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78年,齊桓公又組織了聯合國大會,地點在幽地,這次來參加的國家明顯變多了,有魯、宋、陳、衛、鄭、許、滑、滕八國,加上齊國,就是九國會議。會上大家再次推選齊國做盟主,紛紛承認了齊桓公的大哥大地位,這一年是齊桓公在位的第八年。
齊桓公上台後隻用了短短八年時間,就做上了名副其實的江湖大哥,這和他的外交政策有很大關係。齊國的外交口號是“尊王攘夷”,尊王就是尊崇周王室,諸侯之間維護和平,幽地會盟後的十餘年,中原諸侯間基本沒怎麽幹過架。攘夷就是打異族,幫小弟們打打邊境的外族人。
齊桓公第一次攘的夷是北邊的山戎。山戎是匈奴的一支,在春秋時期發展迅速,勢頭很猛,具體活躍範圍是在如今的河北、遼寧、內蒙古一帶。山戎人是遊牧民族,人口多了,糧食不夠用,怎麽辦,就去搶唄,於是離山戎最近的燕國深受其害。
燕國的首任國君是召公奭,就是前文說到過的,和周公旦一樣是周武王的弟弟,和周公旦同朝輔政,也是個牛人,周武王因此將他封在了燕地,抵抗外族入侵。燕國的主要疆域在如今的河北北部、北京、遼寧西部一帶。
山戎之前就打得燕國被迫遷都,這次又是大規模入侵,來勢洶洶,燕國君主燕莊公便向聯合國老大齊國求救。這一年是公元前663年,齊桓公在位的第二十三年。齊國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國力愈發強大。同個時期的其他幾個大國,西邊的秦國還比較落後,中間的晉國內亂不斷,還沒抬起頭來,隻有南邊的楚國具有一定的實力。齊國隻有打敗楚國,那才是真正的老大。但齊桓公有顧慮,正是北邊的山戎。
山戎除了騷擾燕國,有時候會越過燕國邊境,直接去找齊國的麻煩。因此齊桓公想除掉山戎這個攪屎棍,好安心南下和楚國一較高下。正好燕莊公來求救,齊桓公決定親自帶兵支援,管仲隨軍出征。
當時齊桓公帶領的兵力是“兵車三百乘”,乘是一種古代的作戰單位,一般來說,每乘擁有四匹馬拉的一輛兵車,兵車上有三名鎧甲勇士,車下又跟隨著72名步兵,25名後勤工作人員,所以一乘大概是100人。齊桓公率領的兵車三百乘,相當於就是三萬人。
三萬人的維和部隊,浩浩蕩蕩駛向燕國邊境。山戎這邊兵力和裝備被齊軍碾壓,交手後大敗而逃。齊桓公想永除後患,於是繼續帶兵追擊,一直打到山戎的盟友孤竹國(今河北盧龍)地界。
孤竹國為了自保,殺了山戎首領,派人將其首級獻給齊桓公,請求投降,還說孤竹國國君已經逃到沙漠去了。齊桓公進入孤竹國,發現確實沒剩幾個人了,就讓降將帶路,前往沙漠追擊,沒想到落入到了他們的圈套裏。其實孤竹國是詐降加上空城計,他們想把齊軍引去致命的沙漠。孤竹國降將帶著齊軍進入沙漠後,找機會溜走了。齊軍沒了向導,很快就在沙漠裏迷路,缺水缺糧,情況十分危急。
關鍵時候,還是管仲給力,他給齊桓公出了主意:“臣聽說老馬識途,燕國的馬很多是來自漠北的,我們挑幾匹老馬放行,讓它們當向導。”齊桓公讓人找來幾匹本地老馬,解開了韁繩。齊軍跟著老馬,很快走出了沙漠,大軍殺回孤竹國,殺了個片甲不留,把孤竹國給團滅了。這是成語老馬識途的出處。
通過這次北伐戰爭,山戎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他們灰溜溜地逃向北方,燕國暫時平穩了邊境。齊桓公這次打山戎,占領了一大片東北的土地,不過這些地和齊國都連不到一起,於是順水推舟,做了人情送給燕國。
又是幫打架,又是送土地,燕莊公對齊桓公是感恩戴德,一路護送齊桓公回國,一直送到了齊國境內。齊桓公對燕莊公說:“哎呀,諸侯相送到邊境就好了,您都送到我們國境內了,這樣於禮不合啊。”這可怎麽辦呢,富豪齊桓公有辦法,說:“你到的這片土地都送給你了,這樣就還是在你們燕國邊境,不算違禮了。”果然是貧窮限製了想象力,有錢真好。
