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後期,混得最慘的是韓國,常年被隔壁強壯的秦國欺負,隻剩下東邊的一小塊地盤。“秦國人是豺狼虎豹,早晚會來滅掉我們韓國的。”韓桓惠王被秦國打怕了,總是寢食難安,還好秦昭襄王死了之後秦國君位不穩,秦國幾年裏沒有大幅對外戰爭,韓國因此過上了一段時間的太平日子。


    韓桓惠王心裏清楚,秦國連年戰爭需要休養,等緩過來了還是會出動的,但韓國又沒法正麵和秦國抗衡,韓桓惠王和幾個心腹大臣一合計,決定通過耗損秦國的人財物來延緩秦國恢複的速度,就像當年勾踐向吳國送木材給他們蓋宮殿一樣,目的是想讓對方勞民傷財。韓國沒有多少木材,但韓國有個水利專家,鄭國,現任韓國水利部部長。


    韓桓惠王把鄭國叫來,對他說:“鄭部長啊,國家有個偉大的任務要交給你,去修一條水渠。”鄭國說:“沒問題,去哪裏修?”韓桓惠王說:“秦國。”鄭國驚詫道:“納尼?我沒聽錯吧。”韓桓惠王笑了,說:“沒錯,你去秦國修個大水渠,工程越大越好,掏空他們的財力物力。”鄭國明白了韓桓惠王的意思,隨即動身前往秦國,事後證明韓桓惠王出的是餿主意。


    這一年,是秦王政上台的第一年。鄭國到了秦國之後,去找掌權的呂不韋,向他建議在涇水和洛水之間開挖一條水渠,用來灌溉關中地區沿途的農田。鄭國雖然是個間諜,但他出的這個主意是合理的,畢竟秦國人也不是白癡,沒用工程是不會去幹的。


    之前秦昭襄王時期,蜀郡守李冰在蜀地修築了都江堰,大幅改善了蜀地的農業和水利狀況。秦國的主要國土處於如今的陝西關中地區,雨量稀少,水資源匱乏。秦國人想在關中也做點水利工程,但李冰已經死了,秦國缺水利專家。現在鄭國來了,呂不韋馬上采納了鄭國的提議,聚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讓他主持修建水渠。按照鄭國的設計,這條水渠西起仲山西麓穀口(今陝西涇陽西北),引涇河水入渠,自西向東,流經今陝西涇陽、三原、富平、蒲城等縣,最後在蒲城注入洛河,總長150公裏,在當年是個天大的工程項目。


    隨著秦王政的逐漸成長,鄭國修水渠的目的逐漸暴露了出來,他派人把鄭國抓來要殺了他,鄭國說:“沒錯,我是韓王派來的間諜,我攤牌了。但大王您想想,修這個水渠隻不過能給韓國續命幾年,但水渠修好的話,對於秦國來說卻是福澤萬世的好事。”秦王政覺得有道理,就沒有處死鄭國,讓他繼續回去修水渠了。


    這條水渠共耗時十年才建好,大家都稱之為鄭國渠。鄭國渠修成後,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能力大幅提升,徹底改變了關中農業落後的局麵,讓其富庶起來。正如鄭國所說,鄭國渠修成對秦國來說是件天大好事,所以說韓桓惠王出的是餿主意,修啥不好去修水渠,本來想消耗秦國的,但秦國卻更加兵強馬壯了。鄭國渠和都江堰、靈渠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被列入了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鄭國作為水利專家是盡職的,但作為間諜是失敗的。除了鄭國,關東六國為了麻痹秦國,派了不少說客和辯士到秦國,秦國的宗室大臣對外國來的這些人意見很大,就和秦王政建議:“這些人都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來秦國的,他們是破壞分子,請大王把他們趕走。”


    有了鄭國的例子後,秦王政也覺得這些外國人都不懷好意,於是簽發了逐客令,李斯是楚國人,因此也在名單上。


    李斯聽說秦王政發了逐客令,趕忙寫了封信給秦王政,這就是有名的《諫逐客書》。李斯先是舉了秦國曆來的優秀客卿,百裏奚、商鞅、張儀、範雎等人的例子,又用了一堆的比喻講道理,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李斯的文化水平,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原文。秦王政是個明辨是非的人,收到李斯的《諫逐客書》後,便取消了逐客令,繼續保持秦國重用客卿的傳統,還提拔李斯當了廷尉,這個職位相當於是現在的最高院院長、最高檢檢察長和司法部部長的結合,是秦國司法的頂層官員。李斯是法家的嘛,這也算是專業對口了。


    《諫逐客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文學上,更是為秦國指明了用人上的策略,對秦國人才隊伍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古苒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遠止浮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遠止浮遊並收藏千古苒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