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呂不韋之後,秦王政現在終於有了可靠謀士,但李斯是個政治家,不是軍事家,秦國現在急需一個兵家大牛來進行戰略部署。當時大將蒙驁已經死了,其子蒙武的帶兵作戰能力雖然也很高,但戰略還欠缺一點,名將王翦、李信都還沒出頭,總不能讓李斯這幫文臣去指揮軍事作戰吧。讀懂《諫逐客書》之後,秦王政廣納人才,一個叫頓弱的人來到了鹹陽,填補了秦王政前期兵家的空白。
史書上關於頓弱的記載並不多,這個名字隻在《戰國策》中出現過,但他對秦國統一大業的貢獻可不小。秦王政聽說鹹陽出現了個賢者,叫頓弱,就派人去請他,誰知道頓弱故意擺架子,說:“我膝蓋不好,不能跪拜,大王如果允許我不跪拜的話,我就勉強來一下吧,否則就算了。”秦王政雖然生氣,但為了求才同意頓弱不用參拜。
頓弱見到秦王政,說:“大王,您知道嗎?天下有有實無名的人,也有有名無實的人,還有無實無名的人。”秦王政不知道頓弱啥意思,說:“不知道。”頓弱說:“有實無名的是商人,不用幹農活卻家底殷實;有名無實的農民,天天幹活家裏也沒多少積蓄;無名無實的人就是大王您啊,身為一國之君,卻不親不孝。”
秦王政聽到頓弱在罵自己,一下就發怒了,頓弱不管,繼續說道:“大王您這麽牛逼,不去打六國,還把母親囚禁起來,我覺得這樣不妥。”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頓弱揭了秦王政的傷疤,秦王政心裏氣極了,但他還是想聽聽頓弱有什麽見解,就岔開話題,問他:“依先生看,寡人能吞並六國嗎?”
頓弱其實是故意刺激秦王政,探探他的氣量如何,看秦王政沒有怪罪自己,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現在天下的形式而言,韓國就像是咽喉,魏國像是胸腹,隻要搞定他們,一統天下就好說了。大王如果肯出錢資助我,我願意替大王去韓、魏兩國,策反兩國大臣。”秦王政問:“要多少錢?”頓弱說:“三十萬金差不多了。”
秦王政一驚,心想這人是來騙錢的吧,就推脫說:“寡人國貧,沒這麽多錢。”頓弱說:“秦國現在是很強大,但六國合縱的力量不容小覷,希望大王不要吝惜錢財,您就當投資吧,以後消滅了六國,天下盡歸大王,這點錢算什麽。”秦王政覺得頓弱說得在理,決定重用頓弱。為了表示欣賞,秦王政給了頓弱優厚的待遇。
頓弱除了懂兵法,還會看麵相,他覺得秦王政的麵相十分剛烈,雖然能幹,但缺少仁德之心,他有點後悔給秦王政出主意了,這樣會禍害了六國的百姓,就找了機會從秦國安排的住所逃走了。秦王政知道後發怒了,要派人追殺,還好李斯勸住了,說:“大王別殺他,這樣以後人才不敢來秦國了,讓我去把他追回來。”秦王政答應了。
李斯找到了頓弱,在軟磨硬泡之下,頓弱終於答應輔佐秦國,在李斯的建議下,秦王政任命頓弱為國尉,國尉就是原來的庶長,現在改名字了,主管軍政,官職僅次於丞相。用錢收買六國權臣的主意在《戰國策》和《史記》中都出現過,觀點一直,隻不過《戰國策》中是頓弱,《史記》中是尉繚,其實結合起來,二者就是同一人,古人常以官職稱呼他人,尉繚應該是頓弱被封為國尉後的稱呼。但這個尉繚和魏惠王時期的尉繚肯定不是同個人,時間差太遠了。
尉繚深諳兵法,他提出了治軍的12條正反麵經驗,提出了以經濟為基礎的戰爭觀,係統總結了戰術思想,形成了兵書《尉繚子》。《尉繚子》雖然沒有《孫子兵法》、《吳子兵法》有名,但它的內容還是蠻超前的,在兵書上的地位也很高。尉繚沒有過實戰記錄,所以大家可能對這個人並不熟悉,但他的軍事思想和策略對於秦國對外戰爭的指導作用還是很重要的,為秦國統一大業作出了不少貢獻,他也因此和孫武、吳起、孫臏並稱為兵家四聖。