齊桓公送完土地,還不忘告誡燕莊公:“以後要聽周天子的話,像你們祖先召公一樣盡心輔佐周王室,要按時繳納朝貢哦。”尊王攘夷這個手段確實厲害,其他小弟們從此更加擁護齊國老大哥了。
這次山戎來襲,燕國反倒得到了一大片土地,疆域擴大了許多,為之後成為戰國七雄打下了基礎。
公元前659年,北狄大舉入侵刑國,刑國派使者來到齊國請求救援。邢國的首任君主周公第四子姬苴,國土疆域在太行山以東、漳河以北一帶,離齊國遠著呢。北狄的活躍範圍和山戎差不多,不過他們更靠南方,喜歡來騷擾中原北部國家。
關於救不救刑國,齊桓公很糾結。要說救嘛,齊國雖然強盛,但也沒能力天天組織大規模的軍隊去幫助別國,何況路還這麽遠。不救嘛以後怎麽還好意思當大哥。管仲建議齊桓公:“等他們鬧的差不多我們再出場吧,少花點力氣。”
等邢國被北狄圍困兩個月左右,齊國組織宋、魯、曹、鄒四國組成聯合國部隊,前往邢國救援。北狄搶的差不多了,看到聯軍來了,於是也很識相地跑了。齊國過去其實就是做做收尾工作,搭搭難民棚,發發救濟糧之類的。後來齊桓公好心,幫助邢國向南遷都到夷儀(今山東聊城西南)。夷儀離齊國更近一些,比較安全,邢國得以存續。
沒過多久,北狄卷土重來了,他們這次的目標是衛國。衛國是北邊的一個大國,都城朝歌,是商朝舊都。時任君主就是前文提到過的,人稱鶴王之王的養鶴愛好者衛懿公。
這次北狄入侵,衛國都城被攻破,衛懿公本人被殺。衛國大夫弘演來給衛懿公收屍,看到屍體隻有一個肝,覺得這樣下葬不好看,於是就剖腹,挖了自己的一個肝給衛懿公全屍下葬,這就是弘演納肝,他本人也因此成為封建社會忠君的典範。
國民聽說衛軍慘敗,急忙抱團逃亡。國君不可空缺,國民一直不喜歡衛懿公一脈,便聯合起來殺死了衛懿公後裔,準備複立急子後人。可是急子無後,代替急子死的子壽也無後,隻好選擇急子的胞弟昭伯之子公子申為君,號衛戴公。也許是逃亡路上的環境不好,衛戴公於上位元年就暴斃,於是在齊國的衛國公子毀(昭伯另一個兒子)回到衛國逃亡難民團中即位,號衛文公。
齊桓公看衛國家都沒了,就在黃河南部的楚丘幫助衛國新蓋了一座都城,讓衛國君臣、老百姓重新有了安身之所。
經過這次存邢救衛,齊國的聲望更是如日中天。
齊桓公上台後隻用了短短八年時間,就做上了名副其實的江湖大哥,這和他的外交政策有很大關係。齊國的外交口號是“尊王攘夷”,尊王就是尊崇周王室,諸侯之間維護和平,幽地會盟後的十餘年,中原諸侯間基本沒怎麽幹過架。攘夷就是打異族,幫小弟們打打邊境的外族人。
齊桓公第一次攘的夷是北邊的山戎。山戎是匈奴的一支,在春秋時期發展迅速,勢頭很猛,具體活躍範圍是在如今的河北、遼寧、內蒙古一帶。山戎人是遊牧民族,人口多了,糧食不夠用,怎麽辦,就去搶唄,於是離山戎最近的燕國深受其害。
燕國的首任國君是召公奭,就是前文說到過的,和周公旦一樣是周武王的弟弟,和周公旦同朝輔政,也是個牛人,周武王因此將他封在了燕地,抵抗外族入侵。燕國的主要疆域在如今的河北北部、北京、遼寧西部一帶。
山戎之前就打得燕國被迫遷都,這次又是大規模入侵,來勢洶洶,燕國君主燕莊公便向聯合國老大齊國求救。這一年是公元前663年,齊桓公在位的第二十三年。齊國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國力愈發強大。同個時期的其他幾個大國,西邊的秦國還比較落後,中間的晉國內亂不斷,還沒抬起頭來,隻有南邊的楚國具有一定的實力。齊國隻有打敗楚國,那才是真正的老大。但齊桓公有顧慮,正是北邊的山戎。
山戎除了騷擾燕國,有時候會越過燕國邊境,直接去找齊國的麻煩。因此齊桓公想除掉山戎這個攪屎棍,好安心南下和楚國一較高下。正好燕莊公來求救,齊桓公決定親自帶兵支援,管仲隨軍出征。
當時齊桓公帶領的兵力是“兵車三百乘”,乘是一種古代的作戰單位,一般來說,每乘擁有四匹馬拉的一輛兵車,兵車上有三名鎧甲勇士,車下又跟隨著72名步兵,25名後勤工作人員,所以一乘大概是100人。齊桓公率領的兵車三百乘,相當於就是三萬人。
