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是個性情中人,有仇必報。田文長的不高,他從秦國逃回來的路上路過趙國,被當地人嘲笑:“沒想到聞名天下的田文是個小矮子,哈哈哈。”田文聽到有人拿自己的身高說事,隨即就和門客們衝過來砍死了數百名路人,毀了縣城才走。
孟嚐君走的這段時間,齊湣王越來越想他,他覺得田文確實是個人才,當初讓他去秦國實在是個錯誤的決定。後來田文又遭遇了危險,齊湣王更加自責。現在田文安全得從秦國回來,齊湣王十分高興,馬上封田文當了相國。
田文當上相國後,第一件事就是謀劃對付秦國,想要報仇雪恨,齊湣王也想幹點大事,力挺田文。上次合縱攻秦之戰,齊國放鴿子了,這次齊國卻出來當挑頭的人,其他國家會響應嗎?有些會,有些不會。楚懷王剛被秦國綁票,楚國人不敢輕舉妄動。趙武靈王剛送樓緩到秦國擔任丞相,他暫時不想和秦國開戰。燕國剛剛複國,沒有實力。
剩下的就是魏國、韓國。這兩個國家近些年被秦國欺負得夠慘,很多領地被占,是當下最痛恨秦國的國家。在田文的聯絡下,魏、韓成為了齊國的盟友,組成了新一輪的合縱聯盟。
公元前298年,秦國沒有從人質楚懷王那裏勒索到土地,怒而發兵攻打楚國析地,殲滅楚軍五萬,攻占城池十五座。趁秦國人剛打完仗,田文率領著齊、魏、韓三國聯軍開向秦國函穀關,由名將匡章擔任三軍元帥,開始了第二次攻打函穀關的戰爭。
函穀關易守難攻,為什麽每次都要死磕函穀關呢,這是當時的地理因素決定的。自秦國奪回河西之地、滅掉巴蜀,掌握了各個重要的戰略地位,函穀關雖然難打,卻是當時關東諸國進攻秦國的最優選擇,其他路線要麽是饒路不方便運輸,要麽是地勢更加凶險。
函穀關雖然難打,但也不是毫無機會,古代打仗最大的勝負因素是兵力多少。上次合縱攻秦函穀關之戰,如果齊國出力,楚、燕和三晉同心同力,函穀關肯定是守不住的。田文明白這個道理,於是這次讓匡章全力以赴。聯軍很快就侵入秦國境內,兵臨函穀關。
這次攻打秦國還有個優勢,那就是人和。田文被趕走後,魏冉本來覺得自己能官複原職的,沒想到秦昭襄王根本不想賦權給他,當時趙武靈王送樓緩到秦國當丞相,秦昭襄王便順勢同意了。這次三國聯軍來襲,魏冉索性裝病,不出來幫忙,看秦昭襄王和樓緩如何應對。樓緩能怎麽應對,他一個剛來的外地人,哪裏叫得動秦國人,況且秦國政壇上基本都是宣太後派的人。沒辦法,這次隻能下令死守。
秦國人避戰不出,三國聯軍久攻不下,要是放在之前,齊國人早打退堂鼓了,因為齊國遠,運輸物資是很累的。但這次田文鐵了心要和秦國死磕,準備打持久戰,魏國、韓國看齊國人這次這麽拚,也充滿了信心,覺得這次是個打擊秦國的好機會。
就這樣耗了三年,在公元前296年,函穀關被攻破。秦國自設置函穀關以來,還是第一次失守,這是合縱聯盟的巨大成功。函穀關被破,如果聯軍繼續西進,很快就能打到鹹陽了,秦昭襄王很恐慌,派出使者向三國聯軍請求割地求和。
這次攻破函穀關,秦國內部矛盾是很重要的因素,但真當麵臨到危機,魏冉等人肯定不會再袖手旁觀。田文覺得等秦國人奮起反抗了,三國聯軍的處境就危險了,畢竟秦國還是當時的第一強國。反正氣已經出了,功勞也有了,就同意停戰好了。經過雙方斡旋,秦國向韓國歸還武遂、向魏國歸還封陵。
三國聯軍見好就收,不再深入,就此撤軍,第二次函穀關之戰由合縱聯盟取得勝利。雖然秦國這次輸了,但其國力沒怎麽受影響,武遂、封陵對秦國來說不是什麽重要的地方,而且本來就是從別人那裏搶來的。
第二次函穀關之戰結束後的次年,趙國發生政變,趙武靈王死了,司寇李兌怕樓緩是趙武靈王派的,以後會對趙惠文王不利,就派人到秦國遊說,想讓秦昭襄王給樓緩炒魷魚。經過了函穀關失利後,秦昭襄王也意識到了自己現在還離不開魏冉的支持,就給樓緩免了職,讓魏冉重新擔任丞相,秦國新一輪的對外擴張就此開始。
