多了。
最後是居民的問題。
幾十層的樓房,必然不可能整棟樓隻住一戶人家,那自然就會有鄰裏糾紛。
不是吵架、占用公共區域、熊孩子在樓上打籃球跑步的問題,這些問題沒辦法避免,也不會造成特別惡劣的影響。
而是樓下裝修砸承重牆,甚至挖地下室,頂樓非法加蓋,諸如此類會搞出各種大麻煩的問題。
當然,即便有這些可以預見的麻煩,如果自己僅僅是因為這些麻煩,就直接禁止建設高樓,那也應該屬於因噎廢食了。
朱簡烜始終不在是否允許民間蓋高樓的問題上表態,關鍵是還是在考慮經濟層麵的問題。
城市地價和房屋的價格,是與樓層高度高度相關的。
房屋作為普通百姓手中最重要的資產,房屋的獲取成本會直接影響百姓的可支配收入。
總體來說,高樓會抬高地價,地價高又會反過來抬高房價。
房價和地價提高會更導致通貨膨脹,讓百姓的其他資產和收入相對房價貶值,同時拉大名義上的貧富差距。
使用相同的材料,建設一套規模和質量完全相同的房子。
在小城市或者郊區乃至農村建設,跟在大都會內部重要區域建設,建設成本不會有幾倍的差距。
但是最終的市場銷售價格,卻可能會差出十幾倍甚至幾十倍。
擁有這兩棟房子的兩個人的身家,也會因為這兩棟房子市場價格差異,而出現幾十倍的差距。
這多出來的幾十倍都是利潤——
這龐大的利潤吸引民間廠商,甚至是官方廠商的官員,本能的傾向於在大城市搞建設。
同時利用各種手段反過來推動城市化,將更多的人口引入城市。
快速城市會會再反過來拉高地價和房價。
這是一個不斷向上累積的循環,不到整體卡死的時候是不會停止的。
關鍵是對高樓的需求最為迫切的,又是金融、證券、法律、保險這些直接跟錢打交道的產業。
他們單純依靠錢生錢,而不直接參與社會生產。
按照前世的經驗,它們都容易加大貧富差距,推高通貨膨脹,關鍵是會導致工業衰退。
可以穿著體麵的衣服,坐在幹淨明亮的寫字樓裏麵,隻要稍微動動手和嘴巴,就能參與世界上最賺錢的產業。
那社會上的聰明人,有天分的孩子,都會本能的向往這種生活,而不會想去工廠裏麵幹活。
一旦金融產業快速發展到一個階段,工業衰退就已經無法完全避免了,
朱簡烜一直致力於控製通貨膨脹,控製貧富差距,關鍵是要推動工業建設,規避工業衰退的。
所以朱簡烜早就放寬了服裝限製,除了朝廷官方的禮服、官服、製服之外,百姓可以隨便穿自己喜歡的衣服。
但卻始終沒有在建築限製上鬆口。
同時根據歐美地區的經驗,對於普通工薪階層而言,高層建築隻在工業大發展階段,在快速城市化階段受歡迎。
在城市化基本完成,工業化基本完成之後,人們就會傾向於追求郊區住宅了。
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也就是二戰結束之後,歐洲和美國主要大城市和新興城市,都建設了大量的高層住宅樓。
當時的歐美城市工地老照片,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中國城市照片加了個黑白濾鏡。
但是這種高層建築隻流行了三十年左右。
建築設施逐漸老化,維護成本高昂難以保持,居民成分也變的越來越複雜,讓越來越多的居民逃離高層住宅樓。
關鍵是二十世紀後期,歐美開始去工業化,大量的住宅樓開始廢棄。
這些廢棄的住宅樓經常變成立體貧民窟,所以歐美各國地方政府就開始推動拆除這些高層住宅樓。
到了二十一世紀之後,當時建設的大量高層樓房,基本隻剩下城市中心區的高端寫字樓,以及比較高端的公寓樓還在了。
因為高端寫字樓和高端公寓的居民更有錢,能夠支付樓房的維護成本,樓房自然能夠繼續使用。
中產階層開始流行在郊區購買或者建設獨立房屋,自行承擔維護成本。
神洲的社會結構與歐美完全不同,本來就沒有歐美概念上的貧民窟,普通高層住宅樓應該也不會變成立體貧民窟。
較為密集的高層住宅能夠集中大量的人口,本來是最適合工業社會的。
但那顯然也不是最適合普通人類生活的建築,有人聲稱容積率會直接影響生育傾向。