三萬人的維和部隊,浩浩蕩蕩駛向燕國邊境。山戎這邊兵力和裝備被齊軍碾壓,交手後大敗而逃。齊桓公想永除後患,於是繼續帶兵追擊,一直打到山戎的盟友孤竹國(今河北盧龍)地界。
孤竹國為了自保,殺了山戎首領,派人將其首級獻給齊桓公,請求投降,還說孤竹國國君已經逃到沙漠去了。齊桓公進入孤竹國,發現確實沒剩幾個人了,就讓降將帶路,前往沙漠追擊,沒想到落入到了他們的圈套裏。其實孤竹國是詐降加上空城計,他們想把齊軍引去致命的沙漠。孤竹國降將帶著齊軍進入沙漠後,找機會溜走了。齊軍沒了向導,很快就在沙漠裏迷路,缺水缺糧,情況十分危急。
關鍵時候,還是管仲給力,他給齊桓公出了主意:“臣聽說老馬識途,燕國的馬很多是來自漠北的,我們挑幾匹老馬放行,讓它們當向導。”齊桓公讓人找來幾匹本地老馬,解開了韁繩。齊軍跟著老馬,很快走出了沙漠,大軍殺回孤竹國,殺了個片甲不留,把孤竹國給團滅了。這是成語老馬識途的出處。
通過這次北伐戰爭,山戎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他們灰溜溜地逃向北方,燕國暫時平穩了邊境。齊桓公這次打山戎,占領了一大片東北的土地,不過這些地和齊國都連不到一起,於是順水推舟,做了人情送給燕國。
又是幫打架,又是送土地,燕莊公對齊桓公是感恩戴德,一路護送齊桓公回國,一直送到了齊國境內。齊桓公對燕莊公說:“哎呀,諸侯相送到邊境就好了,您都送到我們國境內了,這樣於禮不合啊。”這可怎麽辦呢,富豪齊桓公有辦法,說:“你到的這片土地都送給你了,這樣就還是在你們燕國邊境,不算違禮了。”果然是貧窮限製了想象力,有錢真好。
齊桓公送完土地,還不忘告誡燕莊公:“以後要聽周天子的話,像你們祖先召公一樣盡心輔佐周王室,要按時繳納朝貢哦。”尊王攘夷這個手段確實厲害,其他小弟們從此更加擁護齊國老大哥了。
這次山戎來襲,燕國反倒得到了一大片土地,疆域擴大了許多,為之後成為戰國七雄打下了基礎。
公元前659年,北狄大舉入侵刑國,刑國派使者來到齊國請求救援。邢國的首任君主周公第四子姬苴,國土疆域在太行山以東、漳河以北一帶,離齊國遠著呢。北狄的活躍範圍和山戎差不多,不過他們更靠南方,喜歡來騷擾中原北部國家。
關於救不救刑國,齊桓公很糾結。要說救嘛,齊國雖然強盛,但也沒能力天天組織大規模的軍隊去幫助別國,何況路還這麽遠。不救嘛以後怎麽還好意思當大哥。管仲建議齊桓公:“等他們鬧的差不多我們再出場吧,少花點力氣。”
等邢國被北狄圍困兩個月左右,齊國組織宋、魯、曹、鄒四國組成聯合國部隊,前往邢國救援。北狄搶的差不多了,看到聯軍來了,於是也很識相地跑了。齊國過去其實就是做做收尾工作,搭搭難民棚,發發救濟糧之類的。後來齊桓公好心,幫助邢國向南遷都到夷儀(今山東聊城西南)。夷儀離齊國更近一些,比較安全,邢國得以存續。
沒過多久,北狄卷土重來了,他們這次的目標是衛國。衛國是北邊的一個大國,都城朝歌,是商朝舊都。時任君主就是前文提到過的,人稱鶴王之王的養鶴愛好者衛懿公。
這次北狄入侵,衛國都城被攻破,衛懿公本人被殺。衛國大夫弘演來給衛懿公收屍,看到屍體隻有一個肝,覺得這樣下葬不好看,於是就剖腹,挖了自己的一個肝給衛懿公全屍下葬,這就是弘演納肝,他本人也因此成為封建社會忠君的典範。
國民聽說衛軍慘敗,急忙抱團逃亡。國君不可空缺,國民一直不喜歡衛懿公一脈,便聯合起來殺死了衛懿公後裔,準備複立急子後人。可是急子無後,代替急子死的子壽也無後,隻好選擇急子的胞弟昭伯之子公子申為君,號衛戴公。也許是逃亡路上的環境不好,衛戴公於上位元年就暴斃,於是在齊國的衛國公子毀(昭伯另一個兒子)回到衛國逃亡難民團中即位,號衛文公。
齊桓公看衛國家都沒了,就在黃河南部的楚丘幫助衛國新蓋了一座都城,讓衛國君臣、老百姓重新有了安身之所。
經過這次存邢救衛,齊國的聲望更是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