史書上關於頓弱的記載並不多,這個名字隻在《戰國策》中出現過,但他對秦國統一大業的貢獻可不小。秦王政聽說鹹陽出現了個賢者,叫頓弱,就派人去請他,誰知道頓弱故意擺架子,說:“我膝蓋不好,不能跪拜,大王如果允許我不跪拜的話,我就勉強來一下吧,否則就算了。”秦王政雖然生氣,但為了求才同意頓弱不用參拜。
頓弱見到秦王政,說:“大王,您知道嗎?天下有有實無名的人,也有有名無實的人,還有無實無名的人。”秦王政不知道頓弱啥意思,說:“不知道。”頓弱說:“有實無名的是商人,不用幹農活卻家底殷實;有名無實的農民,天天幹活家裏也沒多少積蓄;無名無實的人就是大王您啊,身為一國之君,卻不親不孝。”
秦王政聽到頓弱在罵自己,一下就發怒了,頓弱不管,繼續說道:“大王您這麽牛逼,不去打六國,還把母親囚禁起來,我覺得這樣不妥。”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頓弱揭了秦王政的傷疤,秦王政心裏氣極了,但他還是想聽聽頓弱有什麽見解,就岔開話題,問他:“依先生看,寡人能吞並六國嗎?”
頓弱其實是故意刺激秦王政,探探他的氣量如何,看秦王政沒有怪罪自己,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現在天下的形式而言,韓國就像是咽喉,魏國像是胸腹,隻要搞定他們,一統天下就好說了。大王如果肯出錢資助我,我願意替大王去韓、魏兩國,策反兩國大臣。”秦王政問:“要多少錢?”頓弱說:“三十萬金差不多了。”
秦王政一驚,心想這人是來騙錢的吧,就推脫說:“寡人國貧,沒這麽多錢。”頓弱說:“秦國現在是很強大,但六國合縱的力量不容小覷,希望大王不要吝惜錢財,您就當投資吧,以後消滅了六國,天下盡歸大王,這點錢算什麽。”秦王政覺得頓弱說得在理,決定重用頓弱。為了表示欣賞,秦王政給了頓弱優厚的待遇。
頓弱除了懂兵法,還會看麵相,他覺得秦王政的麵相十分剛烈,雖然能幹,但缺少仁德之心,他有點後悔給秦王政出主意了,這樣會禍害了六國的百姓,就找了機會從秦國安排的住所逃走了。秦王政知道後發怒了,要派人追殺,還好李斯勸住了,說:“大王別殺他,這樣以後人才不敢來秦國了,讓我去把他追回來。”秦王政答應了。
李斯找到了頓弱,在軟磨硬泡之下,頓弱終於答應輔佐秦國,在李斯的建議下,秦王政任命頓弱為國尉,國尉就是原來的庶長,現在改名字了,主管軍政,官職僅次於丞相。用錢收買六國權臣的主意在《戰國策》和《史記》中都出現過,觀點一直,隻不過《戰國策》中是頓弱,《史記》中是尉繚,其實結合起來,二者就是同一人,古人常以官職稱呼他人,尉繚應該是頓弱被封為國尉後的稱呼。但這個尉繚和魏惠王時期的尉繚肯定不是同個人,時間差太遠了。
尉繚深諳兵法,他提出了治軍的12條正反麵經驗,提出了以經濟為基礎的戰爭觀,係統總結了戰術思想,形成了兵書《尉繚子》。《尉繚子》雖然沒有《孫子兵法》、《吳子兵法》有名,但它的內容還是蠻超前的,在兵書上的地位也很高。尉繚沒有過實戰記錄,所以大家可能對這個人並不熟悉,但他的軍事思想和策略對於秦國對外戰爭的指導作用還是很重要的,為秦國統一大業作出了不少貢獻,他也因此和孫武、吳起、孫臏並稱為兵家四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