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楚後,王翦正式退休,史書上再無他的記載,戰國四大名將的年代到此為止。楚國沒了,秦王政掰著手指頭數,現在就剩下苟延殘喘的燕、代和不問戰事的齊國了,統一大業近在眼前。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和李信攻克了遼東,俘虜了燕王喜,回來路上順便打下了代地,俘虜了代王嘉,徹底掃清趙國殘餘勢力。燕國是老牌諸侯國,八百多年的曆史,春秋時默默無聞,到戰國時躋身戰國七雄,燕昭王時最為輝煌,南破齊國,北破胡人,可惜就是曇花一現的強勢。燕國終究是北方落後地區,在國力、人才各方麵都遠遠不如中原國家,更別說是秦國了。就算太子丹沒有安排刺殺計劃,燕國被滅也是遲早的事。
韓、趙、魏、楚、燕先後滅亡的時候,齊國在幹什麽呢,為什麽不幫幫忙,難道齊國人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嗎?齊王建確實不知道,因為齊王建的身邊人要麽已被秦國收買,要麽就是秦國來的間諜。秦國重點賄賂的是秦國國相後勝,齊王建的舅舅。後勝是個貪財的人,在秦國重金誘惑麵前毫無底線,當起了漢奸,哦不對,是齊奸。
後勝天天在齊王建麵前說秦國的好,勸齊王建躺平,不要插手戰爭。在秦國攻滅五國的過程裏,齊國果然袖手旁觀。原來秦國離齊國很遠,等燕國滅亡的時候,齊國周邊都成了秦國的領土,齊王建終於有點反應過來了,決定出兵防禦齊國西部邊界。
出兵防衛西部這個主意是後勝提的,因為他收到了秦國的密令。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令王賁從燕國南部出兵,突襲齊國。齊國主力都被派到西邊去了,北部防禦力量薄弱,王賁很快就打到了齊國都城臨淄。秦軍不想強攻,就派人去勸降,許諾齊王建如果投降的話封給他五百裏地。齊王建心想反正齊國也就一千多裏地,現在投降還能拿到五百裏,也不錯嘛,在後勝的勸說下,齊王建下令開城投降,齊國滅亡。
齊王建後來確實得到了五百裏地,不過是在共地(今甘肅省北部)。共地是個鳥不拉屎的荒蕪之地,秦國人對齊王建說:“您看,這裏何止五百裏,都送你了。”齊王建不像貝爺,沒有任何野外生存能力,不久後就餓死了。
齊國也是老牌諸侯國了,一共經曆了40位君主,其中薑氏32位,田氏8位。齊國地理位置不錯,地盤又大,也是有稱霸條件的,但齊國真正輝煌的就兩個時期,一個是春秋齊桓公時期,一個是戰國中期。在田單複國之後,齊國在軍事方麵基本上就躺平了,外麵戰火再猛烈,照樣不聞不問,專心做自己的生意,當然這其中也有內奸的功勞。所以秦滅六國之戰中,最輕鬆的反而是打齊國。
現在天下都是秦國的了,天下人都成了秦國人,秦王政僅僅用了十年時間就滅掉了六國,完成了大一統的豐功偉業。為什麽是秦國笑到了最後?賈誼的《過秦論》把道理說得明明白白,地理優勢、變法圖強、戰略得當、帝王優秀。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才,秦國的名士名將比比皆是,反觀其他六國卻是寥寥無幾,加一塊都沒秦國多,這是政治環境決定的。在秦國可以不問出身,靠本事吃飯,而六國是貴族政治,要靠家世吃飯,所以有能力的人都往秦國去了。“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六國曾有打敗秦國的機會,但是都沒抓住。
春秋戰國以來的諸侯混戰結束,但這就是好的嗎?未必,凡事總有兩麵性。秦國雖然統一天下,帶來了和平,但這個和平是天下人想要的嗎?不,這隻是秦王想要的。有人說大統一促進了社會進步,但中國古代社會進步最快的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之後再也不可能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麵。