孟嚐君走的這段時間,齊湣王越來越想他,他覺得田文確實是個人才,當初讓他去秦國實在是個錯誤的決定。後來田文又遭遇了危險,齊湣王更加自責。現在田文安全得從秦國回來,齊湣王十分高興,馬上封田文當了相國。
田文當上相國後,第一件事就是謀劃對付秦國,想要報仇雪恨,齊湣王也想幹點大事,力挺田文。上次合縱攻秦之戰,齊國放鴿子了,這次齊國卻出來當挑頭的人,其他國家會響應嗎?有些會,有些不會。楚懷王剛被秦國綁票,楚國人不敢輕舉妄動。趙武靈王剛送樓緩到秦國擔任丞相,他暫時不想和秦國開戰。燕國剛剛複國,沒有實力。
剩下的就是魏國、韓國。這兩個國家近些年被秦國欺負得夠慘,很多領地被占,是當下最痛恨秦國的國家。在田文的聯絡下,魏、韓成為了齊國的盟友,組成了新一輪的合縱聯盟。
公元前298年,秦國沒有從人質楚懷王那裏勒索到土地,怒而發兵攻打楚國析地,殲滅楚軍五萬,攻占城池十五座。趁秦國人剛打完仗,田文率領著齊、魏、韓三國聯軍開向秦國函穀關,由名將匡章擔任三軍元帥,開始了第二次攻打函穀關的戰爭。
函穀關易守難攻,為什麽每次都要死磕函穀關呢,這是當時的地理因素決定的。自秦國奪回河西之地、滅掉巴蜀,掌握了各個重要的戰略地位,函穀關雖然難打,卻是當時關東諸國進攻秦國的最優選擇,其他路線要麽是饒路不方便運輸,要麽是地勢更加凶險。
函穀關雖然難打,但也不是毫無機會,古代打仗最大的勝負因素是兵力多少。上次合縱攻秦函穀關之戰,如果齊國出力,楚、燕和三晉同心同力,函穀關肯定是守不住的。田文明白這個道理,於是這次讓匡章全力以赴。聯軍很快就侵入秦國境內,兵臨函穀關。
這次攻打秦國還有個優勢,那就是人和。田文被趕走後,魏冉本來覺得自己能官複原職的,沒想到秦昭襄王根本不想賦權給他,當時趙武靈王送樓緩到秦國當丞相,秦昭襄王便順勢同意了。這次三國聯軍來襲,魏冉索性裝病,不出來幫忙,看秦昭襄王和樓緩如何應對。樓緩能怎麽應對,他一個剛來的外地人,哪裏叫得動秦國人,況且秦國政壇上基本都是宣太後派的人。沒辦法,這次隻能下令死守。
秦國人避戰不出,三國聯軍久攻不下,要是放在之前,齊國人早打退堂鼓了,因為齊國遠,運輸物資是很累的。但這次田文鐵了心要和秦國死磕,準備打持久戰,魏國、韓國看齊國人這次這麽拚,也充滿了信心,覺得這次是個打擊秦國的好機會。
就這樣耗了三年,在公元前296年,函穀關被攻破。秦國自設置函穀關以來,還是第一次失守,這是合縱聯盟的巨大成功。函穀關被破,如果聯軍繼續西進,很快就能打到鹹陽了,秦昭襄王很恐慌,派出使者向三國聯軍請求割地求和。
這次攻破函穀關,秦國內部矛盾是很重要的因素,但真當麵臨到危機,魏冉等人肯定不會再袖手旁觀。田文覺得等秦國人奮起反抗了,三國聯軍的處境就危險了,畢竟秦國還是當時的第一強國。反正氣已經出了,功勞也有了,就同意停戰好了。經過雙方斡旋,秦國向韓國歸還武遂、向魏國歸還封陵。
三國聯軍見好就收,不再深入,就此撤軍,第二次函穀關之戰由合縱聯盟取得勝利。雖然秦國這次輸了,但其國力沒怎麽受影響,武遂、封陵對秦國來說不是什麽重要的地方,而且本來就是從別人那裏搶來的。
第二次函穀關之戰結束後的次年,趙國發生政變,趙武靈王死了,司寇李兌怕樓緩是趙武靈王派的,以後會對趙惠文王不利,就派人到秦國遊說,想讓秦昭襄王給樓緩炒魷魚。經過了函穀關失利後,秦昭襄王也意識到了自己現在還離不開魏冉的支持,就給樓緩免了職,讓魏冉重新擔任丞相,秦國新一輪的對外擴張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