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時期,堅持聯合趙、韓,三晉作為一個整體,可以說保持了90%原來晉國的戰力,如此三晉可以抵禦秦、楚、齊等強敵。魏國也因此得到了發展空間,通過變法一躍成為老大。


    魏武侯剛繼位的時候,基本上按照父親的理念,聯合趙、韓對付秦、楚、齊。但是魏武侯不管在政治目標還是選人用人上,都遠遠不如魏文侯。魏武侯依靠父輩留下的豐厚家底,取得一定戰果後,開始有點飄了。魏武侯參與到了田氏代齊事件中,仗著家大業大向周天子施壓冊封田氏為齊侯。


    魏武侯覺得自己已經打遍天下無敵手,不需要什麽盟友了,改變了對趙、韓友好的態度。魏武侯十年,魏武侯插手趙國內政,幫助叛亂的趙朝攻打趙國,雙方就此反目成仇。到後來的棘蒲之戰,魏國大敗於趙、楚聯軍。魏武侯吃不消腹背受敵,這時候才想起來恢複三晉聯盟反應過來自己樹敵太多,於是向趙國求和。三晉雖然再度聯合,但是彼此間已是貌合神離。


    三晉暫時和好後,齊國向北擴張,攻打燕國,燕國抵擋不住,找趙國幫忙,趙國聯合魏、韓,三晉共同出擊打敗齊國。次年齊國卷土重來又去打燕國,三晉再度救援,又打敗了齊國,還攻入齊國本土,使得齊國一時不敢與三晉抗衡。


    這時候魏國出事了,中山桓公在中山國被滅後奮發圖強,帶領舊部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山地區離魏國本土較遠,而且近段時間魏武侯忙著和其他國家掐架,沒那麽多精力管中山片區。在魏國統治中山二十五年後,中山桓公率軍大敗魏軍,趕跑了魏國侵略者,複興了中山國。在中山桓公的帶領下,中山國接連兩次打敗趙國軍隊,收複了很多失地,成為了北方與趙國實力相當的二流強國。


    魏國失去了中山地區,實力大減,不再具備鉗製趙國的有效手段,不過這時魏國還是各國中最強的存在。公元前373年,魏武侯聯合燕、魯、衛大舉進攻齊國,接連獲勝。本來一鼓作氣的話,說不定能滅了齊國,但第二年趙國在背後捅刀子了。趙敬侯的接班人趙成侯又打起了衛國的注意,趁衛國大軍在外攻打齊國,趙成侯發兵準備吞並衛國。


    衛國自然抵擋不住,連丟70幾座城邑,向魏國求援,魏武侯隻好把前線攻齊的軍隊撤了回來支援衛國,擊退了趙國軍隊,三晉聯盟再次破裂。


    魏武侯在位期間,和四周的國家都打過架,有勝有負,他堅信能夠稱霸天下,但常年的戰爭消耗了魏國國力,作為守業者,魏武侯肯定是不合格的。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魏國發生內亂。


    魏武侯死得比較突然,他還沒來得及製定接班人就嗝屁了。魏武侯的兩個兒子魏罃和魏緩為了爭奪君位大打出手,魏緩爭不過魏罃,逃到趙國找趙成侯求助。魏緩的幫手公孫頎則到了韓國,勸說韓懿侯趁魏國內亂與趙國聯合發兵出擊,削弱魏國實力。


    趙、韓兩國都覺得是個好機會,就聯合出兵,在黃河北部集結,一起攻打魏國。魏國此時內部不穩,沒有餘力抵抗外敵入侵,趙韓聯軍大舉進攻,一路西進,直逼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魏罃派出軍隊在濁澤(今山西運城境)迎戰,不敵趙韓聯軍,大敗,趙韓聯軍趁勢包圍了安邑。


    此時魏國處於生死存亡的邊緣,趙韓內部缺發生了矛盾。趙成侯主張滅了魏罃,然後扶植魏緩上台,讓魏緩拿出土地來送給趙韓。韓懿侯則覺得這樣不好,會讓別人覺得自己是貪暴之人,他想將魏國一分為二,讓魏罃和魏緩自己鬥下去,這樣魏國就不足為患了。雙方誰也不服誰,韓懿侯不高興了,索性帶兵回去了,不折騰了。趙成侯沒辦法,自己恐怕是打不過魏國,於是也回去了。魏罃開始反擊,殺死了魏緩,自立為君,即魏惠王。


    魏國在濁澤之戰中生存下來,憑借著祖業,仍然當了一段時間的老大,但三晉聯盟算是徹底破裂了,魏國在魏惠王時代就要開始走下坡路了。魏惠王的工作能力其實還可以,但他錯失了一位大才,導致戰國格局被顛覆,這個牛人是商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古苒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遠止浮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遠止浮遊並收藏千古苒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