在工業化基本完成的現代神洲,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討厭高層住宅,開始向往郊區的獨立住房了。
如果不是長期存在的“限墅令”,別墅也肯定會成為普遍存在的高端商品房類型。
所以朱簡烜覺得,神洲未來也許會始終存在比較多的中低端高層住宅,但是相對價格較為昂貴的多層住宅也會越來越多,限墅令解除之後也會出現更多獨院型的別墅住宅。
除非神洲也出現工業衰退,否則適合工業社會的密集高層住宅不會消失。
朱簡烜作為一個穿越者,天然傾向於帶領大明人跳過彎路,希望住房直接從傳統建築跳到後工業時代建築。
但是大明還要發展並且保持工業生產能力,避免工業衰退。
那就沒辦法直接跳到歐美去工業化後的階段,隻能跳過大規模建設密集高層大型樓房的階段。
現在的大明社會,也跟前世的歐美以及神洲都不完全相同。
現在的大明是以工業為主流的社會,而不是商業為主流的社會,社會基礎是國家資本主義大工業,而不是自由資本主義。
很多人會在一個工廠工作一輩子,甚至可能幾代人都在一個工廠工作。
他們大部分住在工廠集中建設的宿舍樓裏麵,都是標準非常類似的六層二十米住宅樓。
隻是有些希望改善生活的管理人員和高級工匠,會到宿舍外購買更加舒適的聯排和獨棟獨院的樓房。
如果朝廷不主動推動改造,這些人也不會想著在十幾層的樓房裏麵買一間來住。
現在大明民間渴望建設高樓的推動力應該有兩個主要來源。
一是商業和金融業發展所需要的寫字樓,二是擁有城市土地和大量財富的富貴家庭,希望通過建築高度炫耀自己的財富。
兩者都不能完全放任,但也都不可能完全禁止。
民間商業和金融業,如果運用得當的話,也算是工業的潤滑劑,能夠促進市場繁榮,促進商品和服務的多樣化。
擁有土地和財富的人,花錢建設房屋的時候,也算是在相關產業的消費。
所以朱簡烜看著禮部送上來的請示,最終決定給他們製定新的明確的標準,隻不過這個標準會非常的嚴格。
朱簡烜把禮部送來的這份請示奏章丟在了一邊,直接把內閣大學士沈複叫過來擬旨。
個人擁有的家庭居住使用的樓房,都不得超過六層二十米。
擁有功名爵位者可放寬標準。
鄉紳、鄉士、生員家庭七層二十三米,男爵、舉人家庭八層二十六米,子爵、進士家庭九層三十米。
伯爵家庭十層三十三米、侯爵家庭十一層三十六米,公爵家庭十二層四十米。
郡王家庭十三層四十三米,親王家庭十五層五十米。
層數和高度兩相都不得超過。
現有的民間私人住房,若已經了超過當前的標準,責令一年以內拆除超標的部分,否則以僭越論處。
對於各級衙門和其他的官方機構建築,民間商業用途的建築,根據城市的規模和等級做出不同的級別的限製。
縣級及以下官方機構建築,縣城及以下官方機構所在地的商業建築,不得超過六層二十米。
州府級別的官方機構建築,州府城區的商業建築,不得超過九層三十米。
省級官方機構,省城的商業建築,不得超過十二層四十米。
順天府和應天府內城,官方和商業建築不得超過三層十米,外城不得超過六層二十米,城外不得超過十五層六十米。
總體上,明確將衙門機構的辦公樓、民間的住宅樓、商業寫字樓的標準,全部卡在十五層五十米以下。
因為任何原因,想要建設更高的的樓房,必須經皇帝本人親自批準,否則全都是僭越罪。
與此同時,任何從事居住用房屋建設、銷售、租賃相關產業的廠商和人員,都不得將不同樓層銷售或租賃給不同的人居住。
在所有的私人住宅樓裏,能住上下樓的人隻能是同一家人,應該避免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煩。
就算是有些腦抽的砸了承重牆,也不會影響其他家庭。
還能遏製民間建高樓的傾向。
隻有不對外銷售和租賃的宿舍樓,可以不受這條規定的限製。
同時限製民間借貸和金融產業,以後任何廠商借貸的資金數額,都不得超過注冊資金數額。