秦朝以法家思想為統治基礎,徭役和暴政沒完沒了,百姓苦不堪言。如果讓我穿越去古代當大王,我會去秦秦朝,但如果是平民的話,我最不想去的就是秦朝。所以說在秦朝建立的那一刻,滅亡的倒計時也開始了,古代社會總逃不出這個死循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和李信攻克了遼東,俘虜了燕王喜,回來路上順便打下了代地,俘虜了代王嘉,徹底掃清趙國殘餘勢力。燕國是老牌諸侯國,八百多年的曆史,春秋時默默無聞,到戰國時躋身戰國七雄,燕昭王時最為輝煌,南破齊國,北破胡人,可惜就是曇花一現的強勢。燕國終究是北方落後地區,在國力、人才各方麵都遠遠不如中原國家,更別說是秦國了。就算太子丹沒有安排刺殺計劃,燕國被滅也是遲早的事。
韓、趙、魏、楚、燕先後滅亡的時候,齊國在幹什麽呢,為什麽不幫幫忙,難道齊國人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嗎?齊王建確實不知道,因為齊王建的身邊人要麽已被秦國收買,要麽就是秦國來的間諜。秦國重點賄賂的是秦國國相後勝,齊王建的舅舅。後勝是個貪財的人,在秦國重金誘惑麵前毫無底線,當起了漢奸,哦不對,是齊奸。
後勝天天在齊王建麵前說秦國的好,勸齊王建躺平,不要插手戰爭。在秦國攻滅五國的過程裏,齊國果然袖手旁觀。原來秦國離齊國很遠,等燕國滅亡的時候,齊國周邊都成了秦國的領土,齊王建終於有點反應過來了,決定出兵防禦齊國西部邊界。
出兵防衛西部這個主意是後勝提的,因為他收到了秦國的密令。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令王賁從燕國南部出兵,突襲齊國。齊國主力都被派到西邊去了,北部防禦力量薄弱,王賁很快就打到了齊國都城臨淄。秦軍不想強攻,就派人去勸降,許諾齊王建如果投降的話封給他五百裏地。齊王建心想反正齊國也就一千多裏地,現在投降還能拿到五百裏,也不錯嘛,在後勝的勸說下,齊王建下令開城投降,齊國滅亡。
齊王建後來確實得到了五百裏地,不過是在共地(今甘肅省北部)。共地是個鳥不拉屎的荒蕪之地,秦國人對齊王建說:“您看,這裏何止五百裏,都送你了。”齊王建不像貝爺,沒有任何野外生存能力,不久後就餓死了。
齊國也是老牌諸侯國了,一共經曆了40位君主,其中薑氏32位,田氏8位。齊國地理位置不錯,地盤又大,也是有稱霸條件的,但齊國真正輝煌的就兩個時期,一個是春秋齊桓公時期,一個是戰國中期。在田單複國之後,齊國在軍事方麵基本上就躺平了,外麵戰火再猛烈,照樣不聞不問,專心做自己的生意,當然這其中也有內奸的功勞。所以秦滅六國之戰中,最輕鬆的反而是打齊國。
現在天下都是秦國的了,天下人都成了秦國人,秦王政僅僅用了十年時間就滅掉了六國,完成了大一統的豐功偉業。為什麽是秦國笑到了最後?賈誼的《過秦論》把道理說得明明白白,地理優勢、變法圖強、戰略得當、帝王優秀。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才,秦國的名士名將比比皆是,反觀其他六國卻是寥寥無幾,加一塊都沒秦國多,這是政治環境決定的。在秦國可以不問出身,靠本事吃飯,而六國是貴族政治,要靠家世吃飯,所以有能力的人都往秦國去了。“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六國曾有打敗秦國的機會,但是都沒抓住。
春秋戰國以來的諸侯混戰結束,但這就是好的嗎?未必,凡事總有兩麵性。秦國雖然統一天下,帶來了和平,但這個和平是天下人想要的嗎?不,這隻是秦王想要的。有人說大統一促進了社會進步,但中國古代社會進步最快的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之後再也不可能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麵。
秦朝以法家思想為統治基礎,徭役和暴政沒完沒了,百姓苦不堪言。如果讓我穿越去古代當大王,我會去秦秦朝,但如果是平民的話,我最不想去的就是秦朝。所以說在秦朝建立的那一刻,滅亡的倒計時也開始了,古代社會總逃不出這個死循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