這當然會讓相關的官員們更加忙碌,朱簡烜知道自己也會變得更忙,因為後續會有各種相關的審批和請示不斷遞上來。
僅僅兩天之後,第一份與之相關的請示,就送到了朱簡烜麵前,是禮部侍郎遞上來的。
朱簡烜本來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心中也在繼續考慮這些工程,不斷地醞釀各種各樣的特殊和細節層麵的想法。
但是這第一份請示卻出乎了朱簡烜的意料,也讓朱簡烜稍微有點不太高興。
朱簡烜讓禮部配合建部,在設計功勳紀念樓的過程中,提供禮法和文化層麵的建議和支持。
但禮部卻在這個時候,遞了一份實質性相關性極弱,但名義上確實有聯係的建議。
“是否在設計和建設功勳紀念樓的同時,根據大明各地的城市建設狀態,擬定新的明確的樓房建設規格標準。”
朱簡烜微微皺著眉頭,稍微翻了一下奏本的具體內容。
隨著工業建設的規模不斷擴大,新式鋼筋混凝土技術在建築中開始廣泛應用,舊的建築規製已經不合時宜了。
現在民間百姓隻能根據官營工廠的員工住房,作為自己建設樓房的上限標準。
但這隻是一個潛規則,不是一個明確的指標。
朝廷相關衙門想要管理和約束,也都沒有合適的依據和標準,所以建議擬定正式的標準。
奏本上的話本身說的比較委婉,但朱簡烜卻直接看到了他們的真正目的。
“這是希望朝廷放寬對民間建築的高度和層數的限製。
“甚至於,之前那個建設功勳紀念樓的提議,都可能是為了引出民間樓房規格的事情而故意提出的。
“就是民間有人想要建高樓——
“也說明工業基礎上孕育出的民間商業越來越發達了——”
現在的大明,已經有條件建設摩天大樓了,至少二三十層的隨時都能建設,更高應該也沒有太大的難度。
民間商業快速發展,對更加密集的商業樓房也有了需求。
主要是金融、證券、法律、保險、谘詢、商貿等純商業類型的公司。
這些公司對生產製造空間和環境沒有需求,但是但對信息交換速度非常的敏感。
他們賺錢依靠的是信息、人脈、金錢。
越高的樓房,越容易把更多的人,更多的信息,匯聚到更小的區域內,用更快的速度完成交換和處理。
但是在大明,房子高度超標的話,可是涉嫌僭越的。
如果沒有得到允許,自行建設大高樓,真的要攤開了秉公處置的話,可不隻是掉腦袋那麽簡單。
關鍵是現在大明本土的交通和通訊過於便利,大高樓根本沒有辦法隱藏。
公路、鐵路四通八達,電報、電話鋪到了鄉鎮,報紙、廣播更是隨時更新全國的新鮮事情。
一個地方私自搞個高樓的話,可能不需要一個月就會傳遍全國的。
朱簡烜點頭之前,商人和工匠不敢私自搞。
現在應該是一批比較有能量的商人出頭,讓建設部和禮部官員找個比較合適的機會和理由,上書來試探皇帝的態度了。
朱簡烜現在確實誌得意滿,按理說不會拒絕誇耀自己功績的事情。
之前大臣慫恿著搞尊號,朱簡烜也沒有直接拒絕,隻是覺得他們整的不是很好,所以就沒有批準下去,現在不了了之了。
對於由朝廷直接出麵,專門建設一座用於紀念和宣傳的高樓,朱簡確實不會拒絕。
但對於民間的樓房的態度卻不一樣。
朱簡烜上輩子的時候,就一直不是很喜歡特別高的建築。
關鍵是按照前世的經驗,城市的樓房太高的話,會產生很多的麻煩。
首先就是災難救援的問題。
如果都是六層以下樓房,特別是三層以下的低層樓房,發生了什麽危險的時候,居民都很容易直接跑出去。
就算是樓道被堵住了,稍微準備點簡單的救援設施,也很快就能把被困的人接送下去。
如果樓房裏麵發生了火災,水管稍微加點力就能噴進去。
但對於十幾層,二十多層,甚至更高的樓房,所有的相關事情,都沒有辦法簡單處理了。
然後就是樓房本身的建設和維護問題。
鋼筋混凝土高樓的理論使用壽命很長,如果建設質量沒問題,後期維護得當,用一百年也沒有什麽問題。
但是如何確保質量沒問題,如何確保維護得當,可就麻煩多了。
最後是居民的問題。
幾十層的樓房,必然不可能整棟樓隻住一戶人家,那自然就會有鄰裏糾紛。
不是吵架、占用公共區域、熊孩子在樓上打籃球跑步的問題,這些問題沒辦法避免,也不會造成特別惡劣的影響。
而是樓下裝修砸承重牆,甚至挖地下室,頂樓非法加蓋,諸如此類會搞出各種大麻煩的問題。
當然,即便有這些可以預見的麻煩,如果自己僅僅是因為這些麻煩,就直接禁止建設高樓,那也應該屬於因噎廢食了。
朱簡烜始終不在是否允許民間蓋高樓的問題上表態,關鍵是還是在考慮經濟層麵的問題。
城市地價和房屋的價格,是與樓層高度高度相關的。
房屋作為普通百姓手中最重要的資產,房屋的獲取成本會直接影響百姓的可支配收入。
總體來說,高樓會抬高地價,地價高又會反過來抬高房價。
房價和地價提高會更導致通貨膨脹,讓百姓的其他資產和收入相對房價貶值,同時拉大名義上的貧富差距。
使用相同的材料,建設一套規模和質量完全相同的房子。
在小城市或者郊區乃至農村建設,跟在大都會內部重要區域建設,建設成本不會有幾倍的差距。
但是最終的市場銷售價格,卻可能會差出十幾倍甚至幾十倍。
擁有這兩棟房子的兩個人的身家,也會因為這兩棟房子市場價格差異,而出現幾十倍的差距。
這多出來的幾十倍都是利潤——
這龐大的利潤吸引民間廠商,甚至是官方廠商的官員,本能的傾向於在大城市搞建設。
同時利用各種手段反過來推動城市化,將更多的人口引入城市。
快速城市會會再反過來拉高地價和房價。
這是一個不斷向上累積的循環,不到整體卡死的時候是不會停止的。
關鍵是對高樓的需求最為迫切的,又是金融、證券、法律、保險這些直接跟錢打交道的產業。
他們單純依靠錢生錢,而不直接參與社會生產。
按照前世的經驗,它們都容易加大貧富差距,推高通貨膨脹,關鍵是會導致工業衰退。
可以穿著體麵的衣服,坐在幹淨明亮的寫字樓裏麵,隻要稍微動動手和嘴巴,就能參與世界上最賺錢的產業。
那社會上的聰明人,有天分的孩子,都會本能的向往這種生活,而不會想去工廠裏麵幹活。
一旦金融產業快速發展到一個階段,工業衰退就已經無法完全避免了,
朱簡烜一直致力於控製通貨膨脹,控製貧富差距,關鍵是要推動工業建設,規避工業衰退的。
所以朱簡烜早就放寬了服裝限製,除了朝廷官方的禮服、官服、製服之外,百姓可以隨便穿自己喜歡的衣服。
但卻始終沒有在建築限製上鬆口。
同時根據歐美地區的經驗,對於普通工薪階層而言,高層建築隻在工業大發展階段,在快速城市化階段受歡迎。
在城市化基本完成,工業化基本完成之後,人們就會傾向於追求郊區住宅了。
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也就是二戰結束之後,歐洲和美國主要大城市和新興城市,都建設了大量的高層住宅樓。
當時的歐美城市工地老照片,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中國城市照片加了個黑白濾鏡。
但是這種高層建築隻流行了三十年左右。
建築設施逐漸老化,維護成本高昂難以保持,居民成分也變的越來越複雜,讓越來越多的居民逃離高層住宅樓。
關鍵是二十世紀後期,歐美開始去工業化,大量的住宅樓開始廢棄。
這些廢棄的住宅樓經常變成立體貧民窟,所以歐美各國地方政府就開始推動拆除這些高層住宅樓。
到了二十一世紀之後,當時建設的大量高層樓房,基本隻剩下城市中心區的高端寫字樓,以及比較高端的公寓樓還在了。
因為高端寫字樓和高端公寓的居民更有錢,能夠支付樓房的維護成本,樓房自然能夠繼續使用。
中產階層開始流行在郊區購買或者建設獨立房屋,自行承擔維護成本。
神洲的社會結構與歐美完全不同,本來就沒有歐美概念上的貧民窟,普通高層住宅樓應該也不會變成立體貧民窟。
較為密集的高層住宅能夠集中大量的人口,本來是最適合工業社會的。
但那顯然也不是最適合普通人類生活的建築,有人聲稱容積率會直接影響生育傾向。
在工業化基本完成的現代神洲,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討厭高層住宅,開始向往郊區的獨立住房了。
如果不是長期存在的“限墅令”,別墅也肯定會成為普遍存在的高端商品房類型。
所以朱簡烜覺得,神洲未來也許會始終存在比較多的中低端高層住宅,但是相對價格較為昂貴的多層住宅也會越來越多,限墅令解除之後也會出現更多獨院型的別墅住宅。
除非神洲也出現工業衰退,否則適合工業社會的密集高層住宅不會消失。
朱簡烜作為一個穿越者,天然傾向於帶領大明人跳過彎路,希望住房直接從傳統建築跳到後工業時代建築。
但是大明還要發展並且保持工業生產能力,避免工業衰退。
那就沒辦法直接跳到歐美去工業化後的階段,隻能跳過大規模建設密集高層大型樓房的階段。
現在的大明社會,也跟前世的歐美以及神洲都不完全相同。
現在的大明是以工業為主流的社會,而不是商業為主流的社會,社會基礎是國家資本主義大工業,而不是自由資本主義。
很多人會在一個工廠工作一輩子,甚至可能幾代人都在一個工廠工作。
他們大部分住在工廠集中建設的宿舍樓裏麵,都是標準非常類似的六層二十米住宅樓。
隻是有些希望改善生活的管理人員和高級工匠,會到宿舍外購買更加舒適的聯排和獨棟獨院的樓房。
如果朝廷不主動推動改造,這些人也不會想著在十幾層的樓房裏麵買一間來住。
現在大明民間渴望建設高樓的推動力應該有兩個主要來源。
一是商業和金融業發展所需要的寫字樓,二是擁有城市土地和大量財富的富貴家庭,希望通過建築高度炫耀自己的財富。
兩者都不能完全放任,但也都不可能完全禁止。
民間商業和金融業,如果運用得當的話,也算是工業的潤滑劑,能夠促進市場繁榮,促進商品和服務的多樣化。
擁有土地和財富的人,花錢建設房屋的時候,也算是在相關產業的消費。
所以朱簡烜看著禮部送上來的請示,最終決定給他們製定新的明確的標準,隻不過這個標準會非常的嚴格。
朱簡烜把禮部送來的這份請示奏章丟在了一邊,直接把內閣大學士沈複叫過來擬旨。
個人擁有的家庭居住使用的樓房,都不得超過六層二十米。
擁有功名爵位者可放寬標準。
鄉紳、鄉士、生員家庭七層二十三米,男爵、舉人家庭八層二十六米,子爵、進士家庭九層三十米。
伯爵家庭十層三十三米、侯爵家庭十一層三十六米,公爵家庭十二層四十米。
郡王家庭十三層四十三米,親王家庭十五層五十米。
層數和高度兩相都不得超過。
現有的民間私人住房,若已經了超過當前的標準,責令一年以內拆除超標的部分,否則以僭越論處。
對於各級衙門和其他的官方機構建築,民間商業用途的建築,根據城市的規模和等級做出不同的級別的限製。
縣級及以下官方機構建築,縣城及以下官方機構所在地的商業建築,不得超過六層二十米。
州府級別的官方機構建築,州府城區的商業建築,不得超過九層三十米。
省級官方機構,省城的商業建築,不得超過十二層四十米。
順天府和應天府內城,官方和商業建築不得超過三層十米,外城不得超過六層二十米,城外不得超過十五層六十米。
總體上,明確將衙門機構的辦公樓、民間的住宅樓、商業寫字樓的標準,全部卡在十五層五十米以下。
因為任何原因,想要建設更高的的樓房,必須經皇帝本人親自批準,否則全都是僭越罪。
與此同時,任何從事居住用房屋建設、銷售、租賃相關產業的廠商和人員,都不得將不同樓層銷售或租賃給不同的人居住。
在所有的私人住宅樓裏,能住上下樓的人隻能是同一家人,應該避免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煩。
就算是有些腦抽的砸了承重牆,也不會影響其他家庭。
還能遏製民間建高樓的傾向。
隻有不對外銷售和租賃的宿舍樓,可以不受這條規定的限製。
同時限製民間借貸和金融產業,以後任何廠商借貸的資金數額,都不得超過注冊